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的存档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9年4月26日星期五

我的文章中,阅读率比较的往往是那些和健康、生活有关的话题。的确,不管是谁,都想知道怎样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现在卖得最火的图书,也是那些健康、养生类的。有的是讲传统养生的。不能说传统养生的东西就都没有可取之处,比如我平时也会打打太极拳,这就属于传统养生。但是传统养生和我们前面讲过的传统医术一样,都含有大量的糟粕,不能不加识别地遵从它。有的是某个所谓养生大师的发明,比如提倡吃某种能包治百病的食物之类的,我把这叫做另类健康观点。在健康的问题上是最不应该追求另类的,那是把自己当成了所谓养生大师的试验品,要付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在健康问题上是最应该讲科学,最应该听从国际科学界主流的意见,这是根据众多的证据得出的一些结论,虽然不能保证就一定不会出错,但是出错的可能性很小,是最可靠的,要比某个所谓养生大师的个人见解可靠得多。

 

但是科学是在不断修正中发展的,以前的某些结论现在被发现是错的,现在的某些结论以后也有可能被发现是错的。不过,有些基本的原则因为有非常多的科学证据,非常可靠,是不太可能错的。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呢?

 

第一,避开危险因素。如果一个人喜欢冒不必要的风险,采取自杀性的行动,例如酒后开车,那么平时怎么注意健康都没有用。这一点不难明白。人们难以认识和避免的是那些慢性自杀式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酗酒,都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极大地增加了患各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因此一个人如果追求健康,却吸烟、酗酒,这是自相矛盾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也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注意防晒,比如用衣帽、太阳伞遮挡阳光,或者在皮肤裸露的地方涂抹防晒霜。所以这第一条,归纳起来就是不抽烟、少喝酒、遮阳光。

 

第二,饮食结构要合理。身体健康依赖于各种营养素,不能缺乏,也不能太多,为了保证营养,就要做到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不要寄望于某种特殊的食物或“保健品”。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吃下某些已知有害健康的食物成分,比如食物中的重金属、反式脂肪酸、各种致癌物,都要尽量避免。

 

第三,做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也是早就被充分证明的,但是必须注意,锻炼过度是有害的。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危险,所以要学会怎么恰当地处理紧张的局面,尽量过放松的、有智慧的生活。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健康长寿,但是却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长寿的最可靠的途径。

 

 

普通打工仔何苦“996”?

2019年4月23日星期二

这几天被“996”刷屏了。一开始我以为是什么暗号,点开一篇文章一看,原来说的是现在在中国电商、互联网公司流行的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星期工作6天。而且似乎公司还不给加班费。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能够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并且说自己一直就是12X12工作模式,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年12个月皆如此。京东被曝光也是搞996工作制后,刘强东也说要求“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并说自己都是8116+8的工作模式,周一到周六早8点到晚11点,周日还工作8小时,听上去比马云还拼。

 

马云、刘强东是不是真像他们自己标榜的那么拼命,当然很值得怀疑。如果马云真的是12X12工作模式,他哪来的时间拜李一、见王林、去英国打猎呢?如果刘强东真的是8116+8的工作模式,他哪来的时间去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呢?也许马云、刘强东觉得自己无论在干什么,拜“大师”也好,吃喝玩乐也罢,都是在工作。但是不管怎样,他们花再多的时间在工作上,甚至来个24X7模式,一天工作24小时,一星期工作七天,那也是在为自己干活,别人管不着,因为他们是公司的老总,公司的发展就是其事业,奋斗、拼搏都是为了用于增加自己的身价。对他们来说,“享受拼搏的快感”,有活干的确是一种福气。不过马云接受韩国电视台采访时,曾经含泪说后悔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家人,如有来生的话,自己会选择回归家庭。听上去似乎也没有享受到拼搏的快感。

 

不管马云、刘强东有没有真的享受到拼搏的快感,那都是他们自己自主做出的选择,但是要求普通打工仔也跟他们一样超时间、超强度工作,“福气”、“兄弟”的叫,就很无耻了。马云、刘强东的奋斗、拼搏是为了自己,而打工仔的奋斗、拼搏又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马云、刘强东?别看他们嘴上说着“福气”、喊着“兄弟”,你再奋斗、拼搏,公司也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会因此把股票分给你。如果打工仔不觉得自己是在打工,把公司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愿意无偿加班,还觉得是“福气”,难道真把自己当公司的主人,是公司老总的“兄弟”?

 

公司老总当然都希望员工少拿钱多干活,所以要给员工洗脑,让他们觉得吃亏是“福气”,自觉自愿“996”。洗脑不成就要强迫。虽然马云、刘强东后来都改口说不会强制“996”,但是既然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了“奋斗”、“拼搏”文化,有了环境压力,你敢不跟着“996”,即使不被马上开除,也没法在公司混了,用马云的话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话说到这个份上,你还敢不“996”?

