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的存档

方舟子谈韩春雨事件:从急功近利到骑虎难下

2016年8月3日星期三

2016-08-02 科学猫头鹰

 

编者按:“韩春雨事件”正在大踏步往丑闻和闹剧方向发展。尽管尚未最后盖棺,但从已有事实,已经可以定论韩春雨的“成果”存在严重问题,从事件发展过程中韩春雨本人的表现更足以判断他并非优秀的、诚实的、甚至不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发展到现在,这一事件已经超出了对一项成果的真伪之辩,它正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中国当前科研环境中的种种弊端。“科学猫头鹰”为此特与方舟子——他无疑是推动这一事件逼近真相的枢纽——做一对话,以期对这一事件做更深层次的剖析与解读。

 

 

科学猫头鹰:在国内媒体大范围宣扬韩春雨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你并未对此做出表态。你最早对其“成果”是如何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方舟子:在国内媒体开始炒作韩春雨的时候,有人来问我怎么看,我说不熟悉这个领域,不评价。实际上我是相当怀疑的。饶毅主编的“知识分子”当时在热炒这事,把它作为末流大学也能做出世界一流成果、超过世界名校的典型,我对此很不以为然,私下和他争论过。

 

一个资质不算很好(本科上的是河北师大生物系)、多年没有发表过论文的研究人员,在国内一所不入流的大学的简陋实验室突然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属于不寻常的现象。不寻常的现象需要不寻常的证据,需要的证据就是,别的实验室能重复出他的实验结果。

 

 

科学猫头鹰:是什么因素促使你对其产生怀疑?在7月2日你发出第一条公开评论此事的推文之前,你都获悉了怎样的信息、做了怎样的准备?那时你对其“成果”的判断又是什么?判断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方舟子:6月底,我陆续收到几个科研人员的来信(国内外的都有),向我反映他们重复不出来韩春雨的结果,而且还有十几个人也在网上反映重复不出来,没有一个人说重复出来了。

 

除了一个人,其他向我反映问题的都是实名的,而在网上公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匿名的,因为韩春雨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扬言要人肉他们,他们不敢实名出来,希望我能够关注一下此事。

 

我看了他们提供的材料,也根据他们提供的链接去几个讨论这个技术的专业论坛看了一下,就有了一个判断。

 

韩春雨想要取代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发表论文后几个月内各个实验室就纷纷重复出来了,韩春雨的技术这么多人反映重复不出来,那么有两种可能,要么他的成果是假的,要么他的成果是真的但是隐瞒了关键步骤。但是韩春雨却说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了他的结果,要做出结果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我就发表文章,希望他公布究竟有哪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所谓“高超的实验技巧”究竟是什么。

 

 

科学猫头鹰: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将其认定为做假?理由是什么呢? 

 

 

方舟子:韩春雨在答复我的质疑时,避而不谈有哪个实验室重复出来,只说“高超的实验技巧”,而他说的其实只是一个合格的实验人员都会掌握、注意的基本实验技能,不可能说那么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不会。所以他的回应让我觉得更加可疑。但是不能排除其实验结果是真的,只不过他隐瞒了关键步骤。

 

有两件事让我觉得他是造假了。

 

一件事是有个印度科学家说他重复出韩春雨结果了,后来做了验证发现并没有重复出来。但是韩春雨却拿这个人为例说重复出来了。如果他隐瞒了实验步骤,他就知道这个印度科学家是不可能重复出来的,不应举他为例。所以他应该是造假,指望着别人能帮他把实验做出来。

 

第二件事是有人仔细研究了韩春雨论文中的电泳图,认为不合常理,像是伪造的。我做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的时候也是跑过很多电泳的,跟着分析了那些电泳图,觉得的确不像是真的,而且伪造得很拙劣,说明韩春雨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很差。

 

这个时候起我就认定他是造假了,即使以后有人能重复出他的结果,他也是造假。再后来发现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更是很明显地伪造电泳图,两个不同样品跑出的电泳图居然是同一张,更说明他有造假前科。搞笑的是,《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拿这事去问韩春雨,他说他没造假,那是一个实验,所以是一张图。他甚至没有注意到那是两个实验(一个是验证人的基因,一个是验证老鼠的基因)。这就让人怀疑博士论文究竟是不是他自己写的。

 

我看到媒体发的韩春雨工作照,没有戴手套在做实验,这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绝对不允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第一堂课就要告诉你,做实验一定要戴手套,否则皮肤上的DNA、酶很容易污染样品。可见韩春雨没有受过恰当训练,不要说“高超的实验技巧”,连基本实验技能都不具备,怎么可能作出一流成果?

 

 

科学猫头鹰:事件的最新进展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实验室发出质疑和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原主席发出公开信。你觉得这是否是转折点,这就意味着支持和反对的天平由此失衡?你估计自然杂志方面会介入调查吗?

 

 

方舟子:此前只是有研究人员匿名质疑韩春雨,都是中国人,被说成是“内斗”。我虽然不是匿名,但早已不是研究人员,所以就遭到了很多攻击,认为我没有资格质疑,是为了炒作等等。这两个研究人员是以公开身份质疑韩春雨,而且不是中国人的“内斗”,其中一个还是转基因技术领域的权威人士,发表过90多篇有关论文,有一定的份量,所以可以说是这个事件的一个转折点。

 

按惯例,如果有研究人员向《自然·生物技术》写信质疑韩春雨论文的话,《自然·生物技术》会要求韩春雨作出回应,然后登出双方信件。如果有人反映韩春雨造假,《自然·生物技术》也会要求河北科大做调查。但是学术期刊通常不会自己做调查。(注:据《人民日报》8月2日报道,《自然-生物技术》表示,“对于人们提出的任何关于论文的疑虑都会认真对待,并加以慎重考虑。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

 

 

科学猫头鹰:你如何评价韩春雨在接受媒体采访及其在网络上对此事进行公开回应中的表现?

 

 

方舟子:韩春雨一开始是谩骂、威胁质疑的人,后来态度有所好转,但是也没有具体回应质疑(例如没有提供“20家重复出结果的实验室”名单),再后来对于电泳图造假的指控,他又不作回应了,而是用了各种借口,时而说等他第二篇论文出来就清楚了,时而说学校不让他回应,时而又说质疑的人不科学,不值得回应。这完全不像一个诚实的科研人员回应质疑该有的表现。

 

 

科学猫头鹰:请对比韩国黄禹锡事件、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评价本次事件中国内学术机构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包括韩春雨所在大学)的表现。

 

 

方舟子:中国这些机构、管理部门以为韩春雨论文在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得到了著名科学家的肯定,就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就迫不及待地给了韩春雨种种荣誉,突击评他为正教授,突击评他的学生为副教授,申报长江学者,高官接见,评为重大科技创新,还要投资几千万在河北科技大学创建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他们不懂得,发表论文不等于成果就已经获得了承认,是不是真实可靠的还要看能否被别人重复出来,越是重大的成果越要等别人的重复。他们忘了,韩国黄禹锡、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干细胞研究也是发表在著名期刊上的,比《自然·生物技术》还要著名。在遭到质疑后,韩国、日本管理部门立即对黄禹锡、小保方晴子进行调查、处理,而韩春雨遭到质疑后,中国管理部门却是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河北科大的微信号、微博号甚至还接连发表文章对我进行攻击、造谣、诽谤。

 

 

科学猫头鹰:请从科研行动和舆论导向(科学家的公开发声)两个方面评价本次事件中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的表现。

 

 

方舟子:国内有不少科学家也试图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但是都重复不出来。有一个实验室要派学生向韩春雨学习“高超的实验技巧”,韩春雨答应了,但等这个学生到了,韩春雨又以细胞间受污染、近期做不了实验为由让他回去了。只有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一个人宣称他重复出来了,并对那些反映重复不出来的人骂骂咧咧。后来又改口说虽然重复出来了,但是与韩春雨论文所述相差甚远,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当初吹捧韩春雨的时候,国内一些科学家都出来吹,有个院士还撰文呼吁出现更多的韩春雨。韩春雨受到质疑后,还有科学家为他开脱,说新技术别人重复不出来是正常的。而国内质疑韩春雨的科学家,没有一个是公开身份的,没有担当,与澳大利亚、西班牙科学家形成鲜明对比。

 

 

科学猫头鹰:你认为目前是否已经可以定论韩春雨研究被学术界最终否定了?你估计此事在中国会是怎样的收场?

