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的存档

啥叫国学?

2012年10月3日星期三

啥叫国学?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2dyi3.html

周予同先生早就说过,“读经”是僵尸的出祟,

胡适也说过,经学已死,经学万岁,
随着科举制度在1905年的废除,不用说所谓“国学”了,经学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已经死了,
死了归死了,毕竟它主宰过古老中国意识形态两千多年,还是可以研究的,研究的话少数人就够了,
提倡所谓“读经”办什么学校就是祸国殃民了。

所谓国学(我仅指其原始意义,现在到底是什么意义我也不晓得:))
最早讲的所谓国学是日 货而不是国货,所谓国粹也不是主张恢复中国固有的东西,而是借此名义宣传中国要想有出路,必须学习西方,
可见,所谓国学、国粹的意思与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无论是谁,教授也罢、院士也罢、瘪三儿也罢)的想当然的理解正好相反,你以为所谓国学就是你家的“好”东西吗?:)

这期间涉及到的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黄遵宪等,或者勉强再加个康有为,书或杂志有:《国学报》(实际上这个报纸< 或杂志>从未存在过)、《国粹学报》、《国故(这里的国故就多了:儒学、道学及诸子学说,所以所谓国故的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论衡》等,各位“知识分子”都是考试高手,有兴趣的可以去查资料,这里也不可能说的非常清楚,我也没兴趣打字太多,但我的线索已经足够了,拿出造假“论文”的劲头儿,搞清楚不是难事儿:)

总之,国学不等于儒学,也不等于孔子传统,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国传统的主干,所谓国学绝对不是现在那些“国学”提倡者(譬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所谓“教授”,娘们儿于丹等)讲的那一套狗屁东西,到底是啥?我也不晓得,我只晓得一个字“乱”:),你一个汉族就能代表中国吗?汉族传统就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吗?不让别人活了吗?你一个分裂时代的局部地区的“王朝”就能成为“国学”?这种意识形态本来就是强加于人的(逆境的人家的同意了吗?:))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复合体),你想搞分裂吗?:)你讲JB国学,总要把概念的内涵外延说清楚吧?起码与清末民初的开始用法的渊源说明白吧?

康有为能成为中国的马丁·路德吗?鬼知道,反正他到死也不是:)
中国需要走文艺复兴的道路吗?鬼知道,反正也没走:)

最后有一个问题:南怀瑾老人是哪一类“国学大师”啊?你们佩服他的什么?(我不是说他不值得佩服),如果是瞎佩服就很没意思了,总得说出个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来吧?:),文怀沙又是哪一类“国学大师”啊?:)(别误会,我说了,他两人我还是区别认识的,我也没有把他俩相提并论,只是顺便提一下而已)
人云亦云要不得,自己都不清楚就传谣,更要不得。

国学是啥都搞不清楚搞什么“国学热”?况也热不起来,号称“遍布全世界”的孔子学院不如个p,因为你没有软实力,倒不是你的文化不行,而是你的文化负载的信息不行,认识几个英文字母更没个屁用哪怕你用英文字母讲“国学”,那谁的话了,瞎JB扯,扯什么扯:)

最后一点忠告,要想学会真英语,出去走走,窝儿里瞎JB

周作人:鲁迅的国学与西学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2dwyl.html

1956年10月1日刊《新港》第4期

署名周遐寿

收入《鲁迅的青年时代》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想叫作“鲁迅的新学与旧学”,因为新旧的意义不明了,所以改称“国学与西学”,虽然似乎庸俗一点,但在鲁迅的青年时期原是通行的,不妨沿用它一下子。

鲁迅的家庭是所谓读书人家,祖父是翰林,做过知县和京官,父亲是个秀才,但是到了父亲的那一代,便已经衰落了。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多年,父亲早殁,祖传三二十亩田地逐渐地都卖掉了。在十八岁的年头上,鲁迅终于觉得不能坐食下去,决意往南京去考当时仅有的两个免费的学堂,毕业之后得到官费留学日本,这样使得他能够在家庭和书房所得来的旧知识之外,再加上了新学问,成为他后来做文艺活动的基础。现在我们便想关于这事,说几句话。

