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5

 

1. 童年

妈妈出生在湖南农村的一户小康农家(中农),是家中老大,有三个妹妹,四个弟弟。不幸的是,四个弟弟全都幼年病逝,没长大成人。妈妈的妈妈(我外婆)虽然不识字,但贤惠理性睿智。妈妈的爸爸(我外公)读过三年私塾,勤劳吝啬虚荣。

外公有一兄一弟。兄和弟两家都是男丁兴旺,兄家有八个儿子,弟家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外公家却只有四个女儿。

妈妈给我们讲过两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一个是躲日本的故事。日本侵华时,打到了附近,乡亲们纷纷逃离,躲日本。外婆要妈妈提前把家里的出栏猪赶到二三十里外的山里外婆(老外婆)家躲藏起来,于是8岁左右的妈妈独自一人赶着两头大肥猪向山里跑,历尽千辛万苦,中途追赶乱跑的肥猪时还摔了一大跤,手掌上划破了一条长口子,流了很多血,最后终于将两头肥猪都赶到了老外婆家。妈妈手掌上自今留有一条一寸长的疤痕。

另一个是读书的故事。那时的乡下,一般人家是不会花钱送女孩上学读书的。妈妈一直想上学,但无论妈妈和外婆怎样说怎样求,外公始终不答应。直到解放前夕,外婆请来自己在城里做事的弟弟和外公谈,外公最后同意让妈妈去读一年书。所以妈妈进小学时年龄已经很大了,她聪明好学,成绩优异,让外公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让妈妈继续读了下去。

小学三年后,妈妈借同学的小学毕业证考取了初中,和早几年读书的堂弟(我表舅)在一所学校。表舅读书不用功,成绩根本就没法和妈妈的比。表舅的爹(妈妈的大伯)气得不行,召集全家族人到祠堂,当众暴打表舅,如果再不用功读书的话,就不让他读了。结果表舅从此发奋读书,后考取大学。

妈妈初中毕业后没钱读高中,考取了地区一所有资助的中专。

读中专时,妈妈最要好的女友把妈妈介绍给她的老乡,当时在外省读大学的爸爸。

2. 毕业

下面这段故事往往是爸爸妈妈俩人一起跟我们姐弟几个讲的,主要是我们问,爸爸妈妈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纠正补充着对方。

话说妈妈读中专时,她最要好的女友把她介绍给她的老乡,当时在外省读大学的爸爸。

妈妈和爸爸很快就热恋起来。

那时的妈妈朝气蓬勃,眉清目秀,聪明能干,业务拔尖,善良正直。虽然个子小巧,但身型矫健。各项体育运动都是一学就会,很快就在校园里名列前茅。只有一样不能和人比,字写得难看。

而爸爸更是那个年代的青年才俊。他个子高大,英俊挺拔。看爸爸当年的照片,是王心刚式的帅哥,但比王心刚更帅。爸爸的眼睛更大更亮更诱人,面部轮廓也更清楚更立体更耐看。爸爸政治上非常进步,大学期间已入党。他学的是文科,成绩优秀,写得一手漂亮好字,而且笔头快,下笔刷刷就成好文章。另外还是体育爱好者,喜欢打篮球。

妈妈爸爸正好是同一年毕业。

爸爸是他们系里屈指可数的优秀毕业生早就知道他自己不是留校教书就是进当地省委工作他和妈妈约好了毕业后马上结婚,妈妈毕业分配时向学校申请分到爸爸所在地。

妈妈毕业前去爸爸学校探访过一次,回去后就再也不理爸爸了。她没告诉任何人任何理由,单方面断绝了和爸爸的一切联系。毕业分配时,还主动要求分到偏远地区,结果真的被分到湖南的一个偏远县城,一个人悄悄地离开学校,消失了。

就这样,爸爸毕业后进入当地省委组织部工作,前途远大。而妈妈独自一个人去了偏远县城,无音信。

3. 结婚

每次故事讲到这,我们姐弟几个总是好奇地问,为什么妈妈不告而别?为什么她会毁约?

问妈妈,妈妈总是笑笑但不言语。问爸爸,爸爸则一脸无辜地说他哪知道。

妈妈在我们的不断追问下最后透露,问题出在爸爸的几个女同学身上。妈妈探访爸爸时,发现有几个女同学明显对爸爸有好感,其中一个还追得紧。爸爸对她们也很亲切(妈妈很亲切,但爸爸说只算得上比较亲切,这也是因为他是班干部党员等等),这让妈妈既嫉妒又自卑。相比之下,她们不光比妈妈漂亮,还家境好打扮洋气,再加上学历高。妈妈觉得自己配不上爸爸,所以悄悄撤退。

爸爸说:"你们妈妈就是蠢呀,问都不问就瞎想。

妈妈答:"你要是真有心的话,不管我去了哪里,你都会找到我的。"

后来爸爸果然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辗转找到了妈妈,终于和妈妈喜结良缘,结婚了,过起了牛郎织女两地分居的生活。

我们几个子女曾问爸爸,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妈妈?没想到他脱口而出:"她出身好。"

4. 生女

我们闻言都跳了起来,一边扑打着爸爸一边嚷嚷:“怎么可以这样?只是因为妈妈出身好?

爸爸在我们的不满下补充道:“当然还因为她人好,你们妈妈人是真好。”

“还有呢?还有呢?” 我们还是不满意。

“再加上有感情。” 爸爸又补充

我们勉强接受了这个答案。

话说爸爸妈妈结婚后,还是分居两地,相隔遥远。后来妈妈怀上了我,原计划去爸爸那里待产,火车票都买好了,但临走前打了退堂鼓,害怕在火车上生产,结果妈妈孤身一人在偏远小县城生下了我。

妈妈那时很年轻,无经验,没帮手,犯下了一个大错。

在我还没满月的一个晚上,我不停地啼哭,妈妈想尽办法也无法让我安静下来。最后忍无可忍,怒火万丈举起我从门口往床上一扔“哭,哭,哭~~~~” 谁知哭声戛然而止,被扔在床上的我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妈妈马上意识到坏事了,一把抱起我检查是不是还活着,结果我一切正常,正眨巴着眼睛看着她。

虽然我没事,但把妈妈吓死了,差点酿成悲剧,她当时就发誓:无论何时何地何故,从此以后再不对我发脾气了。

妈妈一直到现在都坚守着她的誓言,从小到大,我做过很多荒唐事,但妈妈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甚至都没骂过我一句。

5. 苦日子

生下我后一年多一点,妈妈又怀上了大妹妹。爸爸向组织请求调到妈妈那里去,虽然领导很可惜爸爸从省委机关调到县委机关,但爸爸去意已定。就这样,爸爸调到了妈妈所在的偏远县城,成了县委机关里唯一的大学毕业生。

虽然爸爸调到了妈妈身边,但妈妈又是独自一人生下大妹妹,爸爸因工作需要正好下乡去了。

我和大妹妹都出生于中国那段特殊的困难时期,所有的食品都极其短缺,大家都过着吃不饱的苦日子。妈妈在当地找到了一户人家(张婆婆家),上班时就把我送到张家带,同时也将我的食物带去。后来有了大妹妹,而张婆婆带着我和她自己的孙子,不能再多带一个婴儿了,于是妈妈又另找了一户人家(王姨家),把大妹妹及她的食物送到王家。

我小时候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出去总被围观赞赏。而比我小不到两岁的大妹妹却是瘦小虚弱得很,妈妈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俩的体质会差别那么大,对大妹妹的身体状况发愁,特别注意给她补充营养,尽量让她多吃难得的鸡蛋和鱼肉。直到有一天,妈妈偶尔撞见王姨正把我大妹妹的营养食物喂给她自己的儿子吃,而大妹妹在旁边耷拉着头无精打采的。此情此景让妈妈伤心得泪如雨下,没说任何话就抱起大妹妹离开了王家。

妈妈爸爸决定把我送进幼儿园,恳求张婆婆收下了大妹妹。在张婆婆的细心照顾下,大妹妹慢慢恢复了健康。

故事听到这里,我们产生了两个疑问:1)为什么没早点发现王姨的问题呢? 妈妈说王姨是那种很会说话的人,让妈妈一直以为她在精心照料大妹妹,大妹妹本身也是体质弱,不好带,所以妈妈没起过疑心。妈妈一直后悔没及早发现王姨的问题,让大妹妹吃了那么大的苦头。2)王姨的儿子是不是没东西吃?饿得可怜才吃大妹妹的东西的?妈妈说,真正困难的是张婆婆家,妈妈经常另外给她孙子一些食物。但王姨家的情况好多了,妈妈选中王姨家也是考虑到她家的家境好,不用另外给食物。

好在后来大妹妹身体健康,长得比我高,也比我聪明,否则妈妈不知道该怎样的自责。

6. 三个女儿

大妹妹出生后两年,小妹妹又出生了。生小妹妹时,妈妈知道爸爸工作忙靠不住,就请了外婆来帮忙。果然妈妈临产时,爸爸又下乡不在家。

我还清楚地记得妈妈生小妹妹的那个戏剧性的早晨,这个故事留着以后另讲。

就这样,妈妈在四年内生下我们姐妹三个,一边工作一边抚养着我们。爸爸那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帮不了多少。

那时的妈妈虽然已经是三个女儿的妈妈,但还是非常年轻,精力充沛。她积极上进努力工作之余,常常带我们玩耍,唱歌,讲故事,做游戏,上山摘毛笋,等等。生活得充实而快乐,其中的三个温馨画面永远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一个是年轻的妈妈躺在床上唱歌,我们三个趴在她身上,妈妈轻轻地唱,我们嘻嘻地学,妈妈的歌声是那么地温柔好听;另一个是年轻的妈妈牵着我们三个上山摘毛笋,阳关明媚,妈妈耐心地教我们怎样找毛笋怎样摘毛笋,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妈妈笑起来非常美丽第三个是全家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爸爸是老鹰,妈妈是母鸡,妈妈身后是我们三只小鸡,老鹰抓到小鸡后还要假装吃掉小鸡,老鹰抱起被抓到的小鸡,在肚子上咬一口,脖子上咬一口,脸上咬一口,咬得小鸡拼命挣扎乱笑。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一玩就笑声喧天。爸爸有时玩得忘记了该假装抓不到小鸡,妈妈还得时常提醒他以免扫兴。

妈妈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年轻,带孩子时想得不多,所以也带得容易。但也有让她辛苦狼狈的时候,那是我和大妹妹同时出水痘。那天上午,先是幼儿园老师抱着出水痘的我找到正在上班的妈妈,妈妈带我看医生时,张婆婆又抱着出水痘的大妹妹来了。妈妈照顾两个同时出水痘的女儿,看着我们难受的样子,她措手不及,心力交瘁。在妈妈的日夜精心照顾下,我和大妹妹终于平安出完水痘,脸上身上没留下任何疤痕。

而我记得的是另外一件事,我干的那件荒唐事。

7. 罚女

我五岁的那年冬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两个妹妹跟着我出了家门,来到门外不远的一条河旁,几个大人在河边洗东西。我捡起小石头往河里丢着玩,两个妹妹也跟着学。小妹妹那时才刚刚会走路,懵里懵懂摇摇摆摆地往河边走,我叫她别往那边走,掉进河里会淹死的,但她不听,继续走。眼看她已经走到河边边上了,我冲过去拉她,她还挣扎,我气得一想吓吓她,没想到真就把她推进了河里。

