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的存档

防民之口甚于防洞庭湖

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

中国最近出了大事,洞庭湖决堤,在华容县那一块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事大到惊动了习主席。他还在国外访问,就第一时间做了抗洪救灾的指示,为抗洪救灾指明了方向。习主席心善,看不得人民群众受苦受难,所以从来不去灾区视察,也并不经常为抗洪救灾指明方向。最近一段时间,广东、广西也出现了大洪水,就没见习主席做过指示。可能是地方政府也知道习主席心善,不愿意向他报告灾情,免得他听了不舒服、不高兴。这一次洞庭湖决堤是很罕见的,瞒不住,所以只好向习主席报告,请习主席为抗洪救灾指明方向。

 

向上瞒不住,向下又想控制信息,在洞庭湖发生决堤的第一时间,华容县政府就发出通知,禁止任何人发布相关信息,“一切以官方通告为准”。但现在是网络、智能手机时代,谁都能够拍视频,拍完视频就可以传上网。即使网监迅速删除这些视频,但传到国外之后就没法删了。所以这一次洞庭湖决堤的视频不少。从一开始怎样发现险情,到最后出现大缺口,整个过程都被拍下来,都能找得到。

 

刚开始发现堤坝有裂痕就没有采取加固措施,出现一个小缺口后采取的措施是用卡车运沙子,想用沙子把缺口填上。直接用几辆卡车往缺口里填,还派了运沙船往缺口灌沙子。我不是水利专家,但我见过以前怎样堵缺口,都是用沙袋去堵。水那么急,不要说散沙,连车子都被冲走了,怎么可能堵得住?缺口越冲越大,最后冲成了一个220米的大缺口,淹了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农田、住宅都被淹掉了。看了这些视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禁止任何人发布相关信息,因为这些视频上网,很多人看了都要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来就是中国的传统技能。

 

禁止任何人发布相关信息,一切以官方通稿为准,那么官方的通稿会写成什么样,我们完全想象得到。无非就是丧事喜办。碰到灾难就是摆拍一些抗洪救灾的视频,集中报道怎样抗洪救灾。看了这些视频也让人觉得很奇怪,他们终于在摆拍的时候想到装沙袋堵缺口了,视频里就那么零零星星几个人在装沙袋,周围站满了一大堆警察,有的警察还在拍视频。他们是在监工,还是在监制摆拍视频呢?

 

缺口终于堵上了,突然有一大群人高举着红旗从两边冲上了合龙的缺口,开始庆祝。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耍什么把戏,或者搞什么庆功大典。我不知道这有啥可庆祝的。虽然新华社的新闻报道说堵缺口刻不容缓,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马上去堵缺口,一直等到堤坝两面的水位已经齐平才开始作业。这时已经没有落差,堵起来当然很容易,有什么值得庆祝的?现在只是把洞庭湖第一条堤防的缺口堵上了,洪水已进入了第一堤防与第二堤防之间,而且据说第二道的堤防质量更差,多处出现了险情。水没排掉,险情还在,就开始庆祝,万一第二道堤坝又出现缺口怎么办?难道第二道堤坝的缺口堵上再庆祝一次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举着红旗上去庆祝呢?因为迷信所谓的“红色力量”。在发生决堤的6天前,岳阳新闻就报道过,“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红色力量筑牢安全‘堤坝’”。这才过了几天,所谓的“安全堤坝”就决堤了,可见“红色力量”也没有那么靠谱。

 

为什么会发生决堤?说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这段时间湖南连续强降雨十几天,据说是六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雨。另一个原因是洞庭湖的堤坝都是很早以前建的,质量本来就不怎么样,年久失修,就频繁出现险情。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险情也会越来越多,发生决堤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做好应对。怎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怎样预防,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因为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州今年11月要对州政府发行100亿美元债券进行公投,这些债券就是专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其中就包括怎样预防洪水。

 

有网友搜到,中国2022年已经有加固洞庭湖堤坝、预防决堤的项目,投资了85亿元。2023年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为什么还会发生决堤呢?这85亿元都投到哪去了?我查了一下2023年完成一期工程的报道,发现号称加固了1000多公里洞庭湖堤防,虽然也提到加固了华容县的堤防,但加固的那一段不包括现在发生决堤的这一段。可能洞庭湖的堤防很长,没有全部都加固,所以发生决堤的这一段还来不及加固。

 

不论是资金不到位,还是资金已经批了但没来得及加固,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已经知道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也知道现在还没有加固的堤防靠不住,险情已经频发,就应该做好应对。堤坝万一出现裂痕、缺口,要及时堵上,至少应该准备好沙袋,那又不需要花多少钱。想用散沙把缺口堵上,那不越堵越误事吗?难道真的迷信什么“红色力量”、神秘力量能够筑牢堤坝吗?

 

2024.07.08录制

 

2024.07.28整理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我在二十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中国高考作文的问题。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作文教学和考试的方向都错了。

 

先说作文的体裁。中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把作文分成三种文体:抒情散文、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属于一种文学作品。如果学生以后当了作家,或者成了文学青年,也许会写抒情散文。但是跟一般的人关系不大。一般的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写抒情散文。所以对于抒情散文只要学会欣赏就好了,不用学着写。记叙文有一些用处。记叙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以后在工作中可能会用到。但是,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而且记叙文的好坏差别也不是很大。

 

议论文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以后不管干什么,不管干哪一行,都难免要写议论文。如果做生意,要拿投资,写意向书,就是写一篇议论文说服投资人投资。写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实际上也是写议论文。有人说,我是理科生,以后要搞科研,不写文章。其实搞科研也难免要写文章,那就是写论文。论文分成四部分:前言、步骤、结果、讨论。前言和讨论,特别是讨论部分,也是在写议论文。

 

所以议论文用处是最大的,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议论文。评判议论文写得好不好,要比评判抒情散文、记叙文,有更客观的标准。所以,作文考试应该只考议论文。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一篇议论文的好坏呢?