鲁迅的家庭虽系旧家,但藏书却并没有多少,因为读书人本来只是名称,一般士人“读书赶考”,目的只是想博得“功名”,好往上爬,所以读的只是四书五经,预备好做八股而已。鲁迅家里当然还要好些,但是据我的记忆说来,祖传的书有点价值的就只是一部木板《康熙字典》,一部石印《十三经注疏》,《文选评注》和《唐诗叩弹集》,两本石印《尔雅音图》,书房里读的经书都是现买的。鲁迅在书房里读了几年,进步非常迅速,大概在十六岁以前四书五经都已读完,因为那时所从的是一位名师,所以又教他读了《尔雅》,《周礼》或者还有《仪礼》,这些都是一般学生所不读,也是来不及读的。但是鲁迅的国学来源并不是在书房里,因为虽然他在九经之外多读了三经,虽然旧式学者们说得经书怎么了不起,究竟这增加不了多少知识,力量远不及别的子史。鲁迅寻求知识,他自己买书借书,差不多专从正宗学者们所排斥为“杂览”的部门下手,方法很特别,功效也是特别的。他不看孔孟而看佛老,可是并不去附和道家者流,而佩服非圣无法的嵇康,也不相信禅宗,却岔开去涉猎《弘明集》,结果觉得有道理的还是范缜的“神灭论”,这从王充脱出,自然也更说得好,差不多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已经找着了唯物论的祖宗了。他不看正史而看野史,从《谈荟》知道列代武人之吃人肉,从《窃愤录》知道金人之凶暴,从《鸡肋编》知道往临安行在去的山东义民以人脯为干粮,从“明季稗史汇编”知道张献忠和清兵的残杀,这些材料归结起来是“礼教吃人”,成为《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便是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也给他新的刺激,《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便对于曹娥与郭巨的故事提出了纠弹的意见。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无道,正史上也不能讳言,但鲁迅更从《皇朝典故》的另本《立斋闲录》中看到别的记录,引起极大的义愤。这都见于他的杂文上面,不必细说了。

鲁迅小时候喜欢画画,在故家前院灰色矮墙上曾画着尖嘴鸡脚的一个雷公,又在小本子上画过漫画“射死八斤”,树下地上仰卧一人,胸前插着一枝箭,这八斤原是比鲁迅年长的一个孩子,是门内邻居李姓寄居的亲戚,因为在小孩中间作威福,所以恨他。鲁迅的画没有发达下去,但在《朝花夕拾》后记里,有他自画的一幅活无常,可以推知他的本领。在别方面他也爱好图画,买了好些木刻石印的画谱,买不到的便借了来,自己动手影画。最早的一本是《荡寇志》的绣像,共有百页左右吧,前图后赞,相当精工,他都影写了下来,那时他正是满十二岁。以后所写的有《诗中画》,那是更进一步了,原本系画古人诗意,是山水画而兼人物,比较复杂得多了。第三种又很特别,乃是王冶梅画谱之一,上卷题曰《三十六赏心乐事》,是一种简笔画,下卷没有总名,都是画幅,有些画的有点滑稽,可是鲁迅似乎也很喜欢,用了贡川纸把它影下来了。所买画谱名目可不必列举,其中比较特别的,有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另种画本。北斋是日本报画“浮世绘”大家,得世绘原本那时很是名贵,就是审美书院复刻的书也都非数十元不可,穷学生购买不起,幸而在嵩山堂有木版新印本,虽然不很清楚,价格不贵,平均半元一册,便买了几册来,但大部的《北斋漫画》因为有十五册一套,就未能买得。日本木刻画本来精工,因为这是画工、刻工和印工三方面合作成功的,北斋又参加了一点西洋画法,所以更是比例匀称,显得有现代的气息。这些修养,与他后来作木刻画运动总也是很有关联的吧。

