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我写这篇回忆的直接原因是Jo的贴子,她说读了我的周五故事后,觉得我和同时代的中国女性很不一样,问我是不是能写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她的这段话触及到了我最近几年的反思,反思父母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关系,从而激发了我写母亲《妈妈》的热情和兴趣。
以前,我将自己的成长主要归功于书本。小时候和年轻时读过很多书,觉得那些书本是我的老师,是书本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和生活,从而获得了幸福。但最近十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一方面上网看见一些读书比我多得多的人却不幸福。另一方面发现很多没读多少书的人也非常幸福,加上我们姐弟四人,脾气性格各异,但都有美好家庭幸福生活。我不得不琢磨反思,到底是什么决定人生的幸福?
这个问题很大,每个人的答案会不一样,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呢?我试图找出自己成长的主要因素,初步结论修正为主要归功于父母对我的教养。BIGBEN严肃地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hammer更加严肃地补充说还有傻人有傻福,他们两人说的也不无道理。
我的出发点是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父母,所以故事里的倾向性很明显(谢谢gadfly的提醒),这个应该事先说明。
这两天,大家就三个事件发表了评论,按意见分歧从小到大列为:(一)外婆护小妹,(二)八岁洗尿布,(三)五岁挨罚。(有意思的是,这个次序恰巧跟年龄的次序相反。)
读了大家激烈而尖锐的辩论后,深受启发,现补充总结如下。
(一)外婆护小妹
梅子觉得母亲教育我“不要嫌弃”的话有点刺耳,指出 “你外婆这么护着她,也是小妹很缺乏安全感了。” Jo进一步指出 “把孩子送给别人养本来就是他们的不对,妹妹养成坏毛病是他们的责任,你说了实话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你觉得母亲没有责备你 就很宽容。” eddie则认为母亲是找借口教育孩子,但我不是很清楚eddie是什么意思。
关于这点,我现补充说明一下。
那个年代,把小孩送回老家给祖父母带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这样带出来的小孩健康快乐,没有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再加上第一次两个妹妹一起跟外婆回老家后回来,她们俩都表现正常。所以当母亲同意外婆带走小妹妹时,父母并不知道其后患,他们确实做出了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但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就接回了小妹妹。
接回小妹妹后,父母都看到了她很缺乏安全感,明白这是因为送她一个人去乡下造成的。这正是为什么他们对小妹妹特别宽容,不光是顾及外婆的面子。外婆走后还有一些这方面的故事,我会挑一两个讲的。
但10岁的我和8岁的大妹妹却没看到这一点,虽然我们没像别人一样嘲笑小妹妹是乡下人,但我们多少有点觉得小妹妹给我们丢脸了,讨厌她的从乡下带来的娇气。母亲一定是觉察到了我们的情绪,而小妹妹正处于特别需要两个姐姐关爱的时期,所以那样给我解释。
也许对我有些不公平,但作为母亲,她得考虑所有孩子的个性和利益。其实想想,任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又怎么能做到对孩子们的绝对公平呢?
我认为母亲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她私下独自给我解释,顾全了我的自尊。别说是在那个年代(四十年前),即使现在,太多中国家长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数落自己的孩子。正如008说的:"一旦你父母和你"讲道理"了,也许就满足了你的某种心理,使你感到平静和满足.而这道理本身不见得成立.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普世道理.大家都追求讲道理的过程,比道理本身更有价值."
母亲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才想出这个能最大化几个孩子利益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她这次做对了,我并没有觉得不公平,或父母对我的爱少一些(如梅子所说,因为我已经感受到足够的爱),反而开始体会到亲人的特殊,要考虑实际情况,有时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八岁洗尿布
父亲不洗儿子的尿布,居然让八岁的女儿洗。
Jo指出 “你父亲要孩子,就应该知道要洗尿布,让你去洗就是推卸责任。” 为什么故事里没呈现出像梅子那样对我父亲的反感,反而洋溢着对父亲赞扬?是不是就像eddie说的,脑子或心理被伤害了?
