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的存档

英美文学系列圖文介绍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英美文学系列圖文介绍

   天路客

    英美文学系列介绍(一):美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 

 迷惘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 1896~1970)和肯 明 斯 (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国梦”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16.jpg
       爵士時代的歌手—-斯各特.菲茨杰拉德
 
    费兹杰罗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曾经有钱但已潦倒的商人之子,父亲经商失败,只得投靠岳家,寄人篱下的生活,滋味并不好受。大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搞社团、办刊物而被留级,休学一年之后,又复学取得文凭。1917年从军,1920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尘世乐园》,此书甫出版大受欢迎,让他名利双收,并娶门名之女赛尔妲·莎尔(Zelda Sayre)为妻。在1930年代,费兹杰罗饱受妻子精神状态不佳,负债累累的经济状况影响,以及他本身的酗酒问题,因此作品并不多,1940年他因心脏病过逝于好莱坞的格拉姆(Sheilah Graham)公寓。费滋杰罗一生为两样东西所困:一是才华,一是金钱,他都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他死的时候,评论家都批评他生活腐化、自暴自弃,所以短寿早夭,浪费了自己的才华。费滋杰罗一生总共写了4部长篇小说,150篇短篇小说。1930年4月,他的老婆赛尔妲精神崩溃,从此他的生活便充满了痛苦。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和女儿的学费,他只得不断替流行杂志跟晚报写散文、短篇小说,赚稿费过活,稿费高至四千美元一篇。他自我解嘲,说这是用粗制滥造的东西来换取时间,以便精心创作。1937年开始替好莱坞编剧,不断通信遥控远在东部瓦萨学院就读的女儿,并开始动手写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影坛大亨》》(The Last Tycoon),结果还没完成就过世了,初稿完成四分之三。身后文名如日中天,跃登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家数一数二的地位。
23.jpg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埃内斯特.海明威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自幼在当内科医生并酷爱户外运动的父亲的熏陶下,养成对打猎、钓鱼和自然生活的热爱。1917年中学毕业后到堪萨斯城《星报》当记者,同年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美国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赴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1918年7月受伤,经12次手术从身上取出近200块弹片,获意大利政府两枚表彰勋章。战后回国,继续为各报写稿。1920—1924年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驻外记者赴欧洲,报道了希土战争等重大国际事件。1925年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在纽约出版,初显文体特点,即用动作描写推进故事,反映人物思想,语言力求简练。翌年出版成名之作《太阳照常升起》,表现战后侨居欧洲大陆的美国知识分子空虚、彷徨的绝望心情,在20年代的美国青年中引起极大反响。由于此书扉页上有斯泰因曾说过的“你们都是迷
惘的一代”那句话,就此“迷惘的一代”便成为一代作家的代名词。此后,滑雪、斗牛、打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他作品的背景。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作为《北美联盟》记者赴西采访,他同情共和派政府,反对佛朗哥叛军。此经历使其思想转向激进的民主主义与革命的人道主义。1940年出版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剧本《第五纵队》,主题仍是战争、爱情与死亡,特别是前者采取了明确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立场,成为欧美现代文学中反映西班牙内战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语言的技巧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40年起定居古巴。当年3月到中国广东韶关报道中国抗日战争。二战期间,他作为记者曾到法国,组织过游击队抗击德国法西斯。战后返回古巴,创作出描写“硬汉性格”的著名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获得巨大成功,创两天销售500多万册的高记录,被誉为“表现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出神入化之作”,并获1952年普利策奖。1954年,因其“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作者在非洲旅游时飞机失事受重伤,未能亲自赴瑞典领奖。1959年古巴革命后,海明威返美国爱达荷州,健康状况日愈恶化,两次住院接受电疗。由于身患多种疾病,精神极度沮丧,于1961年7月2日在家中用双筒猎枪自杀。

31.jpg
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宗师—–格特鲁德.斯泰因
 
“迷惘一代”的领军人物海明威把她视作“精神上的领袖”。
斯泰因的一生充满了反传统和叛逆的调子,她狂傲地说:英国文学创造了19世纪,美国文学创造了20世纪,而她则创造了20世纪的美国文学。她的作品永远不会为迎合大众而存在,她的写作直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她在创作中彰显出来的独特思想和变革意识,甚至遮盖住了她作品自身的光芒,所以,时至今日,她的作品远没有她本人的影响大。
 
41.jpg
惠特曼式的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四部长篇小说:《天使,望家乡》、《时间和河流》、《珠网和岩石》、《何不能再回家》;还有数十篇中、短篇小说。他仅以这些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差不多同等的地位。
  沃尔夫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山区小城阿什维尔。父亲是雕凿墓碑的石匠,母亲当过书籍推销员和教员。在父母所生的八个孩子中,存活下来六个,他是最小的一个。他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写过几个独幕剧。他的小说被认为有很强的自传性质,他的家庭和他个人都成为他的小说人物的原型,因此有人说他的作品是他小说化的编年史。
  沃尔夫的作品感情奔放,文字流畅,气势磅礴;作者的主观感受强烈,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感染读者,甚至通过描述成功地传达给读者各种东西的声、色、气味、形状和触感。评论界有人认为,他试图把乔伊斯的意识流和惠特曼的豪迈、奔放的风格糅合在一起,而且能够这样做的,目前仅此一人。他的这些特点在《四月,四月杪》这个短篇中也有所反映。小说中的主人公激情充沛,不断地以种种食物来赞美他的爱人,以食欲的语言表达和宣泻情欲的热情,既可看作作者自身对爱情的感受,有自传性小说的痕迹,又符合作者一惯的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英美文学系列介绍(二):关于超验主义(Transcendent)
4b44e2b10659aeed30fbf.jpg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
 
天路客 2006-11-23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十九世纪的美国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代,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潮“破空出世”,成为美国人的精神独立宣言。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才使得超验主义明显地烙上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轰烈:“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这种素来被称为美国平民宗教的自立自强,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

  因此,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的哲学命题,解放了美国思想,也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

  其实,“超验主义”作为一种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英美文学系列介绍(三):英国历史上的五位浪漫主义诗人
17.jpg
华兹华斯(1770~1850)Wordsworth,William
    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1795年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1802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同时,在政治上日渐保守。
   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诗人。
   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24.jpg
萨缪尔·柯勒律治 1772-1834

    英国湖畔诗人之一,著名评论家,浪漫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一生写诗不多,但不少成为不朽之作,例如《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这些诗表现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力,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神秘、奇幻的一面,在技巧上则发掘了诗人的音乐美。同时他还写有大量的文学、哲学、神学论著,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超验主义是19世纪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表现出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彩,但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却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关键词:超验主义 单一神教 神性自由

32.jpg
    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贵族出身。青年时代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封建专制压迫深恶痛绝。1809年开始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对这些国家人民反封建、反侵略、反迫害斗争极为同情和支持。1811年归国以后,开始创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812年在国会发表演说,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因贫困而发动捣毁机器运动进行辩护,反对国会通过的《保障治安法案》,谴责英国统治集团对工人的血腥镇压。1813年开始,陆续刊行《东方叙事诗》,抨击英国当属而被迫出国。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人活动时,撰写长诗《青铜时代》,揭露神圣同盟的反动面目。1823年投入希腊民族独立战争,1824年4月10日病逝。
   拜伦的代表作有讽刺长诗《唐璜》。他的作品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42.jpg
    雪莱,全名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雪莱的婚姻一开始就被他的敌人当作最好的武器来攻击他,当那些富于浪漫的骑士精神经过理性的冷却,他那场仓猝的婚姻中较为真实的一面随着两个人的成长开始显现。雪莱不得不承认婚姻并没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来承受另一种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一时期,雪莱结识了葛德文的女儿玛丽·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他们相爱了,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纯洁到连最严苛的批评家也无法致词。雪莱死后,玛丽为他的诗全集编注。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51.jpg
  济慈,1795年10月29日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25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
   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他还没到15岁,父母双亡,他和两弟一妹在亲友的照管下成长,生活很贫困。他自幼酷爱文学,但不满16岁就离开学校去跟一个医生学学徒,1816年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年,他认识了李?亨特和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816年5月,他在亨特主编的《探究者》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
   1818年,是济慈整个生活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发表了长诗《安迪米恩》,由于在这首诗里洋溢着自由思想和反古典主义倾向,加上他公开加入思想激进的亨特集团,因此受到保守派的恶毒攻击,说他是“伦敦佬学派”,甚至谩骂他:“做一个挨饿的药剂师比做一个挨饿的诗人要强得多,明智得多。所以,约翰先生,还是回到你的药店去吧……”恶意攻击从反面促进了济慈,使他仔细地研究了自己的诗作,从而使自己更加成熟。这一年,他开始了和范妮?布朗的爱情,但同时也发现自己得了肺病,健康状况愈来愈坏。他预感到自己活不了多久,便努力进行写作。从1818年末到1820年初,他先后写出了长诗《拉米亚》、《依莎贝拉》、《圣亚尼节的前夕》、《海坡里安》等。他最著名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有的对大自然的感爱、想象以及生动表现这一切的卓越才华。
    大诗人雪莱对济慈的诗歌创作一向很关心,经常和他通信。对于济慈的早丧,雪莱是很悲痛的,他为此写了挽歌《阿童妮》,称济慈是一个“最活跃、最年轻的诗人”,“一棵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如需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graffiti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作者/北京服装学院学生  摄影/天路客

11.jpg13.jpg 12.jpg 111.jpg 10.jpg 9.jpg 21.jpg 4.jpg 5.jpg 6.jpg 8.jpg 

http://animalnewyork.com/2009/04/dface-punks-g20-with-digital-billboard/

余云岫批评《黄帝内经》——《灵素商兑》译文(部分)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译者:《黄帝内经》是中国旧医的经典,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余
云岫先生写了《灵素商兑》来批评它,余先生是用古文写的,我把它译成白话文
跟大家分享。

  灵素商兑

  余云岫 著    景新译

  第一章  引说

  有人问余子:写《灵素商兑》要写什么呢?我说:阐述《灵枢素问》的谬误!
自从人体解剖学兴盛了,筋骨联络、血管神经分布、脏腑位置功能都很明白了。
自从发明了显微镜,全身各处的微妙无不显露。于是器官脏腑的关系逐渐明白,
而生理病理的基础和细节,渐渐得到了真相。到了今天,大半已经成了定论,很
清楚明白,不能怀疑了。《灵枢素问》是数千年前的书,靠着粗率的解剖,发表
渺茫的空论,虚无恍惚,谬误那么多,说的过来吗?我说:选重要而且还被旧医
称为中坚的,摧毁它。客人说:空谈敌不过事实,现在新医越来越兴盛,见地越
来越正确,前古荒唐无嵇的学说,渐渐就埋没消失,不攻自破了,这篇就不用写
了吧。我说:《灵素》迷惑人两千多年了!今天幸亏真理一天天明白,混沌荒谬
的说法一天天衰微。而不正派或者守旧的人,还用最后一口气,拿它号召世界,
天天用阴阳五行、生克衰旺的说法,迷惑天下人,迷惑学习的人,使后学的人不
知道有更近情真切的道路可以走,是医学的大魔障。过去然明有句话:“爱民如
子,见不善者,驱之如鹰鹞之逐鸟爵。”我们以救死扶伤为职责,急起直追,除
掉《灵素》的余孽,使人们走向实际的学问,不发空论,让人民长寿,是天职、
义务、仁术。怎么能不着急呢!