 

 

方舟子:CRISPR谷歌群针对这项技术和韩春雨的文章的调查表明,只有一个(中国神经所仇子龙?)回答该技术起作用,73个回答无效,63个回答在验证。既然还有人在验证,就不能说已经被最终否定了。但即便将来有人重复出来了,也是小概率事件,说明这个技术没有什么前途,而且韩春雨在论文中造假也是可以肯定的。

 

假如韩春雨研究被学术界最终否定,其造假确切无疑,根据我多年来揭露中国学术造假的经验,河北科大、当初力挺他的高官名流会极力保他,韩春雨很可能不会受到处理,他会继续享受他因此获得的荣誉,如果给他的资金已经批准了也不会被收回。如果还没有批准,不再发给他就算不错了。

 

 

科学猫头鹰:在你看来,推动韩春雨事件真相披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也请评价你本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评价此事在你揭露学术造假生涯中的位置。

 

 

方舟子:社交媒体是很关键的因素。以前重复不出来别人的实验,通常是不会写信给期刊反映的(因为需要实名,不愿得罪人),可能只是私下说说,有的造假就这么蒙混过去了。现在可以在网上反映了。韩春雨论文中的疑点,基本上都是别人发现的,我起到的,只是归纳、分析、总结的作用。但是别人只是匿名、零星地说,不容易引起注意,由我归纳、分析、总结了登出来,就会引起关注,这就是为什么河北科大校方把我当成主要敌人。

 

在我揭露学术造假生涯中,这个算是不大不小的一个事件吧。我揭露过的学术造假,有比这严重得多的,涉及的研究人员的地位比韩春雨高得多,获得的荣誉高得多,浪费的资金多得多。

 

 

科学猫头鹰:请评价本次事件对于国内及国际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冲击;它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有人说,尽管“国内末流机构做出世界级成果”的神话破灭,但国内小作坊式的研究依然应该得到支持和尊重。对此你作何评价?

 

 

方舟子:有些生物技术会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CRISPR技术,就为了专利权问题打得不可开交。也因此很难避免造假的诱惑,而且别人还不容易认定造假。

 

实际上生物技术领域是造假的重灾区。我们在评价生物技术新进展时要谨慎,不要过于热情。生物技术是尖端技术,它的研发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受过恰当训练的人才。小作坊式的研究未必不能做出大发现,但毕竟可能性太小,去支持这种研究效益太低,不值。像河北科大这种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没有必要在科研方面有太多投入。并不是每个大学都可以或应该成为研究型大学。

 

 

科学猫头鹰:最后,请就此事评价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监督、自我净化作用。

 

 

方舟子:一个实验结果能不能获得公认,关键在于它是不是具有可重复性,别人能不能重复出来。如果是一个很小的成果,别人懒得去重复,造假不容易发现。但是一项重大的成果,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去重复,有假就会被发现,这可算是一种监督、净化。

 

连肯定会有很多人去验证的重大成果都敢造假,只能说是胆大妄为。但是的确就有这么大胆的人,黄禹锡、小保方晴子不就是吗?至于别人重复不出来的实验是不是就一定是造假,造假者是不是会受到处理,那是另一回事了。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监督、自我净化作用,也是要靠人去做的。

 

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伪造的?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

河北科大副教授(据闻已突击评为正教授)韩春雨因发明基因编辑新技术,被称为“诺贝尔级成果”,一夜成名,号称“诺公招手”了(注)。但是有多家实验室反映重复不出其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有人仔细研究图4图片,发现其电泳结果不合理;还有人对这些图片做了亮度、对比度处理,发现有拼接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先给不是生物医学领域的读者粗略介绍一下其中的背景知识。论文图4是对DNA片段做电泳的结果。DNA片段带有电荷,把它添加到凝胶中,放进缓冲液,通上电,DNA片段就能在凝胶中移动,片段大的移动得慢,片段小的移动得快,染色以后可以看出这些片段在哪里,再跟已知大小的标识片段做对比,就可以知道片段的大小了。这就是所谓电泳。

image1.JPG

论文图4a是对DNA进行了编辑后产生的不同片段进行电泳的结果。DNA是由一个个核苷酸链接而成的,核苷酸越多,DNA片段就越大。经过剪切之后,图中的G6和G13相差30个核苷酸。这个大小差别是不是能在电泳上看出来,取决于凝胶的浓度和电泳的时间。看图4a中最左边的标识条带,250个核苷酸片段的和500个核苷酸片段的距离分得很开,估算可知大约相差10个核苷酸以上的条带就能分开,因此相差30个核苷酸的条带应该能够很明显地分开,但是在韩春雨出示的电泳图中,G6和G13却在同一个位置,高低一样,看不出差了30个核苷酸,这就很不合理。

 

这张图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DNA凝胶电泳的条带通常平整,但是由于电压不稳定或缓冲液用得太久了不均匀,有时在条带的两端会出现拖尾滞后的现象。这张图的标识一列和样品最下面的条带都出现了拖尾,然而样品第二行的条带却出现了相反的“拖中”(两端跑得快、中间跑得慢),就像是最后一行往下跑,第二行往上跑,真是奇怪。

image2.JPG

我们再来看看图4c。电泳图最下面的条带中含有的DNA片段和第二行条带中的DNA片段的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最下面的片段比较小而且小片段通常会扩散开去,因此小片段的染色程度就应该比第二行条带浅得多(就像图4b那样)。但是在图4c中,显示的却是最下面的条带染色更强(密度可能差不多,但是算上条带面积就差别很大),这就很奇怪。图4a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不像图4c那么明显。

 

因此,从图4a和图4c的条带的位置和染色程度判断,这两个图不像是真实样品的电泳图,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真的假电泳”,是在Photoshop中PS拼接出来的;要么是“假的真电泳”,用假样品跑出的电泳。而且造假者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很差,都不知道怎么造出一个合乎常理的电泳图。

 

在我发出《河北科大“韩春雨现象”的真相是什么?》之后,昨天有人宣称已重复出了论文图4的结果,但要过一周再上传。即使真的有人重复出来了,也无法解释上述电泳图的不合理之处。我在上篇文章中猜测,韩春雨只做出了图3结果,做不出图4结果,就赌一把,编造图4结果,指望有别人能做出来。如果真有人做出来了,不过说明他赌对了。其实发明权应该属于能重复出来的人,韩春雨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注:见河北科大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登的贺诗:浣溪沙/贺韩春雨博士发明基因剪刀 春雨惊春清谷天。玉虫任意剪春幡。基因生物可修编。面壁十年终破壁,攀登数载凌绝巅。诺公招手向平凡。

 

2016.7.17

 

河北科大“韩春雨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今年5月初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被《知识分子》作为国内末流大学也能做出超过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的国际一流的原创性工作的典型树立起来,接连发表三篇文章力推“韩春雨现象”,呼唤更多的“韩春雨”。国内各个媒体跟进,吹之为“诺贝尔奖级成果”。随后韩春雨被突击评为正教授,其学生破格评为副教授,获得高官接见,在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被作为高层次创新团队获得表彰,而且河北省科技厅准备据此投资几千万元在河北科大创建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然而六月下旬开始,国内外有多家实验室在网上公开以及向我私下反映他们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有的能重复出图3,但是那可能是假阳性,而最关键的图4没有一家能重复出来(参见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韩春雨对此的反应是:

 

攻击这些人是“跳梁小丑”。

 

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而且他还统计出重复出来和重复不出来的比例是一比三。然而让他举出这20家实验室的任何一家供核实,他一家都举不出来。

 

声称要重复出实验结果需要有“高超的实验技巧”。在追问之下,他公布了所谓的“高超的实验技巧”不过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实验人员都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说别人不懂这些技巧相当于说别人都不会做实验才重复不出其结果。

 

用各种借口拒绝到其实验室观摩、学习实验技术的要求。国内有一家实验室要求派学生去其实验室学习实验技术,韩春雨答应了下来,但学生到了以后,韩春雨又说细胞间受污染,没法做实验,把这名学生又送回去了。他用过的其他理由还有实验室冰箱坏了、实验室太乱需要找时间整理等。

 

声称目前的版本还不成熟,要等2.0版、smart版,等他第二篇论文出来就都清楚了。如果第二篇论文出来别人还是没法重复,是不是还要等第三篇论文出来?

