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8

这些天来,读书论坛展开了煮饺子的大辩论,上钢上线的越听越不明白.千思万索地明白了一点:加冷水.至于加多少加几次都没定量分析.

今天儿子生病发 高烧卧床不起,我寻思着给他做虾肉馄饨吃.水开后下馄饨,再开后加一杯凉水继续煮.煮着煮着,想起儿子只吃凉的,每次馄饨煮好后都要凉半天,凉好后又被粘 住.何不把煮好的馄饨直接放进冰水凉一凉呢?想干就干,在一盆凉水里加些冰块,然后把煮好的馄饨放进去过几秒钟就拿出来.霍,馄饨皮又筋道又光溜溜,馄饨 馅温温热正好.加点醋加点麻油,重病中的儿子连说好吃.

儿子吃好后,我用新法给自己做汤馄饨,不过这次凉水里没加冰块(因为我想吃热馄饨),再把过了凉水的馄饨放进烫汤里,口感好极了.

欢迎大家试用此新法.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8-06-09

所有跟贴

May 28

当年虽然托福考过了550,但听力部分只有300分。因签证问题迟到了一周,和一上海男生一起落单了。他的口语听力不比我强,我们互相壮胆,一起办成了所有的入学手续。闹了不少英文笑话,学会了查好字典再出门办事。

好不容易办完手续后,想起该给家里寄封信了,约好第二天一起去学校的邮局寄信。第二天出去之前,我查好字典,记住邮票英文怎么说。那天邮局人很多,我们排长队顺利地买好了邮票,非常高兴。

随 后找浆糊贴邮票。可是找呀找,找呀找,就是找不到。没办法,得问人。于是两人一起凑英文句子,发现不知道浆糊的英文什么说,事先没想到查这个词。怎么办? 突然灵机一动想起可以用glue代替,于是问glue在哪。被问的人说了一串英文,我们听不懂。她又反复说了几遍,我们俩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懂。汗都 出来了,脸也红了。就在这时,她开始对我们不停地吐舌头,我们吓了一跳,互相问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傻了,真的傻了!呆呆地看着她从我们手里拿过信封和 邮票,在邮票后面舔了舔就贴上信封。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谢过她后奔出邮局笑弯了腰。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8-05-30

所有跟贴

May 12

1977年高考前后

JFF的一个关于电影<<高考1977>>的贴子引发我下载此电影观看, 看完后往事涌上心头, 写下这段回忆. 我力求真实, 但发现很多细节都记不得了. 三十多年一晃而过. 这段回忆分为下乡, 复习, 高考, 体检录取四个章节.

第一章 下乡

1977年夏天, 16岁的我高中毕业了. 毕业后面临两个选择: 留城待业或下乡. 当时的政策是每家可以留一个子女在城里, 我是老大再加上未到下乡年龄, 爸爸妈妈希望我先留城. 我们家既没有权势又没有关系, 留城找不到工作下乡也难以上调. 我进中学后就一直是班干部, 爱读书成绩很好, 认为自己比弟弟妹妹更有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调上来, 所以请求爸爸妈妈让我下乡.

妈妈单位的知青点离家比较远, 要坐几个小时火车才能回家. 爸爸单位的知青点在城县区, 条件好很多, 骑车半天就到家了. 虽然我们家是住在妈妈单位里, 同学朋友都在这边, 爸爸妈妈还是建议我下到爸爸单位的知青点. 于是高中一毕业我就下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爸爸单位知青点.

政府给每个下乡知青一笔安家费和一年的生活费, 具体数目不记得了. 这些钱并不发给个人, 而是发给乡下接受单位. 我们知青点是几年前建造的, 最老的知青已经下乡三四.

知青点离村庄不远, 是由两排面对面的砖瓦房围成的一个长方形院子, 每排大约十来间房间, 有一间大的是会议室, 有一间是带队干部住的(爸爸单位每年派一个干部下来管知青), 其他每间住两个知青. 这是我们住的宿舍, 去吃饭的食堂要穿过农田走十来二十分钟. 住的房间中间吊有一盏白炽灯, 每人有一单人床, 一个书桌, 一个凳子. 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井, 要去三四分钟远的小河里挑水用. 住的地方有一个火房, 知青每天轮流烧开水热水供大家用.