其实我小时候是反感父亲这一点的,曾经多次质问父亲,但每次他都反问:"那怎么行呢?"继续追问的话,他就嘻嘻哈哈玩闹起来,所以我们谁都不知道父亲的理由。尽管母亲不赞同父亲这一点,但他们俩从来没在我们的面前讨论争吵过此事。另外,我那时唯一要做的也就是用棍子挑着尿布冲冲,并没承担任何其他家务。而父亲每天买菜洗菜,擦地搞卫生,下班就赶回家。周末还经常帮母亲一起洗被套洗衣服,或买煤自己做藕煤,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从不打骂孩子,每天最乐意的事就是带我们姐弟四个玩耍。所以虽然反感他不洗尿布,但并不觉得不公平。
现在回头看我父亲,觉得他真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比起来,不洗尿布是小事一桩,所以也就不谴责他这一点了。
要说这事对我的影响,肯定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慢慢学会了向现实妥协,现实中有些无奈的事只能接受。
(三)五岁挨罚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小,事情也很危险。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和尖锐。先引用一下三大反对派的意见,按反对的强度排列如下。
梅子说:“但你的情况我理解是你认为你犯了大错(至今也这么想),你父母也认为是你的错(至今也这么想),而你妈妈比你爸更早心疼地赦免了你,45年后的今天仍让你感动落泪。那么按当时的认识,我觉得他们发一下脾气,可能让你更容易释放自己。按现在的认识,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有责任,不至于感动落泪了。说难听一点,好像有一点感情讹诈的成分。”
Jo说:“还有你五岁时把妹妹推进河里的事,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到明白承担后果的年龄,而你到 现在还没意识到你父母该负的责任(感动到流泪),不能不说这件事给你造成的创伤很严重。”
eddie说:“你也知道他们让5岁的 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不应该的失职,或者“事故”。但他们承担过这个责任吗?恰恰相反,他们把一切归罪于你,在你吓得不敢回家的 情况下不是立刻找到你宽慰(俺觉得应该认错才对),反而让你持续遭受惊吓,甚至不认“错”不许吃饭。这“错”真在5岁的你吗?child abuse并不只是身体上的。emotional abuse更为可怕。” eddie还说:“他们可以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但湘女今天还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极其不合理了。”
我现分几个层次来说明我的看法。
(1) 让五岁的我承担所有的责任,对吗?不对。
父母不该让那么小的孩子跑到河边去,这是人人知道的常理。家长应负绝大部分的责任,是他们疏忽失职了。那为什么不谴责父母呢?因为我的重点不在这里。
(2) 五岁的我有没有错?有错,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大错。
不马上纠正的话,类似的错还极有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重复发生,必须让孩子牢记切不可再犯。父母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从此我再没对弟弟妹妹们动过手。
(3) 父母至今都认为全是我的错吗?不可能。
母亲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这点道理她能不懂吗?他们虽然口头上没有向我坦承过他们的错误,但不能就此认为他们不知错,更可能是由于他们觉得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错误并不利于教育孩子,这也是当时中国家长的普遍想法。正如003所说,类似的疏忽失职再也没发生过,就说明了他们知错改错。
(4) 父母把一切归罪于我了吗?没有。
如果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的疏忽失职,也许会把一切归罪于我。但事实证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怎么可能还把一切归罪于我呢?别说是对自己女儿了,就是对别人也不会这样,他们不是那样的人。
(5) 我当时为什么吓跑了?为什么不敢回家?
我当时虽然只有五岁,但明明白白知道把小妹妹推下水是错了,而且是可能要了小妹妹命的错误,是大错。我当时在外面逛荡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先是害怕,后是羞愧。
(6) 父母没有马上找我回家,回家后又罚跪椅子。这有没有对我的幼小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没有。
父母的这个处理肯定不适合于所有的孩子,甚至可能不适合于绝大部分小孩。梅子就宁愿"他们发一下脾气",eddie则坚持要"先安抚孩子、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说",还担心"假如湘女脾气比较犟,拒不认错,或者干脆不回家,父母会如何对待她?"
