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的存档

为什么年轻女人的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美国癌症学会最近公布了关于美国癌症的最新数据。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看这20年来美国癌症的发病率的变化,在各个人群当中癌症的发病率或者没什么变化或者降低了,但是有一个人群是例外。不到50岁的女人,这20年来她们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的原因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了。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这10年间,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都在增加。但是对于不到50岁的女人增加得更快,平均一年增加1.4%,而50岁以上的女人平均一年增加0.7%,差了两倍。

 

为什么年轻的女人(不到50岁的女人)得乳腺癌的越来越多呢?人们第一反应认为可能是因为筛查做多了。不是的。美国只是要求到了50岁才筛查乳腺癌。不到50岁的女人没有做乳腺癌的筛查,她们发病率的增加不是因为做筛查增加导致的,应该有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因素。

 

什么因素呢?一般认为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系。第一个因素,跟生育率下降,以及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推迟有关系。刚刚生了小孩之后,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在生了小孩的20年间反而降低了乳腺癌的风险。现在很多女人把生育的时间往后推了,生育的次数减少了,甚至不生育了,那么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哺乳也能够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现在很多女人生了小孩以后都不哺乳了,哺乳的时间很短。

 

第二个因素,跟月经初潮的年龄越来越小,以及绝经的年龄越来越大有关系。 如果女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比较高,那么就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月经初潮的年龄提前、绝经的年龄推迟, 也就相当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比较高的时间延长了,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第三个因素,跟喝酒有关系。酒精是一种致癌物,喝酒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喝酒过量,风险也就更大。对于女人来说,喝酒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更明显。而现在年轻的女人喝酒以及喝酒过量要比以前多得多了,乳腺癌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美国人小时候营养更好了,长大之后,身高、体重都比上一代人增加了。高个子要比矮个子得乳腺癌的风险高,体重超重也会增加得乳腺癌的风险。

 

应该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美国年轻的女人得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过,癌症是一种老年病,对于乳腺癌也是如此,年纪越大得乳腺癌的风险也越高。50岁以上的女人得乳腺癌的风险,还是要比50岁以下的女人得乳腺癌的风险要高的。我们现在说的是增加的趋势,对于年轻的女人来说,乳腺癌风险的增加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年轻人如果得了乳腺癌,跟年纪大的人得乳腺癌相比,那种比较凶险的乳腺癌的比例要高一些,所以也就比较难以治疗。比如说所谓的三阴型乳腺癌在年轻人当中的比例相对会高一些。而且由于对50岁以下的女人不做乳腺癌的筛查,等到发现得了乳腺癌,往往就是晚期了,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生存率也比较低。去年美国有医学机构建议建议把筛查乳腺癌的年龄降低,从目前的50岁降到40岁,就是因为注意到了年轻的女人得乳腺癌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2025.01.26录制

 

2025.02.12整理

FDA终于禁用食品色素红色3号(赤藓红)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将要逐步禁止使用食用色素红色3号,让企业有一个过渡的时间,从2027年1月开始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从2028年1月开始禁止在口服药品中食用。

 

红色3号中国叫做赤藓红,听上去像是从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其实不是。它是石油化工产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早在19世纪就已经合成,20世纪初开始作为一种食用色素来使用。因为它是红色,而且非常亮丽,会吸引小孩来吃,在一些面向小孩的食品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红色的糖果、甜点、饮料等等,广泛用了这种色素。

 

在上世纪80年代,动物实验的结果让人怀疑赤藓红会致癌。在大鼠的饮食中加入大概4%的赤藓红,发现最终有超过20%的雄性大鼠得了甲状腺癌,而对照组得甲状腺癌的比例还不到2%,相差了10倍。不过只有雄性大鼠才有这样的结果,没有发现赤藓红会导致雌性大鼠得甲状腺癌。换了别的动物比如小鼠来做实验,也得不出这样的结果。人体实验发现,吃下去的赤藓红绝大部分都通过粪便排出,被人体吸收的非常少,也没有在甲状腺聚集。所以,这些实验都表明,赤藓红致癌很可能有其特殊性,只对雄性大鼠是这样,在人身上可能不会致癌。

 

但美国法律规定,如果发现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致癌,不管是在人还是动物身上致癌,都不能使用。所以FDA在1990年禁止化妆品和外用药品使用赤藓红。当时宣布,准备在1992年禁止在食品和口服药品使用赤藓红,但1992年FDA改主意了,不再禁止在食品和口服药品使用赤藓红,理由是资源问题。也就是说,FDA觉得赤藓红在食品里用了那么长的间,有很多食品都用到了赤藓红,改起来很麻烦,而实验的结果又发现赤藓红很可能不会对人致癌,所以就不禁用了。但这跟FDA在1990年的决定矛盾了:既然禁止它在外用的化妆品和药品中使用,却不禁止在吃的食品和口服的药品中使用,这不是非常荒唐吗?所以一直就有消费者权利组织抨击FDA的决定,呼吁FDA改主意,禁止在食品当中使用赤藓红。

 

为什么过了这么几十年,FDA又突然改了主意,决定要禁止赤藓红作为食用色素呢?是不是这几十年来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了赤藓红的危害呢?的确,这几十年来发现了赤藓红有新的危害。跟别的人造色素一样,它很可能会导致小孩的多动症。但这不是FDA这次禁用赤藓红的原因,禁用的原因是动物实验发现赤藓红能够致癌。但关于这方面并没有新的研究,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这几十年并没有更多的实验证明赤藓红能致癌。

