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存档

中南大学原校长张尧学被查,“透明计算”怎么办

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

中国政府网站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中南大学原校长张尧学由于严重违法违纪,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查。熟悉中国情况的人都知道,一旦政府宣布某一个人接受调查了,实际上已经都查得差不多,认定了有问题。张尧学为什么会被调查,通告没有说,可能要等以后给出调查的结果、要移交法办了,才会说。

 

现在我们不知道张尧学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查的,还是有不少人把这条消息转给我,因为我曾经在2015年揭露过张尧学,说他是一个学术骗子。这是我揭露过的无数的学术骗子中比较少见的落马的。

 

2015年张尧学和他的团队搞出来的“透明计算”获得了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那是中国最高的科学大奖,在中国计算机学界舆论大哗。很多人都在网上质疑这个获奖的含金量,认为所谓的透明计算就是骗人的东西,怎么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当时政府要保他,网上的质疑很快就都被一一删掉了。有个别的媒体报道了网上对张尧学透明计算的质疑,也被删掉了。

 

科技日报要为张尧学保驾护航,发表了一篇评论,说学术批评不能靠匿名诽谤。的确当时在网上质疑张尧学的计算机科学的专业人士都是匿名的,张尧学得罪不起,谁敢公开实名实姓质疑他呢?记者去采访计算机学界的那些大佬、院士,他们也只能推脱说对此不了解,也不敢公开质疑。

 

实名实姓地公开质疑而且揭露张尧学是一个骗子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后来英国的《自然》、美国的《外交政策》等国外的媒体要报导这个事件,找不到那些匿名的人采访,就只好来采访我。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你是学生物的,不懂计算机科学,怎么揭露张尧学?我不是从专业的角度揭露张尧学,那已经有别人在匿名做了。我是从不需要专业的角度来揭露他的。我有我的办法。首先去查张尧学的履历。张尧学以前的确做科研,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当教授。但是他从1995年开始就从政了,先是去国务院挂职,到1999年就全职当官了,当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办主任。2011年又去中南大学当校长。所以他不搞科研、全职当官已经有十几年了,怎么还能够做出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成果出来?这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其次我去查他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引用情况。这并不是两弹一星之类的机密,是公开的科研成果。之所以会获奖,号称是因为在国内外都有重大的影响,被普遍使用。人们怎么知道这个成果的存在?那就要看论文。所以要看他的论文发表情况。报奖材料列了8篇的论文,表示这8篇论文就是代表这个成果的。我就去看这8篇论文。

 

这些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论文,具体研究的是什么我是看不懂的。但是这8篇论文是关于哪一方面的研究,我是看得懂的。这8篇论文中,有4篇论文跟透明计算没有任何关系,也跟张尧学没有关系,根本就不是他团队写的,是完全无关的论文,被他拿来凑数。特别搞笑的是,这4篇所谓的论文里有一篇根本就不是论文,而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一本计算机教科书里的一个章节,这个章节的内容也跟张尧学、透明计算没有任何关系。那本教科书也不是张尧学写的,是一个姓林的人写的,怎么能够把它作为自己的成果?是不是还要把这个一等奖跟那个姓林的作者分享啊?更可笑的是,这是一本2001年出版的书,张尧学为了把这本教科书伪装成一篇论文,居然把它的出版年份2001年写成“2001年卷”。

 

剩下的四篇论文倒是张尧学写的,他是作者之一。但是其中有一篇是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发表在一个已经停刊的很低端的学术期刊上。人工智能跟透明计算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虽然是张尧学写的,也是一篇无关的论文。另外一篇论文是张尧学198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也跟透明计算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使有关系,那也是属于东北大学的成果,难道这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要发给东北大学吗?

 

跟透明计算有关的就剩下两篇论文。那两篇论文都是发在很低端的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发表了好几年了,到获奖的时候都只被引用了40多次,而且绝大多数的引用都是张尧学本人自引或者是中国人引的,而外国引用的,有两篇不是英语的论文,还有三篇是英语论文,但那三篇的作者分别是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计算机科学最发达的是英美,英美的研究者没有一个人引用过张尧学的论文,怎么能够说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被广泛使用?引用的次数这么可怜,论文数也这么可怜,才要拿无关的论文凑数。

 

第三,张尧学在报奖材料里为了表明透明计算获得了多么高的评价,引用了一些人对他的评价。他说透明计算被IBM、英特尔采用,被英特尔副总裁称赞为代表着下一代的计算。我去查了一下,的确英特尔有一个副总裁有一次在会议上提到透明计算,但是他说其实透明计算这个概念并不新颖,早在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就已经提出来了,现在中国清华大学的张尧学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那个英特尔的副总裁并不是搞技术的,而是MBA出身的,根本就不懂技术。他说的麻省理工学院的“透明计算”跟张尧学的透明计算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确有人提出过透明计算的这种说法,但是“透明”指的是公开可见的计算,而张尧学的透明计算的“透明”指的是看不到的、不知不觉的,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透明的定义,只不过碰巧用了同一个词,由于一词多义,就被混为一谈了。

 

张尧学还说相关的研究获得了国外哪些学者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张氏协议综合法。我去查了一下,的确有几个人评价过张尧学的研究,但是评价的是他1988年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跟透明计算没有任何关系。把这作为获奖成果,是不是又是要把这个奖发给日本东北大学?关于“张氏协议综合法”,张尧学在不同的场合一再吹过,意思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一个协议,多给中国人长脸啊。我去查过,的确有一篇关于各种协议的综述,介绍了十几种的协议,每一种协议都以发表论文的那个人的名字来称呼,并不是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张尧学在报奖材料里还说,他的专著被美国大学教授Y. Pan称为是里程碑式的工作。Y. Pan一看就是一个华人,但是他为什么不把名字写全?我查找的结果,发现这个人叫潘毅,是中南大学的教授。原来是张尧学手下的,那么他做的评价不具有客观中立,能够说明啥问题啊?这就是为什么张尧学不敢用汉字来写他的名字,还要把他的名给缩写了,就是怕让人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还要把他当成是一个美国教授的评价。

 

从张尧学的报奖材料就可以看出来,这是非常拙劣的造假,粗制乱造拼凑,报上去了,居然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就不正常了,说明完全是张尧学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人脉关系运作的结果。

 

中国各种各样的奖基本上也都是运作的结果,本来就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本来含金量是很高的,代表的是中国最高的科学成就,所以从1999年设立以来,为了保证它的含金量,宁缺毋滥,多年空缺,哪一年没有值得获奖的,就不发了。从1999年到张尧学的透明计算获奖之前的2013年,14年间总共才颁了6次奖,大部分的年份都不颁奖,都是空着的。就我算是有发言权的生物学的领域来说,颁过两次,一次是颁给澄江动物群寒武纪大爆发的研究,一次是颁给中国植物志。这两次的颁奖的确都是实至名归。

 

可见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确含金量本来还是挺高的,但是居然在2014年就颁发给了一个虚假的成果。中国的学术骗子当然多的是,只不过像张尧学这样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人脉关系,把一个虚假的成果包装一下,就获得了本来含金量还很高的中国科学的最高奖,这是史无前例的。所以这是一大科学丑闻,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科学丑闻之一。

 

当时《自然》就张尧学获奖一事采访我,我就说了这是中国科学最大的丑闻之一。《自然》不敢报道我这句话,可能觉得我说得太夸张了。我当时还说再过10年、20年就知道我说得对不对。现在刚好十年过去了,张尧学落马了,不就证明了我当时说的是对的,这的确是中国最大的科学丑闻之一。虽然我们不知道张尧学究竟是不是因为这个获奖落马的,但是中国最高的科学大奖的获得者落马被处理这是唯一的一次,这不就是最大的科学丑闻之一吗?

 

不管张尧学的落马跟获奖有没有关系,这个获奖成果是假的,现在可以说是公认的。不说别的,透明计算获奖后,并没有人因此就认它、用它,当初号称经济价值巨大,现在已证明其价值为零。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他能够获奖?当时张尧学利用权力和人脉关系运作,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这些本来都应该调查清楚的。但是中国不是正常的社会,所以我们也不指望真的能把这些事情都查得清清楚楚。现在一个学术骗子落马了,在中国的这种大环境下,可以说还是很意外的,算是意外之喜。

 

2025.10.17.录制

 

2025.11.1.整理

小孩吃垃圾食品会得癌症吗?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中国有一个女孩,才15岁,肝脏长了恶性肿瘤,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治疗。记者去采访,这个女孩说,医生说我得肿瘤是因为喜欢吃垃圾食品。主治医生也说,这个女孩祖孙三代都没有人得过这种癌症,她会得就不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而是平时喜欢吃垃圾食品,吃泡面、火腿、辣条这些零食导致的。

 

医生说去查房的时候,看到这个小孩在吃鸡腿。他拿起鸡腿的包装一看,保质期18个月,说一个鸡腿怎么能够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呢?就是加了很多防腐剂,是泡在防腐剂里的。所以他呼吁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小孩的饮食,吃什么食品要看一下是不是有防腐剂、食品添加剂,不要让他们随便吃垃圾食品,不然的话就会得癌症。

 

这个主治医师号称治疗的是癌症,但是缺乏癌症的知识,甚至还对他治疗的这种癌症也缺乏知识。他说这个女孩得的是肝未分化肉瘤,全称应该叫做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如果他查过关于这种恶性肿瘤的相关资料,就该知道它就是遗传的。他说祖孙三代都没有得过这种癌症,所以不可能是遗传的,是错的。导致肿瘤的遗传因素不一定是直接从父母遗传了某一个致病基因,完全可能是在性细胞生成或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染色体异常或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

 

