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9

“地震不能预测,不能成为地震学家塞责的借口,更远不是地震局的避难所。在咱们的同胞度过危机以后,再来算一算这笔账罢。”——寻正

开始跟地震局算账

5月12日的大地震迄今为止已经造成68109人遇难,19851人失踪。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遇难的同胞中有多少人是因为人祸而失去生命的呢?地震局在人祸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地震刚发生时,一部分人开始问责于地震局:“为什么地震局没能像预报天气一样对地震进行预报?”于此同时,幸灾乐祸的神棍们纷纷摩拳擦掌,各显神通,从社会最阴暗的角落里跳出来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意图用伪专家的身份把公众的问责引向歧途。方舟子先生最先于13日在新雨丝刊登了一篇文章《不应苛求地震专家》,告诉人们准确预测地震是不可能的,对神棍们的妖言惑众进行了有力地驳斥,并且给我们问责地震局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也不应该把减少地震灾害的希望不切实际地寄托在准确预报地震之上,而应该采取更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例如要求建在地震带的建筑能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也许还真有人把地震不能准确预测当成了逃避责任的避难所,听到人们反驳神棍的“地震预测术”便长舒一口气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人们呵斥神棍停止妖言惑众,并不是为他们开脱责任,而是为了防止国家层面上发生更大的人为灾难!正如寻正先生在《大灾当问责、问责要有据》一文中所讲的那样:“地震不能预测这个科学结论非常重要,因为相信地震能够预测,对地震灾难的防范就有显著的不同,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在个人面对危机时的应对,都有极大区别,地震学家不能向大众传播正当科学的地震防范知识,为国家建议科学的防范战略,有着极大的责任,远不是一句地震不可以预测可以推搪的,可以推搪得掉的。”

我们现在要问的就是:“地震局或者地震学家在地震前是否尽到了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建议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问,各级地震局是否了解四川汶川地区可能会发生地震尤其是这种大地震?事实上,一年前就有科学家关注灾区发生地震尤其是破坏性大地震的可能性了。在2007年7月中期的《地壳》杂志中,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写道:“断层的长度已经足以引发一次强烈的撼动地面的地震,它的潜力将成为爆发区域性地震的来源。”①(”The faults are sufficiently long to sustain a strong ground-shaking earthquake, making them potentially serious sources of regional seismic hazard,” the Chinese, European, and U.S. geoscientists wrote in the mid-July 2007 edition of the journal Tectonics. )②
第二,县级地震局有没有对当地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剧场等特殊建筑设施进行过防震能力评估?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县级地震局有没有向当地县政府建议对学校、医院等特殊建筑设施进行加固以抵抗可能的破坏性大地震?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四,如果县政府漠视甚至打压地震局的报告,那么县级地震局有没有向市级地震局报告过自己的评估结果以及对已有建筑进行加固的建议?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五,灾区市级地震局有没有收到过下级地震局关于地方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剧场等特殊建筑设施的防震能力的评估报告?如果有,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六,市级地震局有没有对本市各县乡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第七,市级地震局有没有向当地市政府提出加固就建筑,强化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议?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八,如果市政府漠视甚至打压地震局的报告,那么市级地震局有没有向省级地震局递交过对本市建筑抗震能力评估的结果以及加固建筑强化抗震能力的建议?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九,四川省地震局或其他受灾省的省级地震局有没有收到过下级地震局关于当地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结果?如果有,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十,四川省地震局或其他受灾省的省级地震局是否了解本省某县市发生破坏性较大如本次大地震的可能性?
第十一,四川省地震局或其他受灾省的省级地震局有没有对本省各县市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剧场等特殊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过评估?换一种问法,有没有组织各市县地震局对当地建筑抗震能力的评估?如果有,那么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第十二,省地震局有没有向省政府递交过本省各县市建筑的抗震能力评估结果?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十三,四川省或其他受灾省的省政府漠视甚至打压省地震局的报告,那么这些省地震局有没有向中国地震局递交过本省建筑抗震能力的评估报告?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十四,中国地震局是否了解本次地震灾区发生这么大地震的可能性?如果有,是否对地方政府提出过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建议?如果提出过这样的建议,那么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十五,中国地震局有没有向国务院递交过全国各省市发生破坏性极大的地震的评估报告?如果有,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第十六,中国地震局或者各级地震局有没有做到对建筑抗震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如果有,为什么灾区会有那么多建筑不符合抗震要求,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加固措施,更不见地震局对此有任何公开表示?

在目前的科学和技术条件下,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还是不可能的事情。地震局应该坚持科学事实,告诉公众真相,让人们知道在目前条件下“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是保护生命减少损失的唯一有效措施。但事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却着实令人心寒。

由于地震局在地震科普工作上的失职,给神棍们留下了极大的蹦跳余地,让他们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蹦出来妖言惑众,制造恐慌,散布无端的仇恨!更有甚者,地震局的工作人员本身都不知道目前地震是不能准确预测的,意图依靠所谓的“地震预测术”来预报地震,实在是可悲得很,也不幸得很!“认为地震可以准确预测”这种想法广泛流传的一个结果是地震局把重点放在预测上,不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有用的意见,导致政府部门在灾难发生前不能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而公众则根本不知道如何躲避灾难保护自己的生命。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的地震局以预测地震为借口玩忽职守、搪掩塞责,用歪门邪道欺上瞒下,大肆挥霍公共资金。比如某地震局就花费数百万人民币购买藏獒来预测地震。其实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都知道,最近几年作为狗的一个品种,藏獒已经因为身份和价格的飞涨成为富豪们竞相比购的热门宠物,那么在这个时候购买藏獒来进行所谓的地震预测就不仅仅是地震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这么简单了。

地震局在这次灾难中究竟是失职还是渎职,抑或并无失当之处还需要法律作出最后的裁定。然而法律的裁定最终还是要由人来作出,所以这个裁定离不开大众的监督,需要大众的努力来促成最后合适的法律裁决!

逝者已逝,再怎么追究责任也没有办法让他们重新站在我们面前。但是如果我们对灾害中的人为祸患不闻不问,那么下一次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如果在天灾中掺杂了人祸,那么必须把这些肇事者揪出来,使之受到法律的制裁,才能维护社会的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资料:
①http://xys.dropin.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wenchuan78.txt
②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8/05/080516-earthquake-predicted.html

May 27

反对挪用救灾帐篷的群众咋又“妨碍公务”?

http://www.gmw.cn/content/2008-05/24/content_779750.htm

作者:张铁鹰

因成都街头出现多处巨大的救灾帐篷,引发市民的强烈不满。21日深夜,500余名市民团聚在贝森路一救灾帐篷处,与前往处理此事的警察发生冲突。23日凌晨,8名市民因妨碍公务被警方拘留。(5月24日《京华时报》)

引发此次冲突的帐篷搭建于20日傍晚,帐篷上印有“抗震救灾”字样,帐篷的搭建者为附近兴苑小区一魏姓居民。据警方说,当地街道办工作人员拆除该帐篷时,“围观的100多人不让,要求交出搭帐篷的人并通知媒体”。当增援的民警赶到后,群众又对东坡派出所一陈姓女警进行攻击。

针对成都一些高档小区出现救灾专用帐篷一事,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情况我们是要坚决查处的”;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表示“在大灾之时这种行为是非常卑劣的”。(5月23日新华网)在抗震救灾的重要时刻,挪用救灾帐篷让人痛心,而因此发生群体性事件,更让人痛心。

现在,灾区急需帐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帐篷生产企业视察工作,要求加紧生产帐篷,以解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在这一时刻,救灾专用帐篷出现在成都市的生活小区,群众自然会表示愤怒。不过,从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群众从反对挪用救灾帐篷到“妨碍公务”的转变很让人感到蹊跷。

仔细分析警方提供的《青羊区公安分局关于XXX等人暴力阻碍执行公务、扰乱社会秩序、谩骂围攻殴打民警的基本情况》,发现所谓的群众“妨碍公务”一说,很值得怀疑。其一,四川省的要求是对挪用救灾帐篷者坚决查处,可东坡派出所的民警当时只是要求将帐篷拆除了事,这种与上级要求明显不符的做法,自然引起群众不满。其二,更严重的冲突发生在陈姓女警身上,“民警试图将该女警护离现场时,遭到了围攻”。对此,陈姓女警自己的解释是,自己是片警,“附近有很多人认识她”。这种解释有点匪夷所思,群众认识她,应该更好说话才对,怎么会加剧冲突呢?群众的解释是“下午她在帐篷内喝酒、打麻将”。陈姓女警到底在没在帐篷内“喝酒、打麻将”,为何警方不作交代?其三,警方称魏姓男子的救灾帐篷购自街头的流动摊贩,无法查出具体的销售者,而群众说魏姓男子亲口承认救灾帐篷“有关系弄到的”,哪一种说法属实?救灾帐篷的管理有制度,怎么会有人在街头公然销售呢?

派出所说这名魏姓男子没有“后台”,这结论是否属实先不论,他将帐篷上“救灾专用”的字样用油漆涂掉的举动,就足以说明他心中有鬼,值得认真查一查。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May 23
【按:灾民为何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呢?谁制造了这样的灾难?人祸?天灾?如果是人祸,谁为这种灾难负责?】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5-23/103715602946.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0:37 中国网

作者:纪卓瑶

由于交通和信息一度中断,以及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甘肃文县这个受灾严重的国家贫困级县一度被外界忽略。(5月22日《南方周末》)

同一次地震,处于同一震区,四川灾民备受全世界所关注,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而灾情超过一些距离震中较远灾区的甘肃文县灾民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甚至还鲜为人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地灾民“十里不同天”?