 

为什么现在突然回头去翻80年代的老账,要禁用赤藓红呢?因为2023年加州通过了一个法律,从2027年1月开始在加州出售的食品中禁用赤藓红。这让食品企业很难办,不可能放弃加州这么大的市场,搞两个版本也很麻烦。所以这条法律在加州通过后,那些主要的食品企业就表示要淘汰赤藓红,改用天然色素。所谓天然色素就是来自植物、昆虫的色素,比如我们吃的红色蔬菜就可以提取色素来用,因为这是大家平时吃的,就不会觉得有安全性问题。只不过这种天然色素没有合成色素那么鲜艳、吸引人,也比较贵,这就是为什么食品企业以前不愿意用。现在没办法,加州要把它禁掉,就只好用比较暗淡的天然食用色素取代了。既然加州要禁,而食品企业也不得不淘汰赤藓红,FDA就跟加州的法律保持一致,同样从2027年1月开始禁用赤藓红。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就像我以前说过的,FDA对药品管控很严,但对食品管控相对比较松。例如,对于一种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使用非常广泛的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FDA就认为没问题,叫做“普遍认为安全”,可以继续使用。但普遍认为安全的不等于就是安全的,人们长期使用、用得非常多的东西也不等于就是安全的。

 

2025.01.15录制

 

2025.02.06整理

新的“流感神药”有多神?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最近这段时间,中国流感很严重,病例很多,网上因此在炒作一种新的“流感神药”,说吃了流感马上就会好,导致该药供不应求。这种“流感神药”叫做“玛巴洛沙韦”,商品名叫“速福达”,听上去很好听:快速、幸福、到达。以前西药的命名不许含有暗示疗效很好的汉字,那是中成药的专利,现在可能也允许了。叫它速福达没那么拗口,接下来我也把它叫做速福达。速福达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首先研发的,后来跟瑞士的罗氏制药公司合作研发,由罗氏公司生产、推销,现在中国卖的速福达就是罗氏公司生产的。

 

一说起流感神药,大家马上会想到因2009年猪流感出名的达菲。速福达跟达菲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它们的作用机制、针对的靶点不一样。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就会利用细胞里的“机器”合成新的病毒,再从细胞释放出去,入侵别的细胞。流感病毒从细胞钻出来后,还跟细胞膜连接着,要靠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切断连接才能自由,才可以去入侵别的细胞。达菲起的作用就是跟神经氨酸酶结合,让它起不了作用,病毒就只能一直粘在细胞膜上摆脱不了,没法入侵新的细胞。

 

速福达不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它的作用跟信使RNA的加帽过程有关。我以前介绍信使RNA疫苗时谈过,如果外来的信使RNA直接进入人体细胞,人体细胞知道这是外来的,就会把它降解掉。为什么知道它是外来的呢?因为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前面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像帽子,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帽子”。要给信使RNA疫苗加帽子,要用到一种“加帽酶”。信使RNA疫苗加了帽子,进入人体细胞,就会被细胞误认为是自己生产的信使RNA,不会被降解,而且细胞还会用核糖体以信使RNA疫苗为模版合成蛋白作为抗原。所以,加帽酶很关键,全世界只有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可以生产这种加帽酶。我当时说中国自己生产不了信使RNA疫苗,因为缺了很多种原料,其中就包括加帽酶。中国的信使RNA疫苗果然就没有搞出来。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是它的遗传物质。流感病毒自己带有RNA聚合酶,可以用来合成新的RNA,所以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就可以以自己的RNA作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新的RNA。但这样合成的RNA没有帽子,会被人体细胞知道是外来的,就会被消灭掉。流感病毒自己没有加帽酶,没法给合成出的RNA加帽子,怎么办呢?它的做法是去抢帽子。细胞质里有很多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上面都有帽子。病毒合成RNA的第一步,就是由RNA聚合酶从细胞质里抓一条细胞自己合成的信使RNA。RNA聚合酶有内切酶的活性,可以切RNA,把抓过来的这条细胞的信使RNA前面的帽子切下来,拿到病毒RNA的前面,以病毒RNA作为模板,以帽子作为开头,在分子生物学上叫做“引物”,从它开始往下合成新的RNA。这样合成出来的新的RNA上面就有一个帽子了,病毒就会被认为是自己的信使RNA,不会被消灭,反而会用来为病毒合成新的蛋白。

 

速福达的作用就是结合到病毒RNA聚合酶中有内切酶活性的部分,让病毒失去内切酶的活性,即使抓了一条有帽子的信使RNA,也没法把帽子切下来合成新的RNA,病毒就没法复制了。这个机理听上去很漂亮,但药究竟有没有效还要做临床试验才能证明。速福达做过了随机、对照、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用来做对照的有两组:一组吃安慰剂、一组吃达菲。临床试验的结果发现,被流感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48小时之内吃速福达,有症状的时间比安慰剂组缩短20多小时,吃达菲的那一组也是缩短有症状的时间20多个小时。达菲既然能被批准上市,速福达效果跟它一样,也就被批准上市了。

 

