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的存档

我打韩寒的内幕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一)

 

2012年,很多网友过了一个很特殊的春节。他们守在电脑前等着我一篇一篇地发文章揭露韩寒的文章是别人代笔的。这个事件的热闹程度,可以说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空前绝后。

 

为什么以后不太可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件了呢?因为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跟现在比相对来说还是自由的。现在是不行了,网监部门一看,这个事件这么热闹,闹了几天了,打一个电话要求降温,那么马上就是删帖的删帖、禁言的禁言、封号的封号,很快就平息下去了,不可能让它一直热闹几个月。

 

还有,当时新浪微博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人气非常地旺。现在那些会写一点文章、会争论的人大部分都已经离开新浪微博了,有的是因为看不惯新浪微博转到别的平台去了,例如微信、今日头条;还有的是因为被禁言、封号,跑到墙外去玩推特了。就剩下一些大大小小的五毛,除了会骂街、造谣,不会干别的事,连一条微博都写不好,不可能再有什么高质量的评论。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当时新浪微博由新浪网总编陈彤在负责。陈彤虽然本意还是要保护韩寒,因为韩寒是新浪推出的一块牌子,但是至少在表面上还要做得相对地公平、中立一点。他虽然不会下令新浪的编辑去推我揭露韩寒的文章,但是也不至于屏蔽我的文章。但现在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飞(网名“来去之间”)是一个又蠢又坏的家伙。如果发生类似的事件,他马上就会公然拉偏架。

 

所以,这样的事件以后是不太可能发生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空前绝后的大事件过了这么多年了,还时不时地会被人提起,特别是一到春节就有人提起。直到不久以前,在推特上还为了所谓的“方韩大战”有一番争论。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我一生的“污点”,说我打别的假都打对了,但打韩寒打错了。

 

首先我要说一下,把这个事件说成“方韩大战”其实很不准确。一开始韩寒那一方还来应付几下,后来就跑了,并不是双方你来我往地在打,是我追着韩寒在打,打了好几个月。

 

其次,那些认为我打韩寒打错了、没能证明韩寒的文章是别人代笔的人,往往根本就没有看过我是怎么揭露韩寒的。我总共写了40多篇揭露韩寒被代笔的文章,他们都不看,或者最多看了前面的那几篇。我刚开始揭露韩寒文章是代笔的时候,证据的确还不是很充足,证据链是慢慢地形成的,我这40多篇文章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证据链。你如果真的对这个事件感兴趣,想要知道韩寒的文章究竟是不是别人代笔的、我批他批得有没有道理,那么你应该把我的这些文章都找来仔细地看一下。所以,我在这里并不准备仔细地讲,为什么韩寒的文章是代笔。我要讲的是一些内幕,是关于我打韩寒的这个事件的内幕。这些内幕有的我从来就没有公开地讲过,因为当时如果讲出来,可能会对某一些人的生活、工作造成麻烦。现在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不会造成麻烦了,所以我就把它讲出来。

 

首先揭露韩寒的文章是别人写的,不是我,大家知道是一个叫麦田的网人。他写了一篇很长篇的文章质疑韩寒的文章。他之所以怀疑韩寒的文章是别人写的,主要是两个理由:第一,他对比了韩寒赛车的时间和他发博客文章的时间,发现有好多的文章都是韩寒在赛车的当天写的。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第二,他对比了韩寒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让他成名的那个事件)各方的说法,发现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地方。因此他认为,韩寒会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很蹊跷,可能涉及到内部交易。

 

麦田的文章登出来以后很轰动,转得到处都是。当时我也看了,但看得不是很仔细。我认为麦田的理由是有道理的,质疑能够成立,但是还不够充分,不能真地证明韩寒的文章是别人写的。

 

我当时还在玩新浪微博,不停地有人要求我站出来:你不是打假吗?你出来揭露韩寒,支持一下麦田吧!当时麦田也受到了很多攻击。但是,那个时候我对于揭露韩寒不感兴趣。韩寒给我的感觉就是类似于娱乐明星一样的人物,虽然新浪想把他包装成意见领袖,但是我瞧不上他,没有怎么看过他的东西。他有一些博客的文章在网上传得到处都是,传到我这里我也会瞄一眼,但看了以后也不觉得写得有多么地好,不论是思想还是文笔,并不出彩。在麦田写揭露文章前不久,当时新浪重磅推出了所谓的“韩三篇”,就是以韩寒的名义发表的三篇文章——《谈革命》《谈民主》《谈自由》,我也看过。里面的说法很多就是体制内偏改革那一派的陈词滥调,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我很不以为然,觉得他谈什么革命、民主、自由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我那时候因为不愿意去介入这种评论,所以我基本上也没有公开说什么。对那些来要求我介入、参与揭露韩寒造假的,我当时回过一句话,发在微博上:我对评论韩寒没有兴趣,就像我对评论李宇春一样不感兴趣。在我的心目中,韩寒就跟李宇春一样,是一个娱乐明星,不值得我去评他的文章好坏。

 

然而,韩寒突然悬赏两千万要找代笔。著名的演员范冰冰也说要加两千万“共襄盛举”。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搞笑。麦田毕竟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列举了他的理由。他说得不对,可以反驳。不反驳、或者反驳不了,搞悬赏两千万找代笔,就显得特别地可笑、心虚。所以我就开始评这事了。我不是评韩寒的文章究竟有没有代笔,评的是他悬赏这事,写了几条微博讽刺他悬赏,拿钱要砸人、吓唬人的做法。

 

当时韩寒和他团队的人到北京,找那些他以前得罪过的、被他骂过的人,比如高晓松,向他们道歉,希望他们在这个事件当中或者不作声,或者帮他一把。就是把这些人摆平了。

 

我开始写微博讽刺他的那一天,韩寒刚好找到了新浪的总编陈彤,找他当然是让他帮忙,把这个事件压下去,不要让麦田的质疑扩大了变成一场大风波。我开始发微博质疑韩寒悬赏的时候,韩寒刚好在请陈彤吃饭。陈彤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方先生,你不是说对于评论韩寒不感兴趣吗?怎么突然连续地发了几条微博谈他的事情呢?我现在正跟韩寒在一起吃饭,他看到你发微博特别地紧张,怕你介入这件事。”

 

我说:“的确我对韩寒这个人不感兴趣。我是看不惯他这种以势压人、要搞什么悬赏这么可笑的做法,并不是说要评论他这个人。”

 

陈彤说:“这样的话,他这个悬赏的事你评论完了以后是不是就放他一马了?他很紧张,怕你真的介入了。他是很好的一个小伙子,不要跟他纠缠、揪着他不放了。”

 

我说:“我的确对他也不感兴趣,我评论完这件事可能就不再管他了。我手上还有三条微博是关于这个事件的,我发完了可能也就算了。”

 

陈彤说:“好的好的,发了以后就不要再发了。”

 

我当时写微博有一个习惯,可能关于一个事件会连续写好几条,但是我不是一下子都发出来,而是每隔半个小时发出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一条微博发出去以后,在半小时以内看的人最多、转发评论最热闹,半个小时以后就冷下去了。所以,我写好几条微博不密集地一下子全部都发出来,免得分散了大家的阅读兴趣,而是每半个小时发一条。

 

当时我手上还有三条微博是评韩寒悬赏这件事的,陈彤打完电话我就一条一条地发,每过半个小时发一条。本来想发完这三条也就算了,改评论别的事情去了。但是,我估计可能陈彤没把话跟韩寒说清楚,没跟他解释说我后面还有几条要发,发完就不发了。韩寒看陈彤给我打完电话以后我还在不停地发微博讽刺他,就觉得陈彤向我求情没起到作用。这个当然是我的推测了。据说韩寒当天还问了罗永浩,要不要回应我的微博。罗永浩当时正被我揭露其非法办学搞得焦头烂额,想转移我的目标,就怂恿韩寒跟我干。不管怎么样,就在那一天的晚上,韩寒在他的新浪博客上面发了一篇很长篇的文章来骂我,想要通过攻击我、骂我,把我吓得不敢再参与揭露他。

 

他发文章来攻击我、骂我,我得给一个回应。为了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就得仔仔细细地去看他这篇攻击我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特别认真地、仔细地去看他的文章。我刚才说了,我以前对他的文章最多也就是瞄过一眼,根本不感兴趣。我仔细看完了,很快写了一篇反击他的文章。

 

但是,在仔细看他的文章(这篇文章应该是韩寒亲笔、不是别人代笔的)之后,我觉得很疑惑。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写的,文笔非常地差,思维很混乱,语无伦次。这样的人怎么会被吹捧为是一个“天才作家”呢?怎么号称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轰动了中国文坛,就已经以写文章、小说出名了呢?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他不像是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像是一个语文非常差的人,这种人在中学的时候是写不好文章的。所以,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像麦田说的,其实韩寒那些成名的文章不是他写的,而是别人代笔的?因为他骂了我,我必须要应战,对他的文章、他是怎么出名的那些事感兴趣了,所以我就要好好研究一下。

 

我就从他中学的时候出名的那些作品看起。他的那本小说《三重门》因为是一篇长篇小说,我还没时间看。我先去看的,是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那几篇散文、短文,《书店》两篇(《书店》一、《书店》二)、《求医》、《杯中窥人》。

 

一看就看出问题了。他这些成名的文章,文笔很老练,一看就是有比较好的文字修养的人写的,不像是一个中学生写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中学生真的是天才,能够写出文笔很老道的、很正儿八经的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也能写那样的文章。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他现在反而不会写文章了。退步这么厉害?这不可能。一个人的文笔变化不可能这么大,不可能说中学的时候写文笔非常好的文章,到了30岁正是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突然变得不会写文章了。首先是文笔的变化,从非常老道到非常差,让我有了怀疑。

 

其次,他中学时候以他的名义发表的那些文章里面有时代的烙印。有一些用语是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人会用的,是那个年代——六、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个九十年代末的中学生不太可能用那样的词汇。它里面描述的一些场景——书店的、去医院看病医院的场景,也是七、八十年代的书店或医院的情况,不是九十年代末的。一个九十年代末的中学生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怎么可能跳到了七、八十年代去了呢?这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他这些文章里头有一些关于男女关系的想法写得非常地猥琐,这不是一个中学生会有的,而是一个中年猥琐男写的。

 

归纳起来,给我的感觉,韩寒的这些成名作不是他写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的中年猥琐男写的。最可能就是他爸。我就去查他爸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发现他爸刚好符合这些条件。他爸是文革以后第一代的大学生,那时候要考上大学非常难,上的是华东师大中文系。后来因为得了肝病休学了,但是一直搞文字工作,是上海金山区机关报《金山报》的编辑。曾经也很热衷于发表文章,在一些报纸、刊物上发过很多文章,甚至用过一个笔名就叫“韩寒”。但是,等到把他儿子韩寒推出来以后,他突然不发表文章了,不写了。他的解释是,他发现儿子超过他了,所以不写了。这个理由是完全说不通的,没有一个老爸看到自己的儿子文章写得不错,干脆就不写了。最可能的是,他后来把自己写的文章都以他儿子的名义发表了。

 

所以,我那个时候就认定,至少韩寒早期的那些出名的文章不是他写的,是他爸写的。我可以论证这一点。论证要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据,证据是慢慢地挖掘出来的。我写一篇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下一篇要写什么,但是有时候因为发现了新的证据,再补充一篇。所以,我就开始一篇一篇地论证韩寒的文章、小说……他的作品是别人代笔的。

 

(二)

 

上次我谈到,我当时很系统地把韩寒的成名作、一些相关的资料——他接受采访的视频访谈、别人的回忆等等都看了一遍,很有把握能够证明韩寒的作品不是他写的。

 

当然很多人很不以为然,包括很多所谓的“韩粉”。那个时候韩粉数量极多,其中包括一些名人、教授、作家,纷纷出来力挺韩寒,攻击我,认为我这次要栽了。我信心满满,说我在挖一个很大的坑,有哪个名人跳出来支持韩寒,我就说我把他往坑里扔,最后要把这个坑填满。

 

还有一些网友将信将疑,很好奇,想要知道我究竟要怎样证明一个人的文章不是他写的。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当时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就像我上次谈到的,我要对韩寒作品做文本分析,证明这些文章、小说是一个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的中年猥琐男写的。

 

其次,我要证明韩寒本人没有写作能力。韩寒的语文水平非常差。韩寒一直说自己是“偏科”、“文科生”,其实他什么科都不好,并没有偏向哪一门功课。他在高一时七门挂科,全都不及格,所以退学了。这七门功课当中就包括语文,只考了40多分。一个语文这么差的人,没有写作文的能力,怎么可能写出水平还过得去的文章?那些文章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定的文学修养。怎么还能一本一本地写小说?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韩寒发表过自己亲笔写的文章。那是在2006年,当时新浪博客刚刚开办,韩寒在那儿开了博客,发过不少的博文。那些博文一看就是他亲笔写的,因为水平极差,是一个语文很不好的人写的。后来韩寒把这些博文全都删掉了,但是已经被转到别的网站上去了,所以现在还能够找出来。把那些博文找出来,跟韩寒的那些成名作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写的。那些博文是真正地能够反映韩寒的写作水平的,那就是极差。

 

我还要证明,韩寒不仅写作能力很差,而且他是一个有阅读理解障碍的人。就是说,让他看文章、看书是看不下去、记不住的。所以他的功课才会那么差。而且,即使让他看那些以他的名义发表的文章、书,他看了以后也记不住。这就是为什么他从来避免去谈论自己的作品,记者问起来都是一问三不知,都找借口推掉,从来不敢谈。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作家一般对自己的作品很熟悉,很喜欢谈。但是韩寒是一个例外,从来就不敢谈,而且有时候还会露出马脚。

 

我举一个例子。他曾经出过一本书《就这么飘来飘去》,号称写的是他的赛车经历。这本书出版以后,有一家视频网站对韩寒做了直播访谈。记者把这本书拿起来,念了封底上的一段话,说这个写得很煽情。韩寒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不是我写的,是编辑加的。我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的。确实是比较肉麻,但不是我写的。”其实,那段话就是书里的话,是编辑认为比较出彩的一段话,特意摘出来放到书的封底,像广告一样。但韩寒连书里最精彩的一段话都不知道,还以为是编辑自己乱写的,不是从书里摘出来的。可见,他对书的内容极为陌生,根本不知道书里都写了什么。

 

还有,我还要证明关于韩寒的那些故事,那些说他是一个“天才作家”的故事都是编出来的。例如那个他去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著名故事,评委现场给他出了一道题,他现场写作,号称一个小时内一挥而就,把评委都震惊了。这个故事号称当时在场的几个人,他们的说法都不一样,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给人的感觉是,这个故事就是编出来的,而且口径没有对好,才编得漏洞百出。

 

所以,我就这么一篇一篇地往下写了。这是我早期的写作计划,一天写一篇。后来又发生了别的事,例如韩寒出了“手稿”,给我提供了新的证据,我以后再谈。我早期就是沿着这个思路一篇一篇地写,网友们都守在电脑前等着我每天发表新的文章论证韩寒的文章是别人写的。一开始韩寒那方还回应,总共写过4篇文章来反驳我。然后我反驳回去,他们越抹越黑,所以后来就不再写文章回应了。

 

春节假期结束后,记者们回去上班开始炒这件事,就来采访我。电视、纸媒,还有那些网络平台,都来采访,我来者不拒,来找我的我都跟他们谈。他们也去找韩寒。韩寒一开始也接受了几个采访。这些采访,特别是接受那些网络平台的视频直播采访,暴露出韩寒不仅对自己的作品不熟悉,而且也缺乏文学的、历史的知识。而他早期的那些文章,是以有文史素养出名的,让人觉得一个中学生不可能写得出文史修养这么深厚的文章,所以引起了轰动。现在他接受采访就露馅了,让人知道他真的像我说的,不止是文笔差、完全没有写作能力,就是一个草包。他有一次跟他父亲韩仁均一起接受了一个视频平台的直播采访。他指着韩仁均说:“方舟子说我的文章是一个中年猥琐男代笔的,你觉得我爸像中年猥琐男吗?”韩仁均听了这话很尴尬地笑,对生了这么个傻儿子应该很无奈。

 

因为韩寒接受了采访以后效果反而更糟糕,所以后来就不接受采访了。当时有一些网友建议,我应该跟韩寒当场对质;还有网友建议,我应该当场出题让韩寒写作文证明他有写作能力。记者来问我,我都表示欢迎跟韩寒对质。我不是真要现场考他的写作能力,而是想跟他探讨一下那些以他的名义发表的作品。如果那些作品真的是他自己写的,那么他对写作的经过、背景、内容肯定非常熟悉,可以侃侃而谈;但如果不是他写的,他肯定是谈不出来什么的。何况,我认为他有阅读理解障碍,事先怎么做准备也没用。

 

那些记者去问韩寒,他都表示不愿意跟我对质。但是有一次凤凰网的记者去采访他,韩寒突然松口了,说愿意跟我对质。这个消息传出来,那些网络的平台都来找我:韩寒愿意对质,你真的要跟他对质吗?我说当然了。但是,我提出一个条件,对质要直播,不能是录播、做剪辑。我参加过很多很多的电视辩论,中国的电视辩论是不能直播的,都是经过剪辑的录播,编辑就会搞“平衡”,把我的很多话都剪掉,显得“势均力敌”。本来我是压着对方的,结果搞得好像我跟他们差不多。这样的话就没法告诉大家,真相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只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要直播。那些平台也都同意了,他们是网络的平台,跟电视不一样,可以做直播。当时凤凰网、搜狐、腾讯、新浪都来找我,说要一起做一场直播。

 

本来都已经说好了,网站再去找韩寒,他变卦了,不愿意和我对质。他为什么变卦呢?后来他的一个朋友透露出原因。此人网名“变态辣椒”,是一个画漫画的,后来逃到日本。他当时还在国内,一直支持韩寒,画过一些淫秽的漫画攻击我和我的家人,是很恶心的一个人。这个人有一次去上海,韩寒请他在海底捞吃火锅感谢他的支持。在场的还有韩寒的妻子金丽华、韩寒一个多年的朋友马锐拉。吃完这顿海底捞,变态辣椒发了一条微博,本意是想说明韩寒被我逼得有多惨,替他不平。他发完马上就后悔了,知道泄露秘密了,赶快删掉,但是已经被截屏保存下来。

 

他在那条微博里说,一起吃海底捞时金丽华透露,当时凤凰网来找韩寒,他们觉得老是躲着方舟子、不敢对质也不好,所以就答应下来要跟方舟子对质。然后金丽华就让韩寒做一些准备,把自己发表过的那些文章、书看一下。看完以后,金丽华考韩寒,问了10个关于他作品的问题,结果韩寒一个都答不上来。韩寒实在不行,只好反悔,把对质取消了。

 

透露出来的这个内幕刚好证明了我前面说的,韩寒就是一个有阅读理解障碍的人。让他准备考试,或者准备跟人对质,花再多的时间去看书、看文章也记不住。有一些人就是这样,天生的。

 

那时候土豆网还在,跟我关系不错,我经常去土豆网做节目。他们也想做一期关于韩寒事件的节目,采访了我,也采访了其他人。我建议他们,最好跟韩寒团队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去上海采访韩寒。他们联系了,没想到韩寒居然同意接受采访。我就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应该问韩寒什么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韩寒在以前接受采访时都说他连四大名著也没有看过,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引用过《红楼梦》和《水浒传》,而且他引用的《红楼梦》的版本还不是普通的版本,而是那些《红楼梦》迷们喜欢的一个比较少见的版本,叫“脂砚斋”版本。我就让土豆网的记者去问韩寒这个问题:你在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你没有看过四大名著,但是你的作品引用过《红楼梦》和《水浒传》,那么,你究竟有没有看过四大名著?他们见到韩寒,就问了这个问题。韩寒一下愣住了,不知道要怎么回答。韩寒的妻子金丽华在一边说:“你就说你看过。”韩寒就说:“是是是,我看过。”这些记者说,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韩寒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不回答、要怎么回答,其实都是由金丽华控制的。

 

在去采访韩寒之前,虽然这些记者跟我有交流,但是对于韩寒究竟有没有代笔这件事他们还是将信将疑的;等到采访完韩寒以后,他们全都认为,韩寒的那些作品绝对不可能是韩寒写的,因为韩寒的表现就像一个傻子一样。采访完以后,韩寒团队的人也知道坏事了。这个采访播出来,肯定会让大家都知道韩寒就是一个傻子,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所以,他们就开始公关,找关系,不让土豆网放出韩寒代笔事件的节目。他们的理由是,担心会断章取义(因为节目会做一些编辑),让网友们对韩寒产生误解。土豆网还是坚持把那期的节目放出来,但是搞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经过剪辑的短版本,另一个版本是“素材”,是整个采访过程的录像,不做任何剪辑。

 

其实,看那些采访的素材,比看剪辑过的版本更能说明问题。看了那个版本更能知道,韩寒真的就是一个草包、傻子,没有写作能力,不可能写出那些作品。后来土豆网被优酷收购,没了。我不知道那些素材在网上还能不能找到。如果能够找到,如果你对韩寒的这个事件很感兴趣,我建议花时间好好地把它看一看。

 

(三)

 

上一次我谈到,我一篇一篇地写揭露韩寒代笔的文章,其中的一个理由是,韩寒没有写作能力,所以他那些还过得去的作品是别人代笔的。

 

很多韩粉当然不服气。他们认为,韩寒在中学时已经表现出高超的写作能力。他们喜欢说两件事。一件是,韩寒当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是评委现场出题,他当着评委的面写的,把评委们都给震惊了;另一件是,韩寒在高一写《三重门》这部长篇小说,是在上课的时候写的,而且是写完一页就传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能够作证。如果这两件事是真的,的确能够证明韩寒有写作能力。它们也是能够证明韩寒有写作能力的仅有的两件事。但是,这两件事都是编出来的。我先说说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事,以后再说说他写作《三重门》的事。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上海《萌芽》杂志举办的,第一届、也就是我们要谈的那一届,是在1999年。它分成初赛和复赛。初赛是大家投稿,评委根据来稿评出入选者,让他们来参加复赛。为了防止出现代笔,这些复赛的人要一起叫到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当面写作。为了防止作弊,复赛作文的题目还要由评委们集体讨论以后定下来。看上去好像整个程序很严格。复赛那一天是1999年3月27日。当天晚上评委们就对作品打分,第二天(3月28日)就要把获奖者定下来。

 

按照《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的说法,评委们早上9点开会,根据打分的情况定获奖者。原定评出10-15个一等奖,由于佳作很多,有评委提议,能不能扩大名额。大家讨论的结果,同意评出20个一等奖。等到评完了,公证员也公证完走了,有一个评委——著名作家叶兆言突然说:参加初赛的有一个叫韩寒的文章写得很好,怎么没有来参加复赛呢?这时候赵长天就让杂志社的编辑胡玮莳打电话去问韩寒的父亲韩仁均,问韩寒怎么没有来参加复赛?

