Sep 19
原文:Of Population Projections and Projectiles (关于人口的推动和发射【这两个双关词既指人口预测又指导弹发射,很难翻】)

Mara Hvistendahl, 2010, SCIENCE, 329, 1460

译文如下:

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可能像是意识形态打败科学的一个事例。但是,这个政策的基础却是1970年代一位导弹科学家的推测;这个政策是 ...

Aug 07
刚在松鼠会博客上看到这期《新发现》的目录,有篇文章是“气象激怒地球”(或者是“地动,因气象而起”),从简短的介绍就可以发现它的观点明显违背地震发生的一些定论,倒很容易被国内的各色地震预报骗子拿来作为“地震预测术”的依据。于是把文章内容(http://www.sciencevie.cn/gb/article/201008/webpage/2010722812478928.htm)和学术杂志上相关论文 ...
Jul 13
梁中堂:论“公开信”在“一胎化”向现行生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写在中共中央致党、团员“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际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提法最早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84年的一个内部通知里提出来的,它是指1982年中央11号文件中对我国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生育问题所作的政策规定。而在此之前,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颁发的69号文件中,曾经有一个“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 ...

Jun 24
去年4月6日发生了6级地震的意大利阿奎拉市的检察长在今年6月初以“过失杀人罪”起诉了六名地震研究者,另外一名政府官员也遭到调查。中文媒体编译了这条新闻,声称“意大利专家没预测出6.3级地震、被控犯杀人罪”,并且提到震前当地一个实验室技术人员朱利安尼的那个被压制的地震预报。这个新闻非常错误。最近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个事件已有详细报导(http://www.nature.com/news/2010 ...
Jun 10
大城市有很多人抱怨城市人多,进而抱怨中国人多,凭直觉来支持一胎化。然而现实的例子是,人口大国的人口萎缩总是从农村、边疆和经济落后地区开始,所以在总人口萎缩的时候,人口反而会向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集中。人口减少不可能在各个地区同步进行,大城市人口会继续增加。日本、德国和俄罗斯都有这样的现象。下面两幅图是日本2007年-2008年的人口变化情况。这期间日本总人口下降了0.1%,但是人口稠密地区无论是人口 ...
Jun 01
下面两图是中国科技大学倪四道教授发表在《中国科学》最近一期(2010 年第 40 卷第 5 期,535页)上的论文的关键插图,用来说明前震-主震序列存在规律、有可能从前震序列来推断主震发生时刻(“如果一个大地震发生后,只有小余震,那余震的波形是不相似的;大地震的前震,以及前震的余震,波形都是比较相似的”)。

http://xysblogs.org/wp-content/blogs/9/upl ...

May 29
【5月29日补充:这再次说明刘杰所谓中国地震局长期预报和国外“方法都一样”不符合事实。另外,倪四道5月25日接受《科学时报》采访的第一部分,实际也在否定最近《科学通报》陈小春的文章也否定了徐锡伟的这种“周期法”。

中国《科学通报》杂志5月10日刊发的论文《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指出:“以往历史地震资料和玉树地震发震段落原地复发的事实说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上的地震,具有短周 ...

May 19
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主任刘杰最近接受《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宣称“我国对于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其他国家基本持平”(注1),其理由是,“短临预测,人家(西方)没做,所以不好比较”;“中长期预测,我们跟西方一样,连方法都一样”(注1、2)。刘杰主任给中国地震预报的这些辩护,不过是延续地震局多年文过饰非的传统,这些谎言一戳就破。

一、中国地震预报部门对“短临预报”的认识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 ...

May 18
有人已经把这份报告翻译成中文(繁体)。

这份报告讨论的是气候变化的应对政策。他们对气候变化本身的看法属于主流一面: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 280ppm 急劇增加到今天的 389ppm,並且最近以每年幾乎 2ppm 的速度繼續升高。這是我們掌握的最準確的數據,也是當前辯論中爭議最少的部分,而這個增長速度是過去 1 萬年裏前所未有的。但是,二氧化碳這個明顯的增長趨勢與全球氣溫有 ...

May 12
据新华网报道,“5月5日上午,潍坊市公安机关发现,有人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称:潍坊将要发生大地震”;“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立即展开侦查工作”,当晚抓获三名“谣言散布者”,并“以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对3人依法行政拘留”;“针对网上关于地震谣言的帖子,潍坊市地震局公开回应:此说法纯属谣言”(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07/c_1279048.htm)。 ...
May 10
这是今天中文网络上的消息(http://finance.southcn.com/f/2010-05/11/content_11805060.htm):

环球时报5月11日报道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的专题报告。课题组表示,我国碳税比较合适的推出时间是2012年前后;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需要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所以适合 ...

May 08
【更新:Science网站更新了照片,下面这幅有两头北极熊的应该不再是ps的了。】

Science最新一期(2010年5月7日)又登了一篇签名信(签名的250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占了全部院士的12%,抽查名单前20名的结果是,以搞神经、昆虫、人类、生化的生物学家为主,也有搞天文、地质、物理、计算机的,反正没有搞气候的),这类签名信一如既往地用政治对待科学。最可笑的还是,2007年底打过华南虎假照 ...

May 01
刚看了这个辩论节目的上半部,整个过程完全一边倒。任振球、陈一文、郭安宁和后半部分孙士鋐等人的任何观点,除了自行出丑不值一驳的,都被方舟子、方玄昌淋漓尽致地驳倒了。下面仅对场上几个情节说点自己的看法,或者补充些资料(这些资料多数并不适合辩论会上现场提出)。

1. 关于那个“民间预报人士”杨智敏,节目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实际是介绍了的,但是后面杨某又问方舟子知不知道他是谁,自然不是问知不知道他的姓名 ...

