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地震可能与当地地热开发有关? 《纽约时报》所载USGS研究人员对意大利地震预报事件的评论
Apr 10

【人民大学人口所多年一直是拿计生委的钱帮计生委说话的,看来他们的校长不是。

人大人口所的文章的结论往往介于北大人口所及社会学系 和 计生委之间,有折中的意思,包括他们现在提的“1.6”的生育率。按上次文章提到的,无论是2000年人口普查,还是根据2005年统计局和计生委两次抽样调查反推,都说明2000年的时候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远低于1.5了。】

◎我个人一直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政策,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政策。只要条件改变的话,我们就要尽量改变。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太伟大了,面对着古今中外从未遇到过的教育难题,把超过8000万的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毕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太了不起了。独子难教啊。我们为什么把下一代的成长搞得那么难?

“◎有儿有女并不是一个落后的理想,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愿望,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愿望。

“我们说刻不容缓,不是要马上放开,而是要现在就动手,刻不容缓地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还不能老研究,我们觉得两三年就要有行动,三五年就要迈出比较大的步伐。通过两三年,最多三五年,我认为就应当全面放开。”

一年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两会提交 《关于认真研究完善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呼吁重新设计和逐步调整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纪宝成的这一建议经由媒体报道后,出现在多家新闻网站的显著位置,广为人知,评论者众。

鲜为人知的是,今年两会,纪宝成再次提交建议:《关于尽早着手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

连续两年呼吁调整生育政策,从标题的变化,我们似乎得以一窥这位学者型人大代表对人口问题的思考与忧虑。与他人不同,纪宝成尚有经济学家,前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教育部官员,副部级高校管理者多重身份,同时亦坐拥中国人口研究重镇——人民大学人口学系,这些背景,或使纪宝成的思考更兼具理想与现实。

4月3日,纪宝成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把家庭搞得那么脆弱干什么

南方周末:从两次建议标题的变化来看,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这一问题的紧迫,和你对此的担忧。

纪宝成:我认为,我们的生育政策调整已经到了异常紧迫、刻不容缓的时候,因为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必须尽早着手,以免贻误时机。

人口政策是国家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公共政策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变化了的形势,来决定工作方向。

应当肯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数量问题是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非如此不可。

但是到了今天,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近三十年。从1992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低于实现人类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 2.1个孩子)已经长达17年。现在,一对夫妇一生平均只生育1.6个孩子,每年人口净增长不足700万。我不认为数量问题还是最主要的矛盾。相反,结构问题已经上升成了主要矛盾。中国的人口政策面临重大的历史性抉择。如果我们还按照上个世纪80年代的做法,还执行数量问题是主要矛盾时的政策,恐怕就有问题了。

从大的方面讲,人口问题攸关国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家庭和谐,生活幸福。现在的生育政策,从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后果:独生子女家庭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那么多家庭失去儿女,无法挽回。看起来是家庭的不幸,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社会的。我们社会的发展,把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搞得那么脆弱干什么呢?

我个人一直认为,独生子女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政策,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政策。只要条件改变的话,我们就要尽量改变,把负面影响去掉。从人类的繁衍昌盛、文明延续,从国家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从家庭的和谐幸福,从任何角度看,只准生一个孩子,都不是一个好的政策。

就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弊端可能就出来了,而且还越来越严重。明明看到了弊端,为什么不去解决呢?

结构问题已成最主要问题

南方周末:
你提到结构性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具体指什么?

纪宝成:结构性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初就存在,但实际影响并不大。政策实施近30年来,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上升成为主要矛盾。

第一个结构性问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这个问题在1982年就已经初露端倪,达到108.5,2000年是117,现在更是达到了 120.56。这样长时间、大幅度偏离正常值,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至少有记载的历史没有过。生120个男孩子,对应100个女孩子,这样造成的长期问题是什么?二十年后,它的后果真正开始显现的时候,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性别比如此失衡,再不纳入我们的视野,还光讲人均资源、环境、水啊,是不对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龄化。老龄化意味着寿命延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可以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由于我国低生育政策的加速作用,发达国家一两百年才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只用了三十年,太快了,未富已经先老,很多制度包括社会保障都跟不上。根据统计,不仅老龄人口增加,而且劳动力也在老化。从明年开始,20—24岁的精壮劳动力将持久地大幅度下降。这是接受能力最快、思维最敏捷、精力最丰沛的一群人,但是这群人十年时间就要骤降一半,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城乡统筹。我们之前的政策,是跟城乡二元结构相匹配的。城市生一个,农村生一个半。现在中央讲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户籍制度也在改变,还是城市一个政策,乡村一个政策,我觉得这很难,行政手段很难解决。