 

叶兆言后来不背这个锅,他说他对韩寒的作品没有印象,不是他提议让韩寒补赛的,是《萌芽》的一个编辑首先提出来能不能让韩寒补赛,大家七嘴八舌表示同意的时候,他附和了一下而已。不管怎么样,胡编辑就打电话给韩仁均问韩寒怎么没有来参加复赛。韩仁均说:没有收到复赛的通知,我们住在郊区,邮路有问题,经常收不到信。然后胡编辑去跟评委们说了,评委们就说,既然这样就让他赶过来补赛吧,在评委们11点吃饭之前赶过来。胡编辑又去给韩仁均打电话,让他们赶快赶过来。他们在11点左右赶到了,由编辑李其纲给韩寒出了一道题,大家就吃饭去了,留下韩寒在那儿写作,还有一个编辑监考。

 

整个过程是这样。但是,除了叶兆言不背锅以外,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赵长天的说法,他们是讨论完以后10点左右去打电话的,韩寒、韩仁均11点赶到,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韩寒他家在上海郊区金山区,从他家到青松城大酒店(在市区)距离60公里。1999年上海还没有高架桥,那一带没有高速路,只能走普通的公路、街道,60公里的距离要在一个小时赶到,我很怀疑能做到。土豆网要去上海采访韩寒,我建议他们实地走一圈,从韩寒家到金山汽车站(韩寒说是接到电话以后,到金山汽车站打了一个黑出租),然后不走高速、高架桥,开到青松城大酒店,要多长时间?他们就这么走了一趟,说从金山汽车站到青松城大酒店总共花了1小时20分钟,而且是在一路畅通、没有堵车的情况下。

 

按韩仁均的说法,接到电话的时候韩寒还在睡觉,还要把他叫起来,穿衣服、洗漱一番,这样也要花时间。然后从家里到汽车站也要花时间。这样算起来,要加十几、二十分钟了。到了青松城大酒店以后,只是车到那里了,还得进酒店、坐电梯、找到评委的房间,这个也要花时间。这样加起来的话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了。所以,按赵长天的说法,一个小时赶到是绝对不可能的。

 

后来韩仁均应该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在第二年(2000年)出过一本书《儿子韩寒》,说法就变了,变成是9点的时候接到胡编辑的电话,比赵长天的说法提前了一个小时,这样的话有两个小时的赶路时间,如果没有堵车的话勉勉强强够了。但是,这就跟赵长天的说法完全冲突了。如果是9点就接到电话,当时评委才刚刚开会。这个时间是定死的,不可能比这还早就开会了。评委刚刚开会,还没有把获奖名单定下来。获奖名单完全定下来以后,才有人想起韩寒怎么没来比赛、问怎么回事,按赵长天的说法,已经是10点左右,过了一个小时,比较合理。如果韩仁均的说法是对的,9点就已经接到了《萌芽》编辑的电话,那就说明,其实评委还没开会就已经定下了要让韩寒去补赛,内定让他获奖。

 

那些评委很多是请来的著名的作家,都蒙在鼓里,实际上是把他们拿来做证人而已,而且还是假的证人来见证虚假的事情。甚至,我觉得有可能编辑打电话这事是编的,为了让韩寒能够保证在11点评委们吃饭之前赶到,9点动身还是比较紧张的,有可能他们就没有接电话,一大早就往城里赶了。

 

而且,有别的迹象表明,韩寒的获奖是早就内定的。当天上午讨论的时候,一等奖的获奖名单增加到20个,但是评出来的只有19个。这是被公证处的资料证实了的。那次的评奖请了公证员现场做公证,所以资料都在。后来有网友去上海黄浦区查了当时的公证记录,上面写着,原来定下来要评20个获奖者,实际只评出了19名,B组(高一和初中组)少评了一名——本来B组要评5名,只评了4名。韩寒就是属于B组的,所以就是给他留了一个名额。而且,公证处的公证列了获奖者的名单,里面没有韩寒。韩寒的获奖跟公证处没有关系,是后来出杂志的时候向外公布的。这件事也说明,韩寒的获奖是早就定好了。

 

甚至,有可能韩寒和韩仁均根本就没有去。那天(3月28日)上午评奖,下午3点发奖,按照韩仁均《儿子韩寒》的说法,他们两个都去了,也参加了颁奖仪式,韩仁均还说仔细听了,一等奖的名单里有韩寒的名字。但是,这跟文字、影像的记录完全不符。当时有记者在场,记者说没有看到韩寒;评委、武汉作家方方说那天没有看到韩寒;获奖者有合影,照片还在,合影里也没有韩寒;当时宣布获奖名单是由公证员宣布的,公证的获奖者名单里也没有韩寒。所以,韩仁均特地强调说他听到宣布的获奖里有韩寒的名字,这就叫欲盖弥彰。他们当时极可能根本就不在获奖现场。这样的话就奇怪了:如果韩寒当天真的赶去参加补赛,而且把评委都给震惊了,那么,马上就要发奖了,他不可能不留下来参加颁奖大会;他留下来参加颁奖大会,宣布的获奖名单就不可能没有他;宣布完以后,获奖者上台去领奖、合影,也不可能没有他。但是,现在所有的资料都找不到韩寒参加这个颁奖大会的记录。所以,很可能他当天就没有去,整个故事就是编出来的。

 

还有一些细节也透露出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比如说作文的题目。我刚才说了,复赛的作文的题目为了防止评委作弊,是由评委们现场商量了以后最后决定的。但是,因为韩寒号称是来“补赛”的,就没有把复赛的题目让他做,说是大家让《萌芽》的编辑李其纲出题。李其纲说刚好前面有半杯水,就把这半杯水推到韩寒的跟前,拿起一张纸揉成一团往水里一扔,说这个就是题目。但奇怪的是,他扔的是什么纸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李其纲是命题人,按道理他应该是最权威了,他说扔的是一张白色的道林纸。道林纸是以前的说法,现在一般都叫胶版纸,就是用于胶版印刷的、质量比较好的那种纸。

 

但是,负责跟韩寒联系的胡编辑说扔的是袋茶茶包的外壳。因为喝的茶是宾馆里的袋茶,有茶包的包壳,扔的是这个,不是道林纸。胡编辑也是很关键的一个人物,是她特地把韩寒找过来的,究竟是什么纸,她肯定看得很仔细。韩寒是考生,当然也是很仔细地盯着这个出题动作,但是按韩寒的说法,扔的既不是道林纸、也不是茶包的外壳,而是餐巾纸。更搞笑的是,韩寒根据这个出题写了一篇文章《杯里窥人》(后来出版的时候改叫《杯中窥人》),但他写扔的不是纸,而是布,连纸和布都分不清了。而且写布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布之前涂掉一个字,可能想写纸,改成了布。这就离题了。参加这么重要的比赛,人家扔的是纸,有必要要改成布吗?

 

那么,这个过程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还是编出来的?编的时候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往杯里扔了一个纸啊啥的,然后大家自由发挥,没有把细节敲定,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想象就随口说了。这件事有没有发生过?韩寒有没有去补赛?还是说根本就没有补赛,只是事后提交了一篇作文,把整个事情给遮掩过去?

 

不管怎么样,他那篇文章《杯里窥人》绝对不是现场写作,而是抄下来的。我举几个理由:

 

第一,他那篇文章居然有引用、注明文献——这事出自哪一个作者、哪一本书、哪一个出版社出的。谁现场写作会把引用的文献都注明得这么详细?只是一篇作文而已。要是在家里写作,翻书、查资料还有可能把文献写进去。所以,从风格来说,不像是现场写作。

 

第二,他居然还用了一个拉丁文词组Corpus delicti。现场写作怎么会写拉丁文?更像是抄的。有别的迹象也表明,他是在抄或者是在默写。比如,里面至少有两个地方出现了脱节,上下文不衔接,让人读了莫名其妙,觉得缺了一、两个句子。那就是抄的时候抄漏了,或者默写的时候写漏了。还有一个地方出现抄串行了,把前面的一个句子给抄到后面去了,或者把后面的句子提前抄了。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对此做了分析。

 

还有一条抄的证据。他的文章用的那个拉丁文实际上是两个单词,但是被韩寒写成了一个单词,中间少了一个空格。还有一个字母写错了,把c写成了e。这就是很常见的抄写错误,抄的时候看错了,把c看成了e。本来中间有一个空格,他没看到,把两个单词抄成了一个单词了。

 

所有的这些都证明,这篇文章不是现场写作,而是抄的。即使补赛这一幕是发生过的,但是已经跟他提前说了,而且也提前透了题了。他准备好了,或者背下来现场默写,或者偷偷地带了稿件去抄。因为那个时候,据他们的说法,大家都吃饭去了,只留下了一个编辑监考,说不定就是已经都串通好了。当时说给韩寒3个小时,他号称用1个小时就写完了,赶在别的编辑、评委回来之前他已经写完了。那篇文章的手稿还在,是用比较工整的书法写的,抄一遍都要花半个小时,更不要说要构思、推敲,1个小时肯定是不够的。这些都能够说明,实际上就是抄了一个小时。

 

韩仁均有这么大的能量吗?大家一起来作弊,他跟评委、特别是跟《萌芽》编辑部的人有这么好的关系吗?认不认识他们呢?肯定是认识的。韩仁均是华东师大中文系77级的。华东师大中文系77级、78级出了很多人才,可以说整个上海的文坛都被他们把持了,在杂志社、出版社当编辑、在作协当领导、当专业的作家的都很多,《萌芽》的编辑部里就有。这些人平时联系很密切。虽然韩仁均只是上了几个月的学,因为得了肝炎退学了,后来通过自考拿到了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学位,但是他们那一届的中文系还是把他当作系友。当时跟他同一个寝室的人说,我们搞校友的活动他也都来参加,关系不错。而且,韩仁均后来从事的也是文字工作,也是在文学圈里头混的。他在金山区的机关报《金山报》当副总编,经常给杂志投稿,还得过奖。所以,他也是在这个圈子里,肯定认识这些人。

 

如果是作弊的话,要有动机。对韩仁均来说,动机很明显。当时为什么大家那么热衷于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因为如果获得了一等奖,可以保送上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当时跟一些名牌大学都已经说好了,是特招,第一届、第二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可以保送,后面的获奖者可以加20分。韩寒的学习成绩非常差,七门功课都不及格。如果他去参加正常的高考,肯定不可能上大学。通过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保送上大学是他唯一的上大学的途径。后来韩寒实在是功课太差,高一就退学了,他就不可能用这种方法去上大学了,但是那是出了意外。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办方——《萌芽》杂志这边有什么动机?它为什么要帮韩仁均这个忙?虽然里面的人跟韩仁均认识,都是校友、系友,但为什么要去帮他呢?

 

《萌芽》当时经营陷入了困难,发行量很少,想到了要搞新概念作文大赛,把名气打出去,把发行量搞上去。新概念作文大赛主打的就是一个“新”,标新立异。韩寒之所以会被看中,就“新”在学习不好——差生,甚至作文、语文也不好。韩寒获奖以后,他们炒作这件事说的就是,连语文不及格的人都能够获得一等奖,吸引大家都来投稿。

 

如果新概念作文大赛还跟以前的那些作文大赛一样,只是评给那些作文写得很好的、语文不错的人,那就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地方了。现在捧出了一个差生也能够获奖,就轰动了,而且还有了抨击中国中学教学的高度。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批中国的语文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作才能,刚好就捧出了这么一个差生获作文大赛一等奖来炒作。而且,炒作非常地成功。就是因为这一番炒作让《萌芽》起死回生,发行量大涨,不停地翻倍。它就这么一届一届地把新概念作文大赛办下去了。这样,韩家也变成了《萌芽》利益共同体的一员。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们一直在维护韩寒,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神化他、吹捧他,我揭露的时候他们都出来保护他。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业炒作,也是一个很成功的骗局。

 

(四)

 

上次我谈到,韩寒的支持者经常举两个例子,也只有这两个例子来证明韩寒有现场写作能力。第一个例子,说他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当场写作。这个例子我上次已经分析过了,是编造出来的。第二个例子,说韩寒写作长篇小说《三重门》,是高一的时候在课堂上当着同学们的面写的,而且写完一页就传给同学们看一页,他的同学们能够证明。我接下来就来分析这个事件。

 

《三重门》于1999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二年(2000年),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出了一本书《儿子韩寒》,里面介绍了《三重门》这本书的创作经过,说这本书是韩寒在高一上学期(1998年的九月份)开始写的。韩仁均说他一开始并不知道韩寒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一直到1999年的二、三月份他才知道韩寒在写《三重门》,那个时候这本书的写作已经到了尾声了。韩寒在那一年的3月28日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向主办方《萌芽》的编辑说他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这些编辑很感兴趣,让他把这个书稿给他们看一看。韩仁均说,韩寒回来以后就把《三重门》的书稿订正了一下,在四月份交给《萌芽》的胡编辑。胡编辑看了以后非常赞赏,推荐给了《萌芽》主编赵长天。赵长天又把《三重门》推荐给了一家出版社。韩仁均说是推荐给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韩寒说是推荐给了深圳的出版社。究竟是哪一家出版社,这个不重要。不管怎么样,这家出版社审了半年稿以后把它退了。赵长天就又把它推荐给了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在那一年的12月很快出版了。这是韩仁均的说法,也是《萌芽》的说法。

 

但是,土豆网的记者去上海采访时,采访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贾总编。贾总编说,《三重门》的书稿最早是送到我这里来的,不是赵长天推荐的,而是《故事会》副主编吴伦推荐的。吴伦和韩仁均都在金山区,韩仁均经常给《故事会》供稿,还得过《故事会》的几个奖,所以他们很熟。而且《故事会》就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杂志。所以,韩仁均将书稿通过《故事会》副主编送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去审,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上海文艺出版社贾总编接受土豆网记者采访的时候,还当场打电话给在外地出差的吴伦,吴伦确认的确有这么一回事,证实了贾总编的说法。贾总编说,我们把这个书稿审了两个月以后,觉得不合适,就写了退稿意见退给韩仁均了。贾总编还很肯定地说,我们退稿的时候韩寒还没有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贾总编说,韩寒获奖在当时的上海是很轰动的一件事,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可以肯定我们退稿的时候他还没有获奖。

 

这样的话,退稿不会晚于三月份,因为韩寒是3月28日得奖的。既然审了两个月的稿,那么应该是在一月份的时候,韩仁均就已经把书稿交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去审了。也就是说,在1999年一月份,这本书就已经写完了。但是,按照韩仁均的说法,他是到二、三月份的时候才知道韩寒在写这本书,还没有写完,只是接近尾声;四月份才写完,才第一次交给《萌芽》去找出版社。所以,这跟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故事会》副主编的说法完全是矛盾的。我们只能说,韩仁均在这事上撒谎了,因为相反的说法有两个当事人证实,而且他们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

 

韩仁均为什么要去撒这个谎,隐瞒了他曾经很早就已经把《三重门》送去出版社寻求出版呢?这里面就有名堂了。这涉及到《三重门》写作时间的问题。如果它是在一月份已经写好了,按韩仁均的说法,韩寒在上一年的九月份才开始写,只用3-4个月的时间就写好了一本20万字的长篇小说,匪夷所思。所以,他要把时间再拉长一点,掩盖曾经去投稿又被退稿的事。

 

但是,跟韩寒当年的同学的说法对比,这个问题就更大了。土豆网的记者也采访了几个韩寒高一的同学,让他们回忆韩寒当年写作《三重门》这本书的经过,他不是号称当着同学们的面写的吗?他们一致的说法是,韩寒是在高一的下学期、在他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前后才开始写这本书的。有的说他获奖了才开始写的,也有的说在那前后。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说是在高一的下学期才开始写的。这就跟韩仁均的说法矛盾了,下学期是在二、三月份才开始的。

 

韩寒上的是松江二中,按他的中考成绩考不上,他是靠“体育特长生”进了这所学校。但是他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极差,老师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他,在高一的下学期他就被老师弄到了教室的最后面,一个人坐在那里。所以,韩寒在课堂上是一个人躲在教室的最后面,号称上课就是在写《三重门》。说是怕被老师发现,还用书把整个书桌都给围起来,让大家看不到他在干什么。同学们都说,他就是高一的下学期刚开始、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前后开始写的。他们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看,他写完一页就给他们看一页,到高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六月份),同学们都说还没写完,他们没有看到这本书的结局。因为韩寒留级了,这些同学上高二去了,韩寒继续读高一,所以《三重门》后面的部分他们就没有看到。

 

所以,按照同学们的说法,韩寒是在三月份左右开始写《三重门》,到六月份还没有写完。这跟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的说法——一月份已经收到稿件——是矛盾的,而且也跟韩仁均、韩寒的说法是矛盾的,因为他们说四月份书已经写好,把书稿给了《萌芽》。但是,那个时候韩寒正在课堂上号称写作《三重门》呢。这说明,韩寒在课堂上不是真的在创作《三重门》,而是在抄,抄一页,给同学们看一页。从三、四月份的时候开始抄,一直抄到六月份还没抄完。他当时在课堂抄为什么同学们没能注意到呢?因为上课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认真听讲的,韩寒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谁会注意到他是在写还是在抄?而且,韩寒号称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把自己的课桌都用书围起来了,别人更不知道他究竟是在写,还是在抄。他抄的底稿有可能是电脑打印出来的,韩仁均给的,让韩寒在课堂上这么抄一遍表演写作。

 

在我指出韩寒实际上当着同学的面不是在写而是在抄《三重门》之后,韩寒那边当然不服,说有手稿可以证明《三重门》就是韩寒写的。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还把这个手稿在那年的四月份影印出版,叫《光明与磊落》,表示自己光明正大。这个手稿出版以后,我搞了一本来看,反而证明了这个“手稿”不是创作稿,而是抄稿。

 

第一,这个“手稿”是干干净净地写在方格纸上的,一个格子写一个字,没有大的改动。有一些错字会改过来,但是没有改一改情节啊、段落啊什么,没有,非常干净,很像是一个抄稿。韩寒说这是一气呵成,一口气写下来的,所以就没有做过任何的修改,对于情节、人物、细节都没有改动。这种“一气呵成”的写作当然有可能,但是一般都是写文章,比如说,让我写一篇文章,我可能也是一气呵成地写下来,不用做任何的改动。但是一气呵成写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而且还是引经据典的长篇小说,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动,可能性就很低了。

 

有一些人不服气,说其他的大作家有的就是这样的,看他们的手稿也是很干干净净的。有人晒出了鲁迅的、老舍的手稿来证明,你看,他们的手稿也是很干净的,难道能说鲁迅、老舍的文章也是抄的吗?是抄的,他们晒出来的所谓的鲁迅的、老舍的手稿不是真正的创作稿,而是为了投稿誊写了一遍,然后投给报社、出版社。如果我们去看鲁迅、老舍的创作稿,可以看到也是改得一塌糊涂的。更何况不能跟鲁迅、老舍这种天才的作家作对比。当然了,我只能说,从手稿的干净程度,符合我说的这是一个抄稿,不能就百分之百地肯定就是抄稿,毕竟我们没法排除真的有一个超级的天才可以一气呵成写成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

 

但是,他号称“一气呵成写下来”,里面并不是没有错误,可以找到大量的书写错误,字写错了或者句子写错了。这些书写错误恰恰证明了,这个“手稿”就是抄稿。我们说的书写错误,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撰写错误,就是写文章或者写书,把心里想的写下来,有时候会写错了字,也就是“错别字”。这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写错字了,这个字少写了一点或者少写了一撇,写快了少了一两个笔划;一种情况是写别字,写成了同音字。

 

还有一种错误是抄写性错误,不是根据内心的想法来写,而是对着一个版本来抄写,复制下来。如果抄的不是自己写的文章,而是别人的文章,抄着抄着就会比较机械、麻木、犯糊涂。这个时候就会眼花,看错字,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抄写错误。不止是在抄写的时候会这样。以前书用铅字印刷,要由排版工人排版,排版工人(所谓的“手民”)文化程度都很低,认得字,但是不一定能够看得懂排版的那篇文章、那本书,在排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错误,就是所谓的“手民误植”。这是以前的书经常会出现的错误。这种抄写的错误实际上也有它的规律:抄着抄着把字形很相近的字看错、把一个词写颠倒了、抄漏了、抄错行了、抄串行了。这些都是很典型的抄写性错误,是自己撰写的时候不可能出现的错误。

 

在韩寒的“《三重门》的手稿”里头就有大量的这种抄写性错误,而不是撰写性错误。比如说,因为字形相近抄错了。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大家经常拿出来当笑话的,就是韩寒把“四两拨千斤”写成了“四两拔干片”。把“拨”写成“拔”,即使是撰写的时候也很容易出错,因为这两个字太相近了,很多人都搞混了。但是,如果是自己写的,把“千”写成“干”,就基本上不太可能了,因为虽然两个字很相近,但是笔划、笔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很显然是误把“千”看成了“干”。而把“斤”写成了“片”, 如果是自己写的绝对不可能发生。要写“斤”不可能把它写成“片”,因为“片”的写法比“斤”还要复杂。但是,如果是抄,看到“斤”字把它误看成是“片”,然后写成了“片”,这就完全有可能。抄到麻木、眼花的时候,对于抄写的内容没有意识,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错误。特别是对于韩寒这种有阅读障碍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因为他对于他抄写的东西根本就理解不了。

 

因为字形相近,然后看错、抄错,这在韩寒的那个“手稿”里大量地出现。比如说,他把“硬着头皮”抄成了“破着头发”,自己写的话,绝对不可能写成这样。把“组稿”抄成了“姐搞”,如果是自己写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也是抄错,因为“组”和“姐”很相像,“稿”和“搞”也很相像,所以他就抄错了。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还有一种错误是因为看花了眼看颠倒了,所以把一个好好的词写颠倒了,比如说把“眼睛”抄成了“睛眼”。如果是撰写,心里想写眼睛,绝对不可能先写一个“睛”再写一个“眼”,写成“睛眼”。那也是抄的时候看错了顺序,先写了“睛”再写了“眼”。类似的还很多,例如“秒表”写成了“表秒”。

 

还有一些错误是因为他不认识一些专有的名词,比如说不认识人名,所以就抄错了。例如,《三重门》里有一句话说“曹聚仁是谁?”,韩寒给写成了“曹聚但是谁?”。曹聚仁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名气有一点但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如果认识这个人的话,绝对不可能把“曹聚仁”写成“曹聚但”,是因为看了“仁”字有点像“但”,就给写成“但”了。类似的还有很多。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韩寒抄成了“海德洛尔”,就是因为“格”“洛”两个字很像。如果是自己写的,绝对不可能把“海德格尔”写成“海德洛尔”,有可能把“格”写成了一个同音字。还有,他把法国的哲学家“孔德”写成了“孔道”,这是因为看到“德”字无意识地联想到了“道德”,写下去结果写成了“道”。韩寒对这些著名的哲学家都不知道,就这么乱抄了。由此可见,他的文史水平是非常差的。

 

除了抄错字,在韩寒的那个“手稿”里还大量地出现抄错了行,上面一行同一列的字本来已经写过了,他看花了眼又再写了一遍;或者是把下面这一行同一个位置的字给提前写了。还有抄串了行的,把已经抄过的一段话又抄了一遍,或者是把后面的一段话提前写了。类似的这种错误也不少。这些都能够雄辩地证明,所谓的“《三重门》创作稿”实际上就是一个抄稿、誊写稿,而不是韩寒说的“一气呵成的创作稿”。

 

他当初弄出这个抄稿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同学们证明,《三重门》那本书是他写的。不然的话,他是住校的,如果突然出了一本长篇小说,同学们竟然都不知道他啥时候写的,不就会引起大家的怀疑吗?所以,他要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写作”,把书稿抄一遍。另外也可能就是要抄一个“手稿”留着,万一以后有人怀疑这书不是他写的,还可以作为证据拿出来。韩仁均那个时候投稿,应该是电脑打印的书稿,因为韩仁均在1996年就已经买了电脑了。那个时候(九十年代末)已经很流行用打印出来的稿去投稿。所以,韩寒抄这个“手稿”就是为了证明“这本书是我写的”。他可能还很庆幸,过了这么多年以后还能把这个证据拿出来晒一下,来打方舟子的脸。

 

没想到,他这么一晒,反而更证明了这本书不是他写的,而是他抄的。这反而成为了韩寒的书不是他写的铁证。这样,他这本所谓的《光明与磊落》的“手稿”的出版,反而为我证明韩寒代笔提供了很关键的一个证据,完成了证据链。在那之前还有一些媒体人表示说他们是“骑墙派”,不知道究竟我说的是对还是错;但等到韩寒这个“书稿”晒出来,我写了系列的文章分析、证明是抄的,那些骑墙的媒体人纷纷地就号称他们“下墙”了,同意了我的说法。

 

(五)

 

上次我谈到土豆网记者去采访韩寒。从那以后韩寒就不再接受视频记者、电视记者的采访,因为韩家知道,接受采访以后反而让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而只要有电视、视频网站要采访我关于韩寒的事,我都答应。其中有一次是赵忠祥采访我。他当时在广西卫视有一栏访谈节目叫《老赵会客厅》。那次采访我是在他北京潘家园家中,就是最后他说“好自为之”那一期的节目,被很多人误以为是针对我说的,其实他是针对韩寒说的,针对的是那种以“当代鲁迅”自居的人。

 

我为什么要提这次采访呢?并不是那次的采访有多么地精彩,而是那次发生了一件事。采访的时候有不少人在场,有一些是在那里旁观的。采访完了,广西卫视派车把我送回家,有一个旁观者跟我同车顺路回去。他自我介绍说是一个导演,他们公司买了韩寒的小说《长安乱》的版权,准备改编成电影。但是,他旁听了赵忠祥对我的访谈,听到我说那些以韩寒的名义正式出版的书其实都是别人写的,他感到疑惑,他们把《长安乱》的版权买下来了,是不是买错了?他问我: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长安乱》这本书不是韩寒写的?