比如说,唐氏综合症是一种遗传的疾病。你能够说因为祖孙三代都没有人得过唐氏综合征,那么唐氏综合征就不是一种遗传病吗?肝未分化肉瘤就是类似的遗传病。它是因为染色体出现了异常,发生了易位,导致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残留了一些未分化的干细胞。这完全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跟后天的、环境的因素,包括跟吃什么没有关系。

 

肝未分化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癌症,90%是15岁以下的儿童得的。这种主要是儿童得的癌症跟环境因素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暴露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得的概率越高,大人得这种癌症的比例应该比儿童更高才对,不会大部分都是儿童得的。

 

这个医生将儿童得了癌症怪为是吃垃圾食品引起的,这不是孤例,以前已经有别的中国医生这么说过了,我也批过了。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说,因为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很多人觉得垃圾食品含有那么多的食品添加剂,对身体不好,儿童本来就喜欢吃垃圾食品,所以他们得癌症就是跟吃垃圾食品吃多了有关。

 

食品添加剂通常不会是致癌物,除了一些例外,因为如果是致癌物是不会批准使用的。哪些例外呢?某一些防腐剂本身不是致癌物,但是可能会产生致癌物。例如,在加工肉制品当中,普遍会用亚硝酸钠做防腐剂。亚硝酸钠本身不是致癌物,但是在酸性和加热的条件下,会跟肉里的氨基酸起反应,产生亚硝胺。亚硝胺就是一种致癌物。

 

明明知道它会产生致癌物,为什么加工肉制品还是要用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呢?因为肉类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肉毒杆菌污染,肉毒杆菌一旦繁殖,会产生肉毒素,而肉毒素是已知的最毒的毒素之一,摄入了一点点的量,人就会被毒死。亚硝酸钠可以有效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所以权衡利弊的结果,还是应该用亚硝酸钠做防腐剂。何况加工肉制品即使没有用亚硝酸钠,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本来就不应该多吃。

 

别的食品用得比较多的防腐剂主要是苯甲酸和山梨酸。苯甲酸本身也不是致癌物,但是饮料中如果加了苯甲酸,它能够跟维生素C起反应,产生苯,苯就是一种致癌物。为什么知道它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还要用它呢?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如果不用防腐剂,在保存过程中,细菌、真菌会污染、繁殖,对身体反而有害。特别是真菌,一旦繁殖了,会产生真菌毒素。有的真菌毒素就是致癌物,甚至是非常强烈的致癌物,比如说黄曲霉素,可比什么防腐剂会产生的致癌物毒性要强多了。

 

至于山梨酸,是非常安全的,本身不是致癌物。目前也没有发现它能够跟别的什么东西反应产生致癌物。所以大家买包装食品要习惯看成分表,尽量选择用山梨酸作为防腐剂的。

 

但是我们从食品中摄入的致癌物,不管是从食品添加剂来的,还是天然产生的,并不是吃下去了很快就能够导致癌症。是要长期摄入,才会增加导致癌症的风险。所以不能把小孩得癌症怪为是因为吃了食品中某一种致癌物导致的,而是年纪越大摄入致癌物的时间越长、量越多,得癌症的风险也就越高。我们通常可以把癌症视为是一种老年病,就是因为老人得癌症的风险是最高的。

 

不要说是小孩得癌症了,即使是大人,即使是老人得癌症,通常也不能就怪为是因为他长期吃了某一种食品里含有致癌物。我们认为某一种食品的某一种成分,或者某一种食品添加剂是致癌物,增加癌症的风险有多高,这是大样本的统计结果,并不是说100%都会得癌症。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他得癌症是不是因为吃了什么致癌物引起的,这是没法确定的。不能就认为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因果关系。

 

但是中国的医生就喜欢下这种定论。对于具体的病例,得了癌症了,就一口咬定是因为喜欢吃什么食品引起的,因为中国的医生就像我以前一再说过的,本质都是老中医,都是喜欢一拍脑袋就给出结论。

 

当然我并不是说对于小孩吃垃圾食品无所谓,不用关心,因为的确小孩吃垃圾食品吃多了是会有害的。垃圾食品为了好吃通常是高糖、高盐、高脂肪,吃多了容易长胖。还有的食品添加剂有可能会对小孩的神经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被怀疑有可能增加小孩多动症的风险。关于人工合成色素的可能危害,我以前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说了。这些危害都跟会得恶性肿瘤、癌症没有关系,你不能用会得恶性肿瘤、癌症来吓唬小孩,不让他们吃垃圾食品。

 

小孩得癌症是一个不幸的事件,是一个偶发事件,跟小孩本人有什么“不良习惯”没有关系,不能把它怪为是因为小孩喜欢吃垃圾食品或者别的什么习惯导致的,这样会增加了小孩的心理负担,小孩为此会去自责,感到内疚,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这种医生是不配当医生的。

 

2025.10.13.录制

 

2025.10.28.整理

诺奖预测大师饶毅预测25年后中国将超越日本

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

在2001年,日本政府发布了一个科技发展计划,要在本世纪五十年内,也就是到2050年,日本要获得三十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国官媒当时嘲笑这是“口出狂言”。但是后来日本几乎平均每年就得一个诺贝尔奖。到现在,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本世纪已经得了22个,中国官媒早就笑不出来了。

 

但是还是有中国人不服,谁呀?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25年后日本反思为什么开始被中国超越》。他认为,“2035年之后,中国因为科学发展,不断出现重要的发现和发明,从而也顺其自然逐渐获得诺贝尔奖,以后越来越多。”而日本由于决策失误,获诺奖的高峰到2040年就结束了,之后就会下降,“到2050年,中国因为科学发展的程度和时间,而相应的诺奖数量将超过日本。”

 

像饶毅一样觉得比谁都懂诺贝尔奖,能够预测诺贝尔奖的发展趋势的人在中国有的是,预测中国会拿诺贝尔奖拿到手软的人也有的是。这几天,南京工大原校长黄维院士在2013年的预测又被翻出来打脸。他当时说,十年以后,中国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将成为常态。而且说这是毫无悬念的。黄维才预测了十年之后的事,所以很容易被打脸。

 

杨振宁鬼一点,将预测的时间放到了二十年。他在2000年预测,二十年后中国会拿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杨振宁虽然鬼,但是没有料到自己那么长寿,二十年后还活着,所以也被打脸。

 

饶毅更鬼一点,将预测的时间放到了25年之后。他说那个时候他88岁,能够看到自己的预测究竟是准确的还是离谱的。他未必会那么长寿,因为饶毅的养生观是很奇葩的,我以前曾经批评过,他认为运动有害健康会猝死,从来不敢运动。他的饮食也不健康。所以他是不是真的能够活到88岁,活到2050年,看他的预测究竟是准确还是离谱,首先就要打一个疑问。

 

但是我们不用等那么长的时间,在现在根据饶毅这个预测的内在逻辑就可以知道他的预测是不靠谱的。说饶毅这种满脑子浆糊的有内在逻辑,可能并不是很妥当。那我们换一个说法,根据他这个预测的理由、依据,也可以知道它是不靠谱的。

 

日本到现在本世纪拿到22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在本世纪之前,还拿过几个,加起来有27个。饶毅不认为日本到今年就不会再得奖了。他认为日本还是处于得诺奖的高峰,说是一直到2040年才会下降,也就是说这15年内获奖的速度跟现在是差不多,几乎是平均一年一个,我们保守一点,打一个折,就算日本在未来的15年内只能够获得十个诺贝尔奖,而且到2040年之后就一个也不得了,虽然饶毅的意思是日本还会得,只是没有得到那么多,但是我们就保守一点,算它一个都不得了吧。这样加起来日本该也有37个诺贝尔奖,中国到现在就只有屠呦呦一个,也就是说到2050年日本至少要比中国多出36个诺贝尔奖。

 

按照饶毅的说法,中国是一直要到2035年才开始能够得诺贝尔奖,到2050年超过了日本。也就是说,在这15年的时间内中国需要得至少36个诺贝尔奖,才有可能超过日本。平均算下来,就是一年中国要得两到三个诺贝尔奖。而且饶毅认为中国获奖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一开始可能一年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面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到最后那几年中国要囊括所有的诺贝尔奖,才有可能超过日本。这怎么可能?这也说明饶毅在做这种预测的时候没有数字的概念,完全就是一个数学白痴,跟川普一样的数学白痴,难怪饶毅会相信川普说的要把药价降低1000%、1200%、1600%。

 

不仅饶毅是一个没有数字概念的数学白痴,他对于诺贝尔奖的颁发也没有常识,没有概念。虽然他认为自己比诺贝尔奖委员会更懂诺奖,但是他甚至连诺贝尔奖的颁发有滞后都不知道。

 

他为什么认为中国从2035年之后会得诺贝尔奖,而且会越来越多?因为他认为2035年之后,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但是诺贝尔奖的颁发跟奥斯卡不一样,并不是你做出了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马上就发给你诺贝尔奖。那种是极罕见的,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的颁发都有滞后,往往滞后二三十年。比如说今年的生理学奖给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工作,化学奖也是发给二十多年前的工作,物理学奖更夸张了,是发给40年前的工作。

 

所以即使按照饶毅说的,2035年之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和发明,那么中国得诺贝尔奖的数量要井喷,也得到2050年之后,才有可能逐步得奖。所以饶毅的预测是不成立的,已经过了他预测的时间段了。

 

可见,虽然饶毅觉得自己比谁都懂诺贝尔奖,比诺贝尔奖委员会更懂诺贝尔奖,其实他一点都没有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概念。

 

