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的存档

喝咖啡能防癌还是致癌?

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

咖啡是消费量仅次于茶的饮料,全世界一天要喝掉16亿杯以上的咖啡。一说起喝茶,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喝咖啡。《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发表后,一些读者希望我再谈谈喝咖啡和癌症的关系。现在经常能看到喝咖啡能够防癌的文章,比如有一个健康科普写手写的《那些广为流传的抗癌方法基本上都是错的》在网上流传甚广,文中在列举了各种错误的抗癌方法后,作者也建议了一些预防癌症的办法,其中一条是喝咖啡,因为据称每天喝咖啡能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喝得越多(每天三杯以上),降得越多。据说这是因为咖啡中某种或某些抗氧化物有抗癌效果,与咖啡因无关,因此喝去咖啡因的咖啡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咖啡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咖啡与癌症的关系,要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最初咖啡不仅不被认为能防癌,还被认为能致癌。这主要是因为咖啡含有一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能致癌,例如在咖啡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就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咖啡本身在1991年也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我们以前说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证据的有无和强弱把致癌物分成五类:会致癌的归为1类,很可能致癌的归为2A类,可能致癌的归为2B类,不知道会不会致癌的归为3类,不会致癌的归为4类。咖啡当时就被归为是2B类,意思是有限的证据表明它可能会是人类致癌物。

 

这个归类轰动一时,毕竟,把无数人天天都喝、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咖啡是价值仅次于石油的外贸产品)的一种饮料归为致癌物听上去是有点骇人听闻,争议很大,以致后来再有别的东西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2B类致癌物,人们往往就举咖啡也被归为2B类致癌物为例,意思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当时这么归类,其实还是比较谨慎的,它的完整评估是:“有限的证据表明人喝咖啡对膀胱有致癌性。证据表明人喝咖啡对女性乳腺和大肠无致癌性。无充分证据表明人喝咖啡对胰腺、卵巢和身体其他部位有致癌性。无充分证据表明咖啡能在实验动物中致癌。”最后的结论是:“咖啡可能是人类膀胱的致癌物(2B类)。”

 

所以当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咖啡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仅限于指膀胱癌。这么评估的依据是当时有22项关于喝咖啡与膀胱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有16项发现喝咖啡与膀胱癌存在微弱的相关性,剩下的6项没能发现具有相关性。动物实验结果则没能发现咖啡能够致癌。可见这个归类的证据是相当弱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列为2B类。这个归类也刺激了有关咖啡与癌症的关系的研究,自1991年以来有关论文呈井喷之势,达上千篇之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6年就又对咖啡能否致癌重新做了评估。焦点当然集中在膀胱癌上。但是不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发现喝咖啡能增加膀胱癌风险,有的发现没有增加膀胱癌风险。有几项研究发现喝咖啡能增加男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不增加甚至反而降低女人患膀胱癌的风险,这种性别差异表明这种风险可能不是喝咖啡导致的,而是混杂了别的因素,例如吸烟或职业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现在认定这些发现喝咖啡与膀胱癌存在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排除吸烟的因素(喝咖啡很多的人往往也吸烟),可能是吸烟导致的假象。所以他们就给咖啡平反,将咖啡归为3类——不知道会不会致癌。

 

人们当然并不只是关心膀胱癌。喝咖啡与各种癌症的关系都有人研究,如果把这些研究都当回事的话,喝咖啡的后果似乎对不同的癌症不一样,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对有些癌症则没有关系。即使是对同一种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说法,喝咖啡与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食道癌 、口腔癌、卵巢癌、脑癌、儿童白血病等20多种癌症的研究虽然有数据,但质量都不高,无法得出结论。关于喝咖啡和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研究很多,结果都没有发现有存在相关性。还有多项研究发现喝咖啡对肝癌、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有预防作用,其中证据较多较明显的是对肝癌和宫内膜癌的预防作用,而且跟喝的量有关,有研究者估计每天每喝一杯咖啡能够降低肝癌的风险15%。

 

但是这种研究饮食习惯与癌症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往往是很粗糙的,所以就很难得出确切的结果,经常出现互相冲突。即使能够一致地认定喝咖啡能够降低某种癌症的风险,也很难搞清楚其机理。有些证据表明咖啡中的某些物质可能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和预防慢性炎症,有人认为这是喝咖啡能够防癌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喝咖啡能够防癌是因为其中的抗氧化物能够保护DNA不受损伤。还有人想到了更特别的原因。例如,有的研究发现喝咖啡能降低结肠癌的风险,但是为什么呢?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咖啡中含有某种抗癌物质,但也可能是因为咖啡促进了结肠的蠕动,缩短了粪便在结肠的停留时间,也就减少了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组织的接触。还有可能是因为咖啡改变了结肠中的微生物构成,而有的微生物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但是所有这些说法,都仅仅是假说而已。

 

如果不能搞清楚作用机理,就很难仅仅根据调查喝咖啡与癌症的风险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咖啡能防癌,毕竟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喝咖啡能够增加癌症的风险,喜欢喝咖啡的人可以放心了。但是喝咖啡是否能够预防某种癌症,则还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即使以后的研究证实了喝咖啡能够防癌,这种预防作用也是相当弱的,肯定还不如戒烟、少喝酒、均衡饮食、加强锻炼的预防效果。有的研究认为要一天喝4~6杯咖啡才能有明显的防癌效果,这个量是很高的。喝咖啡喝多了,对身体有不利的一面,例如影响睡眠和消化。如果喝咖啡的时候放糖、奶油、咖啡伴侣,又多摄入了热量和脂肪,如果体重因此增加反而增加了癌症风险。如果你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也大可不必就为了防癌开始喝咖啡。

 

2017.8.7.