既然已经有了达菲,为什么还要速福达呢?因为速福达跟达菲比有它的优势。第一,达菲已经用了这么多年了,有的流感病毒已经出现了耐药性,吃达菲不起任何作用。而速福达针对的靶点跟达菲不一样,所以对达菲有耐药性的毒株,速福达还能起作用。第二,速福达的副作用没有达菲那么强,不良反应的比例比达菲低。第三,速福达的半衰期比达菲长得多。达菲的半衰期只有8~10小时,也就是说,吃达菲过了8~10小时,体内药物的浓度就会减掉一半,所以一天要吃两次。一个疗程5天,一连吃5天、每天吃2次就很不方便。而速福达的半衰期长达79小时,只吃一次就够了,等药物浓度降到比较低的时候,病已经好了。但速福达跟达菲比,也有不足的地方。FDA目前只批准速福达用于治疗5岁以上的患者,而达菲则可以用于1~5岁的小孩。

 

速福达早在2018年就被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了,但在美国一直卖得并不是很好,每年的市场份额只有几千万美元。为什么卖得不好呢?首先,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小孩,而FDA目前只批准速福达用于5岁以上,5岁以下不能用,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如果以后证明它对5岁以下也有效、安全,用得就会更多。第二,流感的可怕之处在于有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还能引起并发症,而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速福达能预防重症和死亡。如果得了并发症,还不能用速福达,因为FDA批准速福达只能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流感。

 

所以,吃速福达并不是药到病除,还会有症状,只不过时间缩短了一天。流感的症状并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难以忍受,还有别的缓解症状的普通感冒药和镇痛解热药可以吃。而且,虽然速福达的副作用没有达菲那么强,但也是有副作用的,也有可能导致腹泻、头疼、恶心,会让人觉得更难受。另外,速福达卖得很贵,美国定价一片170多美元,让人觉得花170多美元,只让症状缩短了一天,不值,还不如就买非常便宜的感冒药吃得了,所以这款药在美国卖得并不好。

 

速福达在中国也卖得很贵,一片要两三百元人民币,对比美国的收入,其实跟美国卖得一样贵。花两三百块钱只是缩短一天的症状,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值吗?不知道速福达为什么被炒成了号称药到病除的“神药”,背后是不是有药厂、药店做推手?如果真的担心会得流感,目前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流感疫苗。虽然流感疫苗的有效性不高,但接种过流感疫苗,即使被感染,也还是能够缓解症状、预防重症的。

 

2025.01.12录制

 

2025.02.05整理

作为气象和文化现象的桑塔安娜风

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现在外面在刮大风,桑塔安娜风。这段时间,由于洛杉矶大火,桑塔安娜风这个名词也让很多没有在南加州生活的人知道了。中文也把桑塔安娜风译作圣安娜风,其实是一个意思,是南加州特有的一种风。为什么叫桑塔安娜风呢?它是以南加州橙郡的桑塔安娜谷命名的。风吹过来的时候,桑塔安娜谷那一带比周围的风大,就把它叫做桑塔安娜风了。

 

风是空气的流动,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流动。桑塔安娜风的源头在美国西部的大盆地,盆地的中心是内华达州,包括加州东部和犹他的西部。盆地海拔比较高,海拔高的地方空气本来比较稀薄,气压比较低。但到了秋、冬,空气冷了就会往下沉,而盆地跟碗一样,冷空气下沉就积聚在那里出不去,越积越多,气压也就越来越高。但这个碗并不是密不透风的,有空隙、山口,等到盆地里空气的气压比沿海的南加州高了,空气就往南加州流动,也就是刮风了,从盆地碗的缺口、山口刮过去。

 

大盆地海拔比较高,风往海拔低的地方吹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加速。空气是一种流体,在经过比较狭小的山口、峡谷、隧道时,由于文丘里效应也会加速。于是风速越来越快,刮到南加州时,速度变得非常快。所以桑塔安娜风的一个特点就是风速非常强,持续的风速通常能达到每小时五、六十公里,阵风的时速能达到100多公里。有记录的最强一次是2011年12月的桑塔安娜风,持续风速超过了每小时150公里,阵风的风速超过了每小时280公里,极为惊人。

 

空气在大盆地里是冷的,往海拔低的地方吹,温度就会越来越高,每下降100米,温度就能上升1摄氏度。而且在经过风口、峡谷、隧道时,空气受到挤压,温度也会升高。所以桑塔安娜风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热的,吹到南加州之后,风的温度就很高了。虽然是秋天、冬天刮的风,但刮的是热风,让人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夏天。

 

大盆地其实是一个大沙漠,空气很干燥,所以桑塔安娜风的第三个特点是非常干燥。桑塔安娜风刮过来,空气的相对湿度会降到20%,甚至10%以下。由于是从沙漠刮过来的风,沙漠有很多土,所以桑塔安娜风往往是带着沙漠的尘土刮过来的。

 

南加州每年大约会刮十几次桑塔安娜风,每一次持续的时间一般两三天,但偶尔也会比较长,像这次的桑塔安娜风已经超过了一周。有记录的最长一次达到了两周。

 

在外面走,碰到很强劲的桑塔安娜风,人会觉得很难受,所以桑塔安娜风被叫做“南加州完美天气的肮脏小秘密”。

 