知青点直接由公社下的大队管, 知青名义上分到了大队下的各个生产队, 但我从来没去过自己的生产队. 我们几个新来的女知青被安排干较轻松的农活: 摘棉花摘黄花菜, 每天干8小时左右农活算4工分. 全劳力每天算10工分. 每工分到年终按总产值总工分平均算下来大约能值7~8分钱, 一年干350天的工分只值98~112元人民币左右. 我们大队的收入在当地处于平均水平.

听说要去摘棉花, 我们几个很高兴, 觉得又轻松又好玩. 老知青叮嘱我们穿上长袖衣裤戴上草帽. 我们一人背一个筐来到棉田, 弯腰轻轻一摘, 白白软软的棉花就下来了, 我们叽叽喳喳地忙起来. 很快地, 天气越来越热, 全身流汗腰也酸了, 棉田附近连棵能遮阴的树都没有. 每天都干得腰酸背痛精疲力竭的收工.

好不容易摘完了棉花, 我们被派去摘黄花菜. 黄花菜高, 不用弯腰摘, 但会不小心撞上一脸的蜘蛛网, 比棉田更热更闷. 摘完黄花菜后就是挖红薯了.

每天收工后, 我们先去食堂吃饭, 基本上只有素菜没有荤菜, 常常是猫乳(豆腐乳)下饭. 吃完饭后三五成群结伴走回宿舍, 一天中这个时候最惬意. 吃饱了, 休息好了, 太阳下山了, 凉风吹来, 男男女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地走在乡间的田梗上.

第二章 复习

刚下乡时还不知道要考大学, 个别同学在传说但很少人相信. 我们学校我们那届的大半毕业生都下乡了. 一些有门路的人还没等到毕业就提早下了, 早下早调上来. 所以每天吃完晚饭回来后即不读书也没电视看, 老知青总是说等农忙过后就带我们走乡串户, 当地农民好客, 可以吃到很多农产品. 但没等到这一天就开始复习考大学了.

当我们确切知道人人都能报考大学时, 只有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了. 妈妈来信叫我回家复习考大学, 她单位里的知青我的同学们都回去了, 单位还派了专业人员集体辅导本单位子弟高考复习. 但是我不敢回家, 因为我们大队支书专门来知青点宣布: 虽然是考大学, 但还是要通过当地组织审查批准. 谁也不准请假, 谁不好好劳动谁就通不过审查. 我们知青点只有一个娇嫡嫡的新女知青回家复习去了, 她反正吃不了苦过不了劳动关.

于是我们白天积极劳动, 晚上抓紧复习. 常常复习到深夜, 肚子饿了就用开水泡炒面拌糖吃, 天气冷了就坐在被子里读书做题. 同房间住的是一位老知青G, 她正和我们点上的一位男知青D热恋. 每天晚上或早或晚, D都会来我们房间, 常常是G坐在被子里D坐在床头的书桌旁, 俩人捧着书本挨在一起甜言蜜语不断. 我则埋头复习好像他们不存在, 有时我睡觉了他们还在卿卿我我.

那时虽然很辛苦但觉得充实, 寄希望于自己能考上大学, 歇尽全力读书复习. 有一天收工回来后去河边洗衣, 洗完衣服回到知青点, 走到在院子中间突然晕倒在地, 被老知青们叫醒并灌下一杯糖水, 他们说你这是太累了, 今晚好好休息别复习了.