 

我说:“韩寒在接受视频采访的时候亲口说的话能不能算是证据呢?”这位导演说:“那当然算了。”我说:“那好。有一次韩寒接受凤凰卫视《非常道》栏目的采访,他说,《长安乱》这本书是他在国外参加赛车期间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写成的。这十几天的时间,一边赛车一边写出一部长篇小说,你认为有可能吗?”这位导演说:“这种可能性虽然比较小,但是也许他特别有才。”我说:“如果韩寒是一个天才的作家,他对自己写的这些书应该都是记得很清楚的,对吧?”他说:“那当然了。”

 

然后我就说:“也是在那一次《非常道》的采访,后面有一个跟听众互动的一个项目,其中有一个读者在网上问韩寒(由主持人念的):‘你有没有想要为《长安乱》这本书写续集?’主持人刚把这个问题念完,韩寒就脱口而出:‘《长安乱》写的什么,我现在已经忘了。’”我这一说,这个导演大吃一惊,几乎要跳起来:“哎呀!糟糕!糟糕!这么看来《长安乱》不是韩寒写的!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已经把版权买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不放心地说:“韩寒真的是在《非常道》的采访说过这话的?”我说:“那个采访的视频网上有,你去搜一搜就知道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了。”

 

后来我查了一下,当时《长安乱》这本书的版权是被台湾著名女导演张艾嘉买下来的,准备拍电影。当时问我话的是一个男导演,很可能是张艾嘉在大陆的合作伙伴。但不管怎么样,后来他们把这个版权转让了。很可能他们回去以后看了那个视频,发现韩寒的确说过那句话,就不敢拍了,把版权转让给了大陆的导演竹卿。

 

竹卿在前几年把《长安乱》拍成电影,改名《喜乐长安》,票房非常惨。竹卿把票房很惨的原因归咎于韩寒不配合做宣传:不发评论、不参加电影首映式、不接受关于这个电影的采访。这个导演跟韩寒的团队联系过几次,都被置之不理。她感叹说,就好像《长安乱》这本书不是韩寒的亲生儿子一样。她这句话说得非常对,那本书的确不是韩寒的亲生儿子,因为本来就是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找人写的,或者是从别的地方买来冠名韩寒而已。韩寒根本不知道那本书写的是什么,你让他接受采访、出席首映式,让记者问起来不就露馅了吗?有些人可能说,让他去参加这种宣传活动之前不会先把这本书看一看有一个准备吗?大家要知道,韩寒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人,让他看书,他也记不住。

 

在我刚刚开始揭露韩寒代笔时还发生了一件事,韩寒扬言要去法院起诉我。我是1月中旬开始揭露韩寒代笔的,1月30日韩寒宣布,请了5个律师要起诉我。过了几天,上海普陀区法院发微博,说他们收到了韩寒的诉状,立案了。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他起诉的是我侵犯他的名誉权,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这种名誉权的诉讼,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诉,也可以在被告所在地起诉。我那个时候住在北京石景山,他们如果要在被告所在地起诉,应该是到北京石景山区法院起诉,但是没有。一般都愿意选择在原告所在地起诉,韩寒他家住在金山区,那是原告所在地,他应该在上海金山区法院起诉。为什么跑到普陀区法院?那个地方跟原告没有关系,跟被告也没有关系,这就很奇怪。

 

当时上海普陀区法院宣布,说韩寒起诉了两个人,除了方舟子,还有刘明泽。大家很好奇,刘明泽是谁?怎么突然冒出了一个刘明泽作为共同被告呢?在新浪微博上有一个人,网名叫做“我爱包子AT”,说“我就是刘明泽”,他的简介里写着“实名刘明泽”,而且他住的地方就是普陀区。为什么韩寒告他呢?他说因为他转了我批韩寒的微博和文章,所以也被告了。韩寒的律师出来证实了刘明泽的说法,说就是因为“我爱包子AT”这个微博的账户注明了他的实名叫“刘明泽”,又住在普陀区,他们就到上海公安局查出了刘明泽的住址,所以把刘明泽也告了。

 

这么一来,舆论大哗。当时转我批韩寒的微博、文章的人太多了。他们说,你们去起诉刘明泽,是不是我们也都应该被起诉?为什么只起诉刘明泽呢?而且,这个刘明泽以前其实很不活跃,他只是在1月30日才开始转我批韩寒的微博、文章的,马上就被律师盯上,过了两天就把他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这不是很奇怪吗?

 

我当时的推测是,这个刘明泽就是韩寒他们请的一个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被告所在地”上海普陀区法院起诉。为什么要特地选择在普陀区法院起诉?当然是因为他们跟普陀区的法院关系比较好。所以我查了一下,还真让我查出来了这其中的关系。韩寒请的律师,领头的那一个姓陶,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院长。我查出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跟上海普陀区法院有合作关系,一起搞过知识产权的培训。上海普陀区法院就是韩寒请的律师的关系法院,去那里起诉,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判我输。

 

我把这些查出来以后,在普陀区法院宣布立案的第二天,韩寒宣布撤诉,说把诉讼材料从普陀区法院要回来,改到去金山区法院起诉,那是原告所在地法院,这就比较正常。但是,起诉了以后没多久,他把诉讼材料又撤回,说要做修改。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把诉讼材料递上去。所以,他起诉我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几个月,到那一年的五月份,韩寒有一次接受纸媒《人物》的采访。他在土豆网采访之后再也不接受电视、视频的采访,但是偶尔还会接受纸媒的采访,当然这些纸媒都是跟他有很密切的关系的。《人物》的主编李海鹏是以前《南方周末》的一个记者,当时刚刚接手了《人物》这本杂志,因为他跟韩寒的关系很好,所以在五月就出了一期封面,专门采访、介绍韩寒,主要是关于跟我的这番“方韩大战”。

 

里面也问到了诉讼的事。为什么他当时把刘明泽这一个谁也不知道是谁的人列为共同被告?韩寒说,那个刘明泽是我们找的一个桥,就是我们自己的人,为了能够在上海普陀区法院起诉找的。为什么要在上海普陀区法院起诉呢?韩寒说,因为其他的法院都怕方舟子,只有普陀区的法院不怕。后来发现影响不好,就换到金山区法院。所以,他相当于承认,刘明泽是他找的一个托,而普陀区法院跟他们有特殊的关系。肯定是事先法官就跟他们说了会判他们赢,所以才说他们“不怕方舟子”。这不就是徇私枉法吗?连这种事他都敢公开地说出来,更说明了他这个人的智商的确有问题。

 

他说别的法院都怕方舟子、只有普陀区的法院不怕,这当然也是胡说。我在那之前被人起诉过很多次,比如说被肖传国就起诉过几次,也输过好几起的诉讼,武汉的法院判我输,西安的法院判我输,甚至北京的法院也曾经判过我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法院都害怕我,那只是他们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也正因为我揭露造假有过这么多的诉讼,所以我也不怕有人因此来起诉我。第一,法院没有能力判决这种诉讼。我不认为法官有这个水平、能力来判决究竟我揭露得对不对,法院不是证明谁有没有代笔的恰当的地方。在中国的法院其实你也没啥发言权。我曾经参加过唯一的一次诉讼,是我起诉上海杂志《探索与争鸣》的诉讼,那次之后我就说,我以后再也不会自己出庭去参加诉讼了。中国法官基本上不让你说话,你说了很多的话最后记录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不像美国的法院,大家在美剧上看到的美国法院的庭辩多么多么精彩,但在中国的法院你在庭辩上说得再精彩也没用,要怎么判跟庭辩没啥关系。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去参加中国法院的庭辩,有什么诉讼都是由律师代理。

 

第二,我认为我揭露韩寒代笔是我的言论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学术批评、文学批评,不涉及损害他的名誉权。他来起诉我我也不怕,即使判决我输又能把我怎么样?最多就是交一点精神赔偿而已。他起诉我当然是他的权利,我刚好利用这个机会引起大家对韩寒代笔事件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韩寒代笔事件的真相。

 

在韩寒宣布要起诉我之后,我并没有因此被吓得不敢写揭露他的文章,而是一篇一篇地继续往下写。他们起诉我的一个目的可能是想把我吓唬住,发现没有把我吓住,适得其反,就不敢继续,想让这个事件尽快地平息下去。这也就是后来韩寒起诉我不了了之的原因。

 

(六)

 

经常有人问我:你说韩寒的作品不是他写的,那么究竟是谁写的?

 

要证明韩寒没有写作能力、那些以他的名义发表的作品都是别人写的,是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我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要找出具体的代笔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但是,也并不是说做不到。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断究竟是谁代笔的,而且,他的代笔者还不只一个。我们可以根据代笔的情况,把以韩寒的名义发表的那些作品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韩寒最早期的那些作品,号称他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表的,和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那些作品,以及在2000年的时候他出的两本书《三重门》和《零下一度》,这些作品的代笔者很容易确定,就是他的爸爸韩仁均。不仅是因为这些作品里表现出来的生活经历跟韩仁均很接近,而且当时韩寒还没有出名,不可能找代笔者为自己服务,只能由他老爸亲自上阵。所以,我们可以锁定,韩仁均就是这些作品的代笔者。

 

第二个阶段是韩寒因为《三重门》暴得大名,出版商路金波找上来,要包装韩寒。那是2001年左右的事。从那个时候一直到2009年这十来年的时间,韩寒表现得特别高产,基本上是以每年一、两本长篇小说的速度出版,都是由路金波出版的。但是,如果看这些小说,可以发现风格很不一致,说明代笔者不是同一个人。里面甚至有一本长篇小说,大量地出现河南的方言,意味着实际作者是一个河南人。

 

这些代笔者或者是路金波去找人专门写的,或者是路金波从来稿当中挑选的。路金波是一个著名的“二渠道”出版商,有很多人会向他投稿。他就从来稿里头挑选一下,把稿件买下来,以韩寒的名义出版。这些作者应该都是没有什么名气的,而且这些作品的质量也不怎么样。但是,以韩寒的名义包装一下,销量就不错,可以给这些代笔者很丰厚的稿酬把稿件买下来,他们也满意。

 

到2006年,中国开始有博客,当时新浪博客很火。但是一开始大家也不知道博客能有什么大的作用,都是把它当作玩一样的上去随便发一点东西。那个时候韩寒自己也在新浪博客发一些博文。这些博文一看就是由一个不会写作的人写的:一大堆的错别字,逻辑混乱,文理不通。写的很多都是关于他个人的生活,或者是关于赛车的。所以,这明显是韩寒自己写的。

 

到2007年左右,博客非常火了,影响力很大,类似于后来的微博。路金波看准机会,就把韩寒的博客接管了,找了一个写作团队写韩寒的博客。这些博文写的都是时评。那个时候韩寒的博客登的主要是两类文章:一类是写赛车或者生活经历的,文笔非常差,还是韩寒本人写的;另外一类,影响力很大、阅读的人很多、传得很广的,是评论时事的文章。那是路金波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写的。这些团队的人原来当过编辑、记者,后来退下来不干了,被路金波重金聘请,邀请来替韩寒写这些时评。他们主要是南方系的前记者、前编辑,我知道的就有两个人。

 

这些时评文章表现了集体写作的特点。时评评论的是热点事件,一般的人看到一个热点事件,要评论都会马上就发,不吐不快。如果是我,或者马上发一条微博,或者当天或第二天写一篇文章评论一下。不只是我这样,好多写时评的人,当天就能够写一篇文章出来。但是,仔细研究一下韩寒的那些时评,都不是马上就评论一个热点事件,往往是过了一段时间评论文章才出来。这就不是个人写作的特点,而是集体写作。集体写作要讨论,要确定选题,要分工协作去搜集材料,然后再写。搜集材料就是到网络那些论坛去看,看网友们对这个事件的评论,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根据这些评论弄一篇文章出来。为什么当时以韩寒的名义发表的时评在网上很受欢迎?因为它就是就着网民的胃口写的,已经充分做过调查了,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评论,什么样的观点会最受欢迎,所以就写到文章里头,当然就很受欢迎了,大家都传来传去。里面有一些“金句”,就是比较出彩的句子,其实也都是从网络搜集来的。这就跟春晚那些小品也经常去网上搜集“金句”,是类似性质的。

 

第三个阶段,在2010年左右,路金波由于经济的原因和韩家闹翻了。我看过当时的一篇采访,韩寒抱怨说,这么多年出了不少书,但是没有赚到什么钱,大部分的钱都被路金波拿走了。路金波则说,其实我给了韩寒很多钱,只不过他乱花了:他有几个女朋友,给每一个女朋友一张银行卡,让她们随便花,把钱都给花光了。但不管怎么样,因为经济的原因,双方就掰了,韩家决定要独立,自己干。当时以韩寒的名义编辑了一本书,是以刊代书,实际上是一个刊物,叫《独唱团》。不是找路金波合作,而是另外找了盛大文学合作。这个刊物办得很不成功,发行量不多,办了一期就办不下去了。找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借口,说是受到政府的打压没法办下去。

 

韩家可能比较缺钱,就想到要利用韩寒的名声大肆地赚钱,去找商业的代言。跟路金波合作的时候,路金波要把韩寒包装成“意见领袖”,或者是所谓的“公知”,所以要让韩寒有一个比较清高的形象。在韩寒的博客上面,长期以来就一直登着一条公告,里面说:不做商业代言、不接受电视采访、不拍电影、不拍电视、不出席作品座谈会等等,都显得特别地清高。但是,韩寒跟路金波掰了以后开始做代言,代言的还是一种酒,而且是一种没有名气的酒。所以路金波很不以为然,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讽刺他:你要做代言的话,也应该找一个品位比较高的来代言吧?

 

韩寒跟路金波掰了以后的那段时间,大家如果去查韩寒发的博文,有一个断档,突然就消停了,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过任何的博客文章。以前的博客文章发得很频繁,突然就没了。这说明,那段时间因为跟路金波闹翻了,没有了写作团队。

 

一直到2011年中,韩仁均想利用韩寒的博客发文章。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篇博客文章,只有两个字:测试。韩仁均以前没有发过博客的文章,不知道要怎么发,所以就先测试了一下,就这么发出去了。接下来,在2011年的下半年,他发了几篇博客文章,也都是时评。包括在那一年的年底发了所谓的“韩三篇”——《谈自由》《谈民主》《谈革命》。这些博客文章都是先发在韩仁均一个没人看的内部博客,做了改动以后再发到韩寒的博客。他以为这是内部博客,别人不会发现,其实能够搜索出来。等到2012年“代笔门”东窗事发了以后,这个内部的博客被搜出来了,韩寒的那些文章最早登在上面的这事就被发现了,这时候韩仁均才匆匆忙忙地把这些文章删了。

 

为什么我们知道那是韩仁均自己的博客呢?因为那个内部博客用的账户跟韩仁均的微博账户是同一个。当时新浪有一个特点,博客跟微博可以连在一起,使用同一个账户。所以,这就证明了2011年韩寒博客的文章其实是韩仁均写的。

 

这些文章跟以前的韩寒的那些时评很不一样,文风完全变了,内容、思想也很不同。以前韩寒的那些时评,主要是由南方系那些退下来的编辑、记者写的,里面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所谓的“自由派”或者我说的“柿油派”的思想。但是,2011年韩寒的那些时评,特别是那个“韩三篇”,表现出来的是体制内的思想,是韩仁均他们这一代人对这些政治问题的看法,跟以前的那些“柿油派”的思想完全是反着的。所以,“韩三篇”发出来以后,有一些中国的“柿油派”还很不满。艾未未当时骂韩寒,说是被“招安”了。他不知道的是,并不是韩寒被招安了,而是代笔的人换了,从南方报系的人变成韩仁均。

 

第四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在韩寒的“代笔门”事件爆发之后。路金波突然表现得特别积极,跳出来替韩寒挡子弹,不断地为韩寒辩护。在韩寒不再接受采访以后,路金波还出来接受各种各样采访。路金波看准了机会,又要跟韩寒和好,把韩寒的剩余价值利用完。这个时候两家又合作了,又以韩寒的名义发表过几篇博客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水平很差,跟以前韩寒博客全盛时期的那些时评文章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文章一发出来很多人就去挑它的毛病,变成了大家取乐的对象。

 

我推测,这个时候路金波不敢再建一个写作团队,甚至不敢再找人代笔,因为怕被捅出来,不就证明了韩寒的文章是代笔吗?这段时间(2012年)的那几篇“韩寒”博文很可能或者还是韩仁均写的,或者有可能是路金波亲笔写的。路金波以前也是一个网络作家,是中国大陆第一代网络作家,笔名叫“李寻欢”,曾经也有一点名气。在一九九几年的时候他就跟我在网上掐过。后来他转行做出版赚钱,就不再写作了。但是,让他写还是能够写的,只不过写得没那么好而已。

 

当时韩寒一看又抱上路金波的大腿了,口气还很硬,说以后每年要出一两本作品,“我们作品见!”“要用作品说话”。意思就是要用作品来打我的脸。但是,在代笔门事件以后,韩寒只出过两本书。一本是2013年由浙江出版社出的,实际上就是把“韩三篇”合起来出了一下;一本是2014年出的《告别以告白》,写他转行拍电影的一些感受,类似于随笔一样的东西。它们都算不上什么作品。他还曾经试图想要改行当编辑,以他的名义作为编辑出过两本书,甚至其中有一本还是科普读物,介绍恐龙的。其实都是路金波找人策划的,找人编好以后,挂名韩寒。但是,这些书都卖得不怎么样,都不成功。

 

当时我就说,韩寒以后别说什么要“作品见”,以后他没法再在文学圈、文坛上混了,只能是利用现在还有名气、粉丝,去混娱乐圈。后面的发展的确是这样的。2014年以后,韩寒就再也没有出过任何书。有时候把以前的那些文章搜集起来在国外出版,这种不算,原创性的没有了。韩寒基本上也没有再发表博文,实际上已经告别文坛去混娱乐圈,号称“拍电影”,不再当什么“意见领袖”。他混娱乐圈其实也没有郭敬明混得好,拍电影赚的钱也没有郭敬明赚的多。他按我的指点去混娱乐圈,韩寒的神话也就被我彻底地打掉了。

 

(完)

 

2021.3.3.录制

 

2024.2.16.整理

 

 

“王志安赴美起诉方舟子”闹剧

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上次我谈到,在安保资金解散之后,王志安还上演了一出“赴美起诉方舟子”的闹剧。王志安早在2015年就已经嚷嚷要赴美起诉方舟子,说我诈骗了网友的捐款,要把我送进美国的监狱。2017年1月,王志安宣布“赴美起诉方舟子”的计划已经启动,因为需要50万~60万元资金,所以要众筹。他声称如果谁给他捐款,以后会有回报,等法院判罚,捐款的人可以分红。还说这是2017年最好的理财计划。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把打官司当成理财。王志安当时虽然号称他的账目都要公开,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公布过究竟有多少人给他捐款。我们只知道有一个网名叫“北京张胖子”的晒过他给王志安捐了2000块钱,被王志安亲切地叫做“张胖儿”。所以他是花了2000块钱买了一个爹。

 

我本以为,王志安嚷嚷“赴美起诉方舟子”只是在忽悠他的弱智粉丝给他捐款,不可能真正付诸行动,因为他没有任何理由起诉我。没想到他在2019年1月还真实施了这个计划,应该是有土豪出钱让他到美国来告我。我收到洛杉矶一家律所发来的诉状,说有人从中国到圣地亚哥的高级法院起诉我和我妻子成立了一个“安保基金”,诈骗他们的捐款在加州买房、买车、雇保姆。

 

都是谁跑美国来起诉我呢?我看了一下诉状,总共是15个人,还列出了他们捐款的金额。第一原告王志安,捐款金额为零。也就是说,王志安根本就没有捐过款,连当事人都不是,怎么跑美国来起诉我,而且还成了第一原告,这不是很搞笑的事吗?这种案子洛杉矶的律所居然也敢接。剩下的14人号称都是捐过款的,其中有几个捐款比较多的,徐波、刘宇、景涛、孙延宏,我上次说过这4个人已经在北京法院起诉过彭律师,要求退回他们的捐款。北京法院也判了退回给他们了。至于这4个人跟我的恩怨,我上次也已经说过了,就不再重复。

 

剩下的人,有几个是“科学公园”的:吴兴川、张科(也就是“北京张胖子”)、陈涛。吴兴川是“科学公园”的社长。“科学公园”以前以做科普、支持方舟子的面目出现,后来我因为揭露了周小平,在中国被全网封杀,他们就认为我没有利用价值,而且还成了负担,要跟我切割。他们内部的讨论被人泄露出来了,吴兴川在内部群里说,跟着王志安一起抹黑方舟子安保资金,就可以跟方舟子切割。他们网站曾经用过我好几百篇科普文章,当然都是免费的,要跟我切割还舍不得撤下我的文章,居然还好意思给我发来一份合同,要求我无偿地把这几百篇文章的版权转让给他们。世界上就有这么无耻的人,无耻得难以想象。“科学公园”的人的无耻程度的确超过了我的想象。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跟“科学公园”的人一起去外地,回来的时候让他们搭了车。他们居然去给王志安当证人,说我让无关的人搭乘安保车辆,滥用了安保资金。世上就有这种没有任何人性的人渣,让他搭车反而成了我的罪过。

 

原告里还有两个人也跟我有恩怨。一个叫李勇,是乐陶网的CTO,网名叫“西西弗斯”。他以前曾因为散布一些歧视性言论被我批过。还有一个叫陶黎纳,网名叫“疫苗与科学”,以前也因为反对强化免疫被我批过。他声称曾经向安保资金捐过100块钱,要求把这100块钱退给他。剩下的那5个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人了。有的说捐过10块钱要求退回,还有一个说是捐过62元人民币要求退回。这些人我都不知道是谁,让安保资金的管理人员查了收款记录,结果找不到这5个人,捐款名单里没有这些人,很有可能是捏造出来的人名。我在网上说不知道这5个原告究竟是谁,王志安就满地打滚,说我要人肉搜索原告。你都跑来告我了,居然还怕我知道是谁,我想知道究竟是谁来告我,居然还成了人肉搜索,这是不是非常可笑?