如果要在2035年中国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会井喷,那么现在中国就应该有一大堆的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在那里排队等着获诺贝尔奖了。那么请问最喜欢预测诺贝尔奖的饶毅,中国有哪一些已有的工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不说别的领域吧,就说饶毅认为比谁都懂的生物医学领域吧,现在有哪一项或哪几项工作可以在2035年之后就能够得诺贝尔奖呢?难道是他的铁哥们施一公搞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吗?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投入了很多科研经费,在科技方面的确进步很大,但是为什么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就没有出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呢?这有中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的因素,也有中国的学术环境没那么好的因素。关于这些因素,我在一年前也是在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分析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想说一点,诺贝尔奖并不是投入了很多钱、很多精力、很多人力就一定能够得到的。实际上你在做研究的时候,越想得诺贝尔奖,可能越得不了。得诺贝尔奖的人,绝大部分做科研并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作为目标。恰恰相反,他们绝大部分做科学研究是出于好奇,或者是为了造福人类,并不是想要取得诺贝尔奖,甚至已经做出了可以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了,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诺贝尔奖。

 

今年获奖者就没有一个想到自己会得诺贝尔奖,有几个在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从瑞典打来的电话的时候,还以为是诈骗电话。有一个因为时差的原因是在睡梦中被吵醒的,干脆就把手机关掉,是等到当地电视台的记者来敲门采访,把她吵醒了,才知道自己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中国科学界想要得诺贝尔奖,想要让得诺贝尔奖成为常态,首先就不要有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其次要少出几个像饶毅这样的妄人。

 

2025.10.9.录制

 

2025.10.24.整理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实至名归

2025年11月19日星期三

今年(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被认为爆了冷门,反正中国的那些专家都没有预测到。所以他们在做揭奖直播的时候一开始很尴尬,后来又都改口,说这个奖是实至名归,但是为什么实至名归,他们又说不清楚。

 

也有不以为然的。例如觉得自己比谁都懂诺贝尔奖的饶毅,这一次又没有预测到,所以又认为这个奖发错了,那两个美国科学家不应该得奖,说他们的工作是狗尾续貂,对他们接受记者采访破口大骂,说他们是恬不知耻。其实是饶毅自己不懂,将一个免疫学的工作当成了医学遗传学的工作。

 

饶毅自己压根儿就不懂免疫学。从新冠疫情期间他发表的那些奇谈怪论就可以知道他没有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很无知。要了解这项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免疫学知识。不过免疫学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学科,内容太多了,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讲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也许我以后在特供会员的“人人应知的生物学”系列会比较具体地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现在只能简单地讲一下。

 

人体免疫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发现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免疫细胞。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种免疫细胞叫T细胞。今年诺奖的工作就是关于T细胞的,所以接下来我只讲T细胞不再讲别的免疫细胞了。

 

T细胞可以被分成两大类,要去杀病原体需要这两类T细胞合作。一类叫做助细胞,它们随着血液在身体里到处乱窜,发现了有病原体,就发出了警告,把另一类T细胞叫来。这第二类T细胞叫做杀手细胞,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T细胞是要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的杀手。

 

助细胞是怎么知道有病原体入侵呢?我们以病毒入侵为例。病毒在入侵了人体细胞之后,有一些蛋白质的片段会在细胞的表面表现出来,就像一把钥匙在细胞表面长出来。助细胞的细胞表面也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受体。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锁,它的形状像是有一个锁孔。

 

助细胞表面的这把锁,几乎有无穷多的形状,可能有10的15次方的不同的组合产生的不同的形状。所以不管被病毒入侵的细胞生出来的那把蛋白质的钥匙是什么形状的,都能找到刚好有一把锁跟它对应,能插进去。不管那个入侵的病毒是以前就有的病毒还是一种新的病毒,比如说新冠病毒,不管那个蛋白质片段是什么形状的,总能有一把锁刚好能够跟它结合。这把钥匙插进去,助细胞就被激活了。激活了之后,它就发出信号,找来了杀手细胞将病原体杀死。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助细胞上面那把锁是有几乎无穷的形状的,什么样的蛋白质片段都有可能插进去,那么人体细胞的表面也有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岂不是也有可能插进助细胞上面的锁,让助细胞产生反应?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不会产生反应的。这叫做免疫耐受。只有在异常的情况下,钥匙插到了锁里产生了反应,这个时候助细胞就误以为人体自身的细胞是入侵的,就会叫来杀手细胞杀死人自身的细胞,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炎症,叫做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疾病是一大类的病,有的病很罕见,有的病很常见,比如说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就都是自身免疫疾病。

 

这样就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正常的情况下T细胞能够识别,这是我们自身的细胞,而那个是入侵的病原体?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异常的情况下出现了自身免疫?

 

T细胞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是在胸腺里发育成熟的,再释放到血液里。T是英语胸腺的第一个字母。T细胞在胸腺里成熟之后释放出去之前,要进行训练,相当于是新兵,训练好了再放出去。其中一种训练的方式是要让它能够分辨自身的细胞和病原体。

 

这是五十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有一种胸腺细胞表面有各种各样的人体自己产生的蛋白质片段,人体所有的蛋白质片段在上面都有。发育出来的T细胞先尝试着用它上面的受体去跟这些人体蛋白质的片段结合。如果结合上了,起反应了,叫做自身反应,这种T细胞就不能释放出去,要让它自己死掉,叫做细胞凋亡。

 

只有不产生自身反应的T细胞才释放出去,这样它们就不会去攻击我们人体的细胞。因为胸腺是产生T细胞的中枢,让T细胞不去攻击人体自身细胞的训练过程,就叫做中枢免疫耐受。

 

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放出去的那些T细胞并不是都不能有自身反应的。有一部分有自身反应的T细胞漏网跑出去了,有可能对人体细胞产生反应。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并不会去攻击人体细胞。这就说明即使这种能自身反应的T细胞释放出去了,也还有一种机制在控制着它,不让它去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释放出去的那些地方叫做外周,这种控制就叫做外周免疫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有几种机制,以前有的已经发现了,甚至也得过诺贝尔奖。今年诺贝尔奖就是颁发给关于外周免疫耐受的发现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机制。

 

这个机制最早是日本的获奖者坂口志文发现的。坂口志文在1982年从医学院毕业,但不去当医生,要做基础研究,开始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他的研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在他之前日本科学家已经做出了一些初步的发现。他们摘除了生下没几天的小鼠的胸腺,看对免疫系统会有什么影响。本来的推测是,胸腺是产生T细胞的,小鼠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去掉胸腺,不会有新的T细胞释放出来,那么免疫反应应该很弱。结果发现,恰恰相反,免疫系统发疯了,免疫细胞到处乱攻击自身的细胞。也就是说,这些老鼠得了自身免疫病了。

 

美国科学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将那些健康老鼠的T细胞注射到这些摘掉了胸腺的老鼠身上,发现这些被摘掉胸腺的老鼠的免疫系统正常了,不会再发疯了。这表明在T细胞里有某种东西能够控制T细胞不去攻击自身细胞,能够让免疫系统安静下来。

 

板口的贡献就是把这个东西找到了。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1995年发现存在着一种新的T细胞。它的作用是控制不要攻击自身的细胞。他把这种新发现的T细胞叫做调节性T细胞。

 

这个机制是这样的。能够自身反应的助细胞漏网跑出去,跟自身的细胞结合,产生反应了。调节性T细胞也是在全身到处乱窜的,随着血液流动,也流到了这个地方,跟这个细胞结合了,让它知道这是自身的细胞,就会告诉已经起反应的助细胞安静下来,别去把杀手细胞叫来杀自身细胞。

 

那个时候,对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时代。板口虽然证明了人体里有一种新的T细胞,但是因为他没有发现它的分子基础,很多人是不服的,认为虽然发现了一种新的T细胞,也许并不是起到调节性的作用,对T细胞的调节也许是由别的原因导致的。

 

调节性T细胞的分子基础就是那两个今年获奖的美国科学家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发现的。他们是在生物技术公司做研究的,没有当过大学教授,把当大学教授视为人生顶峰的饶毅因此瞧不起他们,就像他也很瞧不起没当成教授却由于研究mRNA疫苗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卡里科,也认为她不配获奖。

 

这个发现跟一种特殊的老鼠有关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有一个曼哈顿计划研发原子弹,为此专门在田纳西搞了一个国家实验室研究老鼠的突变,研究核辐射会让老鼠产生什么样的突变,也研究老鼠在繁殖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突变。因此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自然突变。这种老鼠生下的后代,雌的都没问题,很健康。但是雄的有一半会得一种皮肤病,皮肤变得很薄,产生大量的皮屑,这种突变老鼠就被叫做多皮屑老鼠。这种老鼠不只是得皮肤病,解剖发现器官也发生了病变,主要是脾脏、淋巴结肿大。这种老鼠是活不久的,出生几周之后就死了。

 

因为只是有一半的雄鼠会有这种突变,而雌鼠都没问题,那么能够想到这是性连锁,在高中生物课我们学过,跟色盲一样,表明这个突变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

 

到了九十年代,发现这种多皮屑的老鼠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得了自身免疫病,免疫细胞攻击它的皮肤、脾脏、淋巴结等等。这样就有了一种可以用来研究自身免疫疾病的老鼠品系。

 

当时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都在华盛顿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工作。这家生物技术公司主要研究的就是要怎么样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想要研发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药。他们知道了有一种多皮屑老鼠会得自身免疫疾病,因为它是天生就得的,说明是基因导致的,而且是单基因导致的,就想到要把那个致病基因克隆出来。

 

在当时要找一个致病的基因是很麻烦的。因为知道致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而且此前通过基因定位已经知道是在X染色体的中央,他们通过基因定位逐渐缩小这个基因所在的范围,一直缩小到了就剩下二十个基因,然后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测究竟哪一个是导致这种疾病的致病基因。运气很不好,直到测到第二十个才发现是它引起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基因,属于一类叫做Fox的基因,所以他们就把这种新发现的基因叫做foxp3。老鼠之所以会得自身免疫疾病,就是foxp3基因发生了突变。他们还做了转基因老鼠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正常的foxp3基因转入到了foxp3基因发生突变的老鼠里,发现它们正常了。这就证明了foxp3基因如果正常的话,就不会得自身免疫疾病。发生了突变,就会得自身免疫疾病。