 

所以才需要有法律保护打工仔的权益。中国早就有了《劳动法》,里面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而且还规定加班要支付比工资报酬标准更高的加班费。实行“996”是公然违反《劳动法》,把员工受到非法剥削说成“福气”则是公认藐视《劳动法》。不幸的是,《劳动法》的这些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所以资本家们才敢如此嚣张。

 

大家还记不记得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怎么来的?就是为了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大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早已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共识,有的国家甚至要进一步实行六小时工作制。而在中国,居然还有著名企业在实行十二小时工作制,还有著名企业家在鼓吹十二小时工作制,真让人以为穿越到了130年前。

 

2019.4.19

 

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有什么关系?

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

巴黎圣母院失火了,有人为此痛心疾首,有人趁机晒去巴黎旅游的照片,这都很正常。但在中国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很多人突然想到了159年前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掉的,于是就觉得巴黎圣母院活该被烧了。例如凤凰网军事频道的前主编金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哀悼个屁!巴黎圣母院大火,我很欣慰!》,持的就是这个观点。又如喜剧演员周立波也发了微博说,看到巴黎圣母院被烧,想到圆明园被烧,他“就释怀了”。做这种对比,为此对巴黎圣母院失火幸灾乐祸的人太多了,以致央视网发了篇评论文章批评说:“巴黎圣母院火灾怎能与火烧圆明园混为一谈,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休矣。”“文明需要人们铭记,历史也需要人们铭记,不能用某些幌子来遮盖历史,但也不应该打着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

 

央视网难得发了篇三观这么正的文章,有人又不乐意了。《环球时报》在其微信公众号发了篇针锋相对的文章批评央视网的这篇文章:“最新的舆论是,对那种把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联系在一起的声音严加批判,他们说,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以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义和团’。巧了,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是能‘混’在一块的,还不是别人,就是雨果。”

 

看了这段话,你也许以为雨果曾经为火烧巴黎圣母院和火烧圆明园都感到“欣慰”、“释怀”。恰恰相反。雨果曾经为巴黎圣母院遭到“(法国大革命的)革命群众”的破坏而痛心,也曾经撰文痛斥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他对此的立场相当一致,都是痛恨破坏代表人类艺术成就的文物的野蛮行径。而当代“义和团”一方面觉得圆明园被烧是奇耻大辱,一方面又对巴黎圣母院失火幸灾乐祸,与雨果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要向雨果学习,那就应该同时都对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的被毁感到痛心。雨果是一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而当代“义和团”触及的是人类文明的底线,代表的是文明与野蛮的两极。如果因为159年前中国一座皇家园林被侵略者烧了,就觉得法国的珍宝也都该烧,那么英国的珍宝也不能饶了,是不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该烧?以此类推,世界珍宝该烧的就太多了。当年八国联军也毁坏过中国的珍宝吧?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也毁坏过中国的珍宝吧?是不是也要对这些国家幸灾乐祸呢?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也欺压过周边小国吧?这些国家是不是也可以对中国幸灾乐祸呢?

 

《环球时报》公众号那篇文章说,有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受过日本侵略者的害,后来一生都瞧不得日本国旗。这可以理解,因为有个人悲惨经历打下的深刻烙印,有不理性的情绪无可厚非。但是圆明园在159年前被毁跟当代“义和团”有什么个人关系?他们怎么觉得是奇耻大辱?难道他们是清朝皇室后裔?圆明园在当时是皇家园林,和一般中国人没有关系,想去都去不了。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是对清廷虐待、残杀英法谈判代表的报复,他们认为烧的不过是皇帝的私人园林,并不认为是在羞辱中国人。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也不认为被羞辱了,皇家的事跟他们什么关系呢?很多老百姓还趁火打劫,对圆明园造成的破坏比英法联军还大,是不是还要跟这些老百姓的后代算账?

 

然而,圆明园虽然是皇家园林,但是正如雨果指出的,皇家园林最终会属于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圆明园被毁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耻辱而老想着要去报仇给烧回来,而应该感到痛心。同样,我们也应该为巴黎圣母院的受灾感到痛心,因为它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的损失。

 

2019.4.17

做科普岂能害怕对抗

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廖侃教授在杭州做了一个关于转基因争议的演讲,被称为“关于转基因各种问题的一次权威解答”。但是其演讲内容有知识性错误,例如把嫁接说成是杂交育种;有观念性错误,例如说转基因玉米已经吃了二十多年,再坚持吃几年,也许就可以认定它没事了,听上去像是说吃转基因玉米有没有事现在还不知道,大家吃它是在做人体试验;有事实性错误,例如说中国从孟山都公司买了转基因大豆种子,而且还得买他的草甘膦,让孟山都赚了大钱,而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不从孟山都公司买转基因大豆种子,也不用从孟山都公司买草甘膦,因为草甘膦的专利早已过期,中国是草甘膦最大的生产国,使用的草甘膦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

 

不过这些错误都可以说是小错误,他关于转基因的主要内容还是准确的,也算是在科普转基因,只是反映出这个教授很不严谨。既然是要做科普,又是涉及一个在社会上很有争议的问题,那就应该认真一些,不要想当然,免得传播了错误信息,被反对转基因的人抓住把柄。

 