 

我刚才说了,他们来告我没有任何理由,当然只能在诉状里乱写,也就是说假话。他们说我和我妻子成立了什么安保基金,这就是假话。我上次已经说了,安保资金的募集并不是我发起的,我也没有参加管理,跟我妻子更没有关系。我最多算是安保资金的受益人,我妻子连受益人都很难算得上。他们把我妻子扯进来是犯了大忌,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有什么事就把无关的家属扯进来的人渣,对这种人渣我从来不会放过。

 

诉状里说我拿了他们的捐款在美国买房、买车、雇保姆。先说买房。我在加州买房是2013年的事,这些人是2014年才捐款的,我难道是2014年拿了他们的捐款,穿越到2013年去买房吗?我2013年在加州买房是全款,所以无论如何跟他们的捐款扯不上关系。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诉状里变成我是2014年在加州买房。他们既然能查到我在加州买房,当然知道是2013年买的,知道难以自圆其说,故意在诉状里写成2014年买房,这就是造假。

 

王志安曾经晒过一个收据,说彭律师拿了安保的钱买了一辆车,我以前说过那是安保的车。在诉状里变成我拿安保的钱在美国买车,难道我把北京那辆车弄到美国来了吗?至于说我在美国用安保资金的钱雇保姆,完全是造谣。我在北京就没有雇过保姆,更不要说到美国雇保姆了。小孩都是我们自己带的。我们两个人在美国都没有上班,都在家里,何必雇什么保姆?

 

而且,原告里捐款最多的徐波、孙延宏、刘宇、景涛这几个人,我上次说过,他们已经在北京起诉过了。北京法院不认为这是捐款,说是属于赠予。赠予人如果认为被赠予人使用资金不符合赠予的目的,就可以要求退回去,所以法院就判了把钱给他们退回去。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有损失,也已经得到弥补了,又跑到美国来告我,要求退回他们的捐款,这不就是把捐款当成回报率百分之百的投资,他们捐的钱我得加倍还回去,这不是非常可笑吗?

 

另外,还有一个追诉期的问题。根据加州的法律,涉及到财产的诉讼追诉期只有3年,而王志安早在2015年就在嚷嚷方舟子什么基金诈骗,这些人也早在2015年就已经要求把款退回去了。他们来起诉的时候,已经4年过去了,不管这事跟我有没有关系,也早就过了追诉期了。

 

所以这案子如果进入审理,他们是一点戏都没有,绝对不可能赢的。他们也知道不可能赢,所以在诉状里乱写。

 

为什么明明知道不可能赢还要来起诉呢?这就属于“滥诉”。滥诉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官司,而是借官司打击报复,耗对方律师费。但是加州有法律规定,对于滥诉,被告可以要求法官判罚原告,要求原告赔偿被告的损失,包括律师费都要由原告出。所以,我们本可以反诉他们,要求法官判罚。反诉获胜的可能性很高,但存在一个问题:他们所有人都是中国人,都在中国,即使法官判罚他们也没法执行,我钱是拿不到的。如果案子进入了审理程序,即使我最终能赢,也要花很长时间。美国打官司很费时间,也很费钱,等到判决下来,可能几十万美元都已经花出去了。即使法官判决原告赔偿我几十万美元,我也拿不到手,他们人在中国。所以我的律师建议,最简单明了的办法就是提出管辖异议,要求法官撤案,让这个案子去中国审理。

 

我们提出管辖异议的理由也很充分。所有的原告和证人都在中国,安保资金也是在中国募集的。所有的资料全是中文,都必须翻译成英文。如果要找证人和原告取证,还必须去中国,还必须找翻译,这些费用非常大。这个案子本来跟加州就没有关系,在加州审理非常不方便。跟加州有点关系的是我人在加州,但我是中国公民,受中国法律管辖。而且我以前在中国也有很多诉讼,告过别人,也被别人告过,包括我当时正在起诉王志安诽谤,一审已经判王志安必须赔我几万块钱。我们把这些都提出来,说这个诉讼本来就应该、也可以在中国审。

 

原告一方不服,强调这个案子在中国没法审;即使在中国审了,法官判决也没法执行,因为方舟子比较特殊,从来就不执行法院的判决,中国的法院也拿他没办法。他们还找了3个证人给法院写信作伪证。第一个证人是曾经雇凶试图谋杀我的肖传国。肖传国在武汉法院告过我,说我损害了他的名誉权。那是2006年,他在申报院士的材料里吹嘘自己得过美国的某个大奖。我查了一下,获奖名单里根本就没有他。他就去武汉法院起诉。武汉法院判决说,在获奖名单里找不到肖传国的名字,不等于肖传国没有获奖。判我败诉,要我赔他3万。肖传国说虽然法院判我赔他3万,但我没有把钱给他,法院没法执行。这完全是说假话,因为法院强制执行,我们也把钱交了。那是2013年的事,除了3万,还加上利息、执行费等等,都已经交了,都有证据,他明显就是在做假证。

 

第二个证人是深圳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海峰。这个人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网上骂我妻子,所以我反击回去,说他像一只苍蝇一样。他就跑到北京法院去起诉我说他是苍蝇,侮辱他了,法院判决我赔他15000块钱。我反诉他,法院判他赔我19000块钱,他要倒赔我4000块钱。孙海峰作证说,虽然法院判决了,但是我没有给他钱,法院没法执行。这个当然也是在说假话,他还欠我4000块钱。

 

第三个证人是北京京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唐宁。她也给美国法院写了一封信作证,说她经办过几起针对方舟子的诉讼,法院判决方舟子败诉,最后都没法执行,这也完全是在说假话。唐宁代理过的与我有关的案子只有孙海峰的案子,我刚才说了,那个案子孙海峰还欠我4000块钱。

 

他们找的3个人都是作假证,而且证据即使是真的,效果也适得其反。美国的法官说,这些人的证词真假且不说,他们的证词恰恰说明原告可以在北京起诉我。所以在2019年6月,法官判这个案子跟加州没有关系,应该去中国起诉。原告不服,上诉到加州上诉庭。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奇葩事。有人来给我递交法院的文件,我一开始以为是法院关于我的案子给我发啥通知,就接下来了。等他走后打开一看,发现是原告律师通知安保基金会去参加审前协商会议。我问了我的律师,律师说不用理它,你跟安保基金会没有关系,又不能代表安保基金会。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继续派人来送通知,我就问:你是要给谁的?他说是给安保基金会的。我说:你送错了,这里没有什么安保基金会。我没接就把人给轰走了。从那以后,他们就没有再来骚扰了。

 

他们上诉后刚好碰上了疫情,拖的时间就比较长。一直到2021年1月,加州上诉庭才判决,这个案子应该去中国起诉。但因为原告说这个案子没法在中国起诉,而被告说这个案子可以在中国起诉,那么原告先到中国去起诉,看究竟能不能起诉,如果没法起诉,再到加州起诉。我当时也留了我北京律师的联系方式,说你们起诉就把诉状寄到这里,我肯定会应诉。现在三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收到他们的诉状。

 

王志安当然不会承认这事了了,还时不时地嚷嚷“赴美起诉方舟子”“方舟子基金诈骗”“要把方舟子送进美国的监狱”。我从来就不担心会被送去美国监狱,因为这是民事案,即使输了也只是赔钱而已,又不会因此坐牢。倒是王志安现在被人揭发,说他在日本从事非法活动,还被日本的参议员盯上了。他居然敢辱骂日本的参议员,看来他是不怕他和他的合伙人会在日本坐牢的。

 

2024.02.17录制

 

2024.04.14整理

“安保资金”始末

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王志安每次被我打疼了就造谣“方舟子基金诈骗”。最近又接连出几期视频造谣“方舟子基金诈骗”,其实就是把以前的老视频剪辑一下,可见这一次又被我打得很疼,他那些智商不满70的粉丝也纷纷跑我推特和YouTube频道骂“方舟子基金诈骗”。我不可能王志安造谣一次就解释一次“安保资金”是怎么回事,以前已经写过很多文章谈过这事,驳斥过王志安的造谣,不过还没有在视频节目上详细地讲过。上一次的回忆录,我提到要讲安保资金,今天就来讲一讲安保资金的始末。

 

2010年8月29日北京大白天下午5点,我遭到肖传国雇凶袭击。肖传国雇人想置我于死地,我侥幸逃脱,捡了一条命。但是威胁还在,因为第一,凶手当时还没抓到,不知道是谁雇的,就有可能还会再来第二次。第一次侥幸逃脱,再来第二次就不一定逃得掉。第二,后来案子破了,肖传国以及他雇的那些人被抓了,但肖传国动用了各种关系,被判得很轻,坐了半年牢就放出来了。肖传国非常嚣张,一直在说要报仇雪恨,很有可能还会再雇凶袭击。第三,由于我多年揭露学术造假和各种各样的迷信、伪科学,得罪了很多人。有的被我揭露,名声坏了,有的财路被断了,所有这些人对我的仇恨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前,他们最多只是在网上谩骂,或者去法院起诉。现在肖传国带了一个头,可以雇凶,即使被抓也判得很轻,就难免有人会跟肖传国学着铤而走险。后来的确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一个人在外地,扬言要来北京杀我,还在微博上做直播,我报警不受理。2014年我在广州又一次遭到袭击,那一次广州公安局就不管了,不立案。所以,危险一直存在。

 

还有一个危险,因为我遭到雇凶袭击后,中国媒体大量报道,一下子让我变成了大名人,谁都认得我了。虽然认得出我的人大部分是支持我的,但也难免会有些人是被我得罪过的,或者是被我揭露过的名人的粉丝,或者是中医粉、反转基因控,或者是支持某种伪科学的人。对我很仇恨的人如果认出我了,临时起意要骚扰、威胁我,甚至痛打我一顿、捅我一刀,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就没法再一个人上街或乘坐公共交通了。

 

另外,案子破了之后,我看了凶手的供词知道,肖传国不只是针对我,连我的家人也针对。他给凶手的指示是不放过我的家人,把我妻子的照片也提供给了凶手,所以不仅是我的安全有问题,我的老婆、孩子的安全也有问题,也需要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需要有安保措施。一开始是由彭剑律师和律所的人义务当安保人员,我要去哪里接受采访、参加活动,他们就过来陪我去。当然这只是临时措施,他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长期这样。所以有很多网友提出捐款给我,让我雇保镖。一个上海网友专门来北京,通过彭律师跟我见面,当场就要捐100万元给我雇保镖,被我拒绝了。我对所有这些捐款从来都不接受,因为一旦涉及到钱,以后可能就会有麻烦,特别是捐款人后悔了,麻烦就更大了。但是,又的确需要有资金来做安保工作,所以彭律师就想到以他的名义发起安保资金,由他接受和管理网友的捐款。本来想规范化地设一个正规的基金,但根据中国的有关规定,要在中国搞一个正式的基金会,起始资金必须有几百万元,那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是非正式地、以个人名义去募集。这也是为什么不叫安保“基金”而叫安保“资金”的原因。

 

募集的时候已经说好,资金支出的明细不会公布,因为是用来做安保的,如果把资金具体怎么花的一笔一笔列出来,人人都知道安保措施是怎么样的,也就泄露出去了。所以,在募集安保资金时就已经说明不会公布支出的明细,只会公布一个总的支出,每年花了多少钱。而捐款收入的明细则专门搞了一个网站,每一笔都在网站上公布出来。当时有一个内部的监督小组,有4个人,每年监督检查一次。因为资金是以彭律师个人名义募集的,捐款也是打到彭律师私人账号的,钱是怎么花的,由他每年向监督小组的人汇报一次。监督小组这4个人本来还包括吴兴川(“科学公园”的社长),因为他那时也表现得很热衷科普、很支持我。后来发现他以方舟子支持者的名义到处去找其他的方舟子支持者借钱,也就是说,这个人靠不住,经济上有问题,就没有让他参与监督。

 

我是自始至终不参与管理的,怎么管、怎么监督我从来都不过问。收了多少钱、怎么花的,我都不管。但是,因为资金主要用于雇安保人员,而安保人员要紧跟着我和我家人,就必须能让我信任,所以雇什么人必须由我决定,不能弄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来。最可靠的人当然就是老家的小伙子,如果是亲戚就更可靠,所以找的人都是从老家找的。多的时候有三个,少的时候也有两个,都挂靠在彭律师律所,算成了律所工作人员,由律所去管,我不参与管理。安保的具体分工我都不管,都由彭律师他们负责,包括找来的人有不合适的需要解聘,我也不管。有一次彭律师说我的一个亲戚不适合干安保工作,因为他喜欢在微博上晒行程,比如送我去了哪里,就晒出来,这就泄密了,如果被人盯上就糟了。他还擅自把安保车辆开到别的地方去。这些都违反了规定。彭律师说要解聘这个人,他的父母找我求情,问能不能让他留下来,我说我不管管理工作,要解聘还是留用都由彭律师决定。可见我就是一个受益人而已,从来不参与具体的安保资金管理工作。

 

安保资金发起后,一开始有很多人捐款,后来没有出什么事,捐款的人慢慢地也就少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可持续性的问题。如果钱用完了,雇不起人了怎么办?后来就想到开一个网上书店,专门卖我的签名的书,想用书店的收入来补贴安保资金的支出。

 

最开始揪安保资金问题的是罗永浩。罗永浩以前也算是我的铁粉,曾向安保资金捐过2000块钱。他为了拉我到他办的牛博网开专栏,请我吃了一顿饭,后来因为我批评了柴静发在牛博网上的一篇文章,罗永浩打电话要求我把文章删掉。我当然不答应,罗永浩就“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柴静跟我掰了。2012年,我揭露罗永浩非法办学,办什么“零基础英语班”骗人,搞得他英语培训办不下去了,就开始疯狂反扑报复,包括扬言要到我家泼粪、造谣我妻子的学历有问题、嘲笑我被他请吃饭却不抢着付款(著名的“罗装请客”),然后又想到揪安保资金的问题。安保资金募集之初就已经说明,支出的明细是不公布的,但罗永浩就偏偏要求公布,号称他是捐款人,要查账。不仅在网上一直说安保资金有问题,还在网下截我。打听到我要去电视台做节目,就在电视台门口拦截我,跳下车提着裤子追我,我理都不理,眼珠子也没转过去。罗永浩后来又向税务局、海淀公安局经侦大队举报安保资金有问题。税务局没理睬他,海淀经侦大队来查过,没有查出问题。当时因为这事搞得很轰动,很多人为了表示对我的支持,又给安保资金捐款,本来已经没啥人捐款了。

 

当时也有很多人为安保资金辩护,包括王志安。王志安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朱毅和“美男初受”事件跟我闹翻,发了好几条微博为安保资金辩护、批评罗永浩。他说罗永浩作为捐款人的确可以质疑安保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方舟子不是安保资金的管理人,要质疑应该质疑彭剑。他打比方说,如果你认为诺贝尔奖基金会有问题,能去纠缠杨振宁吗?王志安还说,捐款自由,安保资金在募集的时候已经说明了账目不会公开,接受这个条件你就捐,不接受就不捐,这是你的自由。他当时发了好几条微博都在替我辩护,这些微博我都可以翻出来打他的脸。

 

罗永浩带了这个头之后,那些被我揭露的、跟我掐架的人一旦被我打疼了、下不来台了、觉得很丢脸了,就都跟罗永浩学,也来揪什么安保资金的问题。他们知道这个账目不会公布,就以为抓住了我的一个把柄。崔永元也是这样。崔永元因为转基因的问题跟我在网上争论得很厉害,跟我争论这种问题,他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搞得很丢脸。他也跟罗永浩学,也要来揪安保资金的问题。2014年年初,有人查出我2013年在加州买了房子,崔永元就把我加州房子的地址公布到网上,造谣说方舟子诈骗捐款,把300万美元的安保资金拿到美国去买了豪宅。

 

这事让安保资金又成了网上一个热点。很多人为了表示对我的支持,就又给安保资金捐款,其中包括多益网络的老板徐波,网名叫徐宥箴。在我跟崔永元的争论中,他是支持我的。为了表示对我的支持,他宣布给安保资金捐款300万元。怕彭律师不敢收,他还发了微博说这个钱捐出去以后,你们怎么花我都不管,随便花,我绝对不会后悔,放心吧。徐波还号称要每年给我1000万,聘我当他公司的监督人,被我拒绝了。徐波捐款轰动一时,一下子捐那么多钱,相当于给他和他的公司做了一个大广告。

 

然而,徐波后来也对我不满了,也是因为柴静。2015年,柴静出了一期关于环保的视频节目《穹顶之下》。我发现它里面引用的数据有问题,是编造的,还有很多造假的地方。我发文章批评这期节目,徐波也跟罗永浩一样“冲冠一怒为红颜”。在这些老男人眼中,柴静可能像一个女神,容不得别人批她。徐波就在网上跟我吵架。我以前没有注意徐波的言论,因为这事我就把他以前的一些言论翻看一下,发现这是一个奇葩。他经常发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言论,好像还活在大清朝一样。而且他还声称在美国找代孕,要生100个儿子。还真的付诸实践了,现在可能已经生了好几十个,他有时会在网上晒他的一大群孩子。如果我早一点了解这个人,我会建议不要他这300万。

 

因为柴静,徐波跟我闹翻了,闹翻了也跟罗永浩学,来追究安保资金的问题,而且要把这300万要回去。捐的时候说你们随便花,绝对不会后悔,现在却要把捐款要回去了。他还跑到武汉公安局报案,说被人诈骗了300万。武汉公安局还真查这个事,来找我了解情况,问安保资金有没有为我提供安保服务。徐波说被诈骗了,意思就是以募集安保资金的名义给方舟子提供安保服务,但没有提供,才叫诈骗。武汉公安局主要是确认的确向我提供了安保服务,所以就说没有犯罪事实,不给立案。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王志安因为朱毅、“美男初受”的事跟我闹翻之后,也跟罗永浩学,揪安保资金的问题。当时王志安已经被央视解聘了,没事干,就整天在网上大量发微博,骂“方舟子基金诈骗”,号称要搞“全民打假方舟子”。刚好因为我批周小平被国内全网封杀,没法在相同平台对他进行反击,他就抓住了这么一个可以肆意造谣诽谤我的机会。他发挥了所谓的“调查记者”的技能,通过非法手段搞到彭律师的私人信息。首先搞到的是一个买车的记录。前面说了,我出行已经没有了个人自由,不可能一个人上街、坐地铁(我以前很喜欢坐地铁),就必须要有专用的车辆,所以募集到安保资金后就买了一辆很普通的车。但车不能挂在我名下,那会变成我把安保资金贪了,就挂靠在彭律师律所名下。王志安就把它歪曲成彭律师以安保资金的名义为律所买了一辆车。因为是随便买的一辆车,也不讲究,王志安后来还造谣说,因为这车很普通,方舟子很不满。

 

王志安挖车没有什么杀伤力,因为大家都理解,安保工作毕竟需要有安保人员用车来提供出行的保护。王志安后来又搞到了彭律师的银行账号流水,怎么搞到的我不知道,也许是徐波通过什么关系给他提供的。募集安保资金时是以彭律师的个人的名义发起的,捐款也打到了他的个人银行账户,跟他的个人开支混在一起,里面就有名堂可做了。王志安公布银行流水时还做了一些篡改和歪曲。所以我当时说,王志安公布出来的银行账号流水如果是假的,就是在造谣;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泄露了公民的个人信息。

 

但他公布出来的银行账户流水有把柄,因为彭律师曾经转了一笔钱去买房,虽然补回去了,但这就相当于挪用。他们主要抓住这一点就去起诉,要求退款。徐波那时已经跟王志安搞在一起,就由王志安作为代理人去起诉彭剑。他们也知道不能起诉我,因为我最多算是安保资金受益人,又不是管理人,没法起诉我。除了徐波,还有三个人也参与起诉,要求退回他们的捐款。一个是广东中山的刘宇,捐过10万。他一开始也是以方舟子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表现得很积极。但这人是一个“狗奴”,非常热爱狗、反对吃狗肉。我自己不吃狗肉但也不反对别人吃狗肉,认为这是人们的自由,他因此对我不满,就闹翻了。一个叫孙延宏,是深圳的,网名叫做“批判性思维启蒙”。这个人也很奇葩,曾经给我发电子邮件,要求入股我的学术打假。就是说,他出钱帮助我学术打假,认为我应该搞一个类似于股份制的东西,被我拒绝了。他为了表示对我的支持,捐了5万给安保资金。罗永浩的事情出来之后,他也跟我闹翻了,也要求把捐款退回去。第三个叫景涛,也是深圳的,是深圳社保局的工作人员,网名叫“我爱雨果”,原先是吴兴川的“科学公园”的人,也写一些“科普文章”,水平很差,也被我批过。所以在“科学公园”跟我闹翻之后,他也跟我闹翻了。他捐了9000块钱,也要求退回。

 

王志安代表这几个后悔的、捐出去的钱又想要回来的人在北京起诉。捐款人有好几百个,就这么几个后悔的。彭律师宣布退出来不管安保资金,由另外三个人:赵南元、许志强、方玄昌来管。2019年7月,法院终审判决把这几个原告的捐款退回去。安保资金那时就剩下两百多万,要退三百多万,全部退了都不够,那么安保资金就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了。所以2019年7月,安保资金就取消了。

 

取消之前最后审计了一次,审计结果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安保资金总共募集了600万左右,最后剩下不到300万。也就是说,在这9年里,总共花了300多万,平均一年也就30万左右。要雇两三个人,还要给他们提供住房,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支出。比如外出的费用,我自己的费用或者由邀请方出,或者我个人掏,但如果有安保人员陪同,这钱就得从安保资金出,总不能让人家自己掏钱陪同我吧?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包括买车、维护车的费用等等。一年有30万的支出是很正常的,所以最后审计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有争议的是其中25万用于我的诉讼费用。当时我总共有十几起诉讼,有别人告我的,有我告别人的。这些费用是先由安保资金暂付的,算不算安保的一部分呢?有人认为应该算,有人说不应该算。说算的人认为我之所以会有这些诉讼,也是因为揭露造假导致的,也算安保的一部分。我说:算了,不用争议了,我自己付这笔钱好了。这25万诉讼费最后是我个人掏了。法院判退要300多万,包括利息什么的都要算,所以还是不够。不够的那部分,有的由网友捐款补窟窿,窟窿补不上的,最后就由彭律师自己设法解决了。

 

我同时也反过来起诉王志安造谣、诽谤我,损害我名誉权。有两个案子,第一个案子已经了结,法院判决王志安赔偿我,已强制执行把钱给我了。第二个案子一审判决王志安赔偿我,他不服上诉,二审至今还没有判。

 

那么关于安保资金是不是就此就平息了呢?没有。在那之后,王志安又上演了一出“赴美起诉方舟子”的闹剧。他于2019年跑到美国,号称代表14个捐款人起诉我和我妻子设立了一个基金会,诈骗了这些人的捐款在美国买房、买车,要求把捐款退给他们。中国的法院已经判决退款给他们了,他们还跑来要求美国的法院再判决赔他们一次。也就是说,这些人把捐款当成了投资,而且回报率百分之百。这本来就是很搞笑的一件事,里面还有王志安的各种各样的造假,找人做假证等等,所以这事还没完。关于王志安“赴美起诉方舟子”的闹剧,我以后再说。

 

2024.02.15录制

2024.03.31整理

为什么密宗那么邪乎?

