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最近在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专访谈到“男孩子,应该在中国长大。”这里,男孩子是专指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男孩。
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有点惊讶,不由得回想起儿子在美国长大的一些趣事。下面是一个他融入主流的故事。
儿子十岁那年,我们搬家到美国南部的一座小城。小城里中国人不多,学校里白人孩子占绝大多数。搬家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能否顺利融入当地孩子群。
我们赶在开学前搬去,先住在出租公寓里。开学了,儿子进入小学五年级。我将儿子送到学校办公室,就有老师带他去教室。那天我提早下班在家等他放学回来。儿子一进家门,我就紧忙问:“学校怎样?同学们好吗?老师好吗?”
“OK。”
“有人跟你玩吗?吃饭时和谁坐在一桌?”我继续问。
“有,Mike。”
儿子比平时安静多了,但也没什么不高兴的样子。我估计一切还好,没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就恢复了常态,高兴地告诉我说老师很酷。老师是一位年青小伙子,高大英俊,原来是一名足球球员。课间休息时带着孩子们踢足球,儿子正爱好踢足球,被老师的球艺迷得神魂颠倒。
第三天回来,儿子叫道:“妈咪,我周六要去Kenneth家玩。”
“哇,怎么就有人邀请了呢?Kenneth是你的朋友吗?”
“是的,还有其他的朋友一起去他家玩。”
“哦,你有几个朋友了?”
“好多。”
“才三天呐,怎么会有好多朋友?你是怎么一下子就交上好多朋友的呢?”
“容易。”
“容易?我交一个朋友都难,快告诉妈妈怎样能一下子能交到好多朋友。”
“妈咪,你只要先跟头交上朋友就行了,其他的就自动是朋友了。”
“天啦,宝贝儿子,你太厉害了。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妙的办法?哪学来的?”
“正好发生了。我正好先跟Kenneth交上朋友,Kenneth告诉他们我们是朋友,其他的人就都把我当朋友了。”
“噢,太好了。宝贝儿子,真是太好了!”我紧紧地搂住了儿子。
一个学期后,我们在另一个学区买了房子,需要儿子转学,否则的话没有校车接送。我们很为难,一方面不忍心让儿子换学校,失去刚交的朋友。另一方面又不能自己每天接送他上学回家,主要是下午放学早,没到我们下班的时间。
我们决定让儿子来选择。告诉他如果他同意换学校,就由他决定全家去哪度假。如果他坚决不要换学校,我们就不换,我们会想办法雇人接他回家。儿子最后同意转学试试,如果不喜欢,他就转回原来的学校。这是一个好主意,全家赞成。
转学后的第一天,儿子回家就说喜欢新学校。我问他:“这么快就交到新朋友了?”
“是的。同学们听说我是从A校转来的,问我认不认识Kenneth,我一说Kenneth是我朋友,他们就成了我的朋友了。”
“哈哈,你运气太好了。Kenneth怎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呢?他有什么特别吗?”
“Kenneth的足球踢得特别好,他们通过球赛认识的。”
就这样,儿子顺利地融入了当地孩子们的主流社会。
评论1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