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的存档

云无心的系列“健康食品”并不健康

2019年5月28日星期二

研究怎么给食品打出泡泡出身的“食品泡泡博士”、自称“食品行业知名的KOL”的“健康专家”云无心(王泽斌)在湖州创办了一家食品公司健科食品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开网店卖起了“自己开发、设计或监制”的“健康食品”,目前正在推销“云式粗粮饮料粉”、“云式奶茶”、“云式抹茶”、“云式咖啡”、“云式茉莉红茶”……让人想起了崔正教授永元的“崔永元真面”、“崔永元真牛”、“崔永元真猪”、“崔永元真菜”、“崔永元真茶”等等系列食品。

 

和崔永元的食品系列一样,云无心系列食品的第一个特点是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例如“云式粗粮饮料粉”,一包240克,半斤不到,定价82.50元,让人怀疑吃的不是粗粮,而是金粮。第二个特点是以“健康”为卖点,号称是“新型健康食品”、“健康时代的饮品”,适合的是认为“健康比好吃和便宜都重要”的人。

 

话虽然这么说,云无心还是要标榜其“健康食品”虽然无糖无脂,但是要比别人的“健康食品”好吃,秘诀是他使用了号称他发明的复合甜味剂。因为云无心的食品号称无糖,这个复合甜味剂就要用代糖。代糖有两种,一种是人造的,一种是天然的。云无心说,由于人造甜味剂被怀疑会有健康风险,所以他只用天然甜味剂。据其介绍,他发明的复合甜味剂由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木糖醇、香兰素等组成。

 

代糖不管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热量或低热量,所以也叫无营养甜味剂。因为无热量或低热量,就被认为可以避免摄入蔗糖过多带来的健康风险,例如肥胖、糖尿病风险,所以云无心才敢声称他卖的是“健康食品”。

 

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用代糖代替蔗糖,同样有健康的风险,甚至风险比蔗糖还大。我在2016年的文章《代糖有没有健康风险?》中已指出:

 

“今天被批准使用的代糖都经过了比较严格的检验,在允许剂量范围内不必担心会有毒性。但是它们不具有毒性是一回事,是否能达到它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另一回事。代糖的使用是不是真的能够起到减肥的效果?由于代糖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比食糖少得多的能量,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食用代糖食品减少了能量的摄入,当然有助于减肥。但是多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却发现,食用代糖并不能帮助减肥,有的研究还发现食用代糖的人群反而比食用食糖的人群体重更容易增加。动物实验也表明,以糖精作为甜味剂的大鼠要比以葡萄糖作为甜味剂的大鼠摄入更多的食物能量,体重更重,脂肪更多。”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有更多的研究都证实了代糖(不管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不仅不能减肥,反而能增肥,而且还会增加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风险。例如,2017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关于无营养甜味剂与心脏代谢健康关系的综述研究,他们评估了7项临床试验和30项队列研究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短期摄入代糖不影响体重、体质指数或腰围,长期摄入代糖反而增加了体重、体质指数和腰围,而且增加了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他们评估的代糖中就包括云无心使用的甜菊糖苷。(文献1)同年,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公布一项研究结果,孕妇摄入含代糖饮料,与摄入含糖饮料相比,增加了儿童肥胖的风险。(文献2)2018年,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摄入代糖会导致代谢紊乱,原因是代糖能够改变肠道菌群。(文献3)

 

可见,在吃低糖、无糖饮食的同时想靠吃代糖继续享受甜味,以为这样就能避免蔗糖的危害,只是一厢情愿。想要避免糖的危害,就要适应低甜度的饮食。不要指望花高价去购买云无心式的“健康食品”真能给你带来健康,那既交了智商税,又带来新的健康风险。

 

2019.5.17.

 

文献:

 

1.Azad MB, et al.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CMAJ. 2017 Jul 17; 189(28): E929–E939.