 

(《科学世界》2017.9)

 

微访谈:方舟子回答关于“普洱茶含致癌物”的问题

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

(2017年9月13日11:00-12:30今日头条)

 

@亚凯林:#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既然市面上大多数普洱茶都含霉菌,有什么处理办法吗?是不是必须把含霉菌的普洱茶都要销毁掉?

 

方舟子:普洱茶如果污染了有毒霉菌,是去除不掉的。你可以把它卖给那些替普洱茶洗白的院士、教授、“科普专家”、记者,或者卖给方黑。

 

@蓝冰天雪:#方舟子微访谈#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拿数据说:正常条件下生产的普洱茶中,是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可能造成的肝癌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能因为普洱茶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说“普洱茶不能喝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不少食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难道熏肉、烤鸭都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吗?如果只要有一点风险就取消一类食品,那么最后我们就没有食品可以吃了。——这个论断,方老师怎么看?

 

方舟子:陈院士说普洱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污染黄曲霉素是无稽之谈,理论上不成立,实际检测也发现不管是生普熟普湿仓干仓,普洱茶都普遍含有黄曲霉素,有的含量高得吓人。我从来就没说过某类食品含有致癌物就要取消,我文章中说得很清楚:“含有致癌物的食品不一定就一点都不能碰,只不过需要了解其风险,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做出权衡。”何况有些含致癌物的食品有别的好处,比如少量喝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红肉富含某些营养素。对那些对健康没有好处的,或有更安全的替代品的,尽量少碰。普洱茶就属于这一类,因为它即使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的话,其他茶叶品种完全可以取代它。

 

@段勇宾:#方舟子微访谈#你说普洱茶生产环节会产生黄曲霉素而致癌,那到底具体是哪个生产工艺环节产生呢?

 

方舟子: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既不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也不接种有益菌群让其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群,靠“天然”发酵,必然容易污染有害真菌。茶叶是很好的微生物培养基,更容易污染。不仅是普洱茶,任何后发酵茶(所谓“黑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用户67577115:#方舟子微访谈#没听说普洱茶协会和你辨论,我知道老罗要和你辨论,你答应了吗。

 

方舟子:普洱茶协会要跟我辩论,我答应了他们又不干,是中间人传达的。罗永浩要跟我辩论,有四个平台联系我,我答应了,他们去联系罗永浩,他却装作没这回事了。

 

@玫瑰玫瑰红的要命:#方舟子微访谈#央视的这个报道你怎么看?[今日-青岛]方舟子:普洱茶易污染强致癌物黄曲霉素

 

方舟子:这个报道明显是为普洱茶商洗白、站台的。“专家”说只有湿仓普洱茶才会有黄曲霉素,干仓不会,这是无稽之谈。湿仓是人为做旧、加速发酵、陈化过程,既然湿仓会有黄曲霉素,干仓储存时间久了同样也会。实际检测结果,不管湿仓干仓,不管生普熟普,全都查出黄曲霉素。

 

@魅阁服饰搭配:#方舟子微访谈#既然有这种质疑,交给实验室研究化验不就能得出结论了吗?感觉这种事都是不懂的人纷纷站队争吵撕咬。甚至怀疑、攻击提出质疑者的动机。毫无意义

 

方舟子:已经有多家实验室查出普洱茶普遍含有真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素。除了我在文章中引用的两篇国内期刊论文,我还查到两篇国际期刊论文,一篇是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抽查了云南15家茶厂的生普和熟普各15份样品,用酶连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用HPLC法绝大部分查出黄曲霉素;一篇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抽查市场上几种食品,其中普洱茶样品共5份,用HPLC法全都查出黄曲霉素,最高达59ng/g,高得吓人。

 

@obthinsacter:#方舟子微访谈#说发酵后的东西都含致癌物亚硝胺,不知道酱油中含亚硝胺吗?谢谢

 

方舟子:酱油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胺。酱油还能被黄曲霉素污染。按陈君石院士、洪广玉记者的逻辑,酱油里那点黄曲霉素不会致癌,比普洱茶更无所谓,应该取消调味品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家标准。

 

@辣椒酱要飞啦:#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好,喝茶是不是先倒点开水洗一下倒掉再开始泡呢,这样能减少农药残留吗

 

方舟子:喝茶前先“洗茶”是不可能洗掉农残和真菌毒素的,只是一种习惯和提供心理安慰。

 

@洪东波:#方舟子微访谈#方博士,茶届泰斗陈宗懋院士刚刚发文反驳喝普洱致癌说法,还专门点名回复“某先生”的质疑。

他说,判断的关键应该是饮茶时有多少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从科学上来讲是摄入量多少。因为饮茶和吃食品不同,人们在消费稻米、蔬菜、肉、鱼、蛋、水果时,这些食品都从口进入人体,因此这些食品中如果有污染物时便可能随着食品也同时摄入体内, 但饮茶时人们只喝茶汤,而茶叶并不摄入体内。因此人体通过饮茶摄入的黄曲霉毒素的量,需考虑下列3个因素:1.茶叶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2.黄曲霉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3.消费者的饮茶量。等等三部分解释,对此你怎么回复???