南方周末:你在建议中提到,现行的生育政策造成了空前的教育难题。

纪宝成:我曾经在别的场合讲过,大家不要老是骂教育系统。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太伟大了,面对着古今中外从未遇到过的教育难题,把超过8000万的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毕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太了不起了。独子难教啊,中国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

我们为什么把下一代的成长搞得那么难?独生子女当然可以教育好,但是确实增加了很多难度。我们以前好像总感觉,人口的问题是跟费用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孩子要多少钱,两个孩子要多少钱,好像一个孩子就容易了,两个孩子就难了。不是这样算的。现在抚养一个孩子用的钱,比过去两个孩子花的钱还要多。而且成长的效果究竟怎么样?我看两个小孩可能会教育得更好,他会有协作观念,有奋斗精神,有竞争意识,人的性格也会更完善一些。

我不相信会一放就乱

南方周末:
所以你提出来“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

纪宝成:
我们国家的人口战略发展研究报告开头就说,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即平均一对夫妇一生生育1.8个孩子——记者注),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认为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总和生育率应保持在1.8左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计划生育是国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绝对必要。这一条不能动摇。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据人民大学人口所的调查,中国农村的生育率是1.9,城市是1.23,平均是1.6,低于1.8,更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

那1.8是一个什么概念?“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基本上就是1.8。

我们的调查,城市人口中,有5%因为种种原因不生育,95%生一胎。在这95%的人当中,根据抽样调查,允许生2胎的话,52%的人有这个意愿。到时候放开了,考虑相互影响的原因,最多也就是80%。这样城市生1.6个,农村可能生到2个,到时候城乡人口可能一半对一半(现在城市人口就超过 45%),平均就是1.8。

事实上,“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其中的前三句话,就是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执行的政策。那时候有一个通俗的说法:“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只不过后来,“两个正好”被去掉了。

这个政策当时实施得非常成功。那还是“文化革命”当中的事情,也并没有像80年代那么强制,但也能做到使总和生育率从6降到3左右。就这么八九年的时间降了一半,那是非常了不得的。我当时在湖北宜昌,我感觉基层也没有费太大力气。

南方周末:可能有人担心,放开二胎的话,会不会一放就乱,回到一家生五六个的年代?

纪宝成:可能会有人说我这个人太乐观了。我不相信会回到六十年代初一对夫妇平均生六个孩子的年代。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哪里会这么做?偏僻地方的年轻人也不会这么做。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荡涤着人们的灵魂,他不可能不卷入到这样一个进程中来,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我可以说,如果我们还是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放开二胎,可能还真是管不住。但城市化进程和教育普及,已经为放开二胎提供了理性、成熟的社会环境。

人口学的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和生育率存在某种负相关关系。日本、韩国都是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他们没有计划生育,但生育率只有1.3左右,靠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教育水平,影响到观念转变,当然还有社会保障制度。

国内我们也有实践的经验。像甘肃酒泉、山西翼城、河北承德、湖北恩施都多年实施二孩政策,但仍保持了低生育率。

我觉得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而且,放开二胎,也不是就大撒手了。还要不要计划生育?肯定还要。要不要计生委?我估计还要。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并不见得下降很多。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要防止反弹,但我认为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政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杜绝第三胎。难点在这。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比过去还要难。你想想70年代,大部分时候还在闹文化大革命,不也是一下从6个降到3个左右。

允许生两个,是符合绝大部分人的愿望的。要生三个,我看是极少数人的愿望。包括农村,他也未必就乐意生3个。我们的计生委,确实还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这个难度不要估计得太大。

更重要的是,实施这样的政策,干群关系会更和谐,家庭比较完美,可能婚姻状况更加稳定,孩子的成长会更加健康,教育部门的担子也会轻一点。可能我这个人有一点太过浪漫主义,我总希望,能让我们的计划生育成为一项“甜蜜的事业”(笑)。