桑塔安娜风对南加州最大的影响是会带来火灾,而且有可能是严重的火灾。由于风是暖的,而且很干,吹过去就把植物的水分带走了,植物就变得更加干燥,很容易起火。一旦失火或者有人纵火,在这么强劲的风吹下,火势会很快蔓延开去,而且很难控制。控制火势最先进的方法是飞机往下扔阻燃剂,但在桑塔安娜风非常强劲时,飞机是没法起飞的。等到可以起飞了,扔下的阻燃剂被风一吹就吹跑了,很难精准投放。控制火势的另一个做法是搞隔离带,但桑塔安娜风非常强劲,可以把火星、灰烬吹到一两公里之外,甚至更远,把远处的植物、房屋点燃,所以搞隔离带有时候起不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碰到桑塔安娜风,火势就很难控制。南加州历史上最大的野火都是在桑塔安娜风非常强的时候发生的。

 

南加州的文化属于比较休闲、安逸的文化,但是碰到桑塔安娜风,特别是非常强的桑塔安娜风,又带来了野火,就会把休闲、安逸的生活破坏了。洛杉矶是世界娱乐中心,有很多作家、艺术家都在洛杉矶、南加州生活,桑塔安娜风的这种破坏性很容易引起作家、艺术家的注意。他们经常把桑塔安娜风作为一种象征、隐喻,有很多小说、诗歌、歌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都提到桑塔安娜风,让桑塔安娜风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2025.01.13录制

 

2025.02.04整理

加州野火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最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加州火灾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似乎越来越严重。最近的洛杉矶火灾已经成为加州历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一个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有500亿美元,如果算上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1300多亿美元。为什么加州的火灾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呢?

 

加州的野火其实还比大家想象的频繁得多,每年有几千次,只不过绝大部分的野火都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会造成经济损失,不会死人,所以人们也就不会关注,不在乎了。

 

加州的野火这么频繁,跟加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系。加州以阳光著称,一年到头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阴天很少,雨天更少。这样的气候带来的后果是加州的植被比别的地方更干燥,导致植物叶子、枝条里的水分蒸发了,干燥的叶子、枝条本来就容易起火。而且,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加州的植物往往富含挥发性的油,而挥发性的油是很好的燃料,所以加州的植物比其他地方的植物更容易起火。

 

自然界本来就有火源,比如一道闪电击中了植物,被点燃了,火就会迅速蔓延开去。这种野火对于植物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会把害虫、病菌烧死,而且植物烧掉之后让新的植物有了生长的空间,灰烬还能成为新植物生长的很好的肥料。所以在长期的进化中,加州的植物出现了对野火的适应性,不仅不怕野火,反而欢迎野火、盼望野火。加州有很多植物的种子平时发不了芽,要等来了野火,在火烤烟熏之下才会发芽。所以野火是植物自然生长周期的一部分。

 

有了人类活动之后,野火就越来越频繁,因为人会失火,甚至会故意放火。尤其是加州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多,而且作为环保运动的发源地,又特别讲环保,植被保护得很好,不像中国很多城市把树都砍光了。加州的城市往往就是住宅区跟旷野和荒地交错在一起,也就容易因为人类的活动发生野火。

 

加州严重的野火往往在秋季和冬季发生,因为秋季和冬季加州有时会出现从东边的沙漠吹来的桑塔安娜风。桑塔安娜风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热风,吹过之后空气变得非常干燥,也把植物的水分带走了,让植物变得更干燥,就容易起火了。第二,桑塔安娜风风速非常强,最高风速往往能达到每小时100多公里,如果起火后遭遇桑塔安娜风,火势就会迅速地蔓延开去,一秒钟就能烧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的森林。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灭火,也很难用隔离带来阻遏火势的蔓延,因为在强风吹拂下,火星可以飞到几公里之外,怎么阻挡?这一次洛杉矶的火灾这么严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遇到了十几年来最强劲的桑塔安娜风。中国的小粉红、美国的川粉嘲笑加州不会防火、不会灭火,说号称全世界最发达的地区连一个野火也控制不了,是因为他们太无知了,根本不知道加州的野火有多么恐怖。

 

加州的野火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因素,那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去年全世界的碳排放量创了纪录,全球平均气温也创了纪录,比19世纪下半叶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6摄氏度。“巴黎协议”定的目标要把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1.5摄氏度,去年已经超过这个目标了。

 

全球变暖会带来两个后果。第一,气温高了,气候就更干燥,植物的水分蒸发得就越多,植物更干燥就更容易起火。第二,极端天气增加了。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水蒸气不容易变成雨降下来,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待在大气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带来干旱,而且干旱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越来越严重。洛杉矶这次火灾这么严重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南加州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干旱,8个月来基本上没有下过雨。本来从10月开始就进入了所谓的雨季,应该下几场雨,但没有。圣地亚哥这8个月来总共降水只有3毫米,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的一年。但是,大气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不可能一直就那么待下去,总会变成雨降下来,这一降下来就变成了暴雨。加州去年和前年的降雨就非常多,比以往多得多,一个雨季居然下了十几场大雨,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的。雨水这么多,火灾固然不会严重,但植物会疯长,植被特别好。等到出现像今年这样的大旱,植被都干掉变成了很好的燃料。这种越来越旱、越来越涝的循环就会导致野火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

 