2.Zhu Y, et al. Maternal consumption of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during pregnancy, and offspring growth through 7 years of ag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Epidemiol. 2017 Oct; 46(5): 1499–1508.

3.Wang QP, et al.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possess a bacteriostatic effect and alter gut microbiota in mice. PLoS One. 2018; 13(7): e0199080.

 

 

中国药监和美国药监谁更靠谱?

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

发生过无数丑闻的中国药监和美国药监相比谁更靠谱,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有人把它变成了问题。有一个学怎么给食品打出泡泡出身、现在在中国推销“云式健康奶茶”的“食品泡泡博士”云无心,几年前曾经因为给胶原蛋白保健品站台,被我痛批过。今天在《知识分子》上见到他的一篇演讲稿,发现他摇身一变也要批保健品了,但其演讲中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之处依旧比比皆是。例如,其演讲之中有个部分,专门讲“中国保健品监管思路比美国的靠谱”。他是怎么得出这个惊人的结论的呢?按他的说法,FDA不监管膳食补充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只需要厂家自己保证,向FDA备案,就可以上市销售,有效无效都是厂家说的,消费者相不相信你们自己决定。而中国的保健品需要经过审批,也就是商家提交资料、食药监审查、批准之后,厂家才可以宣称特定的功效。所以云无心就认为中国药监要比美国药监靠谱了。

 

由于保健品利益集团对美国国会立法的影响,的确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保健品的监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那么是不是FDA对保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全不做监管,有效无效都是厂家说了算呢?绝对不是。FDA对保健品的监管和对药品的监管不同,它不审核、批准保健品的上市,但是保健品上市后就要受到FDA的监管。有效无效绝不是厂家说了算的,恰恰相反,保健品被允许不经过审批就在美国上市的前提是,不能宣称有效,必须声明不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如果一种美国保健品敢像中国保健品那样吹嘘能够预防、治疗疾病,那么就有可能受到FDA的警告、处罚。例如今年2月,FDA向多家保健品公司发去警告信,因为他们宣称其保健品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保健品如果宣称其保健品有疗效,还可能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当成是做虚假广告而加以处罚,这在以前多次发生过。

 

FDA也不是不管保健品的安全性。如果一种保健品成分被发现安全性存在问题,FDA就会命令其下架、退市。例如中药在美国都是作为保健品上市的,但是FDA不允许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上市。今年2月FDA局长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总结了FDA对保健品的监管:“对膳食补充剂我们的第一要务是确保其安全。毕竟,FDA的职责是保护消费者免受有害产品的危害。我们的第二要务是维护产品的完整性:我们要确保膳食补充剂含有其标识含有的成分,没有别的成分,而且那些产品是根据质量标准始终一致地生产的。我们的第三要务是帮助做出知情决定。我们要造就这样一种环境,消费者和医疗健康专业人士在推荐、购买或使用膳食补充剂之前能够做知情决定。”(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statement-fda-commissioner-scott-gottlieb-md-agencys-new-efforts-strengthen-regulation-dietary )可见,FDA并非对保健品撒手不管,那是云无心对FDA的无知和污蔑。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药监对保健品的监管是否靠谱。中国药监对保健品的监管和美国不同,保健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审批、获得批号。表面上似乎和对药品的监管一样严格,而实际上食健字批号非常容易获得,申请了就会给。对保健品的审批本来也很难像药品那样严格,否则就可以作为药品而不是保健品上市了。一种东西之所以作为药品而不是保健品来卖,往往就是因为其功效是没有被证实的,甚至是已知无效的。但是中国药监给保健品批号,允许保健品宣称有功效,却让保健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误导消费者以为这些保健品真的有效。例如,虽然云无心曾经为胶原蛋白保健品站台,但只要有生物化学常识的人就都知道胶原蛋白保健品是不可能有任何功效的,然而中国药监不仅大量地批准胶原蛋白保健品上市,而且批准胶原蛋白保健品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这不是和保健品厂家一起欺骗消费者吗?这种欺骗行为,在云无心口中居然认为比美国药监更靠谱,看来云无心虽然改打了批保健品的招牌,却不改为保健品站台的本性。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云无心会认为中国药监更靠谱,因为他在中国推销的“云式健康奶茶”在美国是不可能擅自贴着“健康”标签的,因为FDA不允许,而中国药监就不会管了。

 

2019.5.15

 

要“赛先生”还是要“古先生”?

