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的存档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

这段时间中国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指的是1950年10月中国军队参加在朝鲜的战争。实际上战争在1950年6月25日就已经爆发了。10月19日中国军队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正式参战,所以那天就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国称为“抗美援朝”,美国则叫做“朝鲜战争”,这是比较中性的说法。美国作为参战的一方,对这场战争的描述跟中国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历史书、历史节目是怎样描述朝鲜战争的。

 

朝鲜以前是日本的殖民地。二战以后日本投降,朝鲜被美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占领,在北纬38°划了一条线(即“三八线”)分成两半,北边由苏联扶持了金日成政权,南边由美国扶持了李承晚政权。这两个都是独裁政权,又都互不服气,都想统一对方。按朝鲜和中国的说法,朝鲜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李承晚政权侵略北方,北方进行反击;美国则认为朝鲜战争是金日成政权首先打过了“三八线”,侵略南方引发的。

 

金日成很早就制定了统一整个朝鲜的计划,在1949年去找过斯大林,要求出兵统一朝鲜,但是斯大林不同意。当时美国军队还驻扎在南朝鲜,斯大林不愿意跟美国发生战争。1950年4月,金日成又到莫斯科找斯大林,要求占领整个朝鲜。那个时候美国军队已经撤出南朝鲜,所以斯大林就同意了,但是提了一个条件,要获得中国的支持。金日成在1950年5月到北京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同意了,于是金日成在6月25日突然发动了战争。

 

北方的军队获得了苏联、中国的支持,军队的数量和军事装备都比南方多得多。当时北方军队差不多有20万人,南方军队也就9万多人;北方的军队有几百辆坦克,南方的军队一辆坦克都没有,也没有反坦克武器。南方军队一打即溃,一步步地退到最南边。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谴责北方侵略,要求北方撤军,但被北方拒绝。于是联合国组建了联合国部队来帮助南方。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苏联是常任理事国,为什么不否决呢?这是因为联合国不把中国的席位给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在抵制联合国,不去参加安理会,所以安理会才能够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的军队,由麦克阿瑟领导。联合国军队主要是美国出兵,90%的军队是美国派的,所以中国把参战叫做“抗美援朝”,严格地说是在抗击联合国军队,因为还有20多个其他的国家出兵或者提供了其他的资助。

 

联合国部队很快把北方军队从南方赶出去,过了三八线,这时候美国想干脆就统一朝鲜,交给李承晚政权,联合国部队过了三八线还一直往前打,把金日成的部队赶到了鸭绿江边。中国军队过了鸭绿江参战,联合国部队被逼往南撤,后来又反击,在三八线附近来来回回地展开拉锯战。

 

这时双方知道哪一方都不可能打赢了,麦克阿瑟想把战争升级,计划派轰炸机去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对中国搞军事封锁。但杜鲁门总统不愿意,担心这样一来有可能苏联会公开地介入,从而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把麦克阿瑟免职了。1951年7月开始停战谈判。所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就一年的时间。在谈判的过程中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还有摩擦,不断地打来打去。很快,谈判的各种条件都谈妥了,本来可以签停战协议了,但是有一个条件一直没谈妥:双方都俘虏了不少对方的战俘,这些战俘要怎么办?美国认为应该将战俘自愿归还,如果有战俘不愿意回国,要留在其他国家,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但是中国、朝鲜坚决要求所有的战俘都必须强迫回来。因为战俘问题又谈了两年,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了,中国方面松口,同意战俘回来要自愿,不强迫。

 

中国军队总共有21000多人被俘虏,有14000多人没有回中国大陆,去了台湾,只有7000多人回到中国大陆。这7000多人后来的命运很惨,因为中国认为当战俘是耻辱,所以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这些人都会受到冲击。美国军队有4000多人当了战俘,有21个士兵不愿意回美国,去了中国,其他的战俘都回了美国。这21个人后来大部分也陆陆续续回美国。等战俘的条件谈妥了以后,1953年7月签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中国在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时,常说中国军队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意思是把美国军队打败了。那么这场战争究竟谁胜谁败?这要看胜败用什么指标来判断。如果比双方死人的多少,战死的人多了就认为败了,战死的人少就认为赢了,这是小孩子的比法。但是大家不要觉得这很可笑,其实双方也都是这么比的。中国认为美国军队死了40多万,美国认为中国军队也死了40多万,比的是死亡的人数,双方都不服输,都认为对方死得多。

 

真实的死亡数字是多少呢?说对方死多少这是靠不住的,但是公布己方死了多少比较可信。美国公布的美军死亡人数是3万多人,中国民政部认定的因为参加抗美援朝成为烈士的有18万人。如果我们认为双方对自己的士兵的死亡人数的说法是可信的话,那么中国的确是比较吃亏的,死亡人数要比美国多了不少。

 

但是,对战争的胜负是不能这么算的,虽然双方都喜欢这么算。不能光看死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有没有达到战略目的。金日成之所以发动战争,是为了统一朝鲜,这个目的显然没有达到,到现在朝鲜也没有统一,还是按三八线划成两个国家。这场战争对朝鲜来说没有赢。美国把朝鲜的军队赶过三八线以后,继续追击,当时也是想要统一朝鲜的,当然也没有达成。美国最初的战略意图也没有实现。所以,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胜、没有输的战争,可以说双方打平了。后来划的停战线虽然基本上是沿着三八线划的,但是它是根据双方实际的控制线来划的,实际的控制线南方这边要比三八线多出了一块。如果从占的土地来说,也可以说南方稍微赢了一点点,多占了一块地。但是,从整个战略来说,双方都没有赢。所以美国人对这场战争很少提及,不像二战和越战有大量的电影、电视节目来表现,它在美国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看这场战争的长期后果。战前北朝鲜比南朝鲜发达多了,但是现在呢?北朝鲜极其落后,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而且极其专制,变成了“金家王朝”。韩国是发达国家,而且是民主国家。看这样的结果,我们也可以说,是南方胜利了,而且是大胜。

 

关于这场战争,参战的双方有不同的说法,是很正常的。对一些基本的事实有不同的说法的时候,我们应该相信哪一方呢?首先要看哪一方的资料、档案是透明的。这场战争已经过了70年了,美国关于这场战争的资料已经全部解密,美国这一方的资料都是能够查得到、看得着的。苏联实际上也是这场战争的一方,虽然它没有公开,只是躲在背后。苏联已经没了,它关于这场战争的资料、档案也全都解密了。只有中国这方面的资料还是保密的,并不是谁都能够去查的。

 

根据已解密的资料,很多基本事实是可以确定的。比如说关于这场战争是谁首先挑起的,两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从苏联那些已经解密的档案可以知道,就是金日成挑起的。以前双方互相攻击对方挑起战争,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美国这边的说法是对的。现在俄国也认为,是金日成发起的战争,他们的历史书就是那么写的。只有朝鲜还坚定地认为他们是反侵略,是南方首先发动的战争。中国以前也说是在反击美国侵略,现在模糊化了,只说战争爆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去参战,实际上已否定了以前的宣传。

 

第二点,我们要看哪一方是有学术自由的。美国这一方是有学术自由的,不管美国政府怎么说,学者、历史学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是不用听美国政府的命令的。如果美国的历史学家对某一件事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那么就比较可信,因为这是他们独立的研究做出来的结论,形成了共识。中国的历史学家不是独立的,没有学术自由,特别是涉及到政治问题(“抗美援朝”在中国到现在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要听政府的,不能跟政府说相反的话,敢作对就有可能受到处理甚至被抓起来。所以,碰到这种争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倾向于相信有学术自由的那一方。

 

2020.10.27.录制

 

2021.10.4.根据记录整理

直面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

2021年11月4日星期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歧视、仇恨亚裔的事件大增。有一个非赢利机构做过统计,自从疫情发生的一年来,美国报道过3800起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还有一个大学统计过,在过去一年来,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是1999年的1.5倍,有一些大城市增加了好几倍。

为什么会在疫情期间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川普当总统的时候由于疫情处理不好,想推卸责任,不停地骂“华人病毒”“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想把锅甩给华人、中国。在他的煽动下,很多由于生活、工作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人把仇恨发泄到亚裔身上。即使在拜登当了总统以后,这种情形也没有马上就得到扭转,反而更厉害了。因为有很多川普支持者把川普没能连任的原因归咎于新冠疫情,所以对华人、亚裔就更加仇恨。