  客人说:从岐黄开始,阐发《灵素》的人历代都有,扁鹊、仓公、仲景、华
陀、紫虚、丹溪、同父、东垣、景岳、濒湖,瞎说的书可以装满屋子,全是近代
旧医的根据。您只把《灵素》拿来打击是什么道理呢?我说:毁掉他们的首都,
废除他们的本源。大体上,我国人的心理重视古代轻视今天,相信旧的怀疑新的,
避开实际逃向虚空,厌恶平常的喜欢玄奥的,没有明确实验,没有巩固证据,按
自己的意思,一人一个说法,讨论了上千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他们的最终目
的、最高城府,就是引证古言当护身符,而不问实物真相是非符不符合!读山海
经,就议论今天的地理不足信,受到分野之说的迷惑,就笑话今天的星学没有凭
据。拘泥旧医,跟这些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数千年国势没有长进,学术没有进步,
儒学封闭在思孟里,医学封闭在岐黄里,向虚空逃避,不向事实求证,中毒太久
了!不消灭内经断不掉祸根,仓公扁鹊以下那些人,不用去说他们。

  客人说:西学东渐,国势一天天紧迫,有志之士都急切地要保存国粹。我国
医学在远古发源,岐黄之后,历代都有能人,技术精的,几乎能起死回生,史传
和私人记载的事情,也不能说都是谎话吧。就是现在乡村里面目不识丁的人,拿
草药治蛇虫咬伤,也往往有效。四千多年继承下来的学问,历代又有发明,记载
在书里,治病经常有效,里面一定有很深的道理;经过深入的学习思考,把它发
表出来,发挥祖国的光辉,难道不是爱国志士该做的吗!而您却要把它一笔抹煞,
怎么能忍心呢?我说:您能知道这些,可以跟您议论了。其实这也是我急欲抨击
《灵素》的原因。国粹是什么?是一种精神,国家要靠它才立得住。我们的国家
民族经过四千多年走到了今天,有太平社会也有乱世,难道立国精神是旧医吗?
“粹”是赞美的话,要是没什么优点可赞美,只因为历史久、蔓延广,就震惊了,
说是国粹,这跟蜣螂赞美粪土,鹞鹰赞美死老鼠有什么分别?那种妇女缠足的风
俗,轻盈莲步,怎么不说是国粹保存下来呢?几千年专制君主政体,也有尧舜、
禹汤、文武、汉文帝、唐太宗那样的时代,怎么不说是国粹保存下来呢?旧医所
陈述的,骨度、脉度、筋度、内景、全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拿实际一问,马
上张口结舌,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张口阴阳,闭口五行,堕落到跟祝卜星相瞎子
算命为伍的地步,所以古代大多巫医并称,经常被世人轻视,没有国粹的价值。
它有时治疗能有效,那是数千年拿人命尝试,积累久了,侥幸对了的越来越多,
就象说话多必然有对的一样。狡猾的人就网罗成绩写成书告诉后来的人;后来的
人照做,也往往符合。然而,它没有可靠的原理作为基础,没有精确详密的研究
作为证据,所以界限不明白,分别不严格,源流不详细,诊断不明确,治疗方法
不确定,结果也就不知道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同样的药石救命还是杀人,
不能事先知道。幸运的对症了,能治好顽疾,不幸的药不对症,就是良方也会害
人。至于它怎么能救命,怎么会杀人,怎么会对症,怎么会不对症?旧医自己也
不知道!只能拿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还有补泻佐使那一套来敷衍了事,那些理论
凿七天也还是混沌。它的弊端在于没有精确的理论实验,不能详细了解疾病的真
正状态,不知道药物进入体内发生什么样的化学物理学影响。所以即使有良药奇
方,用了也不知道道理,经过上千年还在朦胧恍惚的状态中,古今的药方疾病讨
论个没完,唠叨了一千年也没有定论。什么原因?原因就是没有明确实际可实行
的道理。所以我国的药物应当有好的,处方也应当有极端有效的,四千多年来的
经验,肯定是有的,这不能否定,不象它的学说理论,没有一节可以证实的。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结果被蛇蝎咬伤了,还得去乡村里找目不识丁的人,而这些
人即使想发表功绩,又怎么发表呢?为今之计,只有扑灭一切没根据的空话,把
后来者引导到科学实验的路上去。用今天的生理、病理、医化学、药物学等研究
方法,来开发我们的宝藏,可能还有希望在世界上发出点光芒吧?但愿吧。按旧
医的方法,我国医学永远没有光明之日。即使想保存它,又能怎么办呢!又能怎
么办呢!

  《灵素》不是黄帝的书,看它的语言和风格,大概是战国秦汉那个时代的书。
其中说的,也不是没有轩辕遗训,但要说全是黄帝的话,这就过分了!历代儒者,
象朱晦庵等,都有讥讽议论。我写这篇,不打算引用那些话作为支援,因为我不
想乞灵古人,靠空话取胜,蹈前人复辙!我全部都要靠寻求实际。

  第二章 阴阳五行

  通读《灵素》全书,作为推论根据,演绎纲领的,全以阴阳五行为主。所以
驳倒了阴阳五行之说,《灵素》全书也就无法成立了。不只《灵素》,不只医学,
我国一切学术,一切迷信,全有阴阳五行之说的毒素,这种邪说流毒太久了。十
年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批评这个学说。所以,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争论,为了不
陷入空洞的讨论,所以这篇只举翔实可证的来说,不靠言语取胜。

  上古时代,文化未开,人民崇信鬼神。所以治理天下的人就以神道设教,印
度有婆罗门,埃及有僧侣,中国则有巫祝,就是阴阳家,这些全都掌握相当大的
权力,掌管百姓的命运。西方医术来自僧侣,中国医术来自阴阳家,世界各地都
是这样,这是人类进化学术发达的共同道路。《素问》说:“古之治病,可祝由
而已。”周官巫马的职责是:“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管子
·权篇》说:“好用巫医。”《太玄元数篇》说:“为医、为巫、为祝。”《海
内西经》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
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郭璞注曰:“皆神医也。”世本说:“巫彭作医。”
《广雅》说:“医,巫也。”《隋志·医方家》,有郯子说阴阳经一卷。而古代
的医字有从巫的,这都是古代医学来自阴阳家的佐证。其中的支派变成了神仙方
术之士,金丹导引之术。所以,医家解释病源,品定药性,都用阴阳五行。这样
看来,灵素的本源就是巫祝,自然忠实遵守阴阳五行理论,不敢违反。

  所谓阴阳,只不过是物体有表里动静,数有虚实,度量有长短轻重,动植物
有男女雌雄,磁电有正负,化学有酸碱,凡事物性质相反的,都可以叫阴阳,就
是这个意思,也只有这个意思,并没有神妙不测的玄机。自从阴阳家论述阴阳,
拿它与天地对应,作为万物的根本,就成了不可思议的种子。《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
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又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清
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里说的阴阳,神秘不可思议,是事物的主宰。大体
上天地为主,上下是位置,形体气体是状态。照此推理,他见到火向上烧而水向
下流,就说水为阴,火为阳,火热而水寒,就说阳热阴寒。古代有天动地静的说
法,就说阴静阳动。这种错误说法今天已经不值得批驳,但我还是大概说一下。
他说天是什么?说是阳聚合成的。阳是什么?说是气。就是气聚合成天。今天来
看,根本没有什么天,而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天地怎么能配对呢?气体也是有
形体的,把空气降温就成了液体;水沸腾就成了气体。形体气体哪是一定呢?阴
阳家见到火向上烧而水向下流,就谈阴阳,却不知道原因。地面上有空气,空气
有浮力,地球很大,地心有引力,所以地面的物体都受这两个力影响。轻的物体
受到的空气浮力大于地心引力,所以上升。重的物体受到的地心引力大于空气浮
力,所以下降。水比空气重,所以下降。火是比空气轻的气体,炽热而发光,所
以向上燃烧。这样一来,说水阴火阳的,就要把轻于空气的说成阳,重于空气的
说成阴了。那空气呢,分布在地面又有上下,是阴还是阳呢?空气有质量有重量,
因为地心引力,大部分聚集在下面,所以离地面远空气稀薄,离地面近空气浓稠。
空气浮沉两种状态都有,难道说在上面稀的是阳,而在下面稠的是阴吗?真这样
说,界限又怎么定呢?还有,气为阳,下沉者为阴,那么氧气、氯气之类,重于
空气的,是阴还是阳呢?由此可知,阴阳之说,和它的纲纪万物之法,非常粗疏
浅陋谬误,很明显,不足以作为精深学术的根基!

