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率角度看地震预报 “地震预测术”新动态:“远距离地电法”登上《中国科学D辑》
Jan 29

《科学》(Science)杂志2009年1月16日一期的“本周新闻”发表了一篇报导,题目是“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注1)。文中介绍了“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了四川地震”的说法。此文读完让人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顶级学术杂志,为了吸引眼球,在报导科学问题的时候,也像很多大众传媒那样,在两种观点之间找平衡,把本来可以得到明确结论的问题,搅成一团稀泥。先附带说一下,这个稿件不是学术文章,而是新闻报导,最大的区别是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同行评议。国人对《科学》杂志的这种体裁应该不会陌生,2007年底这个杂志曾经用充满揶揄的口气简短地报导过“周老虎”发现的消息(注2)。

这篇报导有关“紫坪铺水库诱发四川地震”的观点,来自两位人士,一位是地质中专毕业但是地质水平却一塌糊涂的、著名的反坝人士范晓,他照旧是重弹水库蓄水渗入地层的老调。范晓的论点已经有专家专门驳斥(注3),不需要另费笔墨。这里需要解剖的是更为扎眼的主角——克劳泽(Christian Klose),一位2003年瑞士联邦工学院毕业、之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过)一段工作经历的博士。《科学》杂志引述的他的观点,是来自他在2008年10月“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Fal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上的报告。

Klose这个报告的详细摘要在网上能够查到(注4)。其要点就是,汶川地震符合他的三项特征,属于“地表负荷的改变”所诱发的地震:(1)地壳加载变化导致的弹性静力学响应;(2)主断裂的破裂分布规律;(3)余震分布。此外,他还计算了水库蓄水造成的20公里深处地下断层应力的变化(蓄水导致剪应力和正应力出现几千帕斯卡、也就是百分之几大气压的变化)。

分析一下Klose的这个摘要和他的学术背景,可以看到,Klose的研究水平实在让人无法恭维,甚至可以说,他是和范晓不相上下的“大忽悠”,《科学》杂志靠采访这种“大忽悠”来吸引眼球,令人侧目。下面一一说明。

首先,Klose不具备研究“紫坪铺水库和汶川地震”关系的素质。他的会议摘要开篇提到,龙门山地区的变形速率是每年1毫米左右、第四纪以来这一地区没有大的地震活动。这意味着,这位地学博士不但欠缺当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知识(龙门山是在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的挤压边界,造山运动不断,所以必然地震不断),甚至缺乏地震带的一般常识(一个发生了8级地震的地方怎么可能在第四纪的几百万年以来无地震)。即使最近短暂的几百年,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也发生过多次6级地震(注5);另外据嵇少丞介绍,无论是根据位移量的计算,还是现场地质证据,都表明龙门山距今三千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比汶川地震还大的巨震(注6)。

上面这个错误似乎不可思议,更离谱的是,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犯这种低级错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包括两个案例,除了这次汶川地震,另一次就是澳大利亚东南部1985年的一次5级地震,他认为这个地震是当地200年间采煤的造成的,结果发表的文章受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质疑(注7)。在那篇文章中,Klose提到当地“一万年以来无地震”,作为他进行数学模拟的依据。而实际上,这个地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就记录了多次5级地震。以Klose这种既缺乏地质常识、又漠视文献资料的素质,能够先后进入欧美两大名校,并且在权威地学刊物上发出文章,真算一个奇迹。

其次, Klose用自己计算的地下断层应力变化来说明这种诱发作用:即使人们不去怀疑他的模型和软件是否正确,也无法相信他能够取得足够的资料来进行这种数学模拟。一个准确的模拟需要当地断层几何形状、各种岩石的厚度和物理性质、地下流体的成分、温度和压力的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地下钻井资料,即使是当地的地质研究者也无法全面取得。脱离这些实际数据,他去模拟出只有百分之几大气压的微小应力变化,这和顺口胡诌没什么区别。

