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的存档

正义也许会迟到,会不会缺席?

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

最近湖南省怀化市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在学校操场挖出一具尸体,证实是16年前因举报豆腐渣工程被害死的教师,破了一起多年悬案。有人感叹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也有人对这句老生常谈不以为然,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更有营销号声称这句话是从英文翻译的,是“中国最错误最害人的翻译”。该营销号翻出一句英文谚语:“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推迟的正义是被拒绝的正义)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就是翻译这句谚语的,但是把意思搞反了,所以就害人了。

 

营销号的这种论证逻辑,我是看不懂的。它找来的这句英语谚语,除了也是关于“正义”的,与“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并没有别的相似之处,凭什么说就是翻译的这句话?营销号说,还都有“迟到”啊。其实这句英语谚语并没有正义迟到的意思,它说的是本来可以马上实现的正义,却被故意推迟了,那么这就相当于拒绝了正义。而人们说的“正义也许会迟到”,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正义没能马上实现,有时是客观的原因,这和正义被推迟并不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国外有很多类似“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说法。随便举几个例子。拿破仑的将军萨瓦里写的《洛维戈公爵回忆录》里收录的信件就有:“正义的日子也许会迟来,但终将会来。”(The day of justice may be late, but it will arrive.)这也许是这个说法的最早出处。美国自1969年到现在出了几百部、卖出几亿本的通俗小说《行刑者》系列的主人公麦克·波兰(Mack Bolan)有句“名言”:“正义有时也许会迟到,但是它是不可避免的。”(Justice may be late sometimes, but it’s inevitable.)2016年11月18日《旧金山纪事报》报道,旧金山一个地铁站搞了一个张贴墙,供人们张贴小纸条发泄对川普当选的不满,其中一张小纸条写的就是:“正义也许有时迟到,但绝不缺席。”(Justice may be late sometimes, but never absent.)总不至于是某个中国人写的吧?

 

呼吁正义应该尽早伸张,当然很对。但是正义往往是迟到的,如果因此就否认迟到的正义是正义,就很可怕了。按这种逻辑,那个教师已经死了16年了,就没有必要再为他伸张正义了。陈年旧案都没有必要再破了。冤假错案都没有必要再平反了。都已经迟到了嘛。由于侦破技术的进步,以前破不了的案子现在能破了,例如美国近年来利用比对基因序列追踪家族谱系破了很多起几十年前的杀人案,在有些人看来,这么迟到的正义还要它干什么呢?然而迟到的正义仍然是正义,再迟的正义总比缺席的正义好。有“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样的信念,总比把正义当成有时效性的东西、过期就扔要好。

 

遗憾的是,正义并非总是会到来的,有时正义是会缺席的,例如有很多案件是永远破不了的。“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个说法的由来可能跟基督教信仰有关。人世间实现不了的正义,最终要由神做末日审判。作为无神论者,我们当然不能把正义的实现寄托在虚无的神之上。但是我们可以交给历史。末日审判是不会有的,但是历史审判是可以有也应该有的。历史虽然不完美,但总比现实公正。现实的缺憾,可以靠历史的审判来弥补。在一个充满苦难和不公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念。

 

诗曰:

 

曾经野火老残杈,苦难如烟催嫩芽。

瓣瓣心香飘撒尽,且看大地满春华。

 

2019.6.24.

 

 

医学“大招”不靠媒体来放

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这几天国内媒体都在报道说,“屠呦呦团队放‘大招’了!”主要是指两个“大招”:第一个“大招”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法,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这两种做法都是应对抗药性的常规做法,都是发现病原体有抗药性时能马上想到的,并不新奇,屠呦呦团队却经过了三年多“科研攻坚”才找到,令人不解。总之这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招”。

 

第二个“大招”是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不仅屠呦呦一辈子吃定青蒿素,中国中医科学院也吃定青蒿素,专门有一个青蒿素研究中心。为一种药专门搞一个研究中心,在世界上大概独一无二。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用药,本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但他们却要把它搞成能包治百病的“神药”,为它寻找新的用途。一种药当然有可能用于治疗别的貌似不相干的疾病,这往往是在临床上观察到病人用药后出现了某种副作用,偶然发现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是相同的药理导致对两种病都有疗效。我不知道屠呦呦为什么会认定青蒿素能够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难道是观察到患有红斑狼疮的疟疾病人在服用青蒿素抗疟后红斑狼疮病情也缓解了?还是随便挑一种疑难杂症来试试?不是根据疾病来筛查药物,而是拿着药来筛查疾病,这是违背现代药物研发规律的。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不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器官。青蒿素作为一种能杀死疟原虫的药物,为什么也能用于治疗与传染病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自身免疫疾病?难道它也能杀死免疫细胞?如果青蒿素也能治疗红斑狼疮,那将是一件多么碰巧的事。屠呦呦也许是从奎宁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得到的“灵感”,以为抗疟药就都能治疗红斑狼疮。但奎宁的抗疟机制与青蒿素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抗体的产生,所以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症状。没有任何证据证表明青蒿素也是免疫抑制剂。

 

那么屠呦呦团队究竟取得了什么进展呢?根据报道,是启动了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总共分三期,一期的主要目的是找少数志愿者来试验药物有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按屠呦呦的说法,从目前情况看,志愿者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反应。青蒿素作为一种已广泛使用多年的药物,对其不良反应已有很全面的了解,在临床试验一期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反应,是预料中的。其实对这种上市多年的药物连临床试验一期也可以不做的。没有发现青蒿素有非预期不良反应,根本算不上“进展”,更算不上是“大招”。

 

绝大部分做临床试验的药物都能通过临床试验一期,但都倒在了临床试验二期、三期。药物是不是有效、安全,只有在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经过了像FDA这样的让人信赖的监管部门的审批以后才能认定。一种药物才刚刚进入了临床试验,最多只是没有发现非预期不良反应,是否有效连初步的证据都没有,媒体就吹嘘是“放大招”,这是对药物研发的无知。所以医学“大招”是不能靠媒体来放的,因为媒体并不具有专业的辨别能力。要放只能向学术期刊、药监部门放。没有经过同行评议、药监审批就向媒体放的,不过是宣传、广告。