小妹妹掉进河里后,我吓得转身就跑,大妹妹也跟着我跑。跑远后才想起应该救小妹妹,回头看见几个大人已经将小妹妹抱出了水面。我知道自己闯大祸了,不敢回家。大妹妹跟着我在外转悠了半天,最后说:”姐姐,我饿了,我们回家吧。” 于是我牵着大妹妹把她送到了家门口,让她自己走进去。看着大妹妹走进家门后,我转身离开,继续在外游荡。

天渐渐黑了,我一个人在家门外逛荡。透过半开的家门,看见妈妈爸爸和两个妹妹正坐在方桌旁吃饭。桌上的饭菜冒着腾腾热气,妈妈在喂小妹妹,边喂边逗她乐;大妹妹自己乖乖地吃得津津有味;爸爸背对着门坐着,我还记得他身穿蓝色短棉大衣,没扣,左边口袋里还露出一把钢尺。他们四人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我故意在门口弄出点响声,但还是没人理睬。

最后我不得不自己低头走进家门,爸爸看见我就问:“知道错了吗?” 我感觉到他语气里藏着一点怒气,没敢抬头看他,头轻轻点一下回答了他。于是爸爸拖出一把大竹椅,叫我跪在上面挨罚。我一声不吭,低着头爬上椅子就跪下。我跪下后不久,爸爸离开了房间,妈妈走过来悄声地说:“知道错就行了。” 她弯腰抱起我,把我放在桌旁让我赶快吃饭,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写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涌了上来。)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妈妈爸爸再也没提起过此事,我也在很长时间内忘记了此事。

长大后,一家人聊天聊起那个偏远小县城的生活,我想起了此事。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出去找我?难道不担心吗?妈妈说,一开始他们到处找,找到后发现我只是在附近转悠,没什么危险,于是决定先晾晾我。后来我在家门口徘徊时,他们也心知肚明,故意开门吃饭。那为什么我回家后不骂我打我呢?妈妈说,你一个人在外面待了那么久,又黑又冷的,肚子肯定也饿得咕咕叫了还不敢回家,当然是已经知道自己有多错了,那还用得着打和骂啊。

8. 上调

爸爸在偏远县城工作了三年多,十分出色,让上级省政府看中,决定调他进入省直机关。爸爸对想调入自己的领导说,他自己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但希望给妈妈安排一个好工作。领导正好有一个好友省政府管人事调动的(其实爸爸也是他这位好友帮他挑选上来的),于是答应让妈妈自己随意挑工作单位。妈妈考虑了两点,一是家庭生活,二是专业发展。最后还是挑了一个最有利于她专业发展的单位,一个离爸爸单位很远的单位。

妈妈先将两个妹妹送到乡下外婆家,带着我和爸爸一起搬到省会长沙。我们最开始是住在爸爸的新单位里,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妈妈上下班来回跑很不方便,于是就搬到了妈妈的新单位住。

那时妈妈和爸爸都年轻上进,到新单位后工作更加努力。爸爸成了单位一把手特别器重的骨干,妈妈的专业进步飞快。但不幸的是,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们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这期间,他们把我送进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全托幼儿园,每周一早上送去,周六下午接回家。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只有一次例外。

记得每到周六下午,我们全托的孩子都会守在教室的窗前门旁,等待父母来接我们回家。不管谁的家长出现了,我们都欢呼叫喊。明明的爸爸出现了,我们就齐声喊道:“明明的-爸爸-来–了,明明的-爸爸-来–了。” 媛媛的妈妈出现了,我们就喊道: “媛媛的-妈妈-来–了,媛媛的-妈妈-来–了。” 走得早的孩子非常高兴,走得晚的孩子是越来越沮丧。有一个周末,我不幸成了走得最晚的那个孩子。幼儿园里所有人的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位年轻老师陪着我。

那天本应该是爸爸来接我,但早过了接孩子的时间,他还没出现。老师等着下班回家,我的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转,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老师看着我可怜,说:“湘湘,我们再等一会儿吧,万一你妈妈爸爸还不来,就跟我看电影去,好吗?” 我点点头,趴在窗前看呀盼呀,心里不停地叫唤:“妈妈快来,妈妈快来,妈妈快-来,……”

不知过了多久,老师已经穿好衣服想带我走,但我死死抓住窗户栏杆不愿离开。老师无奈,只得和我一起等。最后,妈妈出现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当时抱歉地给我和老师解释过什么,但我根本不在意,她来了就一切都好了,我高兴地扑在她怀里,转身向老师摆摆手再见。

回到家,妈妈让我将他们的大床当舞台,蚊帐当幕布,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唱歌跳舞等才艺。玩累后,我很快就睡着了,不知道爸爸那一夜是什么时候回家的。

9. 生儿

有了三个女儿后,妈妈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但当小妹妹三岁多时,妈妈意外怀孕了。爸爸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男人,多少孩子他都要,全是女孩也没关系。妈妈却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决定不要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找了朋友和她一起去医院做人工流产。

进了医院,上了手术台,朋友对妈妈说:“你再想想,这个很可能是儿子,你真的不要他吗?” 妈妈最后没挺住,改变了主意,决定生下肚子里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了。她想,反正文革了,作为一个逍遥派,既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工作上也不用费心费力,正好全身心带孩子。

这时,外婆带着两个妹妹从乡下来到长沙。全家聚在一起,妈妈非常高兴,她挺着大肚子带我们玩。爸爸老鹰这下更难抓到小鸡了,妈妈母鸡的大肚子让他不敢靠近。另外,妈妈耐心地教我们做毽子,踢毽子,就在临产前的那天晚上还和我们一起踢毽子玩,前踢,后踢,跳踢,翻着花样踢来踢去。我记得那晚外婆还说妈妈来着,我们也就懂事地早早收场了。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我发现妈妈爸爸和外婆都不在家,赶快把妹妹们叫起来,正准备带她们去找他们,邻居张娭毑过来告诉我们他们去医院了,我大吃一惊,以为妈妈是踢毽子踢坏了,眼泪刷的一下就流出来了,张娭毑马上说:“冒事,冒事,你们妈妈是生弟弟去了。” 我一听就认为张娭毑在骗我们,反问她:“你怎么知道我妈妈生的是弟弟而不是妹妹?” 张娭毑说:“你们爸爸回来过,他告诉我的。” 但我不相信,坚持要带妹妹们去医院看妈妈。

那年长沙正碰上多年未遇的大雪,外面冰天雪地的,张娭毑拦住我们不让走。正僵持时,爸爸回来了,他回来给妈妈做吃的。在我们的哀求下,爸爸用自行车驮着我们三个去医院看妈妈,他把两个妹妹抱上坐在前面的杠杆上,然后拎起我坐上后面的车架,他自己一手拎着一锅吃的东西,一手扶着车把,就这样浩浩荡荡地骑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意外地看见我们来了,她笑开了花,边笑边擦着流出来的眼泪。我们在病房里像鸟儿般围着妈妈叽叽喳喳,妈妈怕吵着其他产妇,就让爸爸带我们去看看新生的弟弟,然后赶快送我们回家。

新生的弟弟呼吸道有问题,呼吸带哨声,每次吸气时都“呜~~~”地响一下。儿科医生查不出原因,也无法治疗,只是建议住院观察。妈妈在儿科病房里认真观察了弟弟几天后,就大胆决定带他回家自己护理。妈妈日夜照顾弟弟,爸爸和外婆分担家务。分来分去,把洗尿布的重担分到了我身上。

那个年代,家里没水,用的是公共水龙头,只有凉水,热水得自己家里烧。那时用的是煤炉,煤也限量供应,家里每天烧的热水有限。当时是严冬腊月,每天都要到露天水龙头下用冰凉的水冲洗尿布。妈妈坚决不让外婆出去洗尿布,因为她老了,怕她出去滑倒,也怕她手关节受不了。而外婆也坚决不让妈妈出去洗尿布,因为外婆相信月子里出去受风寒用凉水会落下病根。爸爸表示,要他干什么都行,但就是不能让他洗尿布(妈妈说,养了四个孩子,爸爸硬是没洗过一次尿布)。

于是妈妈问我能不能帮忙,妈妈告诉我,不需要真正洗尿布,放在水龙头下冲干净就行了,冲完后拿回来,外婆再用热水洗洗。我那时8岁多,虽然不愿意,但还是答应了。每天几次,开始是捏着鼻子冲洗尿布,婴儿巴巴也不总是那么容易被冲掉的,后来我就用两根棍子挑着尿布冲。路过的大人看见我洗尿布,都啧啧称赞,小孩看见都哟一声,站得远远的。我就这样干了一个冬天。

弟弟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长势喜人。三个月后,那奇怪的哨声也消失了。

现在,弟弟早就结婚成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老爱和我抬杆,偶尔我会提醒他别太神气:"想当年,我给你洗尿布洗了一个冬天。嘿嘿,他就不得不闭嘴了。

10. 小女儿

外婆在长沙住了约一年后就回乡下去了。临走前,她想带走两个妹妹以减轻妈妈爸爸的负担。妈妈说大妹妹一定得留下,因为她到了上学的年龄,城里的小学教育比乡下的好多了。小妹妹一直跟外婆特亲,非常粘外婆,还有两年才到上学的年龄。妈妈考虑再三,最后同意了让外婆带走小妹妹。

小妹妹小时候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圆圆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深酒窝。

那年过春节,妈妈回老家看望小妹妹,发现她在外婆的溺爱下变得非常娇气任性,妈妈这才意识到将小妹妹一个人送到乡下是一个大错误,于是决定马上带她回长沙。但外婆十分舍不得小妹妹,找出各种理由阻挡妈妈,最大的理由是怕小妹妹不习惯不适应城里的生活。但妈妈知道不能再延缓了,最后干脆连外婆一起带回了长沙。

回到长沙后,外婆极度地护着小妹妹,所有的人都要顺着她。小妹妹一旦哭起来,家里总有一人会受到外婆的严厉指责。爸爸开玩笑说小妹妹是我们家的老虎屁股,谁也摸不得。一向理性睿智的外婆在小妹妹这件事上给妈妈爸爸出了一个大难题,非常棘手。

一次,小妹妹拿着爸爸的金笔在桌上“嘣,嘣”地乱戳,爸爸看见后轻声地叫住她:“莎莎~,莫戳了~,会把笔戳烂的。” 小妹妹闻言,撇撇嘴就要哭的样子。爸爸一看坏了,赶快抱住她安慰她,但她还是“哇”的一声哭起来,惊动了外婆。爸爸慌忙解释,外婆从爸爸手上接过小妹妹,甩下一句话:“笔比女儿还重要。” 爸爸当时没还一句嘴,他和妈妈都理解外婆的心情,也心痛小妹妹的脆弱。

另一次,我和大妹妹在玩跳房子的游戏,这游戏是要用单脚跳着把小石头踢进一个一个事先在地上用粉笔画好的格子里。小妹妹看我们玩得高兴,也要玩。当时她还不会玩, 我们就教她玩。她一下没跳好,摔倒了,然后“哇”的一声哭起来。我当时是10岁左右,大妹妹是8岁左右,而小妹妹也有6岁左右了。她这一哭,我们就开始煩她,说她:“哭什么呀,绊倒爬起来就是,这么大了还哭,真是的。”

咚咚地,外婆跑出来了,她抱起摔在地下的小妹妹,指责我们不该两个大的欺负她一个小的。我不服气,辩解说我们没有欺负她,是她自己摔倒的。我进一步指控外婆总是包庇小妹妹,一点都不公平。从来没人顶撞过外婆,她被我顶得气急了,举手就要打我。

我拔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继续指控外婆对小妹妹的种种包庇。外婆迈着她那双半裹半放的小脚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骂我不孝敢顶撞老人。外婆当然追不上我,跑了几圈后放弃了。

我不知道妈妈是怎样跟外婆摆平这件事的,但还记得妈妈是怎样跟我讲道理的。

妈妈那晚私下单独问我事情的经过,我说完后表示了对外婆的忿忿不平。妈妈说:“湘湘,我知道你是个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事是外婆不了解情况错怪了你。但是,小妹妹刚从乡下回来不久,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我们应该耐心帮助她适应这里的生活。我们是她的亲人,别人嫌弃她是乡下女孩,但我们不能嫌弃她,我们要保护她帮助她。对吗?” 我点点头,认识到自己这天的表现也不是那么大义凛然的了。妈妈接着说:“外婆护着小妹妹,是因为小妹妹还很脆弱,不能保护自己。外婆那一辈的人讲究不顶撞老人,虽然不合理,但我们还是可以原谅外婆的,对吗?”