以前只有中国的小粉红才对加州的火灾幸灾乐祸,嘲笑加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国国内遇到这种天灾都是不分党派齐心协力抗灾的。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自从川普主义出现之后就不一样了,美国社会越来越不正常。2018年加州发生火灾,川普就把自然灾害作为一个政治手段,以此来攻击他一贯很讨厌的加州民主党。那一次的天堂镇火灾是加州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火灾,经济损失虽然没有这次洛杉矶的火灾大,但是死人多得多,死了85人。那次火灾是川普当总统的时候发生的,而且是在联邦政府管的国家森林发生的,本来没有加州政府什么事,但川普不承担责任,一样怪给加州民主党政府,指责加州人不知道怎么预防野火。川普认为自己比谁都懂预防野火,当时提出建议,要加州人民去清扫森林落叶,说这样才能预防野火。

 

这一次他同样是骂民主党、骂州长纽森,说都是纽森的错,要求纽森辞职为火灾承担责任,因为纽森不听他的话。川普说,火灭不了是因为南加州缺水,应该从北加州引水过来灭火;本来要给纽森无限的水,他不愿意,所以都是他的错。川普还威胁说,纽森不听话就不给加州救灾款。伟大领袖带了头,共和党、川粉当然也就跟着对加州的火灾幸灾乐祸,借机攻击加州、民主党。华人川粉说,要利用这把火把加州烧红,让加州从蓝州变成红州。

 

这些幸灾乐祸的人当中有不少还是在加州的华人川粉,住在尔湾、洛杉矶,也都在骂,还有造谣的。他们骂加州的民主党政府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已经骂了好多年了。他们既然这么看不惯加州,为什么还要赖在加州过水深火热的生活。美国有迁徙自由,不喜欢加州完全可以搬去别的州,例如可以搬去得州、佛罗里达。但现在全球变暖,得州、佛罗里达同样也是自然灾害频繁,而且越来越严重,没有野火也有别的灾害。比如得州、佛罗里达的飓风也是越来越严重。下次飓风季节来了,它们遭到强劲的飓风袭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幸灾乐祸,借机骂得州、佛罗里达的共和党政府,叫嚣让飓风把佛得州、罗里达变蓝呢?

 

其实最该骂的是川普,因为他否认气候变暖,还要破坏对付气候变暖的措施,导致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还应该骂的是那些把全人类的祸害川普选上台的川粉们,最终必然危及全世界、全人类,因为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谁都躲不过去,不管是红州、蓝州,不管是川粉、非川粉,最终都要承担气候变暖的后果。川普、川粉们就是世界的罪人。

 

2025.01.10录制

 

2025.02.03整理

无比庞大的人类细胞图谱工程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以前有“人类基因组工程”,后来又有“人类蛋白质组工程”,2016年有人发起一个更庞大的工程,叫做“人类细胞图谱工程”,有大约100个国家的3000多名科学家参与。这个工程的目的是,把人体里只要跟别的细胞有一点差别的所有细胞都绘制、确定下来。

 

为什么细胞跟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会有差别呢?因为基因的表达不同。而基因的表达不同,最主要的表现在从DNA转录成RNA获得的转录文本不同。这个工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每一个细胞中的RNA转录文本确定下来,这叫做转录文本组。基因的表达还会受到DNA上化学修饰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表观遗传,所以这个工程还要把细胞里所有的DNA的化学修饰也都确定下来,这叫做表观基因组。

 

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够进行下去,得益于生物技术的进步,做一次实验就可以把几千个细胞的转录文本组都测定好。过了这么几年,这个工程现在有了大的进展,最近宣布已经绘制了6200万个人体细胞。听上去很多,但人体总共有37.2万亿个细胞,现在的绘制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把人体所有的细胞的不同都绘制下来,确定了它们在身体的哪个器官、组织、部位,也不等于这项工作就完成了,因为这样绘制出来的图谱只是确定了这些细胞的空间分布,是静态的,而细胞是动态的。人体会发育,也会衰老,在发育、衰老的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个部位的细胞会发生变化,所以也必须把由于发育、衰老发生变化的细胞都绘制下来。

 

细胞与细胞之间会有联系、通讯,也会导致细胞发生变化,所以还要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通讯导致的变化也绘制下来。

 

即使把这些都绘制下来了,获得的也只是健康的细胞,而人会生病,就会出现病态的细胞,跟正常、健康的细胞又不一样,那么还必须把人体生病时出现的病态细胞也绘制下来。这样的话,这个工程的工作量就极为庞大,什么时候能完成就不知道了。

 

2024.11.21录制

 

2025.01.31整理

茶叶里的农药残留会增加癌症风险吗?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我在上次谈到喝茶有导致癌症的风险,举了中国研究者对中国人喝茶情况的研究。我本以为举中国自己的研究会更有说服力,因为举外国的研究一些中国人就会有借口说是外国人要抹黑中国的传统饮料,或者说外国人不懂得喝茶、不会喝茶,或者认为中国人是特殊人种,就像有些中国人抨击外国研究说吃中药有危险一样。但我没想到,不少人反而觉得中国人自己做的研究不可靠,认为中国人喝茶会有导致某种癌症的风险不是茶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的茶叶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造成的。

 

其实,最早发现喝茶会增加某种癌症,特别是胃癌和食道癌风险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日本最早发现喝茶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英国以前也发现喝茶能够增加食道癌的风险,而且喝热茶的人得食道癌的风险是喝茶没那么热的人的3倍。所以,致癌风险显然不能归咎于中国的茶叶农药残留比较高。