 

2019.6.21

 

 

银河系里有没有外星人?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智能生命?是否有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其中有一位如此写道:“在一片旷野中只有一株麦子,和在无限的宇宙中只有一个生命世界,都是不自然的。”当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这些问题又再次被提了出来。既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行星,那么其他行星上面是否也有生命世界?布鲁诺即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到处都有生命世界。这种观念被异端裁判所列为布鲁诺的八大罪状之一,使他被处火刑。但之后有天文学家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惠更斯就写过论文说明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进化论确立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然的。既然人类不是神创的,而是进化出来的,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否认,在浩瀚宇宙的其他地方,也有可能进化出智能生命呢?其他星球存在智能生命,并不只是一种科学幻想,早已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并且还启动了寻找地外文明的科研项目:1960年,科学家们开始监听从茫茫太空中传来的无线电,试图发现其中包含有智能信息。如果其他地方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而他们又像我们一样好奇,热衷于寻找别的文明,最为便宜、方便的方式是发射含有信息的无线电波。这项寻找地外文明的工作持续至今,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寻找地外文明研究中心主导,目前又扩展到寻找地外激光信号。以后还计划向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发射微型探测器。寻找地外文明的结果比大海捞针更加渺茫。如果我们能在有生之年发现任何存在地外文明的确切证据,是极为运气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找,那么运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

也一直有人嘲笑寻找地外文明的尝试。有人试图给出理由否认地外文明的存在,提出“稀少地球”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太阳刚好位于银河系适宜带,地球又刚好位于太阳系适宜带,而且刚好又有月球作为卫星,使得地球有一些适合生命出现的特征,在地球进化史上复杂生命、人类的出现又是多么偶然,以此说明人类的出现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很可能是银河系中唯一的一群孤独的智者。但是这个推理是经不起推敲的。即使智能生命的出现是小概率事件,也推导不出在银河系中只能发生一次。何况这些理由都是根据我们对地球生命史的了解提出的,而地外智能生命完全有可能和人类大相径庭。

物理学家费米曾经从另一个角度质疑地外文明的存在。1950年,费米在一次会议上问道:理论上人类能够在一百万年以后飞行到银河系的各个星球,如果我们能,那么那些比我们早进化一百万年的外星人也应该能。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没到地球来?他们究竟在哪里?费米的意思是,我们在银河系中很可能是孤独的。其实对这个所谓“费米悖论”很容易反驳:可能没有哪个文明能够在银河系各处殖民,可能我们离其他的文明都过于遥远,可能还没有哪个文明进化到能够在星际旅行的程度,可能已有外星人在很久以前访问过地球又走了,当然也有可能外星人正不为我们所知地观察着我们。

1961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试图定量地说明外星人存在的概率,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这个“德雷克方程”本来只是开玩笑,没想到现在却被正儿八经地写入了天文学教科书,号称是仅次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第二著名方程。这个方程很简单,人人可以掌握:

N = R * f(p) * n(e) * f(l) * f(i) * f(c) * L

其中N表示银河系中“通讯文明”(即能发射、监听星际通讯)的数目。右边各项为计算这一数目的参数,*为乘号。

第一个参数 R 为每年在银河系中形成的恒星的数目。德雷克最初的估计是银河系平均每年新产生一颗恒星。现在看来这个估计过于保守。按照美国太空总署的最新计算,银河系每年新产生的恒星的质量为0.68~1.45个太阳质量,而新恒星的平均质量大约是0.5个太阳质量,这样算下来银河系每年大约有1.5~3个恒星产生。让我们取个中间数,设定R=2。

第二个参数f(p)表示 R 之中具有行星系统的比例。在形成恒星的过程中,星云不停地旋转、坍塌,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有两种可能的结局:或者形成两颗恒星即双星,或者只在中央形成一颗恒星,而周围形成了行星系统。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我们都不知道除了太阳系,宇宙之中是否还有别的行星系统。而现在我们已发现了大约4000颗外行星,它们大部分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通过扫描太空一小块区域发现的。看来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普遍存在。德雷克最初估计所有恒星中有五分之一到一半有行星。目前看来这个估计也过于保守。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银河系几乎所有的恒星都有行星系统,即f(p)=1。

第三个参数n(e)是一个行星系统中,处于“适宜带”的行星数目。行星要适于生命生存,不能太靠近恒星(太热),也不能太远离恒星(太冷),在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适宜带,只有在那里才能有水存在。显然在做此假设时,我们把水当做了生命的必要条件。并不能排除存在不依赖水的生命的可能性,但根据我们的化学知识,水是最适宜生命的。在太阳系中,处于适宜带的行星有三个:地球、金星和火星。德雷克据此估计每个行星系统有1~5个行星处于适宜带。但是并不是每个行星系统都有行星处于适宜带。根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探测结果估计,银河系大约有400亿个外行星与地球大小相当、围绕着类似太阳的恒星而且处于适宜带。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亿个恒星,而每个恒星几乎都有行星,这样的话n(e)=0.4。但是这个估计是偏保守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还有三种情况:在不像太阳的恒星的行星系统、不像地球的外行星上、围绕大行星的卫星(例如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土星的卫星提坦)上,都有可能适宜生命生存。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后,我们姑且假设n(e)=1。

第四个参数f(l)表示处于适宜带的行星中实际产生了生命的比例。并不是任何处于适宜带的行星都能产生生命的,还跟行星的地质、地理条件有关系。在太阳系中,有三颗大行星处于适宜带,我们确切地知道地球有生命,金星无生命,火星可能有或曾经有过简单的生命。处于适宜带的卫星欧罗巴、提坦是否有生命我们并不清楚。德雷克认为所有处于适宜带的行星都会产生生命,可能过于乐观。让我们保守一点,设定f(l)=0.5。

