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的存档

含油酸的食用油可能能降低冠心病风险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含油酸70%以上的食用油可以标识说:“支持性但非结论性的科学证据表明,每天摄入20克高油酸的油可能能降低冠心病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很少允许食品标识有利健康,为什么会允许富含油酸的食用油这么标识呢?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油酸。它是食品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脂肪酸。脂肪酸根据其分子结构,分成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有很多研究发现,食用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食用不饱和脂肪酸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鱼油,就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也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在高温下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单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所以植物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可能更健康。食品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就是油酸。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了7项小型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些临床试验研究的是摄入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油酸含量至少70%)和冠心病的关系。其中有6项研究发现,如果用富含油酸的食用油取代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或脂肪,试验对象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有所降低,对心脏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也有所降低。还有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没有效果。综合这些研究,FDA认为摄入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有可能能够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但是证据还不够充分,不能算是结论,所以在标识时必须说明证据是支持性但非结论性的。

 

此外,如果额外补充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是达不到降低冠心病风险的效果的,必须同时相应地减少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或脂肪。所以FDA规定,在标识时还必须说明,要达到保健效果,应该用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替代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或食用油,不能增加一天摄入的卡路里总量。

 

那么高油酸食用油有哪些呢?最常见的是橄榄油,油酸含量75%,此外,红花油油酸含量77%。但是这两种油中国人都不习惯用,不太适合炒菜。我们平常用的食用油,有的也开发出了高油酸的品种。例如加拿大菜籽油,本来油酸含量只有61%,达不到FDA规定的标准,但是现在有了高油酸加拿大菜籽油,油酸含量是70%。葵花籽油的油酸含量本来很低,只有16%,现在也有了高油酸葵花籽油,油酸含量能达到80%。其他的常用食用油的油酸含量:花生油48%,玉米油29%,大豆油23%,都不属于高油酸食用油。

 

那些些高油酸品种的食用油在超市很少见。如果用不惯橄榄油、红花油,又买不到高油酸加拿大菜籽油,那么普通加拿大菜籽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油酸含量61%,虽然没达到70%,也差不多了。这里说的加拿大菜籽油是加拿大开发出来的菜籽油品种,国内也叫做芥花油。它一般是转基因的品种。

 

2018.11.23

 

(科学猫头鹰首发)

当心可怕的肺栓塞

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

前一段时间我在国内参加活动,收到我妻子发来的消息说,本先生突然去世了。我吃了一惊。本先生是一个整天乐呵呵的白人老大爷,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我们两家关系很好。他虽然年纪不小了,连曾孙都有了,但身体很健康,最近才和老伴一起跟着旅行团去中国玩了一趟,没听说有心脏病,怎么就突然去世了呢?问妻子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妻子说,听说是肺部有什么问题,那个英语单词没听说过。我说,那可能是肺栓塞。

 

我回美国第二天,根据美国的风俗,买了一篮子水果上本先生家慰问。本太太介绍说,本先生自从从中国旅行回来,就觉得腿部不舒服,后来又觉得胸部疼痛,经常喘不上气。家庭医生没能查出问题,照了X光,发现肺部有个黑点,不能确诊,预约去做CT。约做CT那天,出发前本先生上楼淋浴,一直没下楼,本太太上去一看,倒在浴室,已经去世了。医生认为是肺栓塞导致猝死。本太太对家庭医生有些不满,认为被耽误了。

 

肺栓塞是猝死的常见原因,大约占了猝死病例的15%。它通常是由于腿部的静脉里出现了血栓,脱落下来,随着血液循环到了肺动脉,把肺动脉堵塞了。肺栓塞的病人如果不经治疗,大约三分之一会猝死。所以一旦有了肺栓塞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咳血,就属于紧急状况,应该即时诊断、治疗。治疗的方法通常是服用抗凝血药物,它们能防止栓塞变大或长出新的栓塞,并不能溶解已有的栓塞,不过人体会自己慢慢地消除栓塞的。如果栓塞很大,或者有致命的危险,还要使用溶栓药物,迅速把栓塞溶解掉。但溶栓药物副作用很大,会导致出血,不是紧急情况一般是不使用的。

 

肺栓塞这么可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有三大要素,叫做魏尔啸三要素,这是为了纪念19世纪德国医生魏尔啸。第一要素是血液流动发生了改变,例如因为做手术或生病长期卧床,或者因为长时间乘坐飞机或开车,腿部长时间不活动,静脉血不流动了,就容易形成栓塞。我怀疑本先生的栓塞就是在从中国飞回美国的途中形成的。第二要素是血管壁发生病变,例如血管受到创伤或发炎。第三要素是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变得容易凝固,例如由于抽烟、得了癌症、怀孕、肥胖、服用某些药物。

 

要预防肺栓塞,就要针对这些引起腿部静脉栓塞的因素,戒烟、减肥、经常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或静坐。长途旅行乘坐飞机,要经常走动,不能走动的话,也要尽量活动脚踝。开车一两个小时就应该下车活动一下。做完手术或者生病也不要一直在床上躺着,实在不能下床活动也要把脚垫高十厘米左右。顺便说一下,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来就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如果像中国传统坐月子那样,产妇要闭门不出、坐床不起,大大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是非常危险的。分娩当天产妇就应该下床活动,此后更应该出门运动。做适当的运动,既能预防肺栓塞,也有助于产后恢复。

 

2018.12.13

 