 

第一,要讲真话。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要说服别人,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说的话是真的,也就是真实想法的流露。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怎么可能要求别人相信你说的话呢?所以写作文首先要讲真话,讲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是中国的作文教学是反过来的,历来提倡要讲假话。以前要学生去抄报纸,现在是去抄网上官媒的文章,或者“范文”。都是要求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而不是讲心里话。当然,在中国讲真话可能有危险,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敏感的问题。如果学生讲了真话有可能得零分乃至被开除。以后工作了,讲了真话有可能惹来政治、法律的麻烦,发一篇讲真话的网络文章,就被寻衅滋事抓起来。但是,至少在涉及到一些没那么敏感的内容的时候,要尽量地讲真话,不要养成什么事都讲假话的习惯。

 

第二,要讲人话。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去说服别人,那么就应该让读者能够明白你究竟在说什么。我不是说非要让文盲、半文盲都能听明白不可,但是只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都应该能够听明白。所以写文章应该尽量地通顺、平实。不要用一大堆生僻的字、词,甚至生造一些谁也不懂的词,句子又是花里胡哨的,让人读了不知所云。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就是不讲人话,是最坏的作文,应该得低分,甚至应该得零分。

 

第三,要讲道理。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就应该以理服人,而不要煽情,想以情动人。以情动人是抒情散文、记叙文的事。一篇议论文应该尽量避免煽情。我不是说都不应该煽情,偶尔一两句、两三句煽情是可以的,特别是在结尾,最后以煽情做总结,完全可以,我自己有时候也这么干。但是煽情的文字就像是佐料,不能放多。如果通篇都在煽情,不讲道理,那么就太油腻了,会让人作呕,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要讲道理,就应该讲逻辑,摆证据。对一篇文章不能以论文的严谨来要求,但是至少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逻辑漏洞,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自相矛盾,经不起起码的推敲。要让读者相信你讲的理由,应该拿出证据,也就是所谓的论据。最强的论据就是事实,而且是可靠的事实。

 

中国的作文也讲论据,但是,不完全指的是事实。例如,有所谓以名人名言的话作为论据。以前学生写作文引用毛主席的话作为论据,现在就引用某一个大领导或名人的话。在逻辑上,这属于“诉诸权威”的错误。名人、伟人、领导人说的话,不等于就是对的。写文章应该尽量避免引用别人的话作为论据。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用了一大堆的引言,有的还不是名人的。引用名人都不算是很好的论据,更何况是引用一个谁都没听过的人说的话,能够证明什么呢?什么都证明不了。

 

但是,我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引用别人的话。我有时候也会引用,比如说引用鲁迅的话。引用别人的话,不是认为他说的话就是对的,大家就必须接受。引用别人的话,是认为他说得好,深表赞同。鲁迅文章里面的很多话,虽然写在几十年前,但是还适用于中国现在的社会,还可以用来抨击中国的现实,那我就引用一下,认为他说得非常的好,引起了我的共鸣,希望读者也能够引起共鸣,而不是说鲁迅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

 

最后一点,文风要正。写议论文要去说服别人,就堂堂正正地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要走歪门邪道,想把人家绕晕。例如用非常玄乎,娇揉造作的语言,想让大家觉得你水平很高,懂一大堆的生僻的字词、生僻的典故。这些都不是写议论文的正道。恰恰说明你说不出什么道理,所以,才需要用这种“盘外招数”把大家绕晕了,稀里糊涂地接受。在网上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一篇文章会恶搞,写得很幽默、滑稽、可笑,就觉得这个人很会写文章,文笔很好。其实也是走了歪门邪道。我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说一点俏皮话,有时候我也会在文章里写一两句俏皮话。但是这就跟煽情一样,只是一种佐料,加一点点,让人读起来比较爽,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如果用得太多了,整篇文章都是在搞笑,就变成了油嘴滑舌了。这样的话就失去了严肃性了,读者就不会很认真地对待你想要表述的意思、想要说明的道理了。

 

我讲我们应该怎么样写作文,并不是要真正教大家怎么样写作文,并不是说你听了以后你就会写文章了。一个人会不会写文章,第一靠语言的天赋,第二靠平时的积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不是说去上几堂作文课,听一个讲座,就学会写文章了。也许去参加什么作文培训班,会让你知道怎么样去应付作文考试,能在作文考试得高分。但这不等于就真正地会写文章。就像浙江那个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虽然他得了作文满分,我认为他还是不会写文章。作文考试得高分和会不会写文章是两回事。如果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作文考试中也能够得高分,那当然最好,这是作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中国作文教学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改,而不是要教怎么样写文章。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因此得到一些启发,提高辨别文章好坏的能力。

 

2020.8.23.录制

 

2024.7.26整理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

2024年9月22日星期日

我在二十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中国高考作文的问题。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作文教学和考试的方向都错了。

 

先说作文的体裁。中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把作文分成三种文体:抒情散文、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属于一种文学作品。如果学生以后当了作家,或者成了文学青年,也许会写抒情散文。但是跟一般的人关系不大。一般的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写抒情散文。所以对于抒情散文只要学会欣赏就好了,不用学着写。记叙文有一些用处。记叙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以后在工作中可能会用到。但是,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而且记叙文的好坏差别也不是很大。

 

议论文才是最重要的。学生以后不管干什么,不管干哪一行,都难免要写议论文。如果做生意,要拿投资,写意向书,就是写一篇议论文说服投资人投资。写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实际上也是写议论文。有人说,我是理科生,以后要搞科研,不写文章。其实搞科研也难免要写文章,那就是写论文。论文分成四部分:前言、步骤、结果、讨论。前言和讨论,特别是讨论部分,也是在写议论文。

 

所以议论文用处是最大的,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议论文。评判议论文写得好不好,要比评判抒情散文、记叙文,有更客观的标准。所以,作文考试应该只考议论文。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一篇议论文的好坏呢?

 

第一,要讲真话。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要说服别人,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说的话是真的,也就是真实想法的流露。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怎么可能要求别人相信你说的话呢?所以写作文首先要讲真话,讲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是中国的作文教学是反过来的,历来提倡要讲假话。以前要学生去抄报纸,现在是去抄网上官媒的文章,或者“范文”。都是要求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而不是讲心里话。当然,在中国讲真话可能有危险,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敏感的问题。如果学生讲了真话有可能得零分乃至被开除。以后工作了,讲了真话有可能惹来政治、法律的麻烦,发一篇讲真话的网络文章,就被寻衅滋事抓起来。但是,至少在涉及到一些没那么敏感的内容的时候,要尽量地讲真话,不要养成什么事都讲假话的习惯。

 

第二,要讲人话。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去说服别人,那么就应该让读者能够明白你究竟在说什么。我不是说非要让文盲、半文盲都能听明白不可,但是只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都应该能够听明白。所以写文章应该尽量地通顺、平实。不要用一大堆生僻的字、词,甚至生造一些谁也不懂的词,句子又是花里胡哨的,让人读了不知所云。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就是不讲人话,是最坏的作文,应该得低分,甚至应该得零分。

 