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仇恨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疫情让它加剧了。有一些华人可能不同意,说自己在美国生活多年,怎么就没有碰到歧视呢?你自己没有碰到不等于就没有。经常有人、特别是国内的人问我,你在美国有没有碰到对中国人的歧视?我也说没有碰到。我没有碰到,但是我不能就说美国社会没有对华人、亚裔的歧视。我以前学习的地方是大学、研究所,它们是美国社会最不会有或者最不敢有种族歧视的地方,当然也就不会有对中国人的歧视,至少让你感觉不到。我后来生活、居住的地方又都是在那种居民文化程度比较高、素质比较高、自由派占多数、比较开明的地方。这种地方种族主义也不会流行,即使有人有种族歧视也不敢表现出来,因为会受到别人的谴责。

但是这不等于说,在美国那些比较保守、落后的地方,或者在人比较杂的大都市,不存在对亚裔的歧视。从新闻报道、网上的反映,我们可以了解到会有歧视。即使是从文学、影视作品也可以觉察到,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其实由来已久。比如说好莱坞拍的影片,里面如果出现了男性亚裔,不是书呆子就是那种非常阴险、邪恶的人;如果出现女性亚裔,就被物化成有异域风情的性玩偶。亚特兰大枪击案的凶手为什么专门去血洗亚裔按摩店?也有别的族裔的人开的按摩店,他为什么只是针对亚裔的按摩店,专门去杀亚裔的员工?很可能就是受到这种把女性亚裔物化成一种有特殊风味的性玩偶的文化的影响,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歧视。

针对最近这一年在美国愈演愈烈的对亚裔的仇恨,不仅美国的亚裔,其他的族裔也在声讨、谴责。反而有一些华人川粉,他们本身也是亚裔,却对这种声讨针对亚裔仇恨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以前有“黑命贵”运动,现在又有“黄命贵”运动,都是要来搅乱美国社会的。他们反而要去造谣、抹黑这些仇恨事件的受害者。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也很清楚,这一波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是由于他们的“伟大领袖”川普的煽动造成的。为了维护“伟大领袖”的形象,他们就要否认存在对亚裔的仇恨。即使因为有视频为证,他们没法否认的确有这么一些现象,就甩锅说都是黑人干的,跟川普没啥关系。其实,这些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的肇事者各种族裔的人都有,里面有黑人,但也有白人或别的族裔的人。像旧金山的“神勇老太太”事件,肇事者就是一个白人。但是这些华人川粉却乘机借这个机会又来宣泄他们对黑人的变态仇恨。

这些华人川粉本质上是种族主义者,都是要搞种族歧视的,歧视黑人,也歧视其他的少数族裔,甚至虽然自己本身是亚裔,也瞧不起亚裔。他们能够瞧得上的只有白人。他们最认同的是那些白人种族主义者,觉得自己能够去当白大哥的小老弟就很满足了。所以,这些人对仇视亚裔的现象不仅自己不发声去谴责,别人发声谴责他们反而要反对、谩骂、抹黑、攻击。这些人瞧不起自己的族裔,瞧不起自己的出身,是自轻自贱,而且是贱得不能再贱。

2021.3.21.

再谈谈怎样学英语

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

上次我谈了要怎么样学英语,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兴趣,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就再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我上次讲的学英语,指的是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至少有中国中学英语的基础,要在这基础上怎么保持、提高。有人问我,零基础的要怎么学英语?

 

零基础要学英语比较麻烦,因为必须系统地、从头开始学。以前只能是去上课,现在有比较方便的方法,可以上网课。也有很多学英语的软件,包括可以下载到手机里的app。像美国有一款免费的软件叫Duolingo,就是帮助学各种各样外语的,很适合于初学者。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类似的软件,我想应该有,有的可能是要收费的。我不了解中国这方面的市场,大家可以去探听一下,看哪一个口碑比较好可以去试一试。

 

有一些人说,现在已经有谷歌翻译,做得很好,没必要去学英语了,到时候靠机器翻译不就得了吗?还有人说,可以用谷歌翻译来帮助学英语,写中文让它翻译成英文,然后再改一改,是很不错的方法。

 

现在的机器翻译要比以前强多了,但是也没有到过关的程度,我不赞成依赖或者借助机器翻译来学英语。有不少不懂中文的人看我的推特,我想他们只能靠机器翻译。推特现在可以自动翻译,我发了推文后有时会试一下,结果发现,能够比较准确翻译的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翻译都有问题,甚至会把意思搞反。所以,你是不能依赖机器翻译的。如果你对英语根本就不懂,它翻译错了,甚至意思翻反了也不知道,就比较麻烦。机器翻译最多就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且很不可靠。

 

有人说,既然英语这么重要,我要坚持学,每天背10个单词,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英语单词。

 

背单词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第一,背单词很枯燥,很难坚持下去,下再大的决心,过一阶段可能慢慢地就放弃了。第二,单词靠死记硬背是记不住的,过一段时间前面记的那些单词慢慢地也就忘了。第三,背单词脱离了语境,对单词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背单词是应付考试的一个办法,要考试了,平时积累不够,没办法,只好硬背一大堆单词。我以前考GRE也背过单词,有所谓GRE词汇,平时中级程度的阅读很少遇到,不背不行。应付了GRE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背过单词了。

 

认识单词应该靠阅读,读文章、读书时见到不认识的单词,去查字典来了解它的意思。因为是在阅读的时候遇到的,有上下文关系,容易理解单词的意思,也更容易把它记住。即使一次记不住,第二次、第三次再碰到,总会把它记住的。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记住了。这才是记单词的好方法,而不要去死记硬背。

 

还有人介绍他提高英语听力的经验,说是经常听托福听力资料,做听力习题,对听力的提高很快。

 

我也不认为这是学英语的好方法。跟背单词一样,这也是非常枯燥的,很难坚持。其次,那是应付考试用的,并不是在听活生生的、现实的英语。提高英语听力的更好办法,是看美剧、网上的视频,或者是听英语音频、广播,一方面让人觉得有趣味,另一方面听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英语。

 

为了应付考试和为了使用的英语是不一样的。要看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英语考试中得高分,还是为了真正能够使用这门语言?如果学习的目的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就不一样。能够应付考试,不等于掌握了这门语言。我以前托福和GRE的分数都非常高,GRE还是当年中国科大的最高分。但是刚到美国那段时间发现,考试考得再好也没用,听不懂,看文章、读报纸一堆的新词。所以,不要把应付考试当成是学语言的正常方法。

 

我再说一说上次提到的发音问题。我并不是说英语的发音不重要,如果能讲发音很标准的英语当然很好。我只是说,第一,不要花很多的精力在发音上面,不要过分地强调发音的重要性,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发很标准的英语的。如果不是从小在英美国家长大的,要说没有口音的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那些自以为英语发音很标准、喜欢嘲笑其他中国人讲英语有口音的人,你让他讲英语其实也是有口音的,说不定口音还很重。

 

其次,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发音作为一种负担,因为害怕有口音被人嘲笑,不敢去讲英语,或者讲的时候很犹豫,老是怕发音不准确,讲得结结巴巴。讲英语更重要的是讲得流利,有足够的词汇量,知道怎么样表达,能讲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只会背几个句子,就是说,要有真正的对话能力。能不能讲得很流畅是更重要的。美国人称赞一个外国人英语讲得好,是称赞他讲得流利,而不是称赞他发音很完美。发音标准和口语好、讲得流利是两回事。

 

我再说一下写。上次我说了,没必要太在乎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我不是说拼写和语法不重要,而是说一开始别太在乎,因此搞得不敢去写。这是从鼓励你写的角度来说的。我举了美国小学生的例子,有人说,那是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偷懒,懒得去改小学生当中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私立学校就不会这样。美国私立学校我没接触过,不知道是怎样的,但美国公立学校也有很不错的,也有很负责任的老师,像我女儿的小学。而且,一个老师才教20多个学生,怎么可能懒得去改这些学生的作业呢?这个问题我曾经跟我女儿的老师探讨过,作文里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很不少,为什么不给她改?要不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老师说,她以后阅读多了、写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好了。的确她后来也就好了。所以,一开始没必要太在乎这个问题。到一定的程度,当然也要注意语法、拼写。但是那是下一步的,第一步是鼓励写作,没必要因为担心语法问题、拼写问题而不敢动笔。

 

学语言最主要的是要有语言的环境。在中国没有听、说、写英语的环境,也难以自己营造出这样的环境,这三方面的能力要提高是很难的。听可能还好一点,经常看美剧什么的不就行了吗?实际上那跟日常生活当中的听还是有区别的。但是,读就不一样了,你是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读的环境的。现在比我学英语时候好多了,有了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英文文献,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处于阅读英语的环境当中。所以,在英语的四方面能力当中,读是最容易提高的,最容易保持的,也是最有用的。

 

2021.3.13.录制,2021.8.30.整理

 

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

2021年10月16日星期六

有很多人反对学英语,理由是,从小到大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还是学得不怎么样,不如不学。这个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英语很重要,却没学好,那么应该是要想方设法尽量学好,而不是说干脆不学了,那不是因噎废食吗?