吃鱼油能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

有很多研究发现,经常吃脂肪比较多的鱼,例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较低。这被认为是因为这些鱼含有比较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心血管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很多人不习惯吃鱼,或者没有条件吃鱼,所以市场上就有了鱼油保健品。这十几年来鱼油保健品越卖越火,光是在美国,销量就涨了大约十倍。美国心脏协会一度建议说,冠心病病人每天应该摄入1克的欧米伽3脂肪酸,最好是靠吃鱼来补充,也可以吃鱼油胶囊。但是后来有一些临床试验发现口服鱼油胶囊对防止冠心病病人心脏病发作并无好处,所以美国心脏协会降低推荐的等级,不再建议吃鱼油胶囊,只是说要吃的话是一个合理的做法。

 

最近美国国家卫生院公布了一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这项试验针对的是普通人群,总共有近26000名50岁以上的美国人参与。他们同时试验鱼油和维生素D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作用,把试验对象随机分成四组,一组每天吃1克鱼油和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一组吃鱼油和安慰剂,一组吃维生素D和安慰剂,一组只吃安慰剂。试验的时间平均5年多。结果发现,这四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癌症发病率、癌症死亡率都没有区别,表明不管是吃鱼油,还是吃维生素D,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癌症死亡,都没有作用。

 

如果把这些试验对象再根据情况分成不同的群体进行比较,例如分成经常吃鱼(每周吃鱼多于1.5份)和不经常吃鱼的人,进行比较,这叫做亚群分析。对这个试验结果做亚群分析,发现口服鱼油对不经常吃鱼的人有些好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9%。口服鱼油对降低心肌梗塞也有好处,降低28%,对不经常吃鱼的人降低40%,对黑人降低77%。不过亚群分析结果往往是统计假象,会被进一步的研究否定。所以目前不能根据这个试验结果就认为吃鱼油会有好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这个试验还观察了长期口服鱼油和维生素D的副作用,没有发现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不用担心吃鱼油会有什么风险。但是,鱼油胶囊属于保健品,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还是不要吃的好。想要补充欧米伽3酸,最好还是通过吃鱼来补充。这项试验否定了吃鱼油胶囊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好处,但是并没有否定吃鱼的好处。成年人一周至少要吃两顿鱼,特别是比较肥的鱼,例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鲱鱼、鲭鱼、鳟鱼。

 

不过,必须注意,由于水域受到污染,一些鱼类体内的汞和其他环境毒素含量过高,有慢性中毒的危险,特别是像鲨鱼这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鱼类,体内更容易累积毒素,应尽量避免食用。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为吃鱼导致汞中毒的风险增大,不过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本来就很低,无需通过吃鱼来预防。但是对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妇女,吃鱼避免心脏病的益处超过了汞中毒的风险。让所吃的鱼的种类多样化,是降低汞中毒的风险,又增加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的最佳方式。

 

2018.11.13

 

美国加州野火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2019年1月8日星期二

这几年来美国加州频繁出现野火,而且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刷新记录,经常严重到成为世界新闻。这段时间加州就有两场严重的野火,一场是北加州天堂镇的野火,它已经成了加州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火灾,有一万多座建筑被烧毁,至少70多人死亡,还有几百人失踪。另一场是南加州马里布的野火,虽然没有天堂镇野火那么严重,但是那里是好莱坞明星聚集的地方,好几位明星的豪宅都被烧毁了,所以也很引人注意。

 

这次加州野火还引起了川普总统的注意。他发推特批评说,加州野火之所以这么严重,都是因为加州对森林管理不善,再不改正,联邦政府就不给资助了。其实加州的森林大部分都属于联邦政府所有,是联邦政府在管理,即使管理不善,也是联邦政府部门的问题,怪不到加州头上。而且加州人民正在救灾呢,他就威胁不给灾害资助,这显得太冷酷无情了。也许为了挽回一下形象,表示他还是关心加州人民的死活的,川普总统去受灾最严重的天堂镇视察灾情了,视察时发布“重要指示”,说野火严重的原因是因为森林里落叶太多了,如果发动大家清扫落叶,就可以防止野火,并说这个办法是芬兰总统告诉他的。芬兰总统赶快出来撇清自己,说他从来就没有给川普出过靠清扫落叶防止野火的馊主意。芬兰人民则很配合,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用耙子清扫落叶的照片,向加州人民示范怎么清扫落叶,让美国再次耙起来。

 

其实即使芬兰有什么防止森林火灾的经验,也很难被加州借鉴,因为两地的气候条件很不同。芬兰地处北极圈,气候比加州冷多了。芬兰的降水量是加州的十几、二十倍。芬兰森林里主要是不容易燃烧的松树、杉树和桦树,而加州森林、植被很多是非常容易燃烧的树种。而且芬兰也没有加州特有的桑塔安娜风。加州之所以在秋天经常出现野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季节会有从沙漠吹来强大的热风,叫做桑塔安娜风,把植被吹得更加干燥,更加容易着火。一旦有人纵火或失火,在桑塔安娜风的吹拂下,就会迅速地蔓延,一秒钟能够烧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林地。

 

把加州野火归咎于森林落叶多,然后想靠发动群众清扫落叶,这是只有川普这样的“稳定的天才”、“非常大的大脑”才能想出来的,一般人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不可能。森林落叶当然会助燃,但是只要有森林就有落叶,以前的森林并不是没有落叶,现在森林的落叶未必就比以前多多少,怎么能够把现在野火频发归咎于落叶太多呢?即使落叶是野火的罪魁祸首,那么大面积的森林的落叶又怎么清扫呢?又不是像扫院子、马路那么简单。何况加州林地很多是密集的灌木丛,人根本进不去,更不要说清扫落叶了。即使能够清扫,那么多落叶要放在哪?难道放一把火烧了?

