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学哲学”如何指导地震预报 转载旧文:互联网时代的伪科学现象(by fft@smth)
Mar 21

【译自维基百科,给水博文章做补充。】

脆韧转换带是地壳强度最大的部分。对于富含石英和长石的大陆地壳而言,脆韧转换带出现在大约13到18公里深度(大致对应于250到400°C的温度)。在这一深度,岩石变得不容易破裂,而更容易由蠕变而造成韧性变形。这是因为材料的脆性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而韧性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地壳中,脆性强度越向下越大、韧性强度越向上越大;脆韧转换带出现在二者大小相等的深度;在这个带,地壳强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呈现典型的“锯齿状”。因此,这个带是地壳强度最大的带,也是很多地震发生的深度。脆韧转换带的深度取决于应变速率和地温梯度;应变速率小、热流高的时候,深度小;应变速率大、热流低的时候,深度大(译注:龙门山地区属于后一种情况)。脆韧转换带出现的深度也受地壳岩石组成的影响。

图:大陆地壳强度随深度的变化,占优势的变形机理的改变(左),以及一个理论上的纵向断裂带的不同部位出现的断层岩(右)

“脆韧转换带(译自维基百科)”有一篇评论

  1. 金仕并 Says:

    何不给水博邮箱寄一份?

    【回复:没必要。如果确实对他很重要,他早晚能浏览得到。】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