 

目前也没有发现现在种茶使用的哪一种农药是致癌物。那些农药最早都是国外研发、从国外进口,后来中国自己生产的,国外对这些农药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知道并没有导致癌症的风险。这不等于说这些农药就没有别的危害,有的是中毒、低毒,有的是剧毒,浓度过高会毒死人。但即使是喝了会死人的剧毒农药,含量很低时的慢性危害也不等于就一定是致癌的风险。

 

中国茶叶里农药残留比较高的问题,早在2012年就引起了关注(那个时候我还在中国),是被绿色和平组织炒起来的。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买了一些茶叶做检测,发现普遍都有农药残留,而且普遍超标,甚至有的茶叶里含有十几二十种农药残留。但他们所谓的“超标”指的是超出了欧盟的限值,而不是中国的限值,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大部分都符合中国的限值。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用不着下架,只不过出口到欧盟就会被禁止进口。欧盟的限值往往定得非常严格,比中国的限值严格得多。中国的食品标准基本上都是抄的美国标准,欧盟的标准往往比美国标准还要严格得多,限值往往是美国标准的几分之一、几十分之一,所以欧盟经常被指责用严格的标准搞贸易壁垒。

 

在中国市场上使用欧盟的标准本来就不妥,而且即使超标,绿色和平组织测出来的量也很低。超标最严重的那种茶叶里有十几种农药残留,有的超标了,但即使把十几种农药残留的量全部加起来,也只有每千克几毫克的数量级。喝茶跟吃别的食品不同,每次用量很少,也就几克茶叶,即使里面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测出来的结果,几克茶叶里也就十几微克农药残留。而且是残留在茶叶里的。我们喝茶并不是把茶叶吃下去,而是用水冲泡,而农药往往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用水冲泡冲下来的农药残留的量就更少,可能就几微克,可以忽略不计,不会产生什么慢性危害。如果说每天吃下几微克农药残留就能产生什么危害,那么跟我们从别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甚至从环境、饮水、大气里摄入的农药残留相比,量也少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这几天在微信公众号有一篇文章传得很广,而且标题起得很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体内,惊现20种农药残留》。那篇论文其实早在2023年就已经发表了,不知为什么这几天突然被翻出来作为一个最新的重大发现。那篇论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哈尔滨居民做的调查。他们找了91个哈尔滨居民,抽血、检测尿液、抽脑脊液,查有没有农药残留,查出了20种。

 

这个研究比较新的地方是检测了脑脊液的情况。这种研究以前有人做过很多,但一般也就查一下血液和尿液里的农药残留,没有人还抽脑脊液来查农药残留。所以他们研究的结果就有别人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在脑脊液里测出有6种三唑类农药,但在血液、尿液里没有查到。三唑类农药是一种低毒农药,在农业上用来杀真菌。

 

这20种农药的残留,有的在血液里,有的在尿液里,有的在脑脊液里,有的在三种体液都有发现。它们有的早已被禁用,为什么还能在体内检测到呢?那就是从环境摄入的。比如DDT早就被禁用很多年了,但它非常稳定,在环境里还有很多。之所以被禁用,也是因为它非常稳定,进入环境就很难被消除掉,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会从环境里摄入DDT,还能够检测到。还有一小部分是从食物链里摄入的。他们对摄入的量做了评估,先根据检测结果估计每天摄入多少农药残留,再跟每天允许摄入的量做对比,发现这20种里有4种超过了每天允许摄入的量,这样就有健康风险了。从环境、饮水、大气以及别的东西里摄入的农药残留是历史遗留问题,好多种农药早就被禁用了,但因为以前用得非常多,又非常稳定,在环境里还残留着,除非移民到国外,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从食物里摄入的农药残留属于监管的问题,只能要求政府做好监管,个人没法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但不要因此就吓得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本身也有健康风险,也存在着监管的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实际上被大大的夸大了,背后有推手。我一开始谈到的绿色和平组织之所以要炒作中国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就是为了推广“生态茶”。他们发布的报告有相当篇幅都在推广生态茶,说生态茶多好多好,可以避免农药残留什么的。那些在别的食品炒作农药残留问题的,也往往是搞有机食品或所谓生态食品的人,想吓唬大家去购买有机食品、生态食品,当然是花更多的钱,向他们交智商税。

 

2025.01.06录制

 

2025.01.30整理

多走路少抑郁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随身携带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准确地记录每天走了多少步。我刚才查了一下,在过去的2024年,智能手机记录了我平均每天走路8084步,比以前少了。我以前每天差不多走10000步。因为去年下半年大旱,野花少了,所以我出去远足的距离相对也就比以前短了。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有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可以很客观地记录一个人每天走路的情况,这对于做流行病学调查的人是一个福音,很容易研究每天走多少步跟身体状况或疾病发生的关系。有关的研究非常多。其中有一类是研究走路的多少跟抑郁症有什么关系、能不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

 

在上个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了一篇西班牙科学家的论文。他们收集了很多关于走路与预防抑郁症的研究,挑出其中的33项来分析。这些研究涉及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9万多人,都是每天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计步器统计每天走多少步的。跟踪几年之后,研究这些人中有多少得了抑郁症,或者出现了抑郁症症状,这样就可以做对比了。将对比的结果综合起来,发现每天走路5000步以上就有了预防抑郁症的效果。如果每天走路超过7500步,像我这样的,那么报告抑郁症症状的风险降低了31%。每天多走1000步,报告抑郁症的风险就降低9%。