 

方舟子:我在文章中批评的那个茶叶院士就是指这个陈宗懋院士。茶叶饮用安全问题上是不能听茶叶院士的,利益决定的。他为普洱茶做的狡辩,我在文章中都已做过驳斥。例如我文中引用了一个因喝普洱茶摄入黄曲霉素导致急性肝损伤的病例,就说明了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是可以进入茶汤被人体摄入造成伤害的。连急性伤害都能造成,更不要说慢性伤害了。

 

@路人甲1459213:#方舟子微访谈#我们喝新做出来的生普洱茶会致癌吗? 或者生普洱茶做出来在什么条件下 多长时间会产生黄曲霉素你调查过吗? 做过实验吗?

 

方舟子:根据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的抽查结果,茶厂里的生普也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理论上,存放的时间越长,受黄曲霉素污染的可能性越高、越严重。

 

@704505202:#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看到你的帖子谈到云南普洱茶协,翻到他们副会长 包忠华发的微头条,你怎么回复——————他说:方舟子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炮轰、抹黑普洱茶,实际目的是枺黑中国茶。见了吧!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湖南、安徽全国主要产茶省七成未能幸免,还有贵州、浙江、福建三个较大的产茶省被他手下留情。不过手下留情只是时间问题,但我想福建可以不必太担心,哪里毕竟是方大师的出生胞衣之地,总得网开一面吧!

 

方舟子:这个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是自己惯于为商业利益站台,就以为别人也都和他一样吧。我只是说这些省产的后发酵茶(所谓黑茶)都容易污染真菌毒素,并没有批他们产的绿茶、红茶,他们产的滇红、祁红、六安瓜片等等我都认为是好茶,怎么能说我是在反对除了福建以外的所有中国茶呢?

 

@其实生活有点假:#方舟子微访谈#茶叶陈院士说,我国并没有制订和颁布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残留标准。请问方先生,这个标准有可能制定吗,有多大必要?

 

方舟子:为消费者健康着想,制定茶叶中黄曲霉素和其他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旦茶叶开始检测黄曲霉素,普洱茶等后发酵茶大都得下架,所以为了保护茶商利益是不能有这个标准的。中国出口茶叶是要求检测黄曲霉素的,国内自己喝的就没要求了,反正中国人命在这些院士眼里不如外国人值钱,对吧?

 

@magadan:#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致癌物没有安全值或者没有剂量一说?看到几个院士都还在谈黄曲霉素剂量的问题。

 

方舟子:致癌物没有安全剂量,因为理论上只要一两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引起致癌的基因突变,并不是说要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突变,只不过剂量越大风险越高。这是癌症生物学常识,希望这些院士、教授去回炉学学教科书,例如李云主编《食品安全与毒理学基础》第236页:“WHO等权威机构规定,对于经流行病学确认的已知致癌物,在制定食品中最大容许量标准时不必考虑最大无作用剂量,而是容许量越小越安全,最好为零含量。”

 

@薰衣草207767337:#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请问1.红茶这类半发酵茶为何可以喝,是因为发酵时间短,还有增加高温这个工艺吗?2.市场上买的密封包装的红茶有的看不出生产日期,如果室温避光储存保质期一般是多久?3.绿茶,红茶买来放在冰箱负20度冷冻应该可以延长保质期吧。谢谢

 

方舟子:红茶虽然俗称“发酵茶”,其实是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而是由茶叶本身就有的氧化酶氧化,是氧化茶。如果红茶发酵了,就是变质不能喝了。红茶、绿茶、乌龙茶储存时间长了都不能喝,密封、抽真空、低温保存可以延长保质期。如果觉得有异味特别是有霉味,不要喝。

 

@hczsh6050:#方舟子微访谈#记得之前教授周红杰的团队通过模拟发酵实验,发现在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虽然初期黄曲霉能在茶样中生长繁殖,但在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发酵终止时,不产黄曲霉毒素。 想知道后期黄曲霉有得到抑制吗?如果没有它的生长条件到底是怎样的呢

 

方舟子:既然别的实验室包括云南农大别的实验室都在各种普洱茶中普遍查出黄曲霉素,就说明周红杰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是不可信的。

 

@燕北闲人:#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除非保存不善,否则很难出现黄曲霉毒素,而且,就算出现,也是含量极低。行内不是有句话叫做“谈到致癌物不谈剂量,都是在耍流氓。”

 

方舟子: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实验室查出云南15家茶厂出的生普熟普全都含黄曲霉素,你说云南茶厂全都保存不善?农科院油料所查出普洱茶中黄曲霉素含量高达59ng/g,比花生中的黄曲霉素含量还高得多,你说是高是低?“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是云无心发明的为奸商洗白伪科学口号,才是在耍流氓。国际公认:致癌物不存在安全剂量。

 

@于冠华:#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在上市前并没有做过黄曲霉素的测定,怎么知道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就不含黄曲霉素?

