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的存档

当你听说疫苗又出了问题

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

每隔一段时间,中国就要出现疫苗事件,有的是谣传,有的是真有问题。然后就有人趁机妖魔化疫苗,吓唬大家不要去接种疫苗,特别是不要去接种国产疫苗。现在曝光出来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也是如此。几年来为疫苗问题我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做过几个节目了,现在正在外地度假,本来是不想再多说的。但是崔永元翻出了我两年前评论“山东疫苗案”的推特,大骂我是为“疫苗利益集团”洗地的骗子,指挥一大帮粉丝翻墙到我的推特骂街,好像我要对疫苗出问题负责似的;还有人趁机要为那些以前妖魔化疫苗的媒体人翻案,吹捧其为“民族英雄”,我就再说几句。

 

这次疫苗事件和两年前的山东疫苗案是在不同的环节出了问题,一个是生产商的问题,一个是中间商的问题,但是导致的结果实质还是一样的,就是疫苗质量出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疫苗质量没有保障,就是严重的公共卫生事故,都应该严惩。“山东疫苗案”的主犯后来被追究刑事责任判了十几年徒刑,这次的长生疫苗案也应该追究负责人的刑事责任,而不应该只是行政处罚。

 

造假者应该处罚,但是公众也没有必要为此恐慌,把不合格疫苗想像得十分恐怖。这次出问题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狂犬疫苗,被发现生产记录造假,疫苗本身是不是有问题不清楚。但是这批疫苗并没有出厂上市,即使疫苗有问题也没有造成危害。狂犬疫苗和其他疫苗不同,是比较特殊的治疗性疫苗,如果疫苗有问题,后果会很严重,能导致被狂犬病毒感染的人因为没能产生免疫而死亡,相当于杀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有假的狂犬疫苗在市面上流通。有报道有人在被疯狗咬了之后虽然接种了狂犬疫苗但是还是狂犬病发作死亡,怀疑是接种了假疫苗。其实狂犬疫苗的免疫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会有个别人免疫失败或在身体产生抗体之前已经发病,个别的案例是不能证明疫苗有问题的。

 

第二种有问题的疫苗是百白破疫苗。那个批次的疫苗上市后被抽检发现效价偏低,不合格。也就是说,如果接种了这批疫苗,有可能达不到免疫效果,有效性比较差,甚至完全无效,打了白打。但是疫苗无效的最大危害只是对它针对的那种传染病起不到抵抗作用,本身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网上有传闻说有人打了这种疫苗后失明,这如果不是谣言就是和疫苗接种无关的偶合事件。低效或无效疫苗不是所谓毒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因为每个批次的疫苗在上市前都会做安全性检测,合格了才能上市。对疫苗的有效性则只是做抽检。所以上市的疫苗的安全性都有保障,有效性则不一定有保障。

 

有人说以后要只打进口的疫苗,信不过国产疫苗了。其实进口的疫苗也曾经被抽检出效价低不合格,并不是就百分之百没问题,何况有的疫苗只有国产的,没有选择。我女儿在北京生活过几年,我都是选择国产疫苗。我相信国产疫苗有问题的只是少数,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国产疫苗普遍有问题的话,各种传染病早就在中国小孩中流行了。例如,如果国产百白破疫苗有问题的话,它针对的那三种疾病就会出现疫情,而实际上这三种疾病在中国仍然是很少见甚至极其罕见的,说明疫苗免疫还是很有效的。

 

易中天愤怒地问:“已经接种问题疫苗的孩子们怎么办?”好像这些孩子会因此受到多大伤害似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对疫苗的厂家和批次都有记录,哪个小孩接种了问题疫苗是可以查出来的。实在不放心的话,还可以去查查小孩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有抗体就说明免疫成功了。

 

总之,对生产问题疫苗的厂商要严惩,但千万不要因此被吓得不敢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那些趁机妖魔化疫苗吓唬公众的人,和那些生产问题疫苗的厂商一样没有良心。

 

2018.7.23

富兰克林风筝实验之谜

2018年7月25日星期三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出版商、新闻人……还是科学家,在电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最著名的科学研究,当然是冒着雷击的危险用风筝把雷电引下来,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这个大胆的实验引发了无数人的崇敬,富兰克林甚至因此被赞誉为“现代普罗米修斯”。有些人也大胆地去模仿,结果毫不意外地导致了遭到雷击身亡的悲剧。富兰克林本人有必要冒险做这个实验吗?