 

英语学不好原因很多,例如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都有问题。学英语有不同的目的,为了当翻译,为了以后搞科研,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跟外国人交流,为了阅读英语的材料增加对信息的掌握……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相应地就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英语的说、听、写、读这四方面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先说“说”。以前中国人学英语被说成是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会说,后来反过来了,变得特别地强调要会说。有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班,都是以“说纯正的英语”作为招牌,重金聘请外教,学员重金进这种培训班,为了能够向外教学习纯正的英国口音、美国口音。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英语发音很标准,说明口语好;讲英语有口音,就说明英语口语不好,甚至认为英语不行,还怎么去跟外国人交流?

 

其实,“口音”和“口语”并不是一回事。发音只是口语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因为一个人讲英语有口音,就认为这个人英语口语不好,甚至说他英语不好。就像我说普通话,很多人也都抱怨说我普通话有口音,以前《南方周末》为了抹黑我干脆说我讲普通话人们听不大懂,但是能说我汉语口语不好吗?甚至说我汉语不好吗?显然不行。所以,不能把“口音”和“口语”混为一谈。

 

中国人之所以特别强调英语的发音,花了很多的精力试图让自己发出很标准的英语发音,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特别歧视那些讲话有口音的人,喜欢嘲笑他们。在国内歧视那些讲普通话有口音的人,到了国外又去歧视那些讲英语有口音的人,结果导致好多中国人因为怕暴露出自己说英语有口音被笑话,不敢讲英语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敢讲越是不会讲。

 

美国人一般是不会嘲笑别人讲话有口音的,那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而且,美国人认为,外国人讲英语有口音是很自然的事,不会因此就瞧不起你,就去笑话你。只要不影响交流,别人能够听得懂你在说什么,那么,讲英语有口音不是一件多么可怕或者可笑的事。

 

别人听不懂你讲英语,不是因为你有口音,而是因为别的问题。比如说,发音是乱的,不同的音分不清,那么就很容易让人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或者把重音搞错了,别人也很难猜出你究竟是在说哪一个词。更关键的是,词汇量太少,表达也不行,这样讲出来的是“破碎英语”,别人当然就很难明白你在讲什么了。如果因为担心有口音,不会讲也不敢讲,那么就会导致越来越不会讲。所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经常说。

 

但是,如果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不在国外生活,或者虽然在国外生活但是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混,没有说英语的机会,那么,发音再标准、记的单词再多、掌握的表达方法再多,真正碰到说的机会的时候就都紧张地用不上。没有说的环境,是很难提高说的能力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说的环境,说的能力也就用不上,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说”上面了。

 

再说“听”。提高英语的听力要比提高说的能力容易多了,多听就可以了。多听要比多说更容易有机会,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找到各种英语听力材料太容易了。我读书的时候就没这么幸运。我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听力材料,只能是每天拿着一个短波收音机去收听美国之音,还是被干扰的,听上去很模糊。后来有磁带录音机,英语磁带很少,只是录一些托福考试的听力资料。

 

因为我在出国之前没有接触过多少英语听力材料,初到美国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听力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听不大懂老师在讲什么,甚至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时候也听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我听从了一个老生的建议,拿到第一笔奖学金马上就去买电视机,然后每天坚持看几个小时的电视,主要是看美国的情景喜剧,把字幕调出来。这样坚持看了几个月,听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现在英语听力材料太容易找了,美剧、好莱坞的大片,网上还有各种美国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看英语节目不要看中文的字幕。翻译有可能是非常糟糕的,即使翻译得很准确,看中文字幕对听力的提高也没有好处。看字幕要看英语的,对照英语字幕听,对听力很有帮助。

 

再来说“写”。在说、听、读、写中,写是最难的。我看过国内一些著名翻译家、英语教授写的英文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其实这不奇怪,一般的美国人也写不好英文的文章,就像一般的中国人写不好中文的文章,是一个道理。所以,对于写大家没必要把标准定得太高。问题是,很多人即使学了一辈子的英语,不要说写英语文章了,连一个短信、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都写不好,写的时候担心有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越担心越写不出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写得太少。

 

怎么增加写英语的机会呢?我刚到美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经常玩网游。那个时候的网游只有英文的,而且是文字的网游,所谓“泥巴”(MUD)。大家玩网游最主要的还不是玩,而是在那儿聊天。聊天有一个好处,大家不会在乎你的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讲究的是速度要快。这对英文的表达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想说什么敲出来,马上就发送出去,锻炼反应的能力。这样练一段时间,对提高英语的“写”很有好处,不是写作水平,而是简单的写,不要担心拼写或者是语法,只要能写出来,就很好。美国小学对小学生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也很不在乎,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写。这跟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小学对错别字看得非常严重,反而打击了学生写的积极性。现在也可以到网上去跟美国人、英国人聊天,比我们那个时候平台多多了。

 

最后说一说“读”。四种能力当中,我认为“读”是最重要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大部分人学英语的最主要的目的和最主要的用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说、听、写有可能都用不上。但是,如果英语阅读能力非常强,那么就能够掌握很多英语信息,这些信息会是比较准确、全面的信息。

 

读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而读的能力也是最容易提高、最容易自学的。听、说、写也许还得去培训培训,读是用不着的,因为只要多读就可以了。每天都读英语的文章,特别是新闻的报道,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就是通过阅读《纽约时报》得来的。我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们系的阅览室订有《纽约时报》,我每天都去读。我们生化的实验往往要等那么两三个小时,这个时候我就跑到阅览室看报纸,主要就是看《纽约时报》。而且我是什么都看,一份《纽约时报》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甚至包括里面的广告也看,主要就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刚开始会有很多单词不认识,要经常查字典。查起来很麻烦,因为那个阅览室里面的字典是一本《韦氏大辞典》,找一个单词翻半天。现在查字典就很容易了,因为读的都是电子版的,电脑、手机里头都有字典,一点单词就出来解释,不会让阅读中断。生词很多,读的时候老是中断也是挺烦的。一开始可能生词比较多,像我那个时候读《纽约时报》一开始也经常要翻字典。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积累下来,要查字典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到最后,我读《纽约时报》完全就不用查字典了,甚至能发现它里面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

 

对一般的人来说,一开始就去阅读《纽约时报》可能门槛太高了一些。如果有中级的英语水平,首先可以阅读比《纽约时报》更浅显一点的新闻报道,例如美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稿,就比报纸的文章要简单多了,也比较短。第二步再去读《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第三步可以读杂志的文章,像《时代周刊》《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国家地理》。杂志文章篇幅比较长,写法比较文雅,读起来会困难一些。最后一步,要读英语的著作,小说或者非虚构的作品都可以。从学英语的角度来说,读非虚构的作品比读小说要好。读历史、文化、传记或是科普的著作,对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要比阅读小说好得多。

 

到后来养成习惯了,每天自然而然地都要看英语的新闻报道、英文书。所以,学英语其实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坚持,持之以恒,每天都看,慢慢地积累,越看越多,最后英语就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

 

2021.3.11.录制,2021.8.29.整理

我是中国人,更要学英语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

北京开“两会”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大家欣赏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例如,今年“两会”有一个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作为必修课,把它改成选修课,高考也不要考英语了。

 

这个建议其实不新,以前也有人提出过。两年前有一个人大代表也是在开“两会”期间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后来让大家翻出来,那个人大代表自己就在办双语幼儿园和英语培训班,他提出那样的建议是不是有私心?是不是想让学生在学校学不到英语,都去校外上类似他办的那种英语培训班呢?