首先是甘肃当地政府的失责。文县位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距离震中汶川仅200公里。汶川发生大地震,文县自然难于幸免。事实上,截 至5月20日文县死亡94人,伤1083人,倒塌房屋11万余间。但最初当地上报的死亡人数却只有12人,一些基层领导甚至公开讲“不严重”,直到震后第 七天救灾帐篷才陆续发到农灾民手中,且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显而易见,当地政府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其次是甘肃当地媒体失语。地震发生后,各路媒体云集四川,甘肃鲜有国家级媒体顾及。直到震后第七天,央视播放的地震分布示意图才增加了文县。四 川汶川作为震中,国家级媒体聚集四川似可理解。然而作为甘肃省内的媒体,却绝不可忽略同为震区的文县。遗憾的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不仅有限,而且报道中又本 末倒置,把过多的镜头集中在了领导身上,没有及时、真实地报道出文县的灾情。

试想,如果政府及时掌握和上报灾情,媒体反应敏捷、记者多一些一线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如实报道灾情,还会出现灾后救援“十里不同天”尴尬局面么?

May 23
【按:人民群众的监督越来越能发挥作用了,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让道德从权力身边滚开,对权力的监督永远不要松懈,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总理再次到了四川,希望他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借用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监督的成果一
***********************************************************************
都江堰市4名党员干部抗灾不力被查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0:36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今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都江堰市有4名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中因执行命令不力被查处。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3/103615602990.shtml
***********************************************************************
监督的成果二
***********************************************************************
中纪委工作组赴四川调查监督救灾物资运行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3/104713915472s.shtml
中纪委等五部委紧急通知加强对救灾款物监管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0/201815581433.shtml
**************************************************************************
监督的成果三
************************************************************************
三亚红十字副会长态度恶劣受处分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3/121415603649.shtml
************************************************************************
监督的成果四
************************************************************************
民政部开始公布汶川大地震捐赠详单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3/162415604862.shtml
************************************************************************
监督的成果五
************************************************************************
四川副省长:正在调查救灾帐篷被挪用问题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3/110413915561s.shtml
************************************************************************
May 23
对blueshirt《关于烟台“爱心捐款”“截留”事件的研究》一文所得结论的疑问


5月23日新雨丝新刊登blueshirt的《关于烟台“爱心捐款”“截留”事件的研究》一文。文中,blueshirt对烟台捐款事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误会”。通过网友alpha000001于5月21日首先给我的文章链接,我看了烟台民政局的“澄清”,疑问没有消除,反而加重。

首先对blueshirt的研究有些疑问:

1. blueshirt的第一项证据没有说服力。根据第一个链接,5月19日的网站对外说明怎么能证明他们预备在14日进行爱心捐款。除非有12日之前公开的不可篡改的文件说明他们确实准备在14日进行所谓的“爱心捐款”,否则只能认为是事发后的“狡辩”。

2. blueshirt的第一、第三的链接是同一篇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把不同日期的同一篇文章说上两次。是想通过两篇文章的不同日期来告诉人们烟台市民政局在无理狡辩?3.blueshirt的第四个链接想告诉我们,“爱心捐款”是个专有名词,通过辩解“市慈善总会已经就赈灾提醒市民银行汇款捐款时注明是定向捐助给地震 灾区”,对“这次捐款一部分捐给本地困难群体,一部分捐给地震灾区,人们是否知道这种情况”的疑问进行“澄清”。我把他提供的有这个意思的短文原文写在下 面,大家看看。

【震后首日烟台各界捐款30余万元
□记者 曲是捷 柴叶
□见习记者 崔岩
□通讯员 月明 永军 嘉璇

本报烟台5 月13 日讯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 级强烈地震后,烟台市各界积极作出反应,截至13 日下午5 时,烟台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30余万元, 其中市红十字会接受捐款104051元, 衣物药品价值122.17 万元,烟台市慈善总会和芝罘区慈善总会接受爱心捐款21 余万元。
因为灾区的交通很不方便,并且物资运输成本较高,烟台市红十字会和烟台市慈善总会呼吁市民尽量多捐款少捐衣物。同时,烟台市慈善总会提醒市民,如果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捐款,尽量在汇款单的备注栏里表明是定向捐助给地震灾区。

blueshirt和烟台市民政局想为截留做个这样的狡辩:烟台市的此次捐款是每年一度的称作“爱心捐款”的例行捐助,因为突然发生地震,所以从“爱心捐 款”里拨出一部份赈济灾区,留一部分给本市的困难群体。所以blueshirt引用这篇短文就是要证明这个意思:既捐款者已经知道14日的捐助是用专有名词“爱心捐 款”描述的捐助,可是我没有办法从这篇短文里看出这样的意思!简而言之,他们想说此次捐款是年度例行捐款,不具有特殊性,因为发生了地震,所以从这笔款项 里拨出一部分支援灾区!

对blueshirt的“研究”,我们先看到这里。

回过头来,再看烟台市民政局的狡辩上的矛盾。

1. 烟台市以对地震灾区赈灾的名义进行的本次募捐,他们在狡辩中已经完全证明了!
为管好用好捐款5月14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向地震灾区捐款有关工作的通知》
“14日上午,烟台市召开全市支援地震灾区爱心捐助工作动员大会。”

但是他们又极力否认此次捐款是针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捐款,在blueshirt提供的第一个链接里的一句话“如果原计划用于救助困难人士的捐款全部捐到灾区,烟台需要救助的人们怎么办?”说明他们在事发后坚持狡辩这次募捐是所谓的“爱心捐款”,不是专门针对地震灾区的。前后逻辑矛盾如此,竟被blueshirt认为是误会!

2. 根据他们的狡辩,12日已经决定要把此次捐款全额捐给灾区:“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烟台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决定结合原计划举行的爱心捐助活动,开展抗震救灾爱心捐助活动,并将募集的所有款物全部用于抗震救灾

可是他们的两名工作人员(感谢blueshirt提供的消息)在14日,依然发表文章:“当天,烟台各界捐款达到了420.08万元,烟台将根据灾区需要,从爱心捐款里抽取一定比例支援四川灾区。”

这个逻辑矛盾想必大家都看清楚了。他们说12日就决定全部支援灾区,14日却又否认!

难以理解狡辩逻辑上 的这么明显的矛盾,在blueshirt的“研究”之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本来人们的揭发打掉这个伸向救灾款项的黑手,让他们暂时不敢再生非分之想就 行了,遏制住就可以了。他们自己跳出来作出自相矛盾的狡辩,只要没有贪污成,我们笑笑其愚蠢就罢了!偏有自认为清楚地blueshirt出来为他们正名! 还举出了一些“证据”来证明,可笑至极。最荒诞的是blueshirt给出的第四个链接里竟然出现一幅图片:向四川灾区人民捐款(当然这幅图片描述的13 日捐款的情况,这里引用只是想到这幅图片对blueshirt狡辩的讽刺意义)!

它们(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 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鲁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狗·猫·鼠”)

如果说真话威胁到你的利益,那么你保持沉默,人们不会太苛求!但是如果胡说八道,为虎作伥,就难以容忍了!

克己明德
2008年5月23日

May 22
【按:越来越多的救灾物资运往灾区,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侧重点都放在了几个重灾区,使得大量的救灾物资主要投放到这几个地方,而其他地方的灾民却依然面临食物、药品等紧需物资短缺的困境,他们也需要关注,需要救助!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人们对这些受灾地区和当地灾民多些关注,不要给赈灾救援留下空白区。】
***********************************************************************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7:35 汉网-长江日报

勿让非重点受灾县市成盲区作者:李清

20日上午,四川广元苍溪县联系南方都市报记者,向广东中山市紧急请求物资援助。苍溪县副县长崔雨风告诉记者,地震后该县伤亡情况不大,但农民的房子基本上全倒塌了,目前有5.55万人无家可归。为支援情况更严重的青川县,他们把抢救下来的100多吨食品,全部送给了青川县。这些天,县领导为保证灾民的吃住,“都急得哭了”。(新华网5月21日)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坝汶川县等八个县市,被确定为重灾县市。不但各级救援队伍,重点奔赴这些县市,各地捐赠的款物,也被主要运往这些县市。重灾区更需要抗灾,更需要关心和帮助,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当。

然而我们不能忘了,地震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近1/4。在四川省内,除八个重灾县市外,还有数十个县市受灾。四川省外,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也都是受灾地区。我们在关注重点县市时,不能忽略了其他灾区。

非重点受灾县市,伤亡人数要小一些,甚至小得多。但是,不少地方的灾情,其实也相当严重。比如与四川相邻的甘肃省,截至20日18时,全省有365人遇难,7865人受伤,受灾人口520多万,倒塌房屋59万多间,损坏房屋231万多间。数百万间房屋受损,无家可归者数量,相信绝对不是个小数字。更何况,这些无家可归的灾民,还要吃饭、御寒、治伤。

笔者以为,绝不能在处理好重灾区之后,再来考虑其他的灾区。毕竟,其他灾区的老百姓,也在缺衣断粮的困境中,不能让他们等得太久了。

灾区的老百姓,当然非常需要细节的关照,但笔者以为,对地震灾区有整体视野,不让那些非重点受灾县市成为关注和援助的“盲区”,也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May 21

【按:灾区的一线救援人员也需要支持。我无法判断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但是对于在第一线救援的那些人们,我要表达自己的敬意。心理救助的范围应该扩展到灾区所有的人,受灾的人们和救灾的人们都应该受到帮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a97a601009cj5.html 

刚才老婆跟在绵阳娘家的大舅子打电话了,我在旁边听。

大舅子住在绵阳城区,这次的震灾损失并不严重,但属于绵阳的北川是这次的重灾区,绵阳政府号召50岁以下的青壮年前往北川当自愿者救灾,而我大舅子在绵阳某医院工作,自然非去不可,而且还得与同事们战斗在在第一线。不过大舅子没有成为第一批前往的人,他有几十个同事先前往北川,等他们返回后大舅子会去接替。大舅子的同事今天回来后讲述了在北川的救援过程,大舅子再转述给我们听,怎么说呢…… 我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实在是很震撼!

大舅子的同事们到达北川后,他们发现一切都与想象中大不一样,在电视中看到的惨状,简直不能及切身感受之万一。北川简直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整个县城化为废墟,四面的地下都传来呼救声,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埋在地下。大家都抱着想救人的心态前去,但是到了地方才发现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那种心情几乎让人绝望。

糟糕的地形和余震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大家都看了电视,有时候救一个人就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用工具挪开,钻开,砸开被困者身上的障碍物是很艰巨的过程,但这时遇到余震的话,地势的突然改变很可能让之前的工作化为乌有。有一个孩子央求救援者锯掉他的腿,但当大家去锯的时候,中途的余震导致即使锯掉腿也救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在里面。那时每个救援者心里都在流血!