对于中国旧文艺,鲁迅也自有其特殊的造诣。他在这方面功夫很深,不过有一个特点,便是他决不跟着正宗派去跑,他不佩服唐朝的韩文公(韩愈),尤其是反对宋朝的朱文公(朱熹),这是值得注意的事。诗歌方面他所喜爱的,《楚辞》之外是陶诗,唐朝有李长吉、温飞卿和李义山,李杜元白他也不非薄,只是并不是他所尊重的。文章则陶渊明之前有嵇康,有些地志如《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文章也写得极好,一般六朝文他也喜欢,这可以一册简要的选本《六朝文絜》作为代表。鲁迅在一个时期很看些佛经,这在了解思想之外,重要还是在看它文章,因为六朝译本的佛经实在即是六朝文,一样值得看。这读佛经的结果,如上文所说,取得了“神灭论”的思想,此外他又捐资翻刻了两卷的《百喻经》,因为这可以算得是六朝人所写的一部小说。末了还有一件要说的,是他的文字学的知识。过去一般中国人“读书”,却多是不识字,虽然汉末许叔重做了《说文解字》十五篇,一直被高搁起来,因为是与“科举”无关,不为人所注意。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后半期内,章太炎先生刚从上海西牢里释放出来,亡命东京,主编革命宣传机关杂志《民报》,又开办“国学讲习会”,借了大成中学的讲堂,给留学生讲学,正是从《说文》讲起。有朋友来约,拟特别请太炎先生开一班,每星期日上午在《民报》社讲《说文》,我们都参加了,听讲的共有八人。鲁迅借抄听讲者的笔记清本,有一卷至今还存留,可以知道对于他的影响。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是文章用字的古雅和认真,最明显的表现在《域外小说集》初版的两册上面,翻印本已多改得通俗些了,后来又改用白话,古雅已用不着,但认真还是仍旧,他写稿写信用俗字简字,却决不写别字,以及重复矛盾的字,例如桥樑(梁加木旁犯重)邱陵(清雍正避孔子讳始改丘为邱),又写鳥字也改下边四点为两点,这恐怕到他晚年还是如此吧?在他丰富深厚的国学知识的上头,最后加上这一层去,使他彻底了解整个的文学艺术遗产的伟大,他这二十几年的刻苦的学习可以说是“功不唐捐”了。

关于鲁迅的“西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简单的来说明一下。这里可分作两个段落,其一是关于一般的科学知识,其二是关于外国的文学知识。这第一段落是鲁迅在南京(1898—1901)及在东京前期(1902—1904),大概这五个年头。南京附设在陆师学堂内的矿路学堂本来是以开矿为主,造铁路为辅的,虽然主要功课属于矿路二事,但鲁迅后来既不开矿,也不造路,这些功课都已还了先生之后,他所实在得到的也只是那一点普通科学知识而已。鲁迅在《朝花夕拾》上特别提出地学(地质学)和金石学(矿物学),这些固然最是新鲜,但重要的其实还是一般科学,如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都是现代常识的基础,但是平常各个分立,散漫无归宿,鲁迅在这里看到了《天演论》,这正像国学方面的《神灭论》,对于他是有着绝大的影响的。《天演论》原只是赫胥黎的一篇论文,题目是《伦理与进化论》,(或者是“进化论与伦理”也未可知,)并不是专谈进化论的,所以说的并不清楚,鲁迅看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是在南京,但是一直到了东京,学了日本文之后,这才懂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鲁迅看到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于是明白进化学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鲁迅在东京进了弘文学院,读了两年书,科学一方面只是重复那已经学过的东西,归根结蒂所学得的实在只是日本语文一项,但是这却引导他到了进化论里去,那末这用处也就不小了。