第五个参数f(i)表示在有生命的行星中,进化出智能生命的比例。这是一个分歧最大的问题。有的认为在地球上经过了三十几亿年的进化,在生存过的几十亿个物种中才有几种有智能,可见智能生命的产生极为罕见。也有的认为我们现在只知道一个生命世界,而它是有智能生命的,就我们所知,产生智能生命的可能性就可算是百分之百。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这么看:既然智能是一种很好的适应环境的方式,那么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经过无数的试错,只要有足够的进化时间,从无数进化途径中出现一条通向智能,应该是必然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存在一条通向智能生命的直线进化方向,而是说智能进化途径只是同时存在的许多进化途径中的一条,而且这一条也不是注定会产生人类(在其他条件下完全可能产生其他的智能生物)。有了这些说明,我们不妨把这个参数乐观地设为:f(i)=1。

第六个参数f(c)表示在智能生命中,能够发明星际通讯技术的比例。这个问题同样难以回答。在地球上,我们知道人类发明了这种技术。让我们再乐观一回,假定所有的文明迟早都会发现无线电通讯技术,将这个参数设为f(c)=1。

最后一个参数 L 是一个通讯文明平均能够生存的年数。我们先不管它,把以上的设定结果代入方程计算一下:

N = 2 * 1 * 1 * 0.5 * 1 * 1 * L = L

这是个有趣的结果:银河系中通讯文明的数目大约等于一个通讯文明平均能够生存的年数 L 。但是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个 L 究竟会有多大,连估算都无法做到。如果我们按费米显然过于乐观的估计,每个通讯文明的平均寿命为一百多万年,那就意味着银河系中存在一百多万个通讯文明。听上去似乎数目巨大,但是,与银河系存在的大约一千亿颗恒星相比(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还有几十亿个),这个数目就微不足道了。它表明通讯文明是非常稀少、分散的,难以有相互接触的机会。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通讯文明能够永世长存。宇宙中有许多外界因素能毁灭生命世界。比如,宇宙中最有威力的现象伽玛射线大爆发,就能使方圆几百光年内的生命灭绝,而我们每年能够观察到几百次这样的爆发。文明的高度发展也许有可能预测、防御这样的灾难,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能导致自我毁灭。我们人类也只是近七十年来才进入了通讯文明阶段,但是同时也拥有了完全毁灭自己的能力:且不说我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人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光是现存的核武器储备,就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生物圈几百次。如果我们要在宇宙中发现邻居,如果我们要让邻居们发现,关键是自己要生存下去,并尽可能地延长寿命。

2019.4.11

(《科学世界》2019.5.)

当你遇见老虎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

(近日我们这里(加州圣地亚哥)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发生美洲狮袭击一名4岁小孩的事件,同行的10个人都吓跑了,只有小孩父亲留下来与美洲狮搏斗,把它赶跑,小孩只受到轻伤。后来这头美洲狮被护林员找到、杀死。美洲狮攻击人的事件很少见,上次圣地亚哥发生这种事还是20多年前。万一遇到了美洲狮怎么办呢?这篇文章是我两年前写的,没有发过,现在发了供参考。)

 

最近网上很热闹的一件事是,有一个农民工带着全家去宁波野生动物园玩,自己舍不得买票,翻墙过去,刚好进入了老虎的地盘,被咬死了。不久以前也有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区下车,被咬死了。台湾也发生过有游客掉入老虎圈子里,被救出来只受了轻伤。为什么有的被咬死了有的只受了轻伤呢?万一碰到了老虎要怎么应付呢?从这些零星的事件是无法总结出规律的,那个受轻伤的台湾游客完全可能只是运气好。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人和老虎相遇,双方都无处可躲,结局如何就是个运气问题。

 

老虎在中国野外几乎绝迹了。在印度、孟加拉的老虎保护区,还时不时地会发生老虎吃人事件,不过那离中国人太遥远。如果不自己找死或意外地掉进老虎圈,我们和老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是零,不用想着万一要和老虎面对面要怎么应对。另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对我们的威胁要大得多,那就是美洲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美国、加拿大旅游、生活,由于美洲狮受到保护,数量增加,它的活动范围又和人们居住区、旅游区重叠,偶尔就会发生遭遇美洲狮,甚至遭到美洲狮袭击的事件。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一年平均会发生4~6起美洲狮袭击人的事件。我住在一座山脚下,几年前就有我认识的人在山里遇到美洲狮,政府因此在山上贴了警示,告诉人们这里有美洲狮,遇到了要怎么对付。

 

美洲狮袭击人的事件,要比老虎、狮子袭击人罕见得多,但是因为每一起美洲狮袭击人事件都有详细的调查、记录,对它的研究反而是最详细的,也一直有人要从中统计出规律,提出应对美洲狮的办法。最常见的一条建议是遇到了美洲狮,千万不要吓得撒腿就跑,原因据说是如果跑起来,反而会激发出美洲狮捕杀猎物的本能,而人是跑不过美洲狮的。有些研究支持这个观点。统计表明,人在遭遇美洲狮的时候,如果处于激烈活动状态,比如奔跑、骑自行车、玩耍、滑雪,那么有25%的概率被杀死,而如果不是在运动,被杀死的概率只有8%。但是也有的研究发现,在遇到美洲狮时,快速逃跑生还的机会反而比较大,选择跑的人大约有一半逃脱掉了,而选择站着不动的人只有26%最终毫发无损地脱离危险。不过,选择逃跑被杀死的概率也稍大一些,是28%,而选择不动的人被杀死的概率是23%。所以究竟该不该跑,很不好选择。

 

不过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如果不跑,那也不要被吓得一动不动,或者是装死。装死的做法有时候能够让熊放弃攻击,对美洲狮这招没用,反而会让它觉得你是个软弱的猎物,可以轻易吃到。应该让它觉得你不是那么好欺负的,盯着它看,敞开外套,举起手挥舞,让它觉得你很高大,对它大喊大叫,挥舞树枝、木棍,扔石头。统计表明这些做法有时能把美洲狮吓住,能够降低美洲狮发动袭击的概率。美洲狮习性比较害羞、小心,这么做是不是也能吓住老虎,就不一定了,老虎比美洲狮更有攻击性,对它虚张声势反而有可能激怒了它。

 