其实没什么必要。富兰克林是在1746年开始研究电学的,做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新的电学理论,他发明的一些术语,沿用至今,例如“正极”、“负极”、“电池”。当时北美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富兰克林只能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英国王家学会会员彼得·克里森,再由克里森报告给王家学会。1749年11月,富兰克林通过比较静电放电和闪电的相似性,得出结论说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这个结论并非富兰克林的首创,在此之前已经有欧洲的科学家提出过了。富兰克林的独创之处,是提出了验证这个假说的实验设想。在1750年7月29日致克里森的信中,富兰克林建议,在高处立一根金属杆,雷暴云来临时,就可以把云里的电荷通过金属杆引下来。如果金属杆和大地是绝缘的,电荷留在杆里跑不掉,就可以用来做电学实验,从而证明闪电是放电现象。如果金属杆接地,电荷就释放到地下,避免了雷击,就成了避雷针,此前在3月2日的信中富兰克林已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在这封信里他进一步做了说明。


但是富兰克林的这些信没有得到王家学会的重视,他们拒绝发表。在克里森的帮助下,这些信被收集起来,做为一部专著《电实验与观察》于1751年在伦敦出版。第二年,这部专著翻译成法文,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他们开始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设想。首先这么做的是译者达里巴。他于1752年5月初在巴黎郊外马里村立起了一根金属杆,之后自己回巴黎,派人看守。5月10日,来了雷暴,看守人按照达里巴的指示,手持一根插了铜丝的玻璃棒,碰了碰金属杆,冒出了火花,证明金属杆带了电。随后看守人找了人作证,重复了实验。3天后,达里巴向巴黎科学院报告了马里实验结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德罗、布封等人先后在巴黎等地重复了该实验,轰动一时,人们纷纷来围观“天火”,富兰克林在法国一举成名,这个实验被称为“费城实验”——富兰克林当时人在费城。


富兰克林自己为什么不做这个实验,而只是提出设想建议别人来做呢?据他说是因为费城当时没有高楼可以用来做实验,他准备等费城的大教堂建好了再做。大教堂还没有建好,法国人实现了“费城实验”的消息已经传来。富兰克林主办的《费城报》在8月27日报道了法国“费城实验”。9月,富兰克林在自己家里立了根金属杆,做了一点改进,在杆的底端放上铃铛,一旦雷暴经过,铃铛在电的作用下就会响起来。10月19日,富兰克林在《费城报》刊登文章报告“风筝实验”。文章开头说:欧洲的报纸经常提到用在高楼立起金属杆的方法成功做了“费城实验”,其实在费城,已经有人用不同的但是更容易的方法成功地做了同样的实验,人人都可以尝试。随后他介绍了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用丝绸手帕做一个风筝,风筝上方固定一根金属丝,在风筝绳子的末端系一条丝绸带子,在绳子和丝绸带子交接的地方绑一把门钥匙。在有雷电的时候,人躲在屋里通过门、窗放风筝,手拽着丝绸带子,注意不要让雨把丝绸带子打湿,也注意不要让风筝绳子碰到门框或窗框。绳子被雨打湿后,就会把雷暴云里的电引导下来,因为丝绸带子是干的,不能导电,电荷都聚在了门钥匙,这时如果用指关节碰钥匙,就会冒火花,这样就证明了的确带电了。这些电荷还可以收集起来做别的实验。


富兰克林也把这篇文章寄给了克里森。克里森在当年12月在王家学会宣读。这回王家学会不能不重视了,在学会会刊上刊登了这篇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实验报告,而是实验指导。而且它也没有明确地说富兰克林本人做了实验,只是含糊地说在费城有人做了。37年后,1789年富兰克林发表《自传》,才明确说了自己做了风筝实验,但是只有半句话,在介绍了法国人的“费城实验”如何引起轰动之后,他说“不久之后我在费城用风筝成功地做了类似的实验”。


在富兰克林的所有著作中,就只有这两个地方提到了这个著名的风筝实验,留下了很多疑问:他是在什么时候做的实验?有没有助手?有没有见证人?对这些关键点,富兰克林全都语焉不详。直到15年后,1767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表《电的历史》一书,才回答了这些疑问。按照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富兰克林是在1752年6月做了风筝实验。虽然在一个月前法国人已经做了“费城实验”,但是富兰克林还不知道(那时候还没有电报、电话,欧洲的报刊要靠海运运到美国,至少要经过6周才能运到)。富兰克林找了儿子威廉当助手,人躲在一个木棚子下面放风筝。富兰克林没有找见证人,因为他对实验结果没有把握,怕实验失败感到难堪。


普利斯特里写这本书的时候,富兰克林在伦敦,他应该是采访了富兰克林,而且有迹象表明富兰克林审了稿。所以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就成为了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最原始资料,后人介绍、描绘富兰克林风筝实验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它。但是他的说法仍然让人疑惑。富兰克林并不是害羞的人,怎么会因为担心实验失败不敢找人见证?即使有这样的担心,在实验成功之后,为什么不在有人见证的情况下再重复一下实验?按他本人的说法,这个实验是很容易做的,不难重复。