第三,要讲道理。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就应该以理服人,而不要煽情,想以情动人。以情动人是抒情散文、记叙文的事。一篇议论文应该尽量避免煽情。我不是说都不应该煽情,偶尔一两句、两三句煽情是可以的,特别是在结尾,最后以煽情做总结,完全可以,我自己有时候也这么干。但是煽情的文字就像是佐料,不能放多。如果通篇都在煽情,不讲道理,那么就太油腻了,会让人作呕,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要讲道理,就应该讲逻辑,摆证据。对一篇文章不能以论文的严谨来要求,但是至少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逻辑漏洞,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自相矛盾,经不起起码的推敲。要让读者相信你讲的理由,应该拿出证据,也就是所谓的论据。最强的论据就是事实,而且是可靠的事实。

 

中国的作文也讲论据,但是,不完全指的是事实。例如,有所谓以名人名言的话作为论据。以前学生写作文引用毛主席的话作为论据,现在就引用某一个大领导或名人的话。在逻辑上,这属于“诉诸权威”的错误。名人、伟人、领导人说的话,不等于就是对的。写文章应该尽量避免引用别人的话作为论据。我前面提到的那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用了一大堆的引言,有的还不是名人的。引用名人都不算是很好的论据,更何况是引用一个谁都没听过的人说的话,能够证明什么呢?什么都证明不了。

 

但是,我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引用别人的话。我有时候也会引用,比如说引用鲁迅的话。引用别人的话,不是认为他说的话就是对的,大家就必须接受。引用别人的话,是认为他说得好,深表赞同。鲁迅文章里面的很多话,虽然写在几十年前,但是还适用于中国现在的社会,还可以用来抨击中国的现实,那我就引用一下,认为他说得非常的好,引起了我的共鸣,希望读者也能够引起共鸣,而不是说鲁迅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

 

最后一点,文风要正。写议论文要去说服别人,就堂堂正正地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要走歪门邪道,想把人家绕晕。例如用非常玄乎,娇揉造作的语言,想让大家觉得你水平很高,懂一大堆的生僻的字词、生僻的典故。这些都不是写议论文的正道。恰恰说明你说不出什么道理,所以,才需要用这种“盘外招数”把大家绕晕了,稀里糊涂地接受。在网上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一篇文章会恶搞,写得很幽默、滑稽、可笑,就觉得这个人很会写文章,文笔很好。其实也是走了歪门邪道。我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说一点俏皮话,有时候我也会在文章里写一两句俏皮话。但是这就跟煽情一样,只是一种佐料,加一点点,让人读起来比较爽,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如果用得太多了,整篇文章都是在搞笑,就变成了油嘴滑舌了。这样的话就失去了严肃性了,读者就不会很认真地对待你想要表述的意思、想要说明的道理了。

 

我讲我们应该怎么样写作文,并不是要真正教大家怎么样写作文,并不是说你听了以后你就会写文章了。一个人会不会写文章,第一靠语言的天赋,第二靠平时的积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不是说去上几堂作文课,听一个讲座,就学会写文章了。也许去参加什么作文培训班,会让你知道怎么样去应付作文考试,能在作文考试得高分。但这不等于就真正地会写文章。就像浙江那个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虽然他得了作文满分,我认为他还是不会写文章。作文考试得高分和会不会写文章是两回事。如果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作文考试中也能够得高分,那当然最好,这是作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中国作文教学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改,而不是要教怎么样写文章。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因此得到一些启发,提高辨别文章好坏的能力。

 

2020.8.23.录制

 

2024.7.26整理

不要把美国人的信任当愚蠢

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很多加州的中国移民都去领救济穷人的免费食品,领来之后就在唐人街的街道上摆摊出售。如果没有看到这些视频,我不知道原来在美国也可以随便摆摊,没有城管来管。这种事一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政府就会采取措施预防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给真正需要免费食品的穷人带来一些麻烦。

 

这让我想起了刚到美国留学时发生的两件事。一件是,使用系里的复印机复印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用。有老生跟我说,以前使用复印机是不需要密码的,可以随便用,后来发现有中国留学生用它复印中文小说,而且是整本整本地复印,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就给复印机加了密码,每个实验室有一个密码。这样就知道每个实验室复印了多少,再从实验室的经费里扣复印费。

 

另外一件事是我刚到美国留学时,系大楼卫生间里的卫生纸和住宅的卫生间一样可以整卷拿出来,所以卫生纸经常被人拿走,很快就没有了。后来系里采取了一个办法,给放卫生纸的小盒子加锁。这样的话,卫生纸没法整卷拿走,只能抽取。这种事也是中国留学生干的。曾经有中国留学生向人炫耀说,他从来就不需要买卫生纸。有免费的卫生纸可用,干嘛去买?就把整卷的卫生纸都拿走。整卷的卫生纸后来拿不走了,只能抽,那就多抽一点带回家用。

 

中国人老觉得美国人很傻,很容易骗,很容易占到他们的便宜,其实是把人家的信任当成了傻。美国社会很多时候都是靠自觉遵守来运行的,一旦发现有人在破坏规则、占便宜,人家也不傻,也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只不过就会对所有的人都造成不便。

 

所以对于这些破坏规则、占小便宜的人,就应该将他曝光,加以谴责,因为他损害到了大家的利益,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而且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

 

2023.05.04录制

 

2024.07.23整理

杜诗解读:清明二首之二

2024年9月18日星期三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清明二首》两首诗每一首都有六联十二句,属于七言排律。律诗一般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写长了就叫做排律,不管多长除了头尾两联都要对仗,所以排律很难写。《清明二首》第一首堆砌了很多典故,一般人不知道那些典故,欣赏不了,但把那些典故解释清楚就会索然无味。所以第一首我就不说了,只解读第二首。这两首诗的关联性不强,即使不知道第一首,也不妨碍欣赏第二首。

 

这首诗的主旨是杜甫想回老家。杜甫在成都听说老家河南已经被官军收复,马上就想到回去,也就是大家在中学学过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甚至还规划了回家的路线,那就是走水路,坐船顺流而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洛阳在河南,指代杜甫的老家。但他只是有了这个想法,并没有马上去实现,在成都又待了两年。两年之后才开始动身,买了一艘船,带着全家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到了夔州(现在的重庆奉节),他又停下来待了一年十个月。夔州的生活对他来说相对安逸,不到两年就写了400多首诗。这是他最高产的时期,而且精品非常多,像《登高》《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阁夜》都是他在夔州时写的。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可以把它叫做“杜甫的奇迹年”。他在夔州呆了不到两年之后,大历三年正月继续带着全家坐船出了三峡,沿长江顺流而下。