 

然而最奇怪的是,他自己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其结果不亮出来,网上有一名印度科学家声称重复出了结果,马上就被他拿来当证据,国内媒体也跟进说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被国外重复出来了、方舟子被打脸了。其实那个印度实验室也只是说重复出了图3结果,还在验证,就被迫不及待地当宝了。现在印度实验室的结果也出来了:重复不出,并对此迷惑不解。韩春雨唯一的希望破灭了。

 

因此可以肯定韩春雨的论文结果是不可重复的,是不可信的,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不是隐瞒了关键步骤就是造假。如果隐瞒了关键步骤,他就该知道那个印度实验室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不会以之为据。所以韩春雨极可能是造假,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做出来,伪造实验结果赌一把。

 

有人发现韩春雨的图4图片很可疑,是PS加工出来的。例如切割相距30核苷酸的DNA片段之后,产生的两个条带在电泳上看不出区别,大小完全一致。而用其他基因编辑方法做类似的切割能看出区别。同一排的电泳,条带的两端居然有的向上(正常的拖尾)有的向下(不正常),你这电泳是两头跑的?这PS得太低级了。

 

我的推测是,韩春雨只做出了图3的结果,不知道那是假阳性,以为有戏,但是又没法验证,就伪造了图4结果,先发论文再说,赌一把,说不定别人能做出图4。本来只是要借此评上教授,被《知识分子》当典型立起来,闹大了。

 

有人以为发表了论文、尤其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就等于成果获得了承认,就可以大肆吹捧、支持。其实发表论文只是争取结果获得承认的第一步,能不能获得承认,结果是不是真实可靠,还要看别的实验室能不能重复出来。越是惊人的成果,越要有怀疑的态度。才发表了论文就迫不及待地吹捧,搞不好就成了造假者的帮闲。

 

基因编辑这么受关注的新技术肯定会有很多人试图去重复,这也敢造假,可谓胆大包天,很快就会暴露。不过也的确有人就这么大胆,不久前的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干细胞研究造假就是。何况中国自有特殊国情,造假者不必担心后果,假造得越大,绑上的名流、官员、部门越多,反而越安全。大家还记得上海交大陈进的“汉芯”、中南大学张尧学的“透明计算”吗?

 

2016.7.14.

 

 

驳斥“小崔说黄金大米”

2016年7月9日星期六

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自以为比1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懂科学、更有正义感,把诺贝尔奖获得者臭骂了一顿之后(参见我前天写的《驳斥“崔永元十问诺奖联名信”》),又给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普”起他们力挺的金大米的“真相”了,声称诺贝尔奖对金大米的支持“经不起推敲”。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谁经不起推敲吧。

 

【崔永元:第一个问题,黄金大米不能问世,是怪自己,还是赖别人?

负责推广黄金大米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网站上,写清楚了是因为黄金大米研究还不够成熟。2014年,这个机构称黄金大米大田产量太低,目前还不能让农民接受,这种大米离实用还差得远。

给大伙说个花絮,12年湖南黄金大米事件时,记者追着袁隆平院士采访,袁院士边走边说“……它产量只有三四百市斤啊!那在我们国家有什么用啊?”那在最穷的那些国家更无用,产量越低,价格越高。

不排除,黄金大米通人性,不愿被人当枪使,就不肯高产。不排除骂声太大,黄金大米气坏了,产量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279c0102wpsa.html?tj=1 )

 

所谓袁隆平说金大米“产量只有三四百市斤”的说法,是个“花絮”,也许是记者乱报道,也许是袁隆平随口那么一说,总之,并没有依据。但崔永元说负责推广黄金大米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称黄金大米大田产量太低”,这个就可以查证了。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网站上并没有这种说法,反而在其关于金大米现状的问答里说:“我们目前正在产生和分析支持将来应用的数据。到现在为止,农艺学和实验室数据看上去都非常有希望。”(We are currently generating and analyzing data to support future applications. So far, both agronomic and laboratory data look very promising. http://irri.org/golden-rice/faqs/what-is-the-state-of-the-research )

 

农艺学数据就包括产量,如果“产量太低”,怎么可能说农艺学数据看上去非常有希望?实际上,不管是实验室研究,还是田间试验,都发现金稻的农艺学数据与其母本和其他对照植株都没有区别,表明金稻的胡萝卜素性状不影响包括产量在内的农艺性状(http://www.goldenrice.org/Content2-How/how8_tests.php )。

 

绿色和平组织和崔永元都喜欢造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谣言,搞得好像国际水稻研究所怪自己太无能,不怪绿色和平组织似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发了个声明,支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公开信,也就是说,他们也认为是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阻挠了金大米的推广。在声明中,国际水稻研究所说,“金大米一旦在那些将要首批种植的国家通过了所有必要的批准程序,就会释放。”(Golden Rice will be released once all necessary regulatory approvals are secured in countries where Golden Rice will be initially deployed.)这意思就是,金大米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开始推广了,就等着政府机构批准呢。

 

【崔永元:第二个问题,黄金大米能不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可不可行?

黄金大米,我能查到的资助,目前已经超过三千万美元,说明经费是充足的。

第二代黄金大米不过每克含β胡萝卜素37微克,也就是每100克含β胡萝卜素3700微克。单纯比数量,吃二两黄金大米(100g),相当于啃一个二两重的胡萝卜(100g),一两西兰花(50g),一小把枸杞(30g),一勺螺旋藻(10g)。

比数量很明显是不占优势的,吃下去,吸收利用了多少呢?】

 

吃二两金大米,里面的胡萝卜素已足够满足一个儿童一天的维生素A需求了,不需要说除了吃二两大米还要再去啃胡萝卜、西兰花来补充胡萝卜素了,怎么叫“比数量很明显是不占优势的”?金大米本来就是为不能经常吃到胡萝卜、西兰花这些蔬菜的穷人研发的,崔永元却还指望着穷人们去吃枸杞、螺旋藻这些保健品。如果胡萝卜素像崔永元说的那么容易补充,世界上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得了维生素A缺乏症呢?

 

【崔永元:目前查到的文献,就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黄油拌黄金大米饭,这是给几个成年人吃的。还有就是湖南小学生吃的黄金大米,这些米之前是零下七八十度的状况下保存的。

这点证据,完全不足以证明在社区环境的现实生活中,黄金大米能够有效改善维生素A缺乏症。

黄金大米在常温下β-胡萝卜素含量不稳定,在之前披露的研究中能下降90%。现在这一代黄金大米呢,还不知道情况如何。把大米都放冰箱,穷人可做不到。大米都拌黄油,穷人也做不到。何况,大部分非洲人的主食,还不是大米。

一个世界粮食奖得主的科学家,培育出富含β胡萝卜素的橙色甘薯,适合非洲种植,产量高,价格便宜。这是经受实践考验的,解决维生素A缺乏问题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已经有两百万个非洲家庭在种在吃的橙色甘薯,黄金大米还远着呢。

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了,黄金大米就是转基因推手合力打造的一个神话,一个肥皂泡,较个真,一戳就破。】

 

崔永元说金大米里胡萝卜素不稳定,要在零下七八十度保存,穷人没这条件。这也是造谣。胡萝卜素在常温下非常稳定,甚至煮熟了也不被破坏。做金大米试吃实验时为避免样品变质冷冻保存,他就以为胡萝卜素不稳定,现实生活中食用时也要冷冻?该实验作对照的菠菜也是冷冻保存的,他是不是以为现实生活中吃菠菜也要冷冻啊?吃胡萝卜,吃含胡萝卜素的维生素片,是不是也要冷冻啊?

