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是非功过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袁隆平去世,大家纷纷在悼念、颂扬他。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发表了批评、质疑甚至攻击袁隆平的言论,他们的微博、微信账号被封了,有的人还被警方抓了,说他们犯了“侮辱英雄烈士罪”,袁隆平变成烈士了。
这十几、二十年来,中国媒体、网上舆论对袁隆平一直神化得很厉害。这几年又出现质疑袁隆平的声音。在2018年网上有些人说要质疑袁隆平神话,甚至认为袁隆平不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袁隆平是不是杂交水稻之父》,专门驳斥这种说法。科学猫头鹰的公众号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发表,几个小时以后科学猫头鹰所有公众号全部都被永久地封禁。可能下达封禁命令的人只看了标题,以为我在质疑、揭露袁隆平,其实我那篇文章是在替袁隆平说话。
对袁隆平要怎么评价呢?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批评他的,很多其实都没有真正地搞明白袁隆平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比如说,很多人分不清常规稻和杂交稻的区别。我看到有一些人说:袁隆平算不上杂交水稻之父,美国的亨利·比切尔才是杂交水稻之父。比切尔培育出了一个水稻品种,被称为“奇迹稻”,在世界上种得非常多,但是,它属于常规水稻,不是杂交水稻,无论如何不能把比切尔叫做“杂交水稻之父”。
常规水稻虽然也用到了杂交育种技术,但是还要经过很多代的自交,让这个品种的性状很稳定,才会推广。这样,它的下一代就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了,所以农民对常规水稻可以留种,因为常规水稻不利用杂种优势。杂交水稻要利用杂种优势,它实际上是杂种一代。如果把杂交水稻拿去种的话它的性状就分离了,分离以后就不具有优势了。所以,杂交水稻是不能留种的,每年都要育种,农民每年都要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来种。袁隆平的贡献就是他是杂交水稻的一个开拓者,也是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要推迟很多年。
研究杂交水稻不是袁隆平开始的,国外早就有人在做。但是做杂交水稻有一个问题。水稻属于自花传粉,要做杂交很难:母本要把花蕊去掉,不让它自花授粉,再拿父本对它授粉,这样才会是杂交。如果只是做育种的试验,可以人工把花蕊去掉。但是如果要大规模地育种,那显然是不行的,不可能用人工一个一个把植株的花蕊去掉。所以,应该搞到天生就没有花蕊或者是花蕊不育的植株。在袁隆平之前,国外有人通过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了雄性不育植株,但是不实用。袁隆平想到的是到田间去找这种天然发生的变异。种了很多以后,有一些水稻的植株会发生变异,天生就是雄性不育。在1964年,袁隆平在田间查找了一万多个植株之后,最终发现有6株是雄性不育植株。这是首次在田间发现有这样的植株。他写了一篇论文,1966年在《科学通报》报告了他的发现。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的人的重视,决定立项来研究杂交水稻,由袁隆平牵头在1967年搞杂交水稻的攻关。如果没有袁隆平在1964年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没有他1966年发表的论文,那么中国当时就不会攻关研究杂交水稻了。所以,这是袁隆平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袁隆平另一个贡献是,在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的植株是雄性不育的,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当时袁隆平在北京查资料,发现的时候他不在现场,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发现的功劳应该完全归为李必湖。李必湖是袁隆平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当袁隆平的助手。他之所以会去海南找野生水稻的不育植株,是袁隆平指导他去的,袁隆平是李必湖的导师。根据学术界的惯例,团队做出来的成果主要还是要算在导师身上。所以,把这个功劳归为袁隆平,也是说得过去的。
袁隆平团队在发现了“野败”不育植株之后,当时因为有一个攻关小组,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他无偿地跟大家都分享“野败”植株,而且还办班教大家怎么样做杂交水稻。当时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去向袁隆平学习杂交水稻技术,学完以后自己回去做,有一些人运气比较好,比较快地做出来了。最早根据“野败”做出来“不育系”的不是袁隆平,而是江西萍乡农业局的技术人员颜龙安。所以这个人一直认为他才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技术是袁隆平教他的,而且他用来做育种的材料——野败也是袁隆平给他的,怎么能自称“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还有一个贡献,在1974年搞出来第一个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这个杂交水稻品种有缺陷,不抗病,后来就不再推广了。后来有更好的杂交水稻的品种,推广得更多、种植的时间也更长。其中种植得最多的是福建谢华安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一些人因此把谢华安叫做“杂交水稻之母”。这个称呼很搞笑,因为谢华安是个男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个“之母”也是在“之父”之后才出现的,因为没有袁隆平,谢华安也不可能去做杂交水稻搞出来这个推广最多的品种。
所以,把袁隆平叫做“杂交水稻之父”是名副其实的,质疑这个说法的人其实很无知。