一起工作的有一支美国的自愿者救援队,他们中文说得都不错。早上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最积极,冲在最前面,他们一心要救出大量的被困者,但是到了晚上回到营地短暂休息时,他们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因为他们发现现场的困难跟预料完全不一样。大舅子说这帮美国佬非常值得敬佩,他们都竭尽所能地在救援,那时候可能说不上什么人道主义精神,那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天性在支持他们工作。

两天多的工作,大舅子的同事真正从地下救出的人只有一个,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觉得很欣慰,其余的时间他们主要在救治一些没有被埋在下面或者比较容易就脱身了的伤者,疗伤和防止疫病的流行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但两天之后,灾区开始弥漫着尸体的异味,环境极其恶劣。有几个同事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他们都是最热血的自愿者,每天都要眼睁睁看着大量的灾民死去,无能为力的内疚感和绝望感交织在一起,令他们精神变得非常不稳定。

今天大舅子的同事们返回了绵阳市区,那几个精神不稳定的同事自己先住院治疗了。其他人说,最前线并不缺没有救治技能的自愿者,缺乏的是专业人员,专业器械以及医疗设备,甚至是水。如果自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够强,有真正的献身精神,去了不是不可以,否则真的是在添乱!你有勇气频繁地面临那样残酷的死亡吗?你敢直面可能到来的疫病而不退缩吗?我觉得那样的能力不是在游戏中完成个千人斩就能练出来的,所以TG很多热血的朋友还是三思吧,救灾前线不是那么好玩的。中央台那个前线记者如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提前返回了酒店,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温室中成长的人不一定都有那么强的承受能力。  
  目前被埋在地下的灾民还非常多,但是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尽管救援队和军队还在努力,但有很多人肯定是得不到救援了,而且也没有力量去救援他们,目前灾区最主要的是要安顿好已经获救的灾民,并防止余震让安全的人(也包括救援者)陷入危险中,此外还要预防疫病流行起来。

CCTV的镜头并没有把灾区最残酷的一面表现出来,但他们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电视观众需要有希望,CCTV就给我们希望。  

大舅子说他现在最反感的是网上那些一味指责和谩骂的人,前线的救援者都在尽责任,没有人懈怠。那些几十个小时不休息的军人非常伟大,但他们也不是神,他们每天都要直面无数无法被救援而死去的人。那天我看到有个解放军在哭泣着接受采访后立刻昏倒了,那里面绝没有一丝作秀!还有温家宝,堂堂国家总理能做到这样的地步,真是无可挑剔了。

May 20

按:不知道这张图片里的事情有什么隐情,有知道的朋友请予以澄清。如果没有,那么就永远留着吧!

图片里的小字内容第一段是:14日上午,烟台市召开全市支援地震灾区爱心捐助工作动员大会。当天,烟台各界捐款达到了420.08万元,烟台将根据灾区需要,从爱心捐款里抽取一定比例支援四川灾区。

ehkgymex.jpg

 

May 20

【按:看到这篇新闻的第一眼,我觉得政府竟然让如此愚蠢的家伙来回应人们的质疑,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某种程度上又是可以理解的,CCTV作为党的喉舌,不是公然制造假新闻来诬蔑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智商了吗?在这一点上,我们对这个蠢货出来胡说八道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或许这个人是想通过代表政府胡说八道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强烈关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得对他表示敬意了!对于这种敢于自曝其丑的政府官员,我们要大力宣传,不遗余力让人们了解,向他递上我们的真诚敬意!】

**********************************************************************************
绵阳教育局:倒塌校舍为豆腐渣工程说法无依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2:21 人民网

新快报讯 (特派记者 王华平) 昨天,绵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一些媒体和网络报道“绵阳地震中倒塌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及“最牛希望小学”等相关报道首次作出回应时称,“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的说法根本没有依据”。昨天下午2时10分,正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出席设在该馆的“绵阳灾区九洲体育帐篷学校”开学仪式的该市教育局副局长姚定,一度成为众多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人物。当记者问到“为何此次地震中,众多学校教学楼发生倒塌,并导致大量师生无法及逃离而遇难”时,姚定副局长当即表示,“这也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我对此也痛心不已”。“有媒体报道称,包括北川中学在内可能很多倒塌的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您对此有何看法?”本报及多家媒体记者问。

“说这些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依据的!”姚定当即表示对记者作如此表示。随后,姚定称,从掌握的情况看,地震灾区倒塌的教学楼没有超高,只是建造的年限较久。而对于为何会倒塌时,姚定解释称,过去因家家给拔款建校的标准只有400元/平方米,而最近几年才调到500元/平方米,“这些年都是国家办教育,建造时考虑的抗震度很底,而这次又是百年难遇的高强度地震”。“那为何北川中学地震中,新建的教学楼倒塌了,而旧的办公楼和教职工住宅楼却没有倒?”记者继续问。对此,姚定对记者说:“我们与相关地震那里了解到,这可能与教学楼建造的架体有关,因为教学楼窗户较多。”

随后,记者就“为何被网络媒体评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汉龙希望小学却在地震中没有倒”问姚定副局长,他对此问题拒绝回答。(来源:新快报)

May 19

19日新浪网刊登一篇新闻:《救援队探测无存活迹象后 八旬阿婆摸到幸存女孩》,http://news.sina.com.cn/s/2008-05-19/053915568332.shtml

家长守候在学校废墟前!

救援队探测!

家长等待孩子消息!

探测不到生命迹象,宣布放弃,到其他受灾地救援!

家长绝望!

老阿婆不放弃,要找到孙子的尸体!发现幸存小女孩!

救援队返回救援!

小女孩获救,有一只眼睛保不住了!

**看罢无言!!

May 1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8:4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作者:曹林 

针对汶川地震中校舍倒塌等问题,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杨榕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校舍建设中的质量问题绝不姑息。(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3版)

在此次震灾中,“校舍高比例倒塌”确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相信很多人从电视画面上看到都江堰聚源中学倒塌惨状时,都会忍不住愤怒地追问。据 新华社报道,这所学校共有师生1800人左右,有初二、初三两个年级18个班被埋在了垮塌的教学楼下,目前已证实有300多名师生死亡。而倒塌的不仅是都 江堰这所中学,还有重庆市梁平县一小学、四川德阳市实古镇中心小学、莹华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八角镇中心小学、洛水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也纷纷倒塌,学生死伤 众多。

为什么这么多并非在震中的学校发生了垮塌,为什么学校竟然成为地震的重灾区?其中可能有学校房子空间跨度大、梁柱结构少导致抗震能力相对较差的 原因,但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要知道,在日本、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学校都是地震时社会公众的临时避难所,发生地震时人们都会躲到学校避难的。因为相比一般 社会建筑物,所有的学校建筑物都是最高抗震级别的。比如日本新潟县发生大地震时,人们都争相往学校挤,老人和孩子都被安排在一些学校的体育馆里过夜。

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在灾难与事故面前是最脆弱的群体。所以学校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弱势身份,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避 免将他们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因此必须将学校的抗震级别设为最高,保证学校在地震中不能轻易垮塌。身处恶劣地理环境的日本,从数次地震灾难中吸取教训后, 他们在防灾上尤其注重对学校的保护。

也正是秉承这种关爱和体贴未成年人的理念,前年的世界减灾日设定了“减少灾害风险自学校开始”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灾害突发, 18岁以下青少年是最脆弱的群体,特别是当灾害发生在他们正在上学的时候。的确,在目前的科学认知和发展局限下人类尚不能预测地震,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掌握 地震的伤害规律并尽可能前瞻地控制地震的危害,把学校建得牢固些不就可以避免地震之害了吗?

基于这种理念,人们当然有理由追问,为什么学校会成为此次震灾的重灾区?为什么那些学校在面对地震时会不堪一击?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豆腐渣工程, 有多少没达到规定的抗震等级,有多少存在设计问题。是的,正如一位专家批评部分校舍未达抗震标准时说:你能收买得到工程监理,但你收买不了地震。我们的监 管机制严重失灵,对腐败尚不能进行制度化的发现、纠错和惩处,许多问题和腐败有时只能靠偶然发生的灾难才能暴露出来,所以不能忽视灾难中的问题信息。

在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中,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救灾重点,救灾时大家就集中力量救灾,该反思时就要反思,该问责时就要问责。抗灾救人是当下最要紧 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按部就班最终一个都不会少,问题总会在反思中得到揭示和解决。今天我们凝聚一切力量携手抗灾,把救灾放到压倒一切的优先位置,但明天 不能忘了反思,明天的反思不能被抗灾热情淹没,不能在救灾庆功中被遗忘。如果没有了反思和追问,我们就不会在灾难中学到什么,同样的悲剧也许会重复上演。

(作者系媒体资深评论员)

May 15

2008年5月12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的地震,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震感。随后,CCTV对这次灾难进行了及时报道,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对受灾同胞的痛苦感同身受。13日-15日,我和朋友们试图从网上给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单位网速太慢,难以如愿。14日,抽空去学校附近的工行捐款,工行要求去另一个分行办理,时间不允许,捐款未果。13日,同事们都在询问什么时候开始组织捐款,因为其他学校已经开始设立募捐箱了。14日,学校工会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开始组织捐款,听到这件事,同事们欣喜雀跃。15日,有课的同事全部积极捐款。

人们在遭受灾难的折磨,我们能干什么呢?同事说:“看着他们在救人,也想上去帮把手。”只是说说罢了,怎么可能?拿出几天的工资,希望用这点钱可以买些水、食物、药品、帐篷解个燃煤之急吧!

受灾的人们还在遭受痛苦,神棍们已经开始出来肆虐了。瘟疫往往伴随着灾害,这瘟疫现在扩展到神棍们的胡说八道了。没想到,鬼神们这么快迫不及待的出来破坏了,没想到!