  至于五行之说,犹其根基不牢。这种说法在印度、西方分四行,是地、水、
风、火,在中国,就分为五行,东西方的说法已经不同,谁是真的?已经没法知
道了。这就可以看出,这是种模糊没有根据的说法。只因为中外隔绝,没有不同
说法参考,就坐井观天,抱着五行的说法,自以为了解大自然的奥妙了。分析古
人创立四行、五行之说的原因,只是把万物分类,以便抓住事物的关键。古人认
为天地万物由五行组成,五行,就是五种元素。而朱子把水、火、土、石作为地
之四象。邵子也说:“水、火、土、石交,而地体尽。”这就又接近四行之说了。
今天化学越来越发达了,我们知道的组成物质的元素,已经有八十种,也就是八
十行了;既然已经变成八十行了,再抱着过去说的数目说什么五行,那是不行了。

  五行之说始于阴阳家,道墨杂艺诸家,全受了坏影响。只有名法两家,崇尚
说理和事实,坚决不受蛊惑。儒家当中,崇尚礼法和实际的,比如荀卿学派,也
绝口不说五行。提倡五行是子思、孟轲开始的,从此这种祸害横行了两千多年,
真是可悲呀!荀卿子讽刺子思、孟轲说:“略法先王,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
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
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
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
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唉!后世的人们重儒尊孔,于是就有了儒医的名字,他们不能纠正阴阳五行
这种错误理论,却把错误继承过来,奉若神明,人们今天还在受害,子思孟轲首
先提倡,他们的罪过是不可逃避的。阴阳五行之说,它的基础这样模糊、没有根
据,却又变本加历,跟脏腑、色味、干支、年月、时节、星象联系起来,穿凿附
会,更加没有条理没法追问原委了。但是它的根本被驳倒了,即使枝繁叶茂,那
也只不过是幻象!不值得讨论!我就不再说了。

  第三章  五藏六府

  《灵素》中所说的五藏六府,大体以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
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素问·金匮真言篇》)推究藏和府命名的
意思,《素问·五藏别论篇》有定义。它说:“所谓五藏者,藏(cang)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注解说: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积实。水谷质浊,
传化不藏,故但有积实而无充满。”

  读到这里,《灵素》所说的五藏六府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以为肝心
脾肺肾这些器官,剖开来肥厚有实质,有的还没有空洞,也没别的东西,又找不
到进出口,就以为里面只充满了精气,在里面流动,没有传化疏泄的作用。藏而
不泻,所以叫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全是腔体,有的贮存液体,有的贮存固
体,而肠胃膀胱,又显然有出入口,就认为专门起传化疏泄的作用,是存放物品
的仓库,所以叫府,其中的谬误,凡是稍微知道生理解剖的都能知道。现在逐条
来反驳。肝,是制造胆汁、尿酸、糖质的地方,又有消灭门脉血液毒力的作用,
仔细检查它的结构,有胆汁细管,从肝细胞出发到胆管开口,把胆汁输送到胆囊。
肝,摄取肠管来的材料,制成胆汁,送到胆囊,还要泄到肠,这是藏是泻呢?他
不知道肝的医化学作用,又只用肉眼检查它的解剖结构,不能发现肝胆有胆汁细
管联络,就胡乱认定它藏而不泻,古人这样认为是因为科学未明,器械未精,没
什么可责怪的。今天的人抱着旧说法,恭恭敬敬地说:“《灵枢素问》就是这么
说的。”粗疏精密和是非都不能分辨,那就只是妄人了。

  心有心房心室,能够舒张收缩,输送血液。右心房与大静脉相连,左心室与
大动脉相连,从静脉流回来的血液,带着种种营养物质,注入右心房,又从右心
房输入右心室,右心室输入肺,又与外界的空气相结合,摄取氧气,输入左心房,
经左心室进入大动脉,全身循环。把营养物质和氧气送到全身,而血液经毛细血
管,进入静脉,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心在动脉静脉的中间,是血液流动灌输的
机构,似藏而实泻,把它叫藏,结构和作用都弄错了。

  《灵素》所说的脾,我不知道指什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五运行大论,
两次说血生脾,似乎与血液有关。今天说的脾负责生产白血球(有时也生产红血
球)、尿酸,送到各静脉中去。那应该说脾生血,而且不是藏而不泻的。其余各
篇,全把脾胃一起说。《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灵兰秘典
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太阴阳明论说:“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灵枢》本输篇说:“脾合胃”。其余没法一一列举。而血生脾那句,王冰认为
就是火生土,可以确定《灵素》所说的脾,全是消化器官,似乎与今天说的胰
(Pankreas)相似。而今天说的胰,负责制造发酵素送到十二指肠,也是泻而不
是藏,总之,无论是今天的脾还是胰,说它藏而不泻,是大错特错的!

  胃、大肠、小肠、膀胱,叫作府。与其定义相符。

  三焦这个东西,名字就奇怪。《灵素》中又没有明白的解释,所以《难经》
认为有名无形。东垣把它分为手三焦、足三焦。徐遁陈无择认为有脂膜象手掌那
么大,正与膀胱相对。这些都不符合内经的意思。只有虞天民认为它有脂膜,在
腔子里,就包罗在五脏六府之外。张景岳认为体腔周围,上下全体,象大囊的,
就是三焦,因为它贮存藏府,所以也叫府。综和这两种说法,三焦这个东西,是
把胸腔腹腔一起说的,也就是胸膜腹膜。胸膜、腹膜,装着什么呢?疏泄什么了?
就把它定为府。还说:“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灵枢》本输篇)试
问出的什么水?出自那里?也太荒唐了。

  藏与府的定名分类,如此的疏忽谬误,即使灵素当中也不能保持这种说法。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恒奇之府。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
焦,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
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能久留。”这段文中说
的女子胞,指子宫;魄门是肛门。这里又以脑、髓、骨、脉、胆、子宫为六脏,
胃、大小肠、胸膜、腹膜、膀胱、肛门为六府,与全书的主张大大矛盾。唉!不
求实证,被空想左右,因为很多地方说不通,找不到根据,就不能坚持自己的说
法。内经都不能自信,而后人却深信不疑,拿着糟粕不敢怀疑,不是太愚蠢了吗?

  第四章  藏府生理

  《灵素》不说五藏六府的形状位置,所以无法指出其解剖上的谬误。但是讨
论医学却不列出藏府的形状位置,本身就是大错误。现在我来进一步谈谈其中生
理功能说法的荒谬。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
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中
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我国旧
医,不知道脑是聪明思虑协调感觉的来源。《灵素》说脑的极少,《灵枢》海论
篇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有余,则轻动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大概认为脑是精力的来源,
而聪明思虑协调感觉这些机能都不是它的。把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译注)
说成是心的功能,治节说成是肺的功能,谋虑说成是肝的功能,决断说成是胆的
功能,喜乐说成是膻中的功能,技巧说成是肾的功能,弄得支离破碎,要说无根
据、无实验、穿凿附会、荒唐不经,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根据现在的研究,凡
是知觉运转全是脑的功能。神经从脑出发,分别到达全身各部位,外面有感觉,
神经传到脑,脑接收,积累成智慧进行思考,表现出忧乐,发出声音,在脑中形
成见闻,运行起来就是动作。脑和神经一生病,就会出现颠狂、痴愚、痪瘫、麻
木等疾病。而智慧、思虑、言语、动作各功能,又各有部位区域,划分得很清楚。
(如四肢运动在脑正中沟两侧,协调机关在小脑,发言、写字在前后脑,知觉神
经的通道在脊髓后根,运动神经的通道在脊髓前根,等等。)这些在动物试验、
病理解剖中都有明确的证据,使这些结论都成了铁案,靠口舌争辩是推不倒的。
人的死亡有三个特征:脑死则死,肺坏则死,心停则死。心是人体重要器官,即
使这样,怎么能认为它是器官中的君主,还认为是神明所在地呢?肺、肝、胆、
肾,这些器官的功能上章已经大概说了。怎么能把所谓相傅、将军、中正、作强
的官位拿来比方,而把治节、谋虑、决断、技巧这些功能说成是它们的功能呢?
其中说的膻中,是什么东西呢?这篇论述十二藏的功能,考查经脉篇、血气形志
篇列的十二经,全没有膻中,而有心主心包络。心主心包络是同一个东西。但计
算数目,这个膻中,可能就是指心包络,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心囊。心囊贮藏液体,
滋润心的外面,没有其他功能。他却说喜乐功能在这里,不是太可笑了吗?其中
说的胃和大小肠的功能,就相差不远,大概因为显而易见,所以不致大错。至于
脾的功能,无论指的是今天的脾还是胰,都差得很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
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
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五运行上说的,与这里说的大体相同。《灵素》全书论述的藏府的功能变化,病
疾的起伏传导,内外表里的关系影响,谬误的本源都在这里,是荒谬的巢穴,不
得不痛击它。其中那些恍惚的言论,混茫的说法,捉影捕风的语言,象道生智、
玄生神之类,我就不去反驳了。所谓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地球各处受太阳光
照射的强弱不同,温度就不同,空气受热就会膨胀,体积增大,质量变轻,压力
加强,强弱大小轻重不均匀,就会流动,这种流动就是风,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
样。地球上面,赤道受太阳光照射最强烈,地面也最热,空气也热,热就变轻,
所以接近地面的空气上浮,于是旁边南北两带的下层空气流向赤道来填补空位。
填补空位的空气又受热上浮,后来者又来取代,所以赤道下层的风总是从南北来。
变轻上浮的空气分流向南北,渐渐变冷收缩变重下降到南北地面,又渐渐流向赤
道,然后又上浮。又分流又受冷收缩又变重下降到地面,所以赤道上层的风总是
向南北去。这是理论上的风,很规则。然而地球自转从西向东转速很快,所以风
的来去并不准确地沿着地球经度,而是稍偏向西,就象快走的人风迎面吹来一样。
至于山川水陆阻隔和地的寒热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因为风行进的时候不会一直向
前不受阻碍,还会受地理上气候上种种复杂影响,所以风的方向不能用公式推断。
而东方既不是风的发源地,也不是风的制造厂,东方生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树木是种子长成的,种子是受孕产生的,雌雄蕊结合才会受孕。雌雄蕊离得
近的,可以自行结合。那些相隔远的就需要媒介,有的靠蜂,有的靠蝶,有的靠
鸟,有的靠风飘过去结合。这里面风不过是各种媒介中的一种,怎么可以把产生
树木全说成是它的作用呢?风作为媒介,只不过是它许多作用中的一种,又怎么
能说风的作用全在产生树木呢?风不是制造树木的原料,也不是树木的父母,怎
么能说它产生树木呢?

  至于酸,不是由树木产生的。各种强酸象盐酸、硝酸、硫酸,都是矿酸。有
机酸中,醋酸较强,各种果酸较弱。况且树木也不仅产生酸,植物有机成分中有
强大生理作用的,是碱性的类盐基质Alkaloid。

  酸生肝这话更加不可理解,肝脏的成分除水及油质蛋白质之外,最多的是动
物淀粉,其次是普林基,尿酸、乳酸之类,这些量很少。不考虑肝脏的酸类成分
含的极少,即使象动物淀粉这些成分,医化学上的生成原因,也不是靠酸的。那
么酸生肝的说法,又荒谬了!筋,《说文》说: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
竹,物之多筋者也。《集韵》又音乾,曰大腱也。从这几句话看,就是今天说的
腱Schne了。胎生学上,筋的产生与肝无关。肝是由内胚叶产生的,筋肉由中胚
叶产生,在受胎大约四天后就完全分开了。怎么把它们相比并且说成一样呢?另
外,胎生学上,心产生最早,肝是在肠胃之后产生的,这样看来,肝生筋、筋生
心的说法跟事实颠倒了!