看到很多知青回城复习, 而我们被管住不能离开. 爸爸单位派了三位技术人员来知青点辅导我们复习. 他们都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 来了一个星期左右吧, 每天晚上给我们上课. 记得一位是清华大学毕业的, 给我们讲物理. 我认真真听, 不懂就问, 不懂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呀, 她非常耐心, 有时还承认她也不懂. 后来爸爸告诉我, 她一回到单位就对爸爸说: “你女儿一定能考上大学. “

农忙过后, 开始了大修农田, 就是学大寨把小块农田拼成大片农田. 公社里的知青一起会战. 老知青们大多参加了会战, 我们新知青和一些老弱病残留在队里挖地. 会战期间, 另一个知青点的单位也派技术人员下来辅导高考复习并欢迎我们点的人一起参加. 第一堂课是数学摸底测验, 老师在村小学的黑板上抄写一些数字题和应用题, 题目很简单, 我一下都做好了, 老师看后说你别浪费时间参加这样的复习了.

那时还流传一些手抄的复习资料, 妈妈帮我收集了一些, 但我基本上看不懂那些物理化学数学题目及解答. 我们这届高中生可能是最没读书的一批人. 小学语文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 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第三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老师是这样教的: 毛, 毛主席的毛; 主, 毛主席的主; 席, 毛主席的席. 我当时以为毛主席就是名字, 几年后才明白毛是姓主席是职位. 我们经历了反潮流交白卷, 物理化学生物课变成了工业基础农业基础课, 学的是三机一泵尿素和杂交水稻. 我主要是把自己的中学课本翻来覆去的读了几遍, 加上背一些手抄政治复习资料. 我设法回了两次家, 每次都去学校问老师问题, 老师们很热心, 还让我随时去他们家里. 对老师们的热心帮助, 我可能连谢谢都忘记说了, 更没想过要送礼什么的.

第三章 高考

12月考试, 五门课(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及政治)分两天考, 其中物理化学是同一份考卷. 考场设在公社的中学里, 从我们知青点走过去要走三个多个小时. 带队干部请单位派车接送我们考试, 单位领导的孩子也在我们点上, 但领导却怕影响不好而决定不派车.

考试那天, 我们摸黑起床, 去食堂吃早饭, 但什么也吃不下, 带着干粮水壶匆匆赶路. 我们知青点的人很多是在同一教室里考, 监考老师在教室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忘记第一天上午考的是什么了, 只记得考完后非常兴奋, 急着互相对答案, 答案对上了就高兴得又跳又笑, 没对上就沮丧得要掉眼泪. 那天天气很好, 我们坐在教室外的空地上吃随身带的干粮当午饭. 太阳暖洋洋的, 晒得脸发红头冒汗, 晒得我们都脱下了棉衣. 早上起来后就没吃什么东西居然一点都不觉肚子饿, 吃不下任何干粮, 喝了几口水就参加下午的考试. 考完后还是兴奋异常, 回知青点的路上不停的对答案, 争吵对错. 食堂里的冷冰冰的饭菜咽不下几口, 回到宿舍泡了炒面也吃不下. 极端极端的兴奋.

我们大队参加高考的人是走得最远的. 比我们更远的人就可以带行李住在考场. 公社放电影的青年Z是我们点的老知青, 他妹妹E和女朋友K也在我们点. 第一天考完后Z和我们一起回知青点了, 第二天一早他带我们插近路去考场. 天黑漆漆的, 我们打着手电跟着他在山中穿来走去. 有人问会不会走丢, 他说放心, 因为他给各村放电影时常走这条路. 天开始亮起来了,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突然听他说:”等一下, 走错了.” 我们停下来了, 只见他四周看看说不认识这地方, 脚下看看说没路了, 急得团团转. 大家要他别急, 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 我们试着退回原路, 大家耐着性子一边看表一边找路, 还尽力安慰带路的Z, 心咚咚地跳得越来越响越来越沉. 大约半小时后, 终于回到了Z认识的路上, 我们欢呼着奔跑起来. 还好, 及时赶到考场没耽误考试.

关于那年高考还记得几个有趣细节.

1) 考语文时, 有一道拼音题, 读拼音写汉字. 拼音是“women de mudi yiding nenggou dadao!”, 我拼出了”wo”和 “men”, 但以为 “women”是一个字, 怎么拼也不能把这两个音拼成一个音. 后面的词组遇到同样的问题. 出来对完答案才知道原来是”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2) 语文考题中还有古文翻译, 是<<曹刿论战>>中的”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这哪学过呀, 当时好不容易连蒙带猜地看懂了第一句. 应该拿到了一些分.