如果美洲狮没被吓住,发动了进攻,那么千万不要转身,因为美洲狮最喜欢的是从后面或侧面进攻,咬住受害者脖子后面的脊椎,转身相当于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它了。也不要坐以待毙,用棍子、石头甚至赤手空拳反击回去,这样做有时候也能把它赶跑。美洲狮发动进攻后,只有15%的概率能咬死人。特别是如果不是孤身一人,两人或更多人一起反击,几乎肯定会成功。被咬死的成年人都是孤立无援的。但是反击对老虎来说就没什么用了,老虎比美洲狮强悍得多,是最凶猛的猫科动物,它发动进攻后咬死人的概率是78%,而狮子咬死人的概率也只有62%。

 

美洲狮最喜欢攻击小孩,被美洲狮咬死的也主要是小孩。大人和小孩在一起并不会减少美洲狮袭击小孩的风险,但是如果小孩遭到攻击,大人积极解救,会减少小孩死亡的概率。所以在美洲狮出没的地方,带小孩外出要特别注意。不过美洲狮攻击人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人不是美洲狮的猎物,在通常情况下它们是不会出击的。有时人在山上走,美洲狮就潜伏在路旁,看着人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我们要学会和大型猫科动物相处,不要去招惹它,更不要自己找死。

 

2017.2.3

 

 

膳食平衡不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

2019年6月20日星期四

《知识分子》发表“食品泡泡博士”云无心的演讲,声称:

 

【真正的 “饮食健康终极指南” 还是 “平衡膳食宝塔以及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的要点可以总结为这三句话:1. 吃动平衡 2. 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 3. 减盐、减糖、减油】

 

被云无心推崇为“饮食健康终极指南”的“平衡膳食宝塔以及居民膳食指南”,就是那个一贯为保健品站台的中国营养学会搞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山寨版的膳食指南之不靠谱,我以前已经指出过了(《不要轻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在只来看看云无心归纳的三个要点。

 

一、“吃动平衡”。强调既要吃也要动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平衡”一词用得很奇怪,不知什么意思。难道是根据吃的多少来决定活动的多少,或根据活动的多少来决定吃的多少?

 

二、“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这话不是云无心发明的,一说起膳食平衡,经常就有人说不就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嘛,只不过云无心把这种外行说法当成专家指导而已。

 

但是这个说法是大有问题的。并不是什么都要吃的,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或尽量不要吃的。我们没必要用“难道毒药也要吃吗”来抬杠,只看看日常食品,就有很多是最好别吃的。例如被很多人当成美味的蕨菜之类的野菜,因为含有致癌物,最好就别吃。高盐、高糖、含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腌制的食品,也应该尽量避免,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那是无可奈何的事,而“什么都吃”却让人觉得非得吃它们不可。当然我们这里谈的是健康原则,不是美食原则,有人为了美味愿意冒健康风险,那是另一回事。

 

“什么都不多吃”貌似没有问题,毕竟连水喝得太多都会中毒嘛。但是这么建议脱离了现实语境。现实是,有一些有益健康的食物人们普遍吃得太少,达不到健康膳食的要求,例如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海鱼,这时候就要强调多吃。

 

三、“减盐、减糖、减油”。这个说法如果在二、三十年前提倡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还这么提倡就过时了,因为生物医学界对油(脂肪)有了新的认识,危害健康的是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一味地提倡减油,可能的后果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能量的需求用碳水化合物取代,导致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多,反而对健康不利。所以现在再泛泛地说“减油”是不对的,应该减的是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并以不饱和脂肪酸取代。

 

所以,如果把这三句话改成:“1、吃动结合。2、膳食平衡。3、减盐、减糖、减反式和饱和脂肪酸。”才比较准确。在健康饮食方面,一定要尽量掌握比较准确的知识,不要相信那些仅仅因为职业与食品加工沾边(研究怎么给食品打出泡泡)就把自己打扮成“食品健康专家”、最终目的是为了贩卖高价“健康食品”的云无心之流的伪专家。

 

2019.5.21.

 

 

四大院士支持的“氢气控癌”是真的吗?

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

近日有几家媒体报道,由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民营医院)院长徐克成主编的《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一书在广州举行新书发布会,我才知道国内又出现了一种癌症新疗法,通过吸氢气来控制癌症,于是把推广“氢气控癌”的宣传材料搜出来见识见识。

 

有的宣传材料第一句话就是:“很多人一听说吸氢治疗癌症第一感觉是骗局”、“如果你还在纠结于氢气控癌是不是骗局,那可能你对氢气的生物学效应还不是很了解”,我还没见过哪种疗法一提出来就先要证明不是骗局的,可见其匪夷所思和心虚。我的第一感觉和很多人一样也是认为这是骗局,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对氢气的生物学效应不是很了解,那就看看他们是怎么证明不是骗局。

 

他们找了几名医学界的院士,来证明“氢气控癌”的真实性。宣传材料里提到为其站台的有吴孟超、王振义、汤钊猷、钟南山四名医学界院士(此外还有一位院士倪嘉缵是搞无机化学的,不知为何他也去凑热闹)。吴孟超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名誉院长,王振义是该医院总顾问,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在徐院长邀请下,为该书写序,说点鼓励探索的客气话,也算人之常情。这两名院士都九十多岁了,说不定是秘书代笔。汤钊猷和钟南山则比较积极,汤院士亲自参加该书发布会,名副其实地站台,而钟院士虽然因公没能参加发布会,却也录了一段视频在会上播出,作证“氢气控癌”是真的。

 

这四名院士虽然在中国医学界被视为泰斗,但都到了早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吴孟超今年96岁,王振义94岁,汤钊猷89岁,钟南山82岁。老院士不甘寂寞,愿意为中国健康大业贡献余热,当然值得赞赏。但现代医学和中医不同,并不是越老越值钱。老院士被尊为泰斗,是对他们以前所做贡献的评价,并不是意味着他们现在对医学的认识就有多么高明。实际上,局限于以前的教育、学术环境,某些老院士的医学观念是过时的、错误的。

 