Apr 25
科学网的曾纪晴写了篇《国家地震局:一张令人恐怖和震惊的索命清单!》,根据中国中央政府的拨款数目,得出结论“国家地震局用于地震预报的经费仅270万,不到地震局经费预算的千分之一”。这显然是对地震预报经费来源非常不了解。

“地震预报”现在作为中国特色的科研内容,相当一部分经费是来自国家科技部。现成的例子是,地震局许绍燮院士要靠“太阳黑子”、“天外来客”报地震的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 ...

Apr 21
全世界的火山出现在三种大地构造位置:

1. 离散型板块边界,比如大西洋洋中脊,这里是两侧板块分离的地方,地壳很薄,地幔的熔融物质直接涌出,在有些地点形成火山,包括冰岛的火山。

2. 汇聚型板块边界,比如太平洋周围,这里是太平洋板块以及其它一些小板块向周围大陆板块之下俯冲的地方。当俯冲的板块达到足够深度的时候,就会融化形成岩浆,向上喷出形成火山。

3. 热点,这样的地方位于板块内部 ...

Apr 19
《卫报》“气候变化”专栏今天登出了一篇文章:“科学家呼吁研究地质灾害和气候之间的联系”,副标题是“专家认为,气候变化会诱发更多的火山和地震虽然是推测,但是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需要严肃面对这种威胁”。

地球表面因素引起的应力变化能够多大程度上诱发地震和火山活动,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曾经讨论过,当时牵扯的话题是引潮力的诱发作用、水坝和地震的关系。根据那时介绍过的同样的理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的 ...

Apr 17
今天新语丝登出了土摩托的文章《精英科学和民族科学》,他承认春节期间花了十多天想写个“气候变化中的科学”系列,最后因为发现“水太深”、自己“泳技不佳”而罢笔。土摩托这里表现得还算谦虚,不过,“全球变化”之“水深”并非是像粒子物理之类那样“难以理解”,而是指它牵扯了太多彼此相关的命题(随便说一下,比如全球是不是在变暖,变暖是不是有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程度 ...
Apr 14
(原文地址:http://www.usgs.gov/newsroom/article.asp?ID=2439)

2010年4月14日下午2:55:24发布

联系信息:美国内政部、美国地质调查局交流办公室119 National CenterReston, VA 20192Michael Blanpied 博士mblanpied@usgs.gov电话:703-648-6696

Apr 05
作者是Avraham Y. Ebenstein and Ethan Jennings Sharygin(第一作者是伯克利人口系2007年毕业的博士,第二作者是位研究生。前者的研究工作曾批驳过“乙肝流行导致性别比畸形”的说法)。

原文题目: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issing Girls” of China发表于The World Bank ...

Mar 31
这两天媒体报导英国有研究人员“发现”蟾蜍能够预报地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Zoology上面。中文媒体也有翻译报导。Discovery.com的一位博客作者就此请教了Susan Hough(她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加州理工学院工作人员,经常在地震之后出面向公众介绍地震知识),Susan Hough做了回答。

http://news.discovery.com/earth/can-to ...

Mar 27
这无非是国际上的全球变暖末日论和国内各种灾害预测伪科学一拍即合。

这个“预测”来自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BN)2003年10月份的一个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Global Business Network: “An Abrup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ited Stat ...

Mar 25
国家地震局专家刘杰:中国处于强震后的调整期‎(《人民日报》2010/03/25)

  记者:近日美国科学家公布一项实验结果认为,这次智利地震造成地轴移位大约8厘米,影响自转速度,令地球自转一次的时间缩短了1.26微秒,即大约百万分之一点二六秒。这种说法可信吗,对人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刘杰:这个说法在科学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次智利地震造成了500多公里长的破裂带,力量必然很大。但是仅 ...

Mar 24
Realclimate这个博客的主办者是NASA的气候研究人员Gavin Schmidt。因为利益关系,他替CRU(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解释只能让人将信将疑。这时,英国一位有30年编程经验的软件工程师John Graham-Cumming博士出场,来验证Realclimate的解释。

John Graham-Cumming研究了前述几行代码前后更多的语句。这段程序的 ...

Mar 22
“气候门”事件泄漏出的文档除了那引起极大纷争的1000多份电子邮件,还包括2000多份其它文件,也就是程序代码(包括注释)。电子邮件可以暴露出相关人员的主观意图,而那些代码则是他们进行数据处理的客观证据;一旦这些源程序被抓住把柄,那么这些气候变化核心研究人员数据作弊的行为可就板上钉钉了。所以,读代码虽然远远比读邮件费力气,还是很快有人投入到这种工作中。在“气候门”事件发生后不到一星期,马上有一段代 ...
Mar 20
标题这句话是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的说法。最近云南等地发生严重干旱,中文媒体上铺天盖地将其归罪于“全球变暖”。当然国内媒体只是为了追逐一个赶潮流的解释,而不像国际上的气候变化活动分子坦白的,要靠灾害来警醒(恐吓?)世人。在回答新华社采访的时候,肖子牛的回答是,气候变暖和干旱是两个不同的时间尺度;气候变暖是气候的长期变化,而西南旱情是一个时间尺度相对较短的事件——“它可能和气候变暖这个大背景有联 ...
Mar 19
以前从来没有想像过电视访谈或者采访中会有嘉宾吵架,见到的都是东方时空或者60分钟那样文质彬彬相待以礼的样子。而“气候门”事件之后看了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录像,才见识到嘉宾可以一样吵得很火爆。比如下面这段,是福克斯电视台一位嘉宾和主持人之间吵了起来。福克斯电视台作为美国最大的右翼媒体,一贯反对“全球变暖”观点。这位嘉宾是Ed Begley Jr,好莱坞演员(自然是左翼)、环保活动分子。Ed Begle ...
Mar 17
《卫报》:How going green may make you mean

Ethical consumers less likely to be kind and more likely to steal, study finds

When Al Gore was caught running up huge energy bills at home at the same tim ...