 

这些研究是为了研究能不能预防抑郁症,所以在研究之前就把已经得了抑郁症的人排除了,研究的是一开始没有得抑郁症的人。以前有研究研究的是那些已经得了抑郁症的人,发现运动能够治疗抑郁症。运动的治疗效果跟吃药的效果相当,有时候会更好。运动有多种方式,其中治疗抑郁症效果最好的是跳舞,其次是跑步或走路。所以,每天坚持走路7500步以上,不仅可以预防抑郁症,而且如果得了抑郁症,还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2025.01.05录制

 

2025.01.29整理

喝茶有致癌的风险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酒、咖啡、茶是三种最常见的饮料,前面我已经谈了酒、咖啡和癌症的关系,今天再讲一讲茶和癌症的关系。其实早在2017年我就写过一篇比较长的科普文章,讲喝茶与癌症的关系。那时候我还能在中国发表文章,有时候还会引起风波。我那篇文章就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我在文章里谈到普洱茶很容易被真菌污染,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比如黄曲霉素,是强烈的致癌物,所以喝普洱茶不仅不能预防癌症,反而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这就得罪了云南人民。云南普洱茶协会声称要代表600万云南茶农起诉我,向我索赔600万元名誉损失费,云南政府组织了一批云南的专家开会声讨我。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声称要对普洱茶进行紧急抽检,证明里面不含黄曲霉素,发表论文,用数据来打脸方舟子。不过后来不了了之,我并没有接到云南普洱茶协会的诉状。云南农大的校长也没有发表论文,不知道他是看风头过去了就没有真去抽检,还是抽检发现里面到处都是致癌物,就不发表论文了。现在七八年过去了,关于喝茶与癌症的关系又有非常多的研究,值得再回顾一下这个问题,谈一谈最新的一些进展。

 

茶跟酒和咖啡不同,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保健食品,喝了有各种各样的好处,而咖啡和酒历来就被认为不是什么好东西。最近十几年来,人们才开始研究咖啡是不是有保健作用,而茶的保健作用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发表的有关论文比研究咖啡的多得多。将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是有道理的,因为茶里富含很可能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保健物质。为什么我们喝茶会觉得很香?因为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多酚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儿茶酚。儿茶酚是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其中包括抗癌作用,这是有实验作为证据的。体外实验发现儿茶酚能杀死癌细胞,动物实验发现那些长有肿瘤的动物如果摄入了儿茶酚,肿瘤的生长就会被抑制,所以把儿茶酚作为一种抗癌物质是有科学证据的。但是,这不等于喝茶就能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因为我们喝茶摄入的儿茶酚的量比做实验的用量至少少了一个数量级。

 

那么,喝茶究竟能不能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呢?这需要拿人做研究,要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对照试验。我在7年前那篇文章里说了,虽然做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没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因为研究的结果相互冲突,有的说喝茶能够预防癌症,有的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现在过了七八年,又有了更多的研究,结果还是互相冲突,没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比较明确的是喝茶能够预防口腔癌,几项研究的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也比较明显,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但对于其他癌症就没法得出结论,反而有一些研究表明喝茶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这就值得注意了。特别是有中国的研究者对中国人喝茶做研究,得出了喝茶会增加某种癌症风险的结论,那就更值得我们注意了。以前也有外国的研究者做过这样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很多中国人不服,认为这些外国人别有用心,想抹黑我们中国的传统饮料。或者认为外国人不会喝茶,才喝出了癌症。甚至认为中国人是特殊人种,跟外国不一样,外国人喝茶会喝出癌症,中国人喝茶却可以预防癌症。但是,中国人自己对中国人做的研究也发现喝茶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些借口、狡辩就都不成立了。中国人研究喝茶肯定不会带着抹黑喝茶的动机,所以他们如果得出了对喝茶不利的结论,就应该是可信的。

 

2002年,中国启动了一项规模非常大的研究项目,研究中国人得慢性病跟生活习惯有没有什么关系。这项研究课题最开始是由香港慈善组织嘉道理基金会赞助的,所以这个项目就被叫做“中国嘉道理生物库”。在2004~2008年期间,在中国的5个城市和5个农村调查了多达51万人。对他们进行体检、抽血、问卷调查,问各种情况,包括喝茶的习惯,一天喝多少茶都被记录下来。几年之后做追踪调查,做各种各样的对比,因为这些人当中有的生病,有的死亡了。每过几年就做一次追踪调查,到现在已经追踪了3次,其中就包括喝茶跟癌症的关系。因为其中有些人已经得各种各样的癌症去世了,而这些人有的喝茶,有的不喝茶,喝茶的量又不一样,所以就可以对比了解喝茶究竟是能预防还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个项目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表了两篇关于喝茶与癌症的风险的论文。他们的研究发现,如果去除了抽烟、喝酒的因素,那么喝茶跟得总的癌症的风险以及得常见的癌症,包括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的风险没有关系,既不增加,也不降低。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结果可靠,就表明喝茶既不能预防也不能增加癌症的风险。但这项研究也发现,喝茶增加了得胃癌的风险。即使是不抽烟、不喝酒的人,如果有喝茶的习惯,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特别是喝很多茶的人,一天喝茶用的茶叶的量超过了4克,得胃癌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0%。