例如,这些老院士之所以认为“氢气控癌”是真的,是因为徐院长让他们看了书中收集的82例有效病例。汤院士是这么说的:“对于氢气控癌,徐教授给我看第一个病例时,我半信半疑,当我看到近50例时,我确信不疑。”汤院士似乎不知道或不承认现代医学的一条原则:个案证明不了疗效。各种医疗骗子最喜欢举病例证明疗效,不要说50例、82例,几百几千例的都有。然而没有经过严格设计的病例再多也是“个案”。徐院长说他是观察了几百个病例后找到的82个病例,那么其他的病例效果如何呢?是不是更多的病例是无效甚至恶化的?这些有效病例是不是精心挑选的,而不是随机找来的?即使是这些有效的病例,由于没有对照组,又如何确定效果是吸氢导致的?由于“吸氢”只是一种辅助疗法,这些病例都是经过常规治疗后再吸氢的,效果完全可能是常规治疗的结果,也可能不过是安慰剂效应。没有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再言之凿凿的疗效也不可信。

 

奇怪的是,虽然老院士们不知道或不承认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但是徐院长本人是知道的。他在一篇宣传文章里说:“氢分子生物学研究尚处在婴儿期,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价值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应该设计更多基础和临床前研究,阐明驱动分子氢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上下游调节机制,并逐步开展精心设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阐明最佳给药方式和最佳氢剂量方案。”这是承认氢气控癌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经过足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就敢把“尚处在婴儿期”的东西当成成熟的疗法推广、应用,这不是骗人吗?

 

国外几乎没有关于“氢气控癌”的研究,更不要说在临床应用。徐院长津津乐道的是1975年美国《科学》上的一篇论文,研究者让三只患有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无毛小鼠生活在8个大气压的97.5% 氢和2.5% 氧的混合气体中,2周后发现癌肿明显退缩。这是高压氢气实验,针对的是患有皮肤癌的无毛小鼠,和徐院长要通过吸入氢气治疗各种体内癌症,并不是一回事。而且,这篇论文发表40多年来,在国外没有任何后续研究。这篇论文到现在被引用了150多次,绝大部分都是被中国人引用来证明吸入氢气能够控制、治疗癌症,乃至治疗各种疾病。一篇在国外几乎没有影响的只有非常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的论文,却在中国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氢气疗法。难怪徐院长说“氢气控癌”就是汤院士倡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控癌”。然而,只要明白中国人不是特殊人种,就知道不可能存在只在中国有效的“中国式控癌”。

 

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疗法岂止是“中国式控癌”。就拿氢气疗法来说,不仅号称能治疗各种癌症,据“中国氢分子医学第一人”、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说,还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160多种疾病和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名副其实的包治百病。常识告诉我们,包治百病的“神药”是不存在的,凡是宣传“神药”的,都是要赚钱的。宣传“氢气控癌”的目的就是为了推销吸氢机(氢氧雾化机)。网上搜索得知,氢氧雾化机便宜的一台也要一万多元,而徐院长推广的那种氢氧雾化机售价高达5万多元,其实不过是个简单的电解水制氢装置而已。这个倒称得上“中国式赚钱”。

 

2019.6.11.

 

 

向北京司法局、北京律协举报北京京宁律所主任唐宁做伪证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北京市律师协会:

 

本人方是民(笔名方舟子),为侨居美国加州的中国公民,向你们举报北京京宁律师事务所主任唐宁以中国律师身份向美国法院做伪证陷害中国公民,违背律师职业道德,影响中国律师国际声誉。

 

今年1月15日,我收到一份诉状,曾被我批评过的王志安、徐波、吴兴川、刘宇、孙延宏、史军、景涛、张科、李勇、陈涛、陶黎纳、谢Yugang、Qu Bin、李Qingjiang、肖Zhuo等中国居民,在洛杉矶找了律师,向加州圣地亚哥郡高等法院起诉我和我妻子在2014年“诈骗”他们的捐款用于2013年在加州全款买房,要求加州法院判决我们归还已由北京法院判决他人归还的捐款。对这起明显的恶意滥诉,我已聘请加州律师应诉,提出撤案(dismiss)动议。法官定于5月31日首次听取此案以决定是否撤案(补住:法官已于6月12日正式判决驳回起诉)。

 

5月23日,唐宁作为原告方的证人,以京宁律师事务所主任的身份向圣地亚哥法院提交了一份宣誓证词,并附上其北京律师证、律所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在证词中(全文附后),唐宁声称:“在我作为律师起诉方是民的民事案件中,方是民在输了几起诉讼后,没有履行生效判决要求的义务。因此提交针对方是民的执行申请将没法执行。”(Among the cases over infringement or civil dispute against SHIMIN Fang for which I worked as an attorney, SHIMIN FANG didn’t perform the obligations as prescribed in the effective judgment after he lost the suits for several cases. Thus, the enforcement will be impeded after an action is filed against SHIMIN FANG)

 

首先,在所有我作为被告的中国民事案件中,只有一起(孙海峰案)唐宁是原告的律师。唐宁声称她是几起起诉我而且我还败诉的诉讼的原告律师,完全是说谎。

 

其次,在我败诉的案件中,凡是法院下达履行义务通知的,全都执行了。迄今为止,我总共输了四起民事诉讼,这些诉讼的执行情况如下:

 

一、2006年,因我在《北京科技报》发表文章指出所谓《洛杉矶时报》报道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校长”其实是有人花钱在该报登的一则小广告,丁祖诒在西安起诉《北京科技报》和我损害名誉权。法院判决其胜诉,但没有判决我赔偿,由《北京科技报》支付了全部赔偿金16万。

 

二、2006年,因我批评已故人物刘子华的“八卦宇宙学”是欺世盗名,刘子华家属在北京起诉我损害名誉权,一审判决赔偿2万元,二审将赔偿金改为2千元,我收到履行义务通知后交了款。

 