 

不只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减少甚至取消英语教学,有一些作家、普通的网民也都提出过类似的主张。其中有一部分是打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旗号的“爱国贼”。他们认为,花那么多时间要求大家都学英语,是崇洋媚外:我们是中国人,首先要学好语文,学好国学,干嘛去学英语?这种论调其实也不新,上一次文革时就流传过一个顺口溜:“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当接班人。”

 

反对学英语的人未必都有什么私心或是打民族主义招牌的“爱国贼”,更多的人可能是觉得,学英语对大数人来说没什么用,不当翻译学英语干什么呢?一开始我提到的那个政协委员,他反对把英语设为必修课的理由就是,大学毕业生只有10%的人会用到英语,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让他们从小就学英语是在浪费时间。

 

我不知道他这个数据是从哪来的,姑且同意他这个说法,只有10%的人大学毕业、工作了会用到英语,那么按他这个理由,我们也不应该要求在中小学学数理化了,因为工作了以后能够用到数理化的那一部分人肯定比要用到英语的人数少得多,对大部分人来说,的确是用不到那些从中学学来的数学的,会数数、算算四则运算就够了,高深点的数学,以及物理、化学都用不到的。崔永元连氯化钠是食盐都不知道,中学化学没学好也不影响他当著名主持人,化学对他来说一点用也没有。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数理化是没啥用的。但是,基础教育属于通才教育,并不是职业培训。我们并不知道以后中小学生会去干什么,我们只能是尽量地教给他们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的、很有用的知识。我们不能从小就把学生的前途给定得死死的,认为他们长大以后肯定不会用到英语、数理化,所以就不教了,要学自己去自学吧。等到以后他们长大、工作了,万一需要用到英语、数理化,再重新学就很难了。古人都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现代的人却不知道,也许需要用到英语、数理化的时候才“恨少”呢?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语言,所以学英语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是绝对离不开英语的。世界上所有上档次的学术期刊,全部都是英语的期刊。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办的,不只是英美这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办的,其他国家办的科技期刊,好一点的都是英文期刊。以其他语言发表的论文,基本上其他国家的人都不会去看的。所以稍微上一点档次的论文也都是用英文发表的。如果要搞科研却不懂英语,看不懂英文论文,就没法及时了解到本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怎么做科研呢?也没法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英文论文发到国际期刊上跟国际同行们交流。

 

不懂英语或者英语很不好,没法跟人交流,甚至连参加真正的国际学术会议都有问题。我一直在批的“赤脚医生院士”李兰娟,几个月前参加了一次肝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因为是疫情期间,所以这个国际会议只能在网上开。轮到她做报告,她就嗑嗑巴巴地念英文PPT,因为国际会议只能使用英文。PPT有文字显示(大概是手下人替她写的),倒是不影响别人理解她的意思,但是她嗑嗑巴巴地念完了PPT以后,会议主持人问了她一个问题,她听不懂,假装断线跑掉了。这不仅很尴尬,而且很下作,就像跟人在网上下棋要输了,就假装断线跑掉了一样,相当于认输了。

 

有人也许会说,反正我数理化学得也不好,以后不会去做科研,英语对我来说是不是就没啥用,也就不用学英语了?也不是的。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出国旅游、做外贸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英语是国际语言,在出国旅游、做外贸生意的时候,如果自己懂英语,不需要依赖翻译,就很方便。很多人正是等到自己年纪大了出国旅游,或者突然之间有了一个做外贸的机会,才很痛惜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地学英语,英语不行。以前他哪会想到自己以后还有可能出国旅游、做外贸呢?这时候真的是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的下一代跟外国的交流会越来越多,英语对他们的用处也就会越来越大。

 

你即使这辈子根本就没想到要出国、没想到要做外贸去跟外国人打交道、一辈子就待在中国,那么如果懂英语也是很有好处的。其中的一个好处是,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有趣味。因为英语的国际影响力是任何别的语言都比不上的,所以就让英语文化变成了最强势的文化。全世界最有才的人都在用英语创作,最好听的歌、最好看的书、最好看的电影电视基本上都是英语的。

 

我小时候觉得很好听的一些中文歌曲,出国留学后才发现,原来那些歌曲的曲子都是从美国很多年前的流行音乐抄过去的。电影、电视也一样,你是觉得好莱坞的大片、美剧好看,还是中国在横店拍的那些电视、电影好看?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懂英语,那么就能直接地欣赏到原作,而不需要等别人的翻译。更何况,别人的翻译质量未必是可靠的。实际上,中国的翻译,不管是书的翻译还是影视的翻译,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不懂英语,被这些劣质的翻译误导了,自己都不知道。更何况,中国现在控制越来越严,包括在翻译这方面也控制得越来越严,最近“人人影视翻译组”的人都被抓、被重判了。以后想通过看翻译这条途径就越来越难了。但是,如果能直接看原作,那难度就小多了。

 

有一些人可能觉得,那无所谓,不看英文书、不看英文影视、不听英文歌曲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那你总要上网吧?总要看新闻吧?总要查资料吧?你如果懂英语,那么你掌握的信息就会更全面、更准确。英语是实际上的国际语言,世界各国的人都在用,这样就让英语的资料是最丰富、最全面的,没有哪一个语言能够比得上。你到网上去搜,那些最有价值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语的。就说医学资料吧,在百度搜中文的医学资料,你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广告,说不定还是莆田系医院的广告,那你不就受骗上当了吗?即使是中国官方机构的网站提供的医学资料,也不一定是可靠的。但是,如果懂英语,你能够直接看英文的资料,那么就能够直接到国际权威机构网站去找到最可靠的资料。

 

不仅科学、医学方面的英语资料是最可靠的,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时事,英语方面的资料也是比较可靠的,至少它们让你能够了解另外一种说法。中国国内关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以及中国当代时事,这些信息是严加管控的。所以,你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你如果会翻墙,就有机会去听另外一种声音做参考。但是你如果不懂英文,翻了墙还是只能看到中文资料,而墙外中文资料的可靠程度未必比墙内的要高,甚至有可能还更差。比如说,你看到的都是法轮功的那些中文材料,那不是更糟糕吗?刚出了虎口又跑进了狼窝。但是,你如果懂英文,那么就能够看到至少是相对比较客观、比较可靠的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时事的资料。即使你不完全相信它们,至少知道了另外一种声音,能够跟你在国内听到的声音做比较,才能有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

 

所以,懂英语不仅能够帮助你了解世界,还能够帮助你了解中国,相当于让你多了一双眼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学英语的一个原因,就是怕大家会多出一双能够有助于明辨是非的慧眼。

 

2021.3.7.?录制,2021.8.29.整理

厉害的国家不能有真相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

成都49中有一名高二的学生坠楼身亡,成了一个热点事件。一个人坠楼身亡无非就这么几种可能性。一种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对此大家没有异议,不考虑这种情形,所以我们就不去讨论它了。第二种可能性是被推下去的。网上有传言说他是被一个化学老师为了争出国的名额把他推下去的。在校园里这么公然地杀人肯定有人看到,不然也不会有这种传言,但是还被学校、警方隐瞒下来了,太匪夷所思,是不可信的。

 

最后一种可能性是自杀。自杀又分成两种。一种是有预谋的自杀。长期心理不太健康,想着要死,选择在那一天轻生了。有预谋的自杀一般来说有一些征兆。根据死者母亲的说法,这个学生一向很乐观向上,而且那一天刚好是母亲节。母亲节是美国的节日,但是现在中国也过,好像也没有人针对母亲节说反对过洋节。母亲节那天那个学生还给他妈妈发了短信,祝贺她母亲节快乐,两个小时以后人就没了。没有一点要自杀的征兆,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家属不认为是有预谋的自杀。

 

另外一种情形是因为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受刺激了,一时想不开轻生。比如说,女朋友要分手了,被某一个或某几个同学欺负了,或者被老师骂了、打了,想不开自杀了。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那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官方没有给一个说法。官方的意思好像还是要往有预谋的自杀靠,认为这个小孩心理一直就不健康。这种说法很难让家属接受。