我在这里不想具体谈科普转基因的问题。关于转基因我已经出了两本科普书,写过大量的科普文章,即使不比廖教授更权威,也比他做得更早、更全面。然而廖教授对我科普转基因的方式颇为不屑。他在演讲中专门用了相当的篇幅评论崔永元与我的争论。他恭维崔永元:“崔永元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好人,他会去自己挖掘很多问题。一个批评者的存在,可以让行业发展得更好更完善。”在他看来,崔永元的最大问题不过是:“他不是专业人士,他不懂。”廖教授可能没有看过多少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的言论,就在那里想当然了。崔永元有意造了那么多关于转基因的谣言,岂止是因为不懂?不止是在转基因方面,在其他方面,崔永元也一贯是谎话连篇,例如针对我和我家人,他就散布了无数谣言。当年我之所以起诉崔永元,就是因为他造谣说我骗钱在美国买豪宅。在北京法院做了和稀泥判决之后,崔永元更肆无忌惮,几乎天天在散布我的谣言,例如说我拿了孟山都一亿元,说我害死了上百条人命必须得死。难道以我的校友自居的廖教授认为这些谣言都是“实话实说”?把崔永元说成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好人”,是由于当年他主持过一个叫“实话实说”的电视节目而引起的天大误会。

 

反过来,廖教授认为我虽然懂转基因,但也有问题:“但方舟子的问题在于,他总以对抗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搞得大家很不舒服。”听上去好像转基因在中国不被接受,我也要承担责任似的。我怎么以对抗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廖教授没有举转基因的例子,而是举了我反对坐月子的例子:

 

“比如方舟子说中国人坐月子是扯淡,老外是不坐月子的。大家一听,不坐月子,产假都要搞没了,恨不得一起跳出来反对他。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传统的演变过程,坐月子在现在可能是不必要的,但在以前很有必要。比如中国人说,妇女在月子里不能洗澡,但老外顺产生完孩子第二天就能洗澡。这是为什么?你要考虑一下中国古代洗澡是怎么洗的——没有淋浴,只能在浴盆里坐着。洗澡的水,就算是最干净的井水吧,也不可能水烧开了以后等它凉了再洗,肯定是要往开水里掺凉的井水。凉的井水一倒,细菌又进去了,容易感染,那问题就多了。所以现在条件好了,月子里可以洗澡是对的,古代卫生条件不好,月子里不洗澡也是对的。但方舟子掐头去尾,只讲一半,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攻击。”

 

关于坐月子,我只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坐月子是陋习?》,正是因为担心读者误以为我反对坐月子是在反对产假,在文章中特地说明:

 

“坐月子是受中医文化影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这并不是说产妇不需要休产假。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适当的休息辅以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是有助于身体的复原的。更重要的是,产假有助于带好新生儿。如果因为迷信坐月子,把自己搞得全身脏兮兮、臭烘烘的,对宝宝也不好。”

 

写得这么明白,廖教授是根本就没有读过我关于坐月子的文章纯属想当然呢,还是有阅读障碍读过了还认为我反对坐月子会让人以为是反对产假?难道为了不让人误解我反对产假,就只好不反对坐月子了?廖教授的意思好像是说如果先告诉大家坐月子在古代很有必要,再来反对在现在坐月子,大家听着舒服了,就不会有误解了。不知这是什么逻辑?何况廖教授所谓坐月子在古代很有必要,也完全是无稽之谈。廖教授说古代用掺了凉水的洗澡水洗澡容易感染,不如不洗澡,这是缺乏医学常识的不懂装懂。哪怕是用凉水洗澡,也要比长期不洗澡更卫生,更会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廖教授是不是会因为担心用凉水洗手不卫生,宁愿一直用脏手吃饭?坐月子不洗澡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习俗,国外从来没有这样的习俗,难道古代外国人产妇感染死亡率比中国高很多?还是廖教授以为外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卫生的淋浴洗澡条件?

 

科学思维、科学知识有时会与人们的直觉、固有观念相冲突,所以科普就难免会有对抗。例如,在传统习惯要坐月子、整个社会都在对转基因喊打喊杀时,却要告诉人们坐月子不应该、转基因不可怕,不就是在对抗吗?不对抗还怎么做这方面的科普?不敢对抗、怕挨骂就别做科普,更不要为了讨好公众,打着科普的名义,却散布虚假信息,攻击不怕对抗不怕挨骂的科普者——那不是真科普,而是伪善的伪科普。

 

2019.4.13.

 

 

为什么饶毅没有水平和能力识别学术骗子

2019年4月18日星期四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潘建伟院士又获“国际大奖”了》,想起与潘建伟齐名的中国明星科学家施一公也有收集这种没几个人知道的“国际大奖”的癖好,在我的公众号上重发了我写于2009年1月4日的旧文《施一公的“极高荣誉”》。于是乎惹恼了施一公的朋友饶毅,在其公众号上发了篇文章《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声讨我,大意是说我只在博士后就离开科学研究,没有当过教授,因此没有能力和资格评价施一公的成就。饶毅嘲笑我说:

 

“在科学的山下,看得见山下的问题,看不见山上的高低。

 

直白地讲:评价科学成就的高度非方舟子力所能及。

 

这二十年左右,方舟子在科学的山下,做了保持科学之山清洁的重要和宝贵的作用。但施一公超过二十年奔向科学的高峰。在科学上,方舟子看不清山上的差别,就如小学同班同学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遇后无法胜任博士研究生的评价是一样的。

 

小学教育程度的人也就不会被请来评选优秀博士论文。”

 

看了饶毅这篇文章,倒让人怀疑他是否有能力读懂一篇浅显短文,莫非其阅读理解能力连小学教育程度都不到?我那篇文章有哪一个字评价过施一公的科学成就?我不过是在嘲笑央视新闻联播把施一公获得生物学界多如牛毛的奖项之一“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吹嘘成“生物学界极高荣誉”。既然饶毅也说那只是个“小奖”,对此的看法与我完全一致,他怎么咽不下这口气呢?