2023年11月28日星期二

在达赖喇嘛的追随者中,有一些是“海外民运”,其中有王力雄、唯色夫妇。他们在推特上回忆说,20年前,他们曾在拉萨的一个藏人大院住了一段时间,有一个邻居得了中风,很严重,就请活佛来治疗。活佛拿了一瓶“圣水”念经,但加持最关键的一步是活佛往“圣水”里吐口水,让病人喝下去。治疗三次之后,病人病情大为好转,本来瘫痪在床,后来可以坐起来了。王力雄、唯色看到机会难得,也去分了一些活佛的口水吃下去。吃别人的口水,在一般人看来很恶心,但在王力雄、唯色看来,活佛的口水是灵丹妙药,吃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在藏传佛教、密宗中有比活佛的口水更神奇的灵丹妙药。最神奇的叫做五甘露。吃五甘露可不只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连死人也能复活,是能够起死回生的。五甘露这么神,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含有5种成分:大香、小香、脑髓、白菩提、红菩提。脑髓容易理解,指的就是人的脑髓。当然不是普通人的脑髓,是活佛、上师的脑髓。把已经死的活佛、上师的脑髓取出来,保存下来当药用。但另外4种成分是什么东西,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只觉得可能是非常好的东西,实际上跟你想象的完全相反。大香其实是大臭,它是活佛的大便。小香就是小臭,是活佛的小便。白菩提、红菩提是啥玩意呢?菩提是佛教的术语,指的是觉悟了、有智慧。但白菩提指的是活佛的精液,红菩提指的是明妃、空行母跟活佛双修时排出来的淫液。这些名字听上去很好听、很美好,其实是最污秽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密宗比中医还要厉害。中医也用大小便、精液、经血来治病,也会起比较好听的名字,像大便叫人中黄、小便叫人中白。这只是为了不让人听上去很恶心,用了隐语。但密宗却是用最美好的东西来描述最污秽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把最污秽的东西当成了最美好的东西。

 

佛教修行本来要禁欲、不近女色,但密宗是反过来的,不仅不禁欲,还要纵欲,要搞男女双修。密宗把男女双修作为修行的最高形式,认为通过双修可以即身成佛。所以密宗用了很多很美好的佛教术语来形容性和性行为。男人生殖器被密宗叫做金刚杵,女人生殖器叫做莲花,女人生殖器是活佛修持的道场。性交叫做入定,达到性高潮叫做等至。等至本来也是佛教的一个术语,指禅定之后进入一种很安宁的境界,却被密宗用来形容性高潮。男女双修最终要达到大乐境界。大乐本来也是一个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来切断凡世的各种烦恼,达到解脱的乐。解脱的乐比肉体的乐还要乐,所以叫做大乐。但是密宗所说的大乐指的是肉体最大的乐,也就是最强烈的性高潮。

 

弟子修行要由上师灌顶。密宗的灌顶分15级。前面7级跟双修没关系,是很低级的。从第8级开始进入秘密阶段,就要搞双修了。弟子要找一个明妃来双修,就是找一个十几岁的年轻女孩作为他修行的道场。在双修的时候,弟子要把自己想象成上师的菩提水,注入明妃的身体后,原来的我就破碎了。然后想象上师的灵魂跟自己的身体结合,组成了一个新的我,这样才算灌顶成功。一级一级地灌顶达到更高的境界,实际上是修行的方式越来越淫荡,越来越淫秽。最高一级第15级是群交,弟子要找几个明妃,跟她们性交,而且在性交时自始至终不能射精。密宗认为精液是生命的精华,不能轻易丢失。如果做到跟几个明妃性交之后都能保持不射,就灌顶成功了,15级修行就都完成了。这时候,弟子就出师了,变成了法王,大功告成。从那之后就相当于已经大彻大悟,不再有不能射精的忌讳,想射就射,因为这时已经不怕生命的精华会丢失了。可见密宗把最淫秽的东西当成了最美好的东西。

 

佛教本来讲众生平等,不杀生,更不能杀人,但密宗不仅要杀生,而且要杀人,还要用很残忍的手段杀人,要把人皮、头盖骨当成法器来用。头盖骨对密宗而言是最高级的法器,做最高级的法事还要用人肉、人血、人的内脏作为祭品。这本来是最残忍的事情,密宗却说成是贡献,是牺牲,所以也是把最残忍的东西说成了最美好的东西。

 

为什么密宗会这么邪乎,把最污秽、最淫秽、最残忍的东西都当成最美好的东西,跟人们心目中的佛教截然相反呢?因为密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佛教,或者说不是单纯的佛教。它是一个怪胎,是苯教、印度教、佛教结合产生的。苯教是西藏的原始宗教,密宗那些残忍的部分就来自于苯教的巫术。而密宗淫荡的部分来自于印度教的性力派,印度教的性力派也讲双修。密宗用佛教的理论把残忍、淫荡的部分合理化。密宗信奉的佛教是所谓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世间所有东西都是虚幻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再污秽、再淫秽、再残忍的东西都是假的、虚幻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能够把最污秽、最淫秽、最残忍的东西当成最美好的东西,正说明已经看破一切,达到了极高的修行境界。

 

这实际上是活佛找了一个借口,给自己的残忍统治和纵欲享乐披上了佛教的合法外衣,还说这是他们大彻大悟,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可以说比佛还要高,因为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也要禁欲,不近女色,不杀生,不吃肉;而密宗的活佛却认为自己达到的境界可以不管所有禁忌,可以随心所欲,岂不是认为自己的境界比释迦牟尼还要高吗?这不就是邪教吗?

 

2023.04.21录制

2023.09.21整理

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

(2022年7月9日在“生理.心理.病理.伦理”论坛的演讲。)

 

·方舟子·

 

最近美国出大事了。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罗伊案的判决,认为美国宪法不保护妇女的堕胎权,堕胎是否合法应该交给立法机构立法解决。这个判决一下来,有8个州立即全面禁止妇女堕胎,最终可能会有20多个比较保守的州全面禁止或者基本禁止妇女堕胎。

 

这个判决结果在意料之中。现在美国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有6名属于保守派,只有3名属于自由派。6名保守派大法官中有5名是天主教徒,剩下的那一名以前也是天主教徒,从小接受天主教教育。天主教认为,在受孕的那一刻,上帝注入了人的灵魂,人的生命就从那一刻开始了,所以在任何时期堕胎,包括杀死受精卵,都是在杀人。因此天主教徒反对任何形式的堕胎。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实际上就是保守派大法官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强加到所有的美国人身上。

 

他们当然不会公开说是宗教信仰的原因。他们找的理由是,美国宪法里并没有提到妇女有堕胎的权利。美国宪法里当然没有这样的规定。美国宪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份很古老的文件,不可能把人们享有的所有权利都规定进去。写美国宪法的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美国宪法有第九修正案,声明宪法里没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并不等于美国人就不应该享有。因此,美国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有时会对宪法作出解释,认为里面蕴含着某种宪法没有明文写出的权利。

 

1973年的罗伊案的判决认为美国妇女有受宪法保护的堕胎权利,来自于隐私权,妇女要不要堕胎属于她的隐私,而隐私权是受宪法保护的。虽然美国宪法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但是以前最高法院的判决已经判决美国公民享有隐私权。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没有经过正当的法律程序不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以前的判决认为隐私权属于第十四修正案里规定的自由权的一部分,而要不要堕胎就属于隐私权。1992年在凯西案的判决中,美国最高法院更进一步维护了妇女堕胎的权利,而且直接用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来保证妇女有决定要不要继续怀孕的权利。也就是说,要不要继续怀孕,要不要堕胎,是妇女自己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权利,属于第十四修正案里规定的自由权。

 

美国支持堕胎权的这一派自称“支持选择派”,支持妇女有生育选择的权利,也就是生育自主的权利。他们有一个口号叫做“我的身体我做主”,说的就是自主权。生育选择、自主的权利,简单地说就叫生育权。如果把生育权里的生育再扩大一点,从堕胎扩大到避孕,就可以把男人包括进来。要不要堕胎完全是女人的事,但要不要避孕就是男女之间的事了。如果把男人包括进来,生育权就变成了一项男女都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这项权利认为,一个人要不要怀孕完全由自己做主,政府既不能强迫人们避孕、堕胎,也不能禁止人们避孕、堕胎。

 

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就应该由宪法来保护。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以前是通过最高法院的判决来确定的。但是判决可以被以后的判决推翻,所以现在美国妇女堕胎的权利被最高法院推翻了,甚至避孕的权利也有被推翻的危险。宪法里同样没有规定人有避孕的权利。有些保守派法官也是反对避孕的,因为天主教不只是反对堕胎,连避孕也反对。已经有最保守的大法官提出,应该重新考虑以前允许避孕的判决。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到1965年才判决结婚的人有避孕的权利,到1972年才判决没有结婚的人也有避孕的权利,现在连避孕的权利也可能被剥夺。

 

如果要避免保守派的大法官再胡来,就应该修宪,把权利明确下来。但是,美国修宪非常难。美国最后一次修宪是1992年,那个宪法修正案实际上在1789年就已经提出来了,涉及到国会的工资问题,是很无关紧要的。最后一次重要的修宪是在1971年,已经过了50年。美国要修宪,参议院和众议院都必须有2/3以上的票数同意,再交给各个州的议会去表决,而且必须有3/4的州都同意才能通过。所以,想通过修正美国宪法来确定生育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于是有一些州就自己修正州的宪法。加州最近也要修宪,要把生育权写进加州宪法。加州的修宪相对容易一些,虽然也需要两院2/3以上的票数通过,但因为目前民主党在加州两院都是超级多数,民主党的席位都超过了2/3,所以这个修正法案很快就通过了。接下来还需要全民公投才能生效。今年11月份的“中期选举”要把修宪的提议交给全民公投。加州百分之七、八十的选民都支持妇女有堕胎权利,通过该修宪没有问题。

 

作为中国人,关心美国发生的这场争论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普遍没有意识到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对生育权的侵犯非常严重。以前在计划生育非常严的时期,主要的侵犯方式是强制避孕、强制堕胎。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放松了,说是提倡生三孩,但人们的生育欲望还是不强。以后会不会反过来变成禁止避孕、禁止堕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管是鼓励生育还是减少生育,政府固然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应该用提倡、奖励的方式,而不应该用强制、禁止的方式,因为那样做就是侵犯人权。

 

中国医生职业要能重新获得人们的尊敬——2021年12月25日智识医学论坛的发言

2022年6月5日星期日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病理、生理、心理、伦理”,我想就着这个话题来讨论一下中国的医患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医患关系是很紧张的,而且不是最近这一两年的事,至少有二、三十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造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医生这个行业不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我这么说并不是针对医生个人,在中国医生当中还是有很多受人尊敬的好医生的。我指的是医生群体,它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是很不好的。虽然媒体上还有很多关于中国医生的宣传,特别是利用疫情的机会颂扬他们,但是效果并不好。在中国往往是缺什么才要去宣传什么,宣传什么反而暴露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最近出了一部关于中国医生的电影,但是因为跟现实反差太大,反而在网上受到了群嘲。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在其他国家医生还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甚至是最受人尊敬的行业。有一些国家的民意调查表明,如果要排受人尊敬的行业榜,医生能够排到前列。这些国家最好的学生中,很多人的志向都是长大以后要当医生。

 

为什么中国就这么特殊呢?为什么中国医生的形象跟其他国家医生的形象相比就要差那么多呢?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体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因素。

 

我先说体制的原因。中国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看不起病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中国也有医保,但是碰到大病的时候,医保其实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本来大病是最应该由医保来资助的,反而没起到什么作用。低收入的人一生了大病就看不起,要放弃治疗。即使是收入还不错、生活过得还可以的人,一碰到大病照样要倾家荡产。所以网上众筹最多的就是筹医疗费。正因为中国医院知道中国很多人是看不起病的,怕看完病以后交不起医疗费,所以采取的做法都是先交钱再看病,先交钱再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先交押金才能住院,甚至在抢救之前都要先拿出足够的钱来。这样就导致很多人只好放弃治疗,甚至抢救也被耽误了。这种情况发生后,大家就会把怨气出在医院、医生头上。

 

在很多国家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全民医保、公费医疗,所有的人去看病都是免费的,或者只需要交很少的费用,当然就不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医疗制度被认为是最差的,它没有实现全民医保、免费医疗,但是基本上也不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看病的费用已经全部都由政府包了。这些人群大概占到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那些比较发达的州还会由州政府出钱扩大免费看病覆盖的范围。例如在加州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包括一半的未成年人,看病的费用全部由政府出。65岁以上的老人,即使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也可以加入政府的医保,看病的费用大部分也由政府出了。所以他们也是能够看得起病的。那些既不是低收入的、也不是残疾人、又是65岁以下的人,必须要自己买商业医保,看病的费用大部分也都由商业医保出了。在美国看病,医院是不会担心你缴不起医疗费的,因为或者由政府出了,或者由医保出了。所以,在美国看病,都是先看病、先抢救,如果需要交钱再寄账单。那些由政府包了的就不需要寄账单了。

 

美国的医疗费虽然很高,但是如果有医保,大部分费用就由医保公司承担了,不会说医疗费有多贵缴不起。少部分人没有医保,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很高的,收到账单可能缴不起。但是这些人是自己不愿意花钱买医保,本来就是想碰运气,那也只能怪自己倒霉缴不起医疗费。如果实在是缴不起,还可以申请破产。所以这些人也不会把怨气出在医生头上。关于美国的医疗制度,美国人也有很多怨气,也经常批,但是一般批的是制度,或者是骂医保公司、制药公司太贪婪,也有的可能会骂骂医院,但是没有人会因此骂医生。

 

再说一说个人的因素。这指的是中国医生普遍地失去职业荣誉感,不觉得当医生是多么高大上的事。医生把自己等同于普通人,甚至等同于商人。中国的医院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手交钱、一手看病的商业机构,那么医生也就变成了商人,变成了赚钱的机器,所以就会想到怎么样来谋利,拿红包、拿回扣、过度的治疗,想方设法赚钱。一旦因此遭到批评,很多医生为自己辩解说,医生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的,也是要生活的。没错,医生当然是人。但是,当你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不能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因为医生的职业是个特殊的职业,是跟人的生命、健康有关的,所以当你在从事医疗行为的时候,就应该要用比一般的人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就是说,要有职业的道德。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从事职业行为的时候就应该有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比一般的道德还要高。所以,作为医生,当你在看病、治疗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等同于常人。

 

但是,很多中国医生不这么看,不仅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人,甚至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如普通的人。有的医生,包括有的在网上很出名的医生,就是这么看待自己的,把患者当成敌人,跟患者对骂、对打。患者敢有不满就被当成“医闹”。这样的医生,道德水平这么低,本来应该遭到同行的谴责。但是他们反而被很多医生当成是维护医生群体利益的英雄。这些医生抱团取暖,没有原则的行为,让公众更看不起医生的群体,进一步破坏了医生的形象。

 

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让医生群体、医生行业重新获得人们的尊敬,就要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做出解决。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这基本上是属于政府的事,医学界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医学界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要让医生具有职业的荣誉感,以更高的标准——职业的标准、职业的道德来要求自己。这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制定行规、行内互联监督的方式来做到。但是,这两方面都要做到是很难的,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所以,中国的医生要重新获得人们的尊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识的赵南元老师——在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追思会上的发言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我和赵南元老师认识已经有20年了。在20年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了我一本网文的集子《方舟在线》,他们找了赵老师写书评。赵老师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才知道我在办新语丝网站,就给我们的网站投稿,20年来他总共给新语丝投稿150多篇。他曾经说过,他以前给国内的媒体投稿,文章经常被乱改,所以他是很不愿意的;只有新语丝网站对他的来稿从来是不做任何改动就登出的,所以他主动投稿只投给新语丝,其他的媒体是要约稿他才写的。所以,我和赵老师首先是文友。


赵老师给新语丝写的这些文章主要都是论战文章,跟反科学文化人论战、跟伪环保人士论战、跟反转基因的人论战、跟“动物权利”的人士或组织论战。在这些论战当中,他和我都是在同一个战壕。所以,我和赵老师不仅是文友,还是战友。


我这里主要说一下跟反科学文化人的论战。这些人自称“科学文化人”,是国内一帮在大学里面搞哲学的人,主要是五个人:以前在北大现在去清华的吴国盛、上海交大的江晓原、清华的刘兵、北大的刘华杰、北师大的田松。我开始注意到这些“科学文化人”是在2000年,我看到了《中华读书报》对吴国盛有一个采访,主张“科学要有禁区”,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来反驳他,就叫《科学无禁区》。


那个时候我跟这些反科学文化人的争论还是比较友好的,因为他们那个时候还声称自己是在反伪科学,比如说反“人体特异功能”,所以还有一些共同的基础。我2001年去北京的时候,《中华读书报》的记者还把我和吴国盛他们这帮人凑在一起,说是要我们当面友好地争论一番。也是在那一次,我第一次跟赵老师见面。他请我到他们家附近的一个饭店吃了一顿饭。他知道我是福建人,说是要请我吃福建的“佛跳墙”。那次饭局赵老师给了我一本书,是英籍华人侯美婉写的《基因工程是美梦还是噩梦》。当时赵老师被邀请去当一个科普图书奖的终审评委,是《牛顿·科学世界》搞的,每年评10部科普好书。这本书已经进入了最后一轮了,但是赵老师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本反科学的、伪科学的书,是不应该来参评科普图书奖的。因为这个是属于生物学方面的,他觉得不是自己的专业,所以希望我能给他把把关,看是不是真的是反科学的、伪科学的书。我看了以后觉得的确是一本反科学、伪科学的书。它反对基因工程,和后来的反对转基因,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我就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新语丝上面,说这本书是反科学、伪科学的,是不应该参加科普图书的评奖的。后来这本书就没有评上。这件事就把那些反科学文化人给得罪了,因为这本书是他们推出来的,想让它得奖,被我批评了以后就没评上,这就得罪他们了。


另外,那一年发生了“9·11事件”,这些反科学文化人写了文章赞颂那些恐怖主义者,把本·拉登说成是“反美英雄”,投稿给新语丝,我不给登,我说我们不能登这种美化恐怖主义的文章。这件事也把他们得罪了。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这些反科学文化人就开始组织对我的攻击、抹黑,发展下去就跟那些所有的“方黑”一样,只要是方舟子反对的他们就支持,方舟子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以前我跟他们还有一点反伪科学的共同基础,结果这帮反科学文化人却变成了去支持伪科学,向曾经被他们批过的那些伪科学人士、那些搞人体特异功能的人道歉,最后又发展到去支持肖传国对我雇凶袭击。这就变成了立场是完全对立的。


在这场争论当中,赵老师一直是支持我的。我遭到雇凶袭击以后,赵老师也是第一时间来看望我,还给我送了一大把链条,说让我防身用的,揣在口袋里,万一碰到敌人拿出来就是一个武器。虽然我们两个人都经常跟别人争论,但他主要跟别人是观点之争,而我还要断人财路,所以他觉得我的生命是会有危险的。


其实,观点之争搞不好,虽然不一定会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也会受到很大的攻击,因为被你批评到的那些人可能会恼羞成怒,就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攻击你、来抹黑你。赵老师涉及到的这些争论有的被认为是比较极端的,属于少数派,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也没有见他因此就害怕过,他身上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他引起的最大争论可能是跟那些“动物权利人士”的争论。“动物权利人士”就是那些反对动物实验的人,在中国还有一个特色是反对吃狗肉。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偏激,而且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在国外是这样,在国内也是这样。在国外,比如说,在我的母校密歇根州立大学曾经发生过动物权利组织去把一个教授的实验室给烧了,就是因为这个教授在做动物方面的研究,这些人就把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一把火都给烧掉了。


在中国“动物权利人士”也很恐怖。那些反对吃狗肉的人不只是在网上跟你争论,有时候也会采取一些线下的行动。赵老师有一次去电视上跟这些动物权利组织的人辩论,反对吃狗肉的这些人就去捣乱,派人假装是观众,要开始辩论的时候这些人就起哄、喊口号,然后集体退场。描述这个情景的“动物权利人士”说赵老师“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当场就懵了、不知所措”。这完全是对赵老师的丑化。根据我对赵老师的理解,他是绝对不会怕这种捣乱的。而且我认为,你既然是要辩论就应该好好地说理。你来捣乱,然后一哄而散,其实恰恰说明自己心虚,没法跟人好好地辩论。这一点刚好就跟赵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老师不管是跟别人争论什么样的话题,即使是再激烈的话题,他都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讲事实、摆道理。他有一句名言,“科学不许胡说”,那当然就是要靠事实、逻辑来说服别人。所以,在赵老师身上,除了大无畏的精神,还有一种理性的精神。


我们今天追思赵老师、缅怀他的事迹,关键的是要学习、弘扬大无畏的精神、理性的精神。人固有一死,但是精神是可以长存的。


2020.10.25

 

《自然》:中国制定处理科研不端的新规针对大量制造假研究的论文工场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中国制定处理科研不端的新规针对大量制造假研究的论文工场

更严厉打击学术造假的措施看上去不错,但批评者称如何实施仍然是个问题

 

记者:Smriti Mallapaty

《自然》2020年8月21日

 

中国科技部发布至今最为全面的处理科研不端的规定。这些将在下个月生效的措施归纳了构成违规和做适当处罚的情形。它们适用于从事科技活动的任何人,包括研究人员、评审人员和机构领导。

 

