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如是说

Recent News

Archives

存档:11月, 2007

11月 25, 2007 @ 2:25 am

屁股决定老虎——重读《屁股决定脑袋》

【华南虎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早先写的一篇小文章。现在重读,
忍俊不禁。周老虎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简直就是往我的普遍原理
上撞,挡都挡不住。:-)】

屁股决定脑袋
太蔟
在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难以掩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中,里面有些片断描述了美国共和党政客及石油大亨们是如何地对二氧化碳排放过高
导致全球变暖现象视而不见甚至肆意否认。对此,纪录片的主人公美国前副总统高尔
引用了一句话:“当一个人的生计依赖于他不明白某事时,让他明白该事是困难的。”
("It is hard to make a man understand something, when his salary depends on
him not understanding it.")
这句尖刻的名言,出自活跃于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主义者、文学家厄普顿·辛克莱
(Upton Sinclair,1878—1968)之口。辛克莱一生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无情地揭露资
本主义阴暗面,为穷人的权益奔走呼号。在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腐朽没落垂死的帝国主
义——的美国,辛克莱能古稀再加二十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他的那句话,在吾泱泱大国,古已有之,曰:屁股决定脑袋。
小时候和狗抢过骨头的朋友,知道改变对手立场的艰难。
这个贯通中外的道理,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脑袋,不是为了真理是非而生,而是为了
保住屁股才存在的。那些脑袋决定屁股的,才是人类里的另类,在一些神奇的文化中,是
要被屁股们唾弃的。
屁股便是既得利益,便是生存资源,便是处在森严等级上层的颐指气使、志得意满、养尊
处优。
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雄性)个体的主要使命,便是尽可能获得并保住生存资源,占有
尽可能多的高质量异性,并和她们繁殖尽可能多的后代。
什么真理、正义、理想、民主、自由、科学、平等、博爱……都是衍生的,可有可无的,
妨碍了屁股时可以谩骂诅咒弹压的。
不过脑袋们不用绝望,因为很神奇的是,脑袋最终总是能掌屁股板子的。
否则人类也不会成为万物之灵。

发表于 未分类 · 3 Comments »

11月 23, 2007 @ 12:51 am

人类随想——自私基因的生存机器

【专栏文章】
 

人类一直自视颇高。在日心说出现之前,人类认为自己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进化论出现之前,人类认为自己是造物主着意创造出来主宰世界的,是万物之灵,与其它动物有本质区别,所以才有“禽兽不如”之类骂人的话。在社会生物学被接受为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基础之前,人类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道德、文化等是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的——即便到了现在,仍有人文学者顽固地抵抗着科学方法的侵入,并挥舞着“科学主义”的大帽子扣在任何一个试图用科学方法研究人文的人的头上。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方面也不落后于任何其它民族。中国的“中”字就赤裸裸地暴露了自以为世界中心的狭隘的自信与偏见。这狭隘扩展开去,就是用“鬼子”称呼异族人,以及当今仍然泛滥的认为可以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或医学的想法。

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其他民族的这种自大自恋心理,其实有更深层的生物根源——那就是,人类做为一个物种,象地球上所有其它生命一样,不过是自私的基因的生存机器。自私的基因驱使着我们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获得生存资源,以保证生存质量,最终完成自私的基因赋予我们的复制使命。

从地球上出现生命至今,已有36亿年。生命进化之树自此生根发芽,伸枝吐杈,茁壮成长,直至大约50万年前,早期人类出现。在大约13万年前,现代人类走出非洲,散向各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角落。千山万水和十余万年的隔离,并没有把我们人类分成几个不同的物种。但长久的地理上的隔离,使得我们这些拥有共同祖先的后代彼此生疏了,用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所谓种族或民族画地为牢、自设樊篱,出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或者“鬼子”之类的说法。

现代科技改变了这种危险狭隘的趋势。今日,我们乘喷气式客机,在一天之内可以跨越任何天然障碍,到达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各个“种族”的人类相互通商、文化交流,通过移民到另外一片大陆上安居生息,乃至通婚,使得“种族”逐渐成了一个历史概念。在“种族”大融合上,美国做为一个移民国家,做得最好。美国在经济文化上的成功,其实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成果。美国向我们展示了“种族”融合不仅可能,而且对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可以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那些夜郎自大的所谓纯正“种族”,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并不高。

现代科技还向我们揭示了,做为30多亿年进化的产物之一,人类是一架多么精巧的生存机器,以及我们的生存环境对这架机器今天拥有的结构与功能起了怎样的塑造作用。

空气与水,是我们生命之必须。停止呼吸空气,我们几分钟内就会死亡。没有水,我们会在一星期左右离开这个世界。令人惊奇的是,这两种对我们生命如此重要的物质,竟是无嗅无味的。说它们无嗅无味,当然是相对我们的感官而言。我们能闻到香味臭味,能尝到酸甜苦辣咸鲜,但却对空气和水无动于衷。为什么我们的感官没有进化出对空气和水的嗅味觉呢?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逆向思维一下:假如空气和水可以给我们的嗅觉味觉以一定程度的刺激,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我们会很悲惨!我们所谓的味觉嗅觉,是我们舌头上和鼻腔粘膜上的感受器捕捉到了某些特定的分子,触发了神经脉冲;神经脉冲经神经纤维传导至大脑,触发更多的神经元,产生了感觉——说通俗点,就是放电。如果空气和水能被我们的嗅味觉器官感知到,那我们的嗅味觉神经通道会永久地处于“放电状态”!那感觉就像被终身监禁在一个充溢着同一种香水味或臭鸡蛋味的牢房里,永世不得放风,生不如死。