2019年5月20日星期一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饶毅主办、潘建伟主编的《赛先生》发表台湾“科学文化人”江才健的文章《五四一百年,科学启蒙再评价》。《赛先生》及其姐妹刊《知识分子》一向就喜欢发表“科学文化人”唱衰科学的文章,以前是发表大陆“科学文化人”的,现在发表台湾“科学文化人”的,倒也一以贯之。按饶毅的看法,吴国盛等大陆“科学文化人”比我更懂科学,因为已经上山当了哲学教授了嘛。江才健不知是不是饶毅“山上的朋友”,但《赛先生》能重磅推出其大作,即使不在山上,想必也已在山腰,非我等在山下的可比。

 

江才健的文章用语“古雅”(例如他一再说“我人”如何如何,不知具体何指),论证颠三倒四,我努力看了三遍,才大致搞明白他的论证思路。别以为这是台湾文化人的文风,台湾文人写文章写得通顺晓畅的多得是。不管怎样,这篇文章的结论倒是很清楚,那就是:反对科学启蒙,呼吁走出对“科学的迷思”,倡议“文化的复古更新”,以中国古代的“格致”代替科学。

 

江才健声称科学在现在危机四伏,列了两条理由。第一条说科学虽然讲实证,其实并不客观;第二条说科学只能解决“线性简明”的问题,不能解决“复杂多因”的问题,“只见表征,未识症结”。江文为此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物理科学的例子,说“公认二十世纪物理科学最辉煌成就的量子力学”“难谓完备”,成就有限,物理学家不可能发现物理学终极答案。据说这是杨振宁说的。然而江才健又说费曼并不同意杨振宁的看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听杨振宁的而不听费曼的?就因为江才健认为杨振宁比费曼伟大?对科学的看法谁更正确难道要来比谁更伟大?江文举的第二个例子更为奇怪,是生命科学的,说“临床前研究”的生物医学实验结果经常不能重复,可见不客观。实验不能重复有很多原因,例如实验具体方法存在问题,甚至实验人员有问题(韩春雨式的不能重复),也正因为不能重复,所以才被认为不客观,就不会得到承认,怎么江才健反而因此认为整个科学都“不客观”呢?如果科学“不客观”,还要重复实验干什么?之所以强调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不就是为了消除主观偏差,不就是为了客观性吗?

 

退一步说,即便科学不够客观,不能解决“复杂多因”的问题,难道江才健推崇的古代“格致”就更客观,就能解决“复杂多因”的问题?难道“格致”能让量子力学变得完备,能够让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学终极答案?难道“格致”能让生物医学实验从此都能重复出结果?否则江才健为什么要“我人”放弃科学,回归“格致”呢?

 

江才健说:“合乎科学的也许好,也许不好,不合乎科学的未必不好,也许更好。”那么,怎么算“好”,怎么算“不好”,“好”与“不好”、“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由谁说了算?江才健说了算?饶毅说了算?还是潘建伟说了算?

