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诗/杰克·伦敦 文、摄影/天路客
“Old longings nomadic leap, Chafing at custom’s chain;
Again from its brumal sleep Wakens the ferine strain.”
豆豆者,封号:第一猛犬。豆豆走失很久了,我经常想起他。
也许被人害了,有些人真TM坏!
下面这张照片是豆豆


发表于:图片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5日
去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
作者:天路客
先讲个故事。
话说有一群雁鸭,在旅途中飞过一个四合院要停下来稍微休息,四合院庭院里的家鸭见到客人到访,立刻非常高兴的上前迎接,一群鸭子兴高采烈的聊成一堆,一些家鸭七嘴八舌地说道:“哎呀,给位这样每每天挥动翅膀累不累啊?”其他的也说:“就是说嘛,要不留下来住个一年半载,明年再飞走也不晚啊”。其中的一只雁鸭听完以后觉得有道理就留了下来,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这天他抬头望天,忽然看见一派人字形的鸟队飞过,原来,一年已经差不多了。他的同伴又飞经了这儿了,于是,他拍拍翅膀,准备飞上去跟着队伍,但是他却发现,自己怎么飞也飞不高,根本就飞不上天。这只可怜的雁鸭从此就跟着那群好逸恶劳的家鸭一起被养在庭院里,再也无法展翅高飞了。
(照片取自于新语丝论坛cornbug网友帖子,恕毋通知)
这个时代有一个新鲜的现象,就是很多人会花时间去探索,询问那些名人怎么成功,这当然不是坏事,但其实,想成功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去做失败者不喜欢做的事。很多学生书念的不好,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肯花时间、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牺牲玩乐的时间,如果要把书念好,就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比如,多花时间下苦功夫,减少玩乐的时间,有些人做人失败,为什么?因为他不愿意付出,不懂得联络人,联系感情,或者,从来不愿意吃亏,如果期待拥抱友谊,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比如,在群体之间,多给少拿,多表达关心,不要单求自己的益处。有些人创业失败,为什么?因为好高骛远,不喜欢涉猎新知,抓不到机会,或者因为性格而导致四面楚歌 ...
发表于:意识流, 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5日
A cynic is a man who knows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 —–Oscar wild(1854—-1900)
一個憤世嫉俗的人知道所有東西的價格,卻不知道他們的價值。
A fantic is one who can’t change his mind and won’t change the subject. —–Winston Churchill(1871—–1947)
上帖漢譯(以後同)狂熱分子就是一個既無法改變心意,又不肯改變話題的人。A favor tardily bestowed is no favor. &n ...
发表于:外语学习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5日
并非讽刺
——旧瓶装新酒套用鲁迅杂文两篇【注】
作者:天路客
(一)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力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稠;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怎样篡改数据造假论文;还不知道被揭露后反咬一口;还不知道… …”
我逃走了。
“且慢!我们再谈谈… …”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二)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个人发了一篇SCI论文,影响因子很高,这人高兴透顶了,就禁不住大家的鼓动,请客是免不了,自己也愿意,自然是想得到一些好兆头。
“一个说:‘靠这篇论文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靠这篇论文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文章如果造假将来是被揭发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5日
作者:天路客
在中国,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收获和荣誉,在一般的学校就可以“名利双收”,可以凭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不朽称号,安稳的过一辈子了,有啥子好处也不容易被落下,无论是获得者及其指导导师还是学校也可以邀功请赏而有凭有据,并且可以作为个不大不小的砝码关键时刻拿到天平上称量一下,对领导来说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政绩”,无疑属于领导有方,甚至连获得提名也成了一项不小的荣誉(快赶上诺贝尔奖提名了),难怪以下列表(见文墨附录)字里行间透露出十足的功利激情,与大气候打成一片,倒也颇相称,不知道有没有有头脑者开办“如何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的必杀技培训班呵呵。
可以看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不但是学生自己的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甚至是城市的荣誉、省里的荣誉,从这些报道的字里行间多少可以看出些许功利的态度。不太了解所谓“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审过程,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这些论文有没有水分?是否真的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说法而名实相称?有兴趣有时间的朋友可以查一下“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可以从近年查起。
&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3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新中国60年来教育的实践证明与昭示:教育体制不改变永远不会有希望,不改变就是死路一条。在现有体制下,中国是绝难培养出好学生的,几乎不可能,不只是因为好学生无法生存更因为好老师无法生存;现有体制下,更培养不出真正的科学家、培养不出技术人才,只能产生钻营拍马之徒、蝇营狗苟之辈。现有体制只能使创造性人才逐渐凋亡,使真正的人才慢慢被销蚀。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不是在办教育,而是在办衙门,而且是个坏衙门,坏衙门里的不是科技人才,而是投机者、取巧者、争名逐利者,是衙役、捕快、师爷等。 & ...