 

崔永元说金大米的试吃试验“一个是黄油拌黄金大米饭,这是给几个成年人吃的”,事实是,那个试验是在美国找成年人做的,一天吃早餐和午餐各一顿,连吃8天,总不能让试验对象只吃大米不吃别的吧?所以就按美国饮食习惯,早餐提供了5克黄油(还有盐、醋、黄瓜等),午餐就没有提供黄油(改提供火鸡肉、色拉等),前七天都是吃的普通大米,第八天才改吃金大米(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89/6/1776.long )。就这样,在崔永元口中就成了穷人吃不起的“黄油拌黄金大米饭”,黄油成了试验成功的因素,那怎么午餐不吃黄油?怎么不根据午餐配制说穷人吃不起“火鸡肉拌饭”?怎么在中国做的第二个试验不吃黄油也成功了?崔永元说第二个试验成功是因为“这些米之前是零下七八十度的状况下保存的”,其实第一个试验用的米也是零下七十度的状况下保存的,既然冷冻就可以了,吃什么“黄油拌饭”啊?

 

崔永元强调“大米都拌黄油,穷人也做不到”,可能是以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要拌黄油才能吸收。但是他又建议非洲穷人靠吃甘薯来摄入胡萝卜素,是不是也得甘薯拌黄油啊?实际上人体要从食物中吸收胡萝卜素是不需要拌黄油的。实验已证明金大米中胡萝卜素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超过吸收菠菜中的胡萝卜素,与吃维生素A胶囊的效果相当(http://www.goldenrice.org/PDFs/GR_bioavailability_AJCN2012.pdf )。

 

推广金大米,与推广别的补充维生素A的方案并不冲突,本来就是互为补充的。崔永元以为有了橙色甘薯就可以不要金大米了,是不是以大米为主食的那部分非洲人(非洲有8个国家以大米为主食)以及亚洲人以后都要改吃甘薯为主食了?金大米的优势在于,你不需要去改变种植和饮食习惯,只要改一下种子,还像以前那样种水稻、吃大米,就可以顺便补充了胡萝卜素。

 

当然,金大米技术再成熟,效果再好,优势再大,崔永元也是要反对的,他本来就和绿色和平组织一样是反对一切转基因作物,偏要做出恨米不成金的样子。由于反转基因势力的造谣、污蔑、阻挠,导致金大米迟迟不能推广,他还好意思嘲笑“黄金大米还远着呢”?

 

【崔永元: “真相”背后探寻真相,才能接近真相本身,探寻的过程,就是在捍卫人伦道德的底线。科学,科学家,都必须遵守诚实,严谨,童叟无欺的底线。推销黄金大米不是卖狗皮膏药和大力丸。

网上的聪明人、科学家太多了,我承认是文傻,我高中生物都没学好,我抑郁症,我智商低,我甘拜下风。

不过,无论把我打上什么标签, 科学家首先得是一个讲道理的,守规矩的人, 科学还是不断证伪的过程,科学和科学家都不该沦落成被金钱和利益戏耍的道具。】

 

崔永元如果真的这么谦虚,承认自己是文傻、高中生物都没学好、抑郁症、智商低、甘拜下风,怎么又牛气冲天地要教训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怎么做科研、捍卫人伦道德的底线呢?怎么在暗示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沦落成被金钱和利益戏耍的道具呢?不断地造谣、散布虚假信息,却标榜“遵守诚实,严谨,童叟无欺的底线”,这可不仅仅是“文傻、高中生物都没学好、抑郁症、智商低、甘拜下风”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请崔永元再找一面镜子照照。

 

2016.7.8.

 

 

驳斥“崔永元十问诺奖联名信”

2016年7月7日星期四

一百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联名信力挺转基因一事,针对的是绿色和平组织,敦促其承认各个权威科学机构和管理机构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结论,不要再反对转基因作物,尤其不要再反对有助于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的金大米。绿色和平组织相当低调地处理此事,只是由其北京办事处和菲律宾负责人做了回应(参见我前几天写的《绿色和平组织的弥天大谎》),再在推特上转了一家反转基因网站的报道,称这些诺奖得主都是被孟山都公司收买的、是孟山都公司的走狗,就算完了。看来绿色和平组织也知道被这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狠狠地打脸不是件光荣的事,不要大肆声张的好。

 

但是在中国反转基因人士的眼中,诺奖得主算什么啊?哪有电视主持人牛啊?这不,崔永元轻蔑地说这些人得的是炸药奖:

 

【崔永元:鼎鼎有名炸药奖的获得者,一句顶一万句的大科学家,地球都抖三抖,方骗子嫉妒得要挨个打这些联名科学家的假,嫉恨他们抢了它的饭碗,司马夹头的微博一气之下成了僵尸。】(《崔永元十问诺奖联名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279c0102wpn5.html?tj=1 )

 

两、三年前,在崔永元的眼中,诺奖得主还是无比高大的。他当时制作了一个“调查转基因”视频,采访了国外一个反转人士,借此人之口散布“一百三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转基因食品有问题”的谣言。那个时候,这一百三十位只存在于反转人士梦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不是“炸药奖获得者”,怎么现实中的诺奖得主一出来支持转基因,就一下子变成了“炸药奖获得者”呢?不过这些诺奖得主还得感谢崔永元口下留情,没有诽谤他们是“骗子”,骂他们“夹头”、“僵尸”。

 

崔永元如此替绿色和平组织着急,气势汹汹地“十问诺奖联名信”,还“请大家友情出手,帮忙翻译转达,英文、法文、德文、世界语的,大伙看着帮忙”,俨然以世界反转运动发言人自居了。崔永元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闹笑话是难免的。他要质问这些诺奖得主,却连里面都有哪些人也没搞清楚。例如,他说:

 

【崔永元:瞅瞅这诺贝尔奖一百单八将,还愣是没有中国的屠呦呦先生,我着急上火,一个懂汉语的都没有,一箩筐的心里话,说还是不说?一箩筐的家丑,外扬还是捂着?和外国人对话,属于外事,大事还是小事?】

 

这封联名信刚发出的时候有107个签名,后来陆续增加,目前是110个签名,崔永元偏说是“一百单八将”,无非是暗示这些诺奖得主是土匪,远不如前央视主持人名门正派。签名者中华人有三个:朱棣文、崔琦、李远折,朱棣文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不会讲汉语,但崔琦、李远折都是在中国长大的,就因为支持转基因,连讲汉语的资格都被前央视主持人给剥夺了。

 

【崔永元:“如果他们认为,因为有各种各样所谓高明的基因工程,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我还是坚决不赞成,因为这将注定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灾难。”威尔士亲王,这个举世闻名的死硬反转分子大放厥词,“如果这就是未来,别把我算进去”。联名信的发起人罗伯茨爵士,恰好就在英国,近水楼台,先把满口胡言乱语的查尔斯王子的嘴巴堵住了,再来操心亚非拉人民,说服力就强大得多。只是,查尔斯王子在反转基因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咋办?】

 

罗伯茨爵士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大学毕业后就到美国做科研了,一直干到现在,人都在美国,崔永元为什么说他“恰好就在英国”?应是看到罗伯茨在“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工作就以为他在英国,不知新英格兰是美国一个地区,这家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马塞诸塞州。查尔斯王子为了推销其有机食品产品,一贯就反对转基因,科学界以前就批评过。但人家有言论自由,怎么去堵他的嘴?崔永元这么把查尔斯王子的反转言论当回事,是不是以为谁官大谁懂科学,一个王子比诺奖得主都牛?