  肝与眼睛的关系,在解剖学上见不到有相联络的痕迹。它们在生理学上也没
有相关的作用,从病理学、医化学中,也找不到它们相依辅的地方。各种肝病在
眼睛有症状的,只有黄疸是显著的。黄疸的病因,是因为肝脏胆汁倒流进血液,
传播到全身,把内外脏器都染上色了。外部症状就是全身皮肤变成黄色。而眼中
的内结膜纯白无色,是否被染色了最容易识别。所以检验黄疸先检验眼睛黄不黄,
这是因为很容易看出来。可是黄疸这种病,并不是只有眼睛变黄,身体各部分都
一样会变黄,只不过皮肤这些地方本来就带杂色,不容易显示,不容易区别,所
以看起来就象先在眼白上表现一样。肝主目的话,是没有基础的捏造,不可信!

  其余的怒伤肝、风伤筋、酸伤筋那些说法,找遍生理、病理、医化学、精神
病学著作,以及最近各学科的试验报告,全没有互相印证的地方。尽是瞎说!

  又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
舌。……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北方
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这些话全
都不符号理论和事实。现在一一证明。

  他说南方生热北方生寒,认为南方炎热北方寒冷。他不知道地带的冷热以赤
道两极来定,离赤道近的就热;离两极近的就冷。中国在北半球,赤道在南,北
极在北,所以南方比北方热。如果在南半球各国,象澳大利亚,南非、南美各邦,
就是赤道在北,南极在南,反而北方比南方热了。所以说南方生火、北方生寒说
不通。他说西方生燥、中央生湿,看来他以为西风起后,各种东西大多干燥。我
国东南靠着大海,西北是广阔的大陆,所以东南风含水蒸气量多,而西北风含水
蒸气特少。东西变干燥,是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蒸发快慢,要看大气中含水
蒸气的多少,多就慢,少就快,没有就更快了;如果空气里的水蒸气饱和,就不
但不能使东西干燥,反而会在上面结一层雾一样的水滴,倒使它湿润了。大气中
含水蒸气的多少,就是物理学上的湿度。湿度微小的大气覆盖着万物,吸收水份,
万物当然要干燥了。西风使事物干燥,是地理的关系,不能认为是天地的定理呀。
所以,西方生燥、中央生湿的话,又不通了。而且我不知到所谓中央指什么呢?
今天看来,地是圆球,南北是确定的,东西不确定,所以从南北来说赤道是中央。
以东西来说,象环一样找不到两端,到那里找中央呢?惠施说:“吾知天下之中
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这话是说中央没有确定的地方。唉!中央的说法,
惠氏能在数千年前发现它的错误,不是圣人一样的人,谁能辨别出来呢?

  土的成分,各地不同,大体上八十种元素全有。而主要成分,是八种元素。
现在把八种元素的名字和百分比列出来。

  氧 Oxygenium 47.3 矽 Silicium 27.9
  铝 Alminium 8.2 铁 Ferrum 4.8
  钙 Calcium 3.7 镁 Magnesium 2.8
  钠 Natrium 2.8 钾 Kalium 2.5

  (上表中的“氧”原文作“酸素”,这里按现在习惯,译注。)

  其余的由无机、有机、化合物、腐败物混和而成,没听说是由潮湿产生的。
至于金属的生成,考查金属化学、质地学、矿物学、都不是由干燥生成的。寒对
于水,稍微有点可以解释得通的。大概说来,各种气体进行降温多数能变成液体。
雨露的行成,全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凝成水滴。但把论述的范围扩大,
气体变为液体要用寒,固体变为液体就要用热,冰雹霜雪,遇热融化,人们是知
道的。寒生水的说法只不过是片面的议论,还不完善,严格说来,寒热都是能生
成水的。这样看来,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的说法,都不可取。

  火生苦的说法,是他以为各种食物,被火烧焦烂了,常带苦味。实际上,这
是化学作用产生了一种苦味质,并不是火产生的。火只不过是一种加热方法,苦
味质哪需要火的成分来合成呢。况且,化学反应大都靠加热完成,甜酸辣咸全可
以生成,怎么能说它专门产生苦呢?至于甜,大部分是糖类。糖类是有机物中的
炭水化合物,全是从果实中得来的,应该说木生甘。现在他酸从木中取,甜就舍
掉木从土中取,可以说是疯了。人们日常知道的辛辣的东西,也全是草木有机类
的。金属化合物中辛辣的,实在少见。在水中的咸味,大部分是盐,海水中最多,
其次是盐井。这是盐溶解在水里,而不是水能产生盐。况且还有所谓盐矿,那是
固体结晶物,这样说来盐也不是全在水中了。总之,这种错误说法全是笃信五行、
妄加附会来的,用事实一对照就不符合了,是粗疏荒陋的,有见识的人是看不起、
不赞同的。

  把鸡蛋孵一天,剖开来会看到心已经有型了。鸡蛋里没有苦味,所以我们知
道心的产生并不靠苦。再拿已经长成的心脏来分析,心肌的各种成分跟平常的肌
肉没什么不同,也看不到苦味质的痕迹。却稍含糖质,甜倒是有。心含有血液,
血液常带有盐分,咸也是有的。即使今天所用苦味质的药也是用来健胃,没有补
心的作用。脾脏的化学成分,糖质很少,大部分是各种发酵素及铁等,找不到甜。
辛生肺的说法,大体上跟上面说的一样没有根据。肺是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软
骨组织组合成的,其中的有机质是蛋白发酵素,无机质是食盐、锰、铁、石灰、
硫酸、磷酸、钾、钠之类,大体上味咸的多,却实在没有辣味的东西。再看咸生
肾的说法,今天来看,肾是排尿器官,跟咸自然是不能分开,但是灵素所说的肾
是藏精之器。况且食盐成分,全身都有,血、泪、汗、涕、精、尿、屎,没有不
咸的,怎么能认为咸只属于肾呢?总之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的说法
也是笃信五行、妄加附会来的,不值得深入讨论。

  产生血的是骨髓和脾。而灵素中的脾实际是胰,与血无关。心是运输血的,
根据生理实验,它的职责纯粹是物理学的机能,没有医化学的作用。即使硬把灵
素中的脾当成今日的脾,也应该改说成心行血、脾生血,还说得过去,不应该说
心生血、血生脾。筋肉(既肌肉,译注)由中胚叶产生,胰由内胚叶产生,脾由
中间叶产生,三者各不相同。所以说脾生肉的说法,无论指的是脾还是胰,全都
不符合。肺的产生也由内胚叶,怎么能说由肉产生呢?那么脾生肉、肉生肺之说
就错了!皮毛由外胚叶产生,肾由中胚叶产生,都和内胚叶产生的肺是完全分开
的。那么肺生皮毛、皮毛生脾的说法错了!骨髓的产生跟骨一样,从中间叶产生。
肝是内胚叶,与中胚叶的肾,没有关系。那么肾生骨髓,骨髓生肝的说法又错了!

  最后,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这些说法当中,只有肺和鼻相通,
符合事实。脾和口的关系,还可以勉强解释。怎么呢?灵素说的脾,是胰脏。胰
属于消化器官,口是消化管,口与胰是同一系统。至于心与舌,肾与耳,以今天
的解剖生理核对,没有一个符合的!

  素问六节臟象论说:“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其华在爪(指甲,译注),其充
在筋。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凡十一臟,皆
取决于胆也。”按这说的是十二臟的外在内在(这句原文:“按此十二臟之相使
也”),华——外在表现,充——里面的东西。说心里面的东西送进了血脉,说
对了要点,外在表现在面部就是片面的议论了。心使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分布到
周身,不只在面部。如果心臟强健,血行旺盛,全身营养好,就会皮肤光滑,粘
膜红润,而不是只在面部表现出来。肺与皮毛的说法,前面已经说过它的错误了。
肾与骨,前面也说过。至于头发,也由外胚叶产生,解剖上,生理上,都和肾没
有关系。各种肾臟疾病的症状,也没有波及头发的。其华在发的说法,错得厉害!
肝与筋,前面也说过。指甲的产生,也由外胚叶。指甲半透明,可以看见下面的
血色,对贫血郁血的诊断很有帮助。所以血液循环器官的疾病凭这个可以看出一
些,没听说它跟肝有关系。嘴唇跟内藏也没有关系,只是根据它颜色的湿润干枯
可以推断血液循环及营养好不好。而在诊断学上,容易干燥生屑的,就知道有热
病;带煤炱色的,是伤寒Typhus abdominolis的特征。就只有这些,没听说和脾
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有什么关系。肌,说文说:肉也,玉篇说:肤也。脾胃、
大小肠是消化器官,膀胱是泌尿器官,三焦没有功能(见前章)。消化排泄好,
就会全身营养充足,动作有力,而不仅在皮肤肌肉脂肪。消化排泄不良,就会全
身受损害,也不仅是皮肤肌肉脂肪受损害。胆是胆汁蓄存的地方,就是胆囊。胆
汁成分,是肝脏细胞分泌的液体(名叫肝脏胆汁Lebergalle)与胆管胆囊分泌粘
液(总称胆囊胆汁,Blasengalle)合成的。它生理上的功能,以溶解游离脂肪
为主,食物消毒能力不如胃液。胆没有总领十一藏的功能,没有统治十一藏的价
值,要说全取决于它,不是格外荒谬的吗?
第五章  经脉络脉
  
  旧医看病,古代有望闻问切四法。今天切脉盛行,另外三法废了。用三部九
候,判断生死、百病、五藏六府,是荒玄诡异、不可理解的。魏晋之后,附会更
杂,歪理邪说,虚妄邪僻而放肆。唉!它欺骗迷惑人很厉害呀。推究原因,全因
为不了解血脉的起止、出入、分布、联络运行次序。于是脉的功能作用,全都模
模糊糊,不得要领,胡乱推测,走错了路,这是解剖不精的罪过。要了解脉的真
理,不明白它的解剖不行,解剖了解了,脉的出入联络,运行次序部位得到了真
相,于是生理病理的作用变化就可以讨论了。不然的话,不知道运行道路,却要
谈它的性状,凭空猜测,根本上就是错的虚的。偶然说中的,一千个里面也没有
一个,那是一定的。灵素中说的经脉运行次序,用今天实地解剖见到的对照,没
有符合的。对于古人这是因为技术不精,器械不好,好空想却少做实验,被时势
见闻限制,没有办法。我又何必用今天的学问知识,去批评古人的荒陋呢!但作
为生在二十世纪的人,在医学昌明的时代,实物真理已经很明确了,却固执成见,
用切脉判断疾病的,在国内还到处都是,真不知道这些人想干什么!治病也象治
国一样,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我也说当医生得从明白筋骨、肌肉、神经、
血管、脏腑的位置功能开始。不这样,就象走在宫墙外面,看不到宗庙的美丽,
百官的富有,却要谈论升堂入室,没到港口就想到大海,一辈子都是门外汉那。