 

方舟子:为普洱茶商洗白的人把查出黄曲霉素的普洱茶全说成是劣质普洱茶,目的是要让大家去买高价“优质”普洱茶。其实普洱茶号称越老越优质,理论上应该是越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

 

@赏茶社:#方舟子微访谈#方舟子这次事件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一个否定或质疑,让云南跳起来了,中华几千年茶文化,云南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对普洱茶没信心或者普洱茶本来就有着很严重的问题?什么时候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而不是针对质疑的人。

 

方舟子:说得对,我质疑了一下普洱茶,就给我扣了一顶反对中国茶文化的帽子。普洱茶这种十几年前才被港台茶骗子炒作起来的变质茶啥时候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了?我自己就喜欢喝中国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都喝,真正的好茶我很欣赏,比如滇红。

 

@腹黑的小忧郁王子璇:#方舟子微访谈#普洱茶因为检出有黄曲霉素能致癌?这不是2012年就已经用实验反驳过的问题吗?

 

方舟子:2015年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所有普洱茶都查出黄曲霉素,你拿2012年一篇明显为普洱茶商洗白的论文来反驳?你刚从火星回来?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方舟子微访谈#所以我们应该听说的到底 麻烦告诉我们一下 求回复

 

方舟子:中国农大著名水货朱毅的无稽之谈就别当回事了。她胡说普洱茶能查出黄曲霉素是因为免疫法导致的“假阳性”。人家现在查出黄曲霉素用的是精确得多的HPLC 法好不好?这是个什么方法,水货懂吗?

 

@xiaole898:#方舟子微访谈#我国饮用普洱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消费较多的云南省未见有大比例肝癌发病率增加的报道,这是最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方舟子:肝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是乙肝,食品中的致癌物是次要因素,所以只是简单地看肝癌发病率是看不出致癌物的危害的。但是黄曲霉素是已知的致癌物,普洱茶普遍含有黄曲霉素,那么经常喝普洱茶就会增加癌症风险,这个推断在理论上是肯定成立的。

 

@爱吃栗子的令狐秀俊:#方舟子微访谈#谈癌色变,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现在腌制食品这么多,貌似都会有致癌物质,是不是都不吃了??怎么样理解这个致癌风险

 

方舟子:腌制食品尽量少吃,实在喜欢腌制食品愿意多吃,那是个人的选择,但是要了解其致癌风险,不能因为喜欢吃腌制食品就自欺欺人否认致癌风险,跟那些普洱茶枪手一样。

 

@霍小姐的八卦炉:#方舟子微访谈#方舟子,你打算反诉“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吗?

 

方舟子:我评的是普洱茶,不是普洱茶协会,我不认为普洱茶协会有资格代表普洱茶来起诉我。如果他们真敢起诉,我会把这作为科普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茶真相。如果普洱茶协会认为自己能代表普洱茶,常喝普洱茶的肝癌患者是不是可以向他们索赔?

 

@张明强谈紫砂收藏:#方舟子微访谈#方先生,我看到一位茶叶收藏家,花了300万元从台湾的茶商手里买了一饼据说是上世纪初的老茶,当时我还拍了照,上面有一层白霜,这白霜是不是黄曲霉素?

 

方舟子:“白霜”肯定是霉菌,是不是含有黄曲霉就不好说了。黄曲霉素只是比较著名,其实还有很多霉菌也能产生毒素。通过测序和代谢物分析发现,普洱茶中的真菌至少有390种,细菌至少620种。

 

@孙建好3:#方舟子微访谈#支持方舟子的科普!现在大家都不信科学信官员,科学争论要法院判决,其实唯有科学才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缺乏科学依据或精神道义的科普是会害死人的,相信方舟子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谢谢方舟子在中国这个假大空的社会氛围中给我们带来科学的清新曙光,我们为有您的科普滋养感到骄傲和自豪!

 

方舟子:在中国做科普是要冒着风险的,特别是针对巨大商业利益的时候,风险更大。我生命风险都冒过了,诉讼风险怕什么呢?谢谢支持,大家一起努力。

爽身粉会致癌吗?

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

美国有一个63岁的妇女,从小习惯在会阴撒上强生公司出的婴儿爽身粉,用了40年后,得了卵巢癌,就把强生公司给告了。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的陪审团近日做出判决,要求强生公司赔偿4亿1千4百万美元。美国还有几千个妇女因为类似的原因在起诉强生,有几起已经判决强生赔偿,不过赔偿金额都没有这么大。

 

很多妇女为了让皮肤干燥,习惯在会阴撒上爽身粉,也有的为了避免皮肤擦伤,习惯在大腿根撒上爽身粉。这么做的妇女很多,这些妇女中肯定有一些会得卵巢癌。能不能就说她们得卵巢癌是因为用了爽身粉引起的呢?当然不能这么简单地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这些妇女会去向强生索赔,是因为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会阴部使用爽身粉和得卵巢癌有关联。

 

爽身粉一般是用滑石粉做的。天然的滑石粉会混入石棉,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所以使用含有石棉的滑石粉做爽身粉,会导致癌症,这是没有争议的。药监部门要求滑石粉都要经过过滤去除石棉后,才能作为爽身粉用。所以现在市场上用滑石粉做的爽身粉如果是合格产品的话都不应该含石棉。强生的婴儿爽身粉就是用的已去除石棉的滑石粉。那么这种滑石粉是不是也会致癌呢?