对空气和水有嗅味觉,如上所述,是有进化劣势的。而对空气和水无嗅味觉,除了让我们不受持久神经放电的折磨外,还可以有其它的进化优势,那就是对空气和水的大部分污染,我们马上就可以靠嗅味觉察觉到,从而逃避危害。洁净的空气和水,就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画纸,在其上的任何油彩都会被轻易发现。

水占了人体体重的62%左右。人体的细胞其实就是一个个被细胞膜包起来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液体环境,在其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维持生命的物理化学过程。我们的眼睛中,晶状体后面的玻璃体占了绝大部分的体积。玻璃体的主要成分,便是水。我们知道,眼睛的功能是感受光线,而地球上的光线,主要由太阳来。太阳光如我们的手机信号和互联网上时刻在奔流的数字信号一样,都是电磁波。太阳光的波长范围大概从150纳米到2、3000纳米,其中400纳米到700纳米一段为最强,500纳米(绿光)处为峰值。太阳光经反射折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穿越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被接收和转化为视觉神经信号。物理学告诉我们,光线在液体中穿行时,强度要衰减,或者说亮度要变暗;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玻璃体中穿行,也不例外。物理学还告诉我们,水这种液体,在衰减或吸收太阳光时,并不是对所有波长(或颜色)都一视同仁的。对太阳光的亮度最强的波长范围(400纳米到700纳米),水的吸收反而最少!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事实:太阳光最强的一段颜色,正是水吸收最少的一段,也正是——鼓点敲起——我们人类能感知到一段阳光——可见光。如果说太阳最强的波段与水吸收最弱的波段重合,是个巧合的话,那么我们人类偏偏来感知这一波段,就不是巧合了。这应该是进化这个盲目的钟表匠的又一个杰作——感知这一段是最省事的,从利用光源的强度分布到感光器官眼睛的内部材料选择,均是如此。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太阳光谱中亮度峰值的波长,如上所说,在500纳米(也即绿光处)左右;而水吸收曲线的谷底,也恰巧是500纳米左右;人眼中主要用来感受弱光的柱状细胞,对505纳米的光最敏感。前两者当然还是巧合,但柱状细胞的的感光波长峰值与它们的吻合,应该还是进化的产物。

说到绿色,没有很多物理学知识的朋友会联想到郁郁葱葱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人类对绿色有一种天然的喜好,认为它是生命的象征。在初春,看到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生活在温带的人类摆脱了漫长冬天的压抑,心情也会象小草绿树一样,充满了生机。这并不完全是个文学的比喻,而更是揭示了人类的动物本性,因为在我们的祖先还远未进化为现代人的时候,我们就依赖草地树木,从中得到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果实。绿色,就意味着食物、生命。没有现代科学知识,我们的祖先当然不知道,我们须臾不能停止的呼吸,也与这绿色息息相关。绿色的植物、我们、空气、水以及土壤,构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生态圈。在这个生物圈里,茂盛的树木和葱葱的小草的根深扎在坚实的土壤里,吸吮着那里的水和养分。树叶、草叶吸收着由距我们1亿五千万公里远的一座天然核电站发射的电磁波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那可以使我们血红细胞重新变得鲜红、令我们体内的发电站运转的生命分子。满眼悦目的绿色,我的科学脑袋告诉我,实际上是生命的弃色——被叶片中的叶绿素排斥掉的颜色。做为进化产物的人类眼睛最敏感最愉悦的颜色,竟是被光合作用排斥掉的弃物,而同时由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废气,又竟是人类不可离弃的生命之气。

这个认识给我带来的愉悦,比哲学、文学、宗教都要深沉、宏大。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 11 Comments »

11月 21, 2007 @ 1:19 pm

网友来信——关于老虎及其它

老师好,
 
今天闲暇时看了看我常看的一些网站,发现虎的事件如此受人关注,看来我已经快属于不关心新闻趣事的人了。我来自陕南一个小城市安康市,18岁前都生活在那里,发生虎事件的地方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父亲是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记得我上小学时暑假还去过那里消暑。晚上和我父亲聊天,他说在50年代应该还是有虎的,因为镇坪这个地方是山区森林覆盖率也很高,但在70年代以后就没有人看到过了,大概是被打完了。我是很喜欢虎的,喜欢它的那种王者风范和美丽的花纹,一直就不理解我们的传统为什么一直崇拜武松那样莽撞无脑的打虎英雄和迷信虎制品的功效,大概这也是导致加速这个美丽动物灭绝的其中原因吧。今天想起一些人要靠编造这个谎言来骗政府的钱觉得真可笑,自从这张照片公布出来就很少有人相信这是真虎,只是看看就过去了,现在全民都在“打虎”,事实上是在揭穿皇帝的新衣,说明慢慢的通过一些热心人的努力,人们获得真相的途径会越来越多。偶然看到有人评论说您写的文章都是给中学生读的(可能是他觉得您的文章不是属于发表在SCIENCE上那种吧),我不认为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超过了中学这个阶段,我们的认识是相当贫乏的,读您的文章等于在恶补应该属于我们的但又没有机会接受到的一些正确的教育。
我整日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胡万林,丁祖怡,和华商报的环境里,陕西这地方也真属于“人杰地灵”,平时要寻求一份心里的宁静也只能看看新语丝,读读您的文章寻找相同的感觉,如同坐在干净明亮的肯德基或麦当劳里享受一份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能和您聊天真的很高兴,祝快乐!
 