 

这件事之所以会在网上引起很大的风波,是因为死者的母亲到网上哭诉,主要针对的是校方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先是不让他的父母看监控的视频,后来让看了,刚好没有事发的那一段视频,觉得很蹊跷。网上有一些五毛出来“辟谣”,说监控的视频很完整,是死者的家属不愿意看,或者是看的时候不注意。但是,我们看官方关于这件事的通告,认定这个学生自杀,提供的理由是根据尸体的损伤情况、攀爬留下的痕迹、脚印、指纹来判断是自杀。根据的都是一些间接的证据,说明事发那一段的确是没有监控视频的。如果有监控视频,可以直接看到是死者自己跳下去的,那就不需要用这些间接的证据来证明是自杀了。后来官方的媒体与记者介入,从警察那里搞到了监控录像。公布出来的监控录像也证明的确在事发之前的10分钟是没有视频的。警方的解释是,事发的地点在监控的盲区,所以没有视频。这个学生刚好选择了一段没有监控视频的地点自杀。

 

这种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和愤怒。关键时刻没有监控视频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近年来多次发生过。我根据以前媒体报道做了一个不完整的统计,至少有6起都是学生在校园里出事,学校说监控刚好就那段时间坏了,或者出事的地方刚好是在监控的盲区,没有视频。这些学生都这么乖,刚好就选择在监控坏了时候,或者是在刚好没有监控的地方出事,让你无法证明出事的那一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没有监控视频,大家也不会去追究为什么没有监控视频。但是,现在中国监控视频已经到处都是,号称是全覆盖、没有死角,号称有一个“天网”的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控所有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却刚好在最需要拿视频来证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偏偏监控坏了或者刚好在监控的盲区,这就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这些人不明白,中国的这些监控、“天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维稳,而不是要给你真相的。但是人们还是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有很多人包围了成都49中,高喊:“真相!真相!”在中国这种示威是违法的,不管宪法怎么规定,中国是没有示威的自由的。发生了示威,即使只是在一所中学门口的示威,也要镇压。所以警察马上出动,打人、抓人,把人像牲口一样地抬走。网上现场视频很多。

 

大五毛造舆论,说去示威、要真相的这些人都是西方反华势力指使的,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是以前美国驻成都的总领事夫人(她是个台湾人嘛)在背后指使的。根据是这些人喊口号是用普通话喊“真相”的,说如果是成都人都是说四川话,不会用普通话喊口号。难道成都已经独立了,普通话在成都不能用了?用普通话喊口号居然变成了“反华势力”?何况,视频还可以听到示威者讲四川话。例如有人用四川话喊“太过分了!太过分了!”。聚在那里的也许有外地来的人,但相当一部分肯定还是本地人。

 

这些大五毛还有一个理由,这些示威者人人手拿一朵康乃馨。他们说中国人悼念、葬礼用的花都是白色的菊花,白色的康乃馨是美国人葬礼才用的,这些人拿的是美国葬礼用的花,证明这些人就是美国指使的。这些大五毛把这说成是“康乃馨革命”、“康乃馨暴力”。如果按这些人说的示威者真的是拿着康乃馨来表示是一种革命、暴力,那不是让反华势力就这么暴露出来了吗?未免把反华分子看得智商太低下了吧,居然就这么赤裸裸地拿一朵花来表明跟美国的关系?

 

其实,美国葬礼用的花并不是非要用康乃馨不可。美国葬礼没有特定的用花。有很多人用康乃馨,但也可以用玫瑰、百合,甚至很多人用的也是白色的菊花。不能看到有人拿康乃馨就说代表的是美国。而且,如果仔细看一下视频、照片,可以发现他们手里拿的就是菊花,不是康乃馨。大五毛连菊花和康乃馨都分不清楚就开始栽赃,要抓“特务”。这些大五毛以前只是把自己当成是网络上的宣传部长,现在又把自己当成是网络上的国安部长,比中国的国安还能,能够一下子就发现这是“反华势力”、“反华的阴谋”。这些“反华势力”行动真是迅速,惨案刚刚发生,马上就能够纠集一大批的人发动“康乃馨革命”。

 

这些大五毛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非常没有人性。不管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起码应该对死者、死者的家属有一点同情心吧?但他们没有。其中的一个大五毛叫“烧伤科超人阿宝”,发了一条微博说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意思就是说这个小孩的轻生是其母亲造成的,从这个母亲的所做所为就可以看出来了。“阿宝”号称一向反对医闹,对医闹深恶痛绝,他大概是把这个母亲当成“校闹”了。自己的小孩死了连要一个说法都不行,敢去要说法就当成“校闹”。这些大五毛毫无人性,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维护政府的形象。

 

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处心积虑地为了维护政府的形象造各种的谣言来抹黑死者家属、示威者。即使是再惨的事情,大家这么热热闹闹地争论、骂几天很快也就忘了。然后过一阵子中国又爆出什么丑闻、惨事出来,大家再热闹几天,然后又忘了。中国人是很健忘的,而且中国的悲剧也很多。想在中国要真相是很难的,真相在中国是非常昂贵的。

 

2021.5.12.录,2021.8.2整理

我在美国第一次上医院看病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

我在美国没有生过病,所以从来没有上医院看过病。医院当然去过,都是为了做体检、做癌症的筛查或者是送女儿去接种疫苗。直到最近我才第一次去美国医院看病,跟我接种新冠疫苗有关系。

 

我以前谈到,我接种第二针辉瑞疫苗的第二天有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是有类似于得了感冒的感觉,全身觉得虚弱。还有一个症状是左眼睛充血。又过了一天,感冒的症状没了,眼睛的充血也减轻了,之后又过了三、四天逐渐地消失了。但是,接种了疫苗两周以后左眼的红眼突然又出现,第二天又减轻,也是过了三、四天又好了。除了红眼没有其他症状,所以我也没有放在心上。当时我觉得可能是疫苗的不良反应还没有完全消失。

 

又过了两周,突然这只眼睛又红起来了,而且红得更厉害,好像是出血了,但是也不觉得疼。我想还是去医院看一下吧。美国看病不能自己跑到医院去,那就变成看急诊了,除非有生命危险,不需要看急诊。看普通的门诊要先预约,而且是要跟指定的全科医生预约让他看,他看不了再由他转给专科医生,比如说眼科的医生。我的医保公司是可以在网上预约的,我查了一下,我的全科医生要十天以后才有空。那显然不适合我这种情况,十天以后可能眼睛已经好了。我想当天能够看上,就给医保公司的客服打了电话。他帮我查了一下,说今天他们医保系统的眼科医生都没空,如果想今天看的话,可以到医疗中心去看“紧迫护理”(urgent care)。美国看病除了普通门诊和急诊,中间还有一个urgent care,跟急诊不同,不属于有生命危险的疾病,但是不需要预约,去了就能看,只不过要多交一点诊费。

 

我的医保系统有一个医疗中心离我家很近,以前做体检、癌症筛查也都是在那里,也就十来分钟的车程。我就去那里看urgent care,跟接待人员说了我的情况。有两三个人排在我前面。等了一会儿,一个男护士出来领我进了看眼睛的地方。护士问了我身高、体重,给我量了血压,就走了。很快医生就来了,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用眼科的灯看了一下我的眼睛,说没啥事,是“结膜下出血”。结膜下面有毛细血管,破裂了,过几天血被吸收了就好了,毛细血管会自己再长回去的。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但是我血压很正常,刚刚量过是117/71,所以不是这个原因,还有的原因是不知道的。我接种了辉瑞疫苗第二针第二天首次出现症状,有可能是属于疫苗的不良反应。不管怎么样,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医生给我开了一种眼药水,说是可以收敛血管,让充血没那么明显。我看了一下,是缓解过敏症状的抗组胺眼药水。他又说,这种情况一般是一过性的,发生过一次一般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我一个月发生了三次,好像是有一些异常。所以他建议我还是去看眼科医生,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他说他会在系统里把我的材料都送到眼科那边去,一般过两天眼科就会跟我联系,预约什么时候去做检查。如果过了两天他们没找我预约,我就自己打电话去约。他给了我一张表,上面有眼科的电话。