而且,按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富兰克林是在1752年6月做的实验,当时他还不知道法国人已经成功地做了“费城实验”,他本人知道这个实验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急着发表?甚至不在其《费城报》上简单提一下?要过了四个月知道了法国人的实验结果才提及此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富兰克林不仅不急着发表,而且私下里也没有向别人透露他做了风筝实验。当时费城有一个研究电学的著名专家伊伯内泽·金内斯利,是富兰克林的好友,富兰克林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报告电学实验结果。如果富兰克林做了风筝实验,很难想像富兰克林不会告诉他结果。但是在1752年9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金内斯利多次在费城做关于电学的演讲,介绍法国人的“费城实验”,却都没有提到在费城本地已有人做了类似的实验。一直到了1761年,金内斯利自己才做了风筝实验,不过是在晴朗的日子做的。在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他的儿子威廉并不是像一些描绘该实验的绘画画的那样是个小孩,而是已经21岁。威廉也是个人物,当过新泽西的总督,后来成为美国保皇党领袖,美国建国后流亡英国,是爱丁堡王家学会建会会员。但是威廉从来没有提到他参与了这个著名的实验。


因此一直有人怀疑富兰克林并没有真正做过风筝实验。美国“流言终结者”曾经做过一个模拟实验,让一个假人放风筝,然后给风筝施加50万伏电压的假闪电,测出流过假人“心脏”的电流超过了6毫安,足以将真人电死。这说明富兰克林如果做过实验,会被电死。实际上闪电电压要比这高得多,有时会达到几亿伏,在这样的电击下风筝绳子将承受几千度的高温而被烧毁,这样的实验后来多次有人做过,当然是用绑着的风筝做的,人是不能在旁边的,否则有可能出事。如果富兰克林真的做过风筝实验的话,他描述的结果也肯定不是引导雷电,而是收集空气里的电荷到钥匙里,就像人们后来发现的,即使在大晴天做风筝实验,同样会让钥匙发出火花。富兰克林描述的,更像是在任何时候放风筝放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出现的结果,采集的是周围空气的电荷,而不是雷电。


和“费城实验”一样,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很可能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实验设想,所以一开始他只是含糊地说在费城有人成功做过——他相信如果真有人尝试的话,肯定会成功的。被认为是他本人做的实验后,他将错就错承认了下来,但是一直非常低调地对待此事。从科学的角度看,风筝实验其实没有做的必要,因为雷电的性质已经被之前的法国人“费城实验”证明了,而人们也已把荣耀归功于提出实验设想的富兰克林。


2018.6.11


(《科学世界》2018.7)


 

科学能不能回答“最大的问题”?

2018年7月24日星期二

牛津大学有一个叫牛津联合会(Oxford Union)的社团,实际上是一个辩论社团,所以也翻译成牛津辩论社。它成立于182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辩论社团之一,也是最著名的辩论社团之一。他们经常邀请世界名人和争议人物去那里辩论。不过这种邀请辩论和一般的辩论不同,更像是演讲,由受邀请的人做一个十分钟的主题演讲,一般是念准备好的讲稿,演讲过程中听众随时可以提问、辩论。演讲结束后听众用选择从门的哪一侧退场的方式对演讲主题进行投票,从右侧退场的表示赞同,从左侧退场的表示反对。受牛津联合会邀请去辩论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因此有时邀请争议人物去辩论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争议,甚至会被迫撤回邀请。


最近我接到了他们的辩论邀请。我本来是很乐意有这么个机会去访问牛津大学的,但是他们已经把辩论主题定了,而这个主题让我没法接受。这个主题是:“本院认为只靠科学本身永远无法回答我们的最大问题。”这里说的最大问题,指的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关心的某些大问题,包括哲学、信仰、美学、道德等方面的大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能不能从科学找到答案呢?一般的人都认为科学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如果有谁敢这么认为,就会被蔑称为“科学主义”,这个词是为了攻击别人发明出来的。牛津联合会给的这个主题,其实就是要反对“科学主义”。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找我来谈这个话题。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在批评科学不端行为,他们就以为我必然会认同科学的局限性。但是我认为去宣扬科学的局限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危险的事。认为某些领域只能交给哲学、宗教去研究,不容科学插足,这是要为科学划定禁区,是我一向反对的。以前属于哲学、宗教的一些大问题,现在都成了科学问题,甚至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例如人类从哪里来,以前哲学、宗教争论不休,只有科学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所以认为“只靠科学本身永远无法回答我们的最大问题”是不足取的。这么说,其实往往是试图限制科学发展的一个借口。


那么反过来,认为“只靠科学本身能够回答我们所有的最大问题”就对吗?未必。虽然以前属于哲学、宗教的很多问题现在都有人用科学方法在研究,但是研究了并不等于就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而且还有很多问题现在连用科学方法研究的苗头都还没有。如果现在就认为什么样的大问题科学都能够解决,未免过于乐观。


所以,我只能说,认为所有的大问题只靠科学永远都不能回答肯定是错的,认为所有的大问题只靠科学总有一天都能解决也未免太乐观。是不是存在某些大问题只靠科学永远没法回答,我们不知道。对牛津联合会提出的这个主题,我既没法赞同,也没法反对,没有明确的立场,也就无法辩论,所以我只能很遗憾地不接受其邀请。


2018.7.2

 

为什么说数学不是科学?

