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
19日前后,地震局系统先后发布了两次强余震预报,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齐备。人们不禁怀疑,地震局已经认识到这次主震无法预报,怎么主震之后就大跃进般就取得了准确预报的突破?主震过后,随着震级衰减,强余震越来越成为小概率事件;当地测到的各种信息,由于余震不断并且地下情况发生变化,更加难以对应到下一次强震。从这一角度看,准确预报强余震并没有多少可行性。所以本人在甘肃地震局的地震预报落空后推测,地震局系统很有可能是根据“地震预测术”来进行“精确”预报的。
等到今天读了中国地震信息网上“预报专家”对19~20日余震预报情况的介绍,发现果不其然。地震局专家列出的预报理由是,“汶川8.0级地震是逆冲型地震,这种类型地震更容易受引潮力的调整。5月19日是阴历十五,19~20 日是引潮力的一个峰值。另外,根据历史震例分析,大震后第9天前后发生强余震的危险性较大。”(http://www.csi.ac.cn/sichuan/liujie522.htm)
一个国家地震局拿出这样的理由来预报地震真是让人拍案惊奇。原来他们最主要的依据居然不是震区当地资料,而是大范围的统计数据,这样就可以进行三要素具备的短临预报!套用一下网友的借交通事故来对地震预报的比喻,他们的方法就是,如果路口车祸的发生时间有70%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30%是在其他时间,那么他们的预报就是,某事故多发路口下次上下班高峰将发生车祸!谁敢信赖这样的地震预报?
地震局这次搞预报所靠的“引潮力容易调整逆冲型地震”这一说法,到底有几分实用性,可以参看他们最新的研究结果,即地震专家冯向东和魏东平发表在《国际地震的动态》2007年5月号上的“地震活动性与日月引潮力相关性统计分析”一文(链接http://www.cea-igp.ac.cn/%E5%9B%BD%E9%99%85%E5%9C%B0%E9%9C% 87%E5%8A%A8%E6%80%81/%E7%89%B9%E5%88%AB%E6%8E%A8%E8%8D%90/%E5%86%AF%E5%90% 91%E4%B8%9C.pdf)。研究这一成果不需要懂多少地震知识,只要有点统计概念就足够了,看一下文章里面的图2到图4,就可以发现,所谓引潮力有利诱发地震的日期,发生地震的概率也不超过其它日期的两倍。如果想单独考虑他们所谓的“逆冲地震”,可以再看他们引用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那篇文献(107卷B10期2211页,http: //www.agu.org/journals/jb/jb0210/2001JB001577/),同样只要懂得看直方图就可以了,看一下图7、8、 13,那些特殊日子发生地震的概率同样不超过其他日子的两倍!所以上面路口交通事故的比喻绝不过分。那个震后九天容易余震的说法也没必要去查证了。
真想不到地震局被逼之下,不能预报的地震也要霸王硬上弓,随便依靠未经反复验证的文献资料,采用并非强相关的统计数字,完全忽视一个震区当地特征来进行短临预报,这种作法和那帮民科又有什么本质区别?难怪按耿大师的意思,中国地震预报术退步了,看月亮的位置预报地震、主震往后数九天预报强余震,还不如任大师的 “三星一线”和翁大师的“可公度性”编得圆滑、包装得巧妙!这里还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发震地点落实到某一地区的。
地震局这样拿统计数据来预报个别地震,后果就是把防震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些“特殊”日期上,结果忽视了强余震发生的地质规律和一定的随机性,这样的后果要比一般的误报和彻底不报严重得多,已经远远不是预报落空折腾群众的问题。就如这次强余震预报,强余震并没有在地震局预报的日子来临,而在预报解除三天之后发生了6级强余震,不知道地震局误导的非“特殊”日子里面的麻痹,要负几分责任。
所以中国的各级政府和民众真的要醒悟了,还是把财力精力放在防范上,不要倚靠地震局的预报能力(当然更别相信民科们会做得更好);地震局还是痛痛快快地承认,碰上一两个能预报的地震算你们运气,别再胡乱宣传你们的成果和雄心,让人们断了听你们准确的短期预报的念头。
May 22
感谢寻正先生,他在雄文《脸厚可以预测地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地震预
测术”这个精辟的词汇,让我们终于有办法可以简洁描述这类或是赤裸裸东方神
秘主义的或是试图用各个现代学科手段包装的把戏。寻正先生发明的这个词必定
比他其他所有文字更有影响力而更加长久流传。
言归正传,我们要说的是这次蹊跷的甘肃省地震局余震预报,即,在20日发