 

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花了多少钱呢?看urgent care要交90美元的门诊费,还有眼药水10美元。总共就100美元。按照美国的收入、消费水平,100美元大概就相当于100元人民币。我因为平时不生病,用的医保选的是最低档的,保费最少,但是每次看门诊要交70块钱挂号费(如果是那种保费很高的医保去看病是不用交费的),不预约就去,相当于多交了20块钱。

 

我就等眼科那边给我打电话,结果一直等不来。眼睛一天一天地充血量越来越少,几天以后就一点痕迹都没有了。我觉得去做一个检查也无妨,眼科医生不主动来找我,就给他打一个电话。眼科那边查了一下,说我们已经看过你的病历了,不是什么事,没有必要过来看,你如果要做眼科的常规检查,可以去找验光师。

 

我在北京的时候也去看过一次医生,也是眼科。那是2005年的事,我去了一趟青藏高原,突然觉得眼睛里好像有黑点在动。回北京后去查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刚好我家附近有一家眼科医院,是唐由之当院长的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唐由之因为给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出了名,变成了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专门搞了一家眼科医院。但是我知道中医是没有眼科的,虽然挂的是“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的牌子,用的手段肯定全部都是现代医学的手段。我就想去看看究竟是不是那样。的确如此。去了就做检查,都是现代医学的检查,没有把脉、看舌苔什么的。各种各样的检查都上了,我记得包括做眼睛B超和散瞳检查。查完了,医生跟我说,没事,就是玻璃体里边有浑浊物,俗称“飞蚊症”,开了一种眼药水,是西药。但是我知道,如果是玻璃体浑浊那是无药可治的,虽然医生我开的眼药水我去取了,但并没有用。过几天黑点就自己消失了,想必也不是“飞蚊症”,可能是由于海拔的变化让眼睛暂时出现了某种变化。

 

像这次的这种情况,既然看urgent care的医生建议我去看眼科,眼科已收到了我的病历了,如果在中国的话肯定是要我去查的,而且是会用各种各样能够想到的检查方法,把我彻底地查一遍。绝不会像美国的医生心这么大,而且有钱不赚,病人已经被介绍过来了,却说不要来了,没啥事。

 

中国医院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我以前写过几篇文章批评过。它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个原因是医院、医生为了赚钱。检查做得越多当然赚的钱也越多,最后开一大堆的药也都是为了赚钱。另外一个原因,是怕万一有什么严重的病没查出来,患者要闹,怕承担责任,所以把能够想到的检查方法都用一遍,即使认为没病也要看看是不是能够查出什么病。这是由于中国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导致的。但是,这些医生也不想一想,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紧张?那也是因为医生首先把看病完全当成了赚钱、谋利的手段,其次是因为过度治疗、过度检查引起了患者的反感。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怕承担责任,反而导致了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2021.6.3.

赵婷获奥斯卡奖为何却被中国封杀

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赵婷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她导演的美国电影《无依之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是中国大陆出生的人第一次获得世界电影的最高荣誉。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国人应该都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中国大陆却把赵婷获得奥斯卡奖这事全面封杀。如果到新浪微博搜,会发现“赵婷”、“无依之地”甚至“奥斯卡”都变成了敏感词,什么都搜不出来。中国大陆媒体对赵婷获得奥斯卡奖没有任何报道。有一些自媒体有报道,但是点进去发现都已经被删掉了。有一些自媒体为了避开审查,只好用赵婷的英文名字来报道这事,甚至用“那个女孩”来指赵婷,说“那个女孩获奖了”,还把《无依之地》改叫《有靠之天》。

 

此前赵婷获得金球奖的时候,她的继母宋丹丹第一时间就在新浪微博上表示祝贺。赵婷获得了比金球奖更重要的奥斯卡奖,却没有听到宋丹丹有任何的动静。她即使祝贺了大家也看不到,因为赵婷已经变成了敏感词。胡锡进写了一条微博假惺惺地祝贺赵婷获奖,然后说支持大家继续去批赵婷几年前的不当言论。胡锡进的这条微博也很快被删掉了。我不知道是被新浪管理层删的,还是胡锡进发出去以后发现领会错了中央精神,赶快自己删掉了?不管怎么样,赵婷获奖这事是在中国国内被封杀了。但宣传部门一面封杀她,一面还不好意思承认,由于国外媒体报道了赵婷被封杀,宣传部门就派出水军到国外网上,不停地贴中国媒体关于赵婷获奖的报道的截图,来证明赵婷并没有被封杀。但是,仔细看他们贴出来的那些截图,都是今年三月份赵婷获金球奖的报道,没有获奥斯卡奖的报道。从那个时候开始,赵婷就被封杀了。

 

为什么赵婷会被封杀呢?是因为她导演的电影《无依之地》辱华、反华了吗?不是。那部电影可以说是“辱美”,它揭露的是美国社会的黑暗面,结果反而获得了美国颁发的奥斯卡奖。也不是因为她在获奖的时候发表了什么不当的言论,她那个获奖词说得还是很得体的,还引用了《三字经》里面的话“人之初,性本善”。那她为什么被封杀了?就是因为胡锡进说的她几年前的“不当言论”。

 

那是2013年时候的事,当时赵婷导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是关于一个美国十几岁的印第安人的故事。美国有一个电影杂志采访了赵婷,问她为什么要去导演这样一部电影。赵婷说,这个故事让她联想起了她十几岁在中国生活的时候,“周围到处都是谎言”。这句话在赵婷获得金球奖的时候被某一个小粉红给翻出来,贴到中国的网上,被认为是“辱华”“反华”言论,就把她给封杀了。

 

赵婷说的那句话本来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从上下文关系可以看得出来,她说的是自己十几岁时候的青春期反叛心理,觉得“周围到处都是谎言”。不管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的国家,对于青春期少年来说,这都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她讲的是自己拍摄那部电影的心路历程,并不是要骂中国。即使是针对中国,那也是泛泛地批,不具有政治敏感性,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我也多次说过“中国到处都是骗子”、“中国是一个骗子共和国”,这跟赵婷说的“中国到处都是谎言”有啥区别?为这种泛泛地抨击中国社会的言论小题大作,说明当局是非常自卑的。

 

所以就有了这么滑稽的一幕,赵婷因为拍了一部揭露美国阴暗面的电影在美国获奖,却因为十年前一句不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话被中国封杀。而且那句话是登在美国英文媒体上的,对中国境内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不是被小粉红搬到中国网上,在中国没人知道。因为她在十年前在美国的英文媒体上说了一句对中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也不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话,十年后就把她封杀了,甚至连她得了奥斯卡奖这件事提都不能提了,这就非常地可怕,可怕到了变态的程度。

 

像赵婷这种已经有国际声誉和影响的人,聪明一点的当局者本来应该尽量地去团结、争取她,而不是一脚把她踢开、封杀掉,非要把她逼到对立面去不可。以前中国政府还知道要搞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现在可能觉得已经变成强国、世界老二了,就不可一世,觉得不需要再搞统一战线了,变成尽量去得罪人,得罪没必要得罪的人,像战狼外交官一样到处树敌。

 