 

那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差不多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基本上都公布了,他们就去搜,发现在人基因组里也有这个基因,那么很可能这个基因发生的突变也会让人得先天的自身免疫疾病。他们想到了人也有一种性连锁的先天免疫疾病,只有男孩会得,而且有这种遗传病的男孩生下几周之内就必须做干细胞移植,否则就会死。他们跟华盛顿大学儿科医院联系,搞到得这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样品,检测发现的确是foxp3基因发生了突变。

 

他们的论文发表之后,板口马上就想到,foxp3基因跟调节性T细胞有关。实验发现,如果是普通的T细胞,里面的foxp3基因是不表达的。调节性的T细胞里这个基因是表达的。如果把已经表达的foxp3基因转到了普通的T细胞里,普通的T细胞也变成了调节性T细胞。这就证明了这个基因是能够产生调节T细胞的一个关键。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关于外周免疫耐受的一种重要机制到此就发现了,对于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也没有争议了。从那之后,它变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研究的人非常多。

 

我看到中国有一个妄人在网上针对今年的诺贝尔奖评论说,诺贝尔奖的这些成果都没用。我们不说别的领域吧,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成果都会有用的,时间早晚问题。比如说调节性T细胞现在确认了,解决了一个很重大的免疫学的理论问题,那么它有没有实用的价值呢?当然有了。

 

首先,因为它跟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系,我们就可以想到能不能用它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并不是都是因为foxp3单基因发生了突变,那是遗传的,如果发生突变非常严重。有的自身免疫的疾病病人也会产生调节性T细胞,只不过在发病的那些组织调节性T细胞量很少,所以控制不了T细胞去攻击自身的组织。那么一个治病的思路就是怎么样让发病的那些组织能够有更多的调节性T细胞,让免疫系统在那里平静下来,不要去攻击自己。类似的还有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同样也可以想要怎么样让移植的器官那一块有更多的调节性T细胞,这样就不用吃药,也能够抑制排斥反应。

 

这个研究还能够用于治疗癌症。后来板口的研究重点就是要怎么样利用调节性T细胞治疗癌症。为什么这会跟治疗癌症扯上关系呢?T细胞里的杀手细胞除了能够杀死病原体,如果发现肿瘤细胞不是正常的细胞,也能够把它杀死。但是肿瘤细胞很狡猾,能够躲过杀手细胞,不让杀手细胞去杀它。肿瘤细胞能够躲过杀手细胞也有几种机制,其中的一种机制就是能够调来大批的调节性T细胞,让杀手细胞不要杀它,让那里的免疫反应安静下来。所以治疗肿瘤一个思路就是要怎么样减少在肿瘤组织那一块的调节性T细胞。

 

目前的这些研究都还是很初步的,但是非常热门。要怎么用调节性T细胞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光是这方面的临床试验,现在在招募实验对象的或者已经在做的就有两百多个。但是都是刚刚起步。从一个基础的研究到进入应用,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按照板口的估计,可能要再过二十年。他今年六十多岁了,他说不一定能够看到。我们希望这个成果早日转成应用,让板口能够看到。

 

2025.10.7.录制

 

2025.10.22.整理

张雪峰被处理和天坑专业

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

前一段时间我评论过的没有考过研的“考研名师”张雪峰最近被网信办处理了,其实是轻得不能再轻的处理,只是他的视频账号没法加新的关注,并没有被删帖、禁言、封号。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被处理了。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处理呢?网信办是不会说的,它处理哪一个网人哪一个账号都不会给理由,例如我是被永久封号,它也不给理由,不会告诉具体的原因,只是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你的账号永远关闭。

 

最近网信办有一个打击网络消极言论的行动,可见打击的范围是越来越大了。以前是有严重政治问题的言论才会被打击,后来只要是政治敏感性的言论也被打击,再后来是造谣传谣的被打击,再后来炒作的会被打击,现在连消极言论也要被打击,再发展下去是不是不发表正能量的言论的也要被打击呢?

 

张雪峰是不是因为这个行动被处理的呢?看上去也不像,因为张雪峰最近引起争议、关注的言论是他号称如果大陆打台湾,枪声一响,他就要捐款1.5个亿,这不算是消极言论,还可以算是正能量的言论。只不过这种言论不符合中国官方的公开立场,也许就因此对他做一个小小的处理警告一下。

 

有人推测张雪峰之所以被处理是因为他做的高考专业的指导被认为有问题。这么说的依据是南方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批评张雪峰的高考专业指导过于功利,只是在建议报那些热门专业,这样的话没有人坐冷板凳,对中国的创新是不利的。

 

其实那篇文章是在张雪峰被处理之后,过了几天了才发表出来,对张雪峰被处理叫好,并不是在说明张雪峰为什么被处理。南方网评论文章不知道谁写的,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评论员、时评家写的,并不能代表中国网信办的立场。如果中国网信办真的要发表什么评论文章的话,也不会找南方网发,可能就找人民网发了。何况张雪峰只是个人视频账号被处理,他的公司账号没被处理,公司照样营业,应该不是公司业务的问题。

 

有人在我的蓝天下面留言说,五岳散人做了一期节目也谈张雪峰被处理,认为张雪峰之所以被处理是因为他反对人们去报考那些天坑专业,得罪了某些人。五岳散人据说还讽刺我,说方舟子学的就是天坑专业,所以在美国也找不到工作。

 

五岳散人自己是技校毕业的,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大学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大学的专业是怎样的,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居然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学专业的专家,要来讲什么天坑专业。

 

我先讲一讲什么是天坑专业,再说一下我是不是因为上了天坑专业找不到工作。天坑专业是几年前在中国网上冒出来的一个说法,指的是四个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生物、化学、材料、环境。这四个专业虽然很热门,进去不容易,但是一旦开始学了,才发现学起来很难,毕业了找到的工作工资没那么高,而且工作环境不好,就觉得被坑了。所以才把它们叫做天坑专业。

 

这其实是一种戏称,甚至可以说是学这些专业的人的自嘲,之所以认为自己被坑了,是跟别的比较热门的专业相比,比如说跟计算机专业相比,当时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工资很高,而且是坐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好啊。

 

但是所谓的天坑专业是针对本科而言的,如果学生物只是学了本科,的确是比较坑的,因为生物的本科学出来了,是根本不够用的,干不了什么活,去生物技术公司也只能给别人打下手,工资当然不会高。如果是学生物的话,就要准备读博士,光学本科没啥用,甚至学硕士也没啥用,都不够,要上博士才能跳出这个坑。

 

因为这指的是本科专业,我以前说过,上本科上什么学校要比选什么专业更重要。如果上的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是名牌大学,无所谓天坑专业,学这四大天坑专业不妨碍你能够上一个好的博士或者找一个好的工作。

 

就拿我来说,本科上的是生物,算是所谓的天坑专业之一了吧,但是我的大学同学46个人,40个后来都到美国读博士,所以可以说已经跳出天坑了。读完了博士,大部分还都是在继续从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部分在大学当教授,更多的是去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搞研发,也有几个自己搞生物技术公司;有一部分转行了,主要是转到了金融、投资这些领域赚大钱去了。成为无业游民的就只有我一个,那么你能够以我为例来说明生物是一个天坑专业吗?不是啊,你看我的同班同学都干得不错。

 

而我之所以成为无业游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我做第二个博士后的时候,克隆了一个跟艾滋病毒有关的基因,有一个大药厂买了这个基因的专利,专利费大部分都被研究所拿走了,剩下的部分四个发明人平分。我分到的那部分足够维持我的基本生活,至少有几年的时间我不用去找工作,那我就不找工作了,就可以衣食无忧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所以,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自己不用去找工作,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相反地,五岳散人是个首钢技校的学生,毕业了才是真正找不到工作。所以只能不停地换单位去混,最后发现还是在媒体圈子里打杂是最容易混的,但是只能不停地跳槽,这个单位待不下去了,再找另外一个单位继续打杂。

 

五岳散人第一次作为粉丝来见我,自称是某一个科普杂志的记者,我后来了解了一下,其实他不是正式的记者,就是一个打杂的。后来,他又去天涯论坛打杂,是麦田的下属,麦田说他工作特别不负责,准备开除他,他的太太托人求情说家里经济实在比较困难,五岳散人需要一份工作,才没开除他。五岳散人曾在中国日报打杂,英语一句都不会,居然去英文报纸打杂。他当年半夜三更跑到我家敲门骚扰,我报警,他被警察带走的时候还跟警察吹牛说“我是中国日报的副局级干部”,其实就是一个打杂的。

 

后来没有哪个单位愿意要他了,连打杂都打不了,找不到工作了,就在网上坑蒙拐骗,卖各种各样的假货,包括假古董,还集资办餐馆,纯粹就是骗钱的。他现在去日本了,还能干啥?不照样也是在坑蒙拐骗,也不是找到什么正经工作了。

 

所以像这种人,要才没才,要德没德,要啥没啥,一辈子就靠坑蒙拐骗混日子的人,现在在网上天天吹牛,居然还有人去听,给他贡献流量,只能说在中文网上傻子太多了。

 

2025.10.1.录制

 

2025.10.15.整理

自闭症为什么越来越多

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

我之前谈到,川普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他对自闭症的重大发现。看来他要是得不了诺贝尔和平奖,还想去拿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川普为什么这么重视自闭症呢?因为一般的美国人也都重视自闭症,觉得自闭症越来越多,是一大社会问题。