还有一些人说,杂交水稻的重要性是被大大地夸大了,现在谁还吃杂交水稻?吃的都是东北大米。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基本上都是常规稻,杂交水稻很少。很多人的确吃的是东北大米,但还有很多人吃的不是粳米,吃的还是南方种得比较多的籼米,籼米大部分还都是杂交水稻。中国种植的水稻差不多有一半还是属于杂交稻,有一部分是做成米饭吃的,有一部分是用来做加工食品的、甚至作为饲料的,这也很重要。虽然十几、二十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的确在减少,但是在国外杂交水稻反而种得越来越多。美国2000年开始商业化种植杂交水稻,现在大概占了美国水稻的30%。美国南方种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属于籼稻,大部分都是杂交水稻。所以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杂交水稻过时了,杂交还是很重要的水稻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不能因此把它否定掉。
可见,袁隆平的贡献不止限于在中国,而是有国际贡献。现在国际上搞杂交水稻的,追根溯源都要归到袁隆平。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也是承认的,袁隆平因此获得几个重要的国际奖。包括以色列颁发的沃尔夫农学奖,因为诺贝尔没有农学奖,一般认为沃尔夫农学奖就是农学的诺贝尔奖。还有美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也是很重要的国际奖。
袁隆平的贡献主要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做出来的。九十年代以后他搞“超级稻”,其贡献倒可以说是被夸大了。他做的这些都属于常规的杂交育种技术,都是比较不精确的育种技术,目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农业发展的未来属于生物技术,是非常精确的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是转基因技术。袁隆平也认为未来要靠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他儿子也在做转基因水稻,做的是要增产的转基因水稻,但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
转基因水稻里中比较成熟的是抗虫转基因水稻,转入了Bt基因,表达Bt蛋白,鳞翅目的昆虫吃了会造成肠道穿孔,因此饿死。但是袁隆平虽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十几年来却一直在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虫子都不能吃,人能吃吗?甚至还说:即使这一代人吃了没事,那么下一代是不是会有问题?生育方面是不是会有问题?
这种说法是非常外行的。有很多食物虫子不能吃,人是能吃的,因为人和虫子的解剖、生理有很大差别,不能因为虫子不能吃就怀疑人能不能吃。抗虫转基因水稻用到的Bt蛋白质也只有特定的某一类昆虫吃了以后会被杀死,那就是鳞翅目的昆虫。其他的昆虫吃了也没事,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的肠细胞上面才有能够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其他的虫子没有。人的肠细胞里头也没有能跟Bt蛋白质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何况我们吃大米是要煮的,Bt蛋白质就失活、没有毒性了,即使是让鳞翅目的昆虫吃煮过的Bt蛋白质也杀不死。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其他的作物也有Bt转基因的。美国从1996年就开始大规模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出过任何的事故。
所以,袁隆平在转基因方面的质疑是错误的,完全站不住脚。但是由于他在农业领域的崇高地位,对于一些官员、普通公众造成了误导,让抗虫转基因水稻很难被批准、推广上市。抗虫转基因水稻是中国自己研发出来的,已经有20年了,到现在一直被搁置着。因素很多,但是至少袁隆平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从这方面可以说,袁隆平晚年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袁隆平还活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批评他,并不是他去世了我才说这种话。十几年来只要袁隆平出来质疑抗虫转基因水稻,我就会批评他,写过几篇文章,袁隆平也没有因此要求政府把我封杀。那时候我还在国内呢。不像华为被我质疑了一句“如果备胎好用为什么不早点用?”就恼羞成怒,出动国家机器把我全面封杀。袁隆平在这点还是有肚量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跟我还在国内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中国在搞文革2.0。如果我还在国内敢去质疑袁隆平,不需要袁隆平发话,自有其他的人主动把我封杀了,甚至说我是“寻衅滋事”,把我抓起来都有可能。天津、北京公安局这两天就都各抓了一个攻击袁隆平的人。如果袁隆平还活着,他也未必会认同这种做法。
国外有一句话,叫做“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没有意义”。不允许对袁隆平有任何的批评、质疑、攻击,这叫“以言治罪”。攻击一个人当然会让人觉得很恶心,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但是可以在舆论上谴责,不应该因此抓人,否则就是剥夺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只允许赞美,不允许批评,也让赞美变得非常廉价。虽然现在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在高喊悼念袁隆平,说他是“国士无双”,还有人把他说成是“国土无双”,但是没有批评的自由,就让人怀疑这些赞美是不是发自真心的?是不是言不由衷呢?就让这样的赞美变得很廉价。动辄抓人,以至于一批评就抓人,这种做法也是对袁隆平的侮辱。
2021.5.22.录制
2025.5.1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