闲云

发表于 杂感 · 4 Comments »

11月 17, 2007 @ 6:50 pm

将忽悠进行到底的张远山

读毕《珠海特区报》对张远山的专访《抉发<庄子>奥义,探究中国之谜》,
长吁了一口气——我在忙着进攻哲学堡垒的间隙,匆匆向他扫过去的一梭
子,并没有偏离目标。

生活在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NBA、魔兽世界、互联网、奥运会、股
市等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充满活力的新成分的二十一世纪,对张远山这类
喜欢“张望藐姑射之山”的文人,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他和他的同类如钱穆、季羡林等,有着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中国的
文化复兴”或者“中国文化的再次辉煌”。收敛向科学与民主(都为东方
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所缺)的时代潮流,使得他们的梦想只能停留
在梦想的状态,就如他喜欢张望的藐姑射之山,永远地不可及了。

有句俗话,叫做“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钱穆、季羡林与张远
山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没能保住学者对研究对象应有的客观超然态度,
一屈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所谓东方世界观的信徒。学者的悲哀,莫
大于此。

当张远山开始用一堆帽子扣在他的质疑者头上,并用政客惯用的伎俩开始
将观点之争无限拔高、泛政治化时,我就知道他黔驴技穷了。请看以下如
茅坑里的石头一般的片段,

“恰恰是没有读过《庄子奥义》任何篇章,也没有读过我任何著作的一些
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民族虚无主义者,一听说《庄子奥义》即将出版,就坚
执被郭象误导的传统偏见,想当然地对庄子妄加诋毁,也想当然地对《庄
子奥义》妄加诋毁。这是对民族历史的轻薄,更是对民族未来的轻薄。”

对庄子和他的徒子徒孙质疑一下,怎么就成了“对民族历史的轻薄”和
“对民族未来的轻薄”?太把自己当干部了。

告诉你吧,民族的未来,是在麦当劳、肯德基那明亮卫生人性的环境里欢
乐进餐的孩子们,是远离《太阳照常升起》但对《料理鼠王》趋之若骛的
年青人,是不惧权势用科学精神和手段对“平面华南虎”穷追猛打的网民。
他们已经在属于自己的现代中华文化中如鱼得水,不再需要钱穆、季羡林
与张远山们向他们的大脑中灌输传统的酱汤。

我说过哲学与文学的本质都是忽悠,而且两者可以轻易地互换。在张远山
身上,我又找到了例证。看他自己的话吧,“2005年《中青报》记者燕舞
做我的专访,标题是《裹着文学糖衣的哲学药丸》,我觉得很准确。”

哲学与文学,都是廉价而不可靠的所谓智慧的滋生地。张远山贩卖的,就
是这些玩意儿。

张远山在采访中说道:“我在撰写《庄子奥义》期间,写下十二字:‘哲
学为心,史学为足,文学为翼。’可能应该再加八字:‘科学为地,大道
为天。’”

我替他把后加的八字改为:科学靠边,忽悠为天。

发表于 历史与文化 · 5 Comments »

11月 16, 2007 @ 11:48 pm

文傻论虎——评华商报《当怀疑成为人性常态……》

当怀疑成为人性常态……
曹旭刚
2007年10月30日08:18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在经历多日的江湖般的争斗后,华南虎事件终于又透出了一缕曙光,在被无数人怀疑的“纸老虎”照片之后,在大众声势浩大的“上山打老虎”的呐喊中,又一批老虎照片及相关资料出现在公众面前。一张照片在十月时节里引起了无数怀疑,甚至演变为一场脑袋担保之争,那么,这一批新公布的照片与资料能否砸碎所有的怀疑?

【太蔟:bla bla bla ……】

这是一个精彩而又复杂的世界,在这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世界里,没有人也没有何事可以获得任何绝对的认可,此次在几十年后再次出现的华南虎的消息亦不能例外。在这个很是精彩与复杂的世界里,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被时下的人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肯定,一张照片搅起了无数质疑与怀疑,一批照片亦不能砸碎所有的怀疑。

【太蔟:bla bla bla ……】

怀疑一切是共产主义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从科学角度来讲,怀疑一切意味着不迷信权威,意味着不断追求与改进可以推进科学的进步。但是当怀疑一切降至人性层面,所有人都在怀疑着人类所有的美好的情操,乃至人类的一些底线操守与底线道德,则是人类莫大的悲哀。科学的落后尚可借助不断的探索在有限的时间里迎头赶上,而人类自身相疑的悲哀则是再多的财富与再发达的科学都不能弥补的。

【太蔟:文傻铺垫完毕,开始抖包袱。“怀疑一切降至人性层面”?人性层面上面又是神马东西?科学?谁决定了科学与人性的高下?“所有人都在怀疑着人类所有的美好的情操,乃至人类的一些底线操守与底线道德”,怎么就“则是人类莫大的悲哀”?神马是“美好的情操”、“底线操守”、“底线道德”?又是些“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玄虚的玩意儿。“人类自身相疑”是民主制度中制衡机制的基础,是人类心智成熟的标志,怎么就是“悲哀”。文傻的心,怎么就如此的天真纯净轻信?】

但让人悲哀与不安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科学探索上不怀疑而人性上怀疑一切的境地。包括华南虎事件在内,在面对众多社会事务时,又有多少怀疑是建于理性之上的科学质疑呢?又有多少不是我们许多人的不信任一切人的本能反应呢?