3) 作文的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 我写得很顺畅. 监考老师几次走到我身旁看我的作文, 让我很不舒服, 最后忍无可忍我就用手遮住不让她看. 我还记得那篇作文的开头结尾是一模一样的, 前后呼应吧. 大意是 “当我劳动了一天后坐在窗前复习高考时, 晚风吹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

4) 政治考试前5分钟, 我无意读了读那所中学的黑板报. 没想到有一道考题就是有关内容, 我答题的时候都差点笑出声来.

第四章 体检录取

两天考完后, 知道自己做错了很多, 考上的可能性不大. 我马上开始了英文复习, 准备来年再考.

一天, 吃完晚饭回到宿舍, 有人告诉我刚刚喇叭里通知了体检名单, 有我的份. 我不敢相信, 先问他们是不是开玩笑, 再问他们有没有可能听错. 我们点上有三人参加体检, 放电影的Z, 他的女朋友K, 还有我. 第二天, 我和K请假去公社查看体检通知.

体检时又发了一张大学志愿表. 考大学前已经填写过志愿表, 爸爸妈妈一定要我填写本省他们指定的大学及专业, 他们不管我喜不喜欢, 只求保险怕来年政策会变. 再次拿到志愿表, 我就瞒着爸爸妈妈填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体检是在县医院进行, 人很多, 比较拥挤, 各个项目检查得很快. 其中一项是妇科检查, 谣传说实际上是检查是否处女. 不知是否有人因此而退? 好玩的是有人被查出色盲而拒不相信. 体检完后, 我还是不相信自己可能被录取, 继续复习英文准备再考.

虽说自己考取大学的希望不大, 但还是有那么一丝丝侥幸心理。有时在地里干活看见邮递员骑车路过,就眼巴巴地看着他, 在心里期待他冲着我们喊有大学通知来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那一丝丝的侥幸心理也慢慢消失了。一天, 我还在食堂吃饭, 有人跑来告诉我录取通知书来了, 我赶紧丢下碗筷跑回宿舍. 信封早就被拆开了, 满院子的人在抢看我的通知书, 我是我们知青点我们大队我们公社第一个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 高兴啊, 大家都高兴, 我被抱起来举起来了. 被举起的我连连大声嘱咐:”小心点—! 别抢坏了通知书—–!” 第二天, 我借一辆自行车, 带着录取通知书骑车回家报喜. 一路上, 心像鸟儿一样快乐地自由自在地飞向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没想到回到家把妈妈吓了一跳. 妈妈问:”你怎么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 我跳起来叫:”我考取大学了!” 妈妈疑惑地看着我, 直到我把通知书拿给她看了几遍, 她才转忧为乐, 喜极而泣. 原来, 爸爸妈妈几次托人去他们帮我选定的大学的招生办询问有没有看到我的档案, 一直说是没有. 所以他们认为我没上线, 只有等来年再考了. 我没有告诉他们我改了志愿, 他们也万万没想到我瞒着他们改了志愿.

那次回家后, 我再也没过知青点了. 是爸爸跟单位的车去取回了我的行李物件及生产队按工分分给我的米和油等.

现在回想起来, 下乡几个月, 全是和知青们待在一起, 精力都放在高考复习上了, 对农村的情况竟然毫无了解. 除了大队支书外, 还记得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地主的女儿. 她二十多岁, 身高1.75米左右, 怎么晒也不黑, 皮肤比我们这些刚下来的女知青还白, 大大的眼睛, 高高的鼻梁, 不怎么说话, 见人总是含蓄地笑笑, 长得非常非常漂亮还特别特别文雅. 每次看见她都要感叹她生错地方了. 另一个是大队支书的小舅子. 他大约二十岁左右吧, 个子瘦小, 相貌清秀, 是大队的手扶拖拉机手. 可惜的是, 开拖拉机对别人来说是好差事, 对他来说却苦不堪言. 他不喜欢开拖拉机也不善于开, 常见他来找男知青帮他, 有时是把拖拉机开进沟里出不来了, 有时是停在路上死火了. 知青帮完他后就趁机开着拖拉机疯玩, 他人很老实又不想让他姐夫知道这些事故, 所以无可奈何.