Nov 03
Susan Greenhalgh, Just One Child: Science and Policy in Deng’s China《独生子女:邓小平时代中国的人口科学与政策》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426 pp.

独生子女政策自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台以来,就一直受到学者及社会批评家的仔细研究 ...

Nov 02
中国“一胎化”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火箭专家宋健的《人口控制论》,所以很多人认为宋健是中国一胎化政策的设计者。其实不然,一胎化思想来自于当时的计委系统,当时由陈慕华秉承几位领导人的发言具体操办。而关键一步,就是宋健的工作进入陈慕华的视野、并被作为“科学依据”而采纳。而这个关键的一步,来自钱学森和经济学家许涤新的推荐。

见梁中堂《“一胎化”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修改稿)》(代为分段):

如果我 ...

Oct 02
这本书2008年出版,叙述了1980年宋健的数学模拟如何荒诞地促成了中国强制一胎化政策的出台。

Just one child: science and policy in Deng’s China By Susan Greenhalgh, Google Books

一胎化政策出台的全面经过可见梁中堂回忆录。

一些书评:http://www.flipkart.com/j ...

Sep 28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保罗·莫塔夫(Paul Murtaugh)和迈克尔·施莱科斯(Michael Schlax)的文章“繁衍和个人的碳遗产”(Reproduction and the carbon legacies of individuals):

http://blog.oregonlive.com/environment_impact/2009/07/carbon%20legacy.pdf ...

Aug 23
托《南都周刊》、《新京报》等“自由主义”媒体的福,“全民补碘”这样一个欧美文明国家通行的公共卫生政策,在中国成功地被炒做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民粹再一次来挑战科学,以至于大量文化人对如何吃盐也无所适从。可悲的是,这种煽惑不光来自无知的记者,一些人打着专家的牌子也在推波助澜。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守军。如果不是看到这个“研究所”曾经承担卫生部的课题,真会以为又 ...
Aug 21
方舟子文章《全民补碘该不该?》在他的博客里面招来很多指责,其中大部分人是没读懂文章里的数字(原文已经解释了,人体摄入的碘的范围很宽,而在高碘地区人群摄入的碘主要来自饮水和副食,而不是碘盐)。也有一些人责问的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刀切”的补碘是有关部门和行业为了专营牟利,不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和德国碘盐销售情况对比一下,我们就知道这种指责并不成立。

首先就我的经历,德国各地连锁超市也只卖碘盐。我 ...

Aug 10
最近发现一个英文的批判中医的博客,值得推荐一下:

http://www.dcscience.net/?p=2043

博客的作者是David Colquhoun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药理学家。英国《金融时报》今年5月23日一期曾刊登对他的采访:“顺势疗法的学位是不是一个病态的笑话?”(Is a degree in homeopath ...

Jul 21
【节选自新华网河北频道2008年12月对李庆忠院士的采访。李庆忠是中国石油的物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段采访说明石油勘探和地震预报一样,也会遭遇到伪科学。不过石油勘探成败可以随时验证,并且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伪科学和“非主流”的市场不大(李院士出了物探本行就去支持“石油无机成因说”这样的非主流观点,令人遗憾)。】

[主持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您与世界上著名的”伪科学& ...

Jul 11
【这是我六年前写的东西,网上居然流传很广:)现在收集起来吧。不过当初在新浪写的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历史梗概已经捞不出来了:(】一、阿拉伯帝国时期1. 从阿拉伯人的征服到阿拔斯朝鼎盛时期

  据《阿拉伯通史》的注释,“Irāq”这个名称大概是从古波斯语(帕莱威语)借用的,本义是“低地”。公元637年(为第二代哈里发欧麦尔在位之时)阿拉伯帝国赛耳德指挥六千人马,在希拉附近的嘎底西叶与波斯帝国 ...

Jul 11
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虽然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但是其历史演化的核心地区却是在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叙利亚和埃及历史长期牵连在一起,因此一并叙之。    一、阿拉伯人的征服      1. 阿拉伯人征服前的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330-公元629年)      从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侵,到阿拉伯人征服之前,一千年间叙利亚和 ...
Jul 11
   七、法蒂玛哈里发王朝(909-1171)      法蒂玛哈里发王朝是伊斯兰教唯一的较大的什叶派王朝,即我国史书所称“绿衣大食”。909年,什叶派艾卜·阿卜杜拉·侯赛因传道于北非的柏柏尔人,使叛于在此割据的逊尼派艾格莱卜王朝,逐其末主齐雅德特·阿拉,立波斯人后裔赛仪德·伊本·侯赛因为伊玛姆。赛仪德(909—934年在位)自称阿里和法蒂玛的儿子侯赛因的 ...
Jul 10
(方括号内是我加的注)

新疆历史沧桑:历朝统治者权力、民族、宗教大洗牌

亚洲周刊王明远

新疆历史之複杂和血腥,在于它夹杂在众多强大的帝国之间,又是各种宗教交汇之地,所以这片土地几次经历剧烈的民族、宗教大洗牌。汉人向称新疆「西域」。九世纪以前,匈奴、乌孙、铁勒、柔然、吐蕃以及汉族移民先后在此交锋。九世纪中叶,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从蒙古高原迁徒过来【回鹘在灭突厥之后成为漠北霸主,后来因商 ...