【太蔟:还没搞清事实,就开始“悲哀与不安”,又是典型的文傻特征。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科学探索上不怀疑而人性上怀疑一切的境地”?面对“华南虎门”这个公共事件,不在少数的疑虎派不就是在进行“理性之上的科学质疑”么?面对如此明目张胆而低劣的造假,用科学精神和手段小小地质疑一下就够了,根本不用“降至人性层面”,去做什么“不信任一切人的本能反应”。】

怀疑是需要的,基于科学的怀疑更是值得提倡。但当怀疑人性、怀疑底线道德成为常态时,我们却不能不留意。因为这种本不应成为常态的常态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拖进泥淖,这种本不应成为常态的常态将人类的美好品质不知送向何方。

【太蔟:自相矛盾,叶公好龙。“基于科学的怀疑”是要有对象的。这对象可以是一切客观现象,包括“人性”和“底线道德”,而且“人性”和“底线道德”都不是什么天然正确、特允免检的东西。正是对“人性”和“底线道德”不断质疑和检讨,我们才能完善“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防止“人类的美好品质”作祟。】

于是,在这种常态之下,华商报记者为了求得专家对图片的鉴定结果,而追至专家的私人聚会场所请专家鉴定的照片,在18日见报后,因照片中出现一人端杯鉴定的画面,便传言四起,不仅网虫怀疑,甚至连权威媒体也怀疑专家吃人手软,替人说话,却不愿客观地了解清楚到底是不是记者买的单!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在这种常态之下,却让多人浮想联翩,原因当在于众人早已惯于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一切认为“可疑”的事情,凭的不是科学的证据,而是怀疑一切的本能反应。

【太蔟:鲁迅的“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是经过痛苦的观察和思索后得出的结论。在“华南虎门”水落石出的今日,我们更为鲁迅的先见而脊梁骨发凉。“照片中出现一人端杯鉴定的画面”,难道不是引起人们理性怀疑的“科学的证据”?】

因此,在我来看,在华南虎以及其他事件中,出现怀疑声音并不可怕,没有怀疑的声音反而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怀疑出现在人性层面而非科学层面。一件事物在科学层面遭受越多怀疑越是人类之幸,而在人性层面遭受越多的怀疑与不被信任则是人类之悲。

【太蔟:众多网友的质疑,大都是在科学层面,还没有“降至人性层面”。扭曲事实,耸人听闻,又是文傻的一个特征。事实证明,对某些中国人在人性层面就进行怀疑和不信任,是其他诚实善良的中国人之福。】

发表于 未分类 · 7 Comments »

11月 16, 2007 @ 11:48 pm

文傻论虎——评《华商报:当怀疑成为人性常态……》

华商报:当怀疑成为人性常态……

曹旭刚

2007年10月30日08:18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在经历多日的江湖般的争斗后,华南虎事件终于又透出了一缕曙光,在被无数人怀疑的“纸老虎”照片之后,在大众声势浩大的“上山打老虎”的呐喊中,又一批老虎照片及相关资料出现在公众面前。一张照片在十月时节里引起了无数怀疑,甚至演变为一场脑袋担保之争,那么,这一批新公布的照片与资料能否砸碎所有的怀疑?

【太蔟:bla bla bla ……】

这是一个精彩而又复杂的世界,在这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世界里,没有人也没有何事可以获得任何绝对的认可,此次在几十年后再次出现的华南虎的消息亦不能例外。在这个很是精彩与复杂的世界里,马克思的座右铭
———
怀疑一切,被时下的人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肯定,一张照片搅起了无数质疑与怀疑,一批照片亦不能砸碎所有的怀疑。

【太蔟:bla bla bla ……】

怀疑一切是共产主义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从科学角度来讲,怀疑一切意味着不迷信权威,意味着不断追求与改进可以推进科学的进步。但是当怀疑一切降至人性层面,所有人都在怀疑着人类所有的美好的情操,乃至人类的一些底线操守与底线道德,则是人类莫大的悲哀。科学的落后尚可借助不断的探索在有限的时间里迎头赶上,而人类自身相疑的悲哀则是再多的财富与再发达的科学都不能弥补的。

【太蔟:文傻铺垫完毕,开始抖包袱。“怀疑一切降至人性层面”?人性层面上面又是神马东西?科学?谁决定了科学与人性的高下?“所有人都在怀疑着人类所有的美好的情操,乃至人类的一些底线操守与底线道德”,怎么就“则是人类莫大的悲哀”?神马是“美好的情操”、“底线操守”、“底线道德”?又是些“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玄虚的玩意儿。“人类自身相疑”是民主制度中制衡机制的基础,是人类心智成熟的标志,怎么就是“悲哀”。文傻的心,怎么就如此的天真纯净轻信?】

但让人悲哀与不安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科学探索上不怀疑而人性上怀疑一切的境地。包括华南虎事件在内,在面对众多社会事务时,又有多少怀疑是建于理性之上的科学质疑呢?又有多少不是我们许多人的不信任一切人的本能反应呢?