事实上,父母最了解当时的我,他们一直在观察我,随时调整他们的处理办法,不可能发生eddie担心的那些假如。也许梅子的方法或eddie的方法比我父母的方法更好?无法知道。
回家后,没有看到我害怕的父母对我的鄙视或情感上的抛弃,他们没有任何言行让我感到我是一个坏孩子了,而是就我的错误罚我跪椅子,我马上心甘情愿挨罚。母亲后来抱我吃饭的举动更是证明了他们对我的爱一点都没减少。我对自己的羞愧也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心安理得地吃饭睡觉,从此恢复了正常生活。
父母对我的惩罚真是恰到好处,既让我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前所未有的罚跪),又没有让我留下任何罪恶感(没觉得自己是坏孩子),也没给我带来任何不安全感(父母的爱依旧)。
如果要说对我的心理影响,那也是他们的处理起到了加强我的安全感的作用,从此我知道:即使我犯了大错,父母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爱我,这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父母不仅没给我造成什么心理伤害,反而是改善加强了我的心理健康。
(7) 为什么四十五年后写故事时会流泪?被自己的故事感动了。
(8) 我的感动流泪是否显示了我至今还感到委屈?于是证明了我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不是。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受了委屈才流泪。003也同样被感动得流了泪,不能说她也是因为委屈吧。
小孩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我不否认有的孩子会因此受到伤害,但不是我。我是这样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受到了心理伤害:看看这个人以后的生活和心理有没有发生坏的变化,如果这个人没有感受到任何不安,自己生活快乐,和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别人也乐意和他/她相处),那就不能说这个人是受到了心理伤害。
最后,引用hammer的一句话:"Even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same period of time, people raise their chirlden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is just normal, good and beautiful."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还体会到即使同一家庭的两个孩子都会很不一样,都可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因为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孕育出了世界上这么多的性格脾气各异的多姿多彩的男人和女人,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
做家长最难最难的就是因材施教,我觉得我父母做得很好,我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注:以下摘抄了新语丝【读书论坛】部分网友对《妈妈》的评论和辩论。
*******************************************************************************************************************
*******************************************************************************************************************
蜣螂《湘女回忆母亲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清真意切,很多细节描写得栩栩》
湘女回忆母亲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清真意切,很多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文章。这类记事文学作品不外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社会一种主观体验和感 悟,不论记述得多么真实,都留下了作者主观思想的烙印。写作如果仅给自己和家人看,自娱自乐无可非议;但如果公开发表出来,那作者在文中有意或无意流露出 的思想观念就要受到读者的解析和评述,湘女的文章在读坛引起了一些争议是不奇怪的。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分析,我是支持Eddie的观点的,我们不能苟责在 旧时代,旧观念的环境下发生过的人和事,但在近半个世纪后,在现代科学和文明的洗礼下,作者在叙述那时的陈规陋习及父权思想时没有丝毫反思和批判的观点, 反而持赞成和感恩的态度。在这点上我和Eddie一样不敢苟同。鲁迅早在上世纪二三时年代就批判中国的父权思想“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 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作者的妹妹出了不幸的事,按你文中的叙述,逻辑推理,是作者而不是其父母将为此`负疚一辈子。
梅子《你理解的不太对》
本来不打骂孩子没什么不对,但你的情况我理解是你认为你犯了大错(至今也这么想),你父母也认为是你的错(至今也这么想),而你妈妈比你爸更早心疼地赦免了你,45年后的今天仍让你感动落泪。
那么按当时的认识,我觉得他们发一下脾气,可能让你更容易释放自己。按现在的认识,你也应该知道他们有责任,不至于感动落泪了。说难听一点,好像有一点感情讹诈的成分。
我对你父亲在坚拒洗尿布上的反感和5岁事件无关,我也不认为他是简单的懒做(据你说在别的事上很勤快),我觉得他主要是和面子有关,明知自己不对,但以迷信的理由(或别的理由)做借口。
另 外,你一直在父母身边,其实是比较得宠的,你的感激里可能有这个成分。你的三妹第二次离开父母,好像才不到一年(?),就好像养了一身的“坏毛病”,还被 人嘲笑乡下人,你的母亲用“不能嫌弃”这种字眼在我听来有点刺耳。其实我觉得你外婆这么护着她,也是小妹很缺乏安全感了。
既然你一定要问,不好意思给你添堵了。
我自己对很多小时候的事情都反思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每周写信给父亲(当时他外出学习好几个月),为一些看法争论,也声讨他们以前某事做法不当,有时还告妈妈的状,把自己的错也在他们身上找原因。。。等等。听上去我很无理吧?