Jun 10
前次提到,计划生育并不是西方国家从人权角度“诟病”中国的要点: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者曾经说,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制定者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美国的人权基金会,包括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和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合作,大力推进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人道”问题)。我上次说,举出这些例子,并不是要证明“阴谋论”,而是想表明,那些为计划生育辩护的人士手里的“民族牌”、“人权牌 ...
Jun 06
最近开始假忙,博客暂停更新。

关心人口问题的,请留意易富贤的博客。他的主要观点、结论,本人经过思考和查证后,全部认同,尽管某些局部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可能存在问题。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163

地震预报的话题,下一步有时间会继续揭露地震局和伪科学的关系。

...

Jun 06
前面已经屡次提到,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新生人口性别比严重畸形、老龄化严重、劳动年龄人口和总人口行将迅速减少。这些结论必然需要拿数字说话。所以我又计算了一下,结果如下图。

计算过程:

(1)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出生于历年的人口数。2001-2007年出生的人口数,按历年抽样调查的新出生人口除以抽样比。

(2)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出生于历 ...

May 24
五月中旬以来,山西省部分地区发生地震恐慌。据《山西晚报》报道,“起因主要是由于北京市民张某给运城市及万荣、平陆、夏县、临猗、永济县市政府和地震局发了一份个人地震预测意见:‘运城市5月17日前后两天将会发生6.3+0.5级大震’,尽管预测意见书中有‘不得向社会公布’字样,但还是流传到了社会上”。而素来喜欢虚报地震的“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众国宝,并没有一位“北京市民张某”。本以为该张某是一个新冒出 ...
May 23
【摘自翟明磊“他们预测了汶川地震”。全文见:http://www.bullogger.com/blogs/1bao/archives/295384.aspx

这封信得转,因为耿庆国再次提到了我博客副标题那句大实话。《科学新闻》这期地震专刊提到过这封信,指出“这些文字中跃然浮现着强烈的道德感”,“从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震预报是为人民负责,而预报失败则是对人民犯罪。”据翟明磊介绍,“20 ...

May 21
由新语丝网友BerkeleyWolf设计制作。

设计依据:“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地震局设立)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均之教授从多种鸟类中筛选、受到中国地震局专家、科技部“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1998-2003)首席科学家张国民研究员垂青(据“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振球研究员透露)的“能 ...

May 20
《新语丝》XYS20090514一期登了“和平”网友的“这样的政策不人道”,坦陈一胎化生育政策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痛苦。在多年的强势宣传之下,“只生一个好”的观念在知识阶层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和平”网友这样的独立思考非常值得钦佩。其实,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弊病。比如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2006年总结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注1)。另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最近提到, ...
May 18
【按:前《南方周末》记者、现自由撰稿人翟明磊在汶川地震之后采访了地震局外的大量预报家。翟明磊的初衷虽然是意图揭露子虚乌有的“瞒报”阴谋,但是采访过程中还是发掘出大量的事实,涉及到地震局和“非主流”互动问题、前局长宋瑞祥外行领导内行扶植伪科学问题、《唐山警世录》真实性问题、汶川地震之后余震预报问题,可以看到那些“非主流”人物如何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地美化自己的预报记录,如何走上层路线向地震局施压,而地 ...
May 13
(请勿转载)

【2010年6月5日补记:《科学新闻》同一期也采访了任振球,他提到了1998年北京理工大学某老教授虚报北京地震:

任振球:1998年,北京理工大学有个老教授预测春节期间北京将有7.3级地震。当时市长在内部作了部署,医院都做准备了,武警部队也不放假。结果泄密了,引起北京部分地区市民的恐慌。新华社的总编让我和李均之表示个意见。我说我和李均之合作这么多年,我们所掌握的临震手段, ...

May 10
【本文收录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及其下属机构、在职人员运用、宣扬各种伪科学“地震预测术”的全部案例。中国地震预报部门三十多年来违背科学、败仗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或许就如陈运泰院士所说,“如果地震预报过关了,一俊遮百丑”。与这种侥幸思想相符的是,中国地震局多年来一贯对各种迷信、伪科学宽大为怀,即使在汶川地震摔了个大跟头之后依然不改初衷。在庆祝地震预报过关这“一俊”之前,我们还是及时欣赏一下“百丑”— ...
May 01
和生育率、每年新生人口数一样,中国近年的总人口也是个扑朔迷离的数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不含港澳台)总人口的原始数据是12.43亿人,低于1998年和1999年统计局的数字,所以被按照1.81%漏报率进行修正为12.66亿(这个漏报率学术刊物上经常提到,不附文献来源),成为正式数字。如前文所述,五普的人口数字一直是计生委的一块心病,尤其是总和生育率。但是,对五普低龄人口漏报的假定,却 ...
Apr 28
【梁中堂,男,1948年生,山西省永济市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第1- 6届委员。

梁中堂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经济学与人口学研究,是比较早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的学者之一。1978年在第二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分析批判“一胎化”基础上提出“ ...