【太蔟:还没搞清事实,就开始“悲哀与不安”,又是典型的文傻特征。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了一个科学探索上不怀疑而人性上怀疑一切的境地”?面对“华南虎门”这个公共事件,不在少数的疑虎派不就是在进行“理性之上的科学质疑”么?面对如此明目张胆而低劣的造假,用科学精神和手段小小地质疑一下就够了,根本不用“降至人性层面”,去做什么“不信任一切人的本能反应”。】

怀疑是需要的,基于科学的怀疑更是值得提倡。但当怀疑人性、怀疑底线道德成为常态时,我们却不能不留意。因为这种本不应成为常态的常态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拖进泥淖,这种本不应成为常态的常态将人类的美好品质不知送向何方。

【太蔟:自相矛盾,叶公好龙。“基于科学的怀疑”是要有对象的。这对象可以是一切客观现象,包括“人性”和“底线道德”,而且“人性”和“底线道德”都不是什么天然正确、特允免检的东西。正是对“人性”和“底线道德”不断质疑和检讨,我们才能完善“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防止“人类的美好品质”作祟。】

于是,在这种常态之下,华商报记者为了求得专家对图片的鉴定结果,而追至专家的私人聚会场所请专家鉴定的照片,在18日见报后,因照片中出现一人端杯鉴定的画面,便传言四起,不仅网虫怀疑,甚至连权威媒体也怀疑专家吃人手软,替人说话,却不愿客观地了解清楚到底是不是记者买的单!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在这种常态之下,却让多人浮想联翩,原因当在于众人早已惯于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一切认为“可疑”的事情,凭的不是科学的证据,而是怀疑一切的本能反应。

【太蔟:鲁迅的“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是经过痛苦的观察和思索后得出的结论。在“华南虎门”水落石出的今日,我们更为鲁迅的先见而脊梁骨发凉。“照片中出现一人端杯鉴定的画面”,难道不是引起人们理性怀疑的“科学的证据”?】

因此,在我来看,在华南虎以及其他事件中,出现怀疑声音并不可怕,没有怀疑的声音反而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怀疑出现在人性层面而非科学层面。一件事物在科学层面遭受越多怀疑越是人类之幸,而在人性层面遭受越多的怀疑与不被信任则是人类之悲。

【太蔟:众多网友的质疑,大都是在科学层面,还没有“降至人性层面”。扭曲事实,耸人听闻,又是文傻的一个特征。事实证明,对某些中国人在人性层面就进行怀疑和不信任,是其他诚实善良的中国人之福。】

发表于 杂感 · No Comments »

11月 15, 2007 @ 1:11 am

评《文科生挺起头,我们才了不起》

文科生挺起头,我们才了不起

2002.11
送交者:学文更难

http://www.gsm.uci.edu/~zzhou01/ssea/others/0209-luojinanti03.htm

让所有文科生吐气扬眉

也许和今天统一探讨成熟和口腹之欲的氛围不合,但是上个礼拜看
到的讨论,由于最近闭关考研,心情不好,只是随嘴损了理科几句,
随大帮让理科生谈了一些诗文或哲学证明其无知而已,一个礼拜以
来颇有些坐卧不宁,我现住在一所高中,看到文理分班有所感,确
实需要认真讨论文理的区别以证明文科的智商要求,否则和让文科
生被查理定律一样无聊,理科生也不会服。

【太蔟:文理之争,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儿干玩游戏,也不是意气之
争,而是深刻严肃的世界观、方法论之争。被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套牢,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每个稍有些野心抱
负的人都希望用自己的世界观来影响周围的世界。不同的世界观必
然要相互绞杀。这绞杀不会仅仅停留在思想空间,而是会物化为政
治斗争。为了世界观及其衍生的政治,伤了感情不过是小意思,肢
体冲突乃至性命相搏在人类历史上都不鲜见。】

简单一点说吧(时间有限,还要念书),文理生最大的区别隐藏在
双方不同的知识内容背后,隐藏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查理定律
背后,是知识体系的不同。理科生最经典的思维方式是“大前提-
小前提-结论”,可见其所具备的知识中绝大多数是需要被承认为
真理而发挥作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高中数学中有一条证明直线
与平面平行的定理:平面外一直线与该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平面外直线与该平面平行,它包括了三个条件,1,平面内直线;
2,平面外直线;3,两直线平行。忽略任何一点都不可能成就定理
的条件,高中是最容易忽视第二点,认为是求证直线与平面平行的
应有之意,但是错了!更不用说以后还有推论诸如过与平面平行的
直线的另一平面与该平面相交直线与原直线平行。用这样的定理来
做题进而所谓研究,最大的工作是研究定理的过程进而推出新的定
理,而一旦有了新的定理,为进一步研究所需就需要承认这新的定
理,如此循环,理科生所背负的最大任务就是承认整个科学链条已
经被描述出来的部分——旧定理以及新定理。本人假设这样的链条
的尽头是公理——不证自明的东西,我想大家不会反对,这样整体
看来,其实理科生的知识体系就是必须死记活用以往的所有定理,
这也就是理科生描述其知识常用什么什么定理的缘故。我暂且称之
为理科体系。一般的逻辑常识认为一个人作决定所依靠的必须遵循
的条件越多,亦即决定事务的内涵越大,他所能获得结论的范围—
—外延就越小。理科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所背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所
信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自由度肯定越来越小,除了少数用苹果
砸出万由引力定律的天才,只要有一定规矩的智商和足够广博的知
识,就能够做出一定的成果,知道的推论越多,对定理研究越透,
就一定比差的人强,但没有天才可以让水电解出钙来。理科体系是
严重受束缚的体系,是奴隶制的体系,对于一般人的要求是熟练工
种型的。(重点)