 

1971年,有科学家发现在卵巢肿瘤和宫颈肿瘤中含有滑石粉,首次让人们注意到滑石粉本身也有可能致癌。妇女在靠近阴道口的地方撒滑石粉,滑石粉就有可能进入到体内,到卵巢那里,卵巢在滑石粉的刺激下会发炎,慢性的炎症会导致癌变。所以在理论上,在阴部使用滑石粉是有可能致癌的。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测。实际上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要证明一个东西能致癌,一种方法是做动物实验。有的实验发现滑石粉会让动物长肿瘤,有的发现不会,所以动物实验的结果没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还有一种方法是做流行病学的调查,对比在会阴使用爽身粉和不用爽身粉的妇女的卵巢癌的发病率。1982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比了215名卵巢癌患者和215名健康女性,发现那些在会阴使用过爽身粉的人的卵巢癌的风险几乎是没用过的人的两倍,那些定期使用的人,风险超过了三倍。随后有多项研究也发现使用会阴爽身粉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虽然风险有多大,并不一致。也有的研究发现不会增加风险。把所有这些研究放在一起,总共研究了8千多名卵巢癌患者和9千多名健康妇女作为对照,计算出使用会阴爽身粉得卵巢癌的风险增加了24%,相当于5~6名使用过会阴爽身粉的卵巢癌患者中,有一名的病因可能是因为爽身粉。卵巢癌是一种不常见的病,这个风险其实很低。

 

但是这是属于回溯性研究,让卵巢癌患者回忆她们多年前使用爽身粉的情况,这种回忆往往不是很可靠。更可靠的是前瞻性研究,找一批健康妇女,记录她们爽身粉的使用情况,然后长期跟踪她们,看有多少人后来得了卵巢癌。2014年有一项前瞻性研究发表,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6万多名妇女,12年后做统计,发现使用会阴爽身粉的妇女得卵巢癌的风险并不比不用的人高。不过有人批评这项研究跟踪的人数不够多,时间也不够长,不能就以此推翻回溯性研究的结果。你可能觉得奇怪,跟踪了6万多名妇女人数还不够多啊?这是因为卵巢癌发病率不高,12年后这些妇女当中只有400多人得了卵巢癌。

 

所以,在会阴使用滑石粉会不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目前还有争议。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06年将不含石棉的滑石粉列为可能导致卵巢癌的2B类致癌物。滑石粉如果不撒在阴部,而是用来作为化妆品,会不会增加其他癌症的风险呢?比如说,在撒滑石粉的时候,呼吸道难免会吸进一些,会不会增加肺癌的风险呢?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不会。

 

总之,如果要用滑石粉,一定要确保是不含石棉的。用滑石粉化妆、爽身,只要不撒在阴部,是不用担心会增加癌症风险的。如果撒在阴部,会不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目前并无定论,即使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这个风险也很低。爽身粉并不是非用不可的必需品,既然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就没有必要在阴部使用它,非要用,现在也有了用玉米粉做的爽身粉,可以用来代替滑石粉。

 

2017.9.1.

 

答记者问:纸质阅读还有未来吗?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北京晨报》的采访。同期还刊登了师永刚的相反观点)

 

对我来说,电子书最大的优势是携带方便,而且不存在运输、储存问题。2009年我决定回国时,最头疼的就是有那么多藏书要处理,中文书都卖掉了,英文书舍不得,装了三十多箱海运回国,费了一些周折海关才放行。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得不再搬到加州,藏书只好再次装箱、海运一次。如果是电子书,再多也只要一个移动硬盘,就不用这么折腾了。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是尽量买电子书避免买纸质书的。

电子书还有一个好处,检索方便,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想要的资料,不用像纸质书那样一页一页地翻。以前整理、归纳某部古籍中某个字词出现的位置和次数也是一门学问,现在有了电子书,这门学问就消失了,想要知道某个字词在书中的情况,搜一下就全出来了。

电子书还有别的好处。阅读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词,或想要知道相关的资料,搜索一下就有了。另外电子书不费纸张不砍树,很环保。

纸质书市场的萎缩是必然的。美国电子书的销售已经超过了纸质书。但是我不认为纸质书能被电子书完全取代。至少在现在纸质书也有其优势。如果只是要浏览一本书,随意翻翻,纸质书更方便。我从小就被当做读书多,其实我只是翻的书多,翻到某一页看到某个内容某句话,记住了,有时在文章、谈话中用上,就被误会为看过那本书,而其实我对那本书的全部印象可能就那个内容那句话。像我这样的读书习惯,显然离不开纸质书。

纸质书具有电子书不可能有的收藏价值。印刷精美的纸质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特别是大型的画册,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所以纸质书适合作为礼品送人。如果要获得作者的签名,当然也只能用纸质书。书籍自古以来就有摆设、装饰功能,摆上一墙的书,特别是摆上大部头,显得很有品味,虽然未必都读。电子书就没法作为身份的象征,总不能摆上一墙的电子阅读器吧?以前个人藏书主要是为了搜集资料便于使用,这项功能在网络时代已经消失了,想要什么资料上网搜索更方便、更丰富。但是图书作为艺术品、文物的收藏功能是会一直存在的。网络反而为图书的收藏提供了便利,我很多的二手书都是从亚马逊二手书市场淘来的。纸质书看过了可以二次利用,卖旧书或转送别人,这个功能显然也是电子书不具有的。

所以纸质书不会消失,但是会变得越来越高端,越强化其收藏功能。年轻的一代可能不像我们这一代有藏书的习惯,但是如果书能印得很精美,也是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廉价版的纸质书倒是有可能完全被电子书取代。