  脉字古籍作衇,《说文》说:“血理分邪行体中者。”《素问·脉要精微论》
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那么《灵素》说的脉,就是今天的血管,
Blutgefaess,这是没有疑问的了。今天说的血管,分动静两种,动脉
(Artherien),静脉(Venen)。动脉,在深处,不停跳动,颈侧、腕下、足踝
下这些地方稍微走到浅处,用手指按着能感到跳动。静脉,大枝也在深处,跟动
脉并行,小枝一般在浅处,象青色树枝一样的网络,在皮下可以看见。今天考查
《灵素》全书,里面说的脉也分两类,经脉,络脉。寻找定义,《灵枢·经脉篇》
有话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际,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
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又说:“经脉者,常不可
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这样看来,里面说的经脉,
似乎与动脉相当。所谓络脉,似乎与静脉相近了。即使这样,也不能马上下结论。
因为《灵素》里面的静动脉界限还有两个可疑的地方。上文引用的经文,用来区
别经脉的,只是深浅和隐藏显现,并没有明说静或动。那么静脉大干,在深处走
的,叫经脉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怎么知道《灵素》里说的经脉,不是深部动静脉
的总称呢。其中说的络脉,不是单指皮下静脉而言。要是把经脉当动脉,那把深
部静脉放到哪去呢?这是第一个可疑的地方。灵素把经脉分成十二条,手足三阴
三阳,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络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大肠经、少阳
三焦经,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
总共十二经,负责十二藏府。他说的手三阴足三阳的运行性质,属于远心性,由
躯干走向四肢,符合今天的动脉血行方向。他说的手三阳足三阴的运行性质,属
求心性,从手足指端开始,反走向躯干,符合今天的静脉血行方向。那么《灵素》
说的经脉当中,手三阴足三阳是动脉,手三阳足三阴是静脉,其中的络脉,专指
皮下浅处的静脉,也不一定,这是第二个可疑的地方。

  但是进一步考查,《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
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
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天以候肺,地以
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
候耳目之气。”看这段话,上部三候,明确说是动脉了。历代注家都认为上部天
属足少阳,地属足阳明,人属手少阳,那么足少阳,足阳明、手少阳三经是动脉,
就确定了。中部三候,注家都认为中部天是寸口中的动脉,地是大指、次指、歧
骨、合谷间的动脉,人是掌后锐骨端的动脉,那么这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三
经,也是动脉了。下部三候,注家认为天在五里的地方,摸得到跳动,地是足内
踝下动脉,人在箕斗的地方,摸得到跳动,那么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三经,
也是动脉了。《灵素》经脉,在手足的不过十二条,而根据上面说的,其中九经,
已经确定为动脉。这样推断,知道另外三经,也一定是动脉,不是指静脉说的。

  不只这些,上部人,中部地,是手之阳。下部三候,是足之阴。全是逆行的
脉,就是符合今天静脉血行方向的,也全是动脉。《灵素·动输篇》,也说足少
阴是跳动不停的,那么即使是逆行的经脉,也全是动脉。

  读者还有疑问吗?那就说得再深一点。《灵枢·五十营篇》说:“人经脉上
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二
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这里说的二十八脉,
是左右各十二经,两条跷脉,一任脉一督脉。看到这,十二经中,全都有营气在
其中运行,一运行脉就动(义见动输篇)。那么十二经脉,他全认为是能动的了。

  从这以后我才敢断言:《灵素》说的经脉,意思都是说动脉,把深部的脉说
成经脉,是错把静脉合进动脉里去了。

  有人说:先生说灵素里经脉意思全是动脉,我听得很信服。说深部静脉,也
被错当成了动脉,还有确实的证据吗?我愿意详细听一下。我回答说:灵素脉只
有两大类,既然把深部脉当经脉,那深部静脉,还能到哪去?这深部静脉,也被
归入经脉当中是明显的!既然把经脉当动脉,这就是把深部静脉当动脉了。因为
灵素知道动脉多数在深部,而不知道静脉大干,也在深部。就胡乱断定深部的脉
全是动脉。不只这样,其实灵素不知道有静脉。即使他说的络脉,好象属于静脉,
但综合全书,可以知道其中说的络脉,全是说的经脉的分枝,由一条经脉联络其
他经脉的。请看《灵枢·经脉篇》的话,说:“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
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解释的人说,凡是经脉都走在分肉
之间、溪谷交会的地方,络脉走的,纵横错杂,是经脉走不到的,所以说是绝道。
这样看来,《灵素》说的络脉,只不过在经脉不到的地方,出入联络,起到流通
作用罢了。不是经脉的别枝,还是什么呢?这是第一个证据。还有《脉度篇》说: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这就明确说经脉的分支横走的,叫做络脉,这是
第二个证据。还有《经脉篇》有十五络的名字,手太阴的别枝叫列缺,少阴的别
枝叫通里,厥阴的别枝叫内关,太阳的别枝叫支正,阳明的别枝叫偏历,少阳的
别枝叫外关,足太阳的别枝叫飞阳,少阳的别枝叫光明,阳明的别枝叫丰隆,太
阴的别枝叫公孙,少阴的别枝叫大钟,厥阴的别枝叫蠡沟,任脉的别枝叫尾翳,
督脉的别枝叫长强,脾的太络叫大包。明确地把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的别枝,叫
做络脉,这是第三个证据。根据这三个证据,《灵素》的络脉全是经脉的分枝,
不用怀疑了。它说的络脉,显然是今天的静脉,还误认为经脉的分枝,何况深部
的静脉呢?所以我说:《灵素》不知道有静脉,其中说的络脉,是今天的浅层静
脉,而《灵素》误认为是经脉的分枝。其中说的经脉,包括今天的动脉和深部静
脉,而《灵素》误认为全是动脉。这样谬误疏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的人,怎么
还不知道回来呢?

  第六章 十二经脉

  要举出《灵素》经脉行走部位,一一跟今天血管行走次序部位对照有两个困
难。上章已经说过,灵素的经脉,不区分动静,混在一起,极难分清,这是第一。
它定部位全用同身寸,而同身寸各人说的又不一样,而且又粗疏,难作标准,这
是第二。如果凭想象硬要对照,恐怕毫厘之差,冤枉了古人。所以只举大的指出
谬误,其余经过道路上的细碎俞穴,不一一勉强对照了。

  《灵枢·经脉篇》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入寸口,……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
者,……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中焦,是腹膜的上部(见《五脏六府篇》)。
凡是脉全从心脏出发,回到心脏,腹膜怎么会有经脉的起始部分,这是第一个错
误。内脏动脉,自然有内脏分支,全从大动脉干来,怎么会有腹膜大肠联络的脉,
这是第二个错误。联络胃的脉,全从横隔膜下大动脉干来,共分三道:(一)直
接从大动脉干来的,只有一支,沿胃小弯向左。(二)从肝脉来的,有两支。一
支沿胃小弯向右,与左支相通;一支沿胃底右侧,这脉有分枝进入十二指肠。
(三)从脾脉来的,有两支,一支沿胃底左侧,与胃底右侧那支相通;一支分布
在胃左壁外面,很短而且小。这样看来,胃中的脉,与肠中有关系的,只有十二
指肠,哪里有下连大肠,回来沿着胃口的脉呢?这是第三个错误。隔膜上下的动
脉,除大动脉干及内乳动脉外,绝不相通,没有从大肠穿膈膜进肺的脉,也没有
从肺穴膈膜进入大肠的脉,这是第四个错误。从腋下以下,详见下篇。

  《经脉篇》又说:“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入缺盆,络
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
中,……上挟鼻孔。”次指端是肺经终点,大肠经来承接。凡是动脉没有逆流而
上的,这是第一个错误。肺部动脉,没有从缺盆来的,从缺盆来的,只有乳动脉,
这是第二个错误。齿中动脉,全是从颈动脉出发的,与肺无关,这是第三个错误。
人中的动脉,虽然也是从颈动脉来,但与齿动脉不同枝,不是从牙齿来又回去的,
这是第四个错误。

  其中这样说胃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入上齿中,……
至额颅;其支者,……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
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
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
其端。”这段文字意思很散,几乎看不清。大意是说,足阳明脉,从鼻中出发,
上到额头。分一支下行,进入缺盆,分成两路,一路沿乳房直往下走,到气街,
一路穿过隔膜属于胃联络脾的脉,回到胃口,下到气街,两路又合成一路。又下
到髀关,到脚背又分成三枝,一枝进入大指,一枝进入中指外面,一枝进入中指
内部。其中说的缺盆,是锁骨上窝。气街下不到髀关,上不到脐,可能就是气冲
吧?在鼠蹊上,大概这样解释,不知道符不符合作者的意思呢?不能把古人挖出
来问,所以还不能确定。现在一节一节经文反驳,就足够让他闭嘴了。额头的脉
全是从眼睛耳朵来的,与鼻动脉有连通的分枝,不是从鼻子来的,更不是从出入
牙齿脸颊的脉来的,这是第一个错误。属于胃而联络脾的脉,从大动脉干出来,
前面已经说了,不是从缺盆穿横膈膜来的,这是第二个错误。乳房内的脉,实际
是内乳动脉,这从缺盆近部来是对的,但是它的末悄,不过散布在前胸内壁,沿
胸壁下行,穿过横隔膜的,是上腹壁动脉,与从鼠蹊上行的下腹壁动脉相连通,
不是这条脉直接下行到鼠蹊,这是第三个错误。至于从胃口开始,下到气街的脉,
根本没有,这是第四个错误。由下髀关进入脚的,是外肠骨动脉,从大动脉干来,
在鼠蹊部分出一小支,沿下腹壁上行,与内乳动脉连通,不是乳动脉直接到鼠蹊,
下到脚背,这是第五个错误。况且额头的脉,乳房内的脉,上腹下腹的脉,鼠蹊
的脉,脚背的脉,全都跟胃无关,叫它胃脉,就是瞎说的错话了。

  又说:“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咽,……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动脉没有从脚逆流的,
这是第一个错误。属于脾而联络胃的脉,上面已经说过了,不是从肚子里来的,
这是第二个错误。咽头舌下的脉,从外颈动脉来,没有从胃向上的,这是第三个
错误。进入心的脉,进入心里面的,只有大静脉、肺静脉;从心里出来的,只有
大动脉、肺动脉;分布在外面的,只有心冠动脉,是从大动脉出来的,怎么会有
从胃上膈进入心中的脉呢?这是第四个错误。

  又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
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凡是
动脉全是从心中出来的,不只心脉这样,不能专拿心脉说,这是第一个错误。动
脉从心出来,没有不到的地方,没有不联络的地方,不是只有小肠咽及目系,不
能专说小肠咽及目系的脉属心,这是第二个错误。出腋下的脉,直接从大动脉弓
来,没有从肺来的,这是第三个错误。从腋到手,驳议见后篇。