人越少越好是误解

南方周末:可以看到,对于人口政策,现在有很多观点,像你是认为应该允许二胎,有的认为要更严格的一胎化,还有的则更愿意维持现有制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纪宝成:更严格的一胎化,是不是考虑到人均的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人均水资源——考虑这些问题更多一点,而且把人纯粹看成了一种负担。这种观点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对目前已经造成的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考虑。我感觉这不是一个很全面、综合,既考虑眼前又考虑未来的方案。它重视了数量问题,而没有重视结构问题。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因此制造了一个更难解决的难题。

我们的判断,数量问题依然是一个矛盾,但已不是主要矛盾,结构问题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可以说,我们考虑未来更多一点,针对的是已经显现的未来的问题。人口问题的特点是周期性很长,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迟了。我们不要到时候又来说“悔之晚矣”。

过去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然能不能概括成一种现象,不一定准确。你看七八十年代,研究自然科学的一批人,更多地从数量上考虑。研究社会科学,经济学、人口学的人,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人文的各种因素。自然科学,他把人口和资源一比——很简单的算术,中国的人口问题很严重——却没有看到人文方面的问题:人类繁衍的需要,家庭的需要,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统统就没有考虑。

有儿有女并不是一个落后的理想,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愿望,或者说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愿望。当然,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不能说这个就是不对的。但是,过多地考虑数量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统统不被考虑。

现在有一种误解,好像人越少越好。实际上,你看我们的人口战略研究报告,生育率应该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把人口说得越少越好,生育率越低越好,肯定不是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口号是不能提的。

最多三五年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南方周末:
你有没有一个期待的政策调整的时间表?

纪宝成:我认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刻不容缓,而且恰当其时。我们人民大学的专家一致认为,到时候了。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们也不空谈。

我们说刻不容缓,不是要马上放开,而是要现在就动手,刻不容缓地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还不能老研究,我们觉得两三年就要有行动,三五年就要迈出比较大的步伐。通过两三年,最多三五年,我认为就应当全面放开。

当然,国家要放开二胎,可能还要经过试点,还要逐步放开,很多问题要仔细周到的研究,比如农村没有男孩的,社会保障要不要有所措施,等等。恐怕光一个计生委还不够。还要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教育部各有关部门的配套措施,既积极又谨慎,把这个事情做得完善一点。

总而言之,我们的想法是,学术讨论要积极一点,不同意见充分表达,进行讨论,就是很好的现象;统计数字要准确一点,现在统计数字不大准,数字不准,心中无数,或者数字是乱的,这个对决策是不利的;决策要慎重一点,这个是必要的;但实施,我们希望快一点。

““放开二胎刻不容缓”——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有14篇评论

  1. zhouguangda Says:

    佩服这位校长。为着领导,必须预见。

  2. hbhsmzj Says:

    符合民意。应该立即着手研究。

  3. Amsel Says:

    楼上两位:人口结构危机实在是拖不下去、瞒不住了。人大校长能说出来是好事。但是他的方案依旧是折中方案,所起作用有限。

    一个是,他的“刻不容缓”也是三五年之后实施,又要耽误几年时间。其实结论现在就有(很低或极低的生育率、低自然增长率、一方面是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另一方面人口总量很快就要下降),计生委不承认这些数字,但是明年的人口普查可以再次说明这个问题。

    另一个是,他的“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和现行政策相差不远,现在生育意愿不高,尤其是城市人口和打工者。要扭转逐渐浮出水面的人口危机,至少要提倡生两个、允许生三个。这方面的数字以后有机会再谈。

  4. 金仕并 Says:

    呵呵,Amsel,这回是不是该批评你了?
    纪宝成说得还是很客观的。他虽然指出了独生子女政策有各种问题,比如人口结构不好啊,家庭脆弱啊,独生子女难教啊,但是他还没有像你这样斩钉截铁地说“人口结构危机实在是拖不下去”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一两个人口结构危机导致社会衰退的先例呢?如果没有案例,社会科学上单纯的演绎推理是很难服人的。
    另外,其实中国也可以搞移民的,当然这个设想太异想天开了,但我觉得未必不是一种办法。

  5. 西门 Says:

      结构失衡的6亿人口与结构平衡的16亿人口,哪个是比较理想的未来状况,恐怕并没有一定的定论。人的生育意愿,是一个自我权衡的结果,会随着政策变化而变化的。如果超生有丢工作单位、丢奖项等不良预期,人就会自己在心里把一胎的好处放大,把多胎的好处缩小。从而失去生二胎的意愿。如果没有这种不良预期,那么心理的天平又会发生另一种变化,来自长辈的压力也会不同,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人生育意愿会扭转过来的。毕竟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很大,不能把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里的外来小白领的情况当作一般城市人口的代表,研究者也不应该光研究那些宏观的数字,最好能把问题想全面一些。

  6. Amsel Says:

    @金仕并:这样的先例就在现在,西欧和俄罗斯。

  7. lzb000 Says:

    失业率太高了,尤其农民工的失业率。

    是社会极大隐患

    农民无地可种,子女无钱上学,可怕的是还生了好几个孩子,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放开生育,而是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计划生育,尤其是在农村严格执行。

    中国的就业、资源、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都和人口息息相关。

    人口增长显然导致上述情况恶化,成反比。

    人口增加,只能暂时掩盖老龄化问题,却导致失业率的飚高。是用更严重的问题掩盖当前的问题。

  8. 准非医 Says:

    在主要观点上,我同意纪宝成。“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杜绝生三个,奖励不生育”,逐步试点、放开,是一个稳健的、合适的做法。
    我不同意博主所谓的“人口结构危机”。啥叫危机,不能出点局部的、小部分的问题就冠以“危机”之名。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如此沉重,他们都还尽量避免用“经济危机”这个字眼,只愿意用“金融危机”。
    我反对博主“伪科学”帽子满天飞,到处乱扣,这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事论事,不要空对空,先说说满天飞了多少顶?在这里不过就提了三个,人口控制论(这个并非我的原创观点)、中医、地震预报,另外在abada那里说到劳动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也不是我的原创观点)。哪个没扣对请指出来。

    另外,金融危机是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是媒体并没有回避使用经济危机这个词:
    http://news.google.com/news?um=1&ned=us&hl=en&q=”economic+crisis”

    最后,性别比严重失调,被计生委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我说是“危机”,你认为是“局部的、小部分的问题”,这个暂时属于见仁见智、价值判断,不值得争论。

  9. 金仕并 Says:

    俄罗斯没有可参考性。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崩溃,穷人生不起孩子,这才是造成俄罗斯人口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中国在可预计的将来不存在这种情况。

    西欧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和中国的区别也是很大的。我还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另外你回避了对移民方法的评论。

  10. 准非医 Says:

    呵呵,平时活动范围有限,所以看见一顶扣错地方的“伪科学”大帽,感觉挺惊奇,不久又飞出一顶乱扣的来,于是产生错觉,以为你有这个僻好,所以用了个“满天飞”,算我用词不当。致个歉。
    说现今的中医是伪科学,我是同意的。
    关于经济危机。我偶尔看点国外的视频节目,在谈到实体经济时,他们每每用“recession”,而不用“crisis”,于是就有此印象。当然,不在国外呆,没有深入去了解这是否是普遍现象。

  11. lzb000 Says:

    就业、资源、教育、医疗、环境保护

    中国的情况很糟糕。

    多生人口只会暂时掩盖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要拿数据说话。再者,你所列的问题,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是分配,而不是人口总量。】

  12. lzb000 Says:

    反对计划生育和反对水利建设一样愚昧。

  13. Amsel Says:

    @金仕并:

    俄罗斯人口问题的起因不是1990年代的休克疗法:

    俄罗斯人口减少已持续多年。早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的出生率就已降至临界点以下,人口停止增长。但是有关人士用种种复杂的“游戏”遮盖住了这一问题。20世纪90年代,人口减少的真相暴露出来,但势头已无法扭转,即使过8-10年,这种状况也不会改变。2008年—2010年军队将没有足够的兵源,大学生明显减少,中学生数量则更少。

    http://rkjsw.wenzhou.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95

  14. 看得淡 Says:

    上面各位讨论的很好,非常精彩,后生在此学习了!作为80后青年,我们即将踏入生育阶段,作为个人观点(我们还是有发言权,我们是当事人),根据博主提供的数据,生二胎是顺应自然的,是人道的!
    人!即使你再伟大,也不应该违法自然规律(没有人类的时候,这个地球还是在运转,计划生育是不是太苛刻了?)…….
    大家共处一片蓝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如果你我都是一个计划外生育的人,长大后也许就会有一个阴影——到这个社会来生活(中国),一出生落地就必须缴纳入场费(社会抚养费)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