我本人是既买电子书又买纸质书。电子书是用来看和研究的,纸质书则还带着收藏性质,所以我更喜欢买印刷精美的硬皮本。以后不准备再搬家了,又收集起纸质书了,包括二手书,比如英美出的英语大词典我就搜集了很多种版本。《牛津英语大词典》在1991年出缩印本的时候我就很想买,但当时居无定所,不敢买这种大部头,直到去年三月才从网上买了一本二手的,只花了125美元,几乎是新的,非常值。我还连邮费共7美元买了《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厚厚的三大册(美国最大型的英语词典)。历年出版的各种生物学教科书我也搜集了很多。这种淘书的乐趣是买电子书所没有的。

其他的媒介,比如有声读物,我不习惯用。我可能是属于那种有照相式记忆的人,看书容易记得住,听书则印象不深。

 

(《北京晨报》2017.8.30)

打着高科技招牌的复活幻想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死而复生,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幻想,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传说。到了现代,这更成为科幻小说常见的一个主题。1931年美国有一篇科幻小说讲了这么个故事,一个教授死后让人把尸体发射到太空中永久保存起来,几百万年后人类灭绝了,机器人发现了这具尸体,取出他的大脑装上机器身体,让他复活了。美国大学物理教师罗伯特·爱丁格(Robert Ettinger)小时候读了这篇小说后就开始设想要怎样才能把幻想变成现实。1962年,他出了一本畅销书《永生的前景》,提出了一个貌似有科学基础的想法:在人刚死的那一刻把人体冷冻起来,一直保存下去,等到将来有一天技术成熟了,再将其复活。爱丁格不只是想想而已,而是创办了相关机构,提供人体冷冻服务,爱丁格因此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1967年,加州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成了第一个冷冻人。2011年,爱丁格以92岁高龄去世,他的身体也被冷冻了起来。到现在,有200多具人体或头部在美国被冷冻了起来,还有1千多名美国人签约计划死后被冷冻,包括几个名人。

 

第一个被冷冻的中国人是重庆女作家杜虹,发生于2015年。不过她只冷冻了头部,而且保存在美国。近日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山东有一家生命科学研究院开始提供冷冻人体服务,并完成了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冷冻,是一个患肺癌去世的49岁女性。她的丈夫说:“我比较相信新科技,复活完全有可能。我受过教育,这个事情很简单。”

 

这个很简单的新科技是这么操作的。病人一旦被医生宣布死亡,就把身体放进冰中降温,启动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机保障身体供血供氧,并注射抗凝血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尸体被运到冷冻设施之后,血液被抽调,注入防冻剂,然后将人体降到零下130摄氏度,最后放进液氮罐中在零下196摄氏度保存,一直等到将来有一天再将其复活。等到什么时候呢?上述肺癌患者的丈夫说:“要等她这个病能治了再醒,不然没有意义。”

 

假如将来有一天,晚期肺癌能治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就能把她唤醒了吗?不能。要复活冷冻人体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治愈死者生前所患的疾病,而在于能不能将其复活,而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人死不能复活,这是常识,不过人体冷冻学的推销者认为死亡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使患者因为呼吸、心跳停止被医生宣布死亡,只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大脑不因缺氧失活,人就还没有彻底死亡。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的,脑死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所以人体冷冻学的理论基础是,患者虽然在法律上死亡了,但是抢在脑死亡之前将其冷冻起来,就不是在冷冻尸体,而是在保存还没有彻底死亡的人体,所以就有望在将来复活了。

 

但是要长期保存人体不腐化,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加防腐剂避免细菌繁殖,这只是表面看上去还“栩栩如生”,实际上各器官、组织、细胞都被防腐剂彻底破坏,显然是不行的。另一种办法就是低温保存。这个办法也有问题。一旦温度降到零下5摄氏度以下,细胞里的水分就会结冰,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冰后需要的空间增加,就把细胞膜撑破了,细胞也就遭到破坏。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冷冻之前灌注防冻剂置换掉细胞中的水分,在低温下防冻剂不结冰,而是变成透明的固体,叫做“玻璃化”。像昆虫这样的小动物和血管这样的简单组织可以成功地玻璃化,这是因为在处理小动物和简单组织时,可以很好地控制冷却过程并保证防冻剂充分扩散。一旦要处理大动物和较为复杂的器官,问题就严重了。器官移植也希望能低温保存器官,但是目前还做不到。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器官需要不同的冷却速度、不同配方的防冻剂,甚至一个器官的不同部分,例如大脑的不同区域,也需要不同的冷却、防冻方法,才能防止结冰。而像冷冻人体那样,对整具人体或整个大脑都用同一套方法同时处理,可以肯定各个器官、组织、细胞都会因为结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防冻剂还有毒性。即使在冷冻之前人还没死透,在冷冻处理过程中也彻底死了。退一步说,即使冷冻处理过程中还没有彻底破坏了器官、组织、细胞的活性,以后要“复活”了,需要解冻,而解冻的过程也会对器官、组织、细胞的活性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人体冷冻学的推销者承认在冷冻处理过程中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会受到损害,但是他们寄希望将来有技术可以对损害的部分进行修复,例如使用纳米技术。这种幻想完全无视了人体的复杂程度。就拿最关键的大脑来说吧,它含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能形成上万个连接,每个神经元里头含有几万种蛋白质和数亿其他生物大分子、小分子,所有这一切对大脑的正常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什么样的纳米技术能够对冷冻、解冻过程中造成的各个层面的无数损伤一一进行修复呢?不要说复活一个已被宣布死亡的冷冻人体了,把一个活活的小老鼠经过玻璃化处理后冻起来,也是没法让它再活过来的。那只是幻想,甚至可以说是妄想。所谓人体冷冻不过是搞了一具昂贵的棺材。