 

那么加州野火为什么越来越严重呢?跟管理有一些关系,不是管理不善,而是以前管理方法有问题。不仅是加州如此,全美国都如此:以前美国森林管理部门对野火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政策,只要有野火,哪怕是因为雷电引起的自然野火,也要尽量扑灭。其实偶尔来一场小型野火对森林健康是有好处的,长期对野火采取零容忍政策的结果,是森林长得太密集,反而更容易造成大规模火灾。

 

但是加州野火越来越严重还有更重要的因素。一个因素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州的平均气温比几十年前高了大约1-2摄氏度,听上去似乎不是很多,但是这是平均气温,也就是说,在某些地区、某个时期,气温要比以前高得多。气候变暖会带来更长久的干旱,会让植被更干燥,也就更容易着火。另一个因素是加州人口越来越多,房子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加州人民喜欢亲近大自然,越来越多的房子建在了与林地接壤的地方,很容易失火,一旦火烧起来,受影响的房子和人就很多,损失也就很严重。

 

即使加州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对这两个问题也都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加州的野火,在短时间内就会越来越严重。野火已经成为了加州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018.11.20

 

 

达尔文为什么没能发现遗传规律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进化论和基因论是生物学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进化论是生物学大厦的基础,它使得多姿多彩的生物界统一了起来;而基因论则是生物学大厦的支柱,支撑着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达尔文和孟德尔分别被认为是进化论和基因论的创建者,因此这两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其实这种对比没有什么意义。孟德尔虽然有十几年的时间在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他唯一重要的工作就是豌豆实验。例如孟德尔长期研究气象,花了很长时间做山柳菊杂交实验,这些工作都没有价值,后者甚至有反面的价值,因为山柳菊杂交实验结果和豌豆实验结果不符,让他怀疑豌豆实验结果并不普适。豌豆实验虽然发现了遗传规律,但是在当时却被科学界忽视了,三十多年以后才被“重新发现”,在它被重新发现的时候,有几个人的工作已接近发现遗传规律,因此可以说孟德尔对科学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他更让人惊叹的是其超越时代的研究方法和发现。而达尔文是科学史上罕见的巨人,其对科学的贡献和影响只有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可以相比。达尔文对生物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系统分类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实验植物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拓性工作,有的在几十年后才显示出其先见之明。而且达尔文的影响超出了生物学,甚至超出了科学。

 

但是却总有人认为孟德尔和达尔文一样伟大,甚至比达尔文还伟大。例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就认为孟德尔即使不比达尔文伟大,也比达尔文聪明,理由是两人都做过遗传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达尔文却没发现。饶毅在给学生讲课时还因此嘲笑达尔文智商太低。看来是嫌达尔文对生物学的贡献还不够大,做出的发现还不够多,有一项工作没做完美,就被当成弱智了。

 

达尔文做了很多遗传实验,被拿来和孟德尔比较的,主要是两个植物杂交实验。一个是金鱼草杂交实验。金鱼草是一种原产地中海地区的观赏花卉,引进中国后,因为它的花的形状像金鱼,中国人把它叫做金鱼草。这种花是两侧对称的。但是金鱼草有一个变种,花长得一点都不像金鱼,而是辐射对称的圆形的花。达尔文做的金鱼草杂交实验,就是把野生型(两侧对称)金鱼草和辐射对称型金鱼草杂交,发现子一代都是野生型,但是子二代既有野生型又有辐射对称型,野生型有88株,辐射对称型有37株。

 

我们现在知道,金鱼草花的形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野生型基因是显性,辐射对称型基因是隐性,所以杂交子一代都是野生型,但是子二代野生型和辐射对称型的比例应该是3:1,这个比例是孟德尔发现的,被称为“孟德尔比例”(大家回忆一下在高中生物课学的孟德尔遗传定律)。达尔文统计出野生型和辐射对称型比例是88:37,后人认为这很接近3:1这个“孟德尔比例”,达尔文却没注意到,所以就要替达尔文惋惜,甚至认为他智商不高了。且不说达尔文从来就没想到要去算两种性状的比例(因为这不是他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后面我们会谈到),即使去算了,比例也是2.4:1,更接近于2:1而不是3:1(只有在样本足够大时,才会等于3:1)。我们认为其接近3:1,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定律的先入为主,怎么能苛责达尔文没有注意到呢?

 

达尔文的另一个植物杂交实验是用报春花做的。达尔文注意到报春花的花型有两种,一种雌蕊比雄蕊长(长花柱型),一种雄蕊比雌蕊长(短花柱型)。达尔文发现,长花柱型自交,后代都是长花柱,但是短花柱型自交,后代既有长花柱型也有短花柱型,短花柱型占75%,长花柱型占25%。我们现在知道,短花柱型基因是显性,长花柱型基因是隐性,达尔文报告的其实是杂合短花柱型自交的结果,其后代短花柱型与长花柱型比例是完美的3:1。那么达尔文没有注意到这个比例,是不是显得太笨呢?并不。这个短花柱型自交实验不是达尔文自己做的,他说是报告别人的结果。他自己做的短花柱型自交实验结果,是短花柱型9株,长花柱型5株,比例更接近2:1(还是因为样本太小)。他还做了两次长花柱型自交实验,一次结果是长花柱型156株,短花柱型6株,一次是长花柱型69株,短花柱型0株。那个3:1比例夹杂在一堆杂乱的数字中,没有让达尔文觉得特殊,有什么奇怪的呢?我们觉得3:1比例很特殊、很引人注目,还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遗传定律的先入为主。

 

即使达尔文天生对数字很敏感,注意到了3:1这个比例,也不可能因此就发现遗传定律。没有人能够因此发现遗传定律,因为遗传定律并不是从3:1比例推导出来的。恰恰相反,它是从遗传定律推导出来的。孟德尔并不是因为发现了3:1比例,才发现了遗传定律;而是先假设了遗传定律,然后再去寻找3:1比例。孟德尔假设了每一性状由两个遗传因子决定,其中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然后再做杂交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知道他的这个假设要成立,杂交子二代两种性状的比例必须是3:1。他也知道,为了得到这个比例,样本必须很大,为此用成千上万株豌豆来做实验。即便如此,由于他的数据过于完美,太接近3:1,以致著名遗传学家费歇尔认为孟德尔造假,是在凑3:1这个比例。