十年前中国还不是这样的。当时中国的言论环境比较宽松。那个时候中国当然也没有言论自由,也会有人因为发表了什么言论被抓起来、被判刑。但是,那个时候言论有一条线画在那里,只要不越过这条线想说什么都没事,例如,只要不公开宣扬要推翻中国政府,不指名道姓地批大领导,想说啥话一般都没有问题。以前的言论即使被翻出来也不会去追究。我在揭露韩寒代笔的时候,韩寒团队的人翻出了我在1989—1990年间在中国读大学时写的一些书信,信中有一些话按现在的标准属于政治敏感。他们好像挖到了什么宝贝,贴到网上去,想对我搞政治迫害,看当局会不会因此把我封杀了,就不会再去揭露韩寒代笔了。但是并没有得逞。当时在国外发表的言论也不会有人去管,即使被转到了国内,也不会追究。我刚开始跟崔永元争论转基因时,崔永元争不过就想对我搞政治迫害,把我当时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评论大领导博士论文问题的一段视频在他的腾讯微博置顶了好几个月,想引起当局的重视把我封杀。结果也没有起到作用,我并没有因此就在中国被消失了。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已经没有线了,不要说批大领导了,批一般的领导,批外交部的发言人,甚至批一个普通的民警都不行,都能够被抓起来。不久前有一个人因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不满在朋友圈骂了交警,就被抓起来关了七天,说是“寻衅滋事”。不只是不能批具体的人,批企业也不行。我几年前因为质疑了华为有“备胎”这个说法,我在中国的自媒体账号全部都消失了。批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政策也不行了,要被说成是“恨国党”的。以前的言论现在也动不动被翻出来,受到处理。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报道,某一个老师被翻出来好多年前曾经在网上发表过“不当的言论”,现在被处理了。在国外的言论也会被拿到国内去批了。我在推特上的发言就时不时地被人截图,拿到国内的网络上去批。把我从中国网络赶到国外网络,还不放心,随时有人盯着我在国外网络上说了啥话,这意思就是,某一个部门想把全世界的这些言论平台全部都给管起来。所以,以前的言论是有一条一米线在那里,现在则没有一条固定的线,这个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所不包,想整你就可以随时把你给包进去。

 

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吓得大家都不敢说话,不仅是在中国国内不敢说话,在国外也不敢说话。有一些人可能因此真的就被吓住了,不敢说话了,怕万一踩到哪一条无形的、不断地在扩大的线。但是,也有一些人不让他说话他是会憋死的,既然不知道这条线在哪里,那就不管了。既然骂一个普通的民警跟骂一个大领导后果都是一样的,有一些人就豁出去了,也骂大领导了。对某一些人来说,这样不画线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反而让这些人更敢说话,特别是在国外就更敢说话了。

 

经常有人给我留言,说你现在老在美国批评中国的事,你敢回国吗?这么说的人当中有的是真心关心我,担心我如果回中国了就要被抓起来。还有的是要威胁我,想吓唬我不要在美国什么话都说。但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认为我人不在中国了才敢说话。其实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也是敢说话的,我现在在美国说的这些话跟我十来年前在中国说的话也没啥两样。我在中国的时候同样也经常批一些官员,甚至是级别很高的官员,也经常揭露中国的造假,批中国的政策和丑恶的社会现象。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我接受国内媒体采访跟接受国外媒体采访相比说话会慎重一点,有一些政治上比较敏感的话我就不说得那么明白了。这倒不是怕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而是知道说了媒体也不会报道,会被掐掉,即使碰到一个比较大胆的媒体报道出去了,那么会给记者、编辑带来麻烦。出于这种考虑,我对中国媒体应该说什么样的话,知道有一条线是画在那里的。但是对国外媒体我就畅所欲言了,因为不存在这个顾虑。我在国外的大学做的演讲也是想说啥就说啥。我不用担心我在国外说的话被人搬到中国以后会对我在中国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我在美国网络、接受外国媒体采访说的话却经常让人担心会不会对我的人身安全造成啥影响,这也说明现在中国的政治、言论环境的确跟十年前是大不一样了。但是,不管中国的环境怎么变,我想说还是要说,该说还是要说,以前没怕过现在更不会怕,因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权利就是言论自由。

 

2021.5.2.录

影帝好过皇帝——从温家宝文章被禁想到的

2021年9月8日星期三

温家宝在《澳门导报》发表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被转到凤凰网、网易等中国大陆网络平台,但是很快就删掉了。有些微信公众号也转了这篇文章,被禁止分享,理由是违反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范。几家网络平台都同时屏蔽或删除这篇文章,说明不是平台管理方自己做出的决定。我想他们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去处理前总理的文章。这应该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下的命令。

 

为什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要屏蔽温家宝的这篇文章呢?应该是它的最后一段犯忌了。它说:“我心目中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国家,那里永远有对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质的尊重,永远有青春、自由、奋斗的气质。”这些用语在中国网络上都是属于敏感词。

 

为什么温家宝会把这篇文章投到澳门的报纸,而且是一家以前没有几个人听说过的报纸,而不在中国内地找一个媒体发表呢?应该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这一段太敏感,没有哪一家中国内地的媒体敢发表,所以他只好投到境外。美国的媒体为此采访过《澳门导报》的编辑,编辑说这篇文章是温家宝自己通过电子邮件投稿,“我们核对了一下确认是他写的就给他发了”。《澳门导报》是澳门排不上号的一家报纸。澳门发行量最大的第一大报是《澳门日报》,其次是《华侨报》,后面还有几家报纸,我以前不知道还有《澳门导报》这么一家报纸。中国的前任国家领导人在境内连言论自由也没有,只能去澳门一家不入流的报纸发文章。

 

温家宝还在当总理的时候,中国网上有很多人都嘲笑他是“影帝”,讽刺他经常做出忧国忧民的样子。当时中国互联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嘲笑国家领导人、而且是现任国家领导人是影帝,没有听说有谁因此就被禁言、封号。当时还有人在网上说温家宝的家人搞腐败,也只是被禁言了一段时间,没有把他的号封了,更没有把他抓起来。现在谁敢在中国的网上嘲笑党和国家领导人,去揭露他们腐败?轻则封号,重则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抓起来判刑。即使人在国外,跑到国内的网上去发表这种言论,也可以宣布对你进行网上追逃,也就是跨国抓捕。

 

所以现在的情形跟当时完全不一样,有些人开始怀念胡温时代了。有的人说,当初不该嘲笑温家宝是影帝。我想,一个人愿意当影帝表演忧国忧民,说明这个人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的,很在乎普通的民众对自己是怎么看的,所以才会想到去取悦普通的民众。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更会表演,因为他们必须讨好选民。在这方面温家宝不像专制国家的领导人,更像是一个喜欢表演而且觉得有表演的必要的西方民主国家领导人。对专制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他们大权在握,跟皇帝一样手上有无限的不受限制的权力,是不需要表演也不屑表演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讨好普通的民众,不在乎普通的民众对自己内心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只要不敢公开说坏话就行了。人们只能说好话,不敢有任何的批评。敢说坏话、批评,就会被抓起来。

 

有一些人更欣赏这种不表演的、很蛮横的强人,看不起那种还愿意表演的影帝。就像有一些人说的宁当真小人,不当伪君子。其实,伪君子至少认同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至少在表面上、在公开的场合还知道要约束自己。而真小人根本就不屑于认同这些道德的规范,肆无忌惮。就好比说,伪君子在家的时候可能是裸着的,但是上街还知道要穿上衣服,而真小人就直接裸奔了。你觉得哪一种人更好,愿意跟哪一种人打交道呢?这个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温家宝这一代领导人对于西方国家的某一些做派,甚至对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是比较欣赏的。我看过他2003年当上总理没多久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演讲的正文是念稿子,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演讲后跟听众的问答就比较有意思了。其中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他对中国民主的前景有什么看法,温家宝说:发展民主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还不具备在高层实行直接选举的条件,因为中国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人的文化素质就不够。他的回答透露出来,他承认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好的,是中国的奋斗目标,以后中国也要搞直接选举,但是目前来说还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意味着,以后中国发展了,也可以搞西方的民主。

 

这种理由我在中国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是温家宝他们这一代人,以及更上一辈的人很常见的想法,承认西方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西方先进的制度目前还不适合于中国,但是中国以后还是会慢慢地发展的。为什么邓小平说香港搞“一国两制”50年不变?其实就是承认中国大陆比香港落后了50年,过了50年中国发展了,跟香港一样了,就无所谓一国两制,而是变成一国一制。

 

但是,现在的中国官员甚至普遍民众,观念已经变了。因为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成为世界第二了,所以也就让中国官员、普通民众觉得很有底气,不仅不承认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也不承认中国在政治上落后,认为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也超过西方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动不动就说,你们美国搞的是假民主,我们中国才是真民主。最近胡锡进写了一篇文章,又在替西方国家操心了,说西方的政治制度已经是僵化的、落后的、过时的,西方必须要做出深刻的改革。言下之意当然就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是活生生的,西方国家要怎么改革,反过来要向中国学习。最近有一个民意调查,调查的是中国年轻人的看法。接受调查的人居然有57%认为,西方国家在对人权的尊重方面还不如中国,要向中国学习。不仅是中国官员,连年轻人也已经被洗脑得认为中国在政治方面已经超越西方国家,成了西方国家学习的榜样了。

 

但是,如果这些年轻人有机会去留学、去国外生活,肯定还是选择去西方国家,不会选择到俄国、朝鲜这些他们比较认同的国家的。中国官员的子女也都是要送到欧美去留学的,以上欧美的名牌大学,像哈佛、耶鲁、牛津这些大学为荣的,不会去朝鲜上金日成大学。中国官员退休了,也是愿意到西方国家养老的。如果他们失势了要跑路,也是愿意逃到西方国家去的。如果胡锡进哪一天失势要被抓了,他要逃也会像王立军一样逃到美国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不会跑到他的精神祖国俄罗斯大使馆。因为他很清楚,跑到俄罗斯大使馆就会被乖乖地送出来,到美国大使馆才有可能得到保护。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还是远远超过中国的。所以,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内心怎么想,在行动上还是很认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的。从这方面来说,这些人其实也是影帝,只不过他们是那种高喊爱国口号的影帝。这种影帝要比那些忧国忧民的影帝坏得多。

 

2021.4.20.