 

一般的人的确会感觉到自闭症越来越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自闭症,现在突然发现很多亲友的小孩都被诊断得了自闭症。这种感觉是对的,统计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疾控中心是在2000年才开始统计自闭症,当时自闭症的发病率是150分之1。最新的数据是2022年的,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高达31分之1,过了才20多年就变成5倍了。所以很多人就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自闭症,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川普宣布说是因为小孩疫苗打多了,以及孕妇怀孕的时候吃了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诺导致的,所以他在新闻发布会上不停地说“不要吃泰诺”“不要吃泰诺”,连续说了二十多遍“不要吃泰诺”。

 

但是只要有点脑子就知道自闭症越来越多不会是因为小孩打疫苗或者孕妇吃泰诺导致的。自闭症往往是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诊断了,所以如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话就基本上没有迟滞,而我们打疫苗吃泰诺已经有几十年了,怎么可能这一二十年来自闭症才突然爆发出来呢?所以有脑子就知道跟打疫苗、吃泰诺是不会有关系的。

 

那么为什么自闭症越来越多了呢?两个原因导致的。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加深了,而且对自闭症的定义越来越扩大了。自闭症这个名称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在那之前,肯定也有小孩得了自闭症,只不过当时不被认为自闭症,可能会被归为是智障或者别的精神障碍。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的圣经叫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DSM是一直到了1980年出第三版才把自闭症列进去,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开始美国医学界才把自闭症正式认为是一种精神障碍。当时对自闭症的定义很狭隘:小孩到2.5岁被诊断,表现出有沟通障碍,对环境的反应异常(比如说对强光或者噪音反应非常激烈),以及不愿意与人交往。

 

1994年DSM出第四版,扩大了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又增加了几条,包括:人际关系受损,也就是说没法跟人有正常的人际关系;非语言沟通障碍,不只是语言沟通障碍,以前只是限于语言沟通有问题;虽然能够用语言沟通,但是沟通的模式跟一般的人不同。定义明显扩大了,因此被诊断得了自闭症的人数当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到2013年DSM出第五版又把自闭症的定义扩大了,将以前认为是四种精神障碍的都综合起来归为自闭症,把自闭症变成了一个谱系,就叫做自闭症谱系。

 

而且以前对自闭症的诊断限于很小的小孩,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所有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被诊断为自闭症,大人也能够被诊断为自闭症。所以在短短的十年内,美国已经成年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被诊断得了自闭症的人数增加了四到五倍。

 

所以这是由于自闭症的定义扩大导致得自闭症的人数增加了。第二个原因是对自闭症更加重视了,越来越重视了。

 

2007年美国医学界提出来要对所有的1.5岁到2岁的儿童进行筛查,看有没有自闭症,因为越早确定得了自闭症,治疗的效果会更好。这种大规模的筛查必然会查出来更多的自闭症。

 

家长、老师更有了自闭症的意识,如果觉得自己的小孩或者教的学生行为有异常,那么就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以前碰到这种问题儿童可能会认为他们只是比较笨或者有怪癖,现在就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就会让医生来检查做诊断了。对自闭症检查多了,更重视,结果必然就是发现了大量的自闭症。

 

有几个理由可以表明之所以自闭症越来越多是因为对诊断的定义改变以及诊断做多了导致的。

 

第一个理由,虽然现在发现的自闭症的病例越来越多,但是,严重的自闭症跟以前相比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多出来的主要是不严重的自闭症,在以前不被认为是自闭症,不被重视,甚至不被认为是有精神障碍的,现在也都算成是自闭症。

 

第二,以前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白人病,基本上都是白人的儿童才会得,但是现在在美国,非白人——所谓“有色人种”儿童得自闭症的比例,反而要比白人儿童高一些,说明现在普查做得多了,以前只是关心白人儿童,家庭条件比较好才会去做诊断、治疗,现在因为推广开了,所有儿童都一视同仁接受检查。

 

第三,自闭症越来越多,不只是在美国是这样,在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在欧洲、日本、韩国都是大量增加,而且比那些落后国家要多得多,难道能够说发达国家生活条件或者什么因素有问题,才导致自闭症这么多?那是因为发达国家对自闭症的检查、诊断更加重视,更有意识,落后的国家没有。所以不要以为中国自闭症比美国少得多是因为中国人是特殊人种,只能说明中国目前对自闭症的重视还不够。

 

第四,即使是在美国内部,不同的州自闭症的发病率也不一样。加州和得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州,但是加州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几乎是得州的四倍,难道能够说加州比较特殊,生活条件没有得州那么好,或者有什么特殊的因素,或者加州人民是特殊人种?只能说明加州的医疗保健比得州要好得多,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包括对于儿童的自闭症,要更加重视。

 

所以,自闭症之所以越来越多,原因就是因为自闭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以及对自闭症更加重视了。

 

那么自闭症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绝大部分、80%是遗传因素,跟身高差异是一样的。身高差异也是遗传因素占了80%。做为对比,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就只有30%-50%。

 

剩下的20%也不一定是环境因素,很可能也跟基因有关。遗传因素必然跟基因有关,但是非遗传的因素不一定就跟基因没有关系。10%-20%的自闭症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怀孕期间受精卵或者胚胎发育的时候发生了基因突变。

 

比较确定的一个自闭症风险因素是父母的年龄,父母生小孩时的年纪越大,小孩得自闭症的风险也越高。这可能也跟基因有关系,因为父母年龄越大,性细胞产生、胚胎发育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也越高。

 

还有别的因素可能也跟自闭症的发生有关系。孕妇受感染、患有糖尿病、缺叶酸、吃了某种药物都被认为是自闭症的风险因素,空气污染也可能跟自闭症有关。但是所有这些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都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有的认为有风险,有的认为没有风险。即使这些因素被确定了跟自闭症的风险有关,也是很小的风险。自闭症之所以这么多,不会是某一种环境因素导致的,例如,不会是因为孕妇吃了某一种药导致的。

 

即使自闭症跟环境的因素有关,也是跟孕妇有关。也就是说,自闭症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的疾病,基本上在小孩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会不会得自闭症。把自闭症怪为小孩接种疫苗,就是无稽之谈了。很多研究也证明了,自闭症跟疫苗没有关系。只不过反疫苗、反科学的人要拿疫苗做文章,十几年来一直就是这样。

 

川普当局声称要加大对自闭症研究的投入,要搞一个“自闭症数据科学行动”,投入大量的钱来研究自闭症是怎么来的。自闭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精神障碍,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它是怎么导致的,目前的确很多都是还不清楚的,我们本来应该很欢迎政府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但是,川普他们先入为主,已经认定了自闭症就是因为打疫苗引起的,是因为孕妇吃了某一种药引起的,研究只是为了证明他们已有的结论,所以投再多的钱进去,一方面是浪费,另一方面只是在误导。

 

2025.9.29.录制

 

2025.10.13.整理

听信川普的医学建议会害己害人

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

川普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专门由他亲自宣布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孕妇如果吃泰诺会导致生下的小孩得自闭症,很可怕的。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川普也没有几句话可说,所以他只是反复地强调不要吃泰诺,不要吃泰诺,总共说了二十多次不要吃泰诺。之后意犹未尽,过几天又特地发帖强调不要吃泰诺。

 

川普在这个问题上倒也不是完全信口开河,有一点依据。关于孕妇究竟能不能吃泰诺,也就是吃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的有效成分),会不会增加生下来的小孩得自闭症的风险,我之前已经谈过了,就不再详细地说了。

 

我只简单地说几点。第一,虽然有这方面的研究,但都是很初步的,都是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以前一再强调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只能得出相关性,得不出因果关系。

 

第二,即使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能够增加风险,有的研究认为不增加风险,最新的、最大规模的、质量最好的研究结果认为不增加风险。

 

第三,对乙酰氨基酚是现在已知的对孕妇最安全的退烧药,另外两种常用的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已经知道如果孕妇吃了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所以孕妇是不能吃这两种退烧药的,只剩下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服用,如果连对乙酰氨基酚都不能服用的话,孕妇发烧就没有药可用了。

 

那么能不能扛着不退烧呢?一般的人发烧是可以扛着的,但是对于孕妇来说,发烧不退烧对胎儿健康有风险,其中的一个风险就是增加了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包括增加了自闭症的风险,而且由于发烧增加胎儿自闭症的风险要比由于吃对乙酰氨基酚增加的风险(如果是真的话)还要大。

 

所以在关于孕妇吃泰诺会不会增加胎儿的自闭症风险这个问题上,至少目前是证据不足,还有争议。主流的看法认为不会增加风险,至少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孕妇来说最安全的退烧药。现在川普把这事说得这么可怕,吓得人们都不敢去吃对乙酰氨基酚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但是,川普既然已经开了金口,FDA就必须要执行。FDA立即要求在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加上了这一条警示:孕妇吃了有可能会增加胎儿自闭症的风险。现在的FDA已经不是一个科学机构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政治机构,它那块金字招牌已经被川普亲手砸了。

 

如果说在关于孕妇吃对乙酰氨基酚会不会增加胎儿自闭症的风险这个问题上还算是有一点依据的话,那么川普在新闻发布会上以及后来发的帖子还提了很多健康方面的建议,就纯粹是信口开河了。

 

比如说,他不仅建议孕妇不要吃泰诺,还说小孩也不要吃泰诺。小孩究竟为什么不能吃泰诺?他没有具体说有啥危害。也许也是认为小孩如果吃了泰诺会导致自闭症。其实小孩吃泰诺并没有特别的健康方面的风险,只要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就没有特殊的风险。

 