 

饶毅指责我“专挑尽可能小的奖项来批评,而不提施一公获得过其他奖项,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瑞典国王颁发的国际结晶学界的Gregori Aminoff奖。”然而施一公获得阿米诺夫奖是在2014年,而我是在2009年写的文章,批评的是央视2009年的报道,连央视都没法穿越到2014年预先吹捧施一公获得这个据说比“极高荣誉”还高的荣誉,我当然更不能。这个“极极高荣誉”究竟有多高呢?饶毅说是“国际结晶学界”的最高荣誉。结晶学是一个很小的领域,类似这样的科学领域至少有几百个,每个都发最高荣誉,那得有几百个“最高荣誉”,比“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又高到哪去?饶毅说那是瑞典国王颁发的,所以就了不得了。当年陈章良获得的“侯赛因奖”还是联合国颁发的呢,按饶毅的逻辑,岂不比阿米诺夫奖更了不得?饶毅当年为什么又说陈章良是“老中青三代学术骗子”的青年代表呢?

 

饶毅说央视吹捧施一公,“错误在于记者。方舟子可以因此批评记者,而不能批评被报道人。”然而,如果不是施一公或其代理人提供信息,央视记者哪知道什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假如错误是记者造成的,怎么从来没有见过施一公澄清过?对媒体的吹捧坦然受之,被人揭了底就归咎于记者,迁怒于揭露者,这是学术骗子及其帮凶、帮闲的惯用伎俩,二十年来我见得太多也驳斥得太多了,饶毅到现在还把这当成理由来反驳我,这是哪门子的水平和能力?

 

这并不是饶毅第一次斥责我没有批评的资格和能力。这几年来,只要我批了施一公、潘建伟或其他与饶毅在同一个圈子的“明星科学家”,饶毅总忍不住要斥责我没有批评的资格和能力,甚至把我的批评比做崔永元批转基因。

 

但是,我对这些明星科学家的批评,基本不涉及专业评价问题,涉及的是事实和逻辑,与资格和能力无关。我在2008年举报施一公谎称全职回国申请国家杰出青年资金,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参见方舟子《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施一公涉嫌造假》)我批评施一公在美国当教授时反对中国搞经费几千万元的“生物大科学”,回国后却自己拿上亿元经费,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我批评施一公一方面和饶毅一起在美国《科学》杂志发文抨击中国科研经费发放靠长官意志,一方面自己通过私人关系找科技长官要了三亿元科研经费,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我批评施一公迷信人体特异功能,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评施一公院士迷信人体特异功能》)我批评施一公迷信中医,批评施一公做大师状要用“量子纠缠”指导生物学研究,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评施一公“大师”忽悠“生命科学”》)我嘲笑施一公宣称在五年内让西湖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招了一个“佛学大师”当讲席教授,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施一公是骗子的严密证明》《施一公还是不是骗子?》《施一公赶超世界名校的秘密武器》)我揭露潘建伟独吞自己并非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的论文,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潘建伟的论文入选《自然》杂志物理学百年经典了吗?》)我揭露潘建伟剽窃美国物理学家的科学幻想说成是其本人已经实现的技术,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潘建伟是骗子的严密证明》)我批评潘建伟在央视胡吹墨子的发现启发了量子通信,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墨子的发现启发了量子通信了吗?》)我嘲笑潘建伟的“量子之父”称号,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潘建伟不是“量子之父”,而是“放量子卫星之父”》)我指出潘建伟得的两个“国际大奖”就是饶毅说的那种“小奖”,需要什么资格和能力?(《潘建伟院士又获“国际大奖”了》)

 

套用饶毅的比喻,我虽然人在山下,但是当饶毅在山上的朋友们吹嘘他们已经满世界飞行时,我也能清楚地看到并指出他们仍然在地面上,又何必跑到山上去才能看个明白?