三、2006年,因我揭露院士候选人肖传国伪造履历,没有获得他履历中写的美国泌尿学会大奖,他向武汉法院起诉我损害名誉权,武汉法院以“在获奖者名单中没有肖传国的名字不等于他没有获奖”的理由判决我败诉,赔偿3万元。2007年,二审维持原判,但一审法院没有向我下达履行义务通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交赔偿。直到2009年8月,肖传国在网上宣称武汉法官已到北京从我妻子银行账户把款划走,我们询问银行,才得知武汉法院的确从我妻子账户划走了40754元。我们认为执行不当,向法院提出异议。2013年4月,武汉法院承认错误,向我补发了执行通知(2007)汉执字第636号。通知里虽然写着履行内容为:“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二、向本院缴纳执行费;三、承担迟延履行利息。”但又只要求“将第一项履行给付义务可汇入本院指定账户”,没有说明如何履行第二、三项,我们便根据一审判决书判决的金额于2013年8月28日往指定账户汇入31260元,随后武汉法院将此前划走的款退给我妻子。(顺便说一下,王志安等人此次还找了后来因雇凶袭击我和方玄昌被北京法院判刑的前罪犯肖传国向加州法院提交证词,声称该案没有执行,这也是伪证。)

 

四、2015年,因被我揭露剽窃的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长期在网上以污言秽语辱骂我和我妻子,我斥责这种行径是“下三滥”、“苍蝇”、“乌鸦”,孙海峰向北京法院起诉我损害名誉权(由唐宁代理),法院判决我赔偿他15000元。但我向同一家法院反诉孙海峰损害名誉权,法院判决孙海峰赔偿我19000元,合计孙海峰反而应该付我4000元。判决二审生效后,孙海峰没有向法院申请执行并已过了申请时效,我则向法院申请执行,目前还未执行。

 

可见,唐宁作证说由她当原告律师而我败诉的几起诉讼法院都没法执行,不仅对代理案件数量说谎,说没法执行也完全是说谎。事实是,我败诉的全部4起诉讼,一起原告没有申请执行,三起执行了,不存在没法执行的情况。

 

唐宁虽然在证词里宣誓说如果她做伪证,甘愿接受加州法律的处罚。但是唐宁在北京居住、执业,加州司法机关显然是没法追究其伪证罪的。这些人之所以敢于在美国滥诉、做伪证,就是觉得美国法律不能真把居住在中国的他们怎么样。然而,中国法律是管得到他们的。唐宁以中国律师的身份向美国法庭做伪证陷害华侨,违反了律师职业道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应该加以追究、处罚。

 

举报人:方是民(方舟子)

 

2019.5.24.

 

附:唐宁以中国律师身份提交美国法院的证词全文

用初中化学知识就可识破“水氢发动机车”是骗局

2019年6月17日星期一

最近《南阳日报》一则报道震惊了世界:“水氢车发动机在河南南阳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该报道称,南阳市市委书记、市长都到青年汽车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市委书记和市长还乘坐了氢能源样品公交车,“体验的感觉很好,舒适、平稳。”

 

有南阳市政府官方支持,有市领导亲自体验,其真实性似乎不容质疑。但是消息传开后,舆论还是大哗。很多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水变油”骗局,当时有比市委书记、市长级别更高的官员的支持,甚至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这种级别的科学家支持,但最终还是被证明了是个骗局。有了这样的先例,要让人们再相信科学原理可以轻易被推翻,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们在初中化学就已学到了一个知识,要用水制取氢气,需要打破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需要输入能量的,不提供能量,车辆只加水是制造不出氢气的,也就不可能行驶。据青年汽车官网的介绍,这个项目的秘诀是使用了催化剂。但是初中化学告诉我们,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不提供能量,用再多的催化剂也不能用水制取氢气。

 

随后,南阳官方“辟谣”,说是报道有误。南阳高新区管委会介绍说:【南阳“水氢发动机汽车”,专业名称是“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该技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青年汽车自2006年6月起联合研发,项目名称为“车载水解制氢用铝合金制备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由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为首的团队研发,2010 年被科技部“973计划”批准立项,其基本技术原理是“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目前已取得相关专利。今年5月22日,青年汽车在南阳研发基地试制了第一台样车,定型量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原来并不是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也不是再加催化剂即可制氢,还用到了铝合金粉末,而且还是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呢。湖北工业大学更详细地说明该项目制氢原理是利用金属铝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来制备氢气,并列出了铝水反应制氢的化学方程式。如此说来,“水氢发动机车”应该叫“铝水氢发动机车”才对。但是他们去掉“铝”字,在宣传材料中只突出加水、使用催化剂,是疏忽,还是欺骗?

 

通过铝水反应制氢,原理上没有问题,应用上则大有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成本问题。这种制氢方法,是要耗费金属铝或铝合金的。我们只看金属铝好了。根据铝水反应方程式,2原子铝可制造3分子氢气,铝的原子量是27,简单地算一下就可知制造1公斤氢气需要9公斤铝。我查了一下,铝的价格现在大约是每公斤14元,那么制造1公斤氢气的原料成本至少也要126元,这还不包括把铝做成合金的成本。有很多正规的企业都在研究氢能源汽车,他们当然用的是不同的制氢方法。南阳这个项目跟别人的相比如何呢?我查到国金证券研究所今年年初发表的一篇文章《各种制氢方式的成本、优劣势分析》,里面分析说:“现阶段最佳的制氢和运氢方式搭配为:氯碱工业副产氢+气氢拖车运输,其氢气成本范围在17.9~19.2元/kg。”也就是说,这种制氢方式成本至少是别人的6倍。

 

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声称,制氢后的水解产物偏铝酸有较高的利用和经济价值,成本问题可以通过回收水解产物解决。原来这个发动机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价值据称比氢气高的偏铝酸,而不是氢气?氢气只是其副产物?这是在开车还是冶金呢?即便前景像董教授描绘的那么美好,铝水制氢的成本可以降到比别的制氢方法更低,甚至比烧石油还低,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是永远没法解决的,那就是原料问题。

 

据青年汽车老总庞青年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目标是加100公斤水跑100公里,加三四百公斤水,可以跑360~500公里。这个说法与庞青年2017年8月21日的说法有所出入,当时他已宣布过“全球首辆水氢燃料车在青年汽车诞生”“青年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也许现在采用了别的制氢技术,续航里程缩短成了360~500公里。不能再缩了,再缩就没人会去开这种车了。

 

那么按庞青年的最新说法,为了达到这个续航里程,要加三四百公斤水。但是既然是靠铝水反应制氢,光有水不行,还要有铝作为反应物。根据铝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算出,反应所需的铝和水的质量大致相等,要和三四百公斤水反应,需要三四百公斤铝,如果用的是铝合金,需要的量就更多了。所以给这种车加一次“油”,不仅要加三四百公斤水,还要加三四百公斤铝。加水很容易,据称什么样的水都可以,但是到哪去加那么多铝?给一辆车续航就要准备三四百公斤铝,加油站要准备多少铝才够?难道要货车不停地给加油站运输铝?或者沿途还要建一大堆铝厂?