 

达尔文做植物杂交实验也不是没有目的地乱做的,他也有假设。他的假设是,植物杂交具有优势,自交则有劣势。所以他关心的不是自交或杂交后代某种性状的数量、比例(虽然他也做了记录),而是自交或杂交之后结的种子的数量多少,后代的长势如何。而达尔文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他的假设,杂交的结果种子数量比自交的多,杂交的后代长势也比自交的后代好。达尔文为什么要去证明杂交有优势呢?因为杂交能产生更多的变异,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材料。达尔文更进而指出,植物不同的花型,例如长花柱型和短花柱型,正是为了鼓励杂交(避免昆虫传粉给相同的花柱型),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进化出来的。

 

由此可见,达尔文做植物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其自然选择学说,而不是为了寻找遗传规律。他的实验结果达到了他的要求,让他非常满意,曾经说这是他最感到满意的一项工作。他的报春花实验是很重要的、影响很大的实验,甚至因此有人称他为植物生殖生物学的创建者。既然他做实验的目的和孟德尔的完全不同,那么他没有像孟德尔那样发现遗传定律,是非常正常的,没有必要为此惋惜,更不能因此嘲笑他智商不高。

 

达尔文到晚年才试图发现遗传规律,主要精力都用于思考、研究遗传与变异的问题。但是他用的并不是实验方法,而是用归纳法,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遗传和变异的事实,从中归纳出一些结论,然后提出了一个假说来解释所有的结论。不幸的是,由于遗传现象极其复杂,而且达尔文依据的遗传现象有的是虚假的,他提出的假说(泛生假说)也就从根本上错了。这是研究的路子走错了,再聪明也没有用。我们不能因为达尔文在遗传研究上的错误就认为他不够聪明、不够伟大、不如开创了遗传学的孟德尔,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牛顿晚年沉迷于炼金术就认为他不够聪明、不够伟大、不如开创了化学的波义耳。

 

孟德尔的论文发表后,他安排了寄40份给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和著名生物学家,迄今找到了29份,还有11份下落不明。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安排寄给了达尔文,在达尔文留下来的藏书中并没有孟德尔的论文。不过,达尔文的藏书中有德国植物学家霍夫曼和福克的著作,它们都提到了孟德尔的工作。霍夫曼的书在第52页介绍了孟德尔的工作,达尔文在该书的第50、51、53、54和55页的边缘都写下评语,只有第52页没有评语,表明他读的时候跳过了这一页。福克的书在第108-111页介绍了孟德尔的工作,但是达尔文收藏的这本书的这几页没有裁开(当时出的书要把连页裁开才能阅读),表明达尔文没有阅读这部分。所以达尔文很可能没有读到孟德尔的论文。假如达尔文读到了孟德尔的论文,会不会意识到其重要性,认为那就是他一直在找的遗传规律呢?很可能不会,毕竟,当时那些读到了孟德尔论文的著名生物学家都将其忽视了,直到30多年后遗传学呼之欲出时孟德尔论文的重要性才得到承认。这时候达尔文已经逝世18年了。

 

2018.11.4.

 

(《科学世界》2018.12.)

 

 

打小孩害处多——以崔永元为例

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

最近崔永元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母亲不教我们,天天盯着我们,发现我们有偷奸耍滑,就打,我父亲不打,我母亲老打我们,打到上高中了,不好意思打了,才停下来了。她不允许偷奸耍滑,不允许你撒谎。”

 

崔永元承认自己从小就偷奸耍滑、撒谎,所以老受到他母亲的打。他母亲似乎很有正义感,容不得偷奸耍滑、撒谎,知道了就要打。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看来也没有任何效果。据崔永元自己说,他母亲打到他上高中才不打了,但是那是因为不好意思打了,而不是因为崔永元不再偷奸耍滑、不再撒谎了。可见崔永元上小学、初中时挨的打没有作用,并没有让他变好,白挨打了。即使到了现在,崔永元还是天天在网上撒谎、造谣,想必比他小时候更严重了,打的后果反而是相反的。而且崔永元公益基金会的帐目不清不楚,替骗人的“石头纸”代言,给骗人的“助眠机器人”做广告,和被通缉的金融诈骗犯合作办公司,开网店卖高价非转基因食品,这些算不算“偷奸耍滑”呢?

 

当然,如果只有崔永元这个例子,是不能说明打小孩就不好。实际上,学术界研究打小孩的后果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打小孩是被研究得最多、最透彻的父母行为之一。所有的这些研究都表明,打小孩会对小孩的人生造成非常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害处非常多。父母会觉得,把小孩痛打一顿,小孩会因为害怕再挨打,就会变乖了。但是这种效果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挨打的小孩会更不遵守规矩。挨打的小孩难以和父母保持友好关系,会感到自己被忽视、受虐待,更有暴力倾向,更喜欢去跟别的小孩打架,长大以后会去打配偶、打自己的小孩,容易发生家庭暴力。这些小孩更有反社会倾向,长大以后,更容易违法、犯罪。而且,挨打会对小孩的心理发育造成严重创伤,没有自尊,长大以后容易酗酒,容易得抑郁症。

 