从此,我和外婆相安无事。

前几年,我和大妹妹陪妈妈爸爸去乡下看望90多岁高龄的外婆。外婆看见爸爸就说:“好人来了。” 看见我问是谁,她有二十多年没见过我了。妈妈让她好好想想,大约5分钟后,外婆想起来了,指着我对妈妈说:“嗯,她是那个欺负小莎莎的人。” 当时就把我们笑傻了,原来外婆就记得那件事。

11. 公平

弟弟出生后,有好事邻居不时地调侃我们三姐妹:“有了弟弟后,你们掉价了吧?” 开始我们都是瞟邻居一眼,不屑二顾。除了我要给弟弟洗尿布外,生活基本保持着原样。妈妈虽然要照顾弟弟,但依然悉心照顾着我们,爸爸也一如既往地乐意带我们玩耍。

当弟弟长到能跑能跳会说会唱的时候,公平问题渐渐凸现起来。

那时家里的经济开始紧张了,添了四个孩子,但父母两人的工资却没有增加。钱不够用,他们精打细算,努力让我们吃好穿好,但总是不宽裕。

在穿的方面,我这个老大占了一些便宜。我的新衣最多,没穿破的衣服就传给大妹妹穿,一个一个传下去,有的衣服能传到弟弟身上。尽管这样,妈妈总是让我们个个都穿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弟弟大些后有抱怨,他不愿穿女孩的衣服,但妈妈还是让他穿在里面,外面罩上男孩服装。

在吃的方面,每天有米饭蔬菜和少量荤菜,荤菜主要是几两猪肉或几个鸡蛋,不分也不抢。其他的荤菜不经常有,偶尔吃一次就像过节一样的高兴。

我们家吃鱼很特别。恰好就是我喜欢吃鱼肚,大妹妹喜欢吃鱼头,小妹妹喜欢吃鱼尾,弟弟喜欢吃鱼背。到现在我们一起吃鱼还是这样分的,各得其爱。吃完饭后,爸爸还带我们烧鱼骨头吃。将鱼背上的脊梁骨放在火上烧黄烧香,然后折断骨头吃里面的骨髓。每次爸爸烧好后,我们都伸长脖子看折断后有没有骨髓,有的话就一阵欢呼,爸爸总喜欢逗我们,故意磨磨蹭蹭地一点一点地分给我们吃,好玩得很。妈妈从来不加入吃鱼骨头的行列,她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跟爸爸玩闹。

吃鸡呢,第一是要爸爸先把鸡屁股找出来吃掉。爸爸每次找到后,总要夹着伸到我们面前恶心恶心我们,然后得意洋洋地吃下去,边吃边说好吃。我和小妹妹都最爱吃鸡翅,大妹妹和妈妈最爱吃鸡脖子,弟弟吃鸡大腿。妈妈每每要我们姐妹三个轮流吃另一个鸡大腿,但我们确实不爱吃鸡大腿,宁愿吃鸡小腿,于是剩下的另一个鸡大腿就归爸爸了。

点心或水果不是每天有吃,量也不多,所以要分着吃,否则就会有意见。妈妈说她不爱吃点心,于是将点心分为五份,按年龄大小先后挑选,弟弟先挑,然后依次是小妹妹,大妹妹,我,最后是爸爸。有次我们发现分得不匀,弟弟拿了明显多的那一份。我生气地提意见,说妈妈故意分了一份大的给弟弟,两个妹妹也积极附和我,于是妈妈主动让位让我来分点心。

我每次都分得十分仔细,不光分得均匀,而且分为六份,坚持妈妈也应该吃一份,真正做到一家人绝对公平一致。

但没过多久,又发现新问题。一次,弟弟吃完他那一份后,还要吃,于是妈妈将她的那一份给了弟弟。这下我更生气了,马上指控妈妈偏心。无论妈妈怎么解释她真的不爱吃点心,弟弟还小不懂事等等,我就是认定她偏心弟弟,溺爱弟弟,纵容弟弟。在我的强烈抗议下,妈妈还是常常忍不住让弟弟多吃一些。最后我忍无可忍,罢吃。分完点心后,我要看着妈妈吃完她那一份才吃我自己的,妈妈不吃完,我就不开始吃。妈妈只要给弟弟多吃一口,我就不吃了。

我和妈妈的拉锯战,爸爸丝毫不管,他还是很快吃完他自己那一份,该干嘛就干嘛去了。围观的是两个妹妹和弟弟,大妹妹有时也跟着我一起罢吃。妈妈很无奈,一边是大气凛然的女儿罢吃,一边是嗷嗷叫的儿子要吃,最后妈妈还是依了我们。

其实,我并不爱吃那些点心,吃多吃少没有关系,要的就是公平。

记忆中,弟弟有过一次特殊待遇。他两岁多的一段时间内,大便不顺,爸爸托人从广州买来香蕉给他一人吃,让他吃香蕉通大便。弟弟每天一支香蕉,而我们只吃了一两支解馋。

玩耍时,被抗议的就经常是爸爸了。

比如,爸爸喜欢跟我们玩敲栗壳,就是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敲额头。爸爸追着敲我们额头,我们追着敲他额头,敲来敲去不亦乐乎。有时我们会抗议他偏心敲弟弟敲得太轻,得重新敲重一点。另一个玩法是爸爸翘起二郎腿,我们坐在他翘起的小腿上,他上下翘腿,像坐跷跷板一样,我们排队等,每人翘的次数一样多,弟弟有时想多玩,我们会将他从爸爸的腿上扒下来。

其他方面,我们也密切观察着父母,发现不平就抗议。妈妈有时无奈,跟我们解释弟弟还小,我们小时候也是和弟弟一样,等等。但我们就是不能接受,坚持要公平一致。

爸爸后来想出了开家庭会议搞民主公平的办法。每月底,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我们四个孩子轮流做会议主席主持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开展表扬和自我表扬。被批得最多的是弟弟,其次是爸爸。

记得有一次,我和大妹妹狠批弟弟自私自利,好东西总要多吃等等。小妹妹和弟弟成了好朋友后,她就不再说弟弟的坏话了。当我们一件件一桩桩的说完实例证据后,妈妈补充说:“你们忘记了一件事。”

“么子事?” 我们诧异,妈妈一般很少插嘴的。

“涛涛上星期把张娭毑给他的两粒糖拿回家了,记得不?” 妈妈提示我们。

“只有两粒糖,分都不够分的,他和莎莎一人一粒吃了。” 我们还是没看见弟弟的好。

“他那么爱吃糖,还是拿回来和姐姐们分。虽然不够分,但他没有独吞。张娭毑告诉我,亮亮和明明拿到糖后就自己吃了,只有涛涛马上拿回家和姐姐们分着吃。是不是要表扬?” 妈妈继续开导我们。没等我们开口,爸爸一把抱起弟弟举起来,高声喊道:“嘿,好儿子,学会关心别人了。嘿嘿,嘿嘿。” 边笑边亲弟弟。

我们终于承认了弟弟能这样做还是很不错的,比大部分他这个年纪的小男孩强多了,应该给与表扬。

然而我的极端公平主义导致我又干了一件荒唐事。

一天,弟弟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姐弟四个在家里疯玩,玩着玩着,弟弟要小便了,但又不愿意中断玩耍去小便,于是大叫妈妈给他拿尿盆来。这还了得,这么大的人了还不自己找尿盆方便?我们谁这样干过?于是我大声叫妈妈不能给他拿尿盆。但妈妈还是乐呵呵地拿来了尿盆给弟弟接小便,我阻拦着不让弟弟靠近妈妈手上的尿盆。弟弟爬上了父母的大床,脱了裤子,妈妈也拿着尿盆接了上去,眼看弟弟就要尿了,我急得冲过去伸手就要堵住弟弟的jj,正当我几乎碰上弟弟jj时,妈妈眼明手快地挡住了我的手,弟弟吓得大哭,没小便了。

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是这样的后果,看着妈妈检查弟弟的jj,不知所措。后来妈妈搂住我说: “傻丫头,弟弟那里是不能抓的呀,会抓出毛病来的。”

“姆妈,我不是要抓他,只是要堵住小便。” 我辩解。

“好的,湘湘,我知道了。但弟弟那里是很容易出毛病的,他小便时千万不要吓他,会吓出毛病来的。要是他以后再也不能小便了,多可怕。记住了?”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点了点头。

“但不能给他拿尿盆。” 我坚持着,妈妈也点了点头。

现在,我自己有了两个孩子,这才知道妈妈当年的难处,明白她是多么的不容易,该有多大的智慧和耐心啊。

实际上,我们对弟弟是不公平的,我们过分反对重男轻女,几乎忽略了弟弟的感受。当弟弟抱怨不要穿女孩衣服时,我们不仅一点都没同情他,反而觉得他不懂事,更没有为他鸣过不平

12. 家务

妈妈虽然出生于农村的一个小康农家,结婚时却还不会煮饭烧菜做针线。由于家里没男孩,妈妈又是长女,所以从小就是在地里田里帮忙做农活,还没来得及学做家务就出去读书了。

我们小时候,主要是吃食堂。后来孩子增多,工资未涨,吃食堂花费太大,妈妈开始自己做午晚两餐饭菜,只有早上吃食堂里的馒头稀饭咸菜。

我们家第一次包饺子的情形还像刚看过的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一位工宣队干部王叔叔家搬到了我们那栋楼住,他家是北方人,经常包饺子吃。我们从没吃过饺子,看着他家的三个男孩端着碗在外面吃饺子,我们问:“饺子好吃吗?” “最好吃了。” 哦,馋得我们暗咽口水。

随后的一个周末,爸爸买回来面粉猪肉和白菜,宣布我们家今天包饺子吃。我们高兴得欢蹦乱跳,兴奋得像要过年一般。姐弟四个一会儿围在爸爸身边看他揉面,一会儿围在妈妈身边看她剁肉馅。家里没擀面杖,妈妈找出一个玻璃瓶子代替。一切准备好后,爸爸擀饺子皮,妈妈带着我们一起包。大家都笨手笨脚的,你笑我,我笑你,忙得不亦乐乎。

一家人忙乎了大半天,终于饺子下锅了。我们等在炉子旁边,妈妈揭开锅的那一霎那,我们“啊”的一声惊叫起来,饺子怎么这么大了?一个饺子足有半个包子那么大。两三个饺子就填满了我们的肚子,心满意足。

吃完饺子后出来玩,高大壮实的王叔叔看见我们就笑眯眯地问:“饺子好吃吗?”

“好吃。” 我们高兴地回答。

“吃了几个?” 王叔叔继续问。

“两个。” “三个。” 我们异口同声。

“吃这么少?我们家的小弟弟都能吃二十多个。” 王叔叔边说边哈哈笑起来。

“我们家的饺子比你们家的大多了。” 我们不服气。

“多大?”