先救人吧,已经过了三天啦!有谁能在看到那些报道不潸然泪下呢?几个大男人盯着电脑,全部无语凝咽,想不到我们这些整天笑笑闹闹得人也会这样,心里就像放了一块石头!赶紧救人啊!真希望那些数字只是数字,是一次数字游戏!三天了,打招呼已经变成“情况怎么样了,有什么新进展吗”。“15日,三天了,还有33个乡镇连部队都进不去。”“唉!”

如太簇所记,“在这次自然灾害中,我们的敌人便是天,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自己”,我们那些在受难的朋友,那些在救人的朋友啊,希望你们平安!

May 13

有一个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谈到中药的时候,把服用中药比作吃烤鸭,以为人们在不知道烤鸭的所有成分的情况下都敢吃,还吃的满嘴流油,难道不知道中药的成分就不可以服用吗?毫无疑问,要想在食物和药物之间划出一条非常明显的分界线是很困难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是有相似的性质的,比如某个贪吃的人由于吃的太多会把胃撑破从而导致死亡,或者某个倒霉的病人可能会由于医生写错了药剂用量,过量服用某种药物导致中毒死亡。但是药物等同于食物吗?

人们乐意选择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食物,排斥掺有人工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这种判断标准无可厚非。但是认为“天然的总是最好的”,把判断食物质量的标准应用到药物品质的判断上来,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认为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则是过于天真的看法。

药为什么能治病呢?现代医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是由于药物中起治疗作用的化合物在人体内进行了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果。人体内的一切化学作用,都跟反应物质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不同的物质在人体内进行着不同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药物能参与人体的化学作用,引起一定的生物反应现象(治愈了某种疾病、引起强烈的副作用或者导致服用者的死亡),只跟药物分子的结构有关,而跟这药物是植物或动物的组织制成的,还是人工合成的没有关系,这些因素只影响到有效化合物的数量。一般说来,制造药物的有效成分要多于草本药物。

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主要依赖于于两种蛋白质分子,酶和受体。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有着复杂的三维结构。人体中各种各样的酶所起的催化作用各不相同,具有高度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指特定结构的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酶的自身结构决定了它的独特作用。比如,有的酶只负责蛋白质分解反应的催化,有的酶只负责淀粉分解反应的催化,把负责分解蛋白质的酶与淀粉放在一块,不会发生任何反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酶的表面都有一个选择性很强的活性位置,只有那些结构与之相吻合的化学物质才能与它相连接,并受到酶的催化。这就好比是拼图。酶就好比是有着特殊缺口的一块拼图,而反应的化学物质就好比是各种各样的拼块。我们知道,只有与缺口完全吻合的拼块才能填到缺口上。

受体也是一种蛋白质,在它的表面也存在许多可被小分子占据的凹陷和裂缝。而小分子就好比是打开锁的钥匙,只有与受体表面的结构相吻合的小分子才能连接到受体上,刺激化学反应的进行,人们把这种小分子叫做配体。

现在,我们对人体内的主要化学作用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那么我们来看看,药物的结构究竟是否在它的效用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很早以前,人们咀嚼柳树皮来抑制疼痛,因为柳树皮中有一种叫做水杨酸的化合物可以参与人体的化学反应,最后导致疼痛症状的缓解和消失。这个过程大致是因为水杨酸分子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占据了一种叫做环氧酶的活性位置,使得这种酶的活性位置不能与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物质相接触,并使之转化为前列腺素,从而抑制了疼痛。不过,水杨酸对人的身体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要强于它所产生的正面效果。1898年,德国拜尔公司的科学家对水杨酸的结构作了少许调整,给它的分子上加了一个化学基团,就避免了水杨酸的刺激作用,这种药叫做阿司匹林。但是由于前列腺素在体内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比如,胃里的前列腺素会帮助胃生成一种黏液隔膜,能防止胃酸对胃的侵蚀。在这里,不管是水杨酸还是阿司匹林都会与环氧酶作用,从而阻止前列腺素的生成,所以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造成胃溃疡。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胃里的环氧酶和人体发炎、疼痛组织的环氧酶存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这样如果能合成一种只跟人体疼痛组织的环氧酶作用的药物,那么这些副作用就可以避免了。

方舟子先生在他的科普著作《科学成就健康》这本书中提到的“反应停”悲剧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化合物的不同结构会在人体内引起不同的反应。这种药物未经严格审查就投入使用,结果导致了大量新生婴儿的畸形。

反应停,也叫沙利多胺(thalidomide)的分子有两种不同的空间结构。反应停的这两种空间结构不同的分子,在人体内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这两种分子的物理性质的唯一区别在于一种分子能引起平面偏振光向右偏转,把这种分子叫做右旋体;而另一种分子则使平面偏振光向左偏转,叫做左旋体。这样的两种分子,互相是对方在镜子里的映像,而且不能重合,于是我们把这一对分子称作一对对映体,也把具有这种差别的物质叫做光学异构体。使偏振光往右偏转的沙利多胺分子具有镇静的作用,而另一种沙利多胺分子则具有强烈的导致婴儿畸形的作用。要把这两种分子辨别出来,必须使用平面偏振光来观测,而要把它们分离开来,则又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自从认识到化合物分子的这种空间结构的不同之后,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种叫做“手性合成”的化学合成方法。就是通过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原料或者选择具有特殊结构的催化剂来合成主要含有某种对映体的化合物,再通过特殊的分离方法,获得纯的对映体。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作用,有的可能不会跟人体发生作用,如氨氯地平的左旋体可以治疗高血压,而它的右旋体则没有这种功效;有的对映体作用强度不一样,如就胃安的抗胆碱作用来讲,它的左旋体比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强四倍;有的对映体起着不同的作用,就如沙利多胺那样;有的对映体则起着相反的作用。所以,手性合成方法和对映体分离方法的研究对我们获得高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药物的结构决定着它的治疗效果和因服药而引起的副作用。让我们回到工程院院士的问题上来,烤鸭能和药相提并论吗?很明显,也许我们还没有知道烤鸭中所含有的全部化学物质,但是我们知道烤鸭中的正常成分不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化作用,但是药物就不一样了。药物进到人体后,如阿司匹林那样,其分子会替代人体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到正常的化学反应中去,从而引发异常的生化作用。虽然食物和药物都要经过胃和肝的检查,但是其成分在人体内引起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服药当成进食。如果不搞清楚是什么物质分子在人体内发生作用,怎样发生作用,就大量服用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中药(混合了草本药物、动物组织或重金属)往往包含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结构的物质分子,如果发生强烈的副作用的话,根本不能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因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物质的什么分子在起作用,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制造药物和利用现代制药方法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比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们了解它的结构,了解它在人体内起什么样的作用,会引起哪些副作用,在人体可以保留多长时间等等。但是我们所说的中药就不一样了,它完全依据几百几千年前古人的服药经验,根据神秘主义的主观臆想,把一些古人认为有效的植物和动物组织简单的混合起来,加水煎汤服用。现在有一些中成药的所谓提取,也只是去除草本药物中跟食物一样的组织,如草本植物中的纤维素等,保留其中的部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混合的活性物质中包含有成百上千种活性分子,这些活性分子又可能有着不同的结构,不同物质、不同结构的分子所起的作用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些混合物在人体内造成的影响根本是不能预料的。这些药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哪些,不了解;是哪些活性物质具有治疗效果(如果有这样的物质的话,很显然很多中成药中不含有治疗效果的活性物质),不了解;这些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是怎样,不了解;这些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生怎样的作用,不了解;这些活性物质能在人体内存在多长时间,不了解。在有这么多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把这些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粗略提炼让病人服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药方中某植物所含的活性成分会对人体造成某种伤害,那么由于植物中所含成分的稀少且如果这种伤害是可逆转的话,那还有可能不至于对人体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如果病人服用经过高度凝炼的这种有害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解毒能力,其最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下,我们还不能获得只在人体病变组织进行化学反应的具有高度特殊结构的药物,因此凡是药物都不可避免要引起这样那样的副作用。因此,没有必要的话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对于化学成分不清楚,包含有成百上千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药物更要敬而远之。不要迷信于药物的来源,要知道一种药物能否起作用,只跟它的化学结构有关,正如我们的题目所说:结构才是关键!

2008年5月13日

May 10

昨天,有个朋友翻看我桌子上的《科学成就健康》。翻到65页的时候,他指着维生素C的球棍模型问:“这些是什么意思?”我瞟了一眼说:“那是维生素C的结构啊,你没学过化学啊?”“废话,我知道那些球是原子,棍是化学键,高中的时候见过这种模型,那些球都是什么原子?”我没想到他问这个,趁机卖弄了一下:“黑的是氧原子,大白的是碳原子,小白的是氢原子”

过后,我再把书拿起来看的时候,觉得其实应该对图片进行一个说明的,告诉读者图片中的球和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以下这幅图片与《科学成就健康》第65页的图片一模一样,只不过书上的是黑白图。其中红色的球对应书中图片的黑球,代表氧原子;绿球对应书中图片的大白球,代表碳原子;黄绿色的小球对应书中图片的小白球,代表氢原子。

Vitamin C

图(1)

需要读者注意的是,本书第161页的关于“反应停”的图片不仅出现印刷错误,而且作者在选图上也存在失误。

molecular.jpg
图(2)此图为《科学成就健康》第161页的图片

图(2)中的位于图片上部的分子式的正确图示应该如图(3)所示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alidomide

THALOMID (thalidomide) Structural Formula Illustration

图(3)

Note:• = asymmetric carbon atom

图(3)的地址为:http://www.rxlist.com/cgi/generic/thalidom.htm

图(2)中位于图片下部的分子式应该是

图(4)

图(4)的地址为:http://blog.pet2008.cn/html/31/22331-1512.html

事实上,图(2)中的两个分子式是同一回事,并不代表“反应停”分子的两种不同空间结构。虽然作者标出了手性碳原子,但是一对对映体并不是这样表示的。正如图(3)所示,这种图示表示的是“反应停”的没有空间区别的结构式,并不能表示它的某一种对映体。所以作者用图(2)表示“反应停”的一对对映体是错误的。正确的表示方法应该是像图(5)和图(6)这样:
11841220415117825.jpg
图(5) 图中的halidomide应该为thalidomide
地址:http://baike.baidu.com/pic/35/11841220415117825.jpg