 

当然,我揭露学术造假,有时的确要用到专业的知识,这时就需要资格和能力。例如15年前我揭露过饶毅的朋友贺福初院士的成名成果是把国外已发现的蛋白质换个名字当成自己的成果,就需要非常专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而我有这方面的资格和能力。不久前饶毅写了篇文章吹捧贺福初早期做了很重要的研究时,我提醒他那项研究是假的,他却同样认为我没有资格和能力评价贺福初。我建议他先去看看我早年揭露贺福初的文章,饶毅却表示他没有兴趣看。也许在他看来,他的资格和能力已经高超到不用看别人的揭露文章,也知道是错的。

 

饶毅和施一公、潘建伟一样很喜欢发明学术规则,这不,他又发明了一条:一个人即使获得了博士学位、完成了博士后训练,也还只是小学生,没有评价别人的科学成就的资格和能力,要像饶毅一样当上了教授,才有资格和能力。看到饶毅这条高论,我非常同情饶毅手下的博士生、博士后,在饶毅评点科学人物时——这是饶毅一贯喜欢干的——他们是只有洗耳恭听的份的,绝对不敢表示任何不同意见,没有资格和能力嘛。饶毅觉得自己当了神经科学的教授,就相当于成了生物学所有领域的专家,不仅有资格有能力评价施一公做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而且有资格有能力评价生物学所有领域的成就:他曾经几次预测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列了生物学各个领域他认为值得获奖的成果,名单极长,没有自以为对生物学所有领域了如指掌的自信,谁有这样的胆量?这么说还小瞧了饶毅了,他显然认为自己当上了神经科学的教授,就成了科学所有领域的专家,比如他自认为很了解潘建伟的工作,虽然我很怀疑他是不是学过量子力学的入门课。他甚至曾经当着他的朋友田刚的面当众吹捧田刚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显然也自认为有资格有能力评价数学成就了(参见方舟子《谁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数学家?》)。没当教授,就没有评价资格和能力,当上教授,就什么评价资格和能力全有了,难道教授聘书是个评价执照?

 

    饶毅不过是一名神经科学的教授,对神经科学领域的了解当然比一般人强,但是出了神经科学领域,就未必有超过一般人的资格和能力。他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了解,就不如我。例如在我批评韩春雨做分子生物学实验不戴手套时,饶毅曾经为韩春雨狡辩,说他自己做分子生物学实验就从不戴手套,摆拍了一张不戴手套做实验的照片以示对韩春雨的支持,还说美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分子生物学实验都不戴手套。他显然不懂为什么做分子生物学实验必须要戴手套。

 

    饶毅对自己能当上教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认为从此才有了评价科学成就的资格和能力,然而事实一再表明,他经常在评价别人的科学成就时看走了眼,还不如二十年不做科研的我。例如饶毅及其主编的《知识分子》曾经大肆吹捧过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为韩春雨骗取巨额经费和众多荣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我和其他人开始质疑、揭露韩春雨时,很长时间饶毅公开、私下都表示过不屑,认为我没有资格和能力评价韩春雨的科学成就,还邀请我去北大生命科学院和他公开辩论韩春雨事件,在我答应下来并安排了日程之后,他又变卦了,因为那时候韩春雨造假已铁证如山了。这时候饶毅及其主编的《知识分子》摇身一变又成了揭露韩春雨的英雄,《知识分子》还因此得了一个“代表媒体界极高荣誉”的年度奖。又如,饶毅曾经称赞全世界唯一一个研究“先父遗传”这一伪科学的河南科技学院刘用生是“中国罕见的有学术精神的学者”,表明他甚至连识别生物学领域的伪科学的能力都没有(参见方舟子《荒谬的“先父遗传”》)。相反地,饶毅却在讲课时一再贬低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甚至嘲笑达尔文没能发现遗传规律是因为智商太低,其实是因为饶毅自己没有看懂达尔文做杂交实验的目的(参见方舟子《达尔文为什么没能发现遗传规律》)。

 

    饶毅为什么会堕落到以当学术骗子的帮闲为荣呢?我想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由于圈子利益。如果我批评、揭露的是饶毅圈子之外的人,他就认为我有资格和能力,而一旦批评、揭露到饶毅圈子之内的人,我马上就丧失了资格和能力。这个圈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当年学生物的中国留学生中较早当上美国大学教授因此不可一世的“吴瑞学会”圈,一个是现在在中国一起要经费、办大学、上讲坛、互相吹捧的明星科学家圈。不幸的是,这两个圈子的人经常被我批到,每次被批,饶毅就认为我没了资格和能力。第二个原因是饶毅识别和思辨能力都不高,在知人论世时没有体现出作为一个科学家该有的严密思维。也因此,饶毅在反击别人的批评时不会就事论事,更不会有根有据有逻辑有条理地做具体反驳,只会要来跟人摆资格。饶毅嘲笑我只有“美国高中生、中国大一学生的辩论水平”,却不知他连这种辩论水平都没有,因为他欠缺的,正是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他应该放下教授的架子,多去跟学生辩论辩论。

 

2019.4.11.