嗯,对话不太自然,有你为他们辩解的成分。
胡扯。你还不如攻击我呢
其实小孩子不懂事,你骂他甚至打他一顿他也就感觉还了、被赦免了。我可能因为受委屈哭,从来还没因为父母的疼爱而被感动的哭(根据依玲的话)
我没说到了虐待小孩程度
只说他瞎胡类比;
如果说有某个没人愿意做又不能不做的事,大家商量着轮流做,或合理安排以某人为主做都是可以的。但成了谁做都行就是自己不做,自己生了四个孩子一次也不能做就很过分。妈妈竟然也同意了。
Jo《湘女》
湘女是一个很快乐的人,她的快乐多来自于她的秉性。她的父母在那一代父母里算是很好的,很令人羡慕的。他们姐弟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值得庆贺的。但父母那一代的观念现在看来也不全是合理的。正常的人都会把不好的事忘掉或想出一个好的解释,自己才不会陷在阴影里。很多忧郁症患者就是无法忘掉或淡化发生的不幸,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湘女这样看待以前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她才对生活充满感激和热爱。
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已经很难得了。
不过非要把现在的快乐生活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就有些牵强了。就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点一样.
中国父母承担养孩子责任方面是欠缺的
你父母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养孩子根本不是喜欢孩子,而是觉得结婚就理所当然要生孩子,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有就是工作比孩子重要。从你母亲把你 妹妹送给外婆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把孩子送给别人养本来就是他们的不对,妹妹养成坏毛病是他们的责任,你说了实话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你觉得母亲没有责备你 就很宽容。你父亲要孩子,就应该知道要洗尿布,让你去洗就是推卸责任。还有你五岁时把妹妹推进河里的事,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到明白承担后果的年龄,而你到 现在还没意识到你父母该负的责任(感动到流泪),不能不说这件事给你造成的创伤很严重。
相比起来,你父母在中国父母里算是好的了。到现在中国还基本上是这样。
现在人类已经到了生育不是仅仅用于繁殖后代的时代了。父母可以选择要不要孩子,一旦要孩子就该承担养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孩子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但孩子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对父母没有义务,他们只对他们未来的孩子有义务。
bluesea《湘女我这么看对不对》
小孩子小的时候是很难带的,就是一般大人带起来都会有难得光火的时候,这种光火主要是有时候实在拿小朋友没办法。我们门口开超市的就是这样,他们是外地来 沪,超市即是生意场所也是家庭场所,所以他们带孩子其他人都知道。有时候那个2岁大小孩子就是不睡觉。家长怎么劝都劝不好,小孩子还哭个不听,家长憋不住 就打几下,小孩子哭得更凶,家长又心疼,抱起来使劲晃。我有次看不下去,就提醒他们,小孩子千万不能使劲晃。
相信这里大多数人都不会打孩子了。我要说是小孩子确实很难带。这个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有体验的。那你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带啊,连大人都处理不好,别说你了,这甚至不是你有意欺负妹妹,错完全不在你,你只是不会处理。
但是你父母也没怎么宽慰你,甚至还惩罚你,这个是不对的。
不知道这么说你觉得如何?
是不是应该这样
但是我们可以说奴隶人不对。反对奴役。所以我们认为湘女
的父母做法是错的。我们反对父母把这种责任推给小孩子还惩罚她。这不是苛责过去的人。不然,我们应该怎么说?
eddie以现代道德标准?就是说湘女那个时代5岁小孩子有能力带小孩?