Apr 24
(最近写得有点懈怠。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到“西西河”网站相关讨论进展得不错。这个网站的讨论一向贴近中国的现实问题,其水平个人觉得不算差吧。最近看了一下,相比于一年多之前,反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见甚至是占了上风,人数也多了几位。这说明认识到计划生育弊病的人,已经不局限于最先站出来的几位反计人士和他们的圈子,所以心情觉得轻松了一下。不过,该写的还得往下写。)

前面几篇提到了总和生育率问题,核心就 ...

Apr 21
保加利亚一名占星家因预报地震受到调查

2009年4月21日

原文

索菲亚 (路透社) - 保加利亚检察官本星期二开始一项调查,想查清一名虚报一次地震的著名的占星家是不是触犯了传播不实信息的罪名。

占星家Emil Leshtanski 说,一次可达里氏7级的地震,将在上星期六夜晚撼动保加利亚南部城市Haskovo。之后,这个城市的几百名居民在帐篷和汽车中度过了这个夜晚。

Apr 15
【原文见科技日报】

软科学经典案例:“只生一个好”是怎么提出来的

  本报记者房琳琳

  说起人口控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计划生育”。20多年来,“只生一个好”这句口号己深入全国广大城乡。

  那么,为什么把生育指标确定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这一决策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何在?它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又如何呢?

  本报记者采访了原国家科委“人口控制与对策”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 ...

Apr 14
前几天美联社报道了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英国的某个机构对2005年中国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的一份分析结果。其中提到,当年的新生人口性别比是119:100,其中河南、江西两省高达140:100。

其实这个抽样调查的结果早已被认可研究者收入分析过很多遍了,已经不再算什么新闻。但是这两个省140:100的出生性别比,没见其他地方报导过。需要思考的是,原因是什么?文中提到,一位未参加研究的美国社会 ...

Apr 12
【此次预报事件之后,意大利、美国、德国、英国权威地震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都直言地震不能预报:Giuliani一方面没有准确预报,另一方面以往统计结果就是,氡气异常预报地震不可靠。唯独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们集体失语,虽然他们早知道,根据中国的资料,水化学的漏报率是62%,中期预报的虚报率是81%,落实到临震预报则虚报率高达99%。原因无它,因为中国地震局预报队伍的日常工作,就是拿那些已经证明统计上和地震 ...
Apr 10
【人民大学人口所多年一直是拿计生委的钱帮计生委说话的,看来他们的校长不是。

人大人口所的文章的结论往往介于北大人口所及社会学系 和 计生委之间,有折中的意思,包括他们现在提的“1.6”的生育率。按上次文章提到的,无论是2000年人口普查,还是根据2005年统计局和计生委两次抽样调查反推,都说明2000年的时候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远低于1.5了。】

◎我个人一直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迫不得已的 ...

Apr 09
网上见到了这种怀疑,有关部门需要解释这种可能。按新闻,那里近几年正在开发地热。

钻井开发地热诱发地震有过一些先例,比如前几年在瑞士巴塞尔附近,开采地热的钻井深度大约5000米,可能诱发了3.4级地震(这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Christian Klose发家的案例,不知道这个解释是不是很权威)。在加州北部Geysers地热开发区的注水深度是3-5公里。这种地震震级不大,但是震源也浅,所以容易 ...

Apr 06
意大利阿奎拉地震之后,当地政府和地震研究者遇到了和去年中国同行们一样的麻烦:有人宣称事先预报过地震。国内报刊记者们也被打了一阵强心剂一样,比如“红网”的大标题就是“政府扼杀预报”,这点小心思,无非是想把意大利朱利安尼(Giampaolo Giuliani)对阿奎拉地震的预报和去年汶川地震之后发掘出来的中国地震预报大师们的种种预报混为一谈。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两次地震的预报对比一下。

首先,二者 ...

Apr 06
意大利地震也出现了“被压制的预报者”,各国媒体也在猛炒,意大利“国立火山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在忙着辟谣。原来民主国家也有瞒报的动机!

几篇比较好的评论:

Quake forecasts still not perfect (Times Colonist)

Earthquakes remain unpredictable disasters, experts say(德国之声) ...

Apr 05
【本文收录汶川地震之后曾经流传的所谓“预报”和 “前兆”。汶川地震发生在一个多年来变形速率很低的地区(断层处于闭锁状态)、最后岩体突然破裂导致强震,这种情况下,“异常”没有提前反映到地表,不存在可信的“前兆”、无法做出短临预报,完全可以理解。事后披露、发掘出来的这些“预报”和“前兆”,要么是谣言,要么是牵强附会。收集这些资料的目的是呈现各种有意无意的地震预报骗子、意图分一杯羹的行外科研人员、信谣传 ...
Apr 03
随着三十多年的强制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三个现象:性别结构方面,出生性别比失调;年龄结构方面,老龄人口比例大大增加;民族结构方面,汉族比例下降(尤其是在年轻人口当中)。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调,要讨论的问题包括四个层次:

(1)是否存在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调;(2)如果存在,是不是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3)要不要解决;(4)如何解决。

要否认这个问题的存在,顺手拿来的理由就是“漏 ...

Apr 01
刚在科学网看到“中央党校副主任”周天勇所写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篇文章。越读这种文章,越觉得自己经济学知识欠缺,面对这种煽情文字,无力鉴别真伪。不过,近日考虑人口问题,对人口数字比较敏感,还是抓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狐狸尾巴:

『约2000万少女被迫卖淫,创造的收入占GDP总量的6%,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这种肉体积累是世界历史上除日本之外绝无仅有的现象;』

随便查到一个中国人口 ...