 

科学当然不是万能的。然而没有科学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之所以要欢迎“赛先生”,是因为科学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可靠的认识方法。科学做不到的,没有理由相信用其他方法能够做到。科学有不足、有极限,推不出不合乎科学的反而“也许更好”。如果有人因为嫌汽车开得不够快,就认为坐牛车“也许更好”,这种人大概要被怀疑其脑子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科学文化人”最擅长的就是这种“牛车思维”,还觉得自己很“牛”,可以站在高处给科学指点迷津,虽然他们其实对科学不过是无知无畏。

 

如果饶毅、潘建伟也是这种“牛车思维”,也认为科学已经危机四伏,回归古代的“格致”“也许更好”,那么希望他们以身作则,从此放弃科学研究,改而从事“格致”研究,不要糟蹋几千万乃至几亿元的科研经费。也请他们给《赛先生》换个名字,改成《古先生》更恰如其分。在“五四”之际,以“赛先生”的名义发表提倡反科学的长篇大论,是对“赛先生”的侮辱。

 

2019.5.6.

 

 

婚礼不是性广告——由马云开黄腔想到的

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

阿里巴巴官方微博报道:

 

【刚刚,在阿里日集体婚礼上,马老师在证婚时对102对新人这样说:“生活上我们要669,什么叫‘669’?六天六次,关键要‘久’。”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大家都懂了吗[挤眼]”】

 

在集体婚礼上开黄腔,马云这种恶俗教养,不知是不是从李一、王林“大师”那里学来的?有很多人支持马云,说在婚礼上讲一些黄段子活跃气氛很正常,不要上纲上线。还有人引用鲁迅的话,说婚礼是性交的广告嘛,就应该开黄腔讲黄段子。

 

鲁迅的确在《朝花夕拾》里说过:“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这是自嘲长大以后变得粗俗,怎么能当成合理依据呢?

 

但当时鲁迅这么说,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那个年代婚前性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大多数新郎新娘在婚礼之前连面都没见过,无爱情可言,就只有动物性了,婚礼当天两个毫无感情的陌生人却就要同床共枕,而且很可能都是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所以难怪“性”就会被人们当成婚礼的核心,公开地、私下地往性联想。

 

但是时代早就变了。婚前性行为不仅合法而且被社会接受,人们已没有必要通过结婚才能有性关系,新郎新娘不仅不再是陌生人,有的甚至已同居多年。人们结婚不是为了性,婚礼与性已没有必然联系,再把婚礼当成性交的广告,不止是粗俗,而是恶俗、猥琐。

 

马云除了在集体婚礼上开黄腔,还发表了对结婚的高论,说:“结婚不是为了进一步积累财富,不是为了买房子,不是为了买车子,而是一起生孩子。”这个说法,也反映了很多中国人对结婚的看法,结婚的目的除了性,就是要生孩子,“早生贵子”成了婚礼上最常见的祝福语。

 

但是这种高论也是与时代脱节的。也许阿里巴巴是个很传统、保守的企业,102对新人都打算一起生孩子,但是还有很多人结婚是不打算要孩子的,难道他们的婚姻不正常?何况现在同性结婚在一些国家已合法化,那更和“一起生孩子”没有关系。

 

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性,不是为了生孩子,而是在法律上确定生活伴侣关系,这才是现代婚姻的意义。可惜中国社会在很多事情上仍然处于前现代,婚姻观念同样如此,所以婚礼在中国仍然被当成性交的广告,闹洞房这种陋习反而愈演愈烈,本来应该很神圣、严肃的婚礼往往成了闹剧,甚至成了羞辱新人特别是新娘的闹剧,有时因为客人闹得太出格还成了悲剧。马云敢在集体婚礼上开黄腔,不怕被人说是语言性骚扰;阿里巴巴官方微博敢把马云的黄腔当成金句做成海报传播,不怕被人说其企业文化像杜蕾斯一样下流,是有强大的民意基础的。

 

2019.5.13

 

 

 

斯坦福招生丑闻背后的中国“神医”