川普的那个新闻发布会以及后来发的帖子,其实主要还不是在讲泰诺的问题,而是在攻击疫苗,要把现在为什么自闭症那么多都怪给了疫苗。他对疫苗的攻击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首先说疫苗里头含有铝,而铝会导致自闭症。疫苗里经常用铝作为免疫佐剂,佐剂会刺激免疫反应,能够产生更多的抗体。但是疫苗里的铝的含量低得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的,更不会导致自闭症。

 

川普还认为之所以小孩有那么多的自闭症是因为疫苗打得太多了,而且是一次性打的。他说小孩一下子要打一大桶的80种疫苗,就往身体里面灌,就跟给马灌水一样的,这样会导致自闭症的。小孩没有打那么多种的疫苗,总共也就打那么十几种疫苗,也不是一次性打的。

 

但是川普认为是因为一次性打的,所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打麻腮风疫苗要分开打,不要一次性三种疫苗一起打。

 

以前反疫苗的人就一直在揪着麻腮风疫苗不放,认为自闭症就是因为打麻腮风疫苗引起的,这种说法被否定了,但是还是揪着麻腮风疫苗不放,现在变成了不是因为麻腮风疫苗里有啥特殊的成分能够导致自闭症,而是把三种疫苗放在一起打所以导致自闭症。这当然也是无稽之谈,一起打、分开打没有区别,一起打的好处是方便,一次就完了。

 

川普还认为导致自闭症的原因是因为打疫苗打得太早了,他跟那些反疫苗的人现在集中在攻击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就开始打的,他们认为这是导致自闭症的原因。川普的建议是,因为乙肝是性传染病,所以不要一出生就打,要等到小孩12岁之后再打。

 

性传播只是传播乙肝病毒的一个途径,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母婴传染,还有别的途径,例如通过血液传染。所以,为了尽量减少传染的风险,那么就应该从新生儿开始打乙肝疫苗。中国就是这样,世界各地也都是这样。

 

中国之所以乙肝的病例越来越少,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了,主要的原因就是新生儿开始就打了乙肝疫苗。美国这几年在川普以及那些反疫苗的人的鼓吹下,有可能就不从新生儿开始就打乙肝疫苗,甚至要推迟到12岁以后再打,那是想把这个乙肝大国的帽子从中国那里接过来自己戴上了?

 

川普的这些无稽之谈当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卫生官员、医疗机构的反驳。有的反驳是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例如,英国卫生大臣说,不要听川普的医学建议。

 

只要有点脑子的的确是不应该去听川普提的任何的医学建议的。他是一个商人,没有任何的生物医学的背景,在生物医学的问题上,你为什么要听他的?他最重要的医学顾问、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也没有任何生物医学背景,是一个律师,而且一贯反科学反疫苗。为什么要听小罗伯特·肯尼迪、川普这种大外行在医学方面的建议呢?

 

有人说,他是总统,掌握的信息多,手下有一大批专家可以给他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向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料。即使有医学专家向他提供数据、资料,他也看不懂,他没有这个分辨能力。特别是碰到有争议的问题,他更没有识别的能力了,只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或者一贯的立场。他反疫苗反了十几年了,以前就在推特上反疫苗了,认为接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所以到现在还在讲。

 

以前的美国总统也提医学建议,比如说拜登在新冠疫情期间号召人们都去接种新冠疫苗,那不也是在提医学建议吗?这不一样的。拜登号召人们去接种疫苗,那是医学界的主流的观点,他只不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传播医学界的主流观点,并不是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川普在反疫苗,这不是医学界的主流观点,甚至支流的观点都算不上,纯粹就是信口开河。

 

何况他以前就有乱提医学建议害人的劣迹。比如说在新冠疫情期间,他曾经鼓吹过吃羟基氯喹能够治疗新冠,是治疗新冠的神药,他自己得了新冠之后,也的确吃了羟基氯喹。他甚至提议过能不能往身体里面注射漂白剂来杀死病毒。这是极其荒谬可笑的,表明这种人完全就没有任何的医学常识,那么你为什么要去听他的呢?

 

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没有谁比他更懂任何的东西,包括没有谁比他更懂医学。川粉也真相信他比谁都懂医学。有一个民意调查发现,在川普反对吃泰诺之后,美国人有38%相信孕妇吃泰诺有害,这38%的人应该基本上就都是川粉,因为川粉在美国的选民当中的比例大约就是40%,对伟大领袖忠心耿耿,不管伟大领袖干了什么都支持,说了什么都相信。

 

川粉相信川普提的医学建议,害了自己的话,那是活该。就像疫情期间,由于川普在反疫苗,川粉不愿意接种疫苗,因此被新冠感染得了重症、死亡,那是活该。甚至有一些川粉还真相信了川普说的,去注射漂白剂,因此生病死亡,那也是活该。

 

但是川粉相信、接受川普的医学建议,害的不只是他自己,也害了别人。首先会害到他的小孩。如果川粉怀孕了,发烧不敢吃泰诺退烧,就有可能导致生下的小孩增加了得各种疾病的风险,这不就害了自己的小孩吗?不敢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当然也是害了自己的小孩。川粉活该,小孩何辜?

 

而且害的不仅是自己的小孩,还害了别人。之所以要推广大规模接种疫苗,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别人。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说由于年龄太小,或者由于有某一种疾病,例如免疫系统有缺陷,他们没法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其次,有一小部分的人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会产生免疫力,因为疫苗的有效性不是100%。

 

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尽量多的人接种疫苗,这样能够建立起免疫屏障,即使有传染病也传染不开,能够保护那些没法接种疫苗或者接种了疫苗没有效的人。而如果川粉自己不接种疫苗也不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人数太少、比例太低,免疫屏障就建不起来,传染病就能够传染开了,就会害到别人。

 

所以,川粉们相信、接受川普的医学建议,既害自己也害别人。

 

2025.9.27.录制

 

2025.10.11.整理

北京协和医院名医也乱吃药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生、教授、博导谭先杰经常在网上做科普,出过科普的图书,还获得过科普的奖。不过我以前没有读过他的科普,这一次因为他写了一篇文章讲自己由于感冒吃了头孢菌素,导致严重过敏被抢救过来的经历,在医生们中引起关于其抢救过程用药的争论,丁香园发了一篇关于这个争论的报道,我就把谭医生的文章找出来看了,发现他这篇文章存在着很多基本医学常识错误,不只是抢救用药有争议。

 

协和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院,其著名医生写一篇医学方面的科普,居然也充满了错误,而对这些错误中国的医生居然不在乎,没去讨论,或者他们不认为那些是错误,而只是纠缠于他的抢救过程,我就来讲一讲他这篇文章里的错误吧。

 

他说,“晚饭时分,我感觉两天前的感冒加重了,以我的经验,如果三天仍然嗓子不适,而且感觉往下走,那就要吃抗生素,通常吃三天头孢菌素就搞定了。”

 

他认为自己得的是感冒。所有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病毒感染,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吃抗生素治疗感冒属于滥用抗生素。

 

但是他说他有治疗的经验,如果过了三天感冒还没好,就吃三天的头孢菌素,再过三天就好了,总共是六天。感冒不吃任何的药,实际上也没有治疗感冒的药,那么过六天也就自己好了。他以前得感冒好了,和他吃头孢菌素并无关系。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但是中国的医生对感冒的看法跟世界是不一样的。以前,中国还把感冒分成病毒性的感冒和细菌性的感冒,遇到感冒就开抗生素。后来,不好意思再这么分了,跟国际接轨,承认所有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但是,对于来看感冒的病人还是习惯于开抗生素,找的理由是为了预防并发细菌感染。

 

其实感冒吃抗生素是预防不了细菌感染的。如果真的并发了细菌感染,那也得等到确认的确是细菌感染再吃抗生素,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要吃抗生素是不能像谭医生说的那样吃三天就搞定了,吃抗生素一次要一个疗程,7到10天,如果只吃3天就不吃了,那么这是在筛查耐药性的细菌,一旦细菌反扑,治起来就麻烦了。

 

所以这就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一个事故。我们为什么反对滥用抗生素?一个原因是因为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另一个原因就是毫无必要地导致不良反应,包括有严重过敏的危险。如果谭医生老老实实地不吃抗生素,那么就没有这个风险了。

 

但不管怎样,谭医生还是要吃抗生素,吃的是他妻子治疗扁桃体发炎吃剩下的头孢菌素。他妻子因为扁桃体发炎去吃头孢菌素,大概率也是在滥用抗生素。扁桃体发炎大部分、约70%是病毒引起的,尤其是对于大人得的扁桃体发炎,更是高达90%是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于普通感冒或者流感导致的,那么对于病毒引起的吃抗生素同样的是没有用的。

 

病毒引起的扁桃体发炎通常不严重,过七天左右,就跟感冒一样自己好了。有一小部分的扁桃体发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通常比较严重,而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那么的确要吃抗生素。但是在决定要吃抗生素之前,需要确定它的确是细菌引起的。怎么确定呢?