 

到了江陵(湖北荆州),本该北上,“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打听到商州一带又发生了战乱,没法再往北走了。回不了家怎么办呢?只能在江陵暂时住下来。这么一耽搁,生活就出问题了。身上没有那么多钱,又不可能去打工,只能结交地方官员,或者靠远房亲戚、以前认识的朋友接济一下,以解决生活问题,毕竟一家老小都跟着。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很长时间,待得太久,接待的人也很烦,所以一般几个月就得换别的地方。杜甫在江陵待了几个月后,没法往北走,就沿着长江南下,到了湖北的公安。在公安待了几个月又得离开,依然沿着长江继续往前,漂流到湖南的岳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第一次看到了洞庭湖,留下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登岳阳楼》。在岳阳待了几个月之后,还得继续往前走。这回没法顺着长江往前漂了,就往南渡过了洞庭湖,再沿着湘江逆流而上,到了潭州(湖南长沙)。这组诗就是他到长沙后,清明时节写的。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在讲自己这辈子一直漂泊之苦:“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他的“飘泊”跟我们现在所谓的漂泊不一样。我们现在说到哪打工、留学,也喜欢说自己在漂泊、流浪,比如“北漂”。杜甫的漂泊则是被迫的,由于战乱,只好拉家带口到处跑。即使是年轻时、身体健康,这种漂泊本来也已经够悲苦了,更何况老迈年高,一身是病。杜甫当时有什么病呢?“右臂偏枯”,他的右臂已经不能动弹,中风了;“半耳聋”,耳朵也有一半聋了(两只耳朵有一只聋了,不是半只耳朵聋了)。他在夔州写过一首《复阴》,说“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可知他的左耳朵在夔州时就已经聋了。

 

接下来的第二联继续写他的飘泊和多病:“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上半联继续写漂泊。他的“飘泊”并不是比喻,是真的坐在船里到处漂。到一个地方停下时,还不可能上岸就有房子住,而是船系在岸边,人住在船里。周围没有别人,显得非常孤单,“寂寂”就是很孤单的样子,比一般的漂泊更悲苦。想到这种情况就两眼流泪,所以说“双下泪”。为什么要强调“双下泪”呢?因为上一联提到了“半耳聋”,“双下泪”跟它呼应——两个耳朵已经有一个聋了,两只眼睛虽然还好,却都在流泪。

 

下半联继续写多病。“悠悠”有几种意思,这里跟“悠悠我心”一样,是形容悲伤的样子。“伏枕”,指生病了躺在船上不能动弹,没法到处走,只能一直躺在船上。躺在船上既忧伤又无聊,只好用手在空中写字排遣,就是“书空”。但是已经“右臂偏枯”,只能用左手写,所以叫“左书空”。

 

这两联的飘泊和年迈多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写,跟诗题《清明》并不贴切,所以接下来就写清明:“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清明时玩“蹴踘”(古代的踢足球)和荡“秋千”是一种习俗,这跟诗题《清明》贴上了。这一联不能分开理解,要串起来看,这叫“互文”。第三联的意思就是,十年来“将雏”(带着幼小的孩子),也就是拉家带口走了万里远的路,不论走到哪里,清明时节都看到人们还是在玩“蹴踘”、荡“秋千”,跟自己老家的习俗一样。十年来,每逢看到别人玩这些东西就联想到跟老家一样,表明时刻都在想念着故乡。清明的习俗有很多,为什么特地挑出“蹴踘”和“秋千”呢?这里面有隐喻。看到“蹴踘”,就想到自己这十年来像足球被人踢来踢去;看到“秋千”,就想到自己这万里飘泊像秋千荡上荡下。

 

“万里”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杜甫在诗里面喜欢用“万里”;但“十年”并不夸张,真的是漂泊了十年。从他乾元二年在华州(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司功小小的官任上辞职不干、带着全家去漂泊算起:先到秦州(甘肃天水)待了一段,后在同谷(甘肃成县)几个月差点全家饿死;又到四川成都住了六年,再到夔州住了差不多两年,现在又流浪到了湖南。乾元二年是公元759年,在湖南长沙写这首诗时是大历四年,也就是公元769年,刚好十年。所以,这个“十年”没有夸张,而且也不是一个虚数,是很精确的一个数字。

 

第四联写景:“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上半联写的是抬头往天上看到的远景。“旅雁”指从北方旅行而来的大雁。春天来了,大雁要回北方了。“紫塞”,也就是紫色的关塞。秦朝修建长城、汉朝修建关塞,都用紫色的泥土,看上去是紫色的,因此叫做“紫塞”。这里用“紫塞”指代北方。大雁回北方老家,只要飞上云天就可以走了;但人要回老家,没法像大雁一样飞回去。这是在感慨自己还不如大雁。

 

下半联写低头看到的近景,自己的家人在钻木取火。为什么要取火呢?古代清明时候要停火三天,吃三天寒食(冷饭),三天过后要重新开火,那就要取火了,“钻火”指的就是取火。取火是有讲究的,北方清明取火用榆树或柳树,而湖南那时取火用的是“青枫”。所以,上一联说的“习俗同”只是形式相同,其实并不完全一样。这里强调各地有不同的清明习俗,是要表达一个意思:毕竟身在异地,不能把异地当家乡。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这一联是在想象。

 

唐人喜欢用“秦城”指长安,用“汉主”指当今天子。杜甫在想象现在的都城长安和周围的山河,春天来了,到处都是鲜花,该有多么美。这只是想象,望是望不到的,只能说是在想望。杜甫自从十年前离开长安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长安了,但“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一直在想着长安,对长安念念不忘。因为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第五联把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意义升华了:以多病之身漂泊流浪到了江湖之远,也还是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

 

他能不能再去长安,能不能回到老家?我们看最后一联:“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杜甫当时在潭州(长沙),不在洞庭湖边上,看不到洞庭湖,所以他这里写的“洞庭阔”并不是他看到的景色。为什么要写没有看见的洞庭湖呢?因为从长沙回老家要北上,就必须先渡过洞庭湖。洞庭湖非常宽阔,那时是中国的第一大湖,面积是现在洞庭湖的两倍以上,这么宽阔的湖泊就是回家的一大障碍。而且湖泊一直就那么宽阔,不是春天来了,春水上涨才变阔的。春去春来一直都是一大障碍,并不是春天过去,春水退了就可以轻易渡过的。所以,“洞庭阔”代表着自己回家乡的重重障碍。

 