这些结论都是有大量的研究作为依据的,在学术界几乎没有争议。所以虽然很多中国人相信“棍子底下出孝子”,而实际上打小孩应该被视为是一种损害儿童身心的虐待行为,应该被禁止。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0多个国家立法禁止家长、老师打小孩。最近有一项研究对比了世界各国13岁男孩的行为,发现在禁止打小孩的国家,这些男孩打架频率比不禁止打小孩的国家低。禁止打小孩,不仅保护了小孩免受家长、老师打,也保护了小孩免受别的小孩打。希望中国也早日能立法禁止打小孩,以后少出几个崔永元式的人物。

 

2018.10.27

 

 

 

转基因争论中的事实与观点

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

我女儿在美国加州上小学。有一天她问我:“吃转基因玉米真的会让人过敏吗?”我感到很奇怪,问:“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原来他们班发了一篇课文,说是第二天要学习,但我女儿提前看了,发现是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文章,里面提到转基因玉米会让人过敏。我于是给女儿做了一番科普。虽然在理论上,转基因食品是有可能让人过敏的,例如,如果转入花生蛋白的基因让某种转基因食品含有花生蛋白,那么那些吃花生过敏的人,吃了这种转基因食品就有可能过敏。但是在研发转基因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像花生蛋白这种可能让人过敏的蛋白的基因,都是不会用的。有的蛋白质让人过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不容易被人消化,所以在转基因食品中用到的新蛋白质,都要做消化实验,保证能被消化,不容易被消化的蛋白质也不会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就可以确保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会让人过敏了。人类已经吃了二十多年转基因食品,目前也没有发现有让人过敏的案例。

 

听我这么一说,女儿就很着急,要我赶快跟老师说,免得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讲了错误的知识。我于是给老师写了封电子邮件,解释了转基因食品是不会让人过敏的,并附上美国科学促进会和英国王家学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普资料供其参考。老师很快给我回了信,说误会了,让学生学习那篇课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学生转基因食品会让人过敏,而是说有人有这方面的担心,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需要在查找资料后做出判断。老师说,他们本周要学习的是怎么分辨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让学生明白不能轻信读到的文章中的话,要学会找证据。我发去的那些科普资料,她会跟学生分享。

 

美国的教育很重视让学生区分事实和观点的不同。我记得我女儿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在学习怎么区分事实和观点了,作业上列出几句话,要他们说明哪句是事实,哪句是观点。没想到现在还在做这方面的训练,只不过程度加深了,变成了要分辨整篇文章。关于转基因的问题,的确是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的好教材。在转基因的争论中,有的是事实之争,例如转基因食品是像科学界说的那样安全,还是像崔永元说的那样有毒有害,就是个事实问题,谁说了真话,谁在造谣,很容易找到证据证明。也有的是观点之争,例如转基因食品有没有必要做出标识,支持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各有各的道理,难以形成共识,所以世界各国监管部门虽然都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是有的要求标识,有的不要求标识。

 

转基因之所以在中国被妖魔化得特别严重,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分不清事实与观点,将二者混为一谈。例如,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是科学界公认的事实,却被认为是一家之言,而说转基因食品有毒有害,是谣言,却被认为也是一家之言,于是事实与谣言之争,就被当成了是双方都有道理的观点之争。有人爱说,转基因食品现在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以后不会有问题,这最多只是一个诉诸无知的观点,设想了一种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却被当成了一个事实拿来反对转基因。所以转基因问题在中国争论得这么激烈,和中国人没有从小就训练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恐怕大有关系。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争论,也和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有关,岂止是转基因?

 

2018.11.8

制造“艾滋病免疫婴儿”是反人类罪

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他的团队制造出了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用基因编辑技术做了修改,目的是让她们天生就具有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

 

消息传出后,国内外生物医学界舆论大哗。国内一批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联署一份声明抨击这一人体实验,理由是基因编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脱靶”的风险——别的基因可能也会不知不觉地被修改。这个反对理由是技术性的。假如哪天基因编辑技术非常成熟,非常确定,不存在“脱靶”风险,是不是就可以制造基因编辑婴儿呢?

 

有一些生物医学专家认为还是不行,不管基因编辑技术如何成熟,他们也反对将其用于编辑受精卵的基因,理由是这会改变人类的基因库。三年前中山大学黄军就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中地中海型贫血基因,就遭到了这些人的反对。

 

但是黄军就团队的实验和贺建奎团队的实验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地中海贫血基因是一种致病基因,携带该基因的人天生就会患有生命危险的贫血,在基因编辑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修改胚胎中的致病基因,让人免受贫血的痛苦和生命危险,是无可厚非的。

 

贺建奎团队则不同,他们去修改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一个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基因的正常版本,让它失灵。这个基因叫ccr5,它制造一种叫CCR5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T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表面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具有重要功能的。例如,T细胞表面的CCR5是趋化因子的受体,参与免疫反应。

 

不幸的是,CCR5也是艾滋病毒入侵T细胞的辅助受体。有一小部分人的ccr5基因有缺陷,导致其CCR5失去功能,艾滋病毒没法通过CCR5入侵T细胞,这些人天生就对艾滋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贺建奎团队才想到通过基因编辑制造“艾滋病免疫婴儿”。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完全能对艾滋病免疫,因为艾滋病毒除了通过CCR5,还能通过别的受体甚至不需要受体入侵T细胞,ccr5基因有缺陷的人只是对某些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不是对所有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如果因此掉以轻心,反而增加了被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

 

即使能对艾滋病毒完全免疫,也不值得去改变一个正常基因。和携带致病基因不同,具有正常的ccr5基因并不会让人就得艾滋病,被艾滋病毒感染是后天行为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小概率事件,即使是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也可以通过母婴阻断技术生下健康婴儿。而且被艾滋病毒感染在现在已不是绝症,通过药物控制可以让感染者过上正常生活。

 