Mar 31
【为方便留言,换了个模板。】上一节说到总和生育率,留言的有几位摆出了自己的经历,说明存在严重超生的情况。但是由于代表性的问题,这类个人的体验到底能多大程度上说明统计结果,确实很难说清楚。“代表性”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所在地区的问题;另一个是,拥有“不同寻常的信息”的人,更倾向于把它表达出来。这个问题还是想引用前面郭志刚那篇文章的回答:

“实际中的确可以看到依然存在的超生现象,但是我 ...

Mar 30
【看看地方地震预报部门如何扶植预报地震的神汉。不知道这个农民是不是中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宏研究员曾经提到过的、每天早起看太阳报地震的那个农民。出现这样的报导不奇怪,唐山地震之后“观云测震”的新闻和文学作品也一度甚嚣尘上。山西省地震局预报处应当如实公布这个妄人的全部“预报”记录,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创造概率奇迹。】

三晋都市报:山西汾西一农民竟预报出汶川地震和原平地震?

3月28 ...

Mar 29
“计划生育”牵扯的问题是在太多,上文(链接)网友一回贴,马上就牵涉到各种层面的问题,比如老龄化是否那么不可解决,反计人士看观点是否极端,中国能承载的合适人口数量,以及计划生育执行起来是否公正。个人现在觉得,上述问题很可能不存在明确答案,本质上仍然是价值判断的问题,需要往后放一放。第一步先从落实数字做起。

数字是最头疼的一步,因为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的统计数字就像橡皮泥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由 ...

Mar 28
老早就想开这个话题,但是一直不好动笔。

为什么想开这个话题,那是因为,关心网上和现实时政的人可能清楚,从大致2003年到现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从禁区到浮出水面,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而新语丝对这个话题基本没有涉及,个人觉得影响到了争论结论的可靠性。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在于新语丝作者群的平均科学素质要高于普通的网上参与者、甚至人口学家。我们不在意他们的方案,但是很在意他们的数字可靠程度和 ...

Mar 27
【转这篇,是因为引了我发在《新语丝》上面的网文,很新奇:-)

此文原载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第39卷第3期257-259页“特约评论”栏目。以前不知道《中国科学》还有这样一个栏目,显然是针对热点话题。看来《科学》杂志炒作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正好撞到了地质研究者的枪口上。

陈颙院士说的“汶川地震是断层逆冲运动造成的,迄今尚未发现过逆冲型的水库地震”,确实是很重要的证据。这 ...

Mar 26
【按:据有关部门网站报道,地震局的地震预报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于2009年2月23日获科技部批复,总经费为1885万元,国家全额拨款。该项目与“地震电磁卫星计划”相配合,后者“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地震局长期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的许绍燮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来以为这个预报项目只是利用地震前后的一些遥感卫星资料(包括热红外 ...

Mar 26
【转载自陈一文网站。傅承义早年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吹嘘耿庆国的人,屡次提及耿曾经“师从”傅承义。傅曾经提出地震发生的“红肿理论”,虽然现在看来很肤浅,但是当时板块构造理论尚未传入中国,作为一个假说,无可厚非。下面这封信,是针对宋松1987年3月15日来信的回复。宋某是位“地震云”研究者,80年代“观云测震”一度在中国猖獗。宋某将自己的《地震云探讨〔草稿〕》寄给傅承义征求意见。 下面这封信谈到了地 ...
Mar 24
作为专业部门,地震局评价自身预报水平的时候,一直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由于地震预报的虚报率太高,出于避免无谓的地震恐慌,历来的震情分析和地震预报都是仅面向政府、不通报公众。这样就给预报部门创造了上下其手的便利:每次落空的预报,公众既不会关注、也很难了解,而报准了的(以及那些勉强擦边和有一定偏差的)就可以事后通过媒体宣传出去。这样的结果就是误导公众,以为凡是破坏性地震都可以事先预报出来 ...
Mar 23
(全文见互联网时代的伪科学现象)

……伪科学是和那些公认正确的理论相矛盾的理论。因为公认正确的理论都是符合相应领域内的一切观测结果的。既然伪科学与之相矛盾,那么它们必然与某些个观测结果相矛盾。与观测结果相矛盾的理论必然是错误的理论。所以伪科学的特征也可概括为提出之时就与现有的观测结果相矛盾的理论。这显然跟错误的科学理论不同,因为错误的理论最初是作为假说提出的,后来由于新的实验证据才成为错误理 ...

Mar 21
【译自维基百科,给水博文章做补充。】

脆韧转换带是地壳强度最大的部分。对于富含石英和长石的大陆地壳而言,脆韧转换带出现在大约13到18公里深度(大致对应于250到400°C的温度)。在这一深度,岩石变得不容易破裂,而更容易由蠕变而造成韧性变形。这是因为材料的脆性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而韧性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地壳中,脆性强度越向下越大、韧性强度越向上越大;脆韧转换带出现在二者大小相等的 ...

Mar 21
【看来搞“地震预报”在中国除了有政治依据、社会依据、道德依据,还有了哲学依据;总之最不需要的就是科学依据。“中国地震信息网”2009年3月11日开始展览这篇文章,却把下面精彩的引言部分阉割掉了。对哲学这么不恭,让人遗憾。】

卫星热红外异常——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的短临震兆(《地球学报》,2008年10月,29卷第5期)

第一作者:魏乐军,1963年生,地质学专业,中国地质科学院博 ...