湘女爸妈这么做是错误的教育,你们现在的辩护和中医那套有个什么区别。
湘女的事情,我得叫隔壁李阿姨抽你们这帮留美博士不可
李阿姨和我妈是同事,大我妈几岁,小时候也带过我,老了精力不减,嗓门还变大了。她儿子媳妇就和我们买在一个小区的房子,星期六她来我们家串门看毛头。
我 正好倒了盆水放椅子上,再放个小船和毛头玩水。李阿姨来了,我去开门,毛头乘我不在使劲的拍水,一下就把水盆给打了。满房间的水。我当时就有点凶,毛毛农 主洒!毛毛自己被吓哭了。李阿姨一进门看这仗势立刻把我训了一顿,2岁多的小孩子懂什么?我能说什么吗?是我错阿,赶紧抱抱毛毛亲亲。
湘女的事情还不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爸妈没管好,小孩子溜出去出事了。当父母自己没检讨,反倒怪孩子,什么中化西化,前人,理解,主流,优越,这是个大人亲熟的,都得责怪这对小夫妻。
象小鸡这样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出去见了市面了,还整得出什么现代文化范畴这种名词的就要还嘴,我估计李阿姨的鞋底板都要宣上来了。
就是父母没带好,这么点事情,不是全盘否认她父母,就事论事,整出一大筐的名词,哲理来捣糨糊。国外的墨水都吃了拉进黄浦江去了。
做为一个土墨水纯度高得的我,对你们这些混合墨水充满优越感
的比谁土墨水纯度高,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呀。把我也弄昏头了,还跟你们一起讨论什么历史态度。好在我土的纯度比你们高多Ea了,简单化这个事情,这就是小夫 妻两粗心大意让孩子自己跑出去玩,出了事,却只处罚了才5岁的孩子。这事情,不用懂英文,不用明白什么西啊中啊,历史文化,就是把家里七大姑八大姨请来开 家长会,也是那对小夫妻处理的不对。去问我们弄堂里的老阿姨,人家小学文化都估计比你们明白事理。顺便说说我也很怀疑湘女的妹妹是不是真的落水,别人就那么及时救起,可能情况没那么严重,湘女因为有心理阴影记忆夸大了。
eddie《俺还不够具体啊?》
你也知道他们让5岁的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不应该的失职,或者“事故”。但他们承担过这个责任吗?恰恰相反,他们把一切归罪于你,在你吓得不敢回家的 情况下不是立刻找到你宽慰(俺觉得应该认错才对),反而让你持续遭受惊吓,甚至不认“错”不许吃饭。这“错”真在5岁的你吗?child abuse并不只是身体上的。emotional abuse更为可怕。
其它的梅子他们都说了
俺就不重复了。在慈爱的父母面前建立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事情。
湘女解释过她并没有被赋予“带孩子”的责任
而是3个小孩子一块走失了。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这完全是大人的责任。这里的孩子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大人都必须跟着,别说走出门、到河边了。不知道湘女父母在这之前是否交待过自己不能去河边,就像我们这里从小交待在停车场附近不能跑、自己不能过马路等等一样。
她那时才5岁
5岁的孩子不应该没有大人随身照应,在没有照应的情况下做出的事不是孩子的责任。
前面已经说过了
这个对错的事情是应该在先安抚孩子、待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说的事。当务之急不是要把大人的责任转嫁到孩子头上。
他们可以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
但湘女今天还为此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极其不合理了。
这正是关键所在
俺说过湘女的问题是她至今认为父母总是对的。:)
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现在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多不就穷点吗?(湘女一家又不挨饿,他们家能请两个保姆。)难道因为穷、环境差,父母没有尽责看管孩子就可以怪罪到5岁孩子头上?
有意思的是如果湘女真的受到处罚的话
这里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处罚是没道理的,因为大家对湘女父母的理解和赞赏是基于他们没有惩罚(尤其是没有体罚)湘女这一点。但是否受到处罚并不改变这个事件的实质。
被忽略的是湘女(被迫?)认错在先。假如湘女脾气比较犟,拒不认错,或者干脆不回家,父母会如何对待她?
5岁的孩子已经被吓得半天不敢回家了,她还有胆量不认错吗?
俺只知道他们没对湘女任过错、道过歉
却把责任全推到湘女身上。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他们自己知错要改的。
那不叫认错,那叫改过。
006《湘女被罚和认错是不该把小妹妹推到河里》
看不懂,怎么扯来扯去越扯越远?
有没有大人照应,做的事都有对错,而且应该让她知道 - 方式另说。
大人的责任是大人的责任,湘女的错是湘女的错,一码是一码。
BigMac《就湘女故事驳Eddie的child abuse说法》
没想到湘女小时候那件事被讨论得这么热闹。
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因为那里面不仅有理要讲,也掺杂着情。
一 个家庭里,难免有人会犯错,如果 像Eddie说的那样,出个情况就要讲法律,打官司,(退一万步讲,就算当时有这样的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背道而驰。今天的西方确实是这样。但明 天的中国是否这样,俺还是持一点怀疑态度。中国人对情的要求比西方人要更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维系得更好。即使现代化了,这个方面未必能 完全西化。
湘 女在这件事情上表示了对父母教育子女方面的欣赏,与其说与理不通,还不如说是情上的大通。是爱这种更为宝贵的东西,让湘女和其父母达 到互相理解,互相谅解。你Eddie非要插一杠子,说他父母abuse child,煽动她来告她父母。与现在的理也许勉强能过,可与情来说,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行不通。
再 说了,Eddie你搞什么child abuse,那个年代,我保守估计肯定80% 以上的父母都有你说的child abuse, 你干脆全部剥夺他们的监护权。让国家把这些孩子养起来。“法不责众”,你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吗? 还写书,你的社会知识还远远不行啊。
chouqilozi《》
那个年代,人们活得相当粗糙,没有今天这么精致.就是今天,你例
子里的外地打工仔不也是粗糙地活着吗?他们只是在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他们说不定现在也在后悔.但这都是事后的回顾,当时当地他们在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Simple as that.