相反地,ccr5基因缺陷的人天生免疫功能不正常,虽然对艾滋病毒有一定抵抗力,但对某些病毒(例如西尼罗病毒、流感病毒)抵抗力则比较差,增加了流感死亡的风险。

 

所以贺建奎团队为了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小概率感染,毫无必要地让一个正常基因失效,制造了天生就有免疫缺陷的婴儿,这种人体实验是极其不人道、反伦理的,可以视为是反人类罪,应该受到行政处分乃至刑事处罚。

 

中国已有相关的规章规范涉及人类胚胎的遗传学研究,各个研究机构也有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人体实验研究,但是这些规章形同虚设,审批也只是一个形式,简单到只是两页没有做详细评估的表格。所以这种不人道的实验才能发生,甚至被当成重大科研成果宣传。已经发生的伤害没法逆转,如果能从这个事件吸取教训,加强人类胚胎研究的管理,切实做好医学伦理的审核,才能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不妨就从严肃查处这个事件开始。至于怎么规范医学伦理的审核,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要求申请者提供详细的资料,做分析利弊得失的具体评估,审批机构必须具有一定资质(而不是什么野鸡机构都行),审批者也应该承担起责任,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2018.11.27

 

(删节版登在《环球时报》2018.11.28)

 

 

与野火共生

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

前几天我们一家子去爬山,经过了一片桂叶漆树林。这种南加州特有的植物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它的叶子展开了就像是月桂的叶子,其实二者的亲缘关系很远,是不同科的植物。桂叶漆树的叶子从中间往上卷起来,就像一个个的墨西哥玉米卷。我摘下一片叶子,闻到一股芳香,问我女儿:“知不知道它的叶子为什么这么厚?”女儿说:“是不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是的。南加州的气候属于半干燥地中海型气候,一年的降水集中在温暖的冬天下几场雨,夏天几乎天天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国内的地理课本说这叫做“雨热不同期”,不利于植物生长,而实际上南加州有着极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光是圣地亚哥就有2400多种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是美国所有的郡当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南加州和与之相连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有世界上别的地方没有的海岸蒿类灌丛和查帕拉尔群落这两种特殊的植物群落,桂叶漆树就是这两种群落、特别是查帕拉尔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帕拉尔是西班牙语chaparral的音译,原来意思是“矮常绿栎树”,用来指加州常绿硬叶灌木丛这个特殊的植物群落。

 

要成为这个群落的一员,就必须适应干旱的环境,度过干燥的夏天,熬到有雨的冬天。它们的叶子是硬的,因为里面含有木质素,这样叶子就不会因为脱水而枯萎。它们的叶子往往比较小,表面积因此也小,减少了水分的丧失。它们的叶子是竖起来的,或者像桂叶漆树一样是卷起来的,减少了被阳光照射的面积。它们的叶子比较厚,上面覆盖着一层蜡或树脂,避免水分的蒸发。而且,它们往往含有挥发性油(因此散发着香气),其作用也是为了避免水分蒸发。

 

但是即便如此,它们的叶子和茎还是比较干燥的,再加上树脂、挥发性油都是易燃物,所以遇到火很容易燃烧。要燃烧首先要有火源。自然界也有火源,例如火山爆发,更常见的是闪电。所以,即使没有人为纵火或失火,查帕拉尔群落也时不时地会被闪电击中,迅速地燃烧起来。这种天然野火通常发生在夏天。如果一片查帕拉尔群落生长的时间很长了,例如有几十年了,长得非常密集,积累了很多枯枝落叶,也就有了特别多的燃料,燃烧的时间也就会很长,甚至烧上几个月。桂叶漆树林尤其容易燃烧。有人测量过,在几种查帕拉尔群落的植物中,桂叶漆树积累下的枯枝落叶是最多的。

 

不管怎样,植物地上的茎、叶最后烧光或基本烧光了。桂叶漆树受损尤其严重,往往百分之百被烧光。然而被烧掉的只是地上的部分。桂叶漆树还有地下部分:地下茎和根。它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深入地下十几米。它的地下茎非常粗大,直径能够达到1米左右。桂叶漆树把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储存在地下茎和根里,一旦地面部分被火烧掉了,这些储存的淀粉就开始为发芽提供养料。在火烧过的十几天后,大约四分之一的地下茎就会长出新芽,灰烬为它们提供了肥料,让它们快速生长。在几个月后,冬天的雨水降临的时候,所有的地下茎都已发芽,而那些发芽早的,这时候已长到一米多高了。

 

可见桂叶漆树并没有被烧死,而是获得了新生。而且还产生了新的一代。新的一代当然是来自种子。每年夏天桂叶漆树会开出像丁香一样的小白花,然后结出一种红色的小核果,果实里是坚硬的种子。种子要么掉到母树下,要么被吃果实的动物传播到其他地方。但是种子的外壳太坚硬了,它们没法自己发芽。要发芽需要火的帮助,在高温下种子外壳被烤裂,水才能渗进去,种子才能发芽。实验表明,桂叶漆树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是95~115摄氏度。在自然界,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只有等来野火,有时候一等就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每棵桂叶漆树下的土壤里,都密密麻麻地隐藏着历年生产的种子,它们休眠着,等着野火把它们唤醒。

 

在大火过后种子才发芽有着很好的生存优势,因为地面的植物都烧光了,新苗才能接触到阳光和雨水,才能茁壮成长。查帕拉尔群落的一个特点是长得非常密集,树下难见阳光,如果不经火烧,即使有种子发芽,也没法成长。所以桂叶漆树不仅不怕火,而且欢迎火,没有火,它们的下一代不会发芽、成长。桂叶漆树那些易燃的特点,也许不完全是防止水分蒸发的副产物,而是为了把火“勾引”来而进化出来的。有人研究过,桂叶漆树叶子的分布很适合把火引到树干,真正是引火烧身。