附记:1) 那年湖南省没有公布高考分数,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得了多少分.  2) 最后我虽然被自己喜欢的学校录取了, 但没被分到自己挑选的专业.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9-05-11   修改于 2009-05-14

[读书论坛]所有跟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修改完整版

May 02

小蓝海摔下床的故事和小虎子上海看病的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带孩子过程中经历的一些危险。那时候年轻,什么都不懂,既没有亲戚朋友提醒又没有网络论坛学习交流,全靠自己瞎摸索。总算运气好,没出大事,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得很。

先说女儿一个月左右时,我要给她洗澡。用毛巾包着她走进浴室,好不容易一手抱她一手将她的小浴盆放在大浴缸里,累了就把女儿横放在浴缸旁的马桶盖上,转背放洗澡水,不过两三秒钟,当我回身来抱女儿时发现她正头朝下缓缓滑下马桶盖,我一把抓住了她。想想,我哪怕晚回头半秒钟,女儿的性命可能就没了。

再说儿子三岁那年夏天,开车带孩子们去山区度假。一天来到一个大瀑布,手忙脚乱地帮迫不及待的儿子女儿换好游泳衣裤,他们就又跳又嚷的要去玩水,但我和倌还没换好衣裤。看他们急得不行,我朝瀑布下看去,水面很大很浅充满了戏水的大人小孩,很安全的样子。于是跟倌说让他们先下水吧,倌看看也同意了。孩子们欢快地跑下水,我又看他们玩了一会儿,还是没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就放心收拾东西换游泳衣。等我和倌换好一起走下水来,却只看见女儿没看见儿子在玩耍,在人群里找了几遍都没有儿子的影子。我慌了,正准备大声喊叫儿子的名字时发现他一人远远站在水池的另一边,距几层楼高的垂直深渊只有一尺多远。我的心一下就提了起来,没敢惊动任何人,怕吓着不懂事的儿子。悄悄地和倌商量怎么办。那边都是长满青苔的光滑大石块,我们先想冲过去把他抱回来,试了试后发现不行。水下石块太滑,极可能大人小孩一起掉下去。然后决定诱导儿子自己走回来,于是我们慢慢地走近儿子,轻轻地叫他,要他小心地慢慢走过来,爸爸妈妈要和他一起玩。儿子转过身来一步一步地走向我们,走了几步后被倌一把抱住。想想,儿子有可能在我们找到他之前就掉下去了,也可能在我们叫他时滑倒摔下去。

我现在常想,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多少潜在危险,能活着真是运气。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9-05-02

所有跟贴

Apr 14

看见逐草天涯发誓要自学儿科武装自己保护女儿,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给自己看病的趣事。

应该是在读初中时,我脸上不知何时长出一小块浅白色的斑。不痛不痒的,我一点也没在意。某一天,一位同学注意到了说是白殿风,还说会越长越大并且没治。我一回家就翻家里的医书,找到了白殿风那页,对照医书上的诊断与鉴别查看自己脸上的白斑,越看越像,很快确信无疑自己得了白殿风。

接下来几天郁郁寡欢,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我几天都不说,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病,说了也没用。最后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说出自己得了白殿风,妈妈大吃一惊,忙问我在什么地方。我指着脸上的白斑给妈妈看,妈妈一看就忍不住地笑了,说:“这那是白殿风呀。” 我看妈妈还笑,非常生气,眼泪都流下来了。我翻开医书对妈妈说:“你看你看,和书上说的一模一样。”妈妈没有办法让我平静下来,决定带我去看皮肤科医生。

去了医院,找到皮肤科主任,妈妈对主任说了我的忧虑。主任仔细查看了我脸上的白斑,一条一条的针对医书上的诊断对比我脸上的白斑,终于让我确信自己脸上的白斑不是白殿风。我忘记主任具体说了什么,但他当时就让我从深信不疑自己得了白殿风转变到确信自己没得白殿风。