【太蔟:“理科体系是严重受束缚的体系”,没错,但束缚的授方
是自然母亲——一个不在乎文科生飘逸无拘大忽悠的客观实在。意
识到这束缚的存在,小心翼翼用系统的方法认清那一根根的绳索,
并不让自己受绳索的伤害,正是理科高于文科的地方。在这“严重
受束缚的体系”之内,人类仍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个灿
烂辉煌有目共睹的现代科技文明!理科生小心翼翼,循规蹈矩,是
因为他们知道,在自然母亲面前,是忽悠不得的。一忽悠,必遭殃。】

文科体系(相对概念)是不一样的,我甚至无法做出一个类似“前
提-结论”一般的形式概括,对于文科生来说, 需要信守的远没有
理科生那么多,本人苦思了一年,基本认定(抛开时代与阶级的烙
印)文科生只需信守(不是知道,而是知道并且坚持)描述世界的
符号体系(文字)和这些文字与客观世界相联系(描述习惯)的规
则。这就是为什么文人可以十几岁成大材,需要知道的东西就那么
多。但同时,精简得不能再精简的知识蕴含无穷的变化可能,如果
理科体系是一条条的线,那么文科体系就是平面,甚至是立体,不
再细说,大家对比上面的分析,文科生由于要信守的东西少,得出
结论的外延大,自由度虽大,但能够做出成果,至少得到与理科一
样的社会承认难上加难(还有因为不同人人文信仰不同而造成的传
播不成功,统一符号的理科显然没有这样的顾虑),例如唐诗翻译
成英文就完蛋了,但美国数学家可以不要翻译看中国数学学生的论
文,反正阿拉伯数字通用。这也正是理科生可以菲薄文科的基础,
文科的基础他也背,所以他觉得文科知识简单,但文科真正的智商
在应用,一种必须能为传播的应用。换句话说,文科生除了让自身
的结论符合基本常识,还需要自洽——即自成体系,需要与其他用
同样知识构建的不同知识搏弈(这在理科中只表现为真理与谬误之
争),对应比喻,文科体系是开放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呵
呵, 高他们两个阶段),对于一般人的要求就是艺术家一级。

【太蔟:嚯嚯,还知道“描述世界”和“与客观世界相联系”。
“精简得不能再精简的知识蕴含无穷的变化可能”、“文科生由于
要信守的东西少,得出结论的外延大”、“文科体系是开放的”?
不就是大忽悠吗!忽悠自己文化中的浆糊脑袋,窝里横,弄好了是
大师巨匠,弄不好,也可以做个艺术家垫底,混口饭吃。但忽悠一
出了自己文化的边界,比如东方文化或东方科学遇到洋大人,就原
形毕露,完蛋了。“但文科真正的智商在应用,一种必须能为传播
的应用”,这倒说到了点子上——狂犬病毒的目标,就是复制加传
播(最终还是为了复制)。文科这个孙猴子,还是没能跳出理科的
手掌——道金斯在伟大领袖去世那年,就给你们定性了:觅母(
Meme)。】

造成文科生不受重视是近代哲学以及社会分工,财产分布的不正常。
发端于自然科学的数理逻辑性的哲学将人文关怀过多的锁在提高物
质文明水平的层次上,商品社会的财富分布又紧紧的和科技这一类
理科型的成分相连,不过放心,后现代主义的回潮证明人文精神开
始复苏。

【太蔟:教徒的心态——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不过放心,末
日审判即将到来,“后现代主义”上帝会把一切摆平的。】

造成文科生不受重视的直接原因是教育(至少在中国是这样),高
中太多人因为根本学不了理科才去学文(妈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
连理科的学不了还来学文?)造成生源的严重不平衡,继而影响升
学,继而更多学校将文科班做成垃圾班,继而进一步造成上述现象,
恶性循环。理科的优势心里就在高中一次次考试中建立(妈的,老
子在高中文理都是年级第一,自己愿意学文的)。

【太蔟:还是别人的错。】

好了差不多了,文科万岁,理科千岁。

【太蔟:阿Q万岁!意淫万岁!】

理科生永远不应当觉得和他们处于同一教育水平的文科生差,其实
同等结果下我们比他们背负的多,与那些学理不成学文更不成的人
培养起来的优越感绝没资格和学文出色的人显摆。这就是我的文科
优势论:学理难,学文更难,学好文的比学好理的难多了。

【太蔟:“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们理
科生会么?!】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 12 Comments »

11月 13, 2007 @ 5:55 pm

科学主义,出击!