中国民主美国民主谁是真民主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了第一次高端会谈。双方在开场白就吵了起来。中方首席代表、负责外交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滔滔不绝地训斥了美国16分钟,讲完了以后认为没必要翻译,说明他那番话实际上是讲给墙内的人听的。据报道,等开场白结束关起门来开始谈判,中方口气就软了下来。既然这个架是吵给大家看的,我们就来评一下,究竟吵得有没有道理。

 

中方代表之所以发飚,是因为美方代表在开场白批评了中国的人权问题,让中方代表觉得很没面子,认为这不是待客之道。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是美国政府一贯的做法,只不过在川普当总统时这个惯例中断了。现在拜登上台,美国要恢复传统,当然就会把人权问题摆出来。在美国提出中国人权问题时,中国一贯用两个理由把它挡回去,这次也是这样。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人权问题,以及中国有没有民主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美国无权干涉。其实中国政府并不真的认为人权、民主问题属于内政,因为中国也在批评美国的人权、民主问题,每年发布一份关于美国人权问题的报告,这是不是也是在干涉美国内政?这次杨洁篪说,你们美国民主搞得怎么样要由世界人民来评价,这是不是也是在干涉美国内政?可见中方并不是真的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权、民主问题属于内政,别的国家也是可以批评的。

 

第二个理由是,美国在人权方面劣迹斑斑,没有资格和实力来当“人权的教师爷”,来以民主的优越者自居。一谈起美国的人权问题就说你们曾经屠杀印第安人,或者你们现在还在歧视黑人。其实这些问题美国方面也都承认,有的是一两百年前的历史问题,早就解决了;有的是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对黑人歧视的问题,美国政府也不回避,也想要解决。中方想要跟美国比烂,但比得不恰当。中方提出来的那些美国问题是美国自己承认、面对、想要解决的;美方提出来的中国的那些问题,中国是矢口否认的,怎么对比?实质是不一样的,想比烂也没比好。

 

中国认为美国没有资格、实力当“人权的教师爷”、以民主优越者自居,但是中国却认为自己有资格当“人权的教师爷”、可以以民主的优越者自居。在这次的中美会谈之后,中俄举行了一次外长会谈,两国外长联合发表了声明。声明的第一条解释什么叫“人权”,第二条讲什么是“民主”。这不就是以人权、民主的教师爷自居吗?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的民主是最真实、最广泛的”,这不是以民主的优越者自居吗?

 

为什么中国外交官认为中国比美国更有资格、实力来讲人权、民主呢?他们认为,因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美国要好。新冠疫情让中国政府觉得,自己更有理由来跟美国摆资格,来训斥美国。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政府认为自己在疫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美国等发达的西方国家是完全的失败,死了那么多的人,这么漠视人民的生命,怎么能够说有人权呢?怎么能够说有民主呢?所以他们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人权、民主都不行,已经被新冠疫情证明了。

 

其实,疫情的防控搞得不好,并不能说是一个人权问题。人权虽然包括生命权,但是主动地剥夺别人的生命才是侵犯人权。疫情搞不好,导致病死的人很多,最多只能说是失职,不能说是侵犯人权。这也不涉及民主的问题。疫情的防控不采取严格的措施,有可能是本国大多数人的意愿,觉得自由比生命还要重要,不愿意被管。所以,疫情防控搞得不好也不能说是没有民主,反而可能恰恰是民主的结果。

 

反过来,疫情防控搞得好也不能证明有人权、民主,因为它有可能是通过专制的手段,通过侵犯人权的手段取得的。朝鲜现在号称连一个新冠病例都没有,也没有人因为新冠死亡,显然可以说疫情防控是世界最好的了。能够说朝鲜的人权、民主比中国还要强吗?只要有朝鲜的这个例子摆在那里,中国的自吹自擂就没法让人信服。

 

这些“战狼外交官”一直在讲民主,但并没有真正搞懂究竟什么才是民主。他们也可能懂,但是故意装不懂。他们一直在说,你们西方民生搞不好,怎么能够说有民主呢?我们中国民生搞得好,可见我们中国最有民主。民生搞得好不好,是政绩的问题。政绩跟民主并不是一回事。民主是一种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手段,有民主不一定就能够有好的政绩。虽然现在最发达的那些国家都是民主国家,但是也有很多民主国家政绩搞不好。即使是最发达的民主国家,某些方面的政绩也搞得很糟糕。那些专制独裁的国家有时候在民生方面搞得很不错,其领导人甚至能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政绩和制度并不是一回事。一个国家究竟是不是民主的国家,我们要看的是它有没有民主的制度。

 

一个政府是民主制的政府体现在它是由人民来管理的。人民的管理并不是在宪法里头写一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算了,要看人民的权力究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这是要通过选票,通过自由、公正的选举体现出来的。例如,各级的头号行政长官和民意代表都是民选的。甚至,有一些重大的政策是要选民公投的。民主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本质上都有自由、公正的选举,都是要有选票的。从这一点来看,美国是有真正的民主的。尽管美国的民主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它是真正的民主,因为它有自由、公正的选举。

 

而中国有吗?多少中国人见过选票?中国农村还能够选村长,城市则连市长都选不了,最多能够选一个区的人大代表。而且,人大代表往往都是内定的,候选人已经都给定好了。中国刚刚开过“两会”,那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选出来的吗?跟普通民众有关系吗?人大号称是最高权力机关,其实就是一个橡皮图章。它要选的领导、要通过的法律,都是早就已经定好的,只是让代表来表示同意就完了。所以,中国根本就不存在自由、公正的真正选举,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有民主,而且还是全世界最真实的、最广泛的民主呢?

 

中国的政府官员以前是不这么“自信”的。他们以前也承认中国的人权是有问题的,中国的民主是不够的。但是,他们认为,要讲国情,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很落后,所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意思就是,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人权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民主就会越来越多。但是,最近这几年不一样了。中国的官员、特别是“战狼外交官”都表现得特别自信,认为中国有自己的民主,民主不是只有一种的,所以“中国有中国的民主,美国有美国的民主”。而且还认为,中国的民主要比美国的民主好。民主好不好、哪一种民主更好,虽然杨洁篪说是要由世界人民来评价,实际上是要由中国说了算。战狼外交官华春莹已经发明了一种怎么样定量地来评价国际舆论的方法——算人口。她说了,西方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1%,而我们中国的人口占了1/5,所以要算国际舆论的话,我们中国是你们西方国家的2倍。我不知道等印度的人口数量超过中国以后她还会不会这样认为。但不管怎么样,她认为,我们中国人多,所以中国对于什么样的民主是真的、好的,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一定程度上,哪一个国家有没有民主、有没有人权,的确是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如果能选择移民哪一个国家,不会选择去俄国、朝鲜、伊朗……这些中国尽量拉拢、结盟、合作的国家,首选肯定是去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那些中国高官的子女要去留学,也不会跑到朝鲜、俄国、伊朗,还是首选去美国、欧盟。甚至中国官员都已经准备以后要到美国、欧盟、澳洲养老。所以,别看他们嘴巴讲得多么地好听、多么地霸气,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美国、在西方国家才是有真的民主的,也才会保障他们的人权的。

 

20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