2019年5月12日星期日

最近美国爆出了大学招生腐败大案,一些名人、富豪通过中介贿赂名牌大学体育教练、行政人员,把子女打扮成体育特长生,以确保子女能够被名校录取。这个案子已经抓了50人,其中33人是行贿的学生家长,包括两名著名演员。这种事怎么能少得了中国土豪呢。《华尔街日报》首先透露说,花钱最多的是两个中国人,一个姓郭,花了120万美元让女儿上了耶鲁大学,东窗事发后该女生已被耶鲁开除;还有一个花了惊人的650万美元,身份不详。随后,《洛杉矶时报》挖出了这个花了650万美元的中国土豪是山东步长制药公司董事长赵涛,中介通过贿赂斯坦福大学帆船队教练和伪造帆船比赛成绩,让赵涛的女儿赵雨思进了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已将赵雨思和帆船队教练开除,该教练也已被检方指控犯罪。

 

赵家辩解说,他们对此并不知情,以为650万美元是给斯坦福的捐款。这个辩解很难让人相信。赵涛又不是傻子,如果真相信自己是在给斯坦福捐款,65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怎么可能没收到斯坦福的感谢信呢?造假的申请材料是其女儿提交的,怎么可能不知情呢?

 

赵涛不仅不傻,而且还是名中国“神医”。严格地说,应该叫新加坡“神医”,因为他早就加入了新加坡国籍。不过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一直在中国赚钱,叫他中国“神医”也无不妥。这个“神医”神到什么程度呢?据赵涛自述,他在1992年和父亲赵步长一起去新加坡出席“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当场用针灸让一名瘫痪6年的病人“神奇般地站起来”,轰动整个新加坡:

 

“会后第二天,新加坡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报道了‘中国神针’,《联合晚报》写道:‘药气针治疗20分钟,瘫痪6年,药帽一戴,老妇就能走。’赵氏父子成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中国神医’。一些长期经受心脑血管病折磨的新加坡人纷纷涌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求赵氏父子医治。面对各路患者的诚挚挽留,赵涛留了下来。3个月过去了,赵涛在新加坡治疗中风患者上千名,他受到的欢迎程度超乎想像。在新加坡,赵涛扎一针的诊疗费是300美元,90天时间里,赵涛得到了90万美元的报酬。”(《不断创新发展的步长集团》)

 

虽然其宣传材料说“新加坡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报道了‘中国神针’”,但只列出了一家媒体的名字——《联合晚报》。这家报纸虽然和《联合早报》只差了一个字,但却是一家专登各种耸人听闻的离奇故事的八卦小报,例如今天(5月3日)其头版头条是:《痴情帅哥上女友家 持菜刀求复合》《芽笼拍写真 洋女裸上身》《痛打少女 恫言烧脸》……如果赵涛事迹真的轰动新加坡,很难相信他们会只找到一家八卦小报的报道来作为证据。不过没有关系,中医不是越老医术越高超嘛?想必赵涛的针灸神术过了这么多年又突飞猛进了,在网上直播一下怎么用针灸让瘫痪多年的病人站起来如何?她女儿不是很喜欢搞直播嘛,曾经以“美国高考状元”的身份直播介绍自己作为“普通家庭的子女”是怎么考进了斯坦福的。我在美国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美国还有“高考状元”,他女儿ACT(美国高校入学考试之一)没考满分也敢自称“美国高考状元”,ACT考了满分的无数考生岂不是“超级美国高考状元”?吹牛还真是有家学渊源的。

 

按赵涛自己的说法,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靠行医一天就能赚一万美元,为什么只赚了90天就不再赚了呢,想必是把新加坡的所有瘫痪病人都治好了吧。所以赵涛就想着要报效祖国了,然而不是回国继续行医把全中国的瘫痪病人都治好,而是卖药,当然是卖中药,其第一“神药”叫“脑心通”。这个药有的宣传材料说是赵涛父亲赵步长发明的,也有的说是赵涛发明的,不管谁发明的,其发明思路都是:想到虫子善于钻洞,应该也能疏通血栓,于是就用蚯蚓、蝎子、蚂蟥作为药材,发明了疏通血栓的“神药”。按这样的思路,把铁钻磨成粉吃了岂不更能疏通血栓?虫子再怎么善于钻洞,钻得过铁钻?