布的、预报20日到22日甘肃文县碧口镇到四川平武南坝区可能发生6级到6.5级强
余震的通告。现在事情已经尘埃落地,我们回过头来研究一下这则地震预报为什
么有悖科学常识,讨论一下心得,算不上干扰抗震救灾。
为什么说这则余震预报有违常识?因为它预报的是一次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这次四川地震是所谓“主震余震型”,这种地震,主震已经把大部分能量释放,
而剩余的能量是通过连串级别较小的余震释放;虽然余震的发生可能持续很长事
件,但是震级是在逐渐衰减的。这次主震是12日汶川附近的8.0级,随后在震中
附近当日和次日发生了三次6.0级以上的余震,之后地震相关断裂带的南部没有
再发生5.6级以上的强震(所以四川方面发布的那次将在震中附近发生6-7级余震
预报也是一次极小概率事件,之后费了无数力气进行澄清和安抚)。而甘肃省地
震局这次预报的地区,是在相关地震带的北端附近,18日发生了6.0级余震,震
级随后在19日迅速衰减。6级余震已经是释放大量能量的不小的地震,加上其后
的三次5级左右的余震,在断裂带的北端,很难再积累大量的能量;所以甘肃省
地震局公布的针对这一小范围的预报,无疑是针对一次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对这样小概率的事件言之凿凿地提出准确的发生时间,无疑要用到这样的科
学规范:对于非常不平常的主张,主张者必须出示确凿的证据。而现实是,作为
研究对象,震区处于持续的余震之中,加上地下岩层受力情况和破裂情况已经发
生变化,与震前相比,更不可能提供准确的、能提供唯一解释的数据。所以,如
果说主震之前那些的种种预测已经模糊得跟方术差不多,那么这次余震预报更是
需要多么坚信自己方术的人才有勇气作得出来。
从甘肃省地震局事后公布的解除公告来看,他们是很希望自己能够成功的。
但是奇迹再次没有发生,他们发了预报公告之后,断裂带北端居然没有一次5级
以上地震。所以只得用一句“期间,20日预报区内四川一侧发生了5.5级余震”
来蒙混过关。其实,20日预报区最强的一次余震是5.0级(四川地震局公布;美国
地质调查局记录的是5.2级),并且发生在凌晨1:52分,是在他们公告之前。这样
的心理包袱,显然不是对折腾群众的愧疚(四川方面“预报”落空之后,解释了
一下预报不可能相当准确也就过去了),而是害怕别人怀疑自己方术的有效。无
独有偶的是,甘肃省地震局事前对甘肃省委书记吹嘘四川震前曾经向甘肃省委提
供趋势预测的那个报导,也在这次余震预报落空之后被作为“编辑错误”更正了,
所以有人怀疑其操术已久,在预报落空前心存侥幸。
写到后面有人会说本人是凭主观臆测搞诛心之论。其实不是这样。地震局系
统并不缺乏地震预测术士,不能猜测他们真的整天被主流压制,没有脱颖而出的
那一天。这要感谢陈一文先生,他提供了地震局系统预报术士的名单,也包括兰
州地震所的,用他们的名字在数据库上检索一下,很多人的方术会奇妙得让你震
惊。地震之后,缺乏地震常识的公众、对政府宣传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人和各类
政治爱好者对地震局整体群起而攻,这实在是冤枉了地震局。至少我们要感谢地
震局系统能够再次给术士们实战的机会,并且这样的机会是放在经济不发达的山
区,放在群众天天防震抗震的时候,没有平白无故地让您看一个月室外晚场电影,
双方都该皆大欢喜。地震预报的术士们这次预报失败不要灰心,瞎猫早晚会再碰
上死耗子的。
附:
甘肃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布解除强余震临震预报公告
5月23日,甘肃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中国甘肃”首页“最新通知公告”
栏目中发布公告,全文如下:
甘肃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于5月20发布了5月20—22日在四川平武南坝区—甘
肃文县碧口间可能发生6—6.5级强余震的“公告”。期间,20日预报区内四川一
侧发生了5.5级余震。
现公告期已过。根据地震部门意见,此强余震临震预报予以解除。
(甘肃省地震局)
[标 题]穴位论与地球物理灾害链 (全文大小:295K)
[作 者]郭增建
[机 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文摘]受我国古人穴位论和经络学说的启发,我们对地震、洪水进行了遥联
预测讨论.对地震来说,历史上震中迁移始发点成为以后的前兆穴位,震中迁移线
为经络, 据此进行遥联预测.对于洪水来说,暖湿气流和冷空气气流路径是经络,
它们与地震带交会的地域为穴位,在该穴位上发生大震,则地震放气和相关构造放
气可增加遥联地区的洪水程度并形成大灾.这是一种地球物理灾害链.