 

【崔永元:在世的诺奖获得者有296名,这次签名,一百单八将的水泊梁山架势,我看是足够多了。但是,愚昧的,不懂逻辑,不懂概率的中国文傻们,还傻傻地以为这说明,有三分之二的诺奖得主拒绝签名,有三分之一的被带到沟里了。】

 

公开信发起人罗伯茨说了,他只是邀请和他有联系的、他知道电子邮址的诺奖得主签名,并没有去联系所有的诺奖得主,比如他说因为没有屠呦呦的电子邮址,所以没有联系她。估计没有谁有可能联系上所有诺奖得主,有110名诺奖得主联名发信已经是空前的壮举,创下记录了。

 

这1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除了1名是和平奖获得者,1名是文学奖获得者和8名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他都是医学、化学和物理学奖获得者,主要是生物学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家,包括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沃森,发明DNA测序技术的吉尔伯特,发现逆转录现象的巴尔的摩,发现断裂基因的夏普和罗伯茨,发现核酸酶的切赫等等。目前还活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到300人,而且大约一半不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获奖者,所以这次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一齐发声了。剩下的诺奖得主主要是非自然科学领域的,他们愿意发声当然很好,不发声也不能说明什么的。

 

【崔永元:在黄金大米没有上市的这些年,全球维生素A缺乏症已经大为改善。现有疫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小块,不是全部发展中国家,这差别好比罗马和罗马尼亚的差别,公开信被人抓住虚报疫情的小辫子了,咋办?】

 

公开信已指出受维生素A缺乏症影响最大的是“非洲和东南亚最贫困的人群”,崔永元想抓什么“抓住虚报疫情的小辫子”?其实虚报疫情的正是崔永元。虽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小块”,但那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在人口上并不是“两小块”。公开信中说的“全世界有2亿5千万人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40%”、“每年有一到两百万儿童死于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世界上有大约25万到50万名儿童因维生素缺乏症失明,其中有一半会在一年内死亡”,这些数据根据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还在说,全世界5~6岁的儿童有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联合国儿童基金在2014年发起了一项给这些儿童配发维生素A补充剂的活动,但也只发到目标人群的69%(http://data.unicef.org/nutrition/vitamin-a.html ),这种大张旗鼓的配发活动能持续多久也是个疑问。世界卫生组织仍然认为维生素A缺乏症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崔永元凭什么认为维生素A缺乏症疫情已经改善到了不再需要金大米的地步?还是他以为“发展中国家的两小块”数亿儿童的生命不值钱?

 

【崔永元:联名信说“主要原因是,我们非常关心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们。他们不像我们,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缺乏营养。他们令人难以置信地需要转基因农作物。”这话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发展中国家穷人,转基因不是给发达国家有钱人吃的,转基因是给中国这种穷国的穷人吃的。可是,我到欧洲,到美国,遇到的人都对我说:“你们中国人真有钱!”,中国人把全世界的奢侈品都快买空了,你们还以为我们吃不饱饭,营养不良,这误解太大了,咋办?】

 

诺奖得主联名信里并没有崔永元引的这段话,是诺奖得主另外给了崔永元一个版本?还是他把别人说的当成联名信里的话了?但这话没错,转基因作物尤其是金大米的确对穷人的益处更大。崔永元既然认为中国没有穷人了,中国人都很有钱了,人人吃得饱饭、不会营养不良了,他怎么还要募捐“给孩子加个菜”?难怪有人质疑其慈善动机。

 

【崔永元:你们说,从未有一个确诊病例显示,人类或动物由于食用转基因食物导致健康受损。确实如此,但是中国的人们在说,从未有一个确诊病例显示,人类或动物由于食用地沟油导致健康受损。转基因标识不清,谁吃了谁没吃,谁吃得多谁吃得少,都弄不清楚,没有做科学教信奉的大型双盲实验,怎么敢否定掉所有的相关性呢,这愚昧的认知,咋办?】

 

崔永元认为诺贝尔奖得主“愚昧”,不懂得要做“双盲实验”。他不知从哪听说了这么个术语,就做比诺贝尔奖得主都更懂科学状。要知道一种食品有没有害,需要的是成分分析、动物毒理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也就是诺奖得主公开信说的“从未有一个确诊病例显示,人类或动物由于食用转基因食物导致健康受损”),怎么做“大型双盲实验”?我们吃的食品不管是不是转基因的,哪一种做过“大型双盲实验”?崔永元推崇的有机食品做过吗?他是不是就都不敢吃了?

 

【崔永元:中国大妈,包括隔壁王大妈、 广场舞大妈、华尔街买金条大妈们,看完你们的信都在咬耳朵:你们吃的面包、土豆和牛肉都是非转基因的,你们一百次、两百次地拒绝中国的转基因大米制品进入你们国家。实干比呼吁重要,还是把转基因小麦先种起来,你们先吃转基因面包,我们再吃转基因大米,中国大妈就这样一根筋,咋办?】

 

“你们吃的面包、土豆和牛肉都是非转基因的”,那是因为这些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转基因品种,但是“你们”吃的玉米、大豆、甜菜、油菜、木瓜等等基本上是转基因的,怎么不说?难道要等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了转基因品种,才能开始吃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大米被限制进口,是因为它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还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种植,是法律程序的问题,不是因为其有害。转基因小麦美国批准过,没有推广,是因为目前的抗虫、抗除草剂这些技术成熟的转基因性状对小麦的种植并没有优势。如果哪天研发中的小麦抗旱、抗寒、抗锈病转基因品种在美国上市了,崔永元就会支持转基因大米也在中国上市了?当然不会,在美国上市二十年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甜菜、转基因油菜,崔永元不照样反对?美国没有的他要反对,美国有的他也要反对,就别拿“你们吃的面包、土豆和牛肉都是非转基因的”作为借口了。

 

【崔永元: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4日签署法令,禁止在俄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养殖转基因动物、生产转基因食品,并禁止俄罗斯进口转基因食品,一句话,俄罗斯容不得转基因。普京,居然不把诺贝尔奖科学家的联名信当根葱,公然做起了联名信说的“反人类活动”。擒贼先擒王,把普京拿下,要不是别的国家强势跟进,咋办?】【中国穷人就这样愚昧了,中国政府要去买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了。】【总之,爱干啥干啥去,中国的穷人们,领情了。】

 

前苏联因为几十年前在生物学和农学方面逆世界潮流,大搞李森科主义,把遗传学家抓的抓,杀的杀,让俄国的生物学、农学研究深受其害,在现代生物学方面毫无建树,直到现在,俄国的生物学、生物技术研究仍然非常落后,连中国都远远不如。俄国的反转基因,就有这个背景。普京政府的倒行逆施,不过是进一步拉大俄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差距。俄国农业自顾不暇,崔永元还指望中国去“买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崔永元希望中国“强势跟进”,其实是想让中国跟着俄国一起逆流而退。一个号称拿了“两亿代言费”的前央视主持人忽然要以中国穷人的代言人自居,替中国穷人拒绝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呼吁,其实他哪会在乎中国的穷人们会因为转基因作物得不到推广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崔永元对联名信说的“反人类活动”很不以为然,先是抬出查尔斯王子,后又抬出普京,好像王公贵族、高官大臣就不会从事反人类活动似的。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经济利益、政治目的、信仰、面子、愚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也不管是谁,去反对一种可以造福人类,特别是能够拯救无数贫困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的技术及其产品,就是反人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开信质问得好:世界上还要死多少穷人,才能把这种做法视为是反人类罪?