100年后的人们看我们今天带孩子的方式也回觉得有不合理的地
方,但并不能因此说今天的父母不合格.
一个奴隶没有超越奴隶制度并不比一个现代人没有超越一个现代制度更可耻,这里
拿你现在知道的东西去批评过去的奴隶不抗争,吃错药了.斯巴达可思是英雄
因为他的反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003《湘女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怪湘女,他们的无为行动是帮小孩子坚定“是非”的观念》
要不然小孩子以为小孩子这样做是可以的,出了事反正有父母承担。以后说不定就一不高兴就任性的任意推人,反正是父母没看着自己造成的。这样,发展下去严重的话长大就会经常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推卸责任,甚至有什么不满就怪父母怪社会,再发展下去就是报复社会。
爸爸妈妈并没有真的怪罪湘女,还很疼爱,就是表达自己也不对的一种方式
那个年代的人不善于语言表达,就用行动。就像不善于说“我爱你”一样。
爸爸妈妈已经去找过湘女,知道她在家附近很安全,就是疼爱湘女的表现。
让湘女外面静一静,用跪椅子假意表达一下“惩罚”,是坚定小孩子的是非观念。
不是很快也就给湘女妈妈抱下来吃饭,夹很多菜给湘女乐吗?
假意惩罚,疼爱的抱湘女,夹菜给湘女,这些都是表达父母也不对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我看到那里也哭了。
至于让8岁小孩冲尿布,完全可以看成是锻炼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
我们这里很多20几了的人一点家务不会干,宿舍脏的要命。有的还要老妈子来给他们打扫房间。这时什么人啊,社会败类。
“却把责任全推到湘女身上”是你说的。她父母有自己表达认错的方式。
湘女说了她父母后来还失职让她们跑出去吗?
我认为跟5岁小孩认错就是像蓝海一样抱着疼爱之类的就是认错了
但5岁和蓝海的2岁又不太一样,还是得让5岁的明白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
龙灯《她的父母是对的,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
几十年过去,就只是个穷富的变化?那个时候他们听说过天安门事件? :)
赞同对不同的文化,政体持批评反思批评吸收的态度,不赞同
对于处于特定环境下的平民过于苛刻。。。
hammer《Even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same period of time, people raise》
their chirlden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is just normal, good and beautiful.
搞清楚简单的事实
The child was NOT abused. It is the simple fact. That is all. got it ?
PLUS
傻人有傻福。I am serious 2.
一具体就现形
5岁孩子感到委屈了吗?没有。5岁孩子感到了惊吓了吗?没有。
因此,the emotional abuse never happened. GOT IT ?
认为凉凉5岁的孩子、不认错就跪椅子受罚这样的教育是emotional abuse的教育,但愿你那样的科学教育,别再教育出另一个卢刚。
湘女当时没想到“他们让5岁的你带两个妹妹跑到河边去是(父母)不应该的失职”,这就不是个问题。同理,只要在当时5岁孩子眼中不是个思想嘎达、不是个观念,就不是个问题。GOT IT ?
纸上谈兵你行,分析实际问题你不行,句号。
可见CHILD ABUSE是有家族遗传特征的。8岁赶猪进山
的孩子8岁洗尿片的的孩子16岁通马桶的孩子32岁倒垃圾的孩子64岁自己穿鞋子的孩子128岁自己吃饭。。。
国将不国人类毁灭地球爆炸宇宙倒塌成为黑洞。。。
BIGBEN《你们姐弟四人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遗传。I am serious.