看到宽阔的洞庭湖,也看到了湖上有“白苹”。白苹就是浮萍,漂泊的人看到水上的浮萍就会感到一种哀愁。为什么不叫浮萍,而叫白苹呢?因为浮萍开的花是白色的。但浮萍夏天才开花,清明时还没有开花,他看到浮萍想到浮萍也叫白苹,再由“白”字想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来日无多,很可能没法再渡过洞庭湖,突破重重障碍回到老家了。杜甫最终的确没能回到老家。

 

在潭州住了几个月之后,他又得离开了。他打听到青年时代结交的一个好朋友现在在衡州(现衡阳)当刺史,就想去投奔他,于是从潭州出发,沿湘江逆流而上。好不容易到了衡州,好朋友已经被调到潭州去当刺史了,所以又赶回潭州。到了潭州才知道,他的朋友就任没多久就病死了,他在潭州又没有了依靠。在潭州呆了一段时间后,潭州发生了叛乱,新任刺史被人杀了。这时的潭州很危险,杜甫又得离开。

 

他打听到一个远房亲戚在郴州当官,那更远了,在潭州南方。他想去郴州投靠亲戚,就继续出发漂泊,又乘船逆流而上。结果耒阳发大水,过不了,一家人困在舟中饿了5天。幸好耒阳县令知道了,给他送来了牛肉和酒,才没有饿死。郴州过不去,只好又回到潭州。住了一段时间后又想去岳阳,去岳阳又得过洞庭湖,他在洞庭湖上再次中风,这一次就没有恢复过来,死在了洞庭湖的船上。他在临死前写了一首很长的诗送给湖南的亲友,这首是三十六联的五言排律,是他的绝笔。在绝笔中有两句:“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至死都念念不忘战乱未休。

 

杜甫死后,他的儿子很穷,没办法把棺材送回老家。棺材暂时停放在岳阳,这一停放,就停放了40多年。他的二儿子有一个儿子,找亲朋好友资助盘缠,把爷爷的棺材护送回老家,埋在河南的首阳山。这个时候,杜甫已经死了四十多年了,终于魂归故里。

 

2024.04.05录制

 

2024.05.06整理

杜甫《清明二首》真伪辨

2024年9月17日星期二

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在潭州(今长沙)写下《清明二首》:

 

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周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在该诗后有“备考”,摘录清人朱瀚和今人洪业对该组诗的辨赝,认为是伪作,未做辨析,以示存疑。其实大谬不然。

 

朱瀚之说,清人施鸿保曾有反驳,但仅限于针对朱瀚所谓杜甫“集中偏缺此体”(指七言长律),指出杜诗中有几首七言长律,批评朱瀚“失检”。

 

朱瀚岂止“失检”,他对这两首诗的指责,都是莫名其妙,表明这个清朝中叶小有名气的“儒将诗人”,其实不懂诗,更不懂杜诗。他的指责多是主观评价,但有两处可以客观驳斥之。

 

其一,朱瀚称“汉主”不可解。其实很可解,因为唐人喜用“汉主”代指唐皇。杜甫另有诗用“汉主”一词:

 

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扫蜂蚁。——杜甫《青丝》

 

如果说这是引汉朝典故讥讽时事的话,那么其他唐朝诗人则频繁用“汉主”称呼当今皇帝,例如:

 

汉主何时放逐臣,江边几度送归人。——刘长卿《送王司马秩满西归》

 

圣词今日光辉满,汉主秋风莫道才。——李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甚至还有和杜甫一样以“汉主”对“秦城”(指长安)的: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李端《赠李龟年》

 

其二,朱瀚称“上云”二字无出,意思是没有这种用法。但与杜甫同时代的李端也和杜甫一样用“上云”描写大雁:

 

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李端《宿瓜洲寄柳中庸》

 

可知朱瀚既不熟悉杜诗,也不熟悉唐诗,不过是一个浪得虚名的腐儒,对此人的辨赝应该无视。他还与人合著《杜诗解意七言律》专门讲解杜甫七律,不知哪来的底气,也许是合作者操刀。

 

再看今人洪业的辨赝。他自己承认对杜诗不熟,曾说:“我年轻时也能背几十首杜诗。晚年记忆力太差了。早年所能背的,现在也模糊了。”(洪业《我怎样写杜甫》)其研究杜诗的成果是编了一部《杜诗引得》,也就是杜诗用字索引(他的学术成果就是编了各种中国古代经典的“引得”,下功夫人人可做),可以查杜诗用字情况,在以前可作为工具书,在数码时代就完全没用了。由于有这部工具书在手,以及写过一本介绍杜甫的英文专著《杜甫:中国最伟大诗人(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他因此成了研究杜诗的专家。

 

那么他是怎么认定这两首诗是伪作呢?他说:

 

【在湖南诗内有《清明》二首。若是真诗,则大历四年(769)杜甫与其家眷在船上过清明时节于洞庭湖中,而其时的杜甫“右臂偏枯半耳聋……悠悠伏枕左书空”。然而我知道当时杜甫与其船乃远在洞庭湖之南近衡州之处,不在洞庭湖中。又本年清明之前一月或半月,杜甫在岳麓山寺壁上题诗于宋之问所题诗旁。其后数十年,唐扶也在寺中作诗;他说杜甫的诗“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可见当时尚无右臂偏枯,左手书空之事。再过一年,大历五年(770)春天,郭受有一首赠杜甫诗,其中写杜甫“松花酒熟旁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一臂偏枯,如何学摇船?我断定这两首是假的。然而中唐刘禹锡已极赞“杜少陵过洞庭诗落句曰: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我以为《清明》二首,共二十四句,只这两句或是真杜诗;而其题目只是《过洞庭湖》;若排在大历五年晚春,亦可与当时杜甫行动不生冲突。好事者作伪,在这句上添作二十二句,分作两首,改其题目为《清明》。所添诗句多俗陋不堪,所画之杜甫与史实不符,而于杜甫行舟之时地亦搅乱了。】

 

一一批驳如下:

 

一、其时杜甫的确在潭州,潭州不在洞庭湖边上,见不到洞庭湖。但杜甫从岳州到潭州已经过洞庭湖,而要从潭州北归洛阳,必再经洞庭湖,“春去春来洞庭阔”并非写景,而是回想来时路和感叹还乡之难。

 