 

2016.7.6.

 

 

 

绿色和平组织的弥天大谎

2016年7月4日星期一

近日1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几乎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是生物学方面的)发出联名信,敦促绿色和平组织承认权威科学机构和管理机构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结论,不要再反对转基因作物,尤其是不要反对为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研发的金大米。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总部对这封公开信装聋作哑,在其网站上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倒是绿色和平组织的北京办事处以绿色和平的名义发了一则中文回应《对诺贝尔奖得主就绿色和平关于转基因态度联名信的回应》(http://www.greenpeace.org.cn/replay-to-nobelist/ )。为什么只发中文回应,不发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回应,颇为奇怪,可能是觉得中国人好欺骗。不信请看,该回应称:

 

【绿色和平并没有像信中所说阻碍转基因黄金大米的推广。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该机构计划向亚洲国家推广黄金大米)评估认为,至今为止还未能有效证明黄金大米能够切实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黄金大米在经过超过20年的研发后仍没有实现商业推广。】

 

这意思是说绿色和平没有阻碍转基因黄金大米的推广,是国际水稻研究所自己没做好,别赖我们啊。这就是十足的谎言。在绿色和平国际总部的网站上,专门有一个金大米的专题(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en/campaigns/agriculture/problem/Greenpeace-and-Golden-Rice/ ),明确表示反对推广金大米。该专题称:

 

“转基因金大米对环境不负责任,对人类健康有风险,能够破坏食物、营养和财政安全。”“绿色和平反对释放转基因作物、包括转基因金大米到环境中。转基因作物容易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能对环境和食物安全产生威胁。转基因金大米长久以为被转基因作物产业当作招牌,试图借此让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承认。然而,试图用转基因作物解决营养不良问题根本就是错误的做法,让人们的注意力从真正的解决方案危险地转移开了。”

 

这说得很清楚,绿色和平反对推广金大米,原因有二,一是绿色和平反对种植任何转基因作物,金大米也不例外;二是绿色和平认为用转基因作物来解决营养不良问题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在其英文网站极力阻挠金大米的推广(在实际上绿色和平也多次发起反对金大米的行动),在中文网站就换了嘴脸,口口声声“没有阻碍转基因黄金大米的推广”,这不是弥天大谎是什么?

 

即使在这份中文声明中,绿色和平马上就自打嘴巴,列举反对推广金大米的理由:

 

【在过去的20年间,黄金大米这项技术并没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已经被证实可靠有效的农业方法上转移开。大型农化公司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大肆宣传,为在全球批准其它有利可图的转基因作物铺平道路。与其在公关活动中投入巨额经费,不如投入到真正能解决营养缺乏问题的方法中来。增加膳食多样性、让公众有公平获得食物的机会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营养缺乏。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多种营养缺乏问题,还能够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

 

绿色和平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国际水稻研究所金大米项目的协调人有过回应:“国际水稻研究所及其合作方从来没有声称金大米将会是彻底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总是强调金大米将是针对维生素A缺乏症的当前策略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吃多样化的膳食,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这些方法必须继续下去。但是在这些方法行不通的地方和时候,金大米能够帮助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的问题。”(http://irri.org/blogs/golden-rice-blog/golden-rice-research-must-continue )

 

绿色和平的声明最后说: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过去二十年间全球的实践表明,转基因技术不能带来产量的增长。由于次生害虫和超级杂草的发生其最初承诺的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并没有实现,而号称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转基因黄金大米,也并不能解决造成营养缺乏症的根本原因——贫困和缺乏多样化的饮食。转基因技术并不能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一个安全可持续的未来。除此之外,公众作为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消费者,应该在这个议题上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不尊重民众的选择而盲目推广一个饱受争议的技术,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举措。】

 

这意思是绿色和平并不一概反对推广转基因作物,只是觉得转基因作物还不够好(没能带来产量的增长、没有实现减少农药使用的承诺,这当然也是谎言,我以前已多次驳斥过了,在此不赘),并且要求民众有选择权和知情权,所以反对“盲目推广一个饱受争议的技术”。那么如果绿色和平承认了转基因作物能够带来产量的增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公众也获得了他们认可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技术没有争议了,绿色和平是不是就会不反对推广转基因作物了?并不。绿色和平国际总部的网站说得清清楚楚,他们反对一切转基因作物:

 

“绿色和平反对释放转基因作物、包括转基因金大米到环境中。转基因作物容易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能对环境和食物安全产生威胁。”

 

即使转基因作物再好,公众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再多,他们也要以“转基因作物容易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能对环境和食物安全产生威胁”为由反对。绿色和平反对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转基因作物,而不是暂时地反对某种“有争议”的转基因作物。不管他们用了什么样的借口,这才是他们反对金大米的根本原因。即使金大米尽善尽美、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的问题,绿色和平也会出于“反对一切转基因作物”的信仰一如既往地反对。为了一己的信仰去反对一种能够帮助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救治无数人的生命和眼睛的食品,这是反人类。

 

2016.7.1.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

2016年7月3日星期日

不久前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报告了一种基因编辑新方法NgAgo,在国内轰动一时。被《知识分子》作为末流学校土博士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的典型,国内其他媒体随后跟进宣传,甚至称之为“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

 

这几天我陆续收到几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来信,反映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切割基因组,T7E1和测序),呼吁我关注一下这事。

 

有些人已在网上生物专业论坛公开讨论此事,报告他们没法重复该实验,询问有谁重复出来了。目前还未见有人反映重复出了图4结果。有的能够重复论文中的图3结果(FACS和Western Blot),但那有可能是假阳性。

 

据听报告的人说,韩春雨在北大和遗传所的报告上都强调,他目前的NgAgo是初级版、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等他推出2.0版和Smart版。这些说法跟他在论文里的描述是矛盾的。因为他描述的只是个并不复杂的转染实验,T7E1和测序也都是现成的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骤应该是不难被重复出来的。

 

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不是解答疑惑,而是谩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是搞别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人的抹黑,威胁要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

 

我当然不怕被人肉,也不怕挨骂,所以在此问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人重复出了韩春雨论文中的图4结果?有的话跟我说一下。

 

第二,据称韩春雨在遗传所的报告上说,重复出来和不能重复的比例是1:3,能重复出来的有20家。那么究竟有哪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指图4结果)这事没必要保密吧。

 

第三,韩春雨说做这个实验“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那么究竟在哪个步骤需要什么样的高超实验技巧?

 

为什么一个新实验的结果别人都反映重复不出来,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重复出来的都不吭声,重复不出来的实验技术不行,论文中隐瞒了关键的“实验技巧”(这不道德),或者论文报告的结果干脆就是编的(这更不道德)。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技术,需要经过别人的重复才得到公认。别人重复不出来,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作为首创者应该做的是去消除疑问,而不是攻击、谩骂,否则那更让人怀疑。

 

2016.6.30

喝茅台能护肝吗?