zyfy《但不同国家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传统中国讲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说明两点,一是大孩子什么大不了的,二是讲孝道。当然现在西化的厉害,俩点都不太讲了。
booksbooks《显然有极端分子认为生活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
trus《俺从不认为俺是因为喜欢孩子才要,一个都不是》
也不会因为不喜欢而刻意防范。生了就要养,就要挣给他们吃喝穿用,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按世俗的标准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机会,让他们接受教育。
从这些角度俺不认为俺比自然界中的做了“父母”的那些鸟兽等做得更好
有很大程度来自于作为哺乳动物之一的本能,
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被所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同意008,Jo自以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看得比别人清楚或者理性,她说话有一种的蛮不讲理的态度,好像自己认为怎么样别人不这样就不对。
008《你被洗得太厉害了》
你问问版主,”喜欢孩子”和"传宗接代的观念"是不是同样的繁殖后代愿望的产物?
"生育不是仅仅用于繁殖后代"这是什么样的疯话?
就算你喜欢的性交,也是繁殖后代的愿望的产物.
这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是人就是这样.
道理和讲道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难区分的.
一旦你父母和你"讲道理"了,也许就满足了你的某种心理,使你感到平静和满足.而这道理本身不见得成立.
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普世道理.大家都追求讲道理的过程,比道理本身更有价值.
对一件事不同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看法高明,是普世道理,要把看法强加到别人头上,看似有道理,其实是蛮不讲理.
湘女一定是小时候洗尿布心灵受了伤才让自己的儿子修下水道的.
过几十年人类有了清理污染的更好办法,再也不用看见下水道之类影响心情的东西了.湘女的儿子忆苦思甜,说起自己小时候修下水道的故事,周围的听众在呕吐之后,无不大骂湘女虐待儿子,在儿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女遵男卑的封建思想.
我要不要告发我老板abuse儿子?
我最近得知,他把儿子送到以色列当兵去了.
大家如果不是纯理呆或是纯文傻的都知道,以色列的兵是要真枪实弹干真的.
在他儿子成长的十几年里,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给儿子洗脑的.他儿子在上大学以前从没出过时区.然后上了藤校,然后就上以色列去当兵去了.
我想他最好不要让那些掌握普世真理的人知道他的行为,不然他这种洗自己的儿子脑来为民族卖命的做法一定比child abuse更加可恶.
我是不是应该向FBI告发他把他抓起来? 不过他经常和FBI的人混可能不告不成功.
3747《被洗脑的人就是你们这样的,正常的人是这样的:》
- 了解西方的情况,现在的道德法规,比如关于CHILD ABUSE的规定
- 在读湘女文章的时候,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发生,并且能结合那个时代的情况。能理解体会湘女的感受
- 不是强加现在的道德什么法规,去那个45年前的事情上
- 你可以思考反省那是的不合理,但不要强求作者和你们一样。
潜伏九号《你这就是文革思维方式创作方式的典范:文学描写非得强加政治批判和革命反思。》
gadfly《其实不一定是有成见》
可能是他们觉得回忆父母可以有另外一种描述方式。你给读者的印象是你似乎基本认同父母的为人教育方式,比如你为小妹跟外婆闹了别扭,母亲教育你的方式有点 像指导员找战士谈心、然后战士恍然大悟。我也不觉得你在与母亲谈心之后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大道理,更可能是你只是想做个乖乖女。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教育子女跟 上一代人比较总是会不同之处,有差别不等于有成见。
本是乖乖女,偏要认道理
你母亲不跟你谈心你也一样会“想通”的。你有你的大道理,eddie有他的大道理,而现实是最大的道理。其实从你的回忆里我也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我爸在 家也是一言九鼎,母亲甘当配角。别说洗尿布,老妈说的夸张了点,他“老大老二抱都没抱过”。有年回国,突然发现在家只有老妈的话算数,老爸已远远退居二 线,衷心拥护起新的中央领导,还苦口婆心地跟我介绍妈妈的英明伟大(没有讽刺)。
heartwaver《那个年代,城里情况不清楚,在农村,大的带小的,正常的很》
父母一天到晚要挣工分挣口粮,没有饭吃才是abuse。未必把孩子带到地里才好。湘女没带好事肯定的,妹妹落水,不管是谁的责任,首先应该呼救——尖抓抓地嚎啕大哭,而不是抛开。父母大概是批评她这点。
伊玲《这样改比较像香女的例子~~》
毛头乘我不在使劲的拍水,一下就把水盆给打了。满房间的水=毛头乘我不在开启了电吹风筒准备扔进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