2018年7月23日星期一

在《听说数学大师丘成桐笃信风水》一文中,我谈到数学是科学的工具,但是数学并不是科学。有不少读者感到很疑惑。我们平时都把数学当成科学的一个学科,数学家也经常被当成科学家,例如科学院里就有不少院士是数学家,为什么你要说数学不是科学呢?平时大家把数学当成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因为数学和科学的密切关系,很多数学家同时也在做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反过来,科学研究基本上也离不开数学。有的数学家同时是物理学家,有的物理学家同时是数学家,例如牛顿,他当然是数一数二的物理学家,由于他发明了微积分,也经常被说成是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是数学和科学的关系再密切,也不等于它就是科学。


数学和科学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先来看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是可以用各种手段观察的。数学研究的是数字和图形,寻找的是很抽象的规律,跟自然现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有时候数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或者反过来,自然现象能给数学研究启发,但是并不是都是这样的。数学,特别是纯数学,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可以跟自然界不发生任何关系。


我们再来看研究的方法。科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建立假说,然后用新的观察来验证假说。科学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结论的,它最看重的是证据,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有足够的证据就可以得出结论,证据越多,结论就越可靠。数学证明则是要完全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的,不用寻找证据,有证据最多只是可以用来建立猜想,对证明没有任何帮助。例如,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例子表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但是举再多的例子也不能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科学是实证,是证据加逻辑,而数学是纯逻辑推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既然是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的,而证据往往是无法穷举的,因此科学的结论往往也就不能保证是绝对正确的,一旦找到相反的证据,结论就可能被推翻,或者要做出修正。所以科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个科学结论的可靠程度是不一样的,取决于证据的多少,证据越多,越可靠。证据不那么多的,就没那么可靠,就会有争议。数学则不然。数学定理是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的,一旦被证明了,只要推理过程没有漏洞,它就是绝对正确的,永远不可能被推翻了。所有数学定理的可靠程度都是一样的,都是绝对正确的,都不会有任何争议。所以科学和数学不一样,它不是绝对正确的,至多只能说是相对正确。有人可能因此对科学不满。其实科学的魅力正在于它不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2018.6.29


 

为什么说数学不是科学?

2018年7月23日星期一

在《听说数学大师丘成桐笃信风水》一文中,我谈到数学是科学的工具,但是数学并不是科学。有不少读者感到很疑惑。我们平时都把数学当成科学的一个学科,数学家也经常被当成科学家,例如科学院里就有不少院士是数学家,为什么你要说数学不是科学呢?平时大家把数学当成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因为数学和科学的密切关系,很多数学家同时也在做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反过来,科学研究基本上也离不开数学。有的数学家同时是物理学家,有的物理学家同时是数学家,例如牛顿,他当然是数一数二的物理学家,由于他发明了微积分,也经常被说成是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是数学和科学的关系再密切,也不等于它就是科学。


数学和科学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先来看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是可以用各种手段观察的。数学研究的是数字和图形,寻找的是很抽象的规律,跟自然现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有时候数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或者反过来,自然现象能给数学研究启发,但是并不是都是这样的。数学,特别是纯数学,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可以跟自然界不发生任何关系。


我们再来看研究的方法。科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建立假说,然后用新的观察来验证假说。科学是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结论的,它最看重的是证据,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有足够的证据就可以得出结论,证据越多,结论就越可靠。数学证明则是要完全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的,不用寻找证据,有证据最多只是可以用来建立猜想,对证明没有任何帮助。例如,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例子表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但是举再多的例子也不能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科学是实证,是证据加逻辑,而数学是纯逻辑推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既然是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的,而证据往往是无法穷举的,因此科学的结论往往也就不能保证是绝对正确的,一旦找到相反的证据,结论就可能被推翻,或者要做出修正。所以科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个科学结论的可靠程度是不一样的,取决于证据的多少,证据越多,越可靠。证据不那么多的,就没那么可靠,就会有争议。数学则不然。数学定理是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的,一旦被证明了,只要推理过程没有漏洞,它就是绝对正确的,永远不可能被推翻了。所有数学定理的可靠程度都是一样的,都是绝对正确的,都不会有任何争议。所以科学和数学不一样,它不是绝对正确的,至多只能说是相对正确。有人可能因此对科学不满。其实科学的魅力正在于它不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2018.6.29


 

也说说冯小刚《十问崔永元》有没有逻辑谬误

2018年7月22日星期日

冯小刚因为拍摄《手机2》,惹怒了认为《手机》是在影射他的崔永元,引起了很大风波。不管崔永元怎么骂,都没见冯小刚回应。很多人以为冯小刚不会理睬崔永元,不料过了两个月,这个事件渐渐平息了,冯小刚忽然发表《十问崔永元》,说是《手机2》杀青,可以腾出功夫问崔永元十个问题,又把事件炒起来了。