该政策也首次包括了独立合同工的违规,例如那些出卖论文、伪造数据、替研究人员写稿或投稿。该规定是为了对付研究人员普遍使用被称为论文工场的公司的现象,这些公司常常通过伪造数据撰写论文。

 

有些科学家说,这些规定会有助于抑制坏行为并提高中国机构的科研道德水平。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科技政策的唐力说,它们“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其他人怀疑这些改变能有什么结果,因为关于不端行为的规定已经有了,但是没有执行。

 

“他们不需要制定新规。已经有足够多的旧规定可以用,”住在加州圣地亚哥的作家方舟子说,他致力于揭露中国的科学造假。

 

想要真正产生影响,中国政府需要拿某个高端案件作为例子,位于伊利诺州Peoria的布拉德利大学图书馆员陈晓天说。“应该让那些从事科研不端的作者承担后果,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者。”

 

中国在科研不端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时已久,引起全球关注。案例涉及到贿赂、剽窃、伪造数据和捏造同行审稿,导致大量的论文被撤稿。

 

早自2006年以来中国已发布了众多处理这一问题的政策,但科学家们说由于不执行,局势恶化了。“目前的情况比十年前更严重,”方说。“不端行为已成为系统性的,而且商业化了。现在有很多论文写作公司在帮助研究人员撰写和发布假论文。”

 

2017年,在一次重大丑闻之后,中国科技部保证要打击科研不端。这个丑闻涉及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被撤稿,该刊以前由斯普林格·自然出版。这些论文被撤稿是因为它们的审稿是伪造的,而且很多篇是由论文工场制造的。

 

方说,最新的规定就是科技部当时承诺的一个结果。根据这些规定,科研不端包括伪造结果、剽窃、未经伦理批准就做实验、干预同行评议和贪污科研基金。那些导致严重损害或财政损失的研究人员将得到更严厉的处罚。

 

处罚包括从警告到取消奖金、奖励和荣誉头衔,甚至暂时或永远禁止研究人员申请政府基金。报告自己违规或承认错误并试图纠正错误的研究人员将从宽处理。但是累犯、掩盖违规或恐吓举报者将受到严厉处置。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科研道德问题的研究人员王飞说,该政策也给予受调查的机构或个人上诉的权利,包括通过法院上诉,这对正当程序是重要的。

 

根据该政策,严重的违规必须公布。“要求透明将有助于防止不端行为,”李说。

 

李说,这些规定将会促使研究人员配合调查,以及机构对可能的不端行为做更深入的挖掘。但是措施如果要成功地打击坏行为的话,政府需要追究违规者的责任,李说,“接下去会怎么做才是关键。”

 

但是中国以往的记录表明这些最新规定对减少不端行为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已有的规定并没能制止这类行为,方说。

 

“伪造数据、修改图片和伪造同行评议的做法被认为是可以的,把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外包给论文工场被认为是可以,这已经成了文化,”陈说。例如,在2月,一些研究人员发现450多篇由中国医院的作者写的论文的图片有问题,这些研究人员说这些论文可能都是来自一家论文工场。

 

陈说,有些论文工场还在继续公开做广告拉生意,尽管在2015年的时候有几个政府部门发布规定禁止研究人员使用这些公司写论文和投稿、修改除了语法错误之外的论文内容或假造同行评议。陈说,政府需要继续打击这类服务。

 

中国科技部没有答复《自然》关于已有的处理不端行为条例是否正在实施的问题。

 

但是李注意到,这些条例已提高了中国的科研道德,虽然很难提供证据表明二者直接相关。有越来越多关于中国科研不端案例的报道,这可能只是反映了监督更严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和在国外更受重视了,她说。

 

(方舟子翻译)

 

nature

 

NEWS? 21 AUGUST 2020

China’s research-misconduct rules target ‘paper mills’ that churn out fake studies

Measures to crack down harder on falsified work look good on paper, but critics say that enforcement will continue to be a problem.

 

Smriti Mallapaty

 

China’s science ministry is set to introduce its most comprehensive rules so far for dealing with research misconduct. The measures, which come into effect next month, outline what constitute violations and appropriate punishments. They will apply to anyone engaged in science-and-technology activities, including researchers, reviewers and heads of institutions.

 

The policy also includes, for the first time, violations by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such as those who sell academic papers, fabricate data and write or submit articles on behalf of researchers. The rule is designed to tackle researchers’ widespread use of companies known as paper mills, which produce manuscripts that are often based on falsified data.

 

Some scientists say the regulations will help to curb bad behaviour and improve 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ese institutions. They are a “big step forward”, says Li Tang, who studies science policy at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But others doubt the changes will make a difference, because misconduct regulations already exist, but are not enforced.

 

“They don’t need to make new rules. There are plenty of old regulations ready,” says Shi-Min Fang, a writer based in San Diego, California, whose work focuses on exposing scientific fraud in China.

 

To have a real impa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make an example of a high-profile case, says Xiaotian Chen, a librarian at Bradley University in Peoria, Illinois. “There should be consequences for authors with research misconducts, especially those in powerful and important positions.”

 

China has had a long-standing issue with research misconduct, which has drawn global attention. Cases have involved bribery, plagiarism, falsified data and forged peer review, and have led to a large number of article retractions.

 

Numerous policies were introduced as long ago as 2006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but scientists say that non-enforcement has only aggravated the situ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worse than a decade ago,” says Fang. “Misconduct has become systematic and commercialized. Now there are many paper-writing companies helping researchers write and publish fake papers.”

 

New rules

In 2017, Chin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 committed to cracking down on research misconduct in the wake of a major scandal. This involved the retraction of 107 research papers in the cancer journal Tumor Biology,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Springer Nature. The articles were retracted because their reviews had been fabricated, and many papers had been produced by paper mills. (Nature is published by Springer Nature, and Nature’s news team is editorially independent of the publisher.)

 

The latest rules are a result of the ministry’s promise, says Fa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s, research misconduct includes falsifying results, plagiarism, running experiments without ethics approval, meddling in the peer-review process and embezzling research funds. Researchers whose actions cause severe harm or financial losses will be given harsher punishments.

 

Penalties can range from warnings to revoking bonuses, awards and honorary titles, and even banning researchers from applying for government funding, temporarily or permanently. Researchers who report their own violations or admit to mistakes and attempt to correct them will be given lighter punishments. But repeat offenders and those who cover up misconduct or intimidate whistle-blowers will be dealt with severely.

 

The policy also gives institutions or people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right of appeal, including through the court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due process, says Wang Fei, a science-policy researcher a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o has written about research integrity.

 

Serious violations must also be made public,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This requirement for transparency will help to deter misconduct,” says Li.

 

Mixed reactions

Li says the rules will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cooperate in investigations, and institutions to dig deeper into potential misconduct, she says. But for the measures to successfully curb bad behaviour, the government will need to hold those who violate the rules to account, says Li. “What happens next is crucial.”

 

But China’s track record suggests that the latest rules will have no effect on reducing misconduct, because existing rules have failed to stop such behaviour, says Fang.

 

It has become “the culture that fake data, photoshopped images and fake peer reviews are OK, and that outsourcing research and writing to paper mills is OK”, says Chen. In February, for example, a group of researchers identified more than 450 papers with problematic images by authors affiliated with Chinese hospitals, which the researchers say probably came from a paper mill.

 

Chen says that some paper mills continue to advertise their services openly, despite several government agencies publishing rules in 2015 that prohibit researchers from using these firms to write and submit their manuscripts, revise content other than grammar, or provide false peer review.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crack down on these services, says Chen.

 

The MOST did not respond to Nature’s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existing misconduct regulations are being enforced.

 

But Li notes that regulations have improved 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point to evidence directly linking the two. Increased reporting of research misconduct cases from China could just reflect stricter policing, and that the issue is being taken more seriously in China and abroad, she says.

批判性思维看时事:美国种族问题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2020年6月20日科学猫头鹰微课实录)

 

今天根据美国时间是6月19日,在美国是一个节日叫“Juneteenth”。什么意思呢?它是6月19日的缩写,所以中文可以把它叫做“6·19日”或者“6·19节”。这个本来是黑人庆祝的一个节日,庆祝美国结束了奴隶制,但是近年来其他的族裔也开始庆祝。而且有人一直在呼吁要把它变成一个全民的节日,由联邦政府定下来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1865年的6月19日,美国联邦的军队打到了得克萨斯,带领这支军队的将军在这一天宣布解放了得克萨斯州的黑奴。当时光得克萨斯州黑奴就有20多万,那天就宣布把他们解放了。得克萨斯是维护奴隶制的南方邦联最偏远的一个州。联邦军队到了那里以后,基本上也就是占领了南方邦联了。

 

那个时候距离林肯总统宣布解放黑奴已经过了两年多了。林肯总统是在1862年9月签署解放黑奴的宣言的。但是当时宣布解放南方邦联的那些州的黑奴实际上还做不到,因为还在打仗。要等到把南方邦联给打败了,才有可能真正把那里的黑奴给解放了。在1865年4月份,南方邦联就投降了。南方邦联投降的消息是不像现在这样,宣布了然后马上就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不是的。它宣布投降、签署了投降协定以后,这个消息要慢慢传的。传到了得克萨斯以后已经是六月份了,得克萨斯才投降了。所以他们是一直到那年的6月19号这一天才宣布解放得克萨斯的奴隶。

 

 

因为得克萨斯是最后一个投降的南方邦联的州,所以一般就认为,美国的奴隶制就在那天结束了。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当时还有两个州在实行奴隶制:一个是特拉华州,一个是肯塔基州。一直要到1865年的12月份,美国宪法第13修正案被完全通过了、生效了,那两个州才取消了奴隶制,那个时候美国才真正地终止了奴隶制。但不管怎么样,6月19号这一天就被黑人们当成是美国结束了奴隶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得州结束奴隶制)的日子进行庆祝,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北方就要对南方开始重建,重建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黑奴能够享有公民权。所以在这段时间通过了三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就是我刚才说的第13宪法修正案,宣布美国废除奴隶制。接下去是第14宪法修正案,宣布只要在美国出生、或者是归化的人,就都享有公民权,都能够得到宪法的保护。这个实际上就是让黑人也都享有公民权,变成美国的公民。虽然它里面没有明确规定是针对黑人的,但这是让黑人跟其他的人一样也都享有了公民权。还有一条就是宪法第15修正案,明文规定了只要是公民,不管是什么肤色,不管什么种族,都有投票权。

 

第13、第14、第15这三条宪法修正案被叫做“重建修正案”,是战后重建的修正案。它的目的就是让黑人享有公民权,跟其他的美国人平等。这个本来是它的用意。但是,大家知道,这个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没有彻底地完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林肯遇刺,接替林肯的副总统约翰逊是很糟糕的一个总统(本来他就是南方的),另外南方反对重建的阻力也非常地大。

 

虽然在战后重建时期通过了三条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上保障了黑人作为公民的权利,但是到了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南方的这些州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就开始疯狂地反扑,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实质上限制黑人的权利。

 

通过的法律名义上是不能剥夺黑人的投票权的,但是它可以采用别的方法来让黑人失去投票权:比如说它可以规定,如果要享有投票权,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财产,必须要纳特殊的税收,必须要识字。黑人的文盲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光是必须要识字这一条,很多黑人就没法去投票了。甚至还有更主观的要求,只有道德品质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投票,这个也可以限制一批黑人去投票了。

 

大家可能会说,白人不是也有文盲、也有穷人吗?他们也没有财产,那是不是这些贫穷的白人、文盲的白人也跟黑人一样没有投票权呢?不是的。因为这一系列的法律里头还专门规定了这种情况是可以豁免的:即使是穷人、是文盲,但是如果你的爷爷有投票权的话,那么你自动也有投票权。这就是专门针对黑人的:因为黑人的爷爷是奴隶,不可能有投票权的,所以这样就导致很多很多的黑人是不可能去投票的。

 

除此之外,南方的各州还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和白人不能上同一个公立学校,不能去同一家餐馆,甚至坐公共交通也不能跟白人坐在一起。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段时期通过的这一系列的法律,后来就被叫做“吉姆·克劳法律”——Jim Crow,crow就是“乌鸦”的意思,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吉姆·乌鸦法律”。

 

吉姆·克劳是一个虚构的黑人形象,当时有一些所谓的“表演艺术家”为了丑化黑人把自己的脸涂黑了,然后来做丑化黑人的表演,其中塑造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就叫“吉姆·克劳”。所以后来吉姆·克劳就变成了黑人的一个代名词,是一个丑化黑人的代名词。所以这一系列针对黑人搞种族隔离的法律就被叫做“吉姆·克劳法”,那一段时期就被叫做“吉姆·克劳时期”。

 

这些明显歧视黑人的法律当时也是有人去挑战它们的,认为这是违反了宪法关于所有的公民人人平等的规定,这个官司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但是,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说“隔离不等于不平等”,就找了这么一个理由,所以这个判决就被叫做“隔离但平等”。就是说,搞这种种族隔离是不违宪的——通过法律上来规定白人和黑人要隔离开来,不违宪。

 

所以从19世纪末开始,在美国南方各州、也就是以前实行奴隶制的那些州,虽然已经没有奴隶制了,但是又开始实行种族隔离。这样一直实行了几十年,一直到1954年这种种族隔离政策才真正受到了挑战。那个时候最主要是因为美国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自由派的大法官——沃伦大法官,由他主持在1954年判决说,在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是违反宪法的。

 

当时这个判决一下来美国南方的那些州都不服,都不想理睬这个最高法院的判决,还是不允许黑人学生到白人学校去上学。那个时候是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他就派兵护送这些黑人学生到白人的学校去上学,强力执行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从那时候开始,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判决,逐步地取消“吉姆·克劳法”。

 

在那个时期,美国黑人也起来抗争,不断地游行、甚至骚乱,开始有了民权运动。这个是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有十来年的。所以那段时间的美国社会可以说是非常地动乱的。一直到1964年美国通过了《民权法案》,保证不能对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族裔、女性等等)歧视,才真正从法律上完全地取消那些实行种族隔离的法律,在法律上黑人才真正不再受歧视了。不只是黑人,其他的少数族裔、弱势的群体都不能再受歧视了,在法律上是真正的平等。然后在1965年、就是第二年,又通过了《投票权法案》,确立了不能对一个公民行使投票权时去刁难他们、加各种各样的限定。

 

有了这两条法律,才从制度上消除了对黑人的歧视。但是,是不是从此黑人就真正的不受歧视了呢?是不是真的在美国社会黑人跟其他的族裔就完全平等了呢?不是的。因为这只是在制度上不能再歧视黑人了,但是在社会上、在实际的执行中,还是存在着对黑人的歧视的。只不过,这种歧视已经不是明文规定了,而是在实际做法上对黑人进行歧视。

 

这种歧视是很普遍的,所以在美国就把它叫做“系统性歧视”。有一些人说,我们中文说的“系统性的歧视”不是指的是“制度性的歧视”吗?既然在制度上黑人跟大家都已经平等了,怎么还说有系统性的歧视呢?这个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了。因为英语里头有两个单词,翻译成中文都叫“系统性”歧视,但是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个单词都是从“系统”过来的、都是从system这个词变过来的。

 

一个是systemic。Systemic的意思就是说这种歧视非常地普遍,但是它不是制度上规定的、不是一种制度性的歧视,而是整个系统都有的,所以就叫“系统性歧视”。另外一个词,叫systematic。这个直译的话也是“系统性歧视”,但是它指的是在制度上有明文规定的歧视。所以我觉得后者就不要再翻译成“系统性歧视”,要翻译成“制度性歧视”。我们今天说的“系统性歧视”指的是非制度性、但是非常普遍的systemic的这种歧视。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还存在着很严重的对黑人的系统性歧视。我们就拿投票权来说吧。1965年的《投票权法案》已经规定,不能对一个人投票做什么限制,不能制定针对黑人的法律,所有的人投票权是平等的。但是,他可以采取某一些做法来打压黑人的投票的激情:比如说,在黑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少设几个投票点,你要投票的话就要排长队,从早上排到晚上可能都投不上票,那这样的话很多人就走了,就不愿意去投了。

 

在教育、在就业、在生活当中,也会存在对黑人的歧视:一看申请的人是个黑人,就不招他。这种歧视不是有明文规定的,也不是明说出来的,不会说“我是因为你是黑人不招你”,他会找别的借口,说你不合格之类的,那你还没法说他是违反法律的。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存在着所谓的“对黑人的潜规则”。这个也是一种系统性的歧视,因为是很普遍的,但是又不是制度化的。

 

警察在执法方面更是存在着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黑人被警察给拦截下来、被警察命令靠边停车、被警察搜身、被警察打死的概率都远远高于他在那个地方所占的人口的比例。这个是有不少的统计的。甚至还有人统计过,如果是在白天,黑人被拦截的概率远远高于他的人口的比例;但是到了晚上,这个概率就跟其他的族裔差不多,就是因为在晚上不容易看清一个人的肤色。

 

有人说,这是因为黑人的犯罪率比较高,所以黑人容易被拦截、被搜身、被打死,本来犯罪率就比较高,所以你不能光看黑人在人口占的比例。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就拿拉丁裔来说:拉丁裔在某一些大城市的犯罪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统计表明,拉丁裔被拦截、被搜身、被打死占的比例跟他在人口占的比例实际上是很一致的。这就说明,黑人在这方面占的比例高得离谱,跟犯罪率高其实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是因为警察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

 

警察对黑人的嫌犯、对他们逮捕的黑人,甚至还不是逮捕、只是拦截下来的黑人,更倾向于使用暴力,甚至更倾向于使用致命的武器,把黑人给打死。打死以后,往往还不用承担责任。

 

所以,就在前几年,黑人开始发起了一个运动,叫“Black lives matter”。有人故意把它翻译成“黑命贵运动”。这是一些川普的华人支持者故意这么翻译,让人觉得意思是“黑人觉得自己的命比别人要宝贵”。这个是完全曲解了它的意思。如果我们直译过来,它本来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对黑人的生命无视”,“不能觉得黑人的生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可以把它翻译成“黑人的生命也重要”,也有一种翻译法叫“黑人的命也是命”,这个就是中国式的译法了。

 

有一些人说,你觉得黑人的命重要,难道别的命不重要吗?所以他们又提出什么“All lives matter”。这个完全是在胡搅蛮缠了。当然所有的命都重要,但是正因为黑人的命老是不被重视、老是被认为无关紧要,所以他们才需要去强调说“黑人的命也重要”,不是无关紧要的。你如果非要说什么“所有人的生命都重要”,那么实际上就是想要忽视、想要掩盖黑人生命被践踏、不被重视这么一个事实。

 

以前警察把黑人动不动就打死了,打死了以后黑人很难去追究警察的责任,因为是很难有证据的,听的是一面之词——被打死的黑人是不会为自己作证的,那你只能听警察的话。在场的警察互相袒护,所以是很难追究责任的。后来要求警察必须戴执法仪、有摄像头。但是很多警察故意不开执法仪、或者是不戴执法仪。现在还没有法律要求所有的警察都必须戴执法仪。

 

黑人经常动不动被警察施加暴力、被打死,这种事情本来只是在黑人圈子里头传来传去的,黑人都互相知道,说“你碰到警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然就会被打死”。而其他的族裔就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有这么一个问题,甚至还觉得是不是黑人在夸大其词。这个问题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重视,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警察、特别是白人警察在对黑人执法的时候,怎么样动粗、甚至怎么样把人打死,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被路人给录下来。然后视频传到网上就会引起重视。当然引起重视的程度也取决于视频录下的过程严重到什么样的程度。

 

最近的这一波示威抗议,大家知道就是因为在Minneapolis那个叫“乔治·弗洛伊德”的黑人被几个警察用跪压的方式给杀死了,其中一个是跪在他的脖子上跪了8分多钟,然后死了。这个过程被旁观者给录了下来传到了网上。因为整个过程非常地触目惊心,你只要还有点良心、有点人性,看的话都会觉得非常地愤怒的。甚至在已经没有脉搏以后、警察都已经摸了说“这个黑人已经没脉搏了”,他们还继续跪了三分钟,还怕他会活过来。所以,这些细节被揭示出来,一下子引起了美国很多人的愤怒,就引发大规模的抗议。

 

到现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已经有2000多个都爆发了抗议。这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爆发抗议最多的一次了。有一些城镇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爆发过抗议,还有很多城镇的里面根本就没有黑人、95%以上都是白人,也都是看了这个视频以后非常地愤怒,都起来抗议。包括我在的这个社区,因为这个社区基本上也没有黑人,是一个以白人为主的社区,他们也起来抗议,都是要替黑人讨公道的、替那个被打死的乔治·弗洛伊德讨公道的,好几百个人都到公园抗议去了。这是我们这个社区自从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抗议了。

 

不仅是在美国,在世界各国好多地方也都在抗议,都是要为美国的黑人讨公道。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没有参与到世界性的这种抗议活动当中去。当然这里边对中国大陆来说有它的特殊性,即使有人想抗议的话也是不允许的,没有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即使是在有游行示威自由的地方,比如说在香港、在台湾,我也没有看到有人去抗议,去为这个黑人的生命发声。

 

在中文网上当然对弗洛伊德之死、对美国各地发生的这些抗议是有很多评论的。我看了一下这些评论,很少真正是站在维护黑人的权利这个立场上的、是真正要替黑人发声的。最主要的是两类:一类是借这个机会嘲笑美国,说美国大乱了,很幸灾乐祸,特别是因为香港的事以后,他们觉得,美国现在也跟香港一样了、也乱起来了,那个时候美国不是支持香港动乱吗?现在美国自己也动乱了。这是一类,就是趁机要反美的。

 

还有一类,是对这些抗议很不以为然的,要去抹黑它、丑化它。在抗议的早期发生了一些骚乱,商店被砸了、警察局被烧了、个别的人因为发生了冲突被杀死了。有一些人就说,我是支持和平示威抗议的,但是你们现在已经变成了暴乱了,就是要反对的。就是对于这种示威抗议是很不以为然的。

 

实际上发生在美国的这些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总体上还是和平的,发生骚乱的是个别的,而且主要是在早期——就是这个事件刚刚发生以后,后来就没有了。后来抗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反而越来越和平了。所以,不能拿个别的骚乱试图把整个和平示威给抹黑掉。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做,本来就是对于“黑人的生命也重要”这个运动是很不以为然的,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人本来就是歧视黑人的。

 

中国人对于黑人的歧视绝对不是个别的,而是相当普遍的。在我看来,中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有些人很不服气,认为黑人在中国很受优待:比如说非洲的学生要来中国大学读书门槛很低,还给他钱,给他很好的住宿的条件,甚至还要派学生去陪读等等。这说明黑人是很受优待的,在中国不存在歧视的。这还是混淆了制度性的歧视和系统性歧视的差别。黑人留学生在中国大学得到优待,那是属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属于政治的需要,你可以说中国在制度上不存在对黑人的歧视。但是,在社会上对黑人的歧视还是非常地严重的:很多人在日常的谈话当中、或者是在网上发表言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对黑人的蔑视,一说起来,有人就觉得黑人很懒、很笨、“智力天生就低”,觉得皮肤黑就认为他们长得丑。这些在中国人当中是很普遍的看法,而且他们这么说的时候、这么觉得的时候还觉得很自然,不觉得是在歧视黑人。然后又把黑人群体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犯罪率比较高、贫困率比较高都归结为是黑人本身的问题,认为在美国黑人已经不受歧视了,是你们自己干不好,所以黑人区才这么乱、犯罪率才这么高、才这么穷。