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

    众所周知,喝酒过量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增加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但是最近有一则新闻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说实验证明喝茅台酒不仅不会损害肝脏,反而会保护肝脏,降低肝癌的风险。而且这项研究成果还发在了国际期刊上。很多人来问我,怎么回事,难道茅台酒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可信吗?不可信的话,怎么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其实这不是新闻。这篇论文是2014年就发表了(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93599 ),研究人员是贵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这并不是这些人第一次发表证明喝茅台能护肝的论文。自2001年起,他们已经发过很多篇这样的论文了。虽然他们在论文中注明资金来源是国家973项目,但是以前有记者调查过,他们还有保密的资金来源。这神秘的科研资金是谁提供的,大家可以想像。

 

    实际上,从1993年起,茅台酒厂就已经通过媒体在宣传喝茅台能护肝了,号称茅台酒厂的员工没有一个得肝病的。这当然是茅台酒厂自己说的,没有任何证据。大概茅台酒厂也觉得光靠自己做宣传不行,还得有科学依据,所以就以贵阳当地科研人员为主力,做起了证明茅台能护肝的研究,而且还频频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国内期刊就不说了,为什么国外期刊也会去发表这种违反科学常识的论文呢?因为国际期刊也是鱼龙混杂的,有的期刊审稿不严,甚至交钱就给登。比如2014年这篇茅台酒论文,发表的那份期刊就是以供中国科研人员去灌水闻名的。其次,即使是审稿比较严的期刊,也只是审实验设计严不严密,实验结果能不能说明问题,这是很容易通过编造实验、捏造数据糊弄过去的,审稿人员是不会去怀疑是否有假的。很多论文的造假,都是在发表之后才被发现的。

 

    关于茅台护肝的最早的两篇论文,就是发表后被揭露造假的。这两篇论文在2001年发表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论文的作者主要是贵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和茅台酒厂的职工,还有几个是上海的研究人员。结果上海的这几个研究人员都声明他们的名义被盗用,他们提供的实验数据被篡改,本来是负面结果的被篡改成正面结果,他们并不认可茅台能护肝的结论。(《茅台酒能抗肝硬化?》,《外滩画报》2003-01-17)所以,茅台护肝的研究是有造假前科的,对这些有造假前科的人发表的任何论文,我们都应该怀疑。

 

    这些人其实就是已经先有了茅台能护肝的结论,然后不停地做各种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来证明,不停地改换实验材料、实验指标,却都能得出茅台能护肝的结论。如果这些实验能成立,说明茅台对肝脏的保护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简直是神药了。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实验结果可信,没有造假,那也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就推广到人身上。也就是说,即使给老鼠灌茅台酒能保护老鼠的肝脏,也不等于喝茅台就能保护人的肝脏。何况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喝酒过量还能导致心脏病、中风。即使你是土豪天天大喝特喝茅台能护肝,却让你心脏病发作、中风,你觉得合算吗?可见,想靠这种所谓的科研来推销茅台,完全是在误导消费者。

 

2016.6.15.

谷歌操纵搜索结果支持希拉里·克林顿吗?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6月9日,美国一家网站爆了一条消息,称谷歌操纵搜索结果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美国保守派本来就有“受自由派媒体迫害”的情结,这下又为其阴谋论增加了一条证据。一天后这条消息传到了中国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被冠以“震惊!纸牌屋剧情现实版”的惊人标题。我们就来看看这事究竟有多震惊。

 

搜索引擎在你输入要搜索的内容的时候,会自动推荐一些相匹配的搜索热词供选择。例如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几个月前因为所谓“邮件门”(指其任职国务卿期间用私人电子邮箱处理公务涉嫌泄密)被搞得焦头烂额,联邦调查局一度介入调查,其政治对手声称她“犯罪”,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在网上搜她有没有犯罪,“犯罪(crimes)”就会是和她的名字相匹配的联想热词。如果在搜索引擎输入Hillary Clinton cri,这时就应该出现Hillary Clinton crimes或类似指控其犯罪的一些推荐。但是在谷歌搜索里,出来的联想却只有三个,是crime reform,crisis, crime bill 1994,第一和第三个虽然有crime,但是指她关于刑事改革的提案,并非是对她的犯罪指控。是不是对她的犯罪指控不是搜索热词呢?对比一下其他搜索引擎,就知道了。例如在必应(bing)里头,输入Hillary Clinton cri,会出来cirmes, criminal,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riminal record, criminal justice reform, criminal activities,除了倒数第二个是其关于刑事改革观点的,其他都是涉及对其“犯罪”指控的。

 

如此看来谷歌暗地里操纵搜索结果支持希拉里可谓证据确凿了?谷歌对此有一个简单的回应:搜索联想词是根据多种因素产生的,包括搜索的热门程度,但是系统会自动屏蔽一小部分有冒犯性的、不合适的内容。好啊,谷歌承认会对搜索联想进行屏蔽,暗地里支持希拉里!但是且慢,谷歌没有说清楚,其屏蔽是针对希拉里一个人的,还是对其他人特别是希拉里的政治对手也做了类似的屏蔽?

 

保守派是不会想到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对照的。我来替他们做好了。希拉里的主要政治对手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Donald Trump)。在谷歌输入Donald Trump cri,出来的联想词是crippled america, cries, criticizes, criminal justice, critique,没有crimes之类的“犯罪”指控(里面的criminal justice是川普关于刑事问题的看法的)。是不是没什么人搜川普有没有“犯罪”呢?不是,对比必应就知道了,必应的结果是criminal record, criminal charges, crippled america, criticism, crime statistics(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搜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可见谷歌把关于川普“犯罪”的联想词也屏蔽了,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说谷歌操纵搜索结果支持川普呢?

google1.jpg

google2.jpg

有人说,川普和希拉里不同,没有受到“犯罪”调查,谷歌屏蔽掉“犯罪”字眼对希拉里有利。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谷歌为了显得公平,把候选人的“犯罪”字眼都屏蔽了,但是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希拉里。好吧,那我们就换一个对川普极其不利的词。川普面临的大麻烦之一,是他曾经办过一所“川普大学”(Trump University),被认为涉嫌诈骗(fraud),已遭到起诉。我们在谷歌输入Donald Trump,然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fraud一词,从f一直输到frau,都没有出现fraud的字眼,到了frau只有一个结果,是罕见的frauen,到这时候都没有出现fraud。但是在必应中,却是一系列关于川普“诈骗”案的联想:fraud case, fraudulent university, fraud, fraud deposition, fraud trial。可见谷歌为了保护川普名声,把对其极其不利的“诈骗”指控的联想全屏蔽了。

google3.jpg

google4.jpg

 

有人说,不是川普本人被起诉“诈骗”,是他办的公司“川普大学”被起诉“诈骗”,所以谷歌才屏蔽对川普的“诈骗”联想。那好,我们再来试试输入Trump University frau,谷歌没有出现任何搜索联想,结果是零。但是必应出现了关于川普大学涉嫌“诈骗”的一系列联想:fraud trial, fraud, fraud case, fraud lawsuit status, fraud video。可见谷歌也采取了措施对川普大学的“诈骗”联想做了屏蔽(不过屏蔽得不彻底,在输入Trump U和Trump Un时还会出现一个“诈骗”联想,再往下输入才有屏蔽。但屏蔽得不彻底不能否认有屏蔽)。

google5.jpg

google6.jpg

 

这就证明了谷歌是对总统候选人的搜索联想都做了相同的保护,而不是要操纵搜索结果支持某一个候选人。谷歌这么做的动机不清楚,不知是为了让搜索联想显得干净,还是为了避免诉讼,但不管怎样,指责谷歌操纵搜索结果支持希拉里是无稽之谈。谷歌这么做反而对川普有利,因为对希拉里的“犯罪”指控早已经不是热点(当然这不妨碍有死脑筋的保守派还在幻想联邦调查局会去抓捕希拉里),但是对川普、川普大学的“诈骗”指控却还在持续发酵,而且很可能越来越热。我觉得谷歌对川普的搜索联想做处理还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对候选人一视同仁;但是对“川普大学”的搜索联想也做处理,是非常不妥的,对那家公司的“诈骗”起诉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不涉及诽谤,为什么怕人知道?