 

这样的“神药”如果能疏通血栓那得靠神迹,但肯定能大开脑洞。如此让人脑洞大开的“神药”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当然得靠钱买通。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决书,赵涛的父亲赵步长向当时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行贿1万美元,获得了“脑心通”国家批号。区区1万美元,不过是赵涛行医一天的收入而已,也拿得出手,可见当时赵家不像现在这么出手阔绰。除了国家批号,还得有“国际声誉”。步长制药集团的“发展历程”第一步就是走向世界:“1993年8月28日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成立。11月,步长脑心通荣获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我们很早以前就揭露过了,中国满大街都是、卖中药的尤其喜欢拥有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全都是花钱买来的。一个产品博览会就那么几天的时间,不可能真去鉴定药物的真假、好坏,所以展销商只要愿意出钱,都给奖,出的钱越多,奖越大,而且是明码标价的。

 

这个“神药”要畅销全国,光有国家批号、“国际荣誉”还不行,还得花更多的钱开路。全国有众多医院院长因为收受步长制药公司推销员的贿赂而落马、被判刑。不管怎样,“脑心通”因此成了步长制药公司的拳头产品,销量最大的心脑血管类中成药之一,现在一年能卖几十亿元呢,所以赵家沿用其用钱开路的家传,拿出650万美元用于帮助女儿实现美国名校梦,不过是九牛一毛。

 

那些美国名人、富豪给中介也就是给个几万、几十万美元,还是中国土豪有魄力,一出手就是上百万、几百万,本来赚的就是智商税,来得容易,花得也痛快。不过中国土豪没想到的是,中美之间还是有点不同的。在中国,行贿是基本不会被追究的,郑筱萸被枪毙了,受贿院长被判刑了,赵家也安然无恙,不妨碍“脑心通”继续大卖。而在美国则不行,行贿事发后,虽然没像美国家长那样被捕、被起诉,至少其女儿学是上不成了。“中国神医”还是在中国花钱比较保险,斯坦福上不成了,还可以回国上北大、清华嘛。

 

2019.5.3

 

 

 

中国医生要让人尊重得起

2019年5月7日星期二

近日上海仁济医院一名医生与患者发生肢体冲突,患者报警后,警察要求这名医生去派出所配合调查,医生不愿意去,被警察戴上手铐带走了。中国医师协会为此发表声明,声称:“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医患冲突不同于普通的民事冲突,‘尊医重卫’不只是一句口号,还应表现在具体行动中,对医务人员慎用械具也是‘尊医重卫’的应有之意……”每次发生医患冲突,中国医师协会都会第一时间发表声明,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先拉偏架,这大概也是其作为医生行业组织的“应有之意”。看了这份声明,我才知道国内现在有一个口号叫“尊医重卫”,意思是尊重医生、重视卫生。重视卫生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只来说说尊重医生。医生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现在的中国,医生的社会名声并不算好,医生不受人尊敬了,根据缺什么提倡什么的原则,才需要呼吁“尊医”,而且还要“让人们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医生,像尊重圣贤一样尊重医生,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医生”(《人民日报》文章《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医生》),想把医生地位拔高到吓人的地步。

 

中国的医患关系大概也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医患之间发生冲突之频繁、之严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一旦出现冲突,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生群体就都抱团一致对外,不分青红皂白把冲突都怪罪为“医闹”,归咎于医生不被尊重,要求政府保护医生。他们不知道尊重是自愿的事,以为靠强力就能逼迫人们尊重他们呢。所以像烧伤超人阿宝这种动不动扬言要揍患者、多次与患者打架的医生,竟然成了中国医生群体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像肖传国这种残害数千名中国儿童的无良医生,也有很多医生要维护他的“尊严”。前几天有人转给我一个“医护之家”的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叫《惋惜:医学泰斗裘法祖关门弟子,未来的院士,是怎么被“打假斗士”毁掉的》,那意思就是肖传国受我这个“医闹”的迫害。这样的医生,叫人如何尊重?不尊重难道还要拿着锤子硬逼不成?