 

因为它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现在已经有快速的检测方法了,就跟测新冠感染用抗原检测一样,现在也有测链球菌感染的抗原检测,用咽拭子取样,过十几分钟就知道究竟是不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如果是的话,那么可以吃抗生素。

 

但吃抗生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缩短病程,因为对于细菌引起的扁桃体发炎,抗生素只能缩短十几个小时的病程。主要是为了预防并发更严重的疾病。

 

所以确定了是细菌引起的,有必要吃抗生素,但是对于扁桃体发炎,因为要杀的主要是链球菌,一线的用药不是头孢菌素,而是青霉素以及属于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只有在对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用别的抗生素,包括用一代的头孢菌素。要吃抗生素的话,也不能只吃三天,而要吃七到十天。

 

谭医生吃了一粒头孢菌素,觉得情况不妙,说是人觉得很不舒服,喉头水肿,脸部都发紫了,还全身都起了皮疹,知道是严重的过敏反应。

 

药物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是非常凶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赶快叫120急救。但是谭医生觉得要叫120未免太大动干戈了,是由他未成年的儿子用电动自行车带着他,送到了附近的协和医院抢救。

 

这是掉以轻心。如果这个过敏非常严重,抢救不及时的话,是有生命危险的。更何况他那个时候人都已经都快晕过去了,很不舒服,如果坐自行车掉下来了怎么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叫120。

 

协和的急诊科已经知道是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对他的用药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的药苯海拉明。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不管是国外的指南还是中国的指南都很明确,要用肾上腺素。这可以说是一个常识,在中国的医生当中也引起了争论,感到很疑惑,为什么不用肾上腺素?谭医生说,当时他也问过抢救的医生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用肾上腺素啊?那个医生说,因为你血压没有往下降,所以没有用肾上腺素的机会。

 

关于治疗严重药物过敏的指南并没有说使用肾上腺素药物是血压下降才用的,血压没有下降也要用的,防止严重的过敏反应会进展。我看到丁香园的讨论说现在这是中国医院的惯例,很多医院都是那样的。这是违反中外指南的做法,只能说中国的医生在这方面也跟谭医生一样,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掉以轻心。幸好他的严重过敏反应还没有到特别严重的程度,没有用肾上腺素也被抢救过来了。

 

抢救过来之后,谭医生有反思。首先,他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呢?他以前吃过头孢菌素,没有过敏,为什么这一次过敏了呢?他是这么说的,“除了随年龄增长过敏可能性增加,药物批次不一样外,我觉得部分原因是劳累。”然后说他为什么劳累了,因为去参加了运动会,以及家里的水管出问题,他忙着去修水龙头。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不会因此增加药物过敏的风险,反而会相反。比如说对青霉素过敏,有一些人年轻的时候对青霉素过敏,年龄大了以后反倒不过敏了。劳累也跟药物过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纯粹就是想当然。他说是药物批次问题,这当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如果是同一种药,不同的批次就会导致过敏,说明药物的质量是不是有啥问题。

 

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他吃的头孢菌素不是同一种。谭医生在整篇文章里一直只是说头孢菌素,没有具体说他究竟吃的是哪一种头孢菌素,也许他以为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是一样的,显得很不专业。其实头孢菌素非常多,一代、二代、三代有几十种。不同的头孢菌素是不一样的,以前吃过某一种头孢菌素不过敏,不等于吃另外一种头孢菌素也就不过敏,有可能会过敏。头孢菌素的过敏本来就是小概率的事件,大家别因此吓得不敢吃头孢菌素了。

 

他的过敏跟药物的批次关系不大,应该主要还是因为吃了不同的头孢菌素导致的。所以他应该说明他究竟是吃了哪一种头孢菌素导致的过敏,以后就别再吃那种头孢菌素了。如果怪给药物批次的话,以后他难道还要继续吃这种头孢菌素吗?

 

他的第二点反思,“不要感冒和嗓子不舒服,就吃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吃药之前最好查血常规,看是否为病毒性。”

 

这条反思主要的内容本来是对的,就是不要乱吃抗生素,不要一感冒或者一感染,在没有确定是病毒性的感染还是细菌性的感染之前,就去吃抗生素,但是他说要去做血常规来查是不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这就错了,虽然这是中国医院的惯例。去中国医院看感冒,特别是小孩去看感冒,先做一个血常规抽血,说能够查一下究竟是细菌性的感染还是病毒性的感染。我在大概十年前就已经写过文章批过这种做法了,靠血常规要来区分病毒性的感染和细菌性的感染是极其不准确的,这是中国医院骗钱的做法。

 

咽炎或者扁桃体发炎一般是病毒性的感染,如果要区分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的感染,不要查血常规,而是要做链球菌抗原检测。如果你去美国医院看喉咙疼,一般会给你做。中国医院为什么不做抗原检测,要查不靠谱的血常规?就是要赚钱,因为做抗原检测太便宜了(做一次成本就几美元),赚不了钱,做不靠谱的血常规才有钱赚。

 

谭医生还反思说,“不要以业余挑战专业,我一直认为做健康科普也一样,科普形式上可以跨界,但专业上则要谨慎跨界。”

 

这个反思也是对的,但是,从他这篇充满了错误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做不到,甚至连跨界都不算的,做的是医学科普,但是同样充满了医学常识的错误,同样没有做到谨慎。所以他这是在告诫别人呢,还是在反思自己?显然没有反思。

 

我没有看过他做的那些妇产科方面的科普,也许他的妇产科的科普做得不错。但也未必。我以前还在中国网络上活动的时候,也跟北京协和妇产科的医生(不是这个谭医生)争论过。我发现北京协和妇产科居然是中医中药的重灾区,那些医生很相信中医中药,还自己推出妇产科的中药。所以我那个时候在微博上曾经批评过协和妇产科的医生。

 

我不知道谭医生是不是也相信中医中药,只能假设他的确在妇产科方面做科普做得不错。但是,一旦出了这个狭窄的领域,即使还是属于医学科普、健康科普,就充满了低级的错误。

 

这也不是个别中国医生的问题,而是普遍的现象。首先反映的是中国的医生基础普遍都比较差,其次,思维不严谨,没有循证的思维,没有批判性的思维,而是像谭医生这样想当然地拍脑袋就得出了结论,这是老中医思维。所以我喜欢说中国的医生都是老中医,连中国最著名的医院的著名的医生也是老中医。

 

2025.9.25.录制

网络流氓罗永浩当然相信中国“法治”

2025年11月13日星期四

前一段时间网络流氓罗永浩碰瓷西贝、攻击预制菜,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很大风波,然后突然之间罗永浩在网上消失了,消失了几天。像他这种天天在网上大放厥词、信口开河的人,你让他一天不在网上发言都憋得难受,一下子沉默了几天,不寻常。

 

所以网上就传言说他是害怕了,因为给西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怕遭到西北报复,逃到境外,说是先逃到了香港,后来又逃到了日本。过了几天,罗永浩又开始在网上发言,说他回到上海了。的确,他是去境外了,但是他说本来是正常的出差,后来听到了一些消息,再想到那个地方有劣迹斑斑的过去,所以的确有些犹豫,就多待了两天。这就证实了当初网上的传言,他的确是躲到境外,是因为害怕遭到西贝报复。

 

如果西贝要现在报复他,只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雇凶。但是西贝是一家企业,雇凶袭击一个名人,肯定在中国会引起更大的风波,那么这种案子是必破的,而中国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号称已经建成了天网,要破案肯定能破,能够追溯到是西贝雇凶,西贝就彻底完蛋了,老总会被抓。西贝的老总又不是有什么深厚背景的人,有深厚背景的,罗永浩也不敢去惹。

 

这种正儿八经做企业的人,即使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也不会采取下三滥的手段。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揭露过很多企业,得罪的企业比罗永浩多多了,有的比西贝大多了,但是我从来就不担心这些企业会雇凶。后来我之所以遭到雇凶袭击,是肖传国干的,他是一个学术骗子,并不是做生意的企业家。后来我不得不采取安保的措施也不是为了防备那些被我揭露、得罪的企业,主要防备的也是肖传国这种学术骗子,以及江湖骗子、中医骗子、小粉红,还有一些网上的对头,比如当时扬言要到我家泼粪的罗永浩,半夜跑我家敲门骚扰的五岳散人。

 

另一种报复手段是跨省追捕。罗永浩在帖子说那个地方过去劣迹斑斑,就是暗示西贝有可能去找当地的公安对他进行跨省抓捕,因为西贝是内蒙的,内蒙以前发生过跨省抓捕轰动全网,那就是鸿茅药酒事件。但是鸿茅药酒当时出动公安去跨省抓捕抓的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医生,都引起了全国轰动,不要说跨省抓捕一个名人了,那更是不得了。最后肯定会连累公安受处理,那个企业也会因此办不下去。

 

所以如果是正经的企业也不会去对一个名人搞跨省抓捕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揭露一些大企业,不担心他们会跑北京来抓我。这些大企业能采用的报复手段,是去告状要求网监封我的号,但也没什么用,最终只有华为这家特殊的公司得逞。

 

所以罗永浩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会遭到报复,他自己也很清楚不可能遭到这种下三滥的报复,但是,他偏偏要迎合网上的传言,号称听到了一些消息,意思就是网上的传言是有根据的,还要玩失踪把自己装成跑到境外去躲了两天,为什么?就是为了卖惨,把自己打扮成不怕打击报复为民请命,是一个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大无畏的英雄。

 

为什么罗永浩号称不怕打击报复又从日本回中国了,他说是因为跟有关部门做了询问和确认,相信政府,相信法治。原来他还是通天人物,能够跟有关部门联系上,让有关部门保证不会有人敢对他报复,所以他才回中国了。有关部门是最神秘的部门了,不知道罗永浩找谁,找哪一个部门确认的,是找公安部、国安部,还是内蒙省委。

 

最恶心的是罗永浩说他相信政府,相信法治,把中国当成了一个法治国家。只要有一点常识的,就知道中国是没有法治的。

 

但是罗永浩表榜自己相信中国政府,相信中国的法治,也可以理解,不仅是因为他现在要打爱国牌,要吹捧中国政府,向中国政府献媚,而且他本身就是中国政府、中国法治的受益者。中国政府对他不薄,中国法治也在保护他。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政府对罗永浩的言论是极其宽容,极其纵容的。以前罗永浩的网上对头,被抓的抓了,逃的逃了,已经没剩多少人。但是罗永浩变成了中国网络上的常青树。他并不是说话非常谨慎的,经常大放厥词,说的一些话也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果换了别人,早就被封号禁言,甚至被抓了。