 

并不只是桂叶漆树才不怕火甚至欢迎火。查帕拉尔群落的其他植物也有类似的特点,它们或者会在大火烧过之后由地下茎发芽,或者它们的种子要在火或烟的刺激下才能发芽,或者像桂叶漆树一样二者兼而有之。还有的植物以更为奇特的方式来适应火。加州有一种叫主教松的松树,它结出的松果里种子是密封着的,这样经过了很多年后,遇到了野火,火把树烧死了,把松果烧焦了,里面的种子才掉出来,掉到了灰烬覆盖的土壤里,开始发芽。

 

对火的适应性才得以产生如此奇特又多样化的查帕拉尔群落植物。例如,和桂叶漆树不同,野火烧过后加州丁香就被完全烧死了,只有种子留下,它们的种子同样需要经过火的烧烤才能发芽,为了等到大火其种子能在地下休眠几百年。每一次大火来临,对加州丁香就是一次快速的自然选择,而且加州丁香很容易杂交,在经历了二三十次野火之后,就可能出现一个杂交新物种。经过了无数次野火,才产生了如此多种类的加州丁香:多达50多种。类似的还有熊果,多达上百种。

 

如果没有野火,加州丁香、熊果都可以生存很多年。但是有的查帕拉尔群落植物是一年生的,它们只在野火之后发芽、开花、结种子,然后死亡,只剩下种子在地下休眠,等着下一次野火。它们被称为火追随者,例如火罂粟,每次野火之后,很快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火罂粟,开着红色或橙色的花,然后就消失了,其实地下满是新结出的种子,等着野火产生的烟来唤醒它们。

 

人们常常把火当成植物的敌人,却不知道火也有对植物有利的一面。火能够烧掉多年的枯枝落叶以制造肥料,能够烧掉密集的灌木、草丛让阳光照射到地面,能够烧掉病菌、害虫控制病害、虫害,还能让植物获得新生。但是在以前,美国护林员对野火采取的是零容忍政策,哪怕是由闪电引起的天然野火,也要迅速将其扑灭。然而野火是不可能永远不发生的,一旦发生,累积多年的“燃料”烧起来,后果会更为严重。而在南加州,由于过度开发,人们就在查帕拉尔群落旁边居住、生活、工作,经常发生人为的纵火、失火。和天然野火通常发生在夏天不同,人为野火通常发生在秋天,秋风肆虐,火势凶猛,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加州的野火经常大得成为世界新闻。查帕拉尔群落虽然对野火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也是有限度的。如果野火持续的时间太长、火势太猛、温度太高,地下茎也会被烧焦,没法发出新芽。如果野火发生得太频繁,例如十几年就来一次,上一次的野火之后查帕拉尔群落还没有恢复,就再来一次野火,那么查帕拉尔群落就会消失,而被入侵的荒草代替,变成了草地。随着南加州人口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气候变暖,南加州的野火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凶猛,已经与野火共生数百万年的查帕拉尔群落却怕起火来,正在逐渐消失。

 

2018.10.8.

 

(《科学世界》2018.11)

 

黄石公园与狼的浪漫史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提起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有的人会想起壮观的“老忠实”间歇泉,其实那只是黄石公园大约500个间歇泉之一,有的间歇泉喷射时比“老忠实”还要壮观得多,只不过不像“老忠实”那样只要花一两个小时的守候就能等到。还有人会想起如梦似幻的大棱镜温泉,那也只是黄石公园大约1万个温泉中最美丽的一个。还有人会想起黄石湖、瀑布、大峡谷、森林……还能巧遇各种野生动物。如果前面的车辆突然减速甚至停下来,多半就是遇到某种野生动物了。最常遇到的是美国国兽美洲野牛,这种美洲最大的陆地动物,一度有几千万头在美洲大陆游荡,到19世纪末被猎杀到只剩几百头,几乎灭绝,只在黄石公园少数地区残存,得到保护后逐渐恢复,现在野生的野牛有了一万多头,光是在黄石公园就有大约5000头。在黄石公园常见的野生动物还有麋鹿、驼鹿、叉角羚羊、郊狼,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熊。我们就曾经见到一头黑熊趴在路边埋头吃果子,近在咫尺,根本不理睬停车围观的路人。

 

然而灰狼很难见到。我们曾经见到山坡上聚着一堆人,一打听,说是有灰狼。急匆匆赶过去,什么都看不到,说是在远处的草原中有两头灰狼在奔跑,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护林员架了两架望远镜让大家排队观赏。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前,去黄石公园旅游的人们,一听说有灰狼,激起的绝不会是观赏的兴趣,而是恐惧和仇恨。在当时,灰狼被视为害兽,它们不仅偶尔会伤害人,更重要的是,经常会伤害牲畜,造成财产损失。黄石公园在1872年成立的时候,一开始并不保护那里的野生动物,游客们可以任意猎杀。之后黄石公园的动物大部分得到保护,但是灰狼这样的捕食者并不受保护,而是被认为会妨碍对其他动物的保护,护林员会有计划地猎杀灰狼来控制其危害。到1926年,黄石公园的狼群被杀光了,此后虽然偶尔还有人在黄石公园见到灰狼,那不过是路过的独狼。

 

然而狼群被消灭之后,其后果很快呈现。灰狼是麋鹿的主要天敌,虽然熊、郊狼偶尔也会捕杀麋鹿,但是捕杀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灰狼从黄石公园消失之后,麋鹿数量剧增,相应的,柳树、杨树遭到了麋鹿的过度啃食,特别是柳树、杨树的幼苗是麋鹿最喜欢吃的,都被啃光了。河边柳树林的消失是后果最严重的,因为它们是河狸冬天的食物。没了柳树,河狸没法过冬,就会搬走。没有河狸建水坝蓄水,河水流得太急,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能充分滋润两岸的土地,地下水位下降,树木干枯,荒草泛滥,森林变成了荒原。