“这么大。” 我们用手比划着。

“真的这么大?” 王叔叔不敢相信的样子。

“真的。” 我们斩钉切铁。

“好,好,大饺子好。” 王叔叔大笑着走了。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乐得笑出声来。我们那时那里知道饺子是越小越好吃啊。)

杀鸡剖鱼这样动刀的事情通常是爸爸做的。杀鸡时,爸爸总需要一个人帮他抓住鸡脚倒拎起鸡,这样他好箝掉鸡脖子上的毛,然后割一刀放血。没人愿意抓鸡脚,于是我不得不承担这令人讨厌的任务。爸爸杀完后,妈妈烧水烫鸡毛,然后爸爸剖鸡斩鸡。

一次,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买了一个鸭子回来。于是我倒拎鸭脚,妈妈操刀往鸭脖子上一割,鸭子拼命挣扎,我们俩都吓得松了手,于是脖子上留着血的鸭子满院子乱跑,特恐怖。从此以后,妈妈再也没杀过鸡鸭了。

那时不仅钱少,而且物资紧张,米面油糖布都是发票定人定量供应。我们家是三女孩一男孩,女孩吃得不多穿衣不费,所以够吃够穿,还有一点结余给乡下的外婆家。

每天每家都要起早床去菜场排队买菜,去晚了就卖完了。蔬菜是一条队,肉类是另一条队,豆腐往往在不同的地方卖。那时没有冰箱,只能买当天吃的菜。很多人家都是孩子们起早床排队买菜,但我们家却一直是爸爸妈妈买菜,主要是爸爸买菜。

早上买菜是一件大事,同学朋友们经常讲起早上买菜的种种窍门和趣事,让我和妹妹们羡慕。我和大妹妹几次多番地向妈妈请求让我们早起买菜,但妈妈就是不同意。

记得有一天,我们听说菜场来了罕见的大带鱼,同学们都在说要起得特别早才能买到,好朋友们都约好一起去排队。我和大妹妹跑回家请求妈妈,我说:“姆妈,让我和潇潇明天去买菜吧,明天有大带鱼卖。我们可以一个排队买小菜,一个排队买带鱼。”

“那人会很多,还是我跟你爸爸去吧,你们带弟弟妹妹在家好好睡觉。起来后,去食堂买早饭。” 妈妈没有商量余地。

“姆妈,红红和敏敏她们都去买菜了,她们比我们还小。你也应该让我和姐姐去!” 大妹妹插嘴说。

“买菜是大人的事,小孩子的事是吃好睡好。忘记了?” 妈妈强调说。

“好多小孩都在买菜,别人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 大妹妹不甘心。

“别人家需要小孩帮忙买菜,可我们家不需要啊。我们家需要你们帮忙买早饭,对吗?” 妈妈一点都不松口。

后来,学校旁边的一个菜店偶尔下午有蔬菜卖,妈妈有时让我和大妹妹去那买菜,我们这才终于有了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排队买菜的经历。

妈妈学做衣是被逼上梁山。

记得是我刚读小学不久,学校要求学生穿军绿衣服参加唱歌表演。我没有,一时也买不到。最后妈妈买了一块军绿布,自己比划着剪裁,连夜用针和线为我缝制了一件军绿装。第二天,我穿着妈妈做的新军绿装神气地上学去了。

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妈妈在灯下飞针舞线的情景。那件衣服肯定是做得很粗糙,甚至不成样子,但却给了我无限的爱和信心。

后来,妈妈买了一架缝纫机,几本服装剪裁书。

弟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妈妈做什么,他就穿什么。两个妹妹也好办,一旦需要什么衣服,就翻妈妈的那几本服装剪裁书,找到自己喜欢的式样,然后和妈妈一起上街买合适的布料,妈妈按书剪裁做好就行了。最麻烦的是我,要求很高,总喜欢修改剪裁书上的式样。

妈妈每次给我做衣服都要花费很多脑子。我总是异想天开,指手画脚,要这样该那样做。但我往往只有漂亮的主意,没有具体实施的办法。妈妈对我的每一个主意都认真考虑,有时肯定,有时否定,有时进一步发挥,我们热烈讨论,不断完善。最后,妈妈还得琢磨出一个最省布的剪裁方案。

妈妈做衣的手艺越来越好,后来渐渐超过了当地裁缝的水平。经常有人问我们的衣服是哪里买的或做的。记得妈妈给我做过的最出色的衣服中有一件蓝色半长毛领棉大衣,一条红色背心式厚连衣裙,一条黄色黑点无领无袖大喇叭连衣裙,一条蓝色暗花紧身连衣裙,还有那件独一无二的红色条纹紧身游泳衣。

除了做全家人的衣服外,妈妈还给全家人编织毛衣毛裤。我们穿小穿破了,就拆开重编,所以经常看见妈妈在编毛线活。

家里孩子多,家务多,作为长女的我理应帮助父母做很多家务,但妈妈宁愿自己多做,也不愿让孩子们做。所以,我做过的家务非常有限,妹妹弟弟们就做得更少了。

8岁洗尿布其实是我开始做的第一件家务,后来慢慢加上扫地,洗碗,倒尿盆,买早餐等。大妹妹长大后,我们俩轮流做。就这些,我们还因贪玩,经常没有及时做,妈妈一旦空下来,就不声不响地替我们做了,所以实际上大部分还是妈妈做掉的。

我坚持得最好最久的一件事是扯炉门煮饭。妈妈早上上班前将米淘好水放好在煮饭锅里,在封好的炉子上坐上一壶水。我在学校上课上到最后一堂课时,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跑回家把水壶拿下,扯开炉门,放上饭锅煮饭,然后跑回学校。妈妈下班回来,饭就差不多好了。

爸爸每天早上上班前买菜洗菜,周末擦地板,隔几个月还要做一次藕煤,我们姐弟四个会帮着将晒干的藕煤搬回厨房。

妈妈每天做饭做菜,周末洗衣,每个月还要洗一次被子,我和大妹妹会穿着长筒套鞋在大大的洗衣盆里踩洗厚衣服或被子。天气好季节对时,妈妈还会淹咸菜,晒干菜,做剁辣椒等等,我们高兴时也会帮忙。

总之,妈妈做的家务最多,但她总是一副越苦越累心越甜的样子。


13. 吵架

妈妈和爸爸一起想法设法为我们姐弟四个营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一不叫苦,二不叫累,三不叫穷,四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就在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时,他们都严守秘密,一点都不向我们透露,所以我们四个孩子一直生活得无忧无虑。

记忆中,我只见过妈妈和爸爸吵过一次架,而那仅有的一次还是因为我而吵大了。

那天旁晚,吃完晚饭后,弟弟妹妹们都跑出去玩了。我感觉到了妈妈爸爸之间的异样,特别留意起来。洗完碗后,我发现他们俩关着房门在低声争吵,于是趴在紧闭的房门上想听听他们在争吵什么没想到爸爸突然开门冲出来,看见我在门口探头探脑的,火气冲天,吼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并扬手就要打我的样子。

我吓得 “哇~~~” 地大叫起来。

妈妈听见我的叫声后也冲出来,看见爸爸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手,愤怒地喊道:“你–还打孩子你-居然打孩子。 你–欺负自己的孩子你还是她爸吗?这个家你还要吗?”

我吓得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心里直说:“爸爸没有打我,姆妈,爸爸没有打我呀。”

妈妈喊完就什么也不顾地跑了。

爸爸意识到妈妈是离家出走了,他慌忙要去找她,邻居阿姨劝他说:“老湘,你们两口子从来不吵架的,今天吵得这么厉害,湘妈肯定是气急了,你现在找到她也没用,还不如等她气消后再说。” 但爸爸不放心妈妈,坚持要马上去找她。他拜托邻居阿姨照看我们后,就跟着妈妈后面追去了。

后来爸爸一个人回来了,爸爸悄悄地跟我说:“湘湘,别紧张,你妈妈在一个朋友家住下了。” 然后又告诉弟弟妹妹们:“妈妈今晚有事不能回来,你们听话自己睡觉吧。” 所以他们三个不知道这一场吵架。

第二天,妈妈下班后就回来了,一切恢复正常,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

 

14. 学习

妈妈和爸爸把主要时间精力都花在让我们姐弟四个吃好穿好睡好上,从来没管过我们读书做作业,连问都不问,只是每学期结束时检查我们的成绩单和评语。

有一段时期,爸爸妈妈比较忙,经常吃完晚饭后,还要去单位开会和工作。邻居家小孩都在外面玩,而我们姐弟四个却被妈妈反锁在家里,并规定8点一定要关灯睡觉,妈妈还让邻居张娭毑监督我们。

我已经有10来岁了,还被锁在家里,感觉尴尬。开始时,会有其他孩子跑到我们家窗外嘲笑我们,令我们非常气愤。我们多次抗议多次请求,但妈妈还是坚持把我们锁在家里,不让我们晚上出去玩,说是不安全。

一天晚饭后,大妹妹开始了抱怨:“姆妈,亮亮他们昨晚在窗子外面羞我们,说我们这么大了还被锁在家里。”

“别理他们,他们不懂事。” 妈妈回答。

“别人都在外面玩得好高兴,我也要出去玩。” 小妹妹加上一句。

“我也要出去玩,和亮亮他们一起玩。” 弟弟也嚷起来。

“姆妈,我保证管好他们三个,你不用锁门。” 我请求道。

“你们四个在家好好玩,让别人欠不得子,就会好哒。” 妈妈给我们出主意。

妈妈还是锁上门开会去了,我们四个在家故意玩出很大的动静,笑呀跳呀,结果把别的孩子吸引到我们窗前,趴在台上和我们一起玩,后来也没人再嘲笑我们了。

每晚8点一到,张娭毑就会来看我们关灯没有。我那时候已经能读小说了,而且特别喜欢读。关灯后,我从里面栓上门,以防妈妈爸爸突然回家,然后带着弟弟妹妹躲在妈妈爸爸的大床被子里打着手电筒读书。他们三个读得昏昏欲睡时,我就叫他们上自己床上睡好。我继续读,读得想睡时,就将门里的门栓打开,然后上床睡觉。

一天晚上,我读书读得睡着了。妈妈回来后,打不开门,怎么敲门叫门捶门都没用,我们四个都蒙在被子里睡得死死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但谁也没办法,最后是小男孩兵兵解决了问题。他自告奋勇从我们家门上的小气窗爬进去开门,他说他爬过,不难,大人们思前想后就同意了。兵兵就像猴子一样飞快爬上门,钻进气窗,跳下打开了门。

我们四个一直睡得死死的,第二天早上才知道前一晚发生的事情。

妈妈虽然从来不过问我们学校的功课作业等等,但非常积极为我们借书,她办理了省图书馆借书证,市图书馆借书证,及单位图书馆借书证。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我们说想去借书,她总是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高高兴兴地带我们去借书,似乎这是她最乐意做的事情。

妈妈还鼓励我们自己找书借书。开始时,我都没有图书馆的借书台高,就自己查卡片,抄书号,高举过头递给图书馆的阿姨。还记得图书馆的阿姨们看见我们就啧啧称赞。

每学期结束时,妈妈爸爸要开家庭会看我们的成绩单,一个个地看,边看边点评。主要是爸爸点评,妈妈补充。先看成绩,数数有几根油条,几个鸡蛋。然后看老师评语,边看边问我们具体情况。爸爸尤其对缺点感兴趣,看到我们的缺点时总是乐得大笑,有时惹得我们很恼火。