图(6)
图(6)地址:http://img177.imageshack.us/img177/4038/obu0.jpg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图(5)和图(6)中的两个分子式的话,会发现假如在两个分子之间放一面镜子,那么把左边的分子当作是实物的话,则右边的分子刚好是它在镜子里的映像。左边的分子就相当于左手,右边的分子就像相当于右手,这两个分子不管怎么样旋转都不能重合,因此就说,左边的分子是右边分子的对映体,右边的分子是左边分子的对映体,也可以说两个分子互为对映体。两个对映体分子正是因为结构上的这种差别才在人体内表现出不一样的性质,由此可以看出药物分子在人的身体内起什么样的作用只跟它的结构有关系,跟它通过什么途径生产出来没有关系。
第234页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式也不太准确,这可能是印刷排版的错误。
原图是:
image2.jpg
图(7)
比较准确的图示应该是:
image3.jpg
图(8)
以上是我阅读《科学成就健康》的一些建议,希望本书再版的时候,能对这些地方予以修正。

< ![endif]–>

< ![endif]–> < ![endif]–>
May 09
  1. [5] By 克己明德 on May 8, 2008 | Reply

    一 个有志于服务公众的政治家不再是通过绑架,而只能通过投票来征得被统治者的同意。这样绑匪就不再是绑匪,而只是服务于公众的一个职位;人质也不再是人质, 而只是宪法框架内一个通过纳税来换取生命和财产保障的公民。这样,绑匪没有了,人质就失去了仰望的对象。人质情结自然冰消雪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随之 痊愈,永不复发。
    ————————————————–
    你想为”国家或民族”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找到治愈的方法,我以为这没有可能!只要国家是通过暴力(军队和警察)来维护既有政权的稳定,这种病就不可能 治愈!这样的分析可能被人看作不恰当的推论,我只认为这种分析让人们看不到生的希望,因为看不到没有暴力支撑的国家政权存在的可能性!可是没有这样的残酷 的对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分析,哪里还有进步的可能呢?你的这样对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分析很有见地.所以既然你这样分析了,也就没有必要去找出所谓的治愈方 法来.

  2. [6] By 克己明德 on May 8, 2008 | Reply

    补:
    我忘了是哪一本书上曾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最谦逊的道德最高尚的人,哪怕是手里掌握了一丁点可以控制别人的权力也会变得得意洋洋!
    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了,也许你还听说过,让品德优良的大学生到监狱里扮演狱警和罪犯的实验(不知道这实验真假),结果扮演狱警的学生变得非常冷酷无情,随意殴打自己的扮演罪犯的同学.那些扮演罪犯的学生当然也出现了其他症状.
    关键是,不能指望一个”有志于服务公众的政治家”的自律,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更加荒诞了!请原谅我用了这个让人不愉快的词语,但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3. [7] By 疯和尚 on May 8, 2008 | Reply

    to 克己明德:
    还记得刘备要惩罚拥有酿酒具的人,有大臣建议他割掉天下人小鸡鸡的那个笑话么??
    每个国家都有国家暴力工具,但每个国家都会滥用暴力来维持当权者的利益么??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是西方民主制度赖以成立的思想基础;
    谁也没指望政治家们自律,“而只能通过投票来征得被统治者的同意”,与政治家自律无关,与民众的觉醒有关。

  4. [19] By 克己明德 on May 9, 2008 | Reply

    to疯和尚
    ———————————————–
    第一个笑话,跟我的意思不一样。狄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很有特色,揭示了国家形式的弊端。我不知道是否存在超越现在的这种国家形式的社会组织形式,但我认 为只要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国家机器,那么就不可能消除这个弊端。所以没有必要为这个分析在国家机器的范围内找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过民主形式确实是缓解 “绑架”国民的有效方法,但也只是把这“绑架”掩盖起来而已。
    对于掌握权力的政治家来讲,他手里的权力也许会受到体制的约束,一个受到民主制度制约的国家机器形式下的政权也许不会像君主集权政权那样随便对自己的国民 施以暴力,但是对于一个政权来讲,它是随时准备动用国家暴力工具——军队和警察来消灭威胁的,这威胁包括政权内部的也包括政权外部的。这种暴力行动又时候 是在国内进行的,有时候是在国外进行的,根据威胁政权的类型而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第一次阅读本文时,对 “有志于服务公众的政治家”误解了。根据狄先生的分析,这政治家或许是人质或许是绑架的参与者,不可能跳出这个范围。

May 08

在dz网,大家发文说理,振聋发聩,我读来受益很多!

不过,dz网上朋友大多持相似意见,若有“非常异议”出现,自然 ” 群起而攻之”,偏见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虽然有lw56102的”不结盟”的号召,可是总归没有即时的效益。在我们都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是wupi用冷眼旁观的简短语句告诉我们,“小心偏见”!

May 07

电影《机械公敌》(I,Robot)中有一个片断:由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 )饰演的主人公在审问机器人时,说了这样的话“机器人会创作交响乐吗?机器人会在画布上进行作品创作吗?(Can a robot write a symphony? Can a robot turn a canvas into a beautiful masterpiece?)”,而机器人的回答很简单“你行吗?(Can you?)”。在碰到这个问题后,电影主人公很尴尬了一会儿。其实就机器人的这个问题,我们都跟着他尴尬了一回,不是吗?

今天新雨丝上新登的《施一公:我被信仰追问,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一文中提到了施一公的爱国情感。施先生父亲的逝世让他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到国外留学时已经没有了对这个国家的依恋,本来不打算再回来,可是他为什么又回来了呢?不是因为政府的感召和“洗脑”,也不是因为他是个“老而不死的贼”——这是被人所讥讽的一个老头的帽子,是因为某些事情的刺激挑起了他心理的一种“朴素”的感情。

由于最近一股披着“爱国”皮的邪风的肆虐,人们似乎对这两个字有些深恶痛绝。刘剑在文章里把爱国的情感比作“对母亲的情感”,立即召来一片讨伐之声,更有气势磅礴的雄文受到大家支持。“爱国”真的如此让人讨厌吗?爱国不讨厌,人们恨的是籍爱国的名义进行“打砸”的恶行,不过恨屋及乌,顺带把这两个字一起厌恶罢了。

爱国是什么?刘剑打了个比方,把它比作“爱母亲”的情感,人们不认可,认为其有被“洗脑”的嫌疑,要求走开。欧·亨利的一篇小说《酒吧里的世界公民》中的主人公“世界公民”跟别人大打出手的原因大概可以解释这爱国的感情最初是怎么产生的。“我最不喜欢听这样的问题。从什么地方来有什么关系呢?从邮政地址去判断一个人公平么?我见过不喝威士忌的肯塔基人,不写小说的印第安纳人,在天鹅绒裤子上不镶银边的墨西哥人。英国人里面有风趣十足的,北方佬也有大方的,南方人里也有冷酷无情的,西部人也有心胸狭隘的,纽约人也会忙的顾不上看缺了一只手的小贩。看人要公正,不要给人贴上地区的标签。”这段话是该小说里主人公的见解,可谓见识高超啊。只可惜他不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当有人“谈起了他出生的那个地方的人行道和供水都太差劲”,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便开始拽瓶子扯领子。施先生出国前已经对这个社会丧失信心了,正是因为他永久被贴上了“中国人”的标签,受到区别对待,才让他开始决定义无反顾地回国了。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在《人类动物园》一书的第四章《己群与他群》中对爱国感情产生的基础进行了分析,很有借鉴意义。

爱国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种情感。偏见在其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而“己群认同感和他群排斥感”则起着基础的作用。当然,我们的理想是“世界主义”,即在这个星球上,一个人不论出生在什么地方都得到相同的对待。但是很遗憾,偏见没有消除,我们依然需要“己群认同感”这种感情来维护自己群体的整体利益,在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取自己所属群体的尊严,获得他群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从而使我们群体中的个体在他群生活时获得同等的认可和待遇。但是这前提是,我们先要在自己群体的内部实现: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是这个群体的成员,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当一个群体遇到另一个群体时,由于偏见的出现和存在,每个群体都不会认为己群与他群是天生平等的——当然个体的看法除外,即使每个群体认为自己群体内部的人员应该天生平等。所以要获得别群的认可,取得群际间的平等,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当然盲目的排外不在这努力的范围内。一个群体要获得与他群的平等,需要努力;个体要获得群内平等,也需要努力,但是必须依赖外群的协助吗?

2008年5月7日

克己明德

附:

1、摘自《人类动物园》第四章:

(1) “看,那个绿头发的人在打孩子”

(2) “那个绿头发的人是个坏蛋”

(3) “所有绿头发的人都是坏蛋”

(4) “凡是绿头发的人都要打人”

(5) “又碰到一个绿头发的人,趁他还没打人之前就打他”(于是,这个并没有打人的绿头发的人不得不进行自卫)

(6) “你看,这就是证明,凡是绿头发的人都要打人”

(7) “所以,我们一碰到绿头发的人,就要先打他”

2、摘自:《施一公:我被信仰追问,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http://xys.dropin.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people/shiyigong.txt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问,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种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

作者:王丹红
科学时报2008-5-6

2004 年,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获得200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答谢辞中说:“我确实为帮助中国数学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另一方面,我很遗憾自己还没能回中国定居。无论我为中国数学作了多大的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

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祖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他说: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的话,我确实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我想,如果引导正确的话,清华大学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批学生,他们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心里还装着一些自己之外的东西,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们往前走,一定会有一批人这样做。如果这样,20或30年后,当我从清华退休时,我会很满意的。”

“我愿意将我的一些经历讲出来,让大家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我相信这些想法能影响一些人,当然,我不会奢望影响所有的人。像清华这样的学校,学生们必须立大志,担负起中国的将来。他们有非常好的素质和机会,但如果毕业后只为自己的柴米油盐关心,只为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担心,那是很不应该的事,至少我会很伤心。”