  又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锐眦,却入耳中;其支
者……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小指端的脉,动脉全从尺骨桡骨动脉来,动脉没
有逆流的,静脉全归到上膊静脉,经腋窝,经缺盆向下,进入大静脉,回到心。
它说进入缺盆联络心,还差不太多。至于下膈到胃,就大错了。脉当然有从心脏
下膈到达胃的,但那是别的脉,不是从小指过缺盆进入心的脉,这是第一个错误。
跟胃和小肠有关系的脉,就是前面说的肝脉。其中一支联络胃,其中一支联络十
二指肠。至于小肠的动脉,只有上肠间膜动脉出来的分枝,也是从大动脉干来的。
由小肠到胃的(这句原文:抵胃属小肠),没有这个脉,这是第二个错误。上到
脸颊的脉,全从颈脉来,它说从缺盆上脸颊,也相近。但头部的脉,大抵全从颈
脉来,总脉只有一个,不是各经特别的分枝,这是第三个错误。锐眦,就是外眼
角。耳朵前面有动脉出来,分布在头盖侧面和外眼角旁边,不是从外眼角进入耳
朵里,这是第四个错误。从内眼角斜着联络眼睛下边的脉,没有,只有从颧骨
(原文只有颧字,加个骨字可能不合适,译注)上到内眼角的,这是第五个错误。

  又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眦:眼角,译注),上额交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髀:大腿,髀枢应该是躯干和大
腿间的关节),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腘:腿弯,译注)中,……至小指外
侧。”从内眼角上到额头在头顶上会合的,没有专门的脉。上到额头在头顶上会
合的,是额动脉,内眼角动脉与它相连罢了。不是内眼角动脉直接上到头顶,这
是第一个错误。从头顶进入联络脑的,是后头动脉的一个小枝,从颅顶孔进入,
本来是外颈动脉,在下颚部分枝,不是从前方来的,这是第二个错误。沿着脊而
下行的,没有动脉,这样逆行而上的只是奇静脉,这是第三个错误。肾和膀胱相
联络的,是输尿管。它的动脉是肾动脉,是从大动脉干来的,膀胱动脉是从下腹
动脉来的,相互独立,这是第四个错误。况且说这条脉是沿着脊柱来的,这是第
五个错误。通过肩胛沿着脊柱通过髀关节在腿弯会合的,没有这条脉。小指外侧
的动脉,是从胫骨动脉前后枝来的,出自股动脉,从大动脉干分出来的,没有从
肩胛内双管直接下来,在腿弯会合又到小指的,这是第六个错误。

  又说:“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上股内后廉,贯脊
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
络心,注胸中。”从小指下开始,斜走向足心的,是后胫骨动脉。从足心斜走向
小指的,不是逆流的脉,这是第一个错误。通过脊柱属于肾联络膀胱的,没有这
条脉,前面已经说了,这是第二个错误。贯穿肝膈的脉,只有门脉,是从自肠来
的静脉,与肾没有关系,这是第三个错误。肺肝的脉相互独立,这是第四个错误。
沿喉咙到舌根的,是外颈动脉和它的分枝舌动脉,是从锁骨下动脉来的,不是从
肺出来的,这是第五个错误。联络心的脉,是心冠动脉,前面已经说过,也不是
从肺出来的,这是第六个错误。

  又说:“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隔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
者,……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属于心包络的脉,只有前从膈动脉的心囊分枝,
及心囊横膈膜动脉,全来自内乳动脉。而内乳动脉中直的,穿过膈膜下行,是上
腹壁动脉,它说下膈联络三焦,差不太多。在腹壁下部的是从下腹壁动脉逆行向
上的分枝,与上腹壁动脉相通,已经不是上腹壁动脉了。所以说它联络上中两焦
还可以,下焦不是它的范围,不能说联络三焦,这是第一个错误。到腋窝进入手
的脉,是腋下动脉,与内乳动脉无关,这是第二个错误矣。从腋以下,驳议见后。

  又说:“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入缺盆,布膻中,散络
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缺盆,上项系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
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手腕的脉,驳议见后。心包络的脉,下隔的
脉,全属于三焦的脉,前面全有了,没有从手来的,这是第一个错误。上缺盆,
上到脖子耳后的,是外颈动脉的分枝,与心包络的脉没有关系,这是第二个错误。
耳前的脉也从外颈动脉来,与耳后的脉在耳下分枝,互不干涉,没有从耳后进入
耳朵里面,出来走到耳朵前面的,第三个错误。

  又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锐眦:外眼角,译注),上抵头角,
下耳后,……至肩上,……入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横入髀
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下出外
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外眼角上,没有脉起始,周围分布的,
全是头动脉的分枝,没有独立的一条经脉,这是第一个错误。有从耳后到头角的
动脉枝,没有从头角到耳后的,这是第二个错误。胆囊的脉,从肝脉来,不过是
一条小分枝而已,应该以肝为主,不应该说属于胆而联络肝,这是第三个错误。
况且肝脉直接从大动脉来,不是有独立的,另外从缺盆向下穿过胸膈的,这是第
四个错误。从缺盆下腋过肋的,是不是指侧胸廓动脉呢,这条脉只到胸廓各肌肉,
不能直接下行进入髀厌,这是第五个错误。外踝之前的动脉,只有胫骨动脉,分
枝在腿弯下面分支,是从股动脉来的,没有单独的,从髀厌沿着髀阳来的,这是
第六个错误。按内经惯例,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的,三阳在手背脚背,三阴在
手心脚心,所以这足少阳脉,作者说的沿脚背上来进入小指次指之间的,是专指
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分布在指间的,全从胫骨动脉前枝来,小指次指之间,没有
独立的脉,这是第七个错误。

  又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
寸,……上腘内廉,……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循喉咙
之后,……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沿足背上部,
离内踝一寸的,是胫骨动脉后枝,不是逆行的,这是第一个错误。生殖器的脉,
从三方来,有从内肠骨动脉来的,有从外肠骨动脉来的,有从股动脉来的,没听
说从脚向上来的,这是第二个错误。连着胃属于肝联络胆的,前面已经说过,直
接从大动脉干来,没听说它从生殖器来,这是第三个错误。由颈部直接上到头的,
只有内外颈动脉,没有穿过膈膜来的,这是第四个错误。连着眼睛上到额头的,
眼动脉的分枝,叫做上眼窠动脉,来自内颈动脉,与肝胆无关,这是第五个错误。
从肝穿过膈膜进入肺的,没有这条脉,从肝穿过膈膜,只有门脉,归到右心,不
是进入于肺,这是第六个错误。以上说的,是十二经脉分布路线的错误。详细核
对,几乎没有一个字不是错的,从这可以看出旧医在基础上的不精确。根据这种
理论来论病,诊病,治病,可信吗?大家可以知道,不用我多说。

  第七章 手脉详考

  读《素问·三部九候论》,知道古人诊脉上下三部都要用,不是只用寸口。
还可以知道结喉旁的人迎脉与气口同样受重视,不是只用寸口。从越人难经开始,
只取寸口,判断五脏六腑,而医家诊脉,沿用了过来,已经不是内经的理论了。
脉就是血管,脉的搏动,与心脏跳动相应,周身上下没有不同。三部也好,人迎
也好,寸口也好,是一样的,并不能分配给五脏六腑,也不能推测疾病。从《灵
素》提倡脉象开始,越人标榜自己的绝学,王叔和那些人,全附和它,把脉学讨
论个没完,寸口脉就成了造物的玄机,生命的关键了。医者恭敬它,病人相信它,
梦话瞎说,牢不可破,这是旧医诊病的假门面。所以我对灵素经脉络脉的区别,
十二经脉的分布,反驳的特别详细。现在再把手上面的脉,一一详细考查,新旧
对照,显示它的错误,不知道可不可以让世人的迷梦醒来呢?

  现在全录《灵枢·经脉篇》关于手三阴三阳经脉行走分布的文字,取在手臂
的列一个表,凡是三阴脉从左向右读,三阳脉从右向左读。(从表的内容看,这
句好象说反了)
  
部位   指               腕         小臂        肘         大臂      经脉

    从大指尖出来,  进入寸口上鱼际  沿着小臂  下行到肘  沿大臂内侧下    手
    它的分支从次指  沿鱼际          内上骨下  中        行,走在少阴    太
    尖内侧出来                      沿                  心主前面        阴

    沿小指内侧从指  到掌后锐骨边,  沿小臂内  下行到肘  沿大臂内后侧,  手
    尖出来          进入掌内后侧    后侧      内        走在太阴心主    少
                                                        后面            阴

    沿中指从指尖出  进入手掌中间    下行到小  进入肘中  沿大臂内侧,    手
    来                              臂两肌肉            走在太阴少阴    厥
                                    之间                之间            阴

    从小指尖开始    沿手外侧上行到  直接向上  从肘内侧  沿大臂外后侧    手
                    腕部            沿着小臂  两肌肉之  上行 太
                                    骨下侧    间出来阳

    从小指次指尖开  沿着手表面上行  出来到小  上行到贯  沿着大臂外侧    手
    始,上行到两指  到腕部          臂外侧两  肘 少
    之间                            骨之间 阳

    从大指次指尖开  从合骨两骨之间  沿小臂上  进入肘外  上到大臂外前侧 手
    始              出来,向上进入  侧        侧         侧 阳
                    两肌肉中间 明

(鱼际:指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外侧称“大鱼际”,内
侧称“小鱼际”,译注)

(用纯文本可能这个表会乱,这个表第一行有:部位、指、腕、小臂、肘、大臂、
经脉,如果有的跑到第二行的话,请把窗口最大化。)
 
  看上表,各部经脉,都是六条,用今天的解剖来对照(专拿深部动静脉来说
明),如下:

  大臂部的主血管是上膊动脉(A. brachialis),旁边走的是前后的上膊静
脉(Vv. Brachales),全在大臂部内侧,其分支而在内部的,是上下尺骨副动
脉(Aa. collaterales ulnares sup. et inf.),是内侧血管,动脉静脉共有
五条。而上表内侧经脉,只有手三阴三枝,是错误的。况且上下尺副动脉,是上
膊动脉的分支,它的两条上膊静脉,又属于同流,那么大臂部内侧的脉,只有上
膊动脉、上膊静脉两条,而说有太阴少阴厥阴,各有专门一条经脉,又错了。

  大臂部外侧的脉,有两条。从上膊动脉分出一支,叫上膊深部动脉(A.
profunda brachii),向外下方走,马上又分成两枝,是中侧副动脉(A.
collateralis media)和桡骨侧副动脉(A. collateralis radialis)。而上表
说外侧有三条,错了。况且外侧各脉,也是从上膊动脉分出来的,而说手三阳各
有专门一经,又是错得厉害。