我们三姐妹读书时,大部分人家都不怎么管孩子们的读书。后来弟弟读书时,邻居中有些人家开始课外辅导自己的孩子了。眼看那些孩子的成绩和知识面都远远超过了弟弟,我对妈妈说:“姆妈,阳阳和毛毛他们都在家学了很多,你为什么不教教涛涛,他都落后了。”

“涛涛还小,正是玩的年龄。现在落后冒关系,小时候书本上的东西学得再多也冒用,那些东西长大后很容易学的。” 妈妈胸有成竹地告诉我。

用现在的话来说,妈妈爸爸对我们的读书功课基本上是放羊做派。


15. 管教

尽管我们姐弟四个的脾气性格不同,但没一个是乖巧型的,都很倔强,所以妈妈对我们的管教也比较独特。

一次,同楼里的一个邻居家打骂孩子,孩子的妈妈边打边高声要孩子认错,孩子也很快就喊道 “我错了,我错了,下次再不了”。我和妈妈在家都听见了,估计楼里很多其他人家也都听见了。这时,我突然联想到妈妈从来没要我们口头认过错,“姆妈,你为什么没要我们认过错呢?” 我不思其解地问。

“因为你们心里知道错了,不用嘴上认错。” 妈妈笑着说。

“但有时候心里也没认错。” 我继续追问。

“心里没认错,嘴上认错就是撒谎了。你看刚才钢钢认错认得那么快,他真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妈妈反问我。

“但, ” 我还是不理解。

“逼人口头认错实际上是打击自尊心,我宁愿你们不认错也不要你们丢了自尊心。”

原来妈妈是这样呵护着我们。

弟弟妹妹们惹的麻烦就不说了,只说说我自己惹的大麻烦。

在学校里,我一直是一个好学生,成绩优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但在家里,我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尤其是读初中时,变成了一个两肋插刀的刺头,竟然多次跟大人吵架。

那时各家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尤其是夏天,几乎总是在外面一起玩游戏。有时有些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快输了,不免插嘴插手的帮忙,这时我就特别看不惯,当面指出他们不该帮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会就此罢休,虽然有些难堪。但有一个阿姨就是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她孩子。每次我指出她的不公平,她不但不罢休,反而指责我不该对大人没礼貌,说什么:“湘湘你这么大了,怎么不懂讲礼貌,乱怪大人呢?”

“你刚才帮你女儿玩就是欺负别人家的小孩,就是不公平,不应该。” 我毫不示弱。

“又不是你们家的小孩,你管得太宽了吧。”

“是打抱不平,不能让大人欺负小孩,谁家的小孩都不能欺负。”

“你这孩子一点都不讲道理,帮我女儿玩一下有什么不对。你这么顶撞大人,就对吗?你看除你外,还有哪个小孩敢顶撞大人。还是班干部,真不知道你这班干部是怎么当的。”

“你还是国家干部呢,都不讲公平。国家干部要都像你这样,国家都要完蛋。”

我们唇枪舌剑地吵来吵去,引起大人小孩的围观。有时吵得太厉害,会有人叫我妈妈出来,妈妈出来就叫我回家。回到家后,她一句都不说我,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读高中后,我突然不再管这些闲事了。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姆妈,当年我和王阿姨吵架,你怎么从不说我呢?她还是你同事,你不觉得难堪吗?同事们不说你吗?”

“当然难堪,但我相信你有你的理由,你是好孩子。” 没想到妈妈是这么看我的。

“你怎么能够那样相信我呢?我那时只是一个小孩呀。”

“我了解你,我们家的孩子不会乱来。我和你爸爸都是正派人,工作认真负责你们也会这样。”

“但我一点也想不起你们教过我们怎样做正派人怎样工作负责,既没听见你们议论过别人家的事,也没听见过你们谈论工作上的事情。”

平时言行的潜移默化啊。” 妈妈点拨着我。

现在想想,印象中,妈妈确实没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她总是就事论事,从不空洞说教

事实上,妈妈只给过我一次一般性的忠告。那是我结婚前,妈妈先约当时的未婚夫(现在的倌)单独谈了一次话,大概给了他一些忠告,谈话内容我至今未知。然后,妈妈约我和未婚夫专门一起去公园谈话,在公园里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婚姻的非常简单而又一般性的忠告,我和倌不但一直牢记着遵守着,并且不断发扬光大着。

 

16. 自私

回顾妈妈对我们的教育,最佩服的是她从不打骂孩子,不空洞说教。不管我们多大的麻烦闯多大的祸,不管我们怎么发脾气,她都不对我们发脾气,总是就事论事,从不高声教训我们。对比我自己,尽管两个孩子都很优秀,尽管我也想像妈妈那样对孩子们就事论事,但我还是不免高声教训人,尤其是当孩子发脾气时。

我一直在想,妈妈怎么能够做得到?

记得妈妈有次这样评价她自己:"我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当时我觉得非常意外,马上反问:“你自私?你哪里自私了?"在我眼里,妈妈是最不自私的人,真正是一点私心都没有的人。

"我的自私在于我只为自己的四个孩子着想,其他的任何人和事都排在你们后面。"妈妈解释说。

这是自私吗?

有些母亲在打骂孩子时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不尽然。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恼羞成怒,还有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让自己丢人了,等等。

我现在是想明白了,妈妈之所以能做到不发脾气不教训孩子,是她毫无私心时时刻刻将孩子的利益完全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作为一个母亲,妈妈最幸福快乐的时期可能要算弟弟进大学后,我们三姐妹未嫁前的那两年。那时,我研究生毕业留校教书,大妹妹正在读研究生,小妹妹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里经济情况大为改善。每逢放假,我们都赶回家,全家欢聚一堂。我们姐弟四个更是有说不完的话,迫不及待地交流各自的新生活新发现,那个高兴那个兴奋,至今难忘。

弟弟就是那时开始爱和我们抬杠的,抬得厉害时我们还动手动脚打成一堆,常常不知不觉就闹到晚上三四点。妈妈总是在旁边看着我们乐,再晚也不愿意离开我们去睡觉。

现在我们姐弟四人分散在世界各地,每家都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生活幸福。

妈妈爸爸心满意足地颐养天年。


评论01  评论02  评论03  评论04  评论05  评论06  评论07 

评论08  评论09  评论10  评论11  评论12  评论13  评论14 

评论15

评论16  评论17  评论18  评论19  评论20  评论21  评论22

评论23  评论24  评论25  评论26  评论27  评论28  评论29

评论30  评论31  评论32  评论33  评论34  评论35  评论36

评论37  评论38  评论39  评论40  评论41  评论42  评论43

评论44  评论45  评论46  评论47  评论48  评论49  评论50

评论51  评论52  评论53  评论54  评论55  评论56  评论57

评论58  评论59  评论60  评论61  评论62  评论63

Apr 09

儿子特别不喜欢吃白萝卜,所以我们也很少吃。昨晚他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我趁机将上周买的白萝卜做了一锅汤,学厨师(trus)在汤里放了一把花椒,味道很好。

 

主料:

  • 白萝卜,一个(小的),削皮,一分为四,再切成厚片(1cm)
  • 鸡腿,3个,解冻

辅料:

  • 大蒜子,3瓣,拍碎
  • 生姜,1块,拍碎
  • 小葱,1根,切成葱花

调料:

  • 盐,适量
  • 花椒粒,1小勺
  • 伏特加,1大勺

做法: 

  1. 大火,烧开水,放入鸡腿,大蒜子,生姜,伏特加,盖上锅盖小火熬30分钟;
  2. 加入萝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熬20分钟;
  3. 撒盐和葱花,关火,盛出就行了。

评论

Apr 09

eddie的宿舍裸奔故事让我想起大学时发生在我们女生宿舍的一件事。

那时,我们八个女生住一间宿舍。宿舍是长方形的,中间背靠背放着两排共八张书桌和凳子,一边墙紧靠着放了三个上下铺,另一边墙紧靠着放了两个上下铺(门往这边开,门后有一层水泥架子放满了热水瓶等)。多出的那个上下铺用来放东西,上层放行李,下层放水盆,中间挂毛巾。

我们宿舍的八个女生年龄经历差别比较大,有下过乡的,进过厂的,也有刚出中学门的。年纪大的有二十四五了,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那个学期,我们宿舍楼接连出过两次流氓事件。有男流氓半夜闯进女生宿舍耍流氓,女生惊叫起来,但都没抓着流氓。我们房间的女生睡得死,两次都是第二天早上才听说。

一天晚上关灯后,我们躺在床上聊天。正聊得高兴时,“啊~~~~~”, 突然一声尖叫响彻整个房间,是女生的声音。紧接着就听见“咚咚咚”地响声,似乎是有人跑出去了。

房间里黑漆漆的,静悄悄的。我们被这突发事件吓坏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一声也不敢出。

“流氓闯进来了?” “他想干什么?” 我们躺在床上紧张地寻思着,等待着……

不知过了多久,听见一个女生嘻嘻哈哈地进来了。马上有人问她:“小萍,你是怎么回事?”

小萍笑着回答:“我突然想起了晾在楼顶的被子,跑去收被子了。”

这个冒失鬼,把我们其余七个人可吓惨了。

事后,大家都很奇怪自己的反应,为什么都没敢动弹呢?真吓傻了?要是真有流氓会是什么后果?

评论1  评论2  评论3  评论4  评论5  评论6  评论7  eddie宿舍裸奔

Mar 29

促成我写这篇回忆的直接原因是Jo的贴子,她说读了我的周五故事后,觉得我和同时代的中国女性很不一样,问我是不是能写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她的这段话触及到了我最近几年的反思,反思父母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关系,从而激发了我写母亲《妈妈》的热情和兴趣。

以前,我将自己的成长主要归功于书本。小时候和年轻时读过很多书,觉得那些书本是我的老师是书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和生活,从而获得幸福。但最近十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一方面上网看见一些读书比我多得多的人却不幸福另一方面发现很多没读多少书的人也非常幸福,加上我们姐弟四人,脾气性格各异,都有美好家庭幸福生活我不得不琢磨反思,到底是什么决定人生的幸福?

这个问题很大,每个人的答案会不一样,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呢?我试图找出自己成长的主要因素,初步结论修正为主要归功于父母对我教养。BIGBEN严肃地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遗传hammer更加严肃地补充说还有傻人有傻福,他们两人说的也不无道理。

我的出发点是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父母,所以故事里的倾向性很明显(谢谢gadfly的提醒),这个应该事先说明。

这两天,大家就三个事件发表了评论,按意见分歧从小到大列为:(一)外婆护小妹,(二)八岁洗尿布,(三)五岁挨罚。(有意思的是,这个次序恰巧跟年龄的次序相反。)

读了大家激烈而尖锐的辩论后,深受启发,现补充总结如下。


(一)外婆护小妹

梅子觉得母亲教育我“不要嫌弃”的话有点刺耳,指出 “你外婆这么护着她,也是小妹很缺乏安全感了。” Jo进一步指出 “把孩子送给别人养本来就是他们的不对,妹妹养成坏毛病是他们的责任,你说了实话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你觉得母亲没有责备你 就很宽容。” eddie则认为母亲是找借口教育孩子,但我不是很清楚eddie是什么意思

关于这点,我现补充说明一下。

那个年代,把小孩送回老家给祖父母带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这样带出来的小孩健康快乐,没有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再加上第一次两个妹妹一起跟外婆回老家后回来,她们俩都表现正常。所以当母亲同意外婆带走小妹妹时,父母并不知道其后患,他们确实做出了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但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就接回了小妹妹。

接回小妹妹后,父母都看到了她很缺乏安全感,明白这是因为送她一个人去乡下造成的。这正是为什么他们对小妹妹特别宽容,不光是顾及外婆的面子。外婆走后还有一些这方面的故事,我会挑一两个讲的。

但10岁的我和8岁的大妹妹却没看到这一点,虽然我们没像别人一样嘲笑小妹妹是乡下人,但我们多少有点觉得小妹妹给我们丢脸了,讨厌她从乡下带来的娇气。母亲一定是觉察到了我们的情绪,而小妹妹正处于特别需要两个姐姐关爱的时期,所以那样给我解释。

也许对我有些不公平,作为母亲,她得考虑所有孩子的个性和利益。其实想想,任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又怎么能做到对孩子们的绝对公平呢?