 

只说加水,不说加铝,这完全是欺骗。向领导、记者演示的样车也只演示加水,不加铝,是因为铝已经预先加在车里了,样车只开几百米,不会一开四五百公里,不至于把车里的铝用完。这也完全是欺骗。所以这完全就是个不可能具有任何实用性的骗局,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为了骗国家科研经费,对企业来说,则是为了骗投资、骗新能源补贴。要识破这个骗局,只需要有初中化学知识,做个简单的计算就够了。这么简单的骗局,居然能够被科技部“973计划”批准立项,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说明科技部、地方政府老爷们都应该回炉去学学初中化学。

 

2019.5.26.

 

 

路透社:中国启动新的清理互联网行动;更多的网站被屏蔽

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三说,中国已启动一项清理其互联网的行动。在这新一波当局审查行动中,有更多的外国媒体网站被屏蔽,国内社交媒体账号被封杀。

 

官方的新华社报道说,这项“整治”工作由中国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督总局在5月启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它说,这次联合行动的重点是,对未备案或备案信息不准确的网站进行清理,对攻击网站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网站进行处罚和公开曝光。

 

这项行动之前,有一系列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被封杀和屏蔽。

 

几个北京没法控制的外国媒体,例如《华盛顿邮报》和《卫报》,从上周末起就没法上,加入了包括路透社在内的被屏蔽网站名单。

 

中国财经消息网站“华尔街见闻”(Wallstreetcn.com)星期一说,应当局的要求,他们将其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下架,但是没有说明他们违反了当局的哪些规定。

 

从那些发表政治敏感材料到发表财经新闻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被封。

 

去年11月,官方称他们关闭了9800个被认为提供敏感、恶俗和政治有害内容的新闻账户。

 

上海网信办星期三在一份声明中说,它和上海市场监督局约谈了百度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批评该公司投放有恶俗内容或标题过于敏感的不道德广告。

 

声明说,当局责令该搜索引擎整改其广告业务,清理这些做法。声明引用百度代表的话说,该公司将会做出必要的改变。

 

被问到对此有何评论时,一名百度代表重复了上述声明中的说法,不愿做进一步评论。

 

最近几年,中国当局定期开展网络清查活动,关闭一些网站,社交媒体账户和手机应用程序。

 

“清理的目的不纯粹是政治性的。许多,甚至可能是多数,这些网站很可能有发送垃圾邮件、淫秽或平台已清楚地说明不想要有和不欢迎的其他内容,”澳大利亚海峡政策研究所的分析员Fergus Ryan说。

 

“问题是,在那些被合理清除的账号之中,有些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清除的。”

 

由于批评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在中国受到舆论审核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说,他在星期二发现他的所有中国社交媒体账号都被封了。

 

生活在美国的方舟子说,一些读者告诉他他们看不到他的帖文了,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平台管理员不愿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账号被封。

 

“我的猜测是,从现在开始任何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户都不会允许有,不管它们是不是政治性的,”方舟子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路透社。

 

“自媒体”一词主要在中国社交媒体使用,指那些有原创内容但是没有正式向官方注册的独立新闻账户。

 

“中国互联网寒冬将至,”方舟子说。

 

China launches new internet cleanup campaign; more websites blocked

 

JUNE 12, 2019 / 4:52 AM

 

BEIJING (Reuters) - China has launched a campaign to clean up its internet, state media said on Wednesday, amid a fresh wave of apparent censorship by authorities that has blocked more foreign media websites and shut down domestic accounts on social media.

 

The “rectification” effort was launched in May by the cyberspace administr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nistry,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nd the markets regulator and will run until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said.

 

The campaign will punish and expose websites for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ions”, failing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 to take safety measures or the thef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t added.

 

The campaign follows a series of shutdowns and blockages of certain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 accounts.

 

Several foreign media beyond Beijing’s control, such as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The Guardian, have not been accessible online since last weekend, adding to a list of blocked sites that includes Reuters.

 

Online Chinese financial news publication Wallstreetcn.com said on Monday it took its website and mobile app offline at the authorities’ request, but gave no details of the rules it may have broken.

 

Social media accounts ranging from those publishing politically sensitive material to financial news have also been shut.

 

Authorities said in November they shut 9,800 accounts of news providers deemed to be posting sensational, vulgar or politically harmful content.

 

The Chinese internet regulator’s Shanghai office said in a statement on Wednesday that it and the markets regulator’s Shanghai office summoned representatives from Baidu Inc and criticized the firm for unethical advertising using vulgar content or overly sensational titles.

 

The authorities ordered the search engine operator to rectify its advertising business to eliminate such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which quoted a Baidu representative as saying the firm would make necessary changes.

 

When asked for comment, a Baidu representative referred to the remarks in the statement without commenting further.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regularly campaigned to police its internet, shutting down websites, social media accounts and mobile apps.

 

“The cleaning drives are not purely political. Many, possibly even most, of those accounts were probably spam, porn or other types of content that the platforms have made clear are undesirable and unwelcome,” said Fergus Ryan, an analyst with th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The problem is that in among those legitimate removals are accounts that are removed for political reasons.”

 

Shimin Fang, a popular science writer who drew public scrutiny in China for critical comments about telecommunications gian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said he found out on Tuesday all of his Chinese social media accounts had been taken down.

 

Fang,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he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until some readers told him they could no longer find his postings and that the platform operators would not tell him why his accounts were shut down.

 

“My guess is that from now on any influential self-media accounts will not be allowed to exist, no matter (if) they are political or not,” Fang told Reuters in an email.

 

The term “self-media” is mostly use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o describe independent news accounts that produce original content but are not officially registered with the authorities.

 

“The Chinese internet winter is coming,” Fang said.