如果这篇文章是冯小刚亲笔的话,冯小刚的掐架水平要比连一篇短文都写得颠三倒四、只会骂街、面对冯小刚的质问没法自己回答只会转发支持者的反驳的的崔永元厉害多了。当然崔永元的支持者是不会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冯小刚这篇文章“逻辑不通”、“偷换概念”,有一个叫大生刘蟾的人写了篇《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哀叹中国人普遍“逻辑差”、“不讲理”,声称冯文通篇逻辑硬伤,要以之为反面教材给中国人上逻辑课,被崔永元转载,在网上传疯了,光是其微信公众号就有四五千人打赏,发了一笔小财。


冯小刚和崔永元并不是在论战,而是在骂战。骂战骂不好,就成了崔永元式的骂街,骂的人比被骂的难看(当然崔永元的支持者不这么认为);骂得好的,会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让人看得过瘾,但也主要是情绪的发泄,如果以论战甚至论文的标准要求其逻辑严谨,上起逻辑课来,未免就有些无聊。其实崔永元的支持者下意识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只要崔永元骂得过瘾,何曾要求他讲逻辑。我们就没见这个叫大生刘蟾的“逻辑大师”以崔永元当反面教材给中国人上逻辑课,虽然崔永元的思维要比冯小刚混乱得多。


更可笑的,是自己明明一脑子浆糊,却要以“逻辑大师”自居。要教中国人逻辑的大生刘蟾,自己就成了中国人“逻辑差”、“不讲理”的典型。我不想一一分析《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里的逻辑谬误——我前面说了,这未免有些无聊。我只举几个例子好了。


冯小刚在第一段质问崔永元:“你说《手机》这部电影伤害了你,请问,《手机》里的主人公严守一干过的事你都干过吗?严守一的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你都有吗?严守一从小没娘,是奶奶把他带大的,你没娘吗?严守一离过婚,你离过婚吗?严守一有个情人叫伍月,在出版社当编辑,你有情人吗?严守一-有个朋友叫费墨,说过‘做人要厚道’,你有这样的朋友吗?严守一在节目里说实话,在生活中谎话连篇,你也是这样的人吗?严守一不告密,不恐吓别人,做人有底线,你有吗?以针砭时弊说话风趣见长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全国就你一个吗?如果他干过的事你都没干过,他有的人物关系你都没有,你吃什么心?何来对你的伤害?你在这里骂骂咧咧演了两个月的流氓,不是碰瓷是什么?”


刘蟾说冯小刚在这里犯了“混淆概念、语义模糊”的错误,因为冯小刚认为《手机》的严守一和崔永元不是完全相同所以不是影射崔永元,这是冯小刚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


其实冯小刚这里最多只能说是表述不太严谨,和逻辑谬误没什么关系。没有人会傻到认为要“完全相同”才是“影射”,冯小刚显然也不这么认为,否则他没必要一一列举严守一与崔永元的不同之处,只要举出一处不同用以证明并非“完全相同”就可以了。


那么怎么判定“影射”呢?刘蟾说:“看过《手机》的都知道,这个人物的工作、处境,不时能让人想起崔永元,甚至误以为这就是根据崔永元的故事改编。这就已经产生了影射效果。因此严守一≠崔永元;但是严守一明显影射了崔永元。”


这完全是以所有看过《手机》的人的代表自居了。如果不是崔永元一直在嚷嚷《手机》“影射”他了,不知有几个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是在“影射”当时口碑还不错的崔永元呢?刘蟾做过调查吗?崔永元自己怎么看,是不能作为标准的,否则那些有受迫害妄想症的人的疑神疑鬼,我们是不是也都要信了?


崔永元认为严守一是在影射他,是因为他们都是“针砭时弊说话风趣见长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而且据说冯小刚还向他采风。所以冯小刚质问他:“以针砭时弊说话风趣见长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全国就你一个吗?”其实,即使全国这样的节目主持人就崔永元一个,也不能说就是在影射。好莱坞电影经常把美国总统描写成坏人,而美国总统就一个,哪个美国总统会因此发疯认定是在影射他呢?


不能因为两个人具有相似的“工作、处境”就认为是在影射,还得看两个人在各个方面的相似程度。冯小刚那一串质问,隐含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冯小刚通过拿崔永元与严守一的对比还有讽刺崔永元没家教、没厚道朋友、生活中谎话连篇、做人没底线的意思。我没看过《手机》,如果不是冯小刚这么列举,我还不知道原来严守一和崔永元有这么多不同。既然有这么多不同,为什么崔永元只认为冯小刚是在影射他有情人,而不是在影射他“没娘”、“离过婚”呢?难道“有情人”是他的痛处?