 

而且这么说的人还不只限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国人,文化程度很高的、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里头同样有很多人也是对黑人进行歧视的:写文章来论证说,黑人的问题都是自身造成的、不是社会造成的。而且,这些人有的还号称是“自由派”,只不过是“中国式的自由派”,跟世界上的自由派——那些要维护弱势群体、反对歧视的自由派,其实是两回事。

 

其实大部分的中国人是根本就没有亲身接触过黑人的,他们对黑人的这种歧视来自哪里呢?这种歧视其实是文化的一个反映:可以说对黑人的歧视、种族的歧视,反映的是对弱势群体整体上的歧视。在中国,除了这种种族的歧视、对黑人的歧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歧视:对中国自己的少数民族的歧视,对女性的歧视、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的歧视,对残疾人的歧视,这都是很普遍的。

 

所以对黑人的歧视,其实反映的是对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的歧视。这是教育的问题和文化的问题。因为中国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地变成一个现代的社会,像“人人平等”的这种理念还没有真正地深入人心。你要去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反而要挨骂、反而要被瞧不起的。网上就有很多在嘲笑,说你要维护弱势群体实际上是很虚伪的,是什么“白莲花”、“圣母婊”、“白左”,有各种各样的丑化的说法。

 

因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更推崇的是弱肉强食,崇拜的是强者、蔑视的是弱者,觉得你作为弱者是活该、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是几千年的文化一脉相承下来的,然后中国又没有真正地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还没有人人平等的人文教育,所以就会让很多人普遍地有各种各样的歧视。

 

甚至到了美国留学也不愿意去接受现代化的思想、进步的理念,而是不仅继续保持着自己在中国受到的那些教育、那些理念,还要去认同美国社会中那些丑陋的、落后的部分,更去认同那些白人种族主义者、跟着白人种族主义者去歧视黑人、歧视其他的少数民族,标榜自己是模范少数民族,觉得跟在白人的后面也能够分一点好处、可以当白人的小老弟。很多人有这种心态,即使到了美国还带着中国社会的烙印、而且还要去接受美国社会最丑陋的部分,更认同那些。

 

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子女是在美国受的教育、是在美国长大的,受的而且还都是很好的教育、上的是好学校、上的大学也是很好的大学。美国的好学校、美国的好大学占主流的还是自由派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白左”的思想。所以,他们更有这种人人平等的理念,更不会说歧视。这样的话,就会跟他们的父母发生冲突了。

 

最近在网上很热闹的就是华人在美国的二代移民、上了名牌大学的华人学生给父母写信,批评他们的父母(也就是一代移民)这种种族歧视、瞧不起黑人,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理念,能够支持黑人的生命运动。有一些华人的一代移民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又要写文章去反驳。所以就很热闹,一来一往的、到现在还没完。

 

实际上这种冲突不只是代沟,反映的就是文化的冲突和教育的冲突。因为很多的华人一代的移民即使到了美国实际上整个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在到了美国以后也不看美国的主流媒体。有一些可能读英文还有点吃力,然后又觉得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是假新闻,整天看的还是中文的媒体、看的还是微信、朋友圈的东西,还在继续接受着中文媒体的那些垃圾信息、接受着它们的洗脑。所以中文网上的各种各样的比较丑陋的部分又被他们接受了,他们还继续受到这种熏陶。这就是他们自己不进步,所以又跟他们的子女发生了冲突的一个因素。

 

他们还觉得比他们的子女——这些从小在美国长大、受美国教育的子女更懂美国,或者更知道什么样的政策会对美国社会更有好处,觉得美国要往何处去他们更明白、更有发言权。他们这些人会有一些很奇怪的说法,比如说,我前一阵子就看到有人说美国黑人在美国不仅不受歧视、反而还受到了优待,受歧视的是华人、是白人。为什么呢?他说,如果在美国,黑人入学、就业是会受到照顾的。同等条件下,如果是黑人的话,那么就会被优先录取、优先招聘。所以,他们就认为,这个说明黑人在美国已经不受歧视了、反而是变成了一个有优势的、强势的群体。

 

这个当然是很荒唐的。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对黑人的教育方面和就业方面的优惠是有的,但是能够享受在教育方面、就业方向优惠的黑人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有少数的黑人得到了照顾,然后就否认“黑人在总体上仍然受歧视”这么一个社会现实。为什么要对某一些黑人的教育和就业进行照顾呢?恰恰是因为黑人在社会上还总体上受到歧视。所以,为了弥补社会的不公才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照顾。这在美国叫做Affirmative Action,简称AA,直译的话叫“支持行动”,意译的话就叫“平权行动”,为了保证黑人的权利。

 

平权行动也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我刚才说了,当时美国通过了《民权法案》,在法律上已经消除歧视。但是,我刚才也说了,在社会上还是存在着对弱势群体——比如说对黑人的歧视,这种系统性的歧视还是存在的。其次,即使对黑人已经不存在歧视了,比如说招生的人、招工的人不歧视黑人了,已经对所有的族裔都一视同仁了、大家都机会平等了,但是,即使是机会平等,黑人也是有劣势的。为什么呢?因为黑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打压,而且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黑人的歧视。这样的话,就导致黑人在教育方面、在经济方面、在社会地位方面总体上都会比较差,这样的话他们的竞争力也就比较差。所以即使大家都来平等地竞争,黑人还是竞争不过白人的。这样的话就很难真正地改变黑人的地位,也很难真正地消除对黑人的歧视。

 

所以,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就采取这种平权行动。要来维护黑人或者女性的权益的话,光是强调一视同仁、大家平等是不够的,而是应该给这些弱势的群体一定的照顾、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的话才能够弥补社会的不公、才能够真正地消除歧视。所以,这个就叫做“平权行动”。

 

平权行动最开始是美国联邦政府搞的,是由总统发布行政命令。但是行政命令的范围只适用于联邦政府部门、不适用于地方。但是联邦政府带了这个头以后,各地也都跟着开始搞平权行动。但是到1996年平权行动受到了挫折。当时加州还不是说像现在这样自由化,保守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当时就有一些保守派认为,搞平权行动照顾了弱势群体、照顾了少数民族,那么反过来不是在变相歧视白人、歧视强势群体吗?所以,他们就提了一个提案,叫“209提案”,然后让选民们都来投、要求取消平权行动,在公立学校、还有公共的部门招生、招工、招聘不能看种族的因素。这个提案公投以后通过了。所以从1996年开始,加州的公立的部门就不能搞平权行动了。

 

比如说加州大学在录取的时候是不能看考生的种族因素的,不能说为了平权行动然后去照顾少数民族,基本上也就是看学习成绩了。后来加州慢慢地变成了最自由化的州、变成了自由化灯塔州了。在美国其他大部分州还有平权行动、包括那些保守州,结果反而是一个最自由化的州没有平权行动,这个就很尴尬了。

 

所以最近几年来一直有人提出要取消“209提案”,要把它推翻。最近有议员提出了一个法案叫ACA5,加州众议院已经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但是这个法案要变成法律,还需要交州参议院通过、然后还需要州长签字。在众议院通过以后,很多华人很不满(这几天可能大家在中文网上看到了),攻击这个ACA5,说如果这个ACA5一旦通过了,就要在大学招生的时候搞种族配额了,根据你这个种族在人口当中占的比例来录取,这样的话对亚裔就很亏。现在加州大学亚裔占了40%几,但亚裔在加州人口只占12%。所以他们认为,ACA5一旦通过,那么加州大学以后招生就只能招12%的亚裔了。所以这些华人就发起了反对ACA5、发动大家去抗议去。有一个中国的时评家叫“石述思”,他最近这段时间号称也是在洛杉矶、写了好多关于洛杉矶疫情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这个ACA5,说录取的时候要搞种族配额了、这个是为了黑人的利益来牺牲华人的利益,所以引起了公愤、大家都去反对。

 

这个其实完全是造谣,因为ACA5是要去推翻209提案。把209提案推翻以后,让加州可以采取平权行动、跟其他的大部分的州一样,并不是说要实行种族配额、这个法案里头根本就没有说要实行种族配额这一条。而且美国最高法院很早就已经判决过:如果说在录取的时候实行种族配额是违宪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有人有想法的话也不可能实施。所以这个纯粹就是造谣了。但是美国最高法院也判决过,如果学校为了学生的多样性,那么是可以适当地照顾比较弱势的少数民族的。

 

美国的大学都是希望校园能够多样化的,所以它们一般都是支持平权行动的。像加州大学没法实行平权行动,但是他们都是希望能够实行平权行动的、希望能够适当地照顾某一些弱势的少数民族,这样的话让这个大学的学生群体能够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多样化,不要跟校外、跟美国社会脱节太严重。现在加州大学没有实行平权行动、主要是靠学习成绩,亚裔就特别地强势,因为亚裔相对来说是比较会读书的。亚裔也比较愿意在教育上投入,特别是对于华人来说,把教育自己的子女上名牌大学作为人生的最重要的目标。这个在其他的族裔是很少见的。愿意投入、又有经济条件,那么结果当然就更容易上好的大学了。所以亚裔在加州大学的比例已经高达40%几、在伯克利40%几都是亚裔。

 

这种情况跟美国社会就脱节了。学生在校园里头如果不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族裔、各种各样的文化,等走出校园,那就不利于适应社会。毕竟人生并不只是上了大学就好了,还是要毕业、要工作的。所以,整个社会脱节、不具有足够的多样化的话,实际上对教育是不利的。甚至那些反对平权行动的人,有的人实际上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我有一个朋友就反对平权行动,认为是变相地歧视华人,但是他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到加州上大学。他的理由就是:去伯克利?那里亚裔学生占到40%几,那你跟到中国去上学有什么区别?——他也不觉得自己自相矛盾。所以,校园的多样化能让各个族裔在校园的群体当中更具有代表性。这个对于教育是有好处的,包括对华裔学生的教育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平权行动也并不只是限于在教育、在招生方面。而那些华人一代移民反对平权行动,他们集中的就是在招生这一方面。但是招工呢?因为平权行动不局限于教育,它还关于就业、关于你能不能从政府拿到合同,都是可以照顾弱势群体的。华人上完了好大学、然后毕业出来工作,如果从事科研、从事的是技术性的工作、当工程师,也许还不会受什么歧视、还不需要有平权行动的照顾,但是如果是从事其他的更多的行业,比如说从事商业、从事演艺界,或者是到部队里头、甚至是到司法部门去当法官的、执法部门去当警察,在其他的这些领域、在其他的这些职业当中,其实同样也存在着对华人的歧视、华人也是受打压的。

 

在一个公司里头搞技术的很多是华人、但是当管理的就很少,因为他们认为华人不善于搞管理。就是说隐性的这种歧视、系统性的歧视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就业这方面,有更多的领域,实际上华人还是需要受照顾的,平权行动对华人也是有益的。你光是盯着大学的入学这一块,这个是很短视的行为。

 

对华人一代移民来说,他们本人实际上都已经上完学了、工作基本上也固定了,也就是搞搞科研或者什么技术性的工作。主要是这些方面。所以有没有平权行动,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影响了。他们之所以要反对平权行动,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但是他们的子女是不领情的,因为他们的子女在美国受的教育更具有平等的观念,也更知道平权行动总体上对于华人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在瞎折腾、是在胡闹。这个实际上也反映了这些父母想把中国那种传统观念——觉得为自己的子女好、觉得自己更善于安排子女的未来——这种做法要搬到美国来了。

 

如果我们在的是一个很理想的社会——很公平、很公正的社会,已经不存在种族歧视了,那么当然就业也好、教育也好、干什么也好,都可以完全无视种族因素了,大家都一视同仁了。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是处在那样的社会、在社会上还存在着种族的歧视,那么就不能无视种族的因素,在教育方面、在就业方面就应该适当地给弱势的少数民族一定的照顾。

 

同时,我们希望早日有一天让这个社会真正变得非常公平、不存在种族歧视。当然那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平权行动、不需要对某一个少数民族做出照顾了。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平权行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华人总体上也是能够从中得益的。所以,作为华人、也是美国少数民族,不要去歧视别的少数民族,不要去跟种族主义者、跟白人种族主义者抱团,不管他们表面怎么说,实际上压根儿是瞧不起你的。

 

本来还有别的问题要谈,但今天时间已经拉得很长了,那就到这里吧。接下来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互动====

 

网友:方老师,请问您对《乱世佳人》的下架有何评论?小说《乱世佳人》是否也应该下架?

 

方舟子:乱世佳人的原著——《飘》,这本小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它里面美化南方的奴隶制、奴隶主,甚至美化3K党。在小说里头,3K党是作为英雄人物出现的。它在被改编成电影这个过程当中,制片人、编导已经做了处理了,把3K党都改掉了、那个成分就没了。但是,改编的时间比较早、是上个世纪30年代,还是有美化奴隶主的内容,那么现在来看是有缺陷的。视频网站并不是说把这个电影完全下架、永远下架,他们只是把它临时下架,是要对里面的、现在看来是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做出说明,然后再重新上架。不会去改电影的内容、而是要以某种方式作出说明。具体怎么做出说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会在电影放映之前加一番评论?免得观众受到误导,这个是我能想到的。

 

但是对于名著有一些过时的内容,这个实在是很难免的。没有必要因为它有一些过时的内容,然后就一概地把它否定、把它完全下架、把它列为禁书,我觉得这个没有必要。但是可以通过加注解、加评论的方式来对读者、对观众进行一些指导,特别是对未成年的读者、未成年的观众,免得他们受到误导。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网友:方老师,许多人认为黑人自身社会问题严重,他们移民到哪里,就会弄坏哪里的社会秩序,这是他们被别人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没有反思自己。是这样吗?

 

方舟子:各个族裔的人里面都有素质很差的人。作为少数民族,里边出现一些素质很差的人就很容易被放大。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偏见。所以你不要因为说在中国混的黑人当中有一些素质比较差的,然后就一概地认为这个就是很典型的黑人。没有统计数据表明,光是靠大家传来传去的,这个是很容易误导的,实际上也反映了某一种偏见。

 

网友:请问方老师,美国对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有歧视吗?美国警察对华裔友好吗?

 

方舟子:美国还有很多白人种族主义者,他们是歧视所有的其他的族裔的人的,包括华人也是会受他们歧视的、并不只是歧视黑人。只不过,在黑人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华人在美国会不会受歧视?当然也会,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保守的地方,对华人的歧视会更加严重。

 

网友:方老师,美国的同学告诉我:一个简单的事实:ACA5的主要作者就是圣地亚哥的非裔州众议员。第二,ACA5在公校录取方面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亚裔,为什么?现在加州大学亚裔的比例比较高,那是大批亚裔家庭努力的结果。如果ACA5通过,种族因素就会成为大学入学的一个考虑因素。就像国内给少数民族和不同省份的照顾一样。怎么招更多的非裔和拉丁裔的学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少其它族裔的,特别是亚裔学生。

 

方舟子:ACA5并不是说只是针对大学招生的,它涵盖了教育、涵盖了就业、涵盖了政府合同,这些方面都要恢复实行平权行动的。所以亚裔在大学招生当中跟现在比也许会吃点亏,但在其他的方面、更多的方面会是赚的。所以只是盯着一个大学的录取,觉得能够上一个名牌大学就是人生的最高的成就,这个是非常短视的做法。而且,有一些人觉得各方面好处都要占——大学录取的好处要占、就业的好处也要占。如果说什么好处都想占、不愿意做出一点牺牲,那么,这个就是非常地自私。

 

网友:请问方舟子,如何看待我们平时生活中对素质很低的国人,比如一些农民工,保安等有歧视的行为?你怎么看待或对待这种人?

 

方舟子:各个群体都有素质很差的人。如果说你瞧不起的只是个人、而不是扩展到整个群体,那么这个就不叫歧视;你如果说对整个群体,因为里面一些素质差的人因此对这个群体的人都抱有了偏见,那这就是歧视。

 

网友:方老师,您讲到中国社会环境和教育导致的很多华人内心深处的歧视烙印,那么您在出国读书前有没有也受到中国社会教育文化的一些不好的影响?

 

方舟子:我在中国受的教育、又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长大的,也会受到里面的一些不好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首先你自己要有这个方面的意识、要这种反省的意识;其次,你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去接受一些更先进的东西。不要因此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自己在中国接受那些教育、那种文化就是最好的,然后去拒绝更先进的内容、甚至还要鄙视它们。

 

网友:方老师好,我身边有好几个严重黑人种族歧视者,他们认为黑人天生智商低、好吃懒惰、天生具有暴力倾向,说他们他们介于人与大猩猩之间动物。我也发现他们对进化论持怀疑态度。我想问方老师有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关于人种方面科普书籍或者文章来系统的驳斥他们的观点?

 

方舟子:关于人种的科普我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叫做《基因与人种:人类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那篇文章是收在《方舟子自选集》里头的,你可以找出来看一下。如果没有这本书建议你买一本。

 

网友:方老师,现有国内人文教育体系下,大众的权利意识是不是没有产生基础?

 

方舟子:你现有的中国的教育体系下,你想要产生这种平等平权的观念,主要还是要靠自学的,不能指望这样一个教育系统能够教你具有平等、平权的思想的。

 

网友:想请教一下方先生:UCLA教授在回答白人学生的那封邮件中有些不恰当的词语,但作为教授他是应该保持code of academic conduct,对学生应该平等对待。他现在最后可能要被fire,这样对教授是不是也有点过分了,想听听方先生对整件事的看法

 

方舟子:UCLA的那个老师不是个教授、是个讲师,讲师不是铁饭碗的、而是合同工。那么,如果你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比如跟学生打交道的时候做得不够好、不够规范,别人是可以不跟你续合同的,不一定要把你开除。至于说学校怎么处理,这个完全是学校自己的事了。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合同到期了以后(讲师的合同一般是三年的),觉得这个老师不够格就不续了,不一定说要开除。

 

我们今天主要是讲种族的问题,就是不要有种族歧视。跟这个相关的还有一个性别歧视的问题、还包括性倾向的歧视问题。这个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了。谢谢大家,再见!

 

批判性思维看时事——以太极拳为例

2020年7月7日星期二

(2020年5月31日科学猫头鹰微课实录)

 

每过一段时间太极拳就会在网上引起一番风波。从几年前徐晓冬把那个什么“雷公太极雷雷”一拳给打倒了,到去年福建中医药大学说是申请到了一个研究太极拳的项目,一直到最近一个叫马保国的被一个业余的拳击手在30秒内打晕过去。每次这些事情在网上都很热闹,大多数的人都是趁机对太极拳进行一番抨击、嘲笑,甚至其中也包括一些科学爱好者。

 

因为我本人练太极拳练了很多年,有时候也为太极拳说点公道话,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包括一些科学爱好者的不满,认为这是我的一大缺陷、一个缺点——是因为我自己本人被太极拳也给骗了,所以就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没有科学精神、不讲科学了。所以这些人就自认为比我更懂太极拳,而且更懂科学。

 

我估计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也很难会发生什么改变。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太极拳又会在网上引起风波。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来理一理关于太极拳的一些问题,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从批判性思维的这个角度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怎么样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太极拳这一种传统的东西。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就是,在擂台上被打倒的那几个人,虽然媒体为了耸人听闻把他们称为“太极大师”、甚至“太极宗师”,他们也以“太极宗师”的身份自居,但是他们实际上跟太极拳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是打着“太极”招牌的江湖骗子。所以把一个“太极骗子”给打倒了,是不能说明太极拳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一个人熟悉太极拳的话,那么一看那个雷雷跟徐晓冬比武的视频,或者一看那个马保国跟人比武的视频,一看就知道,雷雷还有马保国是根本就没有正而八经地练过太极拳的。他们摆出的那种架势,一看就是不具有太极拳的特色,是没有太极的味道的。甚至,他们连传统武术的代表都算不上。比如说,传统武术特别地讲究“下盘要稳”,但是你看雷雷、看马保国,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下盘是轻飘飘的,所以被人一打就倒了。

 

如果你没有练过太极拳,对太极拳不熟悉,从他摆出的拳架你看不出来这个人究竟有没有练过太极拳,那么,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可以知道这个人究竟能不能代表太极拳、跟太极拳有没有什么关系,那就是上网查一下这个人他的师承是怎么样:他的老师是谁,他是向谁学的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跟中国其他的传统的东西一样,都是特别讲究师承的,就是你是必须向老师去学的。

 

太极拳是不可能自学的,是不可能说通过看视频、看书、或者看别人练拳,然后就学会了太极拳。所谓的“杨露禅偷拳”那只是传说而已,他最终还是要向师傅去学的。特别是,太极拳跟其他的拳术还不太一样,它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没有老师来教的话,你是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太极拳是怎么一回事的。所以在太极拳的拳谱里头,有一句话叫做“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就是你要进门、要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是必须有人亲口来传授才有可能的。

 

一般说的太极拳,都是指的是杨式太极拳。这是一般的人想起太极拳的时候马上能够想到的。杨式太极拳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从杨露禅开始算起(那是清代时候的事),那么它的传承的脉络是非常地清楚的:杨式太极拳怎么一代一代地传过来,传到杨露禅孙子杨澄甫发扬光大,杨澄甫教过多少个徒弟,这些徒弟分布到全国的哪一个地方,他们又教了谁……这些全都是有据可查的。

 

其它的太极拳的流派应该也是类似的,就是这种传承关系都是很容易查清楚的。所以一个人如果自称是“太极高手”,那么他必然是向一个很有造诣的太极拳师正式地去学过拳的。就是他也应该能够算是一个太极的传人,而不会说是一下子冒出来的、是自学的,或者是向无名小辈学了,然后一下子突然开悟了变成了一个“太极大师”、“太极宗师”,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个人究竟能不能算得上是太极高手、能不能代表太极拳,我们查他的师承的关系就可以搞明白的。比如说像马保国——就是最近被打倒的那个所谓的“太极宗师”,我查了一下他的资料,他自称最开始学拳是向他爸爸学的,是“祖传的”。但是他们马家是跟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的——就是在太极拳的传承里头是没有他们这一家族的。所以即使他爸爸真的教过他拳的话,那也不可能跟太极拳有什么关系。

 

他跟太极拳能够扯上关系的,是在90年代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公园参加过3期的陈式太极拳推手培训班,每一期一个月。也就是说去学过两、三个月那样子,而且只是学推手,没有学拳架。如果对太极拳有了解的话,就知道你如果没有学过拳架去学推手,基本上就是去挨打而已。教他、办那个班的那个人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太极传人——他是北京的陈式太极拳冯志强的一个弟子,他办班教过马保国这个可以相信是真的,因为有马保国跟这个师傅的一张合影。但是,这个太极拳师不认这个马保国是他的徒弟。这个太极拳师在网上列着他的弟子名单,里面并不包括马保国。

 

像他们这种拳师为了推广太极拳,或者干脆只是为了去赚钱走穴,就会在大学校园或者是在公园(现在可能还又多了一个在武馆里头)会办这种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因为是以推广或者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谁只要交了钱都是可以来学的,并没有说经过任何的挑选的。在这种班学习也就是能够对太极拳有一点接触,是不可能有很深入的学习的,特别是很短期的、就那么两三个月,那基本上只是有一些很粗浅的认识。而且这种班的学员因为来者不拒,所以人数是很多的,可能一办就很多期。很多年下来,这种培训班的学员可能有好几百个、甚至有上千个都有可能。所以像这种培训班的成员,就是不能算成是那个太极拳师的弟子的,你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是太极传人的传人了。

 

像马保国,他跟太极拳能够沾点边的关系也就是在这种普及型的培训班去学过那么两、三个月。所以最多最多也就是算一个武术的爱好者、太极拳的爱好者而已,是不能认为他就是属于太极拳的传人、太极的高手、或者是太极拳的代表的。所以我们即使只是去查这个传承、查他究竟向谁学的拳,也可以知道他是跟太极拳没有关系的,是不能代表太极拳的。

 

他自称“太极宗师”,自称是一个叫什么“浑元形意太极门”的掌门,那都是自己吹的。包括那个雷雷自称是什么“雷公太极”的掌门,办班收徒弟,都是自己吹嘘的。这个只能说明他们是在打着太极拳的招牌在招摇撞骗。现在自称“太极宗师”的可以说全都是骗子,因为太极拳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也没有像以前那种自创门派的条件。所以如果自称是“太极宗师”的,都可以当成是骗子。

 

所以你把一个太极骗子给打倒了,你打倒的是一个骗子,跟太极拳实际上是没有关系。你是在替太极拳来“清理门户”,甚至连“清理门户”也算不上——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太极拳的门户,而是在替代太极拳来打那些打着太极拳招牌的骗子,是在替太极拳清理骗子。所以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太极拳没用,或者说太极拳不能打、没有实战的价值,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有一些人说,你认为被打倒的这些人都是骗子,都不能代表太极拳,那你行你上啊。我是不行的——因为我不是什么“太极高手”,我也不能代表太极拳去跟人家比武。有一些人说,那你就让真正的太极高手上去,去替太极拳正名、去维护太极拳的名声,为什么这些太极高手不愿意出来呢?