 

“医闹”当然有,但是无良医生也多得是,不能把不尊重医生的人都当成“医闹”。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医生是强势群体,患者是弱势群体,医患关系不好,主要的责任在医生。医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患者的生命健康掌握在医生手中,对医生的道德要求本来应该高于一般人,医生受人尊敬,不仅是对其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尊敬,而且也是对其更高的职业道德的尊敬。但是中国医生却把自己等同于一般人,甚至比一般人更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把医患关系变成了商人与顾客的关系,把医疗当成了生意,甚至是不择手段赚钱的生意。所以很多中国医生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了商人,甚至是奸商,不仅一手交钱一手治疗,而且为了多赚钱过度治疗,为了赚回扣乱开药。不说别的,有多少中国医生没有开过中药、保健品?如果真的相信中药、保健品有效,那是专业素质问题,而如果明知无效为了赚钱还开,那是职业道德问题。不管是哪方面的问题,都没法让人尊重。

 

中国医生一方面把自己当奸商,一方面却要求人们把他们当“英雄”、“圣贤”、“亲人”来尊重,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如果中国医生不能理顺医患关系,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不能以更高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只会一味地抱团、埋怨,把患者都当成潜在的“医闹”,即使能借助公权力强迫人们“尊医”,也无法阻挡人们鄙视的眼光。

假“海归”就该被处理

2019年5月3日星期五

最近美国得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处理了三名华人教授,其中两名被迫辞职,一名被开除。此外该校还有一名华人教授在接受调查。这些华人教授原先都是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当教授,后来又同时在中国大学当教授。网刊《知识分子》对这些华人教授被处理很不满,认为是华人在美国受歧视,理由是美国也有非华人教授在中国大学兼职,但是并没有被处理。

 

大概我算不上“知识分子”吧,实在想不明白这事怎么能扯上歧视华人。如果美国大学歧视华人,怎么会让这些中国来的留学生当教授呢?怎么会让那么多中国来的留学生当教授呢?有无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当教授(即《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所谓“爬到了山上”),有个别被处理了,就说是歧视?难道为了不歧视华人,无论华人教授干了什么勾当,都不能处理了?非华人美国教授在中国大学兼职的非常少,和华人美国教授在中国大学兼职的相比,少得根本就不成比例。《知识分子》认为凡是在中国大学兼职的美国教授都该处理,否则就是不公,那么是嫌在中国大学兼职的华人教授被处理得还不够多?毕竟,绝大多数在中国大学兼职的华人教授都没有受到处理,受处理的也就这么几个。

 

这几个人被处理,并不只是因为在中国大学兼职,而是因为没有向美国大学告知自己在中国大学兼职,是偷偷在中国大学兼职,这是违反规定的,因为他们是美国大学的全职员工,在其他地方兼职是必须得到校方许可的。而且这些人还有别的违规行为,例如把由其审阅的美国科研资金申请报告提供给了中国方面的人,这些资金申请报告本来应该保密的。

 

《知识分子》有一点说得不错,该受处理的华人美国教授绝对不应该只有这几个,恐怕几十个上百个都不止。这是因为,华人美国教授在中美之间脚踏两只船,两头捞好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一方面在美国大学当着全职的教授,一方面也以“海归”的身份在中国当着全职的教授,而实际上主要时间还是在美国,属于假“海归”,以“海归”的名义获得全职的待遇,拿需要全职投入的中国科研项目,骗取中国纳税人的钱。中国大学当然知道这些人没有真正“海归”,但是也乐于用他们的名义申请国家科研经费,能够学校带来好处,是合谋诈骗。

 