发表于:意识流, 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2日
关于丽江,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
作者:天路客
在丽江古城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例如看到一个老太婆背着很重的背囊,石头啊,粮食啊,菜啊。但是男人从来不做这个事情,我们外人觉得,哎呀,这太不可思议了,怎么男人都是游手好闲呢?而纳西的女人却是那么吃力的干活?
这就是丽江的一个男女分工,也是丽江的一个习俗吧,丽江被外人称作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的地方,是这么说的,这可能与那里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有着密切的关联,女人从来都是把家里的一切重活自己承揽下来,而男人一生当中就很散漫,用几个字来概括纳西男人的生活“琴棋书画烟酒茶、放鹰、遛狗。”这才是纳西男人的生活,一个真实的写照。
除了这几件事是不是什么都不干呢?也非时如此,纳西男人还有三件大事,可能有点传神,有些夸张,但大致就是如此:房子,一定是要盖一座房子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娶一个老婆、第三件事就是要烤太阳,在丽江古城晒着太阳发呆,这就是纳西男人的第三件大事,早晨吃过饭之后,沏一壶茶,从早上吃完早餐泡一壶茶在太阳底下坐着,烤太阳,喝着茶与朋友聊天。聊着聊着,时间差不多了,该吃午饭了,又慢慢的回去吃午饭,吃过午饭,下午这段时间又出来了,一般纳西的男人在下午这段时间都会交流一些驯鹰的经验、心得,因为鹰是要驯服的,据说驯服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说把鹰抓住以后要把它的 ...
发表于:杂谈, 文史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1日
迟来的荣誉
在学术研究的领域里,仍然有不少的学者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他们喜悦的报酬就是在重复的实验中有突破性的发现。他们的付出,让其它人的生活得以改善,甚至寿命得以延长。这些人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热诚,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其实在我们的四周,也有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一班人。他们不惜用个人的时间和自己有限的资源为那些困苦的、患病的、求助无门的弱势社群带来帮助和安慰。荣誉对于他们,倒不如有更多志同道合者来得实际和更具鼓舞作用。
看来我们这些身处安逸的人,在为自身的前路筹算之余,也该想想如何令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好让别人的生活也因此精彩起来。或许你的现状并未如理想,但请勿气馁,也不要轻易放弃;积极的态度自会开辟新路径。借用古诗的一句话:“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陶器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1日
作者:天路客
据我了解,中医院校的学生多少年来做的课题是这样的(博士硕士都算在内)。
中医文献(医史文献)各种专业多是中医所谓的各种“经典”的文献研究,或者古代或者现代某某已经死去的“大牛”的“治疗经验”,当然也有当代某些活着的“大牛”的“治验治则”,譬如学生的导师或者学生的导师的导师的“治疗经验”等,客观的说,这样的课题很难正真作出有意义的东西,大多是些抄来抄去的东西,很明显,几乎不可能有所创新,最后都搞成文字游戏。
除了文献专业以外,中医各专业学生做的实验大多是些验证性的实验,例如验证某些古方(譬如“伤寒论”里面所载方剂)的“正确性”、“有效性”,或者某活着的“大牛”的一个什么什么方子多么多么好用、疗效如何如何好,虽然也应用了现代实验技术,譬如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也用了对照组阳性药物,这些对照组药物多为现代医学治疗某类疾病的常用的且比较好用的药物,但做实验以前预期结果肯定是也必须是明确的,起码在学生的“科研”脑瓜中是明确的,那就是结果一定要是他们做实验的那个方子的效果好于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的那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或者至少相当,至于是否是这样,那只有天知道,因为这些实验学生自己也重复不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没想重复, ...
发表于:中医批判 | 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