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4
去年4月6日发生了6级地震的意大利阿奎拉市的检察长在今年6月初以“过失杀人罪”起诉了六名地震研究者,另外一名政府官员也遭到调查。中文媒体编译了这条新闻,声称“意大利专家没预测出6.3级地震、被控犯杀人罪”,并且提到震前当地一个实验室技术人员朱利安尼的那个被压制的地震预报。这个新闻非常错误。最近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个事件已有详细报导(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622/full/465992a.html),根据这篇报导,我们可以看到:
1. 这次起诉与朱利安尼的地震预报无关(他的预报并没有命中震中、时间和震级的任何一项,并且旋即被错报地区的当地政府否定了)。
2. 起诉的理由不是地震专家“没预测出”地震,而是起诉他们在一系列小震活动之后预报了“不地震”。
3. 上述7人曾在3月31日参加了当地灾害评价“专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次会议作出了“没有地震危险”的结论。这几位地震研究者强调的是,小地震并不意味着后面会发生大地震,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阿奎拉处于高风险区,所以不可能明确地说这里不会有大地震(because L’Aquila is in a high-risk zone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with certainty that there will be no large earthquake)”。
4. 真正发布“不地震”预报的是那位政府官员(De Bernardinis)。在上述会议之后,De Bernardinis和一名地震研究者主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De Bernardinis在发布会上宣称:“科学家们告诉我们没有危险,因为能量正在得到释放,这种情况很有利(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ells us there is no danger, because there is an ongoing discharge of energy. The situation looks favorable)。”其他几位被起诉的地震研究者并没有参加这次发布会。
5. 《自然》杂志也采访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Susan Hough,她也明确反对新闻发布会上“报不震”的做法:“所谓‘小地震释放了能量因而使得情况变好’是一个常见的错误理解。但是地震学家都知道这是错的,我怀疑任何一位科学家会采用这样的说法。”(”The idea that minor earthquakes release energy and thus make things better is a common misperception. But seismologists know it’s not true,” she says. “I doubt any scientist could have said that.”)
总之,意大利地震研究者并非是因为“没预报地震”而被起诉的;而“预报不震”的责任者很可能是那位采取了不恰当手段来安定民心的政府官员。
小震之后的地震风险最近几个月在中国也是个纷扰的话题,甚至有地震地质研究者指责中国地震局在玉树前震之后为何不发布预报。实际上小震之后大地震的风险依然是不确定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对此已有成型的做法,例如在2010年6月14日加利福尼亚州南部5.7级地震之后,南加州地震网随即发布了余震和强震概率报告,指出7天内发生强余震的概率是40%、弱余震会发生15到50次、发生更强地震的概率是5%到10%。感兴趣者可以参见http://www.scsn.org/forecast/14745580.html。
Jun 10
大城市有很多人抱怨城市人多,进而抱怨中国人多,凭直觉来支持一胎化。然而现实的例子是,人口大国的人口萎缩总是从农村、边疆和经济落后地区开始,所以在总人口萎缩的时候,人口反而会向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集中。人口减少不可能在各个地区同步进行,大城市人口会继续增加。日本、德国和俄罗斯都有这样的现象。下面两幅图是日本2007年-2008年的人口变化情况。这期间日本总人口下降了0.1%,但是人口稠密地区无论是人口增长数目还是增长率都遥遥领先。唯一的例外是大阪府,或许与日本关西经济不振有关,具体原因不详。
按照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而不是根据计生委捏造篡改的生育率数字),中国人口会在2020年代达到顶峰的不到14亿人(这也是美国统计局认同的数字 http://www.census.gov/newsroom/releases/archives/international_population/cb09-191.html)。而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口也不会同步减少。参照前上面介绍的情况,北京、上海周围这样的人口稠密区,常住人口即使不继续增加(这又取决于户籍制度),也不会受人口总量变化影响。大城市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人口稠密、高房价和交通拥堵状态不会有什么改变。抱怨自己城市人多的居民既然自己舍不得离开,城市自然对其他人也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肯定会有一些省份人口降低的时间早于全国。实际上从2000年到2005年,新疆、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已经开始降低。而从人口密度和目前自然增长率来看,黑龙江省有可能是人口总数最先开始降低的省份(人口密度更低的其它几个省区自然增长率远高于黑龙江省)。总人口率先下降的省份很可能在2020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就会决出来。【最后这段没什么意义。四川省的常住人口2005年已低于2000年,但是有波动。另外自然增长率不反映人口流动。】
图:日本各一级行政区2007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人口增减与人口密度关系(数据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Japanese_prefectures_by_population)
Jun 01
下面两图是中国科技大学倪四道教授发表在《中国科学》最近一期(2010 年第 40 卷第 5 期,535页)上的论文的关键插图,用来说明前震-主震序列存在规律、有可能从前震序列来推断主震发生时刻(“如果一个大地震发生后,只有小余震,那余震的波形是不相似的;大地震的前震,以及前震的余震,波形都是比较相似的”)。
http://xysblogs.org/wp-content/blogs/9/uploads//nisidao.jpg
http://xysblogs.org/wp-content/blogs/9/uploads//nisidao2.jpg
倪教授这篇文章的最大问题在于用孤例来说明规律,这和那些地震之后拿些“微观前兆”图形来证明地震有前兆的做法没有本质区别。他如果真想证明这样的规律,显然还是应该从地震目录中寻找更多这样的序列,来统计这种序列之后发生大震的比例。不过很怀疑这个比例不会太高,否则在加州这样频繁发生地震的试验场早就会发现了,倪教授也就没有必要再引那么多70、80年代的文献(那个时代很多探索性的规律都被后来更多的统计结果否定掉了)。
倪教授这个马后炮在接受海内外媒体采访之后,正在得到炒作(所谓“玉树地震本可预报减少伤亡”)。如果倪教授对前震鉴别这么有把握,现在就应该明确回答一下,云南保山6月1日23点58分刚刚发生了4.5级地震,随后两小时又发生了3次3级地震,那么这些地震会不会是一次破坏性地震的前震?
【注:本文已于2日下午实名发给倪教授,请他按照预报家们惯常宣扬的“以人民生命为重”,尽快判断上述云南地震是不是前震。结果6月3日倪教授的回答是,要求本人提供地震波形记录——而不是十万火急地找地震局再次合作。看来倪教授并没有严肃对待自己的前震鉴别方法,只是为了发一篇文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