Mar 19
【转载按:海洋生物学研究人员廖永岩最近在科学网重操旧业,贩卖有关地震和地球的民科理论。“科学网”把此人放在首页的“专家名录”里面,自己丢人事小,误导公众事大。希望科学网的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工作者能够负起责任来,反映给有关管理人员。】

【已经给科学网编辑部留言,看其是否处理。

[4] 标题:希望编辑部把“廖永岩”从专家名录中去掉发表评论人:Amsel [2009-3-20 13:49:1 ...

Mar 19
【转载按:海洋生物学研究人员廖永岩最近在“科学网”重操旧业,贩卖有关地震和地球的民科理论。“科学网”把此人放在首页的“专家名录”里面,自己丢人事小,误导公众事大。希望“科学网”的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工作者能够负起责任来,反映给有关管理人员。】

话说公元2008年6月7日早,笔者在“科学网博客”首页的“留言板”中看到几个留言:“刘玉平:真的勇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鲍得海:ROCKYMAN真 ...

Mar 18
美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震的FAQ明确否定远距离诱发地震:

Q: Two earthquakes occurred on the same day. Are they related?

A: Often, people wonder if an earthquake in Alaska may have triggered an earthquake in California; or i ...

Mar 17
【找到原来看过的一篇不错的文章:通信专家徐祖哲和他的地震研究 2008-05-23 京华时报 】

【3月25日补注:关于电离层异常与地震关系:NASA的一个项目2004年作出了否定回答(见USGS网站):• Current effort to monitor EM and GPS-TEC signals from ground and space in California• Signa ...

Mar 16
【文责自负,和新语丝博客网无关、和嵇少丞教授无关】

最近科学网吵架,本人一直袖手旁观,却屡次遭人扔砖头,比如这次:

[100] 标题:发表评论人:[游客]Z2 [2009-3-2 13:15:17]christine ,qhd60m, Yakamoz Amsel FloatingRose,除了推荐JI博文,还帮着耍泼皮。

这种无妄之灾,本人能猜得到属于那次“地震线”吵架的后遗症 ...

Mar 14
在讨论“地震前兆”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时候,必然涉及到地下水分布和压力的一些问题。虽然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人类无法深入到地下的足够深度,来时时监测地震的形成过程,但是,为了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几千米深的钻井非常普遍。对这一深度的地层岩石和流体特征,已经有了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认识。任何有关地震的观点,不能违背这一深度的观察结果;而了解地下水的一些知识,也可以排除关于地震的某些想象。

Mar 12
郝柏林院士1997年提到地磁异常只是地震过程的次级反映。说明那时有人已经意识到,不同前兆和地震之间机理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本着这一思路,可以把地震的各种前兆分成不同等级。

零级:即同震信号,包括地光、地声,以及用以进行“地震速报”的地震波。这些现象不是通常所说的前兆。它们的出现,意味着“正在”发生地震。不过震级尚不能由此准确确定。日本的地震预警工作所采用的异常,止于这一级。

一级:小震 ...

Mar 10
【注:我现在胡写的东西跟“研究”基本没关系,所以李淼所说的博客对研究的帮助,就免了。但是他说的科学网把博客圈变成了个大论坛,倒是真在点子上。】

有人在科学网哀叹道,博客只能是娱乐,不能做科学。他完全误会了科学。写博客过程不是研究过程,却可以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获取信息以及交流。那么为什么那人哀叹博客只能是娱乐呢?因为科学网做到的是这个。为什么科学网不幸的是只能做到娱乐呢?因为严肃的博客没人看 ...

Mar 08
【3月25日补注:幸亏地震工作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承担科技部项目的研究人员,日后如果想别出心裁,也没那么容易: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库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及“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 ”2个项目于2009年2月23日获科技部批复,其中水库地震项目总经费为2048万元,空间对地观测项目总经费为1885万元,两项目经费均为国家全额拨款。】

《科学 ...

Mar 08
乔晓春:需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等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将为时已晚  【背景】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此前,有外电报道称,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表示,由于担心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正在研究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但不会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针对这一消 ...

Mar 05
http://xysblogs.org/amsel/archives/3205

有一位长庆油田的研究人员、地质专业的博士,不理解为什么现有研究可以排除“紫坪铺水库诱发汶川地震”这种推测。这位博士当初也不理解为什么汶川地震未能预报。作为一名石油地质工作者,这样的表现让人遗憾。石油地质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就是掌握大量地下资料、并加以合理分析,出于这种工作经验和训练,他们完全应该了解地下资料的“多解性 ...

Mar 03
一次8级地震的能量是6.3×10^16焦耳(震级-能量计算器:http://home.att.net/~srschmitt/script_earthquake.html)。汶川地震的“孕育”时间大概为3000年,因此其“孕育”过程中,能量积累的功率约为67千瓦。这一数字与热流背景相比,并不算大。四川地区的大地热流是每平方米55毫瓦,对应到“孕震”过程所需要的至少10公里×10公里的小地块,功率为5 ...
Feb 27
09.02.26, 《科学时报》:《科学》杂志一篇新闻报道值得商榷09.02.10, cavingao《《汶川特大地震与紫萍铺水库无关》中的一点数据错误》09.02.08, 水博《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多大的人为的因素?》09.02.08, 嵇少丞《汶川特大地震与紫萍铺水库无关》09.02.04, Meijian《假设汶川地震是紫坪铺水库诱发的》09.02.03, 水博《评论院士岂能靠谣言?——评范晓 ...
Feb 27