 

冷冻的费用很昂贵,据报道,在中国冷冻一具人体光是防冻剂的费用就要二三十万元,以后补充液氮的费用每年也要五万元。在美国这些费用通过死者的人寿保险指定冷冻机构是受益者来解决,一次性付清。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付款机制,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体的家属只是交了很少的钱,主要费用都是冷冻机构承担的。冷冻机构不是慈善机构,愿意赔本做生意,无非是借此做个广告,毕竟,希望自己能死而复生的中国大款想必不少,即使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也愿意掏出大把大把的银子。不久前有个案子,有人自称是吃了长生不老药活到现在的乾隆皇帝,也能诈骗富婆222万元,何况是这种貌似简单的“高科技”呢?就连因为非法经营罪入狱四年的著名网络推手“立二拆四”刑满释放后也推销起了通过人工智能造就第一批“永生”人的项目,据称已拉到了5百万元风险投资。中国看来就要进入“永生”新时代了。

 

2017.8.25.

 

(UC名家首发)

微访谈回答关于韩春雨、罗永浩、崔永元等各种问题合集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2017年8月30日11点~12点30分今日头条)

 

@JIDIJI:#方舟子微访谈#韩春雨的论文,你咋不去打假呀

 

方舟子:我是最早实名质疑河北科大韩春雨的基因编辑论文造假的,写过几篇质疑文章,也曾经实名向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举报韩春雨(没有得到回音)。当时我还因此受到很多攻击,虽然后来国内媒体报道韩春雨事件时不提我,也不能因此说我没对他打假吧。

 

@x819969731:#方舟子微访谈#罗永浩在微博跟你喊话,要跟你面对面直播对怼? 你会回应他吗?

 

方舟子:罗永浩不点名地回应要跟我辩论锤子手机获得成都投资6亿元的事,我为让成都纳税人有知情权,欢迎。罗永浩当然也可以问我问题,比如他念叨多年我也回答过无数遍的打假资金问题。倒是从来没见他回答过成都投资的问题。罗永浩提了四个条件,我只提两条:一、辩论不是比嗓门大的吵架,按惯例要有主持人控场。二、我人在美国,如果在国内的平台,我只能是通过连线。如果罗永浩坚持要面对面,欢迎他到美国的平台辩论。头条、百度、斗鱼、北美新浪的直播平台都已联系我,还要去联系罗永浩,就看他答不答应了。

 

@德约科维奇Novak:#方舟子微访谈#如果转基因是好的为什么有人要给崔永元两亿封口费呢?

 

方舟子:如果真有人要给崔永元两亿封口费的话,崔永元怎么不把证据晒出来?他号称那么有勇气,怎么不敢点名道姓说是谁要封他的口?我不相信有谁会傻到要给崔永元封口费,如果谁想封他的口让我们没笑话看,我第一个不答应。

 

@无名指很长:#方舟子微访谈#方先生,新浪微博为什么至今没有恢复您的 ID @方舟子?央视、省电视台以后还会不会邀请您做节目?

 

方舟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两年的时间我在国内的自媒体账户都消失了,去年才逐渐恢复,只剩下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没有恢复,他们大概也知道即使恢复了我也不会再去给他们涨人气的,虽然这不妨碍他们还在通过黑我来涨人气。央视、省台一直在邀请我做节目,不久前央视农业频道才邀请我讨论有机农业,不过我现在基本在美国,对这些邀请都只能推掉了。

 

@小洁:#方舟子微访谈#想具体了解一下打假基金的事

 

方舟子:大约十年前我因为揭露肖传国造假,被武汉法院判决赔偿肖传国精神损失三万元,网友们要捐款给我我不接受,才由何祚庥院士等人发起成立打假资金接受捐款用于支付我因为打假引发的诉讼费用。我只是该资金的受益人之一(还有别的受益人),不参与资金管理,如果对该资金的管理有疑问,应该去找资金管理人。你如果对希望工程有疑问,会追着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小孩追问吗?不要被罗永浩一忽悠,就当了他的复读机。

 

@手机用户59063685465:#方舟子微访谈#请你说一下你老婆的学术造假事件,为何你在学术打假上搞双重标准。

 

方舟子:2011年我揭露罗永浩英语培训造假,罗恼羞成怒要打我老婆的假,我当时就回答过他的“打假”,后来也回答过很多次。既然罗粉到现在还对此跟复读机似的喋喋不休,我就再集中回答一次:一、我妻子的硕士论文不存在造假。二、我妻子的硕士论文是十多年前写的,当时国内学术普遍不规范,她的论文按现在的标准有不规范的地方,例如存在过度引用的问题。三、我一向认为硕士没必要写学位论文,从来没有揭露过普通硕士论文的造假(官员的硕士造假揭露过),不存在双重标准。四、退一步说,即使我妻子论文有假,我也没有打的义务。古人说“亲亲相隐”,西方人说夫妻特免权,逼人“大义灭亲”是不人道、没人性的。

 

@第壹印象:#方舟子微访谈#我想说的是,我认识你是因为当年你黑韩寒,对于韩寒那件事,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方舟子:我不是“黑韩寒”,而是有根有据地揭露韩寒作品造假,为此写了几十篇考证文章,充分证明了韩寒的主要作品都不是他写的。从那以后韩寒就不再当作家,没再发表过作品,而是按我指点的去混娱乐圈了,那么孰是孰非不是很显然吗?

