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群测群防歌”(笑看“群测群防”写进《防震减灾法》修改草案) 从概率角度看地震预报
Nov 30

【提要:地震局在承认“只能对某些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的时候,应该再补充一句“而且还要搭配相当多的虚报”。】

汶川地震惊破了国人的地震预报梦:原来地震预报不出很正常。那么政府承担的地震预报工作还有多大的必要?其实,过高的漏报率只能说明重预报、轻防范的错误,并不能否认地震预报本身的社会效果——在地震设防之余,万一某次地震提前预报出来了,不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吗?非主流“国宝”们近乎100%的虚报率曝光之后,人们或许以为,地震局还是能够做到“不言则已,言则必中”的。可惜,随着对地震局以往预报成绩的发掘,可以发现,地震局在报准一次地震的时候,也搭配了多次虚报;所以政府、企业和公众如果听从地震局的地震预报而进入紧急状态,同样要冒很高的风险。

一、地震局的年度中期预报的虚报率非常高。

中期预报由地震局的年度会商确定。据地震局人士2008年初文章介绍,中国地震预报的中期预报虚报率、漏报率分别高达67.8%~75.6%和61.6%~64.4%(注1),也就是一半以上虚报。其实就连这一数字也是做了美化的,地震局陈运泰院士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会商时划的圈子本来就很大,地震落到圈子里算报对,但边上的也算基本报对。说得难听点是在游戏中修改游戏规则,这种数字没有意义。”(注2)

按说中期预报的危险区由地震带的活动情况来确定,不应该有这样高的虚报率,但是,学术以外的因素使得中期预报更加不准确:一个未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年年重提,则年年虚报;各省地震局“争地震”、争经费也导致大量虚报(注2)。

二、短临预报“一般”是虚报。

直到今年5月19日两次虚报的强余震预报之前,地震局的短临预报事先都不公开,因此虚报情况不好统计。但是地震局陈学忠研究员提供了注解:5月19日强余震预报之后,他对四川的朋友说,“放心回去,外面睡多不舒服”,“凡是预报有地震,一般到最后都没有。”(注2)这“一般”两个字说明地震局短临预报的虚报率不会在80%以下。

地震预报部门短临预报的虚报情况,由优到劣可以分为四类:

1.同一地区屡空屡报,直到发震。

这种情况的典型就是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预报,从6月开始,短临预报屡次虚报、然后屡次再报,直到8月地震发生,造成极大社会混乱(注3)。

2.错报。

一次错报的效果就等于一次漏报(对于地震的时间地点而言)加一次虚报(对于预报的时间地点而言)。这样的例子包括1996年丽江7级地震(短期预报地点不准确,注4)、2003年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震中位置偏差较大,发震时间相差10天,注5)。另外,今年8月30日攀枝花地震之前,四川地震局的内部短期预报是,6月底至8月初,凉山州则木河断裂将发生6级地震;而地震实际发生在8月底,而震中也偏离了预测的范围(注6)。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预报也包含地点的错报,从震前到震后,一直预报龙门山中南段将会地震,并且实际进行了疏散,结果全部属于虚报(注3)。

3.出现前兆而未地震,造成虚报。

这种情况当属最多,查到的例子包括1975年山东地震工作队的蓬莱地震虚报(注7)、1976年8月31日山东省地震局的鲁西南地震虚报(注7)、1981年初广东海丰地震虚报(注8)、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的滇西南地震虚报(注9)、2002年四川省地震局的西昌地震虚报(注6)、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宁夏地震局的地震虚报(注10)。

4.大地震发生尤其是漏报之后出于惊恐、卸责而虚报地震。

这样的例子除了今年5月19日前后地震局发布的两次龙门山强余震虚报,还包括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之后8月24日凌晨的虚报余震(注3)、1976年底地震局对北京地区发布的虚报(注2)。

总之,中国地震预报不但存在大量的漏报(说明破坏性地震很可能报不出来),也存在大量的虚报(说明报了的地震很可能不会发生)。客观上这是没有可靠的地震前兆的正常结果。有人希望地震预报应该“容忍虚报、降低漏报”,但是由于官方地震预报部门依然存在大量虚报和非常高的虚报率,这种愿望缺乏实现的余地。这再次说明短临地震预报至多只适合进行研究,其本身的社会意义极其有限,不应该再成为政府负担的工作。

注:
(1)孙加林,“目前我国中期地震预报的困惑与其思考”,《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第1期
(2)“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0日
(3)洪时中,“一九七六年松潘平武地震前后成都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4)陈立德等,“丽江7.0级地震预报判据及地震学主要异常”,《地震》1997年第4期
(5)杨立明等,“民乐-山丹6.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科学总结”,《西北地震学报》2004年3月
(6)“西昌:地震警报拉响前后”,《南方都市报》2008年11月9日
(7)山东省情网http://www.infobase.gov.cn/dizhen/dzyb/
(8)中国地震信息网“如何识别地震谣传”,http://www.csi.ac.cn/wjf/law/zhishi06020504.htm
(9)付虹、刘丽芳,“云南地区中短期前兆场异常与强震关系研究”,《地震研究》2003年第26卷z1期
(10)马禾青等,“2003~2004年吴忠、灵武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研究》2006年第2期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