 

那些真正的太极高手不愿意出来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一些太极高手可能根本就不愿意去跟人家打架、去比武,他自己玩一玩就算了。还有一些太极高手可能也知道、觉得自己不行,怕上去打输了然后影响到太极拳的名声。还有一些太极高手,可能现在因为社会地位已经很高了,他更不愿意去跟像徐晓冬或者是那种业余的拳击手去比武——因为你比武比赢的话对他来说又没有什么好处,而比输的话就惨了。最多可能会让徒弟去比而已。

 

如果大家想看这种热闹、想看太极高手或者太极传人出来跟徐晓冬或者跟哪一个拳击手比武,我觉得这种愿望基本上不太可能实现,就是我刚才说的这几方面的原因。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些人不愿意出来、不愿意去比武,那么太极拳究竟能不能去比武?究竟有没有实战的价值呢?能不能实战、或者更通俗的说能不能打架?

 

太极拳能不能实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什么叫“实战”?我们怎么定义“实战”、什么样的比武的方式能够称为“实战”?如果说“实战”指的是两个人根据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比赛、进行比武,那么太极拳肯定是能够实战的。为什么呢?因为太极拳有自己特殊的比武的方式,那就是推手。只不过,这个推手是需要满足一定的规则的。

 

有一些人说了,推手不能算实战——因为是你们太极拳圈子里头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玩的。如果按这个定义的话,那么有很多的比赛、比武也都不能称为实战。比如说,摔跤那也不能算实战——因为摔跤也是有规则的;柔道也不能算实战了——因为柔道也是有规则的;拳击也不能算实战了——因为拳击也有规则。拳击不让用脚,对吧?甚至自由搏击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当然,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实战”就是没有规则的乱打——你要怎么打都可以。那样的话,那当然太极拳的推手是不能算实战的,而且拳击呀、摔跤啊、柔道啊、跆拳道啊、空手道之类都不能算实战了——只要有规则的都不能算实战了,那就是两个人瞎打,你有什么招都使出来的瞎打。认为这个才叫“实战”,那好,我们姑且认为说实战的定义就是这种没有规则的乱打、或者是只有非常少的规则的乱打,比如说不能打一些要害部位,其他都可以打的这种无规则的搏击。

 

如果我们认为实战就是两个人基本上没有规则的这种自由的搏击,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要看跟谁打:如果说跟一个普通的人、没有真正怎么去练过搏击的人打,那么太极高手要打这些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以前、几十年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对太极拳很感兴趣,接触过一些太极高手,我亲眼就见过好几场的比武。除了他们之间的互相的比武,有时候还要对付外人的挑战。因为一般的人总是觉得,你们打太极拳打起来慢悠悠的,这怎么可以打架呢?当然,如果以这个理由,那么反问一下:那其他的武术打起来是很快的、很有力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它们就能够用来打架呢?你这么问的话,这些人就会说,那个只是套路,套路是不能打架的,谁会按你这个套路来打架啊?这个实际上是对的。你练套路并不是说是为了真正能够用于打架、用来实战的。所以跟这个快、慢是没有关系的。

 

太极拳之所以打起来比较慢是有原因的。打太极拳的套路,它不是为实战做准备。首先它是一种锻炼方式、是一种身心锻炼的方式,是要带着呼吸、带着意念,所以就必须要慢、是不能快的,是要配合呼吸的,不可能快的;其次,打太极拳套路,它是对太极拳基本功的一个训练,只有在比较慢地练拳架的这个过程中,才有可能纠正一些动作的错误,才能够达到练太极拳的一些要求。

 

还有一点,我个人的感觉是,之所以太极拳打得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练下盘功夫的方式。虽然太极拳号称也有“桩功”,但是据我所知真正去站桩的、为了练太极拳去站桩的很少的。那么如果打太极拳慢慢地打下来,然后把重心放得比较低、架子比较低的话,打个十几、二十分钟打下来,那就相当于站了十几、二十分钟的桩。所以这个是下肢的锻炼,打太极拳也是一种锻炼下肢肌肉的方式。

 

太极拳这个套路有个缺陷,就是对上肢的肌肉锻炼是不够的。所以那些太极高手实际上也要锻炼上肢的肌肉的。以前的一种锻炼的方式就是抖太极大杆——拿一根非常长的棍子抖,这个是需要很大的力量的。我的太极拳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他那个时候是每天起来也要舞一根铁棍子用它来代替太极大杆,用太极大杆的套路要耍100遍的这个铁棍子。

 

练太极拳也是要做力量锻炼的。一般人觉得太极拳不是讲究什么“以柔克刚”、讲究“四两拨千斤”,不需要力量么?这个完全是错的。太极拳也是要讲究力量,力量越大的话,你“克刚”更容易“克”,对吧?本来“四两拨千斤”,你就可以“四斤拨万斤”了。所以,并不是说不讲力量,它只不过是不讲究用力量去顶撞而已,不讲究所谓的“蛮力”,并不是说不要力量,所以也是要做力量训练的。

 

还有,还要做反应的训练,这个实际上就是推手。推手就是对力的感知、反应的一种训练。你怎么样感觉来的力量的大小,然后不多不少地把它化解掉;然后怎么样抓住对方的“死点”,把它打出去或者把他打倒。所以这个实际上就是一种反应的训练。虽然推手会被说得比较神秘,一些练太极拳的人把它说的很神秘,但说到底实际上还是一种力的应用,是有它的力学道理在里头的。我们不说那种比较玄乎的什么太极的功夫,我们只看这种力量的训练和这种下盘的训练、还有这种反应的训练就可以知道,一个太极高手要跟一般的人打架至少是有优势的。

 

但是现在一般人一说起“实战”,都说你要跟那种自由搏击的运动员去比武,你打得过吗?我想,如果是跟这种职业或者半职业的搏击运动员要比的话,太极高手很可能是打不过的。现在的职业或者是半职业的格斗运动员都是在体育科学、营养学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高强度的训练培养出来的。而太极高手都是业余的。我们说的高手、这种民间的高手都是业余的——他们都是没有经过高强度的、职业的、科学的训练的。所以,是不太可能打得过这些格斗运动员的。这个是传统与现代的区别、还有是业余与职业的区别,那这之间的鸿沟是很大的。

 

所以要让太极高手去跟格斗运动员比武的话,我认为很可能是打不过的。当然也许有一些太极高手经过一些格斗的训练,也有一些散打的运动员冒充太极高手跟人比武——这完全有可能,但这个就跟太极拳没有关系了,跟传统的武术就没有关系了,而是打着传统武术的招牌用现代的格斗术去跟人家比武。这种情况我们不考虑。我们说的是真正的练太极拳的传统的这些人要去跟格斗运动员比的话,我是不相信他们能够打得过的。

 

但是,一个太极高手打不过格斗运动员,不等于说太极拳就没有实战的价值。就是我刚才说的,就要看你怎么样定义“实战”了。其实很多人关心的是:太极拳有没有防身的价值?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应该基本上没有谁说目的是为了去跟人家比武、去格斗,现在练太极拳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其次,必要的时候能够防身。所以一般的人说的实战的价值,可能更关心的是有没有防身的价值。

 

我刚才说了,如果你太极拳练得好,去对付一般的人还是有优势的。那么这个就可以说是一种防身的价值了。尤其是,太极拳跟别的武术不太一样的是,它有“推手”这种很特殊的竞技方式。推手也是有一定的防身的价值的。因为推手是在练习怎么样对付对方的这个力量、怎么样来抓住对方的弱点把它打出去。当然它有一定的规则,就是你在推手的时候是两个人必须搭手的,是必须要沾在一块的。有一些人就说了,那这个有啥防身的价值啊?人家要一拳打过来,你也没办法说用推手的办法把它对付过去,对不对?

 

如果按这个理由的话,那么你练摔跤也没有防身的价值了,练擒拿也没有防身的价值了,甚至练柔道也没有防身的价值了。因为人家都可以一拳打过来,对吧?甚至练拳击也没有防身的价值了,因为人家不跟你“一拳打过来”、人家一脚踢过来了,你拳击怎么办?就不练这个怎么样对付一脚踢过来的。所以,我觉得你不要把防身的价值理解得太狭隘,好像是必须要对付拳打脚踢才可以的。因为有时候防身还意味着你如果被人家抱住了怎么办?被人家抓住了怎么办?比如说像“女子防身术”,实际上都是练的就是被人抱住、抓住要怎么办。不能说这个没有防身的价值。那么在你被别人抱住、抓住的时候,推手还是有价值的。

 

所以,也没有必要说,因为觉得太极高手、太极大师打不过格斗运动员,然后就认为太极拳一点实战价值都没有。它用来对付一般的人、用来防身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我刚才说了,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为了健身,甚至连防身也是很次要的。太极拳健身这个作用,是一直在、一直有的,可以持续一辈子的;防身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所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健身。

 

一说到太极拳健身,也有一些人是很不以为然的。他们不仅认为太极拳没有实战的价值,甚至连健身的价值都没有、完全是垃圾。网上经常看到的一种说法是,你要健身练太极拳还不如去跳广场舞、或者还不如去做体操。就是认为太极拳健身的价值比不上广场舞、比不上体操,或者最多最多是跟广场舞、跟体操是一样的。

 

如果按这种逻辑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你练广场舞、练体操,那还不如就去跑步、去游泳、去打球。实际上,不同的锻炼方式有不同的特色,并不能因为你推崇某一种锻炼方式,就把别的运动方式说得一文不值。只要某一种运动方式有它的特色、有它的优点,那么你就可以去练它、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太极拳跟体操、跟广场舞相比,因为它动作比较优雅大方、比较复杂,所以练太极拳不会觉得单调、就会容易坚持。所以练太极拳练入门的很多人就这么每天都练,然后坚持这么一辈子,与你跳广场舞、练体操那种比较单调的动作、纯粹是为了健身的这种比较单调的动作相比,是更容易坚持的。

 

当然,太极拳最大的特色并不是说因为它不单调、有趣味、容易坚持,因为还有别的运动方式可能也有类似的特点。太极拳最大的一个特点、其他的运动很难替代的一个特点,它是一种很特殊的身心锻炼的方式。这个身心锻炼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说是“既锻炼身体又锻炼心灵”,那不是这个意思。“身心锻炼”是一个生物医学界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这种锻炼方式——动作配合着呼吸、配合着意志这么一个锻炼的方式。

 

像瑜伽也被认为是一种身心锻炼。但是我是不建议大家去练瑜伽的。因为瑜伽有很多动作是不自然的、是反关节的动作,搞不好那就很容易损伤。瑜伽带有很强的神秘的色彩,搞不好就入了邪教了。在这方面,太极拳是有它的优势的:它动作比较自然,是不容易受伤的。当然我指的是杨式太极拳,也许陈式太极拳不太一样,有的动作蹦蹦跳跳也许有可能造成伤害。但是杨式呢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的。

 

虽然有一些练太极拳的人也喜欢把太极拳说得很玄乎——这个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但是,它的神秘感是没有像瑜伽那么强的。所以练太极拳是不会有入了邪教的危险的。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对身心锻炼感兴趣的话,那么太极拳应该是首选。

 

有一些人可能就觉得奇怪,你说身心锻炼是配合呼吸、意念这种锻炼方式,你怎么也讲“意念”?“意念”不是一种迷信的东西吗?其实不是的——不要一想起“意念”就觉得好像是那种气功大师在骗人的东西,那不是。像这种身心锻炼是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因为现在一般地认为说,身心锻炼有一些好处是其他的锻炼方式难以做到的,它对治疗慢性疾病、还有对于改善心理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这种好处并不是说想当然的,而是有很多的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作为基础的。像太极拳已经被研究了好几十年了。国际上对太极拳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因为台湾有一个太极大师叫郑曼青(他是杨澄甫的弟子、因为跟国民党的关系逃到台湾去了),在台湾教了很多人。他自己到美国来教拳、他的弟子也到美国来教拳,这样慢慢地就传到世界上去了,引起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兴趣。所以从六、七十年代,国际生物医学界就开始在研究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有好几百项的研究,包括直到现在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的研究一直还是一个热点,过一段时间就有论文、新的研究结果发表。所以说它是有科学基础的。当然研究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这种研究有的质量高、有的质量比较差。所以,对于太极拳究竟有哪一方面的作用?我们说它对慢性病的作用,慢性病有好多种,它对哪些慢性病有作用?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心里疾病也有好多种,它对哪一些心理疾病比较有作用?这个证据的强弱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证据比较强、有一些证据比较弱。但不管怎么样,这些研究都认为,太极拳对治疗某一些慢性的疾病、还有对于改善心理的健康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个是已经被国际医学机构、还有各个国家的医学机构所认可的。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太极拳作为一种锻炼的方式已经有好多年了。其他的国家级的或者国际的医疗医学机构推荐太极拳也不少。像美国的风湿病学会就推荐有关节炎——有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的患者练太极拳,这个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关节炎的状况。所以这个跟很多人的说法是相反的——很多人都认为说练太极拳把关节搞坏了,其实不是的,练太极拳是对关节有益的。

 

最后我讲一点,就是有很多人之所以反感太极拳,是因为他们认为太极拳跟中医是性质一样的东西。所以我再讲讲太极拳跟中医的关系。太极拳传统的理论因为也讲阴阳五行,所以在这方面跟中医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但是,这种“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所谓“中国哲学”,只要中国传统的东西都会讲阴阳五行的,那么不能因此就认为说中国传统的东西都跟中医是一回事儿。

 

有一些人说了,你说你见识过太极拳高手能够打败一般的人,那也经常有人说某某人被某一个中医大师给治好了呢?这个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不相信某一个人真正是被中医大师给治好的、认为这些中医大师都是骗子,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对于医疗来说存在安慰剂效应——你可能是因为安慰剂的作用好的,跟中医药没有什么关系。但对太极拳来说就不存在这种安慰剂效应的:你说跟一个太极高手比武被打倒了,难道是被吓倒了?所以不是因为心理作用,那是不一样的。

 

像太极拳的这种健身的作用是被很多的生物医学的研究所证实的、然后被国际的医学机构所认可的。那么,这点也是跟中医药不一样的。国际的这些权威机构是不认可中医药的作用的。所以,不要因为对中医中药反感,因此就祸及到太极拳、认为太极拳也都是垃圾。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我们不能轻信,但是也没有必要就一概否认。

 

我之所以要为太极拳说公道话,实际上也是在做科普。因为科普的是生物医学的研究结果、科普的是国际权威机构的看法,并不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我没有练过太极拳的话,那么我同样会来做这种科普,让大家来了解太极拳的健身的作用。只不过,因为我练过太极拳,而且练了很多年,对太极拳的了解要比一般的人要深入,所以就要比一般的人更容易识别太极骗子。但是我讲太极拳的这种健身作用,从来不会去讲个人的体会。如果去讲个人的体会,那就真的就跟那些中医粉讲自己对中医中药的体会一样了。所以我一般都不会去讲,说我因为我练太极拳所以我身体变好了、或者是说精神很健康等等。也许有作用,但是我不会去讲。这种健身的作用是要经过生物医学研究才能够确定的,是不能拿个人的经验来说问题的、来说事的。

 

所以我替太极拳说一些公道话,并不是因为我练太极拳、有感情,而是在做科普。只不过,我比一般的人更了解太极拳,更了解国际生物医学界对太极拳的研究,更了解这些国际的医学机构对打太极拳的看法,并不是在讲个人的观点。

 

我们如果要反对一个东西,不管是反对太极拳也好、或者是反对别的东西也好,那么你至少应该对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很多人反对太极拳都只是凭想象的,那这些人反而认为比我更懂太极拳、比我更懂科学,认为我在太极拳的问题上堕落了。我认为,这些人表现得才是没有科学精神、才是真正地堕落了。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接下来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互动=======

 

网友:方老师,我觉得推手和中国式摔跤作为对抗性运动,其技巧性观赏性和安全性都高于柔道自由式摔跤甚至自由搏击,为什么推广不开呢?是不是观众更愿意看暴力血腥的项目?

 

方舟子:中国式的摔跤我不懂。至于说推手那是很难推广的。因为推手要推得好,是要有一定的太极拳拳架的基础的。我看过推手的比赛的视频——就中国大陆的这种推手比赛的视频,说实在的没什么看头,因为那些运动员明显不像是练过很多年的太极拳的样子。

 

网友:方老师您好。想顺便问一下方老师如何看待电影《好莱坞往事》“侮辱”李小龙事件?这个电影是否在“抹黑”中国传统武术?老师觉得李小龙真的能和专业技击手抗衡吗?谢谢。

 

方舟子:李小龙是一个演员、并不是一个职业的格斗运动员。所以我是不相信他能够跟职业的格斗运动员去比武的。关于他去比武的那些都只是传说而已、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至于说《好莱坞往事》有没有去抹黑?即使抹黑李小龙那也不等于抹黑中国的武术。即使抹黑了中国武术又怎么样呢?所以我觉得像这种事情没必要对一个电影有太大的不满,本来它就是一个娱乐的电影。

 

网友:方老师,很明显太极拳是个有价值的事物,您对太极拳的推广有没有什么建议呢?谢谢!

 

方舟子:我刚才说了,太极拳目前的最重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它的健身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身心锻炼的这种健身的价值。有关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的研究,基本上研究的是杨式太极拳。所以,太极拳推广的话还是应该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目前来说,陈式太极拳的势头很凶。但是,我是觉得陈式太极拳跟杨式太极差别还是很大的,真正能够体现太极拳特色的还是杨式的。作为一种身心的锻炼方式,杨式可能是更合适的。

 

网友:我想问下太极拳该怎么去学,既然说看视频没用,怎么能找到靠谱的老师

 

方舟子:要学太极拳肯定是必须要找老师学的。那么找老师你怎么样避免找到一个不懂装懂的、或者甚至是找到一个骗子呢?很重要的一点,刚才我谈到了,你要去查他的师承,就是他是向谁学的?还有一点其实也很重要,就是你去试一试他的推手。真正的好的太极拳的老师都是会推手的,而且他是不怕别人来跟他推手的,特别是像你这种根本不会推手的人,他更不怕。所以你可以去试一试,他能不能轻易地把你打倒就知道了。

 

网友:很多人热捧徐晓东,甚至称他是“搏击界的方舟子,请问方老师如何评价一系列炒作得很热门的传武界打假的意义?

 

方舟子:徐晓东用比武的方式去打传统武术的假,当然这个很热闹、大家都喜欢看打架。但是,我觉得他现在打得这些假基本上还是以打骗子为主。像他打的雷雷这些人严格意义上来说跟传统武术实际上也没什么关系。我希望他能够去真正地打倒那些传统武术的高手、真正能够代表传统武术的。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些人可能是不会出来跟他打的。这个原因,我刚才实际上也说过了。

 

网友:方老师,现在大部分妇产医院针对孕妇都开了孕妇瑜伽班。刚才你讲到瑜伽动作是反关节的容易受伤不推荐,那么对孕妇来说这种医院的瑜伽课程是不是最好不要再上了?

 

方舟子:我不知道孕妇做瑜伽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性?我刚才谈到了身心锻炼,但是我并没有见到有研究来证明说身心锻炼会对孕妇有什么特殊的好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去参加这种“孕妇瑜伽班”,因为毕竟练瑜伽还是有身体受损的风险的。

 

网友:方老师您好,网上有不少杨式太极拳的教学视频,有85式、40式、24式等,哪一种才是正宗杨式太极拳?初学者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呢?

 

方舟子:传统的杨式太极拳是80多式的。从锻炼的效果来说,你学的这个“式”越多,那么练的时间越长,当然锻炼的效果也会越好。所以,如果你真正的要练太极拳、要学太极拳的话,要学杨式太极拳还是应该学这个80多式的。40式的那个是当时是为了表演搞出来的。因为你如果要比赛,打一个80多式的太极时间太长了;这个40式很短就练完了。24式的简化太极拳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学。

 

网友:可以请问方先生是师承的太极传人吗?

 

方舟子:我并不是太极传人、也不是太极高手,只不过我跟一个太极传人认真学过一段时间而已。但是,并没有说正式地拜师去学。

 

网友:平时在公园里和电视上看有人打杨氏太极拳,动作优美柔中带刚赏心悦目,练习的人自己也是像跳舞一样的觉得很优美飘然?请教方先生,这是否可以作为有益身心健康的一个证据?

 

方舟子: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好处,跟它这个拳的动作优美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我说动作优美,可能一个作用就是会增加练拳的人的趣味性,所以就容易坚持。

 

网友:方老师怎样看太极拳的那套哲学?谢谢。

 

方舟子:太极拳的那套哲学其实跟练太极拳的关系是不大的。像太极拳经里头大家经常引用的也就那么几句话。就是说,有价值的、有启发作用的可能也就是那么几句话,其他的都是为了增加太极拳的神秘感编出来的,从现在来看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有很多太极拳师显然文化水平不高,你让他去背太极拳经他都不一定能背得下来的。

 

那好,时间到了,今天的微课就上到这里,下次微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