 

@開在荊棘裏的花–:#方舟子微访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和想法不是吗?你是不是还歉“诺贝尔哥”一个道歉???

 

方舟子: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并被科学家证实的,跟那个只是听说了一个名词就乱用的“诺贝尔哥”没有关系。你看到嘉宾不让他说话是节目剪辑的结果,在现场他还是有很多发言机会的。他当时就说要搞“长生不老药”,现在又说要拉投资搞“北斗七星五日游”,对这种梦想值得尊重吗?关于该期节目的录制情况,我写过一篇文章《谁欠我一个道歉》,在我的头条号可以找到。

 

@大牛无形:#方舟子微访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能够多打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假,因为这些才真正是和我们百姓息息相关的呀

 

方舟子:我揭露的很多假,比如假药、假医、假保健品,都是与民生相关的。我个人更关注中国学术界的造假,那其实也和民生有关,免得造假者打着科学招牌骗人。其实我现在更主要是在做科普,让民众提高识别能力,这可能比揭假还重要。

 

@交流障碍2:#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您的朋友或熟人中有没有信教,信中医的?您是怎么处理这种差异的?

 

方舟子:当然有。我一向主张学术要严格,生活要随和。亲友信教、信中医,不听我的也由他们去了,没必要因此把关系搞坏。

 

@冰雨8807560:#方舟子微访谈#方老师您好!请问你的推特,今日头条状态都一样,都是你本人自己更新的吗?还是有人带写?

 

方舟子:都是我自己更新的。大部分相同,不完全一样,比如在推特上的有些内容没必要发到头条来,在头条上回答网友的问题也未必都发到推特。

 

@皢夜:#方舟子微访谈#回答下你那个用安保资金诈骗普通网名的事实真像吧

 

方舟子:央视前记者王志安因为其朋友朱毅被我揭露造假,就造谣诽谤我“用安保资金诈骗”,已经被我起诉,法院拖着还没判决。安保资金是在2010年我遭到肖传国雇凶袭击后,为了保护我成立的,因为涉及安保细节,募集时已说明不公开支出账目。我不参与安保资金管理,从不过问其使用情况。去年安保资金换管理人员,内部做了审计,发给我过目,我才第一次看到内部账目,没有发现问题。按常识想想,安保资金是为了保护我的,如果被滥用,我应该最着急对吧?

 

@八桂阿全:#方舟子微访谈#奇怪,在这个页面刷不出我的提问,倒见某些方黑刷屏和小白拿陈年老谣质问。两个问题,一个是您的新译作,在可预期的未来会出版吗?比如《达尔文的危险观念》甚至《物种起源》。第二个是知乎体,就是您作为全中国被谣诼兼误解最多的人(谣言至少数以千计),是怎么样的体验?

 

方舟子:自从我在2000年开始揭露造假,就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事,对各种打击报复早有心理准备,对各种谣言抹黑早就习惯了,有人还天天抹黑我坚持了十多年写了几百万字黑材料呢,又能把我怎么着?造谣抹黑总比雇凶好吧。我相信历史会是公正的,现在的这些造谣抹黑不过是过眼云烟。《达尔文的危险观念》要换出版社,如果顺利还是会出版的,毕竟大部分翻译好了。

 

@胡马依北风18:#方舟子微访谈#想问一下老方,你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媒体发布,众多网友都免费阅读、下载、转发,这是否会影响你今后的新书销量?要知道,一个科普作家以写字为生,如此做是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方舟子:对图书的销售会有影响。不过我没有发财的欲望,目前的版税、稿酬和节目录制劳务费已经足够我过体面的生活,收入受影响也无所谓。科普首先是公益事业,对回报不要过于计较,想要借科普发财的还是改行的好。

 

@有邻:#方舟子微访谈#什么时候出一本指导小学生的科学类小实验?市场上缺乏这块书籍,期待方老师出一本可以用来教娃了。

 

方舟子:我在家里建了实验室,指导女儿做实验,计划以后把过程记录下来出书。

 

@路人201511:#方舟子微访谈#关于转基因科普,能否写一本系统一些的书,在国内发布,现在大众被小崔搞得听到转基因就恐慌,希望您的科普书多举一些科学的例子和数据,民众了解了就不会妖魔化转基因了

 

方舟子:少儿出版社十年前出过我一本小册子《餐桌上的基因》(再版时改叫《食品转基因》),因为是面向少儿的,篇幅不长,我计划再写一本。

 

@袁青旺:#方舟子微访谈#微博上的“方谎子直播间”这个账号是怎么回事,竟然这样公开侮辱你? 粉丝都这么多了,该不会是渣浪恶意打压吧

 

方舟子:这个是方黑为了便于骂我,设了机器人自动转发我的推特,用的名称纯属侮辱我。我授权今日头条去帮我维权。

 

@育儿路上奔跑:#方舟子微访谈#看到韩春雨的论文被撤,不知道被奖励的职务和奖金有没有收回?如果没有的话,对于一些爱造假、没有自尊和尊严的人,是乎没有打击力度呀!

 

方舟子:韩春雨造假涉及到两个多亿的利益,河北科大、一些官员和学界大佬的利益和名声都和他绑在了一起,就不要指望他会受到处理了。揭露中国学术造假,一定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才不会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