May 21
四川地震之后,帮倒忙、添乱子的单位真不少,除了派出大批职业素质不高
的记者的媒体,还有让灾区单位创造条件填写计算机表格的教育部;一贯借高精
尖和创新的名目立项生财的科技部,这次自然也不甘居人后,5月19日搞了个
“香山紧急会议”,把正在灾区进行研究的地震局系统专家紧急调回,和各色行
外人等济济一堂,号称进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
为什么说科技部这次是急于表现?一次大地震前面有很长的孕育过程,地震
后又提供了大量新的资料,需要一段时间让人们理解消化,才能来得出更加深入
完整的认识,你们连这样起码的科研规律都不要,震后匆匆忙忙开这样的会,算
不算急于表现?至于是不是为了造声势要钱设些假大空而又缺乏监管的项目(如
你们多次设立的那样),咱就不猜了。
为什么说科技部这次是给地震研究添乱?从他们这次请的各色人物和抒发的
高见就可以看出来。科技部自己不好意思对会议介绍得更详细,但是某刊记者报
了出来,请的人物包括号称预报(?)了唐山地震的耿庆国和汪成民,前者号称被
主流排斥多年。从中外当今这样的事例看,凡这样被人喊冤的人物,必定类似民
间科学家;本人并不是说他的研究毫无价值,但你堂堂科技部召开的紧急会议,
总不是学术专家当着民间科学家作澄清的听证会吧?再看他们的高见,又是马后
炮地吹嘘自己的“独特方式”对预测发挥了作用,又是“中国式整体思维”,又
是动物异常这样早该科普了的小儿科问题。也难怪,有号称把脉鉴定胎儿性别的
科技部副部长,也就有这样充满奇谈怪论的香山会议。
奉劝一下科技部,地震研究是关系到成千上万人命、万亿财产的大事,不像
你们资助陈进和张阳德那样几个亿那样糟蹋也就糟蹋了;中国地震研究有学术和
管理上的不足,但你们还是别再从学术上干扰了,让你们的立项和管理接受专家
监督,别把自己置于专家之上,这才是正道。
May 18
粗读了一下《国家地理杂志》提到的英国TECTONICS杂志2007年关于此次地
震灾区的研究文章。该文只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的文章,而不是地震预报。
文章采用的办法包括野外观测、遥感图像解译、铍同位素测量,识别出了一些断
层,测量了断层段开点距离,结论是北川附近某些断层是活跃的断层,有导致严
重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这样的研究并不是地震预报。这篇文章如果有值得参考
之处,并不是说某段时间某个地区需要进行防震疏散,而是提醒有关地区要有远
期的防震准备。
不过,地处断裂带上方的北川县,没有能够及早搬迁,无论如何都值得反省
(震区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滑坡和泥石流,靠防震建筑是不管用的)。虽然临震预
报并不容易做到,这种风险评价无论如何不应该忽略。希望不要再有这样随时处
于危险之中的居民点了。
May 13
四川地震之后,各种预测地震的马后炮纷纷登场,刚开始是宣扬癞蛤蟆搬家,后来不知是谁把《灾害学》的一篇文章也翻了出来,把它定为“学术研究能够预测地震”的实际例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名字拗口,其实就是翁文波那套把戏,数字里面找周期;翁文波当初说自己成功预测天灾多少多少起,但在我们这样幅员广阔自然灾害众多的大国,放马后炮的余地有多大,他的“天地生人”的徒子徒孙们比谁都清楚。
这种寻找周期的做法在地学研究中不算新鲜,地质历史上的很多事件,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灭绝,也是这样找周期的,虽然人们不一定知道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恰恰因为对原因不能解释,作为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你就无法证明你得出的规律就是唯一的,而且推到下一次就有很大风险。就好比有一百多年美国每个整十年竞选获胜的总统都死在任期,但这一规律到里根就被打破了。又比如根据历史上的冰河发生时间,气候学家们推出无数种周期,但是对现在是不是要进入一次冰河期,却没统一看法。所以用这种找周期的方法来预测地震,本身就极不严肃,算什么学术。更何况,翁文波也好、《灾害学》这篇文章也好,不可能对时间空间提供足以作为疏散参考的精确预报,对实际防震一点用处没有——因为地震学家本来就能够通过实际资料来作出有依据的长期预测。
本人好奇的不是这篇文章的滥竽充数 ——国内拿一两篇烂文章应付课题的多了,也不是《灾害学》杂志水平的低劣——毕竟这本杂志到2004年才混进中文“核心期刊”,而是这篇文章居然是教育部两个人文科学和哲学的“重大”项目的成果。文科和哲学来预测地震,最拿手的不是周易吗?怎么变成加减乘除了?教育部是怎么审批的课题?怎么允许这样的类似“民间科学家”的文章作为“研究成果”来通过课题验收的?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并广为宣传的,普通民众没机会接触到,原作者大概宁可守拙,估计还是“天地生人”一帮会众。但是这文章的炮制者应该出来澄清一下,自己只是混个课题经费,千万别让人把地震预报的千金重担压在自己肩上 ——按照你们的算术式子,下次不灵了怎么办?教育部应该澄清一下,如果你们资助的项目真的取得了这样神奇的成果,应该大张旗鼓地颁奖表彰;如果你们还能意识到大笔经费不该被这么糟蹋掉,就赶快清理一下,把钱直接捐往灾区,算是一点忏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