当科学自信而卓有成效地向微观、宏观世界乃至人类社会及人类主观世界挺进的时候,一群如巫师先知般的人文学者在人们的耳畔吞吐着灵活的信子,发出咝咝的声响:“ism……ism……警惕科学的ism——scientism。”

他们的先辈们,可不止于发出咝咝的警告。这些先辈们,是武装到毒牙的,而且随时可以毫不留情地将毒液注入追求科学真知的同类体内。

乔尔达诺·布鲁诺从出生起,就被沉浸在浓重的人文氛围中——那个时候,最大的人文,唤作宗教。宗教的人文,并不能束缚住布鲁诺的宝贵人类天性。他更喜欢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勇敢地将之表达出来。这是很不和谐和政治正确的,是要自绝于人文的,所以在28岁时,他就被赶出多米尼克教派,从此漂泊于欧洲大陆达15年之久,学习、思考、演讲、写作……制造和传播着被当时的人文主流视为异端的思想病毒。他的许多想法,令当时的人文不安。这些想法中的一个是,天上亮闪闪的星星,其实是散布于无边星空中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太阳,而整个宇宙,是由同一类物质组成的。如果这个想法只是令人文学者们不安,那他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接纳和不遗余力的鼓吹,就简直动摇了人文之本——人类脚下的星球,连太阳系的中心都不是,遑论整个宇宙!后来人文对布鲁诺以及伽利略的关怀,已经成了可歌可泣的历史。

科学将人类从宇宙中心的宝座上拿下,给了人文沉重的打击。人文缓过神来,退缩进了修建了几千多年的“上帝亲造,万物之灵”的堡垒——不是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中心,做做地球上的中心总是可以的吧。达尔文紧追不舍,搞出个什么进化论,竟然说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人文又一次被科学冒犯。这一次,人文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不屑与嘲笑。在1860年那场不朽的牛津论战中,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轻松地站起,带着些微的嘲讽,用华丽的人文词藻安抚被进化论搅得不安的人们:进化论不过是一只平面老虎;岩鸽就是岩鸽,从上帝造物至今一直如此。威尔伯福斯接着转向赫胥黎,傲慢地微笑着,问道:“请问,您爷爷那支和奶奶那支,哪支是猴子变的?”赫胥黎缓慢而庄重地站起,脸色苍白严峻,一字一句说出那些永载史册、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不会为有一个猿猴的祖宗而羞耻。我为与一个用自己的天分搅混真相的人有联系而羞耻!”

人文的成见在科学面前,就这样一步步先强力抵抗,然后不情愿地退让着。

人文抵抗科学进步的歇斯底里,在举世疯狂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再一次上演。这一次,是在美国,受到抵制的是社会生物学。故事的细节,我已在《以政治正确的名义》一文中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故事的缘起,是威尔逊的科学观点与当时政治正确的主流社会学观点的直接冲突。当时“政治正确”的主流社会学观点是,没有基于生物学的人性,人类行为完全来自后天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在这些方面,基因除了提供人类智力和情感能力之外,不起任何作用。威尔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中,生物本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文化也不可少,但是配角;没有生物学的指导,人类行为是无法被理解的。在今天,威尔逊的观点已是学术界主流。反对的声音尽管微弱,近乎奄奄一息,但还没有完全消失。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即便在21世纪高科技的时代,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这场冲突中,科学要面对的是人类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天性。这天性,是从远古便紧紧跟随我们的,也不会轻易在短时间内弃我们而去。

这个天性,以及紧抱着它不放的人,便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最大敌人。没错,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身。

所幸的是,我们人类中总有些智者,能看破人性,不被它所囿。这种能跳出自身生物牢笼、客观地俯视自身的能力,才是人类真正有别于所有其它动物的地方,是进化偶然赋予我们人类的最大礼物。

这能力,就是科学,就是经常被后缀以咝咝作响的“ism”的科学。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 13 Comments »

11月 9, 2007 @ 12:22 pm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谈《易经》奥义

【太蔟按:本文摘自由我译的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MichaelCrichton
(《侏罗纪公园》的作者)的自传《旅行》(Travel)中的
“Cactus Teaching”一文。或可为庄子奥义的论战增加些谈资。

有兴趣的网友,全文翻译可在 http://blog.sina.com.cn/taicu
或 http://www.xys-reader.org/blogs/taicu
的翻译作品部分找到。】

(十五.易经)

接下来,布儒向大家介绍了《易经》。《易经》是中国人发明的占卜方法
,在其中,你拿三个硬币扔六次,按固定算法算一下,然后到经文里面去
找答案。

整个计算过程挺数学,但繁琐得没必要。经文也是莫名其妙,比如,“有
人的确增加了他;十个乌龟也反不了。”或是,“打水前,必修井。”实
在搞不明白!

不过,除了这些缺点,我还是挺喜欢《易经》的。喜欢的原因,一开始,
我以为是《易经》的卜法比其它卜法更数学。后来,我以为原因是因为我
自己喜欢文字,而《易经》的解卦是文字型的。再后来,我认为没别的什
么理由,我就是喜欢读《易经》,喜欢从头到尾,随意浏览。最后,我决
定,以上几条理由都成立。

毫无疑问,《易经》的基本机制,和塔若牌没什么区别–就是给无意识
提供一种模棱两可的刺激。《易经》的文字卦辞,和塔若牌上的图像一样
模糊。

事实上,我开始有点明白科学对《易经》的典型诘问,也就是《易经》的
文字可以随意解释。《易经》的文字当然可以随意解释了!这正是我们对
它所能期望的:一个可以让无意识去随意诠释的“若沙诃”中性测验。如
果《易经》的卦辞不模棱两可,那就不需要无意识的加入了。如果解释全
靠意识完成,我们就会遇到一个难题:一本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中国古书,
怎么能为现代西方的问题提供答案呢?就连这种想法,都荒谬之极。