1990年初,作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系毕业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刚到美国时,我并没有很强的回国愿望,觉得这辈子可能就在美国呆下去了,这可能与我的家庭和个人经历有关。1987年,父亲的突然去世对我打击很大。这是一场意外,但却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意外。当他出车祸被送到医院时,血压是130/80,心跳每分钟62,是一个活人,只是昏迷了。可医院要求送他到急救室的人先凑齐500元押金后才抢救,结果,当闯祸的司机在4个小时后将钱凑齐时,我父亲真正死了,没有经过任何抢救。”

“这件事让我对社会的看法产生了根本变化,觉得非常不公正,心里有许多怨气,出国时,对祖国没有太多留恋,更多留恋的是母亲和家庭,觉得父亲不在了,我要担负起抚养母亲的责任。”

然而,到美国后,他遭受了一系列更大的刺激:“我是1990年初出去的,参加聚会时,大家彼此会问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中国人会支支吾吾不愿说自己是中国人,好像说出来是件丢脸的事。我很难容忍这一点:我是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非常令人自豪,现在不就是穷一点吗?为什么看不起自己?”那段时间,美国媒体在中国申办奥运会、西藏等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极为负面的报道,一些民族败类在美国国会通过所谓作证等形式肆无忌惮地反对给中国“最惠国待遇”……

这些事情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爱国是一种最朴素的感情。我觉得家庭和清华对我的教育还是挺正面的,我的思想一点点地发生了变化,到1992年时,我就决定学成后一定要回国”。

2008年2月,施一公全职回到祖国;3月,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办公室,他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他说:“我回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

选择清华

“尽管当时我对生命科学一无所知,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华。”

1984年,作为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施一公参加全国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然而,他却选择了清华大学的生物系。

“我也很想学物理,因为觉得学物理是最聪明的人的选择。”但在与北京大学签订了意向书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又找到他。“这位老师说得更美好:生物科学是21 世纪的科学,尽管当时我对生命科学一无所知,但还是毫不犹豫地
选择了清华。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我都觉得到清华是最好的选择。”

那时,施一公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事实是:成为清华生物系学生并不像成为北大物理系学生那样理所应当,因为当时清华生物系复建刚一年,并在198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清华大学生物系创建于1926年,是中国最早的生物系。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植物生物理学启蒙人钱崇澍任系主任,这里曾荟集多位学术大师,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学家。 1930建成的生物馆是清华第二批四大建筑之一,拥有生理仪器1000多台,重要标本120多件。但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生物系被并入其它院校。

在之后32年的时间里,生命科学在清华园内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在,而国际生物学却在这时蓬勃地大步发展。

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首批公派留学生,39岁的清华大学教师赵南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深造。他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留校工作,在“文革”期间下放到江西农村。

在伯克利分校期间,赵南明发现许多物理学家正在积极地转向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科学的中心正在向生命科学转移。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毅然从伯克利转到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的生理与生物物理系,希望以自己在物理方面的优势,为清华在生物物理研究上开拓出一新路,他给母校寄回了一封复建清华生物系的建议书。

1981年,赵南明回到清华,参加清华学科规划小组并受命负责复建生物系。困难重重,当年的生物馆已变成校医院,一切从头开始……“最大的困难还是观念,人们总是问:清华为什么要建生物系?生物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什么关系?”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84年,生物系在清华大学重建,并更名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当年只招硕士生,第二年才开始招本科生。赵南明的目标是将清华生物系办成世界一流的生物系,他请来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优秀的华裔生物学家蒲慕明担任复建系的第一任主任,自己则担任常务副系主任。“蒲慕明教授虽然每年只在清华呆 40天,但他带给生物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只有最好的老师还不够,赵南明还要找最好的学生,就这样,施一公就成为清华生物系复建后的第一批本科生。

2007年7月,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300多位华人生物学家和学生出席会议,已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华人生物学家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与清华相比,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环境确实更好一些。在美国,我的学术研究正处于上升期,并不是到了顶点后才回来,比如说,在普林斯顿的实验室,我有5个独立的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基金;我是讲席教授(Endowed Professor),有专门的基金会在支持我的科研,我的科研还得到一些制药公司的资助,每年,我的实验室直接用于科研的经费大约有150万美元。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回清华。”

在施一公的生命中,父亲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施一公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父母结婚后响应祖国号召,到河南焦作煤矿工作。“我是在‘文革’时郑州开始武斗那天出生的,母亲生我时找不到医院,最终来到一家保皇派医院,在惊恐中将我生下。父母想给我取一个有革命意义的名字,想来想去,就取了‘一心为公’的前后两个字。”

施一公说自己的性格随了父亲:“我父亲非常聪明,性格爽朗,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健谈。他干什么都行,就是不得志。他在最能做事的时候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在农村,他学会了裁缝、盖房子;到机械厂做硬质合金刀具,又成为业务骨干;1977年恢复高考,他帮助姐姐、哥哥和表姐、表哥们复习,他觉得他的知识第一次有用了,他给他们讲X、Y、Z,解方程式,我当时听不懂,但觉得真酷,这种环境对我影响挺大的。”

在河南农村的经历让他觉得,“一个人不能因为别人穷而看不起别人,否则,这个人缺乏教养,会被更多的人看不起”。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在美国、英国和瑞士,自己也经历了被歧视的遭遇。

1991年夏天,当施一公准备回国看母亲时,他的汽车被盗,又被抢了一次,心情非常不好,便决定去欧洲散散心。然而,这次散心之旅却变成闹心之旅。

当他到华盛顿签证时,发现每到一个使馆,来自中国、非洲贫穷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古巴、北朝鲜等国家的人被列为一类:“不仅签证费最多,而且像查户口式地被盘问,就是觉得你没资格去。当时的感觉就很不好。”他获得了到
英国、瑞士和法国的签证。

英国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我在伦敦机场入境,当时大家排着队,前面的人都是拿着护照晃一下,移民官看看就过去了。轮到我时,我也拿着护照晃一下,以为这样就可以通过了,但没有。他们看我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就将我留下来盘问,还翻开我的包,把东西一件件拿出来看。这时,后面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移民官就让他们绕着我过去。那时我感觉很受侮辱,心想:我有什么对不起你?我不就是一个中国人,拿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吗?”

在瑞士日内瓦入境时受到了同样的“特殊待遇”,他深受刺激:“不就穷一点吗?因为穷而看不起中国人,这与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人人平等、自由平等的理念非常不一致。”

更让他愤怒的是当时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里,他每天会花半个多小时看《华盛顿邮报》的国际时事和美国国内的大事,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消息。“看了后心里常常很不平衡,觉得中国不应该被这样妖魔化。”比如对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中国申办奥运会问题的歪曲、丑化和没有事实根据的指责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事情对我思想的影响太大了。你问我回清华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的就是育人,科研只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甚至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样重要。我希望将来在清华给本科生开一门爱国主义课,一定爆满。我们不需要空洞地讲爱国主义和辩证法,我觉得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应该注重实效、激发学生的爱国共鸣和热情。”施一公说。

难忘普林斯顿

“我认为我全职回国,对普林斯顿和清华的贡献比我全职在普林斯顿更大。”

普林斯顿大学是施一公事业开始和成长的地方。

1997年4月,尚未完成博士后研究的施一公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聘为助理教授。1998年2月,刚到大学任职,他就拥有了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

他选择癌症为主攻方向,并以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为主攻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从根源上了解它们,揭示其分子机理。“这是我的特长所在。”施一公说。而他动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以获得关键蛋白质的原子水平的结构。“我们看到癌症抑制因子和致癌因子的一些空间结构,看到它们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作为治疗和防治癌症的突破性手段。”

研究突飞猛进。2001年,他获终身教授职位;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因在细胞凋亡等领域的杰出工作,2003年,施一公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一位华裔学者。2005年,施一公当选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2007年3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从2000年开始,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开始“挖”他。“2004年,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给了我很好的职位,对研究很有帮助,我也曾想过离开普林斯顿。”
为留住他,普林斯顿大学开出了慷慨的续聘条件:大幅度涨工资、资助个人购房、提供占据一个楼层的500平方米的实验室……

谈起普林斯顿,施一公情深意长:“普林斯顿是美国最适合作研究的地方,从各方面讲条件都非常好,爱因斯坦在这里待了22年……我不去哈佛的另一半原因是:我看到的哈佛医学院感觉像是北京的王府井,拥挤嘈杂;普林斯顿大学则更像咱们中国人心中的学术殿堂:美丽如画的校园,每幢楼都很漂亮,校区内有一个卡耐基湖,夏天划船,冬天滑冰,一条专门用于慢跑和骑自行车的小路沿着湖边,绵延几十公里……”

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比美国的建国史还长。独立战争期间,学校的行政大楼“纳索堂”一度成为美国的临时议院。

然而,当清华大学呼唤时,他却毅然放下这一切。普林斯顿大学十分不舍,征询他意见:能否以停薪留职的方法回清华工作两年后再返回普林斯顿?他非常感谢学校给的机会,但在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他说:希望你们支持我,我认为我全职回中国,对普林斯顿和清华的贡献比我全职在普林斯顿更大。

得失成败

“我觉得,从政策制定到各方面,国家应该充分考虑到回国人员的艰辛,予以充分支持,这样做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清华、为国家、为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十年前我是在更艰苦的条件下回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提条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时间、环境不同,国家、社会、经济状况都已得到发展。国家各层次的领导和群众都应该认识到:这些人确实是放弃了国外许多优厚的条件,应该尽量为他们创造出优越的条件吸引他们回来。”

2006年5月,施一公回国参加国内四年一度的生物物理年会,5月25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找到他说:清华现在急需人才,能否全职回来工作?他说,需要与妻子商量。

当天晚上,施一公给妻子打电话,妻子说:“这个机会挺好的,你不一直想回国吗?你应该好好把握。”他非常高兴:“没想到她会这么支持我。”第二天,他就跟陈希说:“我答应全职回国,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然而,他随后才发现,在回国的问题上自己和妻子有一个误会:妻子支持他回国工作,但没想到他还要把家全部搬回去!为此,他们讨论了近一年的时间。

施一公的妻子也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本科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目前在美国强生公司工作。她的担心实实在在:在普林斯顿,他们有一套500多平方米的别墅,近一英亩的草坪花园,一对双胞胎儿女才4岁多,在美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我回来后,妻子和孩子也会回来。说实在的,我觉得他们在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上是有损失的,对妻子来讲则是完全地付出。但我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施一公说,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有一个身份认同问题,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中国接受早期教育,有一种民族认同感,在他看来,“这太重要了!等他们上了中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后,如果愿意出去学习,我也会送他们出去,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回国前,一位最好的朋友对他说:“一公,你现在豪情万丈,回去后肯定不到两年,就会被国内的大染缸染得看不见颜色了。”他对记者说:“我很自信我不会改,我的意志很坚定,我改变不了几十年形成的人品和做事方式,两年后不
会改,20年后也不会改。如果改了,我会觉得很悲哀!我会问自己:回来干什么?”