“逻辑大师”因为没有幽默感,所以就老是把讽刺当成逻辑缪误。又如冯小刚质问崔永元:


“你作为传媒大学的教授,又口口声声说你爱电影,文艺作品切忌对号入座,这个基本常识你都不懂吗?《教父》这部电影你看过吧?它描写的是意大利黑帮家族的故事,有哪一支意大利黑帮‘对号入座’找柯波拉碰瓷了?你演了两个月的黑帮,拿了一个剧组的合同,今天恐吓这个,明天威胁那个,你以为黑帮就你这点肚量呢?我告诉你,你演得不像。”


刘蟾说冯小刚在这里犯了“诉诸权威”的逻辑错误:黑帮没找过《教父》,你也不应该找我。他驳斥冯小刚说:即便黑帮不找《教父》,崔永元也有找《手机》的权利。


我不知道有谁会把黑手党当成“对号入座”的权威,认为黑手党没有对号入座别人就也不能对号入座。其实冯小刚在这里不过是讽刺崔永元演黑帮演得不像,连黑帮都不如,跟“逻辑缪误、诉诸权威”毫无关系。


刘蟾批评冯小刚喜欢发动群众,实际上他本人更喜欢发动群众。前面已提到他要代表所有看过《手机》的人,此外他还要代表所有读过冯小刚这篇文章的读者。例如冯小刚在文章第七段质问崔永元:


“你是学新闻的,又是记者出身,但你为了攻击别人,对别人的文章和谈话断章取义,并肆意编造谎言,作为你撒泼打滚的论据,刘震云对女儿说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却篡改成刘震云让女儿不要脸,去快速获取利益;你说刘震云给你道过三次歉,刘震云就说了两个字,撒谎。难道断章取义和颠倒黑白,就是你的新闻操守吗?”


刘蟾说冯小刚在这里也犯了逻辑缪误:“到底刘震云是否给崔永元道歉,我们不知道;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即便这两个都是崔永元说错了,也不会影响小崔的观点——1、明星漏税;2、手机对我有影射、伤害到了我。”


崔永元说刘震云给他道歉,刘震云、冯小刚说没有,双方都是空口无凭,还可说“到底刘震云是否给崔永元道歉,我们不知道”(虽然根据崔永元经常吹嘘别人向他道歉又被否认,我倾向于认为刘震云没有道歉);但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的,冯小刚在文章中列出来了,而且很容易核实,因为崔永元根据的是报纸的报道,报道的原话是什么,查一下就知道崔永元的确是断章取义,刘蟾却说“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把所有人都当成和他一样愚蠢。


冯小刚举出这两条,不过是为了说明崔永元一向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没有新闻操守,因此对崔永元说的任何话都不要轻信。刘蟾却说:“即便这两个都是崔永元说错了,也不会影响小崔的观点——1、明星漏税;2、手机对我有影射、伤害到了我。”这都哪跟哪啊?难道冯小刚说什么话都必须是针对崔永元这两个观点,否则就是“逻辑缪误”?


对“影射”一事前面已提到冯小刚做过反驳,对“明星漏税”冯小刚只说了崔永元是“用你参与的一个剧组的合同,臆造事实”,没有多谈,这让刘蟾很不满,也让崔永元其他支持者不满,认为冯小刚是避重就轻、没有回答实质问题。其实冯小刚根本没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崔永元说的是别的明星偷税漏税,又没说是冯小刚本人偷税漏税,冯小刚并没有义务来替整个娱乐圈辩护。


冯小刚要做辩护,除了一句“臆造事实”,的确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崔永元要揭露明星偷税漏税,应该是他自己出示证据证明,而不是别人反过来证明自己没有偷税漏税。但是崔永元并没有出示任何证据,他唯一出示过的范冰冰“阴阳合同”他后来承认了是拿别人的合同冒充范冰冰的合同,也就是说是通过造假诬陷范冰冰,可见他手上根本就没有范冰冰偷税漏税的证据,否则何必造假?刘蟾、崔永元的支持者不懂“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不去要求崔永元拿出真实的证据证明明星漏税,却要别人证明没有漏税,这才是最大的“逻辑缪误”。根据刘蟾、崔永元的支持者的逻辑,冯小刚也质疑崔永元偷税漏税了,崔永元是不是也应该证明自己没有偷税漏税呢?我列出那么多证据证明崔永元公益基金会的账目问题,崔永元除了不停骂街,何曾见有过实质性的回应?刘蟾、崔永元的支持者怎么不指责崔永元避重就轻、没有回答实质问题呢?


冯小刚在文章里也犯了一条很大的逻辑缪误,他说崔永元:“他不是一个病人,他是一个坏人。”崔永元是一个病人,是崔永元自己也承认并有医院证明的,虽然他究竟犯的什么病有争议。冯小刚否认崔永元是病人,是因为以为病人和坏人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是病人就不会是坏人。这是错的。一个人可以既是病人,又是坏人。


我和冯小刚素不相识,好几年前在微博上还有过口角。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替他辩护,不过是因为看不惯崔永元支持者的嚣张气焰,更无法忍受一脑子浆糊的人偏要教中国人逻辑。当然,崔永元的支持者还是会骂我是冯小刚的“枪手”,因为这是他们最擅长的“逻辑”。


2018.7.13


(按:该文最早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之后被管理方奉命删除。崔永元果然是受到特殊保护的)



 

文科生能不能科普相对论?