 

在灰狼被杀光后没几年,生物学家们就注意到了黄石公园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有人想到了是不是应该再让狼群回来。但是黄石公园护林员觉得好不容易才把灰狼杀光,可不想再让灰狼回来。他们想到的办法是通过捕杀麋鹿来控制麋鹿的数量。这样防止了黄石公园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当地猎人抱怨麋鹿被护林员杀得太多,他们不容易打到鹿,向国会议员反映。议员威胁要砍掉给黄石公园的经费,于是护林员放弃了对麋鹿的捕杀,麋鹿的数量又上升了。

 

但是这个时候,人们对狼的看法已发生了变化。1966年美国通过《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灰狼被列入第一批保护名单,这时候灰狼在美国大陆已被杀得只在明尼苏达州北部和密歇根州的罗亚尔岛国家公园还有残存。1973年美国通过《濒危物种法案》,要求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制定恢复濒危物种的计划。经过多年的研究、争论,直到1995年,引进灰狼的计划才开始实施:14只从加拿大捕捉的灰狼被引进黄石公园。第二年,又向黄石公园引进了17只灰狼。

 

从未见过灰狼的麋鹿遇到这些灰狼,采取对付郊狼的防御方法,站稳了,然后头顶、脚踢。这招对郊狼有效,对大灰狼则不过是让它们更容易吃到午餐。灰狼就像进入了一个肉的天堂,几年后,黄石公园灰狼的数量就超过了一百只,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74只,但是随之而来的疾病和自相残杀让灰狼的数量下降,最终维持在100只左右,这大概是黄石公园所能承载的灰狼的数量。

 

在灰狼被重新引进黄石公园十年后,负责引进项目的生物学家观察到麋鹿的数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而且麋鹿的行为也出现了改变,它们学会了警惕、躲避灰狼,不再放肆地去河边啃食柳树和杨树的幼苗。时隔几十年之后,黄石公园出现了新的柳树林和杨树林。有了树林,就有了更多的鸟。更重要的是,需要柳树过冬的河狸又回来了。在1995年,整个黄石公园只剩下一个河狸群,而到了2005年,有了10个河狸群。河狸建造水坝蓄水,形成了天然小水库,适合鱼类生长。河水水流不再像以前那么急,河岸泥土得到保存、滋润,又有利于更多的树木在河边生长……黄石公园生态的完全恢复,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一切看来是多么的简单,只要把一个原本消失的关键物种——灰狼——再放回去,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就会逐渐再恢复正常。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成了恢复生态的典型例子,不仅被写进了课本,而且在大众媒体、网络上传播。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推特上看到一个有几百万点击的小视频,讲述这个黄石公园与狼的浪漫史。

 

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在过去的20多年,黄石公园的麋鹿数量的确急剧下降。1995年灰狼刚刚被引进的时候,黄石公园北脊的麋鹿在冬天多达17000只,但到2013年减少到只有约4000只,此后有所回升,目前大约有7000多只。麋鹿数量下降有两个直接原因。一个原因是母鹿怀孕率下降。有人曾推测可能是狼的惊吓改变了母鹿的内分泌,让它们难以怀孕。但是研究否证了这一点,灰狼的存在对母鹿的怀孕并无影响。导致母鹿怀孕率下降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干旱,荒草减少,让母鹿吃不饱,营养不良(荒草才是麋鹿的主食,柳树、杨树幼苗只能算“甜食”)。

 

麋鹿下降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小鹿死亡率增加,70%的小鹿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夭折了。那么灰狼应该是小鹿夭折的罪魁祸首吧?生物学家给一批刚出生的小鹿带上无线电项圈,追踪它们的命运,结果出乎意料,夭折的小鹿只有一小部分(15%)是被灰狼捕杀的,大部分(60%)是被熊、特别是灰熊捕杀的。以前黄石公园的灰熊很少捕杀麋鹿,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河里的切喉鳟,为什么突然改变口味了呢?原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钓鱼爱好者非法向黄石湖放养湖鳟,上演了一出入侵物种消灭本地物种的常见悲剧:湖鳟捕杀切喉鳟,并霸占了切喉鳟的生活资源,导致切喉鳟在黄石公园濒临灭绝。而湖鳟和切喉鳟不同,生活在水深处,灰熊捕捉不到,它们只好改去捕杀小麋鹿了。所以,黄石公园麋鹿数量的急剧降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灰狼的引入只是其中一个并非主要的因素,只不过时间巧合。

 

而且,即使麋鹿的数量急剧下降,黄石公园还有一部分区域的生态并没有恢复,仍然和没有灰狼的时候一样河水急流、荒草丛生、生物多样性单调。为什么麋鹿少了,柳树却没有在这些地方生长?生物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对比实验。他们测量三处河边的柳树生长情况。一处和平时一样,麋鹿可以吃到柳树。一处围起来不让麋鹿吃到柳树。还有一处除了不让麋鹿吃到柳树,还仿建了一个河狸水坝蓄水。结果发现,仅仅是不让麋鹿吃到柳树,对柳树的生长并无影响。需要同时有河狸水坝,才能刺激柳树的生长。柳树要正常生长不仅要防止麋鹿的啃食,还需要有地下水,而这些区域的地下水位已经低到柳树的根吸收不到的程度了,要再恢复已经太迟了。

 

生态系统要比我们设想的复杂得多,而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也要比我们设想的困难得多,甚至是不可完全恢复的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保护生态系统,而不是幻想着在破坏了之后再用简单的办法恢复它。

 

2018.9.10

 

(《科学世界》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