我认为母亲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她私下独自给我解释,顾全了我的自尊。别说是在那个年代(四十年前),即使现在,太多中国家长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数落自己的孩子。正如008说的:"一旦你父母和你"讲道理"了,也许就满足了你的某种心理,使你感到平静和满足.而这道理本身不见得成立.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普世道理.大家都追求讲道理的过程,比道理本身更有价值."

母亲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才想出这个能最大化几个孩子利益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她这次做对了,我并没有觉得不公平,或父母对我的爱少一些(如梅子所说,因为我已经感受到足够的爱),反而开始体会到亲人的特殊要考虑实际情况,有时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八岁洗尿布

父亲不洗儿子的尿布,居然让八岁的女儿洗。

Jo指出 “你父亲要孩子,就应该知道要洗尿布,让你去洗就是推卸责任。” 为什么故事里没呈现出像梅子那样对我父亲反感反而洋溢着对父亲赞扬?是不是就像eddie说的,脑子或心理被伤害了?

其实我小时候是反感父亲这一点的,曾经多次质问父亲,但每次他都反问:"那怎么行呢?"继续追问的话,他就嘻嘻哈哈玩闹起来所以我们谁都不知道父亲的理由。尽管母亲不赞同父亲这一点,但他们俩从来没在我们的面前讨论争吵过此事。另外,我那时唯一要做的也就是用棍子挑着尿布冲冲,并没承担任何其他家务。而父亲每天买菜洗菜,擦地搞卫生,下班就赶回家。周末还经常帮母亲一起洗被套洗衣服,或买煤自己做藕煤,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从不打骂孩子,每天最乐意的事就是带我们姐弟四个玩耍。所以虽然反感他不洗尿布,但并不觉得不公平。

现在回头看我父亲,觉得他真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比起来,不洗尿布是小事一桩,所以也就不谴责他这一点了。

要说这事对我的影响,肯定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慢慢学会了向现实妥协,现实中有些无奈的事只能接受。


(三)五岁挨罚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小,事情也很危险。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和尖锐。先引用一下三大反对派的意见,按反对的强度排列如下。

梅子说:“但你的情况我理解是你认为你犯了大错(至今也这么想),你父母也认为是你的错(至今也这么想),而你妈妈比你爸更早心疼地赦免了你,45年后的今天仍让你感动落泪。那么按当时的认识,我觉得他们发一下脾气,可能让你更容易释放自己。按现在的认识,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有责任,不至于感动落泪了。说难听一点,好像有一点感情讹诈的成分。”

Jo说:“还有你五岁时把妹妹推进河里的事,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到明白承担后果的年龄,而你到 现在还没意识到你父母该负的责任(感动到流泪),不能不说这件事给你造成的创伤很严重。”

eddie说:“你也知道他们让5岁的 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不应该的失职,或者“事故”。但他们承担过这个责任吗?恰恰相反,他们把一切归罪于你,在你吓得不敢回家的 情况下不是立刻找到你宽慰(俺觉得应该认错才对),反而让你持续遭受惊吓,甚至不认“错”不许吃饭。这“错”真在5岁的你吗?child abuse并不只是身体上的。emotional abuse更为可怕。” eddie还说:他们可以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但湘女今天还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极其不合理了。”

我现分几个层次来说明我的看法。

(1) 让五岁的我承担所有的责任,对吗?不对。

父母不该让那么小的孩子跑到河边去,这是人人知道的常理。家长应负绝大部分的责任,是他们疏忽失职了。那为什么不谴责父母呢?因为我的重点不在这里。

(2) 五岁的我有没有错?有错,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大错。

不马上纠正的话,类似的错还极有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重复发生,必须让孩子牢记切不可再犯。父母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从此我再没对弟弟妹妹们动过手。

(3) 父母至今都认为全是我的错吗?不可能。

母亲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这点道理她能不懂吗?他们虽然口头上没有向我承过他们的错误,但不能就此认为他们不知错,更可能是由于他们觉得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错误并不利于教育孩子,这也是当时中国家长的普遍想法。正如003所说,类似的疏忽失职再也没发生过,就说明了他们知错改错。

(4) 父母把一切归罪于我了吗?没有。

如果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疏忽失职,也许会把一切归罪于我。但事实证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怎么可能还把一切归罪于我呢?别说是对自己女儿了,就是对别人也不会这样,他们不是那样的人。

(5) 我当时为什么吓跑了?为什么不敢回家?

我当时虽然只有五岁,但明明白白知道把小妹妹推下水是错了,而且是可能要了小妹妹命的错误,是大错。我当时在外面逛荡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是害怕是羞愧

(6) 父母没有马上找我回家,回家后又罚跪椅子。这没有对我的幼小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没有。

父母这个处理肯定不适合于所有的孩子,甚至可能不适合于绝大部分小孩。梅子就宁愿"他们发一下脾气",eddie则坚持要"先安抚孩子、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说还担心假如湘女脾气比较犟,拒不认错,或者干脆不回家,父母会如何对待她?

事实上,父母最了解当时的我,他们一直在观察我,随时调整他们的处理办法,不可能发生eddie担心的那些假如。也许梅子的方法或eddie的方法比我父母的方法更好?无法知道。

回家后,没有看到我害怕的父母对我的鄙视或情感上的抛弃,他们没有任何言行让我感到我是一个坏孩子了,而是就我的错误罚我跪椅子,我马上心甘情愿挨罚。母亲后来抱我吃饭的举动更是证明了他们对我的爱一点都没减少我对自己的羞愧也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心安理得地吃饭睡觉,从此恢复了正常生活

父母对我的惩罚真是恰到好处,既让我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前所未有的罚跪),又没有让我留下任何罪恶感(没觉得自己是坏孩子),也没给我带来任何不安全感(父母的爱依旧)。

如果要说对我的心理影响,那也是他们的处理起到了加强我的安全感的作用,从此我知道:即使我犯了大错,父母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爱我,这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父母不仅没给我造成什么心理伤害,反而是改善加强了我的心理健康。

(7) 为什么四十五年后写故事时会流泪?被自己的故事感动了。

(8) 我的感动流泪是否显示了我至今还感到委屈?于是证明了我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不是。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受了委屈才流泪。003也同样被感动得流,不能说她也是因为委屈吧。

小孩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我不否认有的孩子会因此受到伤害,但不是我。我是这样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受到了心理伤害:看看这个人以后的生活和心理有没有发生坏的变化,如果这个人没有感受到任何不安,自己生活快乐,和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别人也乐意和他/她相处),那就不能说这个人是受到了心理伤害。

 

最后,引用hammer的一句话:"Even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same period of time, people raise their chirlden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is just normal, good and beautiful."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还体会到即使同一家庭的两个孩子都会很不一样,都可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因为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孕育出了世界上这么多性格脾气各异的多姿多彩的男人和女人,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乐趣。

做家长最难最难的就是因材施教,我觉得我父母做得很好,我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评论1  评论2  评论3  评论4  评论5  评论6

 

 

注:以下摘抄了新语丝【读书论坛】部分网友对《妈妈》的评论和辩论。

*******************************************************************************************************************

*******************************************************************************************************************

蜣螂《湘女回忆母亲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清真意切,很多细节描写得栩栩》

湘女回忆母亲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清真意切,很多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文章。这类记事文学作品不外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社会一种主观体验和感 悟,不论记述得多么真实,都留下了作者主观思想的烙印。写作如果仅给自己和家人看,自娱自乐无可非议;但如果公开发表出来,那作者在文中有意或无意流露出 的思想观念就要受到读者的解析和评述,湘女的文章在读坛引起了一些争议是不奇怪的。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分析,我是支持Eddie的观点的,我们不能苟责在 旧时代,旧观念的环境下发生过的人和事,但在近半个世纪后,在现代科学和文明的洗礼下,作者在叙述那时的陈规陋习及父权思想时没有丝毫反思和批判的观点, 反而持赞成和感恩的态度。在这点上我和Eddie一样不敢苟同。鲁迅早在上世纪二三时年代就批判中国的父权思想“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 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作者的妹妹出了不幸的事,按你文中的叙述,逻辑推理,是作者而不是其父母将为此`负疚一辈子。


梅子《你理解的不太对》

本来不打骂孩子没什么不对,但你的情况我理解是你认为你犯了大错(至今也这么想),你父母也认为是你的错(至今也这么想),而你妈妈比你爸更早心疼地赦免了你,45年后的今天仍让你感动落泪。
那么按当时的认识,我觉得他们发一下脾气,可能让你更容易释放自己。按现在的认识,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有责任,不至于感动落泪了。说难听一点,好像有一点感情讹诈的成分。

我对你父亲在坚拒洗尿布上的反感和5岁事件无关,我也不认为他是简单的懒做(据你说在别的事上很勤快),我觉得他主要是和面子有关,明知自己不对,但以迷信的理由(或别的理由)做借口。

另 外,你一直在父母身边,其实是比较得宠的,你的感激里可能有这个成分。你的三妹第二次离开父母,好像才不到一年(?),就好像养了一身的“坏毛病”,还被 人嘲笑乡下人,你的母亲用“不能嫌弃”这种字眼在我听来有点刺耳。其实我觉得你外婆这么护着她,也是小妹很缺乏安全感了。

既然你一定要问,不好意思给你添堵了。

我自己对很多小时候的事情都反思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每周写信给父亲(当时他外出学习好几个月),为一些看法争论,也声讨他们以前某事做法不当,有时还告妈妈的状,把自己的错也在他们身上找原因。。。等等。听上去我很无理吧?

嗯,对话不太自然,有你为他们辩解的成分。

胡扯。你还不如攻击我呢

其实小孩子不懂事,你骂他甚至打他一顿他也就感觉还了、被赦免了。我可能因为受委屈哭,从来还没因为父母的疼爱而被感动的哭(根据依玲的话)

我没说到了虐待小孩程度

只说他瞎胡类比;
如果说有某个没人愿意做又不能不做的事,大家商量着轮流做,或合理安排以某人为主做都是可以的。但成了谁做都行就是自己不做,自己生了四个孩子一次也不能做就很过分。妈妈竟然也同意了。


Jo《湘女》

湘女是一个很快乐的人,她的快乐多来自于她的秉性。她的父母在那一代父母里算是很好的,很令人羡慕的。他们姐弟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值得庆贺的。但父母那一代的观念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合理的。正常的人都会把不好的事忘掉或想出一个好的解释,自己才不会陷在阴影里。很多忧郁症患者就是无法忘掉或淡化发生的不幸,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湘女这样看待以前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她才对生活充满感激和热爱。

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已经很难得了。

不过非要把现在的快乐生活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就有些牵强了。就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点一样.