第三,Klose的三项对应指标并没有得到公认(公认的水库蓄水诱发地震的指标是小震活动,这在《科学》杂志的报导中也曾提到;而从小震活动来看,紫坪铺水库蓄水显然不是汶川地震的诱因,见注3),所以如这篇报导所说,Klose远远没有能够说服会场上的研究人员接受他的观点。此外,这次汶川地震的破裂带长达200公里,不可能用他的后两项指标来套用这次地震的破裂分布和余震分布。

最后,跟范晓一样,这位Klose博士没有值得人重视的学术背景。除了毕业时间晚、发表文章的记录欠佳之外,他虽然宣称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人员,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网页上现在却搜索不到这个人;点击他留在哥伦比亚大学残存的网页,就会自动跳转到他自己的网页http://www.cdklose.com/。这个网页罗列了他接受采访和参加会议的记录,但是看不到他是否有个研究组,以及从何处得到资助。在他的“研究项目”中,第一条赫然列出中国汶川地震可能受到“地表负载的重量变化”的诱发,我们只能希望国内不要有什么单位上了他的钩。

《科学》杂志的这篇报导,为了营造一个热点话题而采访了这样一个缺乏必要的学术背景的人物,确实大失水准。这篇文章能够对中国读者说明什么问题?大概不是紫坪铺水库是否诱发了大地震,而是提醒人们,《科学》杂志也有哗众取宠的时候,而瑞士联邦工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也会制造出水货。不过我们可以相信,以Klose的科研素质,很难在科学共同体中继续混下去,虽然他有这两大名校的牌子。

【补注:据“科学网”王鸿飞考证,Klose现在为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后,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791】

【附记:
Science的这篇新闻17日就被网友贴在“新语丝读书论坛”上供人辨析。当时以为,紫坪铺水库的事情已经有人论述得很详细了,媒体也很少有炒作的兴趣和可能,所以只在论坛简单解释了两句。后来得知,此文被译言网不辞辛苦地翻译出来,又受到著名的自由派文傻作家冉云飞(他的反智倾向比连岳还不可救药)的青睐,夹在他的新闻评论里面,发到阴差阳错地成为新的文傻集散地的“德赛公园”,被网站编辑推荐在首页头条。冉作家没耐心把译文读清楚,随便看了译言网上的几条评语,就宣称“紫坪铺水库如不彻底废掉,将是周边的四川人民悬在头顶的一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利剑”——这都哪儿跟哪儿,就算你相信水库诱发了大地震,哪有同一座水库两次诱发大地震的?以冉作家在环保人士和自由派愤青中的影响力,这篇文章看着要炒起来了,所以本文才有写出来的必要。】

注:
(1)Richard A. Kerr and Richard Stone: A Human Trigger for the Great Quake of Sichuan? Science, 2009, Vol. 323. no. 5912, p. 322. 中文译文见译言网“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57076/25258
(2)Science 2007, Vol. 318, p. 893.
(3)李敏、汪雍熙,“紫坪铺水库与5.12汶川大地震有关系吗?”,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wenchuan502.txt
(4)Klose的会议论文摘要:http://www.agu.org/cgi-bin/SFgate/SFgate?&listenv=table&multiple=1&range=1&directget=1&application=fm08&database=%2Fdata%2Fepubs%2Fwais%2Findexes%2Ffm08%2Ffm08&maxhits=200&=%22U21C-08%22
(5)嵇少丞等,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地质学报,2008年第82卷1643~1667页。
(6)嵇少丞:为什么古蜀国会周期性“迁都”?(嵇少丞科学网博客)
(7)C.D. Quinn et al., Discussion of “Geomechanical modeling of the nucleation process of Australia’s 1989 M5.6 Newcastle earthquake” by C.D. Klos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8, vol. 269, pp.296-302.

“紫坪铺水库是“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Science采访了个 “大忽悠””有一篇评论

  1. jihua0a Says:

    满篇的说别人是什么什么鸟,博主自己是什么鸟却又不说,连个名字都不敢公开。

    用范晓的文凭来批驳别人的观点,砖家们就这种流氓水平了。

    世界曾发生过多次库震案例,超过6级的有多个,砖家们先把之前那些库震全部否决掉啊。。。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