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

在《我打了潘建伟什么假?》一文中,我谈到有一个被伪科学网站“科学公园”吹捧为“知名科普作家”的人,叫汪诘(也叫“汪洁”),写了一篇批评我批评搞量子纠缠的潘建伟的文章,却暴露出他的英语水平和物理水平都相当差。有人告诉我他是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去搞软件研发。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学工科的,好歹也是学过一点大学物理的,只不过没学好。但是我自己搜了一下,发现汪诘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和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文科生,连大学物理都没学过的。我还搜到了几年前果壳网在推他,把他作为文科生做科普的代表推出来,说他做科普的特色是让文科生也能懂相对论。这个人原来只是在果壳网做相对论的科普,后来把这些科普出了一本书《时间的形状》,还得了一个图书奖,所以他就成了“知名科普作家”了。

 

文科生很喜欢谈相对论,显得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智慧。但是我不认为文科生有可能懂相对论。我说的文科生,指的是只受过文科方面的高等教育,不包括那些一开始学文科,后来改学理科的。例如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上大学一开始学的是历史,后来改学物理,再后来还拿了物理博士学位,受过完整的理科教育,就不能说是文科生了。中国的文科生大学是不学物理的,很多文科系连高等数学都不学,即使学高等数学,也只是学得很粗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在牛顿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到了高等数学,尤其是广义相对论,用到了非常高深的数学,如果没有系统学过牛顿力学,不具有相关的高等数学知识,是不可能真正懂得相对论的。

 

有人可能会说,没在大学课堂上学过,不能自学吗?很多学科,特别是文科,可以自学,因为专业的门槛很低。但是文科生想要自学物理,基本上是妄想,因为物理要大量地用到高等数学,还得去系统地学习高等数学,那更不可能靠自学了。我在大学力学课上学过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涉及的数学相对简单一些,可以说是完全学懂的,但是广义相对论只能靠自学,因为需要用到的数学太高深,我也只是懂了点皮毛。更不要说完全不懂高等数学或高等数学很差的文科生了。所以文科生是不可能学懂相对论的。自己都没学懂,当然不可能去科普。非要去科普,就只能是东抄西凑,现学现卖,没有真正理解,没有识别能力,就难免会有很多错误,像汪诘那样闹出“发送到以太空间”之类的笑话。

 

当然有很多人不服,他们认为自己靠自学学懂了相对论,不仅学懂了,还研究相对论,甚至推翻了相对论。这种人在网上非常多,我把他们叫做伪科学妄想家。除了相对论,伪科学妄想家还喜欢糟蹋的另一个领域是量子力学。尤其是现在国内量子纠缠被潘建伟炒得很热,好像不谈几句量子纠缠就显得不够档次,前不久甚至连电影明星李连杰也大谈量子纠缠。汪诘也喜欢科普量子力学、量子纠缠,但是文科生也是不可能懂量子力学的,因为它同样需要先系统学过牛顿力学,同样用到很高深的高等数学。

 

难道文科生就不能学点相对论、量子力学?当然可以,但是只能从科普著作学点皮毛。也就是说,文科生只有被科普的份,如果却要以专家自居去科普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那些伪科学妄想家其实没什么两样。这样的“科普”,不仅会得到宣扬“地心说和日心说一样正确”、“人原地转一圈就相当于反方向转动整个宇宙一圈”的伪科学、反科学网站“科学公园”之流的欣赏,还能得图书奖呢,中国科普现状之可悲由此可见。

 

2018.7.3.

 

 

“周立波事件真相”的真相

2018年7月5日星期四

喜剧演员周立波就其涉嫌非法持枪、持毒品一案发了一份声明《周立波事件真相》,但他说的“真相”与美国媒体的报道、常识、常理不符,分析如下:

 

【周立波:经过一年多纷纷扰扰,我在美国继5月24日胜诉之后,本案检察官6月4日又作出了撤销此案的决定,这意味着检察官不但认可了法庭的裁决,同时也认可了证明枪毒与我无关的指纹DNA鉴定结果等证据,撤案意味着检察官和法官均宣布我无罪。至此,在法律上,此事件没有给我个人留下任何不良记录,公正的法律终于彻底还给我一个清白。但撤案之后我并没有感到任何的轻松,反而一股忧伤的憋屈油然而生。事件对我而言就好像一个人走出超市突然被保安拦住查出我包里有未付钱的商品,那种委屈无奈的感觉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他人的东西是怎么到了我的包里?一年多来,为了避“干扰司法”之嫌,面对媒体本人一直是三缄其口。现将事件真相公之于众,以满足诸位好奇之心。】

 

此案是因为法官裁定该案的证据获得不合法,无法在庭审时呈堂作证,所以检方撤销了非法持枪、持毒品的指控,而不是认可周立波的“证据”、“宣告无罪”。该案的起因是两名警察发现周立波一边开车一边使用手机,而且蛇形驾驶,将其拦下,发现车后座有枪套,问周立波能否搜查车辆,由于周立波不懂英文,由坐在副驾驶座的唐爽翻译并点头同意。警察没有搜出可疑物品,又要求搜查背包,再次由唐爽翻译并点头同意。警察从属于周立波的背包里搜出一把手枪、吸食毒品器具、两袋可卡因,将周立波和唐爽逮捕(检方在去年7月撤销对唐爽的指控)。