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佩服我妈妈。她没有责备我胡思乱想,反而带我去看医生,而且是最权威的医生。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 2009-04-14

所有跟贴

Apr 03

我从小就不爱吃甜食,因而不善于做甜点。 但孩子们爱吃甜点,尤其是儿子,甜点是他的最爱。所以他们俩从小就开始自己做给自己吃。

直到不久前,朋友告诉我她自己做了苹果派,她家孩子喜欢得不得了,比买的新鲜好吃多了,而且非常容易做,而且我们家附近的商店在大降价卖苹果。听得我心动了,决定自己动手做做苹果派,说不定能让孩子们惊喜一下。

于是周末买来苹果,上网古狗怎样做苹果派,找到了最好的配方做法(见http://www.myhomecooking.net/apple-pie/), 分四步:1)做皮;2)做心;3)做派;4)烤制;

第一步做皮,仔细读了两遍配方做法,原来就是把配料都拌在一起。

做好皮放入冰箱后就开始第二步做心,仔细按配方拼配料,配着配着发现有一项是柠檬汁,很纳闷为什么要用柠檬汁呢,转念一想管它呢,这是最好的配方,照做就是。 于是把所有的配料和苹果片拌在了一起。

拌完后再看配方,原来柠檬汁只是用来洗泡苹果的,但我已将它和所有其他配料拌在了一起,怎么办?重做还是将错就错?重做太浪费,将错就错做出来的派能好吃吗?思量了好一阵决定冒险将错就错。

没想到做出的苹果派是出乎意料的香甜,孩子们特别喜欢,尤其喜欢那意外的柠檬香。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香,我高兴死了。终于做出了独家甜点!今后每年都要同样做,让孩子们永永远远记住妈妈的苹果派。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9-04-03

所有跟贴

Mar 26

我不相信通常意义上的早期教育, 所以并不特意花时间精力教孩子读书写字背诗歌做算术, 偶尔为之纯粹是为了逗孩子玩. 但我相信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是要从小就开始潜移默化的.

在美国, 我觉得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毒品和性. 好在学校对这两方面都有专门专业的教育, 孩子们知道的比我还多还专业. 不过, 我还是不放心, 毕竟那都是书本课堂上学的. 所以我还是不断地逮住机会测试和加强孩子们在这两方面的教育.

大概是儿子十岁左右那年吧.

一天, 全家吃晚饭时聊天聊到了中学生交男女朋友的话题. 我问女儿他们中学里有没有女孩怀孕, 女儿说有. 我又问怀孕后怎么办, 女儿说有的堕胎, 有的生下来给别人养, 有的生下来自己养, 自己养的那些女学生一般会转学到另外一个有托儿所的学校去. 我于是逮住这机会教育儿子.

我吓唬儿子说: “儿子你看, 女孩万一做错了事怀了孕还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办. 要是男孩做错了事让女孩怀孕了,那就由不得你啦. 如果女孩决定要生下孩子自己养, 做爸爸的就得缀学工作挣钱养活他们!”

儿子想了想回答说: “那我就找个傻女朋友.”

我不解地问: “为什么呀?”

儿子高兴地说: “她傻她就会听我的.”

大家都笑了.

我一边笑一边傻眼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9-03-25

所有跟贴

Mar 22
聊哥这篇短文让我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四岁左右吧。
 
当时我们家住在一小县城里,县城幼儿园的厕所是顺山坡建的一间大房间,木地板上开着一排一排的长方形小口子,透过这些小口子可以看见下面巨大的粪池. 粪池距木地板有一层楼高,下面有门可以进去掏粪。一直害怕用那厕所,每次都害怕会掉下去。

一天我们两三个女孩蹲在靠边的小开口上大便,进来了两个男孩,只见他们一个口子尿一点的跑来跑去。原来是下面有人正在掏粪,那人掏到那边,他们就尿到那边。后来掏粪的人生气了,拿着长长的粪勺往上捅小屁股。吓得我们裤子都没提尖叫着跑出来。

 

发表于[老友客栈] April 22, 2008

从新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10-03-03

 

相关评论

 

Mar 21
昨天Nixrreg问大家来美多年形成了怎样的生活习惯, 这让我想起了一对善良热情漂亮帅气的台湾小夫妻, 他们教会了我和倌很多新生活常识.