清华大学为施一公提供了稳定的支持。2006年10月,他开始在清华建实验室。2007年3月,实验室开始作第一个实验。

显然,这里的研究条件毕竟不如普林斯顿,但施一公相信自己的研究水平不会受影响,“因为科学是人作出来的”。

他强调开始时会有一个适应过渡阶段,比如在普林斯顿,因为空气质量好,作实验时很少会出现被污染的情况,但他们去年在清华作实验时,培养的细菌经常被空气中的噬菌体杀死。因此,他们有个规定:所有实验室的窗户必须关闭,无论天气多好都不能打开……“总之,作一些调整,环境是可以适应的。当然,我们需要足够的经费,生命科学需要较大的投资。”

回来全职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有传言:施一公已经学会敬酒了!他说:“这句话不对,我在出国前就会敬酒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我不会做有违原则的事。我不会与这个体制格格不入,能接受的东西我会接受,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不会做。”

想到过失败和挫折吗?施一公表示:“说心里话,回来之前我没有想很多,比如,遇到困难怎么办?得不到理解、能力得不到发挥、申请不到经费怎么办?遇到这些情况我也没办法,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怎么办的问题,遇到问题就解决吧。很难想象一个人会花几天的工夫想遇到问题怎么办,我觉得不需要。”

“这种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世界强国不是以教育科学技术领先的。而中国现在的教育和科技都不是领先的,中国真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一个泱泱大国的作用,全方位进入世界舞台,一定会加强教育和科技,要加强教育和科技,一定会有相应的措施出台。”

施一公认为,科学家有两类:第一类是完全专心致力于学术,信仰学术,在学术上做得非常好、非常深;第二类是社会责任感更大一些。他说自己属于第二类:“当初我选择专业方向、决定做什么事情是根据社会的需要。”

他说:“我在博士后时就有回国的想法,当时妻子担心我回国后不受重用怎么办,我说没关系,至少我可以回中学当英文和数学老师、或者是开出租车。朋友讲,当中学老师不是浪费时间吗?我说,不然,人活着既不在位置有多高,甚至也不在于作出多大的物质贡献,贵在有精神思想,孔子不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吗?他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有多大?培养学生是影响社会的一种做法,我很向往。”

“美国一些大学的院系在请我去做院长、系主任,在别人眼里,我在美国有光明的前景,但我认为我在美国的前途不如在中国光明。为什么呢?这是我内心的感觉,我觉得美国是一个发展得很稳定的国家,有没有我关系不大,如果我在职位上或科学上做得更好,对这个国家进步的贡献也就是从100到100.1或101,不过如此。但回国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东西亟待改进,从科技体制和基金评审到大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于美国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我觉得我回来以后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这种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会告诉我的学生和所有人,回来后的民族认同感非常强。很简单,在普林斯顿和清华做同样的事,我会觉得在清华开心得多。现在,我每天早晨起来都很激动,觉得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人在有理想的时候,心情总是很愉快的,就觉得特别有劲。”

采访中,施一公畅所欲言:“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清华的本科生在入学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但还没有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第二,除了世界一流的教授队伍,还一定要有适合于一流教授队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我觉得国内大部分大学还没有,或者做得不够。没有这两条,中国很难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而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不可能全方位成为世界强国。”

“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或者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偶尔也会有世界一流的发现,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不够的。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全方位成为世界强国。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都会努力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是大势所趋。”

他认为,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别:国外的行政是服务于学术的,教授发言权很大;但在国内,行政对学术的控制太多。

改革谈何容易?“我相信,改革的过程会很漫长,过程会有许多波折,一些局部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意料之中的。在这些局部,我希望意外少一些,少一些假大空和忽悠人的东西。”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是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2007年回到清华。她说:“这么多年过来,一公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国外的人在回来时总是很担心环境、气氛等问题,但像他这样的人回来了,我们确实有了一种信心。”

施一公更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现在的他不再有开出租车的想法了,“因为开出租车不如作学术愉快。我对国家非常有信心,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个国家在持续变化,学术环境肯定会不断改善,可以达到一定水平,吸引世界上最好的人才到中国工作,一定可以!”

施一公简介:

1967 年出生在河南郑州市。1985年,作为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和河南省赛区的第一名,被保送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1990年赴美国留学;1995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1年获该校终身教职,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7年3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因在细胞凋亡和TGF-信号传导等领域的杰出工作,2003年他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2005年,当选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

May 05

记得国内一些媒体渲染夸大李洹这次讲演效果的时候,就有人对此种做法提出了批评,继而连带李洹和他父母一起批判了一回。批评媒体扭曲的行为我们要支持,但因为媒体对李洹进行了扭曲的“吹捧”就批评他,就有点“恨屋及乌”了。

lw56102在5月3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反伪打假勿结盟》,对反伪打假结盟后的不良后果表示担忧,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反伪打假结盟的可能后果是“为支持而支持”容易让批评者看不到朋友的缺点和不足,甚至会造成明明自己一方的人错了还得硬着头皮支持的现象,或者是看到朋友错了,因为是一起的就不指出来。

在批评中,我们也需要警惕这种现象。不能把凡是跟被批评对象有关连的人都一股脑地划到要批评的行列。方舟子在接受厦门日报的记者采访的时候( 厦门日报2008-03-20)说“即使是学政治,也有利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记忆力。”他说这话有他自己的考虑和看法。但是如果这话出自别的什么人口里,即使有着跟方舟子相似的考虑,恐怕也是要被批评之声淹没了的。但是方舟子没有碰到这种事情,主要因为大家对他信任,绝不认为他是做“政治课必须开设”的辩护。当然并不是说,大家没有对方舟子的说法提出质疑就不对,我只是在讲我们需要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精神。

自国内学生和在国外留学生开始质疑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报道后,有很多网友以“政府一开始对消息的封锁”和“国内媒体没有新闻自由”,“西方媒体有新闻自由”为由否定他们的这种行为,认为“下贱”,并嗤之以鼻“你看过CNN吗”。上海的一个电视台通过对方舟子的访谈进行别有用心的剪辑来扭曲他的观点,我们感到愤怒,为什么西方媒体这样做,就无可厚诽呢?西方媒体的充分新闻自由和之前对其他事件的客观报道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大家都很清楚,中国政府一开始对西藏事件信息的遮掩是不对,但这不能成为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进行不实报道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人们为其辩护的理由。所以这场争论最后更像是为争吵而争吵。人们看待整个事件时,在某个问题上陷入了双重标准的泥沼。一群暴徒对金晶进行漫骂,我们要谴责。另一群暴徒开展“不知如果把这个法官的妻女老小全部奸杀了会判几年?支持全部奸杀的,点右下角!”的这样的调查竟成为我们反对自己认为枉法的法官的“民意”证据。这是怎样的判断标准呢?我喜欢鲁迅,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立场,“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不管这人是谁!倒是反对党同伐异的语言漂亮的人们往往站在一起对他进行指责,更有甚者在报纸上“揭露”“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

5月3日在网上看到李洹的这篇演讲辞的翻译(不知道是否准确或者经过其他人的加工),觉得这实在是一次温和的讲演,也许我们不同意他的某些字句,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是他在进行或者他想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为什么不支持以下呢?没有这样耐心的交流,永远不会有理解!

克己明德

2008年5月5日

附:李洹的演说中文翻译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中法朋友们,你们好!

我想首先感谢巴黎人民和巴黎市警察局给了我们今天这次机会让我们聚集于此。这是罕见的一次,也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最大的华人集会。

我想代表从别的城市,乘坐大巴、火车和汽车,从几百公里以外自费赶来的朋友们说几句话。很多朋友没有能与我们相聚于此,但是我想替他们表达他们与我们一样的对中国、对法国、对法国人民,以及对中法友谊的关注。

在这次对中国的妖魔化的扭曲报道事件中,我们,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感觉很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不怪法国人民,因为造成这样结果的责任人不是你们,而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职业煽动家。

像所有行业一样,记者和媒体有自己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媒体要求公正,客观,对所报道内容的核实,以及评论的适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诽谤和诬蔑,没有证据地责难,扭曲事实。

在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报道中,一些记者超出了他们原本的报道角色,完全变成了自认为拥有绝对真理的批判家,甚至把事件可笑地简单化。一个弱小而善良的受害者和一个巨大而残忍的暴徒。他们的角色从一开始就这样人为地被分配好了。

然后,记者们找寻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证明这两个角色。比如说,选择性的阐述历史,认为中国的革命对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侵略”,而故意不说 95%受煎熬的藏人的黑暗的政教合一,把尼泊尔的警察当成是中国警察,用几十年前的照片来说今天的事情,传播根本没有验证的信息,比如根本没有可信度的所 谓死亡人数,以及选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口述。

那些外国游客的描述,和他们拍到的视频让我们看到暴徒对无故路人进行令人发指的暴力,没有一个媒体说这是对无辜者的施暴。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制造并强迫人们接受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可信和公正证据的“血腥镇压”的假设。

媒体很少邀请中国人在节目中阐述他们的观点,即使有也是把他放在被告的位置上,而另一方的则是在数量上几倍于他的“法官”。是,你可以批评中国政府在一段时间里不允许记者入藏,但是不能捏造不知道的事情

这种处理西藏暴乱信息的方式,是一种媒体暴力,一种意识形态的欺骗行为,一种话语权的霸权,一种扭曲事实的宣传,一种无耻的欺骗。

首先受害者是法国人民,他们是多么的具有怜悯心和博爱,他们相信媒体,可不幸的是,他们被操纵和欺骗了。

西方的信息模式本来还是人们的一种效仿模式,它现在不再是了。没有人有权力操纵大众舆论,不能在中国,也不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这是在所谓言论自由模式中的另一种压制言论自由的方式。

还有一些作为法国精英的政客的思维惰性,让我们无比震惊。

所谓人权,对某些人来说是圣战的号角,和一切有政治目的不负责任的煽动的盾牌,比如说对于罗伯特.梅纳尔(“无疆界记者”组织主席)。为什么此人在官塔那摩监狱里的酷刑不断重复,在伊拉克人被美军士兵侮辱的时候消失了? 这是不是一种选择性的失明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止了对“无疆界记者”的支持,在一份公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解释说,无疆界记者多次在无客观所言地报道某些国家的过程中丧失了记者职业道德。

为什么呢?