二、关于杜甫“在岳麓山寺壁上题诗于宋之问所题诗旁”。杜甫《岳麓山道林二诗行》是一首十六韵七言排律,多达224字,怎么可能题写在宋之问的题诗旁?哪写得下?与宋之问不同,其时杜甫籍籍无名、穷困潦倒、流落他乡,寺僧怎么可能让他题壁?何况此诗是合咏岳麓山寺和道林寺二寺,如果要在某寺题诗,不是应该只咏该寺吗?唐扶在数十年后在道林寺(不是洪业说的岳麓山寺)所见的杜诗,其实是杜甫死后名满天下之后寺僧找人刻写的碑板(后来还为此在寺中设“四绝堂”),并非杜甫亲笔。何况杜甫游岳麓山是他刚到潭州时,完全可能当时还未发病,之后才中风导致右臂偏枯,《清明二首》正是其卧病在床时所作。

 

三、关于郭守赠诗。郭守当时是襄阳判官,其诗题《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可知两人是寄诗互赠,他与杜甫并未见面,“莲叶舟轻自学操”,乃是想象之词,并非写实。杜甫当时已乘舟漂泊两、三年,怎么可能才突然学起划船?杜甫在回赠郭守的诗也就是那首著名的《酬郭十五受判官》中说:“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卧病在床,心里想的只是吃药,连诗都无心写了,哪有学操舟的雅兴?

 

四、刘禹锡曾极赞《清明二首》最后一联,本是该诗为杜甫真作的最有力证据,但洪业却脑洞大开,认定是好事者根据刘禹锡引用的这一联增补作伪。按常理,好事者如果要把残章作伪,应是简单地补全成七绝、七律,居然补写成六联排律,还一写两首,岂非太好事?何况,刘禹锡将这一联误记为“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苹愁杀白头人”,好事者要据此作伪,也该写成压真韵,怎么改成了压东韵呢?

 

至于洪业、朱瀚都骂这组诗“俗陋不堪”,那是因为他们读不懂而妄作谰言,不知其精妙。对刘禹锡极赞、自愧不如的最后一联(“余……尝过洞庭,虽为一篇,静思杜员外甫落句云:‘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苹愁杀白头人。’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也。”——唐.范摅《云溪友议》),朱瀚也嘲笑“亦是吴歌,结句无聊”,是他懂诗还是刘禹锡懂?

 

洪业称此诗“所画之杜甫与史实不符”,恰恰相反。诗中云:“右臂偏枯半耳聋”,准确描写了当时杜甫病症。“右臂偏枯”是中风导致的偏瘫,次年杜甫即因再次中风死于洞庭湖上舟中(绝笔诗题《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半耳聋”指两个耳朵聋了一个,杜甫在夔州时左耳聋了,“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作伪者焉能对杜甫当时病症了如指掌,写入诗中?

 

把自己读不懂、读不通的杜诗妄指为伪作,自以为高明,其实荒谬绝伦,可休矣。书到此,不由口占一绝云:

 

百家注杜苦搜寻,多少腐儒献假金。

 

诗圣大名垂万古,千年难觅一知音。

 

2024.4.7.

 

最高法院给川普加冕,总统成了皇帝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在独立节前夕,美国最高法院下了一个判决,触动了美国国本。川普将其试图推翻总统选举结果的案子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说他试图推翻选举结果时还是总统,而总统具有绝对的司法豁免权,所以不管他干了什么,都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6个保守派大法官一致赞成,3个自由派法官一致反对,最高法院以6:3判决,部分支持川普的诉求。

 

这个判决把总统是否具有司法豁免权分成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总统如果行使宪法规定的核心功能,那么不管他怎么干、干了什么,都具有司法豁免权,这是绝对的司法豁免权。比如总统赦免联邦罪犯,这是宪法明文规定的总统权力,属于总统行使核心功能,就具有绝对豁免权。如果川普当总统时明码标价,说只要谁给钱就赦免谁,那也不能追究他受贿的刑事责任,因为他具有绝对豁免权。任命联邦官员也是总统行使的核心功能,如果川普卖官,谁给钱就任命谁当官,这种情况也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情况是,总统履行总统的职责,属于职权行为,就要假定他具有司法豁免权。也就是说,履行职责没有绝对的司法豁免权,有可能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丧失豁免权。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他是不是具有豁免权,最高法院的判决里没有说。这样的话,总统只要声称他是行使职权,就都可以认定具有司法豁免权。这个判决一下来,川普马上对“文件门”案提出了动议,要求主审法官撤案,因为川普把保密文件带到他在佛罗里达的会所是在下台前夕,那时他还是总统,他说他在履行总统职责,属于职权行为,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第三种情况是,总统的个人行为、非职权行为涉嫌犯罪,就可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没有司法豁免权。但即使是这种情况,最高法院的判决也让人很难追究总统个人行为的司法责任。怎样区分职权行为和个人行为并没有一个标准,而是由主审法官做区分。而且判决里还说,在区分职权行为和个人行为时,不能看动机,不能通过审核他的行为动机来判别是职权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比如在这个案子中,川普的律师提出,如果川普当总统的时候下令海豹突击队去刺杀他的政治对手,那他也具有司法豁免权,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这是因为总统是总司令,他命令海豹突击队去干什么属于职权行为,不管他行为的目的、动机是什么,也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不能认为让海豹突击队去刺杀政治对手是目的不正当,就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的判决还说,在追究总统个人行为的刑事责任时,不能拿他的职权行为作为证据。这个判决一下来,川普马上就要求推翻“封口费”案的有罪判决。川普给风暴姐封口费的时候还不是总统,所以扯不上什么司法豁免权。他做假账把封口费说成是律师费的时候已经是总统了,但很难说做假账属于总统的职权行为。那么为什么川普认为这个案子应该推翻呢?因为在办这个案子时,检察官把川普发的推文作为证据使用。川普的律师说,川普当总统时发推文属于职权行为,根据最高法院的最新判决,不能把川普当总统时的职权行为作为证据来追究他个人行为的刑事责任,这属于证据使用不当,于是要求主审法官推翻陪审团对川普的定罪。主审法官会不会听他的,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他就有理由要求推翻有罪判决。

 

既然没法追究总统职权行为的法律责任,那么应该怎样约束总统滥用职权呢?最高法院的判决说,只能通过弹劾总统来约束、预防他滥用职权。但是通过弹劾来约束总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要成功地弹劾、罢免总统极其困难。虽然弹劾总统只要众议院简单多数票就可以通过,但是要罢免总统需要参议院三分之二的参议员同意才可以。这几乎是做不到的,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特别是现在美国政治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更难以做到。尤其是共和党都紧密团结在伟大领袖川普的周围,不管川普干了什么事、干了再大的坏事,共和党的参议员也都会维护他,为他狡辩,不可能同意罢免他。