 

但不管怎样,上述证据已足以证明谷歌没有通过操纵搜索结果试图操纵选举结果。但对于相信自由派阴谋论的保守派来说,向他们出示再多的证据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看法,因为阴谋论属于信仰,而信仰就其本义而言,就是指没有证据甚至有反面证据时,仍然还会相信,不可理喻。

 

2016.6.11

中国大学“韩学愈”教授无处不在

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我发出《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之后,有多位读者向我反映国内其他高校多位教授也把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发读者来信、评论当成自己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虽然不像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苗鑫教授那样两年来个8篇那么夸张。而且和苗鑫在《自然》发表“学术论文”被《哈工大报》作为重大新闻加以报道一样,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其他学校校方的鼓励。例如:

 

福建农林大学新闻网2015年4月24日:“最新一期(4月23日)的《Nature》杂志以correspondence形式刊登了我校植保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晓磊与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生态信息学与生物多样性中心张健博士共同撰写的通讯文章,题为‘China needs more monitoring apps’(Nature, 2015, 520: 436)。文章指出了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在中国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福建农林大学为该文第二作者单位。”2015年6月19日报道:“我校植保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晓磊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在最新一期(6月18日)的Nature杂志(影响因子42.351)发表了题为‘Chinese scientists are sharing data’的通讯文章(Nature, 2015, 522: 287)。福建农林大学为该文第一署名单位。”“黄晓磊……014年以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nce杂志(五年影响因子34.463)发表了有关生态数据共享的评论文章。”

 

这两篇报道把黄晓磊在Nature, Science发的东西称之为“通讯文章”、“评论文章”,但特地注明影响因子,显然是想让人以为它们是学术论文(影响因子只限于学术论文),黄晓磊在其简历中也的确把他在2014年在Science发的“评论文章”列为“代表论文”(在Nature发的两篇“通讯文章”没有列入是因为简历没有更新)。其实这三篇“文章”都是读者来信。

 

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在2015年11月26日报道《李晓刚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11月26日,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李晓刚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share corrosion data’在世界顶级科技刊物Nature发表。这是我校在Nature刊物上首次发表研究论文,标志着我校基础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据悉,这是我国腐蚀学科,也是世界华人腐蚀研究者首次在Nature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而且还大谈发表该论文的经验:

 

“三十年磨一剑。在谈到取得的成就时,李晓刚表示,这都是集体的成就。首先得归功于老一代腐蚀工作者奠定的良好基础。其次,归功于研究集体的协同劳动,为了实现在Nature刊物发表论文的梦想,多年来课题组已经多次努力,都是集体讨论,把最好的基础研究成果开展集体讨论,寻找基础研究的突破口,比如,在这次Nature论文的发表中,年轻教师张达威师资博士后、刘智勇副教授、杜翠薇教授和董超芳教授都取到重要作用。又如,在上次解决‘天宫一号’重大腐蚀难题,保证其按时发射的攻坚工作中,也是集体力量发挥重要作用,肖葵副教授、高瑾研究员、程学群副教授、吴俊升副教授和卢琳副教授均参加了夜以继日的试验工作,最后受到航天总指挥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北京科技大学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精彩亮相’。”

 

据北京科大学生说,学校为此还在校园里拉了一个条幅庆祝。

 

其实那是一篇评论(comment),虽然篇幅比读者来信长,但也不是经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自然》的论文有两种,短的叫letter,长的叫article,网络版还有一种提供新数据评论别人论文的Brief Communications Arising。其他什么comment, world view, correspondence全都不是论文。

 

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华北电力大学新闻中心2016年1月4日发布《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十件大事》,第8件大事是:

 

“8.高水平科技成果质量和数量实现双丰收。学校科研成果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1项,其中一等奖7项。黄国和教授与唐振武教授3篇Letter论文在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论文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我校被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1520篇,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收录论文649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进了10名。”

 

被列为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科技成果第一位的“黄国和教授与唐振武教授3篇Letter论文在Natur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其实也是在Nature、Science发了3篇读者来信。该校发一篇《科学》、《自然》论文可得20万元奖金,既然官方认定这是“Letter论文”并作为重大科技成果,60万元奖金想必发出去了吧?北京科大应该也有类似的奖励。

 

被“韩学愈”教授们看中的并不限于《自然》《科学》这两个期刊。在医学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高影响力期刊也深受“韩学愈”的青睐。例如山东理工大学教授纪洪芳在其简历的“10篇代表性论文”中列了两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并注明影响因子51.7:

 

1. Shen L, Ji HF*. Ceritinib in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4;370:2537-2539. (IF: 51.7)

7. L. Shen, H.-F. Ji*, More on Crizotinib. New Engl. J. Med. 2011, 364, 777-778. (IF: 51.7)

 

这些当然也是豆腐块大小的读者来信。但是为什么页数分别是3页和2页?因为纪教授把当期的读者来信全算成她的了,而且把她评论的论文标题拿来做标题,故意误导那是长篇论文。

 

别以为只有这些二三流的大学才这么干。清华大学算是一流了吧?也这么干。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教授宫鹏在其履历的“SCI论文”一栏列了6篇《自然》的“论文”:

 

[188] Gong P., 2012. China’s new leaders must keep science in focus. Nature. 491:161. Nov 8, 2012, Worldview [34]

[169] Gong P., 2012, 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 Nature. 481:411. doi:10.1038/481411a January 26, 2012, Worldview. [31]

[164] Gong P., 2011. China needs no foreign help to feed itself, Nature, 474(7349):7. June 2, 2011, World View, doi:10.1038/474007a [30]

[163] Gong P., Liang L., Zhang Q., 2011. China must reduce fertilizer use too. Nature, 473(7347):284-285, May 19, 2011. Correspondence, doi:10.1038/473284e [29]

[160] Niu ZG, HY Zhang, P Gong, 2011. More protection for China’s wetlands, Nature, 471(7337): 305. March 17, 2011. Correspondence doi:10.1038/471305c

[159] Yu CQ, P Gong, YY Yin, 2011. China’s water crisis needs more than words, Nature, 470(7334):307 February 17, 2011. Editorial materials: World View

 

其中两篇是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四篇是一个叫“世界观”(World View)的栏目评论时事的评论文章,都不是“SCI论文”。宫鹏教授好歹也在UC伯克利当过教授,岂会不知道读者来信、评论文章与论文的区别?真是一回国就学会玩猫腻。我在推特上指出这点后,宫教授火速把其履历中的“SCI论文”改成了“SCI检索到的论文及评论”,为了保护这几篇《自然》读者来信、评论不惜自贬200篇真论文。幸好我截屏了而且有谷歌快照可证,不然说不定会有人像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钢那样删掉了抄袭段落,反过来说我“诬陷”他。这真是:唐骏事件后高管纷纷改学历,苗鑫事件后教授纷纷改论文记录。

 

受这些“韩学愈”教授启发,我才知道我在十年前也在英国《自然》发过一篇唯一作者的“论文”。当时我们揭露川大副校长魏于全院士造假,魏于全的朋友联合120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发联名信向《自然》告状说我们在网上搞文革,我写信做了回应。十年过去了,真相早已大白,这些人现在羞不羞愧?

 

2016.6.6.

 

附我当年在《自然》发表的“论文”(注意:那个地址已经失效了):

 

Correspondence

 

Nature 441, 932 (22 June 2006) | doi:10.1038/441932a; Published online 21 June 2006

 

Misconduct: lack of action provokes web accusations

 

Shi-min Fang1

 

   1.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PO Box 26194, San Diego, California 92196, USA

 

Sir:

 

As the webmaster of New Threads (http://www.xys.org) — the website “at the centre of concerns over claims of misconduc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al Report “Named and shamed” (Nature 441, 392–393; 2006) — I cannot agree with your comment that “some fear persecution reminiscent of that used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as started by Chairman Mao in 1966 and formally ended with his death in 1976. Although 30 years have passed, the memory of this calamity is still vivid in many Chinese minds —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some fear the tragedy might someday recur. But it is ridiculous to compare free speech on the Internet to the violenc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a dictator, allowed for no freedom and included governmental persecution of ‘class enemies’. I find it ironic that 120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s and self-appointed human-rights advocates have signed an open letter appealing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uppress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s: they still need to learn what free speech and human rights mean.

 

I agree tha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n official channel to investigate allegations of misconduct. In fact, I made this suggestion as early as 2001, in a speech to the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ee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yanjiang.txt). But before this channel exists, and to make sure it functions properly after it is established, free press and free speech are indispens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