这是因为,这本书当然无法告诉你答案。这书没那本事。只有你才有。只
有你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你已经知道答案,如果你能去查询的话。结果
是,你的无意识还是提供了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卡尔·荣格和研究中
国的学者约翰·布洛费尔德在内的许多人,对《易经》具体针对的答案赞
叹不已。

《易经》的目的,和塔若牌的目的一样,是抛砖引玉,扔出个烟雾弹,让
你自己厘清,从而帮助你自我解惑。这种模糊不清的特点,是所有占卜术
所共有的,不管那占卜术是用手制品、动物内脏、天象,还是鸟飞兔卧这
类或可或不可看成是“预兆”的事件。

正是这些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占卜术手法,使得占卜术在无意识探索方面行
之有效。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 7 Comments »

11月 8, 2007 @ 3:47 am

回古呆网友的“《庄子奥义》恐怕真有奥妙”

【太蔟按:以下我的回应在【】中。另外,我的回应,只代表我自己。】

《庄子奥义》还有两个月就出版了。可现在,书出之前两个月,太蔟、寻正、卢淞诸位就对这本书下了许多断语,并对该书作者说了许多“好心话”,说哎呀,你中了忽悠的招了,自己还不知道呢?此外还有选错题目啦、浪费时间啦等等,“忠告”很多。

【太蔟:我可没对张远山说什么“好心话”。我对他这种到故纸堆里去挖掘什么超前意识并四处传播的行为,很不认可。我写文章调侃,是为了引起一些读者的注意,提醒他们多几个心眼,别让自己的脑子成了别人的跑马场。】

《庄子奥义》书虽然还没出版,可是实际上并不神秘,因为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发表。想知道它的“奥义”是怎么回事,或者想证明它有没有“奥义”,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讨论一本书(《庄子》或《庄子奥义》)可以,但要以文本为据,是吧?评论一个人(古今两位作者)可以,但要以他的言行(著作是言行的极重要部分)为据,是吧?说道理也行,但要有理有据、有论证合逻辑,是吧?轻轻巧巧就说人家忽悠,这不是傲慢吗?

【太蔟:我是很“重重笨笨”地说庄子是忽悠的。庄子对我而言,不是外人。他的生平及主要思想以及他的(据说是被阉割和杂交了的)原著我也是了解和拜读过的。写东西时,还经常用他贡献的成语。没长篇大论逻辑加实证,就说他是忽悠,是有些傲慢。既然认定庄子是忽悠,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衍生或寄生于《庄子》之上的奥义阐发,看都不用看,也只能是忽悠。】

你说古人都是矮子,我们只能低着头看他。可你也不想想,你凭什么比古人“高”了?他不懂现代科学,你懂。不错。你是站在科学的肩膀上,可那是科学的高度不是你的高度呀?这样挟科学以自重,菲薄古人,不也是傲慢吗?排除时代因素,将人比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比人格,比头脑,比理性,比趣味,你哪一点比庄子“高”了?“高”多少?你给“科学”地比算比算。

【太蔟:着啊!因为几千年的文明进步,尤其是近几百年的科学进步,我们现代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古人高明;随便找个中学生,世界观都比庄子先进,这是不争的事实吧?那我们还浪费什么宝贵的生命,向几千年前充满谬误的故纸堆里去寻什么奥义,并满世界张扬炫耀呢?这岂不是对不起庄子之后二千多年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全世界各族人民们?对不起自己受到的现代教育?

我对庄子没有菲薄。在他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没一个不忽悠的,没法不忽悠,所以忽悠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菲薄的,是生活在今天、眼睛长在后脑勺、自己想法往庄子划的框子里钻、并自命高明的人。对这种人,我没法不傲慢。否则,还是那句话,我就对不起人类这二千多年的文明进步和我受到的现代教育。

我比庄子高,是因为我处的时代比庄子的时代高。如果排除时代因素,我说过:“这样和庄子比,对庄子有些不公。他如果生活在现在,可能会成为我仰慕的对象。但时间箭头,并不能回转向他了。”

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你的笔名类似。对不起,又傲慢了一次。】

庄子已逝,《庄子》犹在。《庄子奥义》未出,有其作者在。你说《庄子》里的意思,只能是庄子说了算,可你乱说《庄子奥义》写的是什么什么,还乱说作者写《庄子奥义》是为了什么什么,你问过作者本人了吗?

【太蔟:这个“你”似乎不是指我。这一团乱麻,谁愿意理,祝“你”好运!】

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还没出世,关于他的相貌脾气、道德人品甚至一生有没有出息的传言已经沸沸扬扬,那么到他生下来时,我一定要见见,看他长得什么模样,竟有这般魅力。《庄子奥义》很值得一读。你看书还没出呢,讨论就这么红红火火地展开了,说明什么?这书到底触及了什么,有什么奥妙?

【太蔟:玄学祖宗的孩儿,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是玄学宝宝。讨论红火,有可能是因为天才降世,也可能因为大家看到了一个光屁股的玄学娃娃。“这书到底触及了什么,有什么奥妙?”,请看下期《科玄大战(续)》。】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 6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