 

退一步说,即使弹劾成功,总统被罢免,也只是下台当不成总统而已,没法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他犯下再大的罪行也可以逍遥法外。如果担心被弹劾下台,那么总统也可以选择在快要下台的时候再滥用职权。比如快要下台的时候卖赦免,这时就来不及弹劾他了,因为发起弹劾时,他已经下台了。或者在总统下台之后才发现他当总统时有滥用职权的行为,也没法去追究他了。所以,最高法院的判决实际上就是让总统可以滥用职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总统豁免权这个概念以前就有,但以前指的是,总统在任职期间涉嫌犯罪也不能起诉,免得影响他行使总统职权。要起诉他,就要先弹劾成功,把他罢免了再起诉他的刑事犯罪,或者等他下台再起诉他。也就是说,所谓的司法豁免权只是延迟起诉,不在总统任期起诉而已。而现在,最高法院的判决把豁免权篡改了,变成了只要是总统行使职权,就不能起诉、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即使把他弹劾下台了,即使任期已经结束了,也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这不就是让总统具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吗?成了事实上的皇帝吗?这就违背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这样的话,总统会不会滥用职权就不是由制度来约束,而是完全看总统的个人自觉。这违背了美国宪法的精神。

 

因此,最高法院的判决一下,就遭到了美国宪法专家的一致抨击,认为它将成为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最高法院判决之一,早晚会被推翻。但是,美国纠正一个司法错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要等到最高法院意识形态的构成变成自由派占多数,而且还要等到有适当的案子。可能要等几十年才能推翻这个判决。那么在这几十年间,总统的品质就特别重要,因为要靠总统的自觉才不会滥用职权。所以,这一次大选就特别关键。川普在上一次当总统时已经表现出他没有底线,敢于胡作非为。现在最高法院确认了总统具有司法豁免权,他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最高法院的判决下来,川普就扬言,他如果再当上总统,就要让司法部追究他那些政治对手的刑事责任,要一一地抓捕他们,把他们投入监狱。他列了一个很长的名单,要抓拜登总统、哈里斯副总统、前副总统彭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前议长佩洛西。他还要抓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可能忘了麦康奈尔已经跟他握手言和了。共和党前议员利茲.切尼一直在批他,他说要让她上军事法庭做电视公审。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只要跟他作对的他都要抓起来。他如果当上了总统,还真有可能这么干,而且还拿他没办法,没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民主党说,这一次总统大选在决定美国民主制的未来,如果川普上台,美国的民主制可能就被颠覆了。从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来看,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2024.07.04录制

 

2024.07.23整理

美国当然有新闻自由

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

我看到司马南做了一期节目,在嘲笑美国没有新闻自由,其实是司马南自己没有弄明白究竟什么是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一样,都是针对政府的。它指的是政府不能控制私营媒体,不能要求媒体接受政府审查,也不能打击、迫害不听话的媒体和媒体人。在美国,只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极其个别的媒体是政府办的、政府能够控制的,所以在美国,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不被当成是新闻媒体,而是宣传工具。其他的媒体都是私营的媒体,政府完全控制不了,美国并没有一个中宣部能做新闻审查。如果美国政府能够控制媒体,尼克松就不可能下台了。有时候,美国媒体搞到了政府的秘密文件要发表,政府也拿它没有办法,不可能因此去处罚媒体、新闻人。

 

至于有的记者因为说了政治不正确的话被业界封杀,那是新闻业界的自律。其实,美国还有好多保守派、极右派的媒体说政治不正确的话,也没有后果。质问美国媒体为什么不报道这事、不报道那事,那是媒体自己选择的结果。可以指责他们做选择性报道,但跟新闻自由没有关系。

 

有人说财团控制了美国媒体的,这跟新闻自由也没有关系,因为财团并不是政府。而且,再大的财团也只能控制很小一部分媒体,控制不了它没有投资的媒体。更何况美国有些影响力非常大的媒体跟财团没有关系,不受它们控制。比如美国公共电视台、美国公共新闻台,它们是由非盈利的基金会办的,不受任何财团控制。它们通常也是最客观的媒体。

 

2023.04.02录制

 

2023.10.17整理

见义勇为不是“中国人的精神”

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

半个月前,吉林市发生过4名美国外教在公园被人用刀刺伤的事件,我曾评论那个事件。才过去半个月,苏州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在苏州的日本人学校附近,一个日本妈妈和她的小孩在等校车时被人用刀刺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跟上次回答4个美国外教遇刺事件一样,没有对受害者表示任何同情,反而强调“这是一起偶发事件”“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看来中国外交部对这种事件有一个回应的模式,说法都一模一样。首先想到的都是怎样遮羞、挽回面子,发生了再多次都要说成“偶发事件”,都要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没有料到,彭博社记者居然会追问:“你刚才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想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标准衡量?如何证明这一点?”她只好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我想你生活在中国,应该也能感受到。嗯,我说这话是从大家的评价,大家的评论,来中国旅游的人,还有中国人民的评价,生活在中国我们确实觉得很安全。”(这是记录毛宁的回答。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有改动)也就是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拿不出数据。

 

我以前说过,国际上关于哪些国家最安全有不同的机构做过评比,没有谁把中国列入最安全的国家,反而认为中国是比较不安全的国家。中国外交部拿不出数据怎么办?只能大谈感受,而且替别人感受,替提问的外国记者感受。外国记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提问,显然是不同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说法,结果毛宁反而替别人感受说中国很安全、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这不就太自作多情了吗?

 

而且她还要替全中国人民感受。如果中国人民真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也就不会家家户户都装防盗门、防盗窗,把家变成监狱了。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国家是这样的,还能说中国人民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吗?生活在监狱里的确是最安全的。再退一步说,即使毛宁要替全中国人民做出这样的评价,说中国人民真有这样的感受,那也是自吹自擂。“世界公认”指的是国际公认,不是中国自己怎样认为。如果只有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那不叫世界公认,那叫自吹自擂。

 

由此可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基本的逻辑常识都没有。这让我想起以前另一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她以自己一个人觉得在中国很安全、很幸福,证明全中国人民都很安全、很幸福。我说这是愚蠢得逆天,新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同样愚蠢得逆天。

 

在这次事件中出现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胡友平女士,她为了制止行凶,受了重伤,不幸去世了。关于这件事,中国官方的通告说得很含糊,虽然对胡女士的见义勇为进行了表彰,但在表彰通告里对胡女士的身份语焉不详。我们从别的渠道知道,她是日本人学校校车的“跟车阿姨”,负责维持校车秩序和照顾校车上的小孩。但官方不说她究竟是干什么的。另外,对于整个见义勇为的过程也说得模模糊糊,只说她为了制止行凶被捅了几刀,不幸重伤去世。官媒对这事也不做详细报道,完全根据官方含糊其辞的说法。出现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本来应该大肆报道,让人们知道英雄事迹和整个事情的经过,这才是对英雄行为最好的表彰,而不是讲几句空话、套话。

 

在这个事件中涌现出一个英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认为可以把丧事当成喜事来讲。在6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毛宁把这当成一个亮点,说:“这位中国女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反映了中国人见义勇为、勇于助人的精神”。《环球时报》也发表社评说,“它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个社会良善、友好、大无畏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已经嵌入中国社会的DNA之中”,变成中国基因了。怎么不说这是一个偶发事件了呢?拿一个中国人的英雄义举就想代表全中国人民、全中国社会?