从互联网上,同时也是我们的罗伯特先生承认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无疆界记者”的财政支持是源于一些与美国中央情报关系密切的组织。

我们,海外的中国学生,我们很心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并不怨恨法国人。

我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经验与信息交换的桥梁,我们也是这场文化、思想,尤其是政治冲突最先的受害者。

在国内的中国人非常相信我们这些留学生对国外的见解。他们对于国外的认识和印象取决于这个留学生群体的感觉。

面对捏造或者说传递虚假消息的西方媒体的指责,我们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开始反击,在互联网上辩论并呼唤报道的真实性。我们都注意到,被某些媒体 “喂饱了” 的有些法国人对于中国有着很深的偏见。

在抵制奥运,抵制中国,所谓自由西藏的叫喊声中,中国人民对西方世界的审视和不信任正在增长。中国政府的努力还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说它是世 界上最完善的和说它是世界上最差的同样可笑。但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些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从我们年幼时起,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中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自 由度不断开放的环境中。

我们很惊讶,在这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刻,在这个我们生活比以前更好的时候,国外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把我们从所谓的 “世界上最大的独裁”中 “ 拯救 ” 出来!我想问,你们以前在哪儿?我们这些在西方求学的中国人,我们对未来充满了自信。的确,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我们,我们中国人,更是对这些进步的 实现有着前所未有的信心。

中国有另一种文化,另一种历史,另一个体积。社会学不是一种像数学精确的科学。在这方面,要成为一种 “普遍的典范” 有太多的变数。

来中国吧!来看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中国,一个很多西方媒体不会展现给你们的中国,来西藏吧! 用你们的眼睛来见证那个所谓的“文化灭绝” ,是否这种灭绝真的存在,是否藏语正在 “消失”,那些喇嘛们是不是可以自由的信仰他们的宗教,西藏人是不是比在达赖的神权统治下过得更好! 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西藏人聊聊,谈谈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 “ 佛教天堂 ”。 我们需要直接的交流,更多的知识交换,我们会继续对此作出贡献!

我们中国留学生支持奥运,支持奥运在中国举行,这个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有资格承办奥运会。

奥运是属于谁的?奥运是属于您的,属于我的,属于我们的,属于我们大家,属于全世界的人民。这不是一场政治游戏。亲爱的政客们,反对中国的那些政治势力的走卒们,请停止你们对于奥运的污染。

中国作为东道主国家,想为全世界人民送上一份最好的礼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呕心沥血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他们正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国的人们。

当奥运圣火在世界各地传递的时候,所传达的是同一条信息,那就是欢迎你们的到来,中国人民期待和你们一起庆祝这个充满人性关爱的盛会。

当有些媒体提到,这次圣火传递失败是给中国的一记耳光。当代表着爱与和平的圣火,受到一些专门抗议者的侮辱行径时,我认为这确实是一记耳光,但不是给中国的,而是给中国人民的,给法国人民的,给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民的。

很多法国人似乎对中国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对中国的无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你们可以直接和我们沟通,通过我们,热爱并希望巩固中法友谊的桥梁,来进一步了解中国。

中国和她的文化注定了我们爱好和平的本质。自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从此结束了原来分裂的状态,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我们便属于一个大家庭。

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的高度。这会令人担忧?但是文化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当你们在中国饭店使用筷子的时候,中国文化正向你们充分地展开它的怀抱。

妖魔化中国只会让中国人愈发远离西方世界,只会加剧人民间的距离。

请让我们好好沟通!

我们想给你们其他一个信息。我们中国留学生,非常诚恳地希望中法人民之间不要有敌对情绪,因为不管怎样这都是不理性的,也是没用的。了解两种不同文 化的我们,希望成为这两国人民的一座桥梁,一个信息沟通点。我们向你们诉说的是中国人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们同时也会传达法国人民对中国善意的关注。请 相信我,这座桥,将会前所未有的坚固,特别是在这种极度令人遗憾的现状下。

我亲爱的法国朋友们,我们热烈欢迎你们所有人的到来,甚至那些想“在北京制造混乱”(一个欧洲议会议员的言论)的人。我们将会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一种包括所有民事责任的保险。

让我们北京见吧,亲爱的朋友们!

谢谢,非常感谢!

May 04

【克己明德按:对于浙江大学的这个教授,我以前还真没有听说过。虽然他讲话时逻辑有点混乱,有时候讲的笑话明显是做作,但是他对中国教育表面问题的评述于高中学生和低年纪本科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研究生也被他给忽悠住了。看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让郑强这样的人在全国中学巡回演讲,胡说八道,实在是中学生的大不幸,也是中国教育的大不幸。很惭愧,我觉得如果是上学时听他的演讲,只要他不提日本人从来不查CA,我也会被他忽悠的。】

5月2日晚,有朋友在电脑上观看优酷网上收录的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演讲的视频,并告诉我这是敢讲真话的一个人,很了不起,什么话都敢说。朋友的话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坐下来跟他一起聆听郑教授的演讲。郑教授的演讲妙语连珠,用语幽默,讲话很有吸引力。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郑教授讲日本人从来不查CA(美国化学文摘)的(视频的38分59秒-39分20秒,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playlist/co00f1091081o9p6.html )。郑教授的原话是:

“我到日本去留学,我才发现日本人从来不查CA。有没有化学的研究生啊!化学研究生都知道,化工研究生都知道,有个CA,美国化学文摘,日本人不查,从来不查。为什么?它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自信,从来不看CA。”

日本的情况,我实在是不了解。不过听完郑教授的这个论断,我就没有再继续聆听他的教诲了。今天把那个视频找出来,为了把郑教授的这段话找出,又听了几十分钟。如果有化学专业的网友在日本留过学,可否针对郑教授的以上言论赐教一二。

由于我不大相信郑教授关于日本人不查CA的话,所以今天特地查了一下关于他的一些信息。浙江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网
(http://bkpg.zju.edu.cn/teacher.php?cur_page=1)上有他的一段简历:

  姓名:郑强 

  编号:

  分学院:材化学院

  简历: 郑强教授,男,1960年9月生,工学博士。

突出成果介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者,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是《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以及《高分子学报》、《应用化学》、《高分子通报》、《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10余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他在浙江乃至全国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成果。六年间,他在全国15个省市的高校、企业、部队、机关、中学、乃至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160多场的演讲。他的演讲与他所研究的高分子领域关系不大,但却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与高校和人才息息相关的话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予以专题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网上长年热评。他主讲的《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高分子近代史》等课程,大受欢迎,学生们的评价是“听他讲课,是绝对的享受”、“连续的三节课学生们强烈要求不要课间休”、“课堂上掌声不断实属罕见”、“他是用心用情为学生讲课的老师”。他以他对学生的热爱而荣获“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和“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另外从google上还可以搜索到其他的信息,基本都有这样的简历:

郑强,1960年9月出生。长江学者,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浙江大学官方网的介绍来看,郑教授已经发表论文180余篇,不知道是不是截至2008年?根据网上简历,他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距今26年。如果算上本科4年,距今30年,从郑教授开始到浙江大学上学,平均每年发表6篇文章,而且是全部被SCI、EI所收录。我这是自以为是的把郑教授发表论文的时间给延长了。如果根据简历原文“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那么郑教授是在5年里(不知道是哪5年?)发表了180余篇被SCI、EI收录的文章的,平均每年36篇呢!可是郑教授在2000年12月23日下午浙江图书馆报告厅作的一个报告里说,“教授的论文写得少了,平均一个教授没有一篇,像我这样一年能写5、6篇的很少。

(http://kapinter.spaces.live.com/blog/cns!142AD4209363D971!700.entry

)”关于郑教授的这个报告,很多网页都有转载记录,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搜索到。我在这里不是怀疑郑强教授的学术能力,因为化学领域里有很多著名的教授也有数百篇的论文的,只是因为郑教授的公开信息里有一些矛盾的地方,所以感到有些疑惑。

我只是个无名小辈,无意去冒犯谁,更不要说郑教授这样的大人物了。这篇文字里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公开的网络信息资源。如果这里面有什么误会,还请了解情况的朋友给澄清一下!

克己明德

2008年5月3日

【新雨丝按:对这位四处做哗众取宠、信口开河的演讲的浙大“愤青”教授,几年来新语丝网友已多次揭露过(国内网友请把下面新语丝网址换成镜像网址):

灰色空间《评浙大郑强教授的“富国强民”演讲》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2/zhengqiang.txt

一女《关于浙大郑强教授的“富国强民”演讲中有关日本的几个问题的质疑》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2/zhengqiang2.txt

李勉之《一种反现代化的陈腐观念——质疑郑强教授》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2/zhengqiang3.txt

dongfang《戳破浙大教授郑强的谎言》

新语丝网址/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2/zhengqiang4.txt

庸正《但愿不是浮躁与炒作的另一种类型——论郑强现象》

新语丝网址/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5/zhengqiang.txt

SVT《阪神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想起了浙大愤青教授郑强的演讲》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zhengqiang.txt

一个新语丝的忠实读者《关于浙大愤青教授郑强》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zhengqiang2.txt

SVT《浙大愤青教授与日本学术界的腐败问题》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zhengqiang4.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