 

茶叶里目前没有发现致癌物,那么喝茶能增加某种癌症的风险就是别的因素引起的。一个可能是,茶叶本身虽然不含致癌物,但茶叶在制作、储存的过程中有可能被真菌污染,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而很多真菌毒素都是强烈的致癌物。就像我一开始提到的黄曲霉素就是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这对于大家喝得最多的红茶、绿茶、乌龙茶,问题不大,因为这些茶叶在制作时会烘焙,相当于消毒,把茶叶原有的真菌杀死了。它们还要密封保存,保存不好发霉了,那就是变质了,大家也就不喝了。要减少喝茶得癌症的风险,一旦发现茶叶有异味、发霉就不要喝了,要扔掉,不要舍不得。

 

但有一类茶偏偏就是要喝发霉的,也就是普洱茶这类所谓的后发酵茶。后发酵茶在制作时没有烘焙这道程序,也就没有对茶叶消毒。储存时也没有密封,而是开放式储存,因为要让它在储存过程中一直发酵,而且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其他的茶叶都有保质期,时间长了、变质了就不能喝了,普洱茶却号称越老越好。在储存发酵过程中很容易发霉长真菌,所以普洱茶经常被查出含有黄曲霉素,甚至含量非常高。所以对于普洱茶,我是从来不喝,也喝不惯,因为我喝普洱茶会觉得有一股发霉的味道。我对茶叶很敏感,发霉的茶是绝对不喝的。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喝普洱茶。所以,如果要预防喝茶增加癌症的风险,就要注意茶的种类以及是不是发霉。

 

还要注意茶水的温度。喝茶之所以会增加某一些癌症的风险,还跟茶水的温度有关,一旦水温超过了65摄氏度,就被认为是致癌物了。不管喝的是什么,只要温度太高,就会增加癌症的风险。我刚才提到的那项中国人对中国人喝茶的研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不抽烟、不喝酒的人喝茶,既不增加也不降低食道癌的风险,但是抽烟、喝酒的人喝茶就增加了得食道癌的风险。抽烟喝酒本来就会增加得食道癌的风险,再同时喝茶的话,就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风险。也就是说,茶跟酒、烟会起到所谓的协同作用。而且他们还发现,这个风险跟喝的茶水温度有关。喜欢喝茶的人,喝的茶水越烫,得食道癌的风险也就越高,最高可以高5倍。有些人知道自己喝酒抽烟容易得癌症,就想通过喝茶来预防,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喝茶要悠着点,不要滚烫地喝下去,要放凉一些再喝,喝温茶。

 

2025.01.04录制

 

2025.01.28整理

喝酒导致癌症的概率有多大?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根据美国科学院发布的最新报告,即使适量喝酒,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其中最确定的是女人喝酒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即使一天只喝1杯,也就是相当于14克酒精的量,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10%。但这是相对的风险,是跟不喝酒的人得乳腺癌的风险相比而言的,如果不知道不喝酒的人得乳腺癌的风险有多高,那么这个相对风险究竟有多严重就没有概念。

 

得乳腺癌的概率,也就是所谓的绝对风险究竟有多高呢?刚好美国总医官差不多同时发布关于喝酒与癌症的关系的报告,其中就有这方面的数据。不喝酒或很少喝酒、一周喝酒少于1杯的女人,她们得乳腺癌的概率是11.3%,也就是说,每100个女人一生中大约会有11个得乳腺癌。每周喝酒1杯的女人得乳腺癌的概率是13.1%,跟不喝酒或极少喝酒的人相比,也就是每100人多了不到2人。每天喝酒2杯的女人得乳腺癌的概率是15.3%。喝酒越多,风险也就越高,概率也就越大。

 

这只是得乳腺癌的风险,喝酒还会有得别的癌症的风险,这个概率又是多少呢?每周喝酒少于1杯的女人得跟酒精有关的癌症的风险是16.5%,每天喝酒1杯的女人得癌症的概率是19%,也就是每100人多了2.5人。每天喝酒2杯的女人得癌症的概率是21.8%。

 

男人喝酒同样会增加癌症的风险。每周喝酒不到1杯的男人,得跟酒精有关的癌症的概率是10%。每天喝酒1杯的男人,得癌症的概率是11.4%。每天喝酒2杯的男人,得癌症的概率是15.3%。可见男人喝酒导致癌症的概率比较低,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膳食指南对男人喝酒的限量限得比较高:男人每天喝酒不要超过2杯,而女人每天喝酒不要超过1杯,说明喝酒对女人健康的不良影响要大得多。

 

为什么总医官要在这个时候发布关于喝酒与癌症关系的报告呢?因为他建议在酒瓶上贴的健康警示标签中加入喝酒能够导致癌症的警告。现在美国卖的酒都贴了健康警示,但是只有两方面内容:孕妇喝酒会导致胎儿畸形,喝酒会影响开车、操作机器以及有可能带来健康问题。总医官要求加入新的内容:喝酒能够导致癌症。但是这需要国会通过法案,国会不一定照办,而且这个总医官是拜登任命的,马上就要下台。川普提名的新总医官是一个国外野鸡大学毕业的医生,热衷于卖保健品,水平很差,不一定还会坚持这个建议。

 

2025.01.03录制

 

2025.01.2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