  肘部的脉,在内侧的,前面是上膊动脉,还有在旁边走的两条静脉;后部是
上尺骨副动脉,与尺骨反回动脉(A. recurrens ulnaris)形成的肘关节动脉网
(Rete articulare cubiti),两脉的上下大体吻合在一起,动静脉共四枝,全
是从上膊动脉来的。在外侧者只有一条,是桡骨副行动脉,与桡骨回反动脉(A.
recurrens radialis)形成的肘关节动脉网。在中后部的,是中侧副动脉,与骨
间反回动脉(A. interossea recurrens)形成的肘关节动脉网。全肘部,内四
外一中一,全是从上膊动脉来的。而上表说中三(手太阴厥阴少阳)内二(少阴
太阳)外一,是错误的。而且说六条各是专门一条经脉,又错了。

  臂部脉共八条,内侧三条,是尺骨动脉(A. ulnaris)和旁边的两条静脉
(Vv. ulnares);外侧三条,是桡骨动脉(A. radialis)和旁边的两条静脉
(Vv. radiales);前后各一条,掌侧骨间动脉(A. interossea volaris),
背侧骨间动脉(A. interossea dorsalis)。而上表说只有六枝,是错的。而且
说六枝各是专门的一条经脉,又是错的。腕部的脉,大致与臂部相同。而说六枝
各是专门的一条经脉,是错的。手指的脉,在手掌侧的,全来自深浅两动脉弓
(Arcus volares superficialis und profundus),各手指内外侧各一枝;在
手背侧的,出自背侧手根动脉枝(R. carpeus dorsalis)与第一背侧中手动脉
(A. metacarpea dorsalis I),也是各手指内外侧各一枝;静脉则全是浅层
静脉,不具体讨论。那么五指的脉一共十条,而表中说只有七条(手太阴二),
是错的。而且掌侧动脉,全是从尺骨桡骨动脉来的,背侧动脉,是从桡骨动脉来
的,推究根源,全是从上膊动脉来的,而说七枝分属六条经脉,是错的。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4b44e2b1t71ed92ea6059690.jpg

也谈“新央视大楼”象征什么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作者: 天路客
 

        http://xys3.dxiong.com/xys/netters/others/comments/cctv3.txt

网络关于央视大楼象征什么的争论似乎现在还没有凉下来,这里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看法。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里面还说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像男性生殖器,符号学家常说,法国是一个因那些有男子汉气概沉溺于女色的、像拿破仑和矮子那样危险的小个子领袖出名的国家。它选择一个一千英尺高的男性生殖器作为国家的象征再合适不过了。难怪蕾丝内裤的广告创意,要采用倒扣的埃菲尔铁塔,不仅纹理的细腻能照顾到内裤的同一性精粹性,并且在暗地里也蕴育了女性对男性的渴求。而选择花边加蕾丝的埃菲尔铁塔做女人的内衣,除却满足了以刚治柔的内在效应,更是能够彻底打造浪漫少女的钢铁情怀。(引用一句话:丹布朗一句话就囊括了法国的精髓,果真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作家,他的邪恶、诡异以及充满梦幻的手法,如同高级的阴谋制造者,当国家的顶梁柱被他一举变成了生殖器,法国的男男女女莫明惊诧了,他们纷纷怀疑丹布朗是不是已经给自己蝇营狗苟地编织一顶又一顶的绿帽子,不待观众明白,丹布朗早躲到一边,开始对付剩下的半杯咖啡,或者躲在房间自慰)。照此说法,我说法国人的脸上都趴着一个男性生殖器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瞧瞧人们的鼻子难道不像埃菲尔铁塔吗?难道法国人都搞图腾崇拜(还是阳具崇拜呢!)?

      不过央视大楼我确实没有看出好在哪里,为什么被采用,只是感到古怪一点,当属于后现代的“奇装异服”之类,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流行了一段时日了,但到现在已经是明日黄花了,后现代在它的繁琐喧嚣过后也该寿终正寝了,现在时髦的是“后后现代”,我们要赶时髦也许该搞一个后后现代的东西,自己搞不出来也可以请人搞呵呵,现在还玩“大裤衩”之类的东西实在不算高明,请人做这种东西就更加愚蠢。

      另一方面来讲,音乐形象、建筑形象等都有既确定又不确定的特点,使人们丰富深化欣赏成为可能,可以做多种可能的解释,至于其象征意义,几乎所有的艺术都可以做出多种解释,在音乐或者建筑领域表象的貌似更明显一些。就像中学生学的课文,作者也许就是写了一篇文字而已,但无数的解释者评论家却可以加上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崇高寓意或者低劣恶意灌输给学生们。

      这当属于审美趣味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心理层面,艺术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合目的性,并且都可以做出其貌似合理的解释,鲁迅说的“眼镜问题”也许可以为这个争论做一个注脚。
我宁愿积极一些看待这个问题,
当然,别有用心者除外。

回复sosilent《“忽悠”被忽悠了?》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作者:天路客

    确实我疏忽了,是我“忽悠”了大家。

  《庄子·应帝王》原文中“儵”这个字我是知道的但我没有打出来,引用部分是凭记忆背出来的。“倏”与“悠”太像,我没有注意(当然这不是理由)。

   感谢sosilent网友不吝指正,在这里对大家深表歉意。

(XYS20090829)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huntun3.txt

附:

“忽悠”被忽悠了?

  作者:sosilent

  新语丝090825新到天路客《浑沌之死–目前医学生物科研现状浅析》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huntun.txt)
开篇有谈及“忽悠”一词的来源

  初看一下,觉得又学到了新知识,好奇心使然,上网查了下《庄子·应帝
王》,其末篇“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
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
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儵同倏)

  到底《庄子·应帝王》中谈到的是“忽悠”二帝还是“倏忽”二帝,没有时
间去图书馆考证,凭个人对词义的理解加上经验直觉应该是后者,不过,新语丝
多年的教育告诉我,个人直觉只是个案,不足以作为判断,所以还请新语丝有条
件查证的达人指教。

(XYS20090827)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huntun2.txt

古今中国之我见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作者: 天路客

    说实话,历史上号称诸子百家,流传下来有些影响的无非孔孟老庄而已。中国儒(学、家、教)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上层统治者以及下层民众的内心,以致即使你不识字不知道孔子是谁也宿命似地接受着他的影响。道佛等等即使再怎么努力不是被同化就是被吸收,在民众中更是“三教合一”,和尚念经道士念咒儒生喊礼在丧事活动中甚至可以并行不悖。

    但由于儒家哲学(当然并非特指原始的孔子思想但包括之)特有的情理解构,使得他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思辨哲学,理的部分始终得不到真正发展,导致形式逻辑并不发达,非但没有发育完好的形式逻辑,连神们都被阉割了,所以中国并没有完整的成系统的神话传说,也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没有神在彼岸看着,也就没有惧怕,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惬易于被狂热,不但缺乏浮士德的追求精神,也缺乏堂吉诃德似地勇敢情怀但其好处是进化出来了进取精神,能够积极地入世,入世入则入矣,因为没有神的帮助,就只能强颜欢笑百倍悲情的悲苦的前行。因为没有神,没有惧怕,天子们便扛着天理天道的大旗,旗上俨然书写着伦理宗教和政治的符号,此三者合理的被道完美的捆绑起来,支撑着天子们行驶绝对权力,殊不知天子们率领的是一盘散沙似地苟且偷安和自私自利的刁民而已。

    这样的系统发展不出完美高贵的民族性格,现代国际条件下只能培养出市侩,哪怕做的官再大,究其源市侩而已,这样的系统只能培养出刁民,始终上不的台面的,更不会发展出科学与民主,哪怕再来十次五四运动。

    福泽谕吉说得好,“纵令达摩大师面壁九十年也不能发明出蒸汽机和电报,哪怕读破了中国的万卷经书,掌握了无形的恩威的治民妙法,也不能通晓现代世界的经国济民之道。至于孔孟更是不识时务,意想一他们的学问来左右当时的政治,不仅被人嘲笑而且对后世也无益处。”(大意)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看好中国:D

论关于“《春秋》笔法”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作者:天路客
    何祚庥院士给方舟子书《爱因斯坦信上帝吗?——方舟子解读科学史著名谜团》写的推荐评论:
一本饶有趣味,继承《春秋》笔法——“不溢美,不虚饰,不为贤者讳”的好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何祚庥
http://xys3.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einstein_preface.txt

    何院士似乎对所谓“春秋笔法”的理解有误。

    所谓春秋笔法是指用字上的选择,对叙述对象的善恶好坏尽在文字中了,所以,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

    再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不明显的骂人”解释有些极端了呵呵。

    先说春秋笔法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再举一个实例,《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不用多说,《左传》里面交代的很清楚,《春秋》里面则仅仅一句话: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对于这句话《公羊专》是这样解释的:“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谷梁传》的解释是:“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通常意义上,“克”字本是用于敌对双方的,一个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叫克克。克是什么意思?是杀的意思。杀为什么把它说成是克?是强调郑庄公的恶。为什么强调郑庄公的恶?母亲是想要立段,自己却把段杀了,不如不给他地盘算了。段是什么人?是郑庄公的弟弟。为什么不称弟弟?是因为他与国为敌。写明地点是为什么?是因为与国为敌。齐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不写明地点?因为发生在国都之内。发生在国都之内,虽然与国为敌,也不写明地点。不与国为敌,虽然在国都之外,也不写明地点。一个“克”字,反映了孔子的善恶是非观,着墨不多,立场分明。

     我们做学术打假,就是要揭露丑恶,弘扬真诚,要稳、准、狠。不但不应该要春秋笔法,相反,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与何院士共勉。

解读邓拓的文章《燕山夜话(一集)·一个鸡蛋的家当》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文/天路客

    马南邨先生在《燕山夜话(一集)·一个鸡蛋的家当》中说,家当的”当”字,本来应该写成”帑”字。
帑是货币贮藏的意思,读音如”荡”字,北方人读成”当”字的同音,所以口语变成了”家当”。可是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12月第一版第1120页),对这个”帑”字的解释却是读作tang(三声),意思为:<书>国库里的钱财;公款:国~|公~。<古>又同“孥”(nu二声)。不知是邓拓先生搞错了还是怎么回事?请有关专家不吝解释。

   