 

Reporting by Huizhong Wu;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Josh Horwitz in Shanghai; Editing by Se Young Lee, Clarence Fernandez and Frances Kerry

 

 

能靠不吃主食减肥吗?

2019年6月12日星期三

人们把米饭、面食这些谷物食品叫做主食,是我们每餐都要吃,而且往往是吃得最多的一类食品。即使是参加宴会吃遍山珍海味,最后不吃点主食还是觉得没吃饱。谷物主要是提供淀粉这类碳水化合物的。淀粉在消化道里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里。葡萄糖为我们人体提供了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大脑监测到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足够高以后,知道有了足够的能量,就会让人产生吃饱了的感觉。所以吃主食,最容易填饱肚子。

 

在食物缺乏的年代,进餐的首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能量,谷物就成了最重要的食物,所以我们中国人才把进餐叫做吃饭。但是到了物质丰富的现在,主食就容易吃得太多,获得的能量超出了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人就会逐渐变得肥胖。肥胖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增加了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即使获得的食物能量没有超出消耗的能量,人没有变肥胖,但是如果在饮食结构中主食占的份额太多,血糖浓度偏高,也会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反过来,有些人就想,如果我不吃主食,减少了主要的能量供应,不就可以减肥了吗?不就可以避免得糖尿病吗?国外把这种减肥饮食计划叫做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它想要尽可能地减少从食物中摄入碳水化合物。我们吃的食物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都含有碳水化合物,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减肥计划限制不让吃的,是那些含碳水化合物很多的食物,除了谷物,还有水果、坚果等。不仅主食不能吃,糕点、水果、坚果也都不能吃。主流医学界推荐的均衡饮食,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食物能量的45%~65%,而低碳水化合物减肥饮食计划,把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降低到不到10%。

 

最早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是美国医生阿特金斯,他声称自己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成功地减肥,该饮食计划被叫做阿特金斯饮食计划,在全世界风靡一时。2003年,阿特金斯只有72岁就去世了,他死后政府公布的体检报告表明他长期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这让他的名声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到现在,在阿特金斯饮食计划基础上改造的各种各样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计划在国外仍然很流行,最近几年也流传到了中国。

 

刚刚开始低碳水饮食的几个月内,很多人会觉得效果不错,体重下降。不过这是因为减少了碳水化合物摄入之后,身体脱水造成的,以后体重又会回升。对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对比调查发现,在摄入的食物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它的减肥效果并不比其他更均衡的减肥饮食效果好。有些人长期坚持低碳水饮食之后体重的确下降,是因为他们吃的食物种类很受限制,吃得比较少,是减少了能量摄入导致的,并不是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效果。所以减肥能否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身体消耗的能量多于摄入的能量,跟吃不吃碳水化合物没什么关系。

 

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后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供给了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得太少,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要找新的能量来源。除了把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还会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脂肪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酮体的物质。所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被称为生酮饮食。血液中如果酮体含量太高,就会出现酮体中毒的症状,会恶心、头疼,还会有口臭。这种口臭的味道不是因为口腔不卫生产生的,而是酮体的味道。

 

谷物、水果除了提供碳水化合物,还能提供膳食纤维素。你不吃谷物、水果了,不从别的食物额外增加膳食纤维素的话,就会导致便秘。谷物、水果还能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不吃它们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葡萄糖是维持我们大脑正常运行最好的能源,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被迫改从酮体获得能量,功能就会受影响。所以酮体中毒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会变得很暴躁。这是大脑在提醒你,赶快给我葡萄糖吃。

 

不吃谷物、水果,极大地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了让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就要从别的营养素来补充能量,主要是脂肪,其次是蛋白质。所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要摄入很多脂肪、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质。尽管一直有人试图为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平反,但是主流医学界仍然认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多有害健康。根据2018年波士顿布里格姆与妇女医院的研究,用动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取代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率增加了18%,用植物来源的脂肪和蛋白质取代碳水化合物才能降低死亡率。根据对15428名美国人追踪25年的这项研究,总的来说,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食物能量50~55%的人有最低的死亡率,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呈现出U形曲线关系。当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低于20%时,死亡风险增加了近60%。研究人员估计,一名50岁的人,如果其饮食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占50~55%,其平均预期寿命为33.1年,而如果过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低于30%,其平均预期寿命只有29.1年,多于65%,则平均预期寿命为32.0年。

 

所以低碳水饮食并不是健康的饮食。健康饮食的原则是均衡,各类食物都要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也不能都排斥。那么一天吃多少主食合适呢?这个当然取决于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活动程度。如果你是一个青年妇女,一天需要摄入食物热量2000大卡,那么你一天需要的主食大概是750毫升,相当于6片面包,或者3小碗米饭。如果是小伙子,每天多250毫升,也就是1000毫升,相当于8片面包,或者4小碗米饭。当然,如果你运动量比较大,那就要多吃点。如果年纪大,那就要少吃点。靠不吃主食减肥不可行,但一般中国人的确平时主食吃得太多,应该适当地减少。

 

此外还要注意,主食要尽量吃全谷的,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有一半是全谷物。什么叫全谷物?把谷粒的壳去掉以后剩下的完整种子,包括了谷皮、谷胚和胚乳这三部分的,就叫全谷物。如果把谷皮和谷胚也去掉了,只剩下了胚乳,那就属于精制的谷物。精制的谷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白大米、白面粉,它把谷皮和谷胚都去掉了,剩下的胚乳基本上都只是碳水化合物了。而全谷物由于保留了谷皮和谷胚,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还有其他对我们身体很重要的营养素,包括B族的维生素、铁、锌、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等。而且吃全谷物的话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就没有那么快,这样血糖就不会一下子升得很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那么什么样的食物属于全谷物?除了白大米和白面粉之外的那些谷物,基本上都属于全谷物,比如糙米、黑米、红米、小米、燕麦、荞麦、全麦面粉、玉米面、爆米花都是属于全谷物。全谷物吃起来可能没有精制谷物那么好吃,但是它对健康有益。在煮饭的时候可以把全谷物和白大米混在一起煮,吃面的时候用的面粉最好也掺一半的全麦面粉。面包也要选择吃全麦的面包。

 

2019.5.11

 

(《科学世界》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