这种现象很早就有了。最早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在2003年年初。当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姚雪彪因为破坏另一个教授实验室做的实验,被学校开除,却被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去当特聘教授,用他的名义申请了大笔的科研经费,按规定这些经费都是全职回国的人才能申请的,而实际上姚雪彪大部分时间仍然在美国,每年只是去中国一两个月。此事被我曝光后,当时中国科大校方还狡辩说,姚雪彪虽然一年回国只有一两个月,但是回国期间没日没夜地上班,所以可以算是达到全职回国的要求。像姚雪彪这种把一两个月当一年用的假“海归”还多得是,十几年来我们揭露过很多。例如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院士,自2001年起就一再宣布“全职回国”:2002年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时说自己已全职回国,到2009年评“千人计划”时,因为要求是国外教授才能申请,又说自己从没有全职回国,所以又获得了“千人计划”再次宣布全职回国。而实际上潘建伟一直在奥地利上班,直到2012年才真正全职回国。

 

像潘建伟这样曾经多次“全职回国”的华人教授还不少,他十年后终于真的全职回国了还算是好的,很多人是至今还在国外当着中国大学全职教授。我们多次呼吁过中国应该处理这种骗取中国纳税人钱的假“海归”,却从未被采纳。现在由美国方面来处理,逼迫这些假“海归”不得不“毅然回国”成为真“海归”,好得很,应该多处理一些。《知识分子》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其主编饶毅的“山上的朋友”有很多就是这种两头骗的假“海归”,心慌了吧。

 

2019.4.26

当《雷雨》没有了鲁大海

2019年5月2日星期四

据话剧《雷雨》合肥站的演出介绍:“刘兵导演的新版《雷雨》对原剧结构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调整,将原著中的鲁大海这条人物线索以及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斗争情节全部删除,化繁为简使整个剧目显得更加轻巧、集中,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演出介绍中说,这版《雷雨》是导演刘兵根据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重新改编后的崭新呈现。“导演把剧中两个最为纯粹、干净、圣洁、善良的理想化人物四凤和周冲,作为全剧的首尾呼应,平衡了原剧中无处不在的闭闷与绝望气息,就像沉闷的雷雨之夜偶然吹过的一缕清风,让观众透一口气领悟到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憧憬,是我们挣脱‘狭之笼’的可能途径。”

 

这么删改是不是真能“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曹禺已去世20多年了,难道还得请巫婆神汉去问其在天之灵?不过,据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青年导演王晓鹰在排演《雷雨》时删掉了鲁大海,当时曹禺还健在,据说他对此表示赞同,认为鲁大海写得不好,罢工内容跟整个戏不大谐调,删得好。大概这就是“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的出处。但当时曹禺已经80多岁了,而《雷雨》是他20多岁时写的,最多只能说是“凸显了曹禺先生晚年的整体立意”,而不能凸显曹禺写作《雷雨》时的“整体立意”。

 

一个人的“整体立意”当然是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改变的。但是一个作家通常对自己的成名作有特殊的感情,几十年没见他后悔过写了鲁大海这个人物,怎么到了晚年被一个年轻导演一说,就后悔起来了呢?所以更可能不过是客气,对青年人的创意表示支持而已。如果曹禺真的认为删掉鲁大海更能凸显其整体立意,何不自己写一个新的版本?何不自己写文章说明一下?而要通过私下的谈话来表示他的悔意?难道他和韩寒一样是一个没有写作能力的“天才作家”?

 

不管曹禺是不是说过那番话、其真正的整体立意是什么,删掉了鲁大海的戏份,《雷雨》就成了狗血爱情剧,这倒是很符合刘兵导演说的“当今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也不许有鲁大海这样的人物存在了。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不读历史、不看国际新闻,连“罢工”是什么意思都不一定知道了。所以为了能与时俱进,鲁大海不仅应该删,还应该把周朴园树立为成功人士的典范,让他来教育观众“能996是巨大福气”“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于是“雷雨”变“清风”,岁月静好,天下太平。

 

20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