 

见义勇为体现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会出现这样的英雄人物,并不是中国人、中国社会的专利。比如美国,由于枪支泛滥,经常发生大型枪击案,包括校园枪击案,但在发生大型枪击案时,经常有人表现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有的为了夺枪被歹徒杀了,也有教师替学生挡子弹被杀的,但我从没见过哪个美国人以此来标榜,说见义勇为是美国人的精神、体现的是美国全社会的精神特质、嵌入了美国社会的DNA之中。虽然美国媒体、美国舆论也会表彰这种英雄行为,但没见到有人把它跟美国人扯上。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2020年在重庆一个景区,有一个女孩落水,游客们都在旁观,只有英国驻重庆的总领事跳下去去救人。能说这体现了英国人勇于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吗?那么多旁观的中国游客又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呢?体现了中国人冷漠的精神吗?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在见义勇为方面还真没有什么可吹的。为什么中国要搞见义勇为基金会?就是因为认为见义勇为的事迹太少。中国历来就是缺什么才提倡什么、表彰什么,所以才会搞什么见义勇为基金会。这个估计是中国特色,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会去搞见义勇为基金会。我并不是说中国人天生就比较没有人性,这反映出来的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所以偶尔出现见义勇为才真正属于偶发事件,而不是常态,更不是什么“全社会的DNA”。

 

如果说这个事件能够折射出中国社会什么,我觉得折射出来的就是中国全社会仇外、排外情绪已经泛滥成灾,尤其特别仇恨美国人、日本人。南、北刚好都发生了刺杀美国人、日本人的现象,应该不是什么偶发现象。网上可以搜出,很多人都在标榜自己是“锄奸队”“锄奸团”,扬言要去杀在中国的美国人、日本人。上一次吉林的事件发生之后,网上一片叫好声,都在称赞凶手是“英雄”,叫嚣“中国人不欢迎美国人”。这次苏州的事件发生后,同样也有很多人在叫好,说凶手是“英雄”;反而骂真正的英雄、见义勇为的胡女士是“汉奸”。

 

中国的网络可以说是全世界网络言论管控最严的,这样的言论能够放出来而且泛滥成灾、到处都是,说明网监部门、中国政府对此是纵容的。中国的网络平台对此也是纵容甚至鼓励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仇恨言论在中国的网上流行。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因为国际的社交媒体都有规定,不能有排外、仇外的仇恨言论。由于仇恨言论泛滥往往会带来真正的暴力行为,所以各国社交媒体平台都会对仇恨言论严加管控,但中国的社交媒体没有。

 

在表彰胡女士见义勇为的通告中都不敢提这事跟日本人有关系,不提她救的是日本小孩,也不敢提这事发生在苏州的日本人学校附近,只是说发生在某个公交车站。为什么不敢提日本、日本人呢?也是怕人骂。政府也怕被人骂“汉奸”,可见中国现在的排外、仇外情绪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被政府和《环球时报》这种民族小报给扇忽起来的,是纵容、鼓励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的情绪泛滥成灾,如果再来一次所谓的“偶发事件”,也就不意外了。意外的是,还有像胡女士这样的普通人,没有被当代义和团洗脑,保持着人性的善良。

 

2024.06.30录制

 

2024.07.20整理

美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2024年9月12日星期四

美国的保释制度类似于中国的取保候审,只不过中国的取保候审只给罪名比较轻和内定要轻判的被告,罪名稍微重一点的都不会允许取保,将人一直拘押着。而美国的取保跟罪名的严重程度没有关系,即使是杀人嫌疑人,也有可能获得保释。美国实行无罪推定,杀人嫌疑人也有可能最终会被陪审团判决无罪。而美国的审判程序比较漫长,如果最终被判无罪释放,人却已经被关押了很长时间,这不就很亏吗?

 

所以,出于人道考虑,大部分美国刑事案的被告都能获得保释,至于能不能获得保释由法官决定。法官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把人放出去,他会不会潜逃,所以外国人获得保释就比较困难;二,把人放出去会不会继续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所以像反社会的大型枪击案的凶手都不可能获得保释,因为放出去可能会继续杀人。

 

郭文贵的案子,法官接受了检察官反对保释的理由:第一,郭文贵弃保潜逃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二,郭文贵放出去可能对社区造成经济上的伤害(指郭文贵有可能继续搞诈骗)。而且法官还认为郭文贵这个人不可信,有造假、说假话的前科。在一个民事案中被人告,他说自己破产了,只剩下1万美元资产,这是完全不可信的。所以法官认为郭文贵靠不住,他再怎么保证自己不会潜逃也没用,就拒绝了他取保候审的申请。

 

如果法官批准了保释,接下来就要由法官来决定保释金的多少,这跟罪名的严重程度有关。罪名比较严重的,保释金就定得比较高,像谋杀案的保释金往往就要几百万美元。如果罪名很轻,保释金就很低,可能就1000美元、几百美元,甚至不要保释金,只要被告保证一定会出庭受审就可以。如果被告没有那么多钱交保释金怎么办呢?没法取保就被拘押,或者去借钱。美国有很多保释金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生意,可以替被告交保释金,只是要根据保释金的高低,按一定的比例收取费用。

 

郭文贵提出了一个高达2500万美元的保释计划,除了愿意交500万美元保释金,还要雇保安24小时监视他。但即使这样,也被法官拒了。其实只要用常识想一下,就知道他的保释计划不可靠。郭文贵自己以前都说已经破产,只剩1万美元资产了,哪来的2500万美元用于保释呢?

 

2023.04.22录制

 

2024.07.19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