 

 

生活习惯是和环境相关的. 有些东西是一看就会, 有些东西则需要有人指点.

刚来美国时,最震惊的是发现学校厕所一尘不染,美国学生将书包衣物等随便放厕所地板上.从此以后,我们家的厕所也总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不久后,又发现美国同学的头发总是蓬松顺溜,和倌感叹了几次美国人天生头发细软不出油不乱翘, 万万没想到是因为他们每天早上洗澡洗头.

同 宿舍楼里住着一对台湾夫妻, 是快毕业的博士生. 女的漂亮男的帅气, 比我们大陆人神气多了. 幸运的是, 他们跟我们一见如故,问寒问暖,还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BBQ.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什么是BBQ, 他们还得解释一番. 大概看出我们一脸茫然毫无概念的样子,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管,到时去吃就行. 他们那天准备了很多食物,我们跟他们学烤肉,边吃边聊. 聊着聊着,我又感叹起美国人的头发来并发现他俩的头发也梳剪得很清爽.他们笑了,告诉我们得天天早上洗澡洗头换衣换裤.从此以后, 我们的头发也天天顺溜清爽.

为了答谢他们请我们吃烤肉,我们请他们来家里吃锅贴. 我们的锅贴技术是从国内街上小店看来的,手忙脚乱还弄破了不少. 他们说是我们从国内带的锅子不好用, 下次做锅贴就用他们的不粘锅. 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不粘锅.

期中考试完后,我和倌决定请各自的办公室同学一起来家吃锅贴. 真 的借来了他们的不粘锅, 锅子太好用了. 我们做了不知多少锅的锅贴,同学们吃得开心死了. 送走同学们后, 我洗锅子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浅色的锅底外面烧成了酱黄色, 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边洗边后悔,早知如此就不借锅了.最后没办法只得红着脸还人家烧脏的锅子,他们安慰说没关系,有专门洗涤剂可以洗干净的.我们才知道不 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洗涤剂.从此以后,我们家的锅碗盆瓢也都里里外外干干净净亮晶晶的.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9-03-21

所有跟帖

Mar 20

      HunHunSheng的标题贴”饭馆里面可以两个人要一份饭两人各吃一半么?” 让我想起自己的一次尴尬经历.

     多年前,孩子们还小,全家出去旅游.

     一天,进了一家高级餐馆.拿起菜单一看,傻眼了!所有主菜都在$100以上.没想到这餐馆高级成这样!这可超出 了我们当时的消费水平.我和倌的第一反应是走吧,换家餐馆.但孩子们很喜欢,正高兴地东张西望.我担心一说要走,他们会大声抗议.于是硬着头皮坐下来,从 头到尾仔细地把菜单读了几遍,点了两份最便宜的主菜,告诉服务员多拿两个小盘,孩子们和我们分着吃.上菜时,服务员上了四份菜,孩子们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我和倌面面相觑,正想说明,服务员说孩子们的那两份是餐馆免费送的,厨师不想一分为二破坏他精心制作的艺术品.那顿饭,孩子们吃得兴高采烈,我们吃得小心翼翼.吃得那个累 呀,现在想起就好笑.

      吃得辛苦的另一原因是在吃饭的过程中,有四位穿戴非常正规的乐师正在演奏小提琴。孩子们好奇,不停地张望,于是四人来到我们桌旁演奏。我和倌一边装模作样地欣赏一边紧张地商量要给 多少小费,好不容易等到奏完一首曲子,孩子们高兴得小巴掌直拍,接着又开始了另一首曲子。这时倌告诉我他身边没现金,所以当第二首一演奏完,我赶紧示意不 用再演奏了。这是我一身中最尴尬的一次吃饭经历。

发表于新语丝[读书论坛] 2008-06-03

所有跟贴 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