 

 

潘建伟院士又获“国际大奖”了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最近国内媒体大肆报道,说“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获得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伍德奖(R.W.Wood Prize),是该奖设立4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获得该奖。有人问我这个奖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前不久国内媒体还大肆报道过,潘建伟院士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颁发的克里夫兰奖(The Newcomb Cleveland Prize),号称也是该奖设立9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获得该奖。当时也有人问我这个奖的含金量。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反问一句,在潘建伟获奖之前,你听说过这两个奖吗?不要说你没听说过,我也没听说过。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们孤陋寡闻。那就在网上搜搜,看看这些奖的影响力有多大。先搜克里夫兰奖,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网站提到这个奖,维基百科有一个简单的条目,此外没有别的英文网页提到它。再搜伍德奖,并不比克里夫兰奖好,除了美国光学学会的网页,还有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网页提到该校的一名教授2018年获得该奖,维基百科有其条目,但是条目内容是空的。没有哪家国外媒体报道过这两个奖的历年获奖者。

 

不是号称国际大奖嘛,怎么颁发几十年了,国外媒体从来就没有报道过?甚至绝大部分获奖者所在的学校也没有把这作为殊荣隆重报道呢?原因很简单,国外这种级别的科学奖多如牛毛,如果都要报道,媒体岂不得累死?何以知道这种科学奖多如牛毛呢?我们简单地估算一下好了。美国科学促进会每年要颁发9个奖,克里夫兰奖只是其中一个。美国光学学会更夸张,一年要颁发25个奖,伍德奖不是它的最高奖(最高奖叫艾维斯奖章,the Ives Medal)。美国类似光学学会这样的社团至少有上百个,每个社团都会设奖,这样估计下来,类似级别的奖至少也有几百个。除了科学社团颁奖,每年的学术年会往往也会颁奖。大家可能都忘了,去年国内媒体也大肆报道过,潘建伟获得国际激光科学和量子光学兰姆奖,那是美国量子电子物理学大会颁发的。美国类似这种学术年会起码也有上百个,也都要颁奖。这样算下来,美国这个级别的科学奖得有上千个。其他科技大国的科学社团、学术年会也都要颁奖,例如很多年前国内就大肆报道过,潘建伟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奖励量子光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的菲涅尔奖。把这些奖都算上,得有上万个吧?我说多如牛毛夸张吗?除了中国媒体和中国科学家,谁会把得这种奖当成多大的荣誉?

 

这种奖其实就是业内人士的过家家,拉关系用的,业外人士没必要把它当回事。当然,这些学术团体、学术年会并不是野鸡机构、野鸡年会,颁发的奖不能说一点含金量都没有,但是要发给谁,却不完全是由于学术。克里夫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是《科学》杂志的主编,而他是一名生物学家,来评价潘建伟的工作能有什么专业性?潘建伟现在大概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钱有势的科学家了,为了做一个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实验就花了上亿元发射卫星,这种大手笔出了中国谁做得到?颁奖给潘建伟,都是因为其放“量子卫星”,被他的大手大脚给震惊了。特别是《科学》要开拓中国市场,经常收中国大学的钱为其出增刊,颁奖给中国第一号大款明星科学家潘建伟拉拉关系,有啥奇怪的?偏偏中国媒体以为这是多大的荣耀,潘建伟和施一公一样,又都有收集这种没几个人知道的“国际大奖”的爱好,花了那么多国家科研经费,得几个奖相当于听个响,有个交代了。一个随便发,一个急着要,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满世界获奖,听着好像很替国争光。然而,真正有份量的奖,有一两个也就够了。正如真正的博士学位,有一个就够了,不用像我以前说过的那个美国“中医大师”那样以“读”了四个博士学位为荣。

 

2019.4.6

不必夸大杨振宁的学术成就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我在前的文章中谈到了如何评价霍金的学术成就和给科学家分等级,很多读者都提到了杨振宁。不知为什么,一提到霍金,有人就想到杨振宁。去年霍金去世时,国内媒体对他用尽了溢美之词,当时就有人不乐意了,说我们中国有个物理学家杨振宁,成就比霍金大多了,怎么不宣传?有人写了一篇长篇文章为杨振宁在中国受冷落鸣不平,说杨振宁是当代牛顿、爱因斯坦,有13项诺奖级别成果,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是次等成就。这就吹得太没谱了。这人显然是把杨振宁做出的重大成果都算成诺贝尔奖级别了。牛顿、爱因斯坦也只有三、四项诺贝尔奖级别成果,难道杨振宁一个人顶四个牛顿或爱因斯坦啊?

 

说中国人冷落杨振宁,也是夸大其词。杨振宁在中国的名气肯定比在国外大多了,中国人谁不知道杨振宁啊?因为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就是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还是中国国籍,所以是中国人获奖。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说这个发现只是次等成果,也是乱说的。它是很重大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说的是什么呢?如果有两个粒子,它们除了旋转的方向是相反的,其他的方面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镜像的粒子,就好像一个粒子在照镜子一样。人们以前认为这样的两个粒子,它们的物理性质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把它叫做宇称守恒。杨振宁、李政道他们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实际上是不守恒的,例如它们的衰变方式是不一样的。这相当于说,这两个相互为镜像的粒子,它们在镜子之内和镜子之外的衰变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在1956年做出了这个发现,被吴健雄用实验证实了。在第二年,立即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获奖速度之快是空前的。

 

杨振宁还有另一项工作也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那就是“杨-米尔斯方程”。米尔斯当时只是一个研究生,他和杨振宁共用一个办公室,两个人合作做出了这项研究。

 

物理学研究的一个目的是最终把四种力统一起来,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但是在目前只是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这三种力。这个模型叫做标准模型,而杨-米尔斯方程就是标准模型的基础。所以这项研究是非常的重大的。它是在1954年做出的,但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一直到70年代以后,人们才发现了它的重要性。一般认为这才是杨振宁最重大的成就,应该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至于为什么这项研究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认为是因为米尔斯学术水平其实不是很高,诺贝尔奖委员会不愿把奖给他,但又不能只给杨振宁不给米尔斯,干脆都不给。也有人认为因为杨振宁已经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了,就没有必要再给一次诺贝尔奖物理学奖了。毕竟,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并没有再因为相对论得奖。

 

杨振宁得过了诺贝尔奖,还有一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这已经足够让中国人骄傲的了,又何必无限夸大他的成就呢?