中国父母承担养孩子责任方面是欠缺的

你父母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养孩子根本不是喜欢孩子,而是觉得结婚就理所当然要生孩子,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有就是工作比孩子重要。从你母亲把你 妹妹送给外婆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把孩子送给别人养本来就是他们的不对,妹妹养成坏毛病是他们的责任,你说了实话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你觉得母亲没有责备你 就很宽容。你父亲要孩子,就应该知道要洗尿布,让你去洗就是推卸责任。还有你五岁时把妹妹推进河里的事,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到明白承担后果的年龄,而你到 现在还没意识到你父母该负的责任(感动到流泪),不能不说这件事给你造成的创伤很严重。

相比起来,你父母在中国父母里算是好的了。到现在中国还基本上是这样。

现在人类已经到了生育不是仅仅用于繁殖后代的时代了。父母可以选择要不要孩子,一旦要孩子就该承担养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孩子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但孩子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对父母没有义务,他们只对他们未来的孩子有义务。

 

bluesea《湘女我这么看对不对》

小孩子小的时候是很难带的,就是一般大人带起来都会有难得光火的时候,这种光火主要是有时候实在拿小朋友没办法。我们门口开超市的就是这样,他们是外地来 沪,超市即是生意场所也是家庭场所,所以他们带孩子其他人都知道。有时候那个2岁大小孩子就是不睡觉。家长怎么劝都劝不好,小孩子还哭个不听,家长憋不住 就打几下,小孩子哭得更凶,家长又心疼,抱起来使劲晃。我有次看不下去,就提醒他们,小孩子千万不能使劲晃。

相信这里大多数人都不会打孩子了。我要说是小孩子确实很难带。这个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有体验的。那你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带啊,连大人都处理不好,别说你了,这甚至不是你有意欺负妹妹,错完全不在你,你只是不会处理。

但是你父母也没怎么宽慰你,甚至还惩罚你,这个是不对的。

不知道这么说你觉得如何?

是不是应该这样

告诉湘女这么待妹妹是不对的。但是爸爸妈妈也有不对。我一直认为这里面偏差是中国父母不是很喜欢在孩子面前认错。

但是我们可以说奴隶人不对。反对奴役。所以我们认为湘女

的父母做法是错的。我们反对父母把这种责任推给小孩子还惩罚她。这不是苛责过去的人。不然,我们应该怎么说?

eddie以现代道德标准?就是说湘女那个时代5岁小孩子有能力带小孩?

一个5岁的小姑娘有没有能力带小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要扯什么现代古代,优越,西方,中国外国的?5岁小孩子能不能带孩子就一个yes no的问题。

湘女爸妈这么做是错误的教育,你们现在的辩护和中医那套有个什么区别。

湘女的事情,我得叫隔壁李阿姨抽你们这帮留美博士不可

李阿姨和我妈是同事,大我妈几岁,小时候也带过我,老了精力不减,嗓门还变大了。她儿子媳妇就和我们买在一个小区的房子,星期六她来我们家串门看毛头。

我 正好倒了盆水放椅子上,再放个小船和毛头玩水。李阿姨来了,我去开门,毛头乘我不在使劲的拍水,一下就把水盆给打了。满房间的水。我当时就有点凶,毛毛农 主洒!毛毛自己被吓哭了。李阿姨一进门看这仗势立刻把我训了一顿,2岁多的小孩子懂什么?我能说什么吗?是我错阿,赶紧抱抱毛毛亲亲。

湘女的事情还不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爸妈没管好,小孩子溜出去出事了。当父母自己没检讨,反倒怪孩子,什么中化西化,前人,理解,主流,优越,这是个大人亲熟的,都得责怪这对小夫妻。

象小鸡这样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出去见了市面了,还整得出什么现代文化范畴这种名词的就要还嘴,我估计李阿姨的鞋底板都要宣上来了。

就是父母没带好,这么点事情,不是全盘否认她父母,就事论事,整出一大筐的名词,哲理来捣糨糊。国外的墨水都吃了拉进黄浦江去了。

做为一个土墨水纯度高得的我,对你们这些混合墨水充满优越感

的比谁土墨水纯度高,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呀。把我也弄昏头了,还跟你们一起讨论什么历史态度。好在我土的纯度比你们高多Ea了,简单化这个事情,这就是小夫 妻两粗心大意让孩子自己跑出去玩,出了事,却只处罚了才5岁的孩子。这事情,不用懂英文,不用明白什么西啊中啊,历史文化,就是把家里七大姑八大姨请来开 家长会,也是那对小夫妻处理的不对。去问我们弄堂里的老阿姨,人家小学文化都估计比你们明白事理。顺便说说我也很怀疑湘女的妹妹是不是真的落水,别人就那么及时救起,可能情况没那么严重,湘女因为有心理阴影记忆夸大了。


eddie《俺还不够具体啊?》

你也知道他们让5岁的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不应该的失职,或者“事故”。但他们承担过这个责任吗?恰恰相反,他们把一切归罪于你,在你吓得不敢回家的 情况下不是立刻找到你宽慰(俺觉得应该认错才对),反而让你持续遭受惊吓,甚至不认“错”不许吃饭。这“错”真在5岁的你吗?child abuse并不只是身体上的。emotional abuse更为可怕。

其它的梅子他们都说了

俺就不重复了。在慈爱的父母面前建立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事情。

湘女解释过她并没有被赋予“带孩子”的责任

而是3个小孩子一块走失了。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这完全是大人的责任。这里的孩子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大人都必须跟着,别说走出门、到河边了。不知道湘女父母在这之前是否交待过自己不能去河边,就像我们这里从小交待在停车场附近不能跑、自己不能过马路等等一样。

她那时才5岁

5岁的孩子不应该没有大人随身照应,在没有照应的情况下做出的事不是孩子的责任。

前面已经说过了

这个对错的事情是应该在先安抚孩子、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说的事。当务之急不是要把大人的责任转嫁到孩子头上。

他们可以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

但湘女今天还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极其不合理了。

这正是关键所在

俺说过湘女的问题是她至今认为父母总是对的。:)

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现在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多不就穷点吗?(湘女一家又不挨饿,他们家能请两个保姆。)难道因为穷、环境差,父母没有尽责看管孩子就可以怪罪到5岁孩子头上?

有意思的是如果湘女真的受到处罚的话

这里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处罚是没道理的,因为大家对湘女父母的理解和赞赏是基于他们没有惩罚(尤其是没有体罚)湘女这一点。但是否受到处罚并不改变这个事件的实质。
被忽略的是湘女(被迫?)认错在先。假如湘女脾气比较犟,拒不认错,或者干脆不回家,父母会如何对待她?
5岁的孩子已经被吓得半天不敢回家了,她还有胆量不认错吗?

俺只知道他们没对湘女任过错、道过歉

却把责任全推到湘女身上。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他们自己知错要改的。

那不叫认错,那叫改过。

 

006《湘女被罚和认错是不该把小妹妹推到河里》

看不懂,怎么扯来扯去越扯越远?

有没有大人照应,做的事都有对错,而且应该让她知道 - 方式另说。

从这点看她父母做得对。

大人的责任是大人的责任,湘女的错是湘女的错,一码是一码。


BigMac《就湘女故事驳Eddie的child abuse说法》

没想到湘女小时候那件事被讨论得这么热闹。

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因为那里面不仅有理要讲,也掺杂着情。

一 个家庭里,难免有人会犯错,如果 像Eddie说的那样,出个情况就要讲法律,打官司,(退一万步讲,就算当时有这样的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背道而驰。今天的西方确实是这样。但明 天的中国是否这样,俺还是持一点怀疑态度。中国人对情的要求比西方人要更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维系得更好。即使现代化了,这个方面未必能 完全西化。

湘 女在这件事情上表示了对父母教育子女方面的欣赏,与其说与理不通,还不如说是情上的大通。是爱这种更为宝贵的东西,让湘女和其父母达 到互相理解,互相谅解。你Eddie非要插一杠子,说他父母abuse child,煽动她来告她父母。与现在的理也许勉强能过,可与情来说,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行不通。

再 说了,Eddie你搞什么child abuse,那个年代,我保守估计肯定80% 以上的父母都有你说的child abuse, 你干脆全部剥夺他们的监护权。让国家把这些孩子养起来。“法不责众”,你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 还写书,你的社会知识还远远不行啊。


chouqilozi《》

那个年代,人们活得相当粗糙,没有今天这么精致.就是今天,你例

子里的外地打工仔不也是粗糙地活着吗?他们只是在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他们说不定现在也在后悔.但这都是事后的回顾,当时当地他们在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Simple as that.

100年后的人们看我们今天带孩子的方式也回觉得有不合理的地

方,但并不能因此说今天的父母不合格.

一个奴隶没有超越奴隶制度并不比一个现代人没有超越一个现代制度更可耻,这里

谁超越了你现在生活的制度?别跟我说现在这个制度是终极状态.Simple as that.
总不能说有了爱因思坦就骂牛顿是傻B吧?

 

拿你现在知道的东西去批评过去的奴隶不抗争,吃错药了.斯巴达可思是英雄

因为他的反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003《湘女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怪湘女,他们的无为行动是帮小孩子坚定“是非”的观念》

要不然小孩子以为小孩子这样做是可以的,出了事反正有父母承担。以后说不定就一不高兴就任性的任意推人,反正是父母没看着自己造成的。这样,发展下去严重的话长大就会经常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推卸责任,甚至有什么不满就怪父母怪社会,再发展下去就是报复社会。

爸爸妈妈并没有真的怪罪湘女,还很疼爱,就是表达自己也不对的一种方式

那个年代的人不善于语言表达,就用行动。就像不善于说“我爱你”一样。

爸爸妈妈已经去找过湘女,知道她在家附近很安全,就是疼爱湘女的表现。

让湘女外面静一静,用跪椅子假意表达一下“惩罚”,是坚定小孩子的是非观念。

不是很快也就给湘女妈妈抱下来吃饭,夹很多菜给湘女乐吗?

假意惩罚,疼爱的抱湘女,夹菜给湘女,这些都是表达父母也不对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我看到那里也哭了。

至于让8岁小孩冲尿布,完全可以看成是锻炼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

我们这里很多20几了的人一点家务不会干,宿舍脏的要命。有的还要老妈子来给他们打扫房间。这时什么人啊,社会败类。

“却把责任全推到湘女身上”是你说的。她父母有自己表达认错的方式。

湘女说了她父母后来还失职让她们跑出去吗?

我认为跟5岁小孩认错就是像蓝海一样抱着疼爱之类的就是认错了

但5岁和蓝海的2岁又不太一样,还是得让5岁的明白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


龙灯《她的父母是对的,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

几十年过去,就只是个穷富的变化?那个时候他们听说过天安门事件? :)

赞同对不同的文化,政体持批评反思批评吸收的态度,不赞同

对于处于特定环境下的平民过于苛刻。。。


hammer《Even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same period of time, people raise》

their chirlden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is just normal, good and beautiful.

搞清楚简单的事实

The child was NOT abused. It is the simple fact. That is all. got it ?

PLUS

傻人有傻福。I am serious 2.

一具体就现形

5岁孩子感到委屈了吗?没有。5岁孩子感到了惊吓了吗?没有。
因此,the emotional abuse never happened. GOT IT ?

认为凉凉5岁的孩子、不认错就跪椅子受罚这样的教育是emotional abuse的教育,但愿你那样的科学教育,别再教育出另一个卢刚。

湘女当时没想到“他们让5岁的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父母)不应该的失职”,这就不是个问题。同理,只要在当时5岁孩子眼中不是个思想嘎达、不是个观念,就不是个问题。GOT IT ?