 

周立波换了三次律师。周立波之前说枪是合法的,到换了第三个背景深厚的著名大律师后,周立波改口说枪和他无关,采用了质疑证据合法性的诉讼策略。周立波说他不懂英文,没有明确同意警察搜车,搜车所得的证据是非法的。这个理由被法官接受,裁决“排除证据”,也就是证据无效。检方似乎不愿在这个案子花太多的精力,没有传唤第二名警察和唐爽出庭作证证明周立波同意搜车,而是和周立波达成了协议,他承认开车违规、缴纳罚金并且保证不上诉,检方则撤销了非法持枪、持毒品的指控。法官还在法庭上对周立波说,移民局会来查这个案底,但是不会对他的移民申请有影响,貌似事后对媒体表示“永远是中国人”的周立波在申请移民美国。

 

【周立波:2017年1月18日下午,某某(旅美华人)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当时某某与我们偶然相识只有两个多月,期间见过几次面也一起吃过几次饭。到他家后某某提出大家一起去打猎,收拾东西时,某某将他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枪支药品等)放入我的双肩背包中并将包放入车内(所以事后经三次查验指纹DNA,某某的东西上均没有我的指纹和DNA),后来因故打猎未成行。当晚11点40左右,因为唐爽第二天要上班,我开车送唐回家,车从某某家开出后几分钟就被两名尾随的警察拦下搜车。当时警察的神态完全不像是偶然拦车,而是有备而来直冲主题,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搜车搜包的全过程(事后媒体报道说是警察接到居民报警电话而搜车),进而发生后来众所周知的故事。这就是事件的真相。某某事后承认枪支物品是他放入包内(有证据证明),所以事件后第二天律师和我太太来接我时告诉我枪是合法的不用担心。经历了一场无妄之灾,让我想起80年代有部轰动一时的日本电影“追捕”,片中的检察官杜丘被人陷害,他逃入深山,深夜里望着星空自言自语:“如果是为了毁掉我的前程而陷害我,那只能是因为那件事。”现在,我也望着星空,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会因为哪件事而让我摊上了这件事。也许是媒体人的职业好奇心让我知道了某些圈子里的某些事,也许是我的口无遮拦,也许是我无意中的一个玩笑,总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触及了别人的敏感神经而我本人却不自知,这也许就是我最大的过错。的确,有些人的秘密是不愿意进入我的海派清口的。】

 

周立波的意思是他和朋友们准备去打猎,所以车上才会有枪。但是那是把手枪,谁会用手枪打猎?周立波把可卡因说成“药品”,以为那是治病用的?

 

周立波说警察接到居民报警电话而搜车,这与美国媒体报道警方的说法不符。警方的说法是因为看到周立波在驾车时使用电子设备,而且蛇形驾驶,才把车拦下,拦下后看到车后座有枪套才搜车。如果真的有人报警,就会有报警录音,这是对检方有利的证据,为什么检方不交给法庭?周立波说“三次查验指纹DNA”,如果真查过指纹、DNA,查一次就够了,查三次干什么?检方觉得纳税人的钱不是钱?

 

周立波说枪和毒品是某某的,某某事后承认枪支毒品是他放入包内,而且有证据证明。但是此案是先经过大陪审团审理,在大陪审团查验了证据,认为证据充分之后,检方才正式对周立波提出五项罪名的指控。如果有某某承认枪支毒品是他放入包内的证据,枪支毒品和周立波无关,大陪审团就不会建议起诉。如果是起诉后该证据才出现的,周立波的律师怎么不将该证据交给法庭以此为由要求撤诉呢?如果枪支毒品真的是某某的,即使枪支是合法的,毒品也是非法的,检方为什么不起诉某某呢?

 

周立波说是某某将其枪和毒品放进了周立波的背包里。这个说法也很奇怪。枪和毒品都是很重要的见不得人的东西,怎么会随随便便放进别人的背包里呢?难道某某自己连包也没有?周立波的意思是某某要陷害他,那么某某为什么又要在事后承认枪和毒品是他的呢?难道某某突然良心发现,不想陷害周立波了?

 

周立波在该案审结后在庭外对媒体说:“我敢肯定地说,周立波要是无罪,一定有人是有罪的。我会揭露真相。”“对于恶人,我不会宽容,会睚眦必报。”既然要揭露真相、不会宽容、睚眦必报,怎么不去举报这个“恶人”持毒,却连这个“恶人”是谁都不敢说呢?对“恶人”只敢称呼“某某”,就这样也好意思自称会睚眦必报?当然,更可能的是,这个“某某”不过是周立波虚构出来的。周立波声称他以后要在中国搞教育,我看他应该先教育教育自己标榜的“不妄言、不妄信、不妄断、不打脸”,否则被人打起脸来,就只能靠着厚脸皮硬撑。

 

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