 

比如说他刚刚做锤子手机的时候,为了耸人听闻吸引眼球,一直在骂中国、中国人,骂中国人是“支那人”、“支那小猪猪”。因为他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甚至不愿意留下后代,说在中国这种地方留下后代,是罪孽深重的事,巴不得中国人就此绝种。

 

他一边骂中国,一吹捧日本,标榜自己是著名汉奸,声称日本是他的精神祖国,以“精日”自居。他去了一趟日本,就在日本吹捧说日本一切都是完美的,是亚洲国家当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国家,看到日本这么完美,太君这么威武,死也瞑目了。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罗永浩被叫做罗太君。

 

这种言论,换了别人说,号早就没了,甚至人都有可能被抓了。中国没有言论自由,但是罗永浩就有这方面的言论自由。有人可能会说,那是2013年,那个时候算是中国网络比较有自由的,罗永浩在网上大放厥词,最多也就是挨挨骂,中国政府不去管。

 

但是,后来中国对网络的言论控制更严了,不仅现在发的敏感的言论会被处理,连以前发的言论也会被处理。经常翻出来某一个名人因为在言论比较自由的时候曾经发表过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就被处理,号就封了,人被抓了。罗永浩的这些媚日、精日、骂中国人的汉奸言论,后来也一再被翻出来,但是,他都安然无恙,直到现在这几天也有人把他的这些言论翻出来,但对他毫发无损。可见中国政府对他有多么的宽容,多么的纵容。

 

中国政府不只是对他的言论非常宽容,还给了实质性的帮助,对他做生意办企业给了投资。他做锤子手机后来做不下去了,谁都知道锤子手机马上就要破产了,但是,就在那个时候,成都政府给了他六亿元的投资,谁都知道这六亿元就是打水漂了,政府还想最后帮他一把,可见政府对他有多么的好吧。

 

中国的法治也帮了他。他后来锤子手机办不下去了,破产了,欠了一屁股的债。他号称要把债都还了,也标榜自己还了很多债,其实并没有。他欠了非常多的债都没有还,被欠债的企业、公司告过很多次,都赖着不还。中国法院对于这些赖债不还的老赖,会判禁止高消费。但罗永浩有办法。他玩了一招金蝉脱壳,自己不当锤子公司的法人代表,而是转给别人去当,那么法院判禁止高消费就是判那些替罪羊了,对罗永浩也是毫发无损,所以罗永浩就能够继续享受他的高消费,继续可以去他的精神祖国日本躲在那里。中国政府允许罗永浩就这么金蝉脱壳,这不就是也是在保护他、维护他嘛,所以他当然很感激中国的“法治”了。

 

罗永浩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吃得开?有人认为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深厚。罗永浩的确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算是党的人、红二代。他爸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副书记,也算是一个厅级的官员,但是这也不算是高官。不过比较特殊的是罗永浩的爸在当副书记的时候,张德江是书记,所以就有这么一层同事关系,罗永浩要叫张德江张叔叔。张德江后来当了政治局的常委,罗永浩就有了一个保护伞。至于这个保护伞在罗永浩的所谓的奋斗(他不是出过一本书就叫《我的奋斗》吗)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都是幕后的事,我们不知道。

 

即使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别人也会注意到有这么一层的人脉关系,也不敢对他怎么样,也会去保护他,为他提供方便。

 

罗永浩不仅会利用他的人脉的关系,也很会拉关系,而且也很善于见风使舵,是一个精致的机会主义者,没有任何的立场,没有任何的底线,你如果要找他的立场的话,没有的,是变来变去的。

 

他在新东方当不懂英语的英语老师的时候,为了迎合学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就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老是在课堂上骂“小日本”。后来他出来办牛博网,搞英语培训,玩微博,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个公知,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被吹为是中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再后来,英语培训办不下去了,改做手机了,为了耸人听闻,像我刚才说的,就又变成了一个反向民族主义者了,老是在吹捧日本,骂中国。

 

再后来锤子手机要办不下去了,需要中国政府的支持,他又变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爱国者,那个时候又在标榜自己要搞民族企业,要打败洋垃圾。

 

再后来锤子手机破产了,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又直播带货,要把自己打扮成了是一个维权人士,天天在那里高喊要知情权,要透明,变成了是为消费者维权。这种会炒作的变色龙,这种没有任何底线的人,在中国是很有市场的,所以他会有那么多的粉丝,甚至在当官的当中,我怀疑都有罗永浩的粉丝。

 

所以罗永浩虽然曾经巴不得自己出生在日本,对于自己偶然出生在中国,觉得并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觉得很不光彩,不幸生在中国。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中国,中国傻子多 ,又有政府罩着,才让他能够如鱼得水,一直可以干一行败一行,败一行干一行,就一直骗下去。如果他真的是出生在日本的话,他这种流氓是没有市场的。

 

2025.9.23.录制

 

2025.10.7.整理

孕妇吃泰诺究竟会不会增加小孩得自闭症的风险?

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川普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他发现了为什么现在自闭症那么多。他说原因有两条,一条是小孩疫苗打得太多了,说小孩要打一大桶的疫苗,里面有80多种疫苗,全部往身体里面打,就跟给马注射东西一样的。第二条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烧吃泰诺退烧,导致生下的小孩有自闭症。

 

关于第一条原因,将自闭症怪到疫苗头上,这是那些反疫苗的人讲了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一个老谣言,被驳斥过很多次了。关于第二条原因,将自闭症怪给孕妇吃泰诺,倒是比较新的一个说法。这十几年来在这一方面的确是有研究的,川普那么说不能说他纯粹就是造谣,有一定的依据。

 

泰诺的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这十几年来有一些研究,都是流行病学的调查、观察性的研究,认为孕妇如果在怀孕期间吃了对乙酰氨基酚,会增加生下的小孩得自闭症的风险。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并没有增加风险。

 

最新的、最大规模的、质量最好的研究是去年发表的,是针对1995年到2019年这一段时间,近250万名瑞典儿童,做的调查。这些儿童的母亲在怀他们的时候,如果吃过对乙酰氨基酚,那么增加自闭症的风险5%。这个风险非常低,而且这是流行病学的调查、观察性的研究,里面会有“混淆因素”在干扰这个结果,有可能这个风险的增加跟吃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关系,是别的因素导致。

 

所以,还要想办法来消除这些混淆因素。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去对比同一个母亲生的兄弟姐妹。同一个母亲在生他们时,有的怀孕的时候吃了对乙酰氨基酚,有的没有吃,因为是同一个家庭的人,其他各方面(遗传、生活环境等)都是比较相似的,他们如果有什么差别的话,可以说是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但是比较的结果发现吃对乙酰氨基酚并没有增加风险,连5%的风险都没有。所以这项研究的结论认为在怀孕期间吃对乙酰氨基酚并不增加自闭症的风险。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虽然在医学界有争议,但是主流的看法认为不增加自闭症的风险,即使增加了,那也是非常小的风险。

 

有人会说,既然有可能增加风险有争议,那么出于慎重的考虑,应该告诉人们这个危险性,吃对乙酰氨基酚要慎重,甚至是不是能够把它禁止掉呢?

 

但是问题没那么简单。我们已知的那三种最安全的退烧药、不需要处方就能够买的非处方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中阿司匹林和布洛芬早就知道孕妇如果吃了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早就禁止孕妇吃布洛芬和阿司匹林退烧了,孕妇就剩下了对乙酰氨基酚可用。如果把对乙酰氨基酚禁掉了,或者只是发出警告,那么孕妇发烧就没退烧药可吃或不敢去吃了。

 

有一些人会说,发烧不一定要退烧啊。川普就是这么说的。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孕妇发烧了能扛就扛着吧,没必要去吃退烧药。

 

我以前说过,发烧是没有必要非要吃退烧药不可的,而且不吃退烧药有可能反而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但是这指的是对一般的人来说,对孕妇是不适用的。孕妇如果感染发烧,虽然不吃退烧药对她们的身体没有影响,但是发烧对于胎儿的发育会有影响,会增加胎儿畸形和流产的风险,还会增加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增加自闭症的风险,而且增加的风险要比吃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增加的自闭症风险还要大。如果因为害怕风险不敢去吃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反而增加了得自闭症的风险。

 

所以目前来看是不应该建议孕妇不要吃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烧的,但是,川普已经下了命令,开了金口,所以FDA就赶快给美国的医生都发信警告,还要求卖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必须在说明书里注明这一风险。

 

川普同时还宣布,他发现能够治疗自闭症的神药亚叶酸。亚叶酸是GSK公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推出来的,用来缓解化疗副作用的药。GSK公司从来就没有做过这种药跟自闭症有什么关系。但是,川普一说,FDA就赶快给GSK发信要求他们把这一条疗效加到说明书里,GSK回应说那是50年代研发出来的,专利已经过期了,现在市场上的亚叶酸都是仿制药,我们早就不生产了。

 

现在变成了在美国一种药安不安全、有没有效,就川普一个人说了算。他比谁都懂生物医学,他说了FDA就必须执行,FDA变成了一个政治机构,而不是科学机构。这样的话,FDA的权威性也就没了,这块金字招牌也就被砸掉了,再说什么别人就不会相信了。

 

本来FDA发出了关于一种药物的副作用的警示,世界各国的药监机构都会很重视。现在它发出了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警示,其他国家的药监机构比如说英国的药监机构马上就出来说,我们没有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对导致自闭症有什么风险,把FDA的说法当成笑料。这对于美国的医疗保健打击是很大的。要恢复人们对FDA的信任没那么容易,即使川普以后下台了,再过几十年,也未必能够恢复。

 

2025.9.23.录制

 

2025.10.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