Feb 26
09.02.08, lw56102《大仙只爱地震》09.02.02, Amsel《“地震预测术”新动态:“远距离地电法”登上《中国科学D辑》》08.12.29, Amsel《从概率角度看地震预报》08.12.07, 大师的终结者《亲身试验以震报震,揭穿地震预报大师的把戏》08.11.30, Amsel《地震局的虚报率》08.11.19, 翟华《中国地震预报水平:中医还是国足?》08.10.30, ...
Feb 02
【提要:《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一期刊载的论文介绍的“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一种针对常规的“地电阻率”信号的另类的、经验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提出20年来,发明者没有提供可靠的机理和统计依据。到汶川地震之前,这种方法只有震后的拟合,未见震前准确预报的例子。该文宣称捕捉到了汶川地震的前兆,但是避而不谈其预报范围并没有覆盖汶川地震最先、最强的宏观震中。这种方法把地电台当地的异常对应到最 ...
Jan 29
《科学》(Science)杂志2009年1月16日一期的“本周新闻”发表了一篇报导,题目是“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注1)。文中介绍了“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了四川地震”的说法。此文读完让人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顶级学术杂志,为了吸引眼球,在报导科学问题的时候,也像很多大众传媒那样,在两种观点之间找平衡,把本来可以得到明确结论的问题,搅成一团稀泥。先附带说一下,这个稿件不是学术文章,而是新闻报导,最大的 ...
Dec 29
从事地震预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地震预报的难啊,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他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更不知道了”(注1)。这句话很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其实地震预报的难处很明显:目前尚不存在足够有效的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相关的前兆,都不足以解决虚报率和漏报率的问题;而与地震机理无关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异常”,不但无助于降低漏报率,反而会大大增加虚报率。这一结论 ...
Nov 30
【提要:地震局在承认“只能对某些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的时候,应该再补充一句“而且还要搭配相当多的虚报”。】

汶川地震惊破了国人的地震预报梦:原来地震预报不出很正常。那么政府承担的地震预报工作还有多大的必要?其实,过高的漏报率只能说明重预报、轻防范的错误,并不能否认地震预报本身的社会效果——在地震设防之余,万一某次地震提前预报出来了,不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吗?非主流“国宝”们近乎100%的虚报 ...

Oct 29
【按:“群测群防”这一口号在理论上漠视地震研究的科学性,在实践上内容含混(可以是“观测”,也可以是“预测”)、不易操作。汶川地震之后,由于一些政治鼓噪,这一政治意义远大于科学意义的口号被堂而皇之地塞进了《防震减灾法》修改草案(总则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条件”)。该草案正在征求“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法学教学研究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地震局作为“有关部门 ...
Oct 20
伪科学大本营“天地生人讲座”,连续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了18年之后,终于要被扫地出门。主办者宋正海先生哭天抹泪“离开单位支持的这个会议室,我们讲座就会解散”。其实,“天地生人”们手里一大把“水变油”和 “无偏二极管”这样的“自主创新成果”,连政府科技部门几千万元的经费都能忽悠得到,哪里会发愁没人提供新的“会议室”。宋先生他们所痛心的,无非是要失去“中科院”这块牌子。这些老少爷儿们口口声 ...
Oct 08
【补注:最近孙士宏水平有所提高,按《北京科技报》报导,孙士宏能够用统计数字说服沉迷于“地震直线”的妄人,并且声明“气候与地震之间存在的关系,不是气候变化影响地球活动,而是地球活动影响气候”。而高建国依然一意孤行,前一阵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趁华北干旱之机,继续贩卖“旱震关系”这门伪科学。——2009年3月6日】

  地震局孙士宏、高建国两人的名字,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前者是中国地震局首席 ...

Sep 07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历经三个月的思考完成了关于汶川地震的文章“地震预警初探”。文中有一些值得肯定的观点,例如地震局和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增加震情信息开放度”,对龙门山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情况和防范措施应该反省,地震知识应该普及,地震预报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的角色应该清晰,等等。这也是震后人们普遍的认识。

但是,此文涉及地震科学的部分存在严重的不足。钱钢是老牌地震文学作家,并且曾经在国家地 ...

Aug 31
  本人上次提到,从网上流传的中国地震预报14次地震预报案例看,所谓成功的临震预报没有一次不是依赖于前震的。这也合乎地震局内理性的看法(例如广东省地震局局长说,在大范围的前兆异常出现之后,还要看“有无小地震发生”,然后才能对地震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报)。又如著名地震学家Max Wyss所说,预报群震中的一次地震要比预报孤立的一次地震容易得多(注1)。

  但是由于小地震数量远远多于大地震(即使不 ...

Aug 12
  在剖析各种荒诞的“地震预测术”之后,有必要再检验一下中国正规的地震预报研究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正规的地震预报研究所包含的前兆,可以参看广州日报对广东省地震局长的访谈(注1)。地震局虽然每次漏报之后都强调地震预报的客观困难,但是对自身水平的评价却经常语焉不详。恰好网上流传一份“中国成功预测地震的14次案例”(注2),本文就分析一下这些案例,看看中国地震预报偶尔成功,原因到底在哪里。结论很让人悲哀 ...
Aug 04
  7月29日,地震预报大师任振球预测“29日下午至30日,四川老震区的都江堰附近将发生6级余震”,结果震区中南部的都江堰地区到现在也没再发生4级以上余震;而8月1日16时32分,也就是任振球“预报”的中间时刻(30日早6时)的两天十小时32分之后,都江堰(从“鱼嘴”算起)东北155.1公里之外的北纬32.040度、东经104.708度发生了另一次地震。任振球把该地震冒领做自己预报的地震,并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