    另,从邓拓先生文章中引用的江盈科的《雪涛小说》里的故事可以看出,有些穷人,穷则穷矣,却并不一定老实。就像一些人骂贪官污吏,岂不知他自己有了机会说不定还不如他们骂的那些人,我在这里只是指出,这些人只是一味骂厕所臭不会去意识臭的原因。一方面呼吁着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且苦大仇深状一方面自己就不负责任的制造着不公正,起码是想了或者说动了坏心眼儿。恰如邓拓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的:江盈科描写的这个”市人”,虽然”贫甚”,却不是劳苦的人民,大概是属于中世纪城市里破产的商人之流,他满脑子都是欺诈剥削的想法,没有老老实实地努力生产劳动的念头。这样的人即便挣到了一份家当,也不可能经营什么生产事业,而只会想找个小老婆等等,终于引起夫妻打架,不欢而散,那是必然的结果。
  历来只有真正老实的劳动者,才懂得劳动产生财富的道理,才能够抿除一切想入非非的发财思想,而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

    
   
切不可,嘴里说一套,做起来完全又是另外一回事,口头对造假深恶痛绝,私底下乐此不疲,为那一点点小利或大利放弃良心置国家公民的利益于不顾。
    这太自私低劣了。

 

附:一个鸡蛋的家当
邓拓

  说起家当,人们总以为这是相当数量的财富。家当的”当”字,本来应该写成”帑”字。帑是货币贮藏的意思,读音如”荡”字,北方人读成”当”字的同音,所以口语变成了”家当”。
  我们平常说某人有了家当,就是承认他有许多家财,却不会相信一个鸡蛋能算得了什么家当!然而,庄子早就讲过有”见卵求富”的人,因此,我们对于一个鸡蛋的家当,也不应该小看它。
  的确,任何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很小的数量开始的。这正如集腋可以成裘、涓滴可以成江河的道理一样。但是,这并不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只要有了一个鸡蛋,就等于有了一份家当。事情决不可能这样简单和容易。
  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位小说家,名叫江盈科,他编写了一部《雪涛小说》,其中有一个故事说:”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复生?,三年可得二十五牛。?所生者,又复生?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特此金以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
  这个故事的后半还有许多情节,没有多大意义,可以不必讲它。不过有一点还应该提到,就是这个财迷后来说,他还打算娶一个小老婆。这下子引起了他的老婆”怫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于是这一个鸡蛋的家当就全部毁掉了。
  你看这个故事不是可以说明许多问题吗?这个财迷也知道,家当的积累是需要不少时间的。因此,他同老婆计算要有十年才能挣到这份家当。这似乎也合于情理。但是,他的计划简直没有任何可靠的根据,而完全是出于一种假设,每一步骤都以前一个假设的结果为前提。对于十年以后的事情,他统统用空想代替了现实,充分显出财迷的本色,以致激起老婆生气,一拳头就把他的家当打得精光。更重要的是,他的财富积累计划根本不是从生产出发,而是以巧取豪夺的手段去追求他自己发财的目的。
  如果要问,他的鸡蛋是从何而来的呢?回答是拾来的。这个事实本来就不光彩。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要混水摸鱼,等到小鸡孵出以后,他就将不管三七二十一,抱一个小母鸡回来。可见这个发财的第一步计划,又是连偷带骗的一种勾当。
  接着,他继续设想,鸡又生鸡,用鸡卖钱,钱买母牛,母牛繁殖,卖牛得钱,用钱放债,这么一连串的发财计划,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的计划。其中每一个重要的关键,几乎都要依靠投机买卖和进行剥削,才能够实现的。这就证明,江盈科描写的这个”市人”,虽然”贫甚”,却不是劳苦的人民,大概是属于中世纪城市里破产的商人之流,他满脑子都是欺诈剥削的想法,没有老老实实地努力生产劳动的念头。这样的人即便掐到了一份家当,也不可能经营什么生产事业,而只会想找个小老婆等等,终于引起夫妻打架,不欢而散,那是必然的结果。
  历来只有真正老实的劳动者,才懂得劳动产生财富的道理,才能够抿除一切想入非非的发财思想,而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

“扶桑”小考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天路客按:有位博友说扶桑是日本,可能还有不少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在这里我提供一种意见。

“扶桑”小考 马南邨

“为什么你把扶桑说成墨西哥?难道过去我们把扶桑当做日本真的是错了吗?”
  有人看了前次的《夜话》以后,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我想把扶桑做一个小小的考证。
  扶桑决不是日本,这是可以肯定的。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史籍中,对日本的正式称呼都是“倭国”。如《山海经》的《海内北经》早就写着:“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当时所谓“带方”即今之朝鲜平壤西南地区,汉代为带方郡。后来的史籍,包括我前次引述的《梁书》、《南史》等都在内,也一概称日本为“倭国”,与“扶桑国”区别得非常清楚,不相混淆。在这些史书的《东夷列传》中,“倭国”和“扶桑国”都分开立传,显然是两个国家。
  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两个国家的距离也很远。倭国的位置,只是“在带方东大海内”;而扶桑国的位置,则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查《南史》载,大汉国是“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而文身国又是“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这样算来,扶桑国距离中国共有三万多里,比日本远得多了。
  了。
  写到这里,报社的同志给我送来了许多有关的材料。其中有一个材料说,早在一七六一年,有一个学者名叫金勒,大概是法国人,他已经根据《梁书》的记载,指出扶桑国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并且认为发现新大陆的可能以中国人为最早。一八七二年又有一个学者名叫威宁,完全支持金勒的主张,认为扶桑必是墨西哥。一九○一年七月,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弗雷尔也发表论文,提出与威宁相同的主张。但是在帝国主义国家,这种意见当然不能流传,而逐渐被淹没了。
  看了这些材料之后,我更加相信这个判断是可以站住脚的。因为那些外国人也证明《梁书》记载的扶桑国物产和风俗,大体上与古代的墨西哥很相似。
  据说,所谓扶桑木,就是古代墨西哥人所谓“龙舌兰”。它到处生长,高达三十六尺。墨西哥人日常饮食和衣料等,无不仰给于这种植物。在墨西哥北部地区,古代有巨大的野牛,角很长。这同样符合于《梁书》的记载。
  至于有人说,古代墨西哥没有葡萄,只是后来欧洲人到达了美洲,葡萄的种子才从欧洲输入美洲。威宁等人却证明,在欧洲人未到美洲以前,美洲已经有野生的葡萄,就是《梁书》说的蒲桃。法国人房龙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世界地理》中,也说欧洲人初到美洲时,称美洲为“外因兰”,意思就是“葡萄洲”,因为那里出产一种葡萄,可以用来酿造美酒。
  还有的人说,美洲没有马,后来西班牙人才把马运到美洲去。但是,动物学家根据地下挖掘的动物骨骼,证明美洲在远古时期曾有马类生存。可能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一千年的慧深时代,墨西哥一带仍然有马也未可知。
  在墨西哥出土的许多碑刻中,有一些人像与我国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还有的石碑有一个大龟,高八英尺,重二十吨以上,雕着许多象形文字。据考古家判断,这些显然都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还证明古代的墨西哥和秘鲁等地,“会熔炼金、银、白金、铜以及铜和铅的合金——青铜,却没有发现任何地方会炼铁的”。这一点与《梁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
  《梁书》上面本来还有一段文字写道:“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贵人有罪,国乃大会,坐罪人于坑,对之宴饮,分诀若死别焉,以灰绕之。”前次我删节了这一段文字。现在看了威宁的材料,才知道墨西哥的风俗恰恰也是这样。
  最后恐怕有人会问,当时人们往来到底是走哪一条路呢?这正如房龙说的:“他们是由太平洋北部窄狭的地方航行来的呢?还是由白令海峡的冰上走过来的呢?还是远在美亚两洲间尚有陆地相连的时代便过来的呢?——这些我们全不知道。”然而,他实际上做了三种可能的假设。或许古代的中国和扶桑国之间的交通是三种情形都有,这也未可知。

    谁最早发现美洲  马南邨
    最早发现美洲的是谁呢?这个问题本来已经有了答案,人们都知道是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哥伦布最早发现了美洲。然而,现在这个答案却发生了动摇。
  在《知识就是力量》一九六一年八月号中,刊载了非常新奇的资料,说明中国人到达美洲比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还要早一千年。
  这个资料向我们介绍,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佛教徒,曾经沿着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等地,并且用文字记述了那里的物产和风俗习惯等情形。资料同时指出,在墨西哥和秘鲁的某些古国遗址的发掘工作中,还发现了与中国一样的佛像;当地古代建筑和雕刻,也是亚洲的风格;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墨西哥最大的民族之一——奥西德克族的全部文化都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为了判明这个资料的可靠性,报纸编辑部调阅了俄文《知识就是力量》的原稿。原来这个资料的中文稿是根据俄文摘编的,有若干重要的删节。俄文稿中说到,中国佛教徒游历了大西洋彼岸的国家,那个国家的名字是“AY—ⅢAH”。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切地找到这个问题的新答案。
  按照俄文的读音,我在反复考证之后认为,那个美洲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中文译名就是“扶桑”。如果《知识就是力量》的资料介绍是可靠的话,那末,还可以更确切地说,中国古人所谓“扶桑”便是指的“墨西哥”。过去一般人把扶桑当成日本,那是错误的。古代史书中称为“倭国”的才是日本,而扶桑则是墨西哥。
  何以见得呢?打开唐代姚思廉编撰的《梁书》卷五十四,我们在《东夷列传》中就会看到如下的一段重要记载:
  “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面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有桑梨,经年不坏。多蒲桃。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
  这一段文字记叙中,有几点重要的情况,与上述资料相吻合,就是说:第一、它描写的恰恰是五世纪的情况。齐永元元年即公元四九九年,是五世纪的末期。第二、沙门慧深是当时著名的僧人,还不只是一般的佛教徒。第三、文中所述扶桑的物产和风俗习惯,的确很象墨西哥。而且这一段文字在唐代李延寿编撰的《南史》卷七十九中又重复出现了一次。《梁书》和《南史》同是唐代的作家编撰的,他们的时代离南北朝不远,见闻当然比较确实可信。只是我们过去没有注意罢了。
  不过有一点是史籍记载与外文资料相异之处。这就是慧深的国籍尚待考证。《梁书》写的是“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好象慧深是从扶桑国来的。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查考。
  但是,无论如何,这一段历史记载,总可以说明中国人和亚洲人,早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就已经与美洲的国家和人民有了亲密的往来。当时从亚洲大陆到美洲大陆,只要沿着阿留申和阿拉斯加前进,可能并不很困难。因此,中国人和美洲各国人民的友谊无疑地具有悠久的传统,这是多么重要的历史事实啊!
  如此说来,哥伦布显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了。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哥伦布的功绩完全抹杀,他毕竟可以算是发现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的第一人。
  与古代扶桑国有关的问题还不少,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还有许多值得介绍的材料,今天说不完了。希望热心的朋友们也能够多多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