 

2019.4.1

霍金是第几等的科学家?

2019年4月14日星期日

在前面的文章《霍金是个大骗子吗?》中,我说霍金并不是个大骗子。有人问,那怎么评价霍金的学术成就?他是不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去年霍金去世的时候,中国媒体纷纷给霍金加上了各种崇高的头衔,有说他是最伟大物理学家的,有说他是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也有说他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这些说法都是溢美之词。霍金无疑不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不可能比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更伟大。他也不能说是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爱因斯坦之后还出现了众多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例如大家熟悉的费曼,他的成就比霍金大。再退一步说,说他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不对,健在的理论物理学家有不少人在学术上比他杰出,例如杨振宁。

 

霍金首先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主要是在宇宙学和引力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非常专业化的高深领域,一般的人不可能理解。但是霍金还是设法做了科普,成为最畅销的科普书作者之一,在帮助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他的贡献同样重大。他在科普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说霍金是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是言过其实,毕竟他连诺贝尔奖都没有得过。霍金生前也说过,把他说成爱因斯坦再世,是媒体炒作,他是不认的。但是如果说他是当代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那就没有问题了。在当代理论物理学家当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名气这么大了。但是著名和伟大不是一回事。

 

一般之所以觉得霍金很伟大,不是因为他们有资质去评判霍金的学术成就,而是因为霍金身患严重残疾,绝顶聪明的大脑和没法动弹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具有传奇色彩,让公众很崇拜。如果因为崇拜某个科学家而对科学产生兴趣,那是好事。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喜欢八卦,跟风买了霍金的科普书也只是当摆设,没有去读,以致有一种说法,霍金的《时间简史》是卖得最多但是读得最少的书。

 

有人不乐意了,他们说,伟大本来就没有标准,我愿意说霍金最伟大,你管得着?伟大当然是有标准的,不然你干脆说霍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好了,又何必限定是爱因斯坦之后?这么限定不就是因为认为霍金不如爱因斯坦吗?还有人说,霍金身患残疾,却能够做出重大科学成果,这就是最伟大。霍金身残志不残,当然令人敬佩,但是我们不是在评比哪个残疾人更伟大,而是在评比哪个科学家更伟大,那么就应该以科学成果作为标准。一个科学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取决于他做出的科学成果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们根据影响力的大小,可以把科学家分成几等。

 

第一等的科学家是那些领导了科学大革命,开创了科学新纪元的人,他们是无可争议的科学之父,是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很少,算来算去,也就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四个人够格。伽利略、牛顿开创了经典物理的新纪元,达尔文开创了生物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物理的新纪元,其影响无与伦比。而且他们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出的成果,更凸显了其伟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出现了所谓战略科学家,也叫做科研包工头,做出的科研成果也许很大,但他只是起到领导、组织作用,其实对具体科研成果的贡献并不大。

 

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也标志着物理学进入了新纪元。但是和相对论不一样的是,量子力学不是某个人独立开创的,量子之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好几个。除了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等人都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人数多,就只能算是二等的科学家了。二等的科学家还有一类,是对科学做出了划时代贡献的科学家,创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让科学进入了新时代,例如物理学的麦克斯韦、居里夫人、狄拉克,化学的道尔顿、门捷列夫,生物学的巴斯德、科赫、孟德尔、摩尔根、艾弗里、沃森、克里克。

 

第三等的科学家是那些做出了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的。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都是伟大的科学家,有的人本不应该获奖,还有的人获奖是因为技术工作,例如发明了某种药物,对科学的影响并不大。也不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就不是伟大科学家,有些人是被评奖委员会给遗漏了,还有些人是因为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在诺贝尔奖颁奖范围。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诺贝尔奖级别,他们往往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第四等的科学家是那些在某个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在他们之后的就只是普通的科学家了。

 

那么霍金排在第几等呢?他显然没有开创科学新纪元,不是第一等,也没有开创科学新时代,不是第二等,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或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不是第三等。霍金的工作,主要是在引力研究和黑洞研究这两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算是第四等的科学家吧。

 

2019.3.30

霍金是个大骗子吗?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昨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转一篇文章,说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个大骗子,文章最后还把我扯上,似乎是想让我打打这个假。去年霍金刚去世的时候,国内就有人说他是个大骗子。说他是骗子的又有两类人,一类是科学妄想家,认为霍金的学术成果都是骗人的。这些人反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而霍金的主要学术成果用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所以他们就要嗤之以鼻了。还有一类是阴谋论者,干脆认为霍金这个人是假的。当时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题目叫做《霍金团队的世纪大骗局还要持续多久?》,是一个自称在做科普的人写的,它的主要观点就是真实的霍金其实早就死了,大家看到的霍金是一个机器人冒充的。我昨天看到的那篇文章,其主要内容就是根据这篇文章编写的。这种阴谋论以前就出现过,因为霍金去世,又流行了。我当时曾在音频节目里批驳过,看来还有必要写成文章再批一批。