纸上谈兵你行,分析实际问题你不行,句号。

可见CHILD ABUSE是有家族遗传特征的。8岁赶猪进山

的孩子8岁洗尿片的的孩子16岁通马桶的孩子32岁倒垃圾的孩子64岁自己穿鞋子的孩子128岁自己吃饭。。。
国将不国人类毁灭地球爆炸宇宙倒塌成为黑洞。。。


BIGBEN《你们姐弟四人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遗传。I am serious.


zyfy《但不同国家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传统中国讲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说明两点,一是大孩子什么大不了的,二是讲孝道。当然现在西化的厉害,俩点都不太讲了。


booksbooks《显然有极端分子认为生活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

 

trus《俺从不认为俺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要,一个都不是》

也不会因为不喜欢而刻意防范。生了就要养,就要挣给他们吃喝穿用,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按世俗的标准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机会,让他们接受教育。

从这些角度俺不认为俺比自然界中的做了“父母”的那些鸟兽等做得更好

有很大程度来自于作为哺乳动物之一的本能,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被所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同意008,Jo自以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比别人清楚或者理性,她说话有一种的蛮不讲理的态度,好像自己认为怎么样别人不这样就不对。


008《你被洗得太厉害了》

你问问版主,”喜欢孩子”和"传宗接代的观念"是不是同样的繁殖后代愿望的产物?
"生育不是仅仅用于繁殖后代"这是什么样的疯话?
就算你喜欢的性交,也是繁殖后代的愿望的产物.
这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是人就是这样.

道理和讲道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难区分的.

一旦你父母和你"讲道理"了,也许就满足了你的某种心理,使你感到平静和满足.而这道理本身不见得成立.

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普世道理.大家都追求讲道理的过程,比道理本身更有价值.

对一件事不同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看法高明,是普世道理,要把看法强加到别人头上,看似有道理,其实是蛮不讲理.

湘女一定是小时候洗尿布心灵受了伤才让自己的儿子修下水道的.

过几十年人类有了清理污染的更好办法,再也不用看见下水道之类影响心情的东西了.湘女的儿子忆苦思甜,说起自己小时候修下水道的故事,周围的听众在呕吐之后,无不大骂湘女虐待儿子,在儿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女遵男卑的封建思想.

我要不要告发我老板abuse儿子?

我最近得知,他把儿子送到以色列当兵去了.

大家如果不是纯理呆或是纯文傻的都知道,以色列的兵是要真枪实弹干真的.

在他儿子成长的十几年里,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给儿子洗脑的.他儿子在上大学以前从没出过时区.然后上了藤校,然后就上以色列去当兵去了.

我想他最好不要让那些掌握普世真理的人知道他的行为,不然他这种洗自己的儿子脑来为民族卖命的做法一定比child abuse更加可恶.

我是不是应该向FBI告发他把他抓起来? 不过他经常和FBI的人混可能不告不成功.

 

3747《被洗脑的人就是你们这样的,正常的人是这样的:》

  1. 了解西方的情况,现在的道德法规,比如关于CHILD ABUSE的规定
  2. 在读湘女文章的时候,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发生,并且能结合那个时代的情况。能理解体会湘女的感受
  3. 不是强加现在的道德什么法规,去那个45年前的事情上
  4. 你可以思考反省那是的不合理,但不要强求作者和你们一样。

潜伏九号《你这就是文革思维方式创作方式的典范:文学描写非得强加政治批判和革命反思。》


gadfly《其实不一定是有成见》

可能是他们觉得回忆父母可以有另外一种描述方式。你给读者的印象是你似乎基本认同父母的为人教育方式,比如你为小妹跟外婆闹了别扭,母亲教育你的方式有点 像指导员找战士谈心、然后战士恍然大悟。我也不觉得你在与母亲谈心之后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大道理,更可能是你只是想做个乖乖女。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教育子女跟 上一代人比较总是会不同之处,有差别不等于有成见。

本是乖乖女,偏要认道理

你母亲不跟你谈心你也一样会“想通”的。你有你的大道理,eddie有他的大道理,而现实是最大的道理。其实从你的回忆里我也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我爸在 家也是一言九鼎,母亲甘当配角。别说洗尿布,老妈说的夸张了点,他“老大老二抱都没抱过”。有年回国,突然发现在家只有老妈的话算数,老爸已远远退居二 线,衷心拥护起新的中央领导,还苦口婆心地跟我介绍妈妈的英明伟大(没有讽刺)。


heartwaver《那个年代,城里情况不清楚,在农村,大的带小的,正常的很》

父母一天到晚要挣工分挣口粮,没有饭吃才是abuse。未必把孩子带到地里才好。湘女没带好事肯定的,妹妹落水,不管是谁的责任,首先应该呼救——尖抓抓地嚎啕大哭,而不是抛开。父母大概是批评她这点。

 

伊玲《这样改比较像香女的例子~~》

毛头乘我不在使劲的拍水,一下就把水盆给打了。满房间的水=毛头乘我不在开启了电吹风筒准备扔进水里~~

 

Mar 18

两周前的一天,儿子一进家门就递给正在厨房准备晚饭的我一张纸,边递边说:“妈,这是给你的。”

我接过一看,是一张用普通白纸做成的卡片,中间折了一下,上面画了几朵彩色花和一颗红心,还写了 “妈妈,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妈妈,我爱你” 等语句,看起来拙稚可爱。可是我高兴了不到几秒钟就发觉不对,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一向耍酷的儿子怎么突然酸溜溜起来?

“喜欢吗?” 儿子轻声问。

“嗯,喜欢,当然喜欢。谢谢。”

他今天是怎么啦?我开始疑神疑鬼起来。不会是在外面闯了什么大祸吧?儿子向来不喜欢规,经常挑战极限,偶尔越轨犯事,但从没犯过大事。今天这么反常,是不是出大事了?我思前想后,心里直打鼓,越想越担心。

我边琢磨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在厨房里翻柜找东西吃的儿子,他看起来心情愉快无忧无虑,没发现一点异样。挣扎了几分钟后,决定还是问问:“儿子啊,今天是怎么日子?怎么想起做这个?” 儿子一边回答一边往楼上走,我就听清了“三年级”几个字,以为他是说三年级时做的,想想这还差不多。再想想,还是不对啊,他今天怎么会找出那么多年前的这个东西来呢?

“你怎么找出来的?” 我朝着儿子大声追问。

“什么?” 儿子回转过来。

“你怎么找出三年级时做的这个来了?” 我扬扬手上的卡片。

“妈~~~~,是我今天带三年级的小孩做的,做个样子让他学着做。” 儿子不耐烦了。

“哦~~,明白了,明白了。” 儿子每周去一所小学辅导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这天一定是儿子教小男孩给妈妈写卡片。毫不奇怪,太合理了,这下我彻底放心了。咳,虚惊一场。

事后,我将自己的阴暗心理讲给儿子女儿听,把他们俩都笑翻了。

评论

Mar 05

我很喜欢吃羊排,以前每次买菜看见小巧玲珑的厚羊排都要感叹可惜自己不会做。但梅子昨晚上的羊排让我起了野心,今天买了一大包厚羊排回来演习。先上油管(Youtube)看了几个做法,综合修改后做出了这一款好羊排。虽说还算不上极品,但绝对算得上优品。开心极了!

煎羊排的关键是火候,大火煎了8分钟。我这次买的羊排厚薄不匀,厚的有2寸厚,薄的有1寸半厚,煎出的羊排外面焦黄,厚的里面是深红,薄的里面是粉红,口感味道都很好。

主料:

辅料:

  • 大蒜子,3瓣,切成蒜末

调料:

  • 菜油,2大勺
  • 德基牌六胡椒调料(Durkee Six Pepper),3小勺
  • 盐,适量

做法:

  1. 将每块羊排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都均匀撒上一层六胡椒调料,腌半小时;
  2. 大火,预热煎锅,放2大勺菜油,将8块羊排轻轻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煎4分钟;
  3. 打开锅盖,在每块羊排上撒上薄薄一层盐,挨个翻边,敞开煎3分钟;
  4. 放入蒜末,再薄薄撒上一层盐,煎1分钟就取出装盘;

评论

Feb 28

今天上班时,干活干累了,将脚翘上桌子休息,结果发现脚上的运动鞋破了。仔细瞧瞧,左右两只都破了,每只还破了两三处。哇,这是我穿破的第一双运动鞋。

这双鞋穿了多久?跑了多少路?

想想,应该是去年年初或前年年底买的,放在办公室里,中午锻炼时穿。

每天中午,我都会和一个同事去林间小径锻炼,快走或跑步,来回约2英里。从不间断,除非我俩中有一个出差了或开会脱不开身。一年中,除掉周末出差度假等等,起码坚持了230天,也就是走了460英里。

一年四季,不管多热多冷,我们都不间断。实际上是气候越差,越能体验平时体验不到的感觉和环境,回忆也就越美好。

狂风暴雨时,我们撑着伞走在无人的小径,平静的小溪奔腾起来,风声雨声水声加我们的谈笑声像交响乐一样令人激动畅快,雨水溅湿了鞋袜裤管甚至上衣,好久没有这样浑身湿淋淋的了。

酷暑高温时,我们戴着遮阳帽走在极其闷热的树林里,手拿一瓶水,边走边喝边出汗。

天寒地冻时,我们慢慢地走在结满冰块的小径上,一步三摇,不停地叮嘱对方小心小心,这个年纪摔下去可不好玩。千辛万险,滑了无数次,但居然没摔过一次。

最美最美的是大雪天,脚下是深深软软的积雪,眼前是漫天飞舞的团团雪花,寂静洁白的树林成了我们独享的童话世界,说话都不由得轻声起来。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双鞋还陪我跑了生平的第一个5K。

评论

Feb 25

最近我的车坏了,于是搭倌的顺风车上下班,同出同进,一路上聊天论地,像回到了小夫妻年代,多出一番甜蜜。

“以后就搭你的车算了,省钱省油,还增加夫妻感情。” 我喜滋滋地说。

“你别在车上骂人才好。” 倌一下就顶了回来。

“骂人?我什么时候在车上骂过你了?”

“昨天就骂过。”

“昨天?” 我想了想,确实没有。

“顶多是打情骂俏,制造点情趣。” 我调侃道。

“我才不要挨骂的情趣。”

“行,我昨天是怎么骂你的?”

“不想重复。”

“那么,是因为什么而骂的?” 倌半天没声音。

“想不起来了?” 我又开始了调侃。倌笑笑摇头,承认是想不起来了。

“你看看,就算我昨天在车上骂过你,也是白骂,连为什么挨骂都不记得,太杯具了。” 我们俩都大笑起来。

“我们真是老了,还是多珍惜在一起的时间,相互多搭搭车吧。” 我总结道。

你别在车上骂人才好。” ………………

评论

Feb 24

今天宝贝儿子告诉我,他把塞住的马桶弄通了。

以前这种活都是倌做,这周倌出差在外,儿子都没告诉我他浴室马桶有问题,就自己动手疏通了。

评论1   评论2   评论3

Feb 22

做三文鱼的关键是火候,过火了鱼肉就干不好吃,歉火的话又没熟。一个容易掌握火候的办法是将鱼切成薄片。这款三文鱼带去朋友家聚会时,孩子们都爱吃。


主料:

  • 三文鱼,切成1寸宽2寸长1/2公分厚的薄片

辅料:

  • 鱼籽

调料:

  • 沙拉酱,Marzetti的Poppyseed Dressing


做法:

  1. 预热烤箱385F度;
  2. 用锡纸盖住烤盘底部,将鱼片平放在烤盘里;
  3. 将沙拉酱倒在鱼片上,再放上一层鱼籽;
  4. 将烤盘放进烤箱,烤几分钟,看着鱼肉变色了就取出装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