 

他们认为霍金是假的理由有两条。第一条理由是,霍金得了所谓渐冻人的疾病,渐冻人患者发病后的寿命是2-5年,当年英国最好的医院诊断为还有2年寿命,而霍金从21岁被诊断得病,到76岁去世,竟然活了55年,怎么可能呢?渐冻人是个俗称,医学说法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是运动神经疾病,运动神经会逐渐死亡,全身肌肉逐渐萎缩,最终连控制呼吸的肌肉也萎缩,就死于呼吸衰竭了。大部分人从开始患病到死亡,也就3~4年的时间。但是根据美国国家神经障碍与脑卒中研究所的资料,大约有10%的ALS患者病情恶化缓慢,能够存活十年以上。霍金很幸运地属于这种病情恶化缓慢的类型。当年给他做诊断的医生的确估计他只有2年的寿命,但是那只是根据大多数ALS患者的情况做出的估计,并不是准确的判断。所以不能根据大多数ALS患者只有几年寿命,就说那些活得长的少数患者是骗子。

 

认为霍金是假的第二条理由是,霍金不会说话,要靠电脑发音,需要用键盘输入他要说的话。霍金最后只剩下面部一块肌肉能动,用这块肌肉控制键盘的输入,速度赶得上双手的效率,是不可能的,所以肯定是骗人的。这个完全就是造谣了。其实听过霍金演讲的人都知道,霍金演讲是预先准备好了演讲稿,由电脑念出来,所以速度还比较快,但是他如果随意发言或者回答问题,速度就非常慢了。我在2000年听他演讲时,他那个时候还有一个指头能动,键盘输入速度大约一分钟只有15个单词,是非常缓慢的。后来这个指头也不能动了,全身只剩下脸部一块肌肉能够动,就通过检测这块肌肉的抽动来输入单词,就更慢了,一分钟只能输入几个单词,而且越来越恶化,到最后一分钟只能输入一两个单词。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开发出一款打字软件,用霍金的文章训练它,能够根据词频和上下文关系联想出霍金想要表达的意思,让输入速度提高了十倍。

 

霍金的病情是逐渐恶化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还能够说话,只不过发音含糊,一般人听不懂,需要有熟悉他的发音的人把他说的话翻译成正常的英语。之后他得了严重的肺炎,为了帮助呼吸切开了气管,他才从此失去了发声的能力,只能通过电脑发声了。霍金能够活这么久,是现代医学的功劳。他能够跟人交流、发表他的学术成果,则是计算机技术的功劳。可以说,霍金是现代医学和计算机技术创造的奇迹。

 

2019.3.27

 

 

学好英语有没有用?

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

有一个著名“网络作家”称“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要求取消“全民傻乎乎的学英语”。这种论调并不只是在网上有。有一个人大代表曾经建议高考取消英语考试,把英语从必修改成选修。后来这个人大代表被网民挖出自己就在办双语幼儿园、办英语培训班,让人怀疑是想让公立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好让学生去上私立培训班。

 

的确近年来经常听到有人抨击中国太重视英语教学,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学英语。抨击的人未必有什么私心,可能只是觉得一般人学英语没啥用,不搞翻译不做科研,学英语干什么呢?而且花了那么多时间也学不好。的确,中国人虽然从小花了很多时间学英语,但是英语水平普遍并不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取消、减少英语教学的理由。如果英语很重要很有用的话,没学好,应该是改进英语教学,而不是干脆取消英语教学,那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那么英语对一般的人有用吗?有用,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上。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说不定你哪天就会出国旅游,或者跟国外的人做起了生意。而英语是最通用的国际语言。如果懂英语的话,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就会有很大的方便。很多出国旅游的人,或者做外贸的人,都很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英语,他们年轻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将来会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的下一代长大了以后,与国外交流的机会会更多,不能无视这种可能性,觉得英语没用。

 

即使不和国外交流,英语也有很大的用处。虽然在世界各种语言中,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不是最多的,还不如汉语和印地语,但是使用英语的文化群体是最多样化的。用英语写的信息、知识是最丰富、最可靠的。比如说,如果你懂英语,上网查资料,就可以获得最丰富、最靠谱的信息。比如说查医学资料,只会汉语的话,查到的很多都是虚假的广告,甚至是莆田系医院做的广告,而如果懂英语,就可以从国际医疗机构获得很权威的资料。对比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就能够看出中文资料和英文资料的巨大差距,百度百科的东西基本是不可信的,而英文维基百科的资料是相当可信的,而且非常丰富,中文维基百科就要差很多。如果懂英语,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目前最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最好听的歌曲,都是英语的。大家想想,是好莱坞的大片、美剧好看,还是横店拍的国产片、国产电视剧好看?如果你懂英语,就可以直接欣赏,而不用等待翻译,何况翻译经常是不可靠的,不懂装懂的人乱翻译很常见。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学好英语。

 

201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