第二个段落是说鲁迅在仙台医学校的两年(1904—1906),和仙台退学后住在东京的三年(1906—1909)。在仙台所学的是医学专门学问,后来对于鲁迅有用的只是德文,差不多是他做文艺工作的唯一的工具。退学后住在东京的这几年,表面上差不多全是闲住,正式学校也并不进,只在“独逸语学协会”附设的学校里挂了一个名,高兴的时候去听几回课,平常就只逛旧书店,买德文书来自己阅读,可是这三年里却充分获得了外国文学的知识,作好将来做文艺运动的准备了。他学的外国语是德文,但对于德国文学没有什么兴趣,歌德、席勒等大师的著作他一册都没有,所有的只是海涅的一部小本集子,原因是海涅要争自由,对于权威表示反抗。他利用德文去翻译别国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改变国人的思想,走向自由与解放的道路。鲁迅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的艺术,虽然这也就是世界文学的趋向,但十九世纪下半欧洲盛行自然主义,过分强调人性,与人民和国家反而脱了节,只有俄国的现实主义的文学里,具有革命与爱国的精神,为鲁迅所最佩服。他便竭力收罗俄国文学的德文译本,又进一步去找别的求自由的国家的作品,如匈牙利,芬兰,波兰,波希米亚(捷克),塞尔维亚与克洛谛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这些在那时都是弱小民族,大都还被帝国主义的大国所兼并,他们的著作英文很少翻译,只有德文译本还可得到,这时鲁迅的德文便大有用处了。鲁迅在东京各旧书店尽力寻找这类资料,发见旧德文杂志上说什么译本刊行,便托相识书商向“丸善书店”往欧洲定购。这样他买到了不少译本,1909年印行的两册《域外小说集》里他所译的原本,便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收集来的。他在旧书店上花了十元左右的大价,买到一大本德文《世界文学史》,后来又定购了一部三册的札倍尔著的同名字的书,给予他许多帮助。在许多年后《小说月报》出弱小民族特号的时候,找不到关于斯拉夫的几个民族的资料,有几篇谈保加利亚和芬兰文学的文章,便是鲁迅从这书上抄译下来的。鲁迅在东京的后期只是短短的三年,在终日闲走闲谈中间,实在却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如拿去和国学时期相比,真可以说是意外的神速。

寒灯小话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曩读李氏《焚书》,喜其心直口快,思想明达,最所敬仰,而文章煞辣,亦有可畏之处,但见卷四《寒灯小话》四则所记,则其人又是蔼然富于人情者也。如第一段云:

  九月十三夜,大人患气急,独坐更深,向某辈言曰,丘坦之此去不来矣,言未竟泪如雨下。某谓大人莫太感伤,因为鄙俚之语以劝大人,语曰,这世界真可哀,乾坤如许大,好人难容载,我劝大人莫太伤怀,古来尽如此,今日安足怪,我量彼走尽天下无知己,必然有时还来。乱曰,此说不然,此人大有才,到处逢人多相爱,只恨一去太无情,不念老人日夜难待。

  读此节大有悲凉之气,窃意是卓吾生活的极重要资料,只怕识者不易多得耳。我们看《日知录》中论李贽处,便可知顾宁人毫无感觉,只是人云亦云,有如隔巷听人家呼捉贼,便尔跟着大嚷,发挥其优越感而已。一代学者如顾氏尚如此,他更何望哉。

  
□1939年 5月 10日刊《实报》,署名药堂□收入《书房一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灯小话

是夜,怀林侍次,见有猫儿伏在禅椅之下。林曰:“这猫儿日间只拾得几块带肉的骨头吃了,便知痛他者是和尚①,每每伏在和尚座下而不去。”和尚叹曰:“人言最无义者是猫儿,今看养他顾他时,他即恋着不去。以此观之,猫儿义矣!”林曰:“今之骂人者动以禽兽奴狗骂人,强盗骂人,骂人者以为至重,故受骂者亦自为至重。吁!谁知此岂骂人语也!夫世间称有义者莫过于人。你看他威仪礼貌,出言吐气,好不和美!怜人爱人之状,好不切至!只是还有一件不如禽兽奴狗强盗之处。盖世上做强盗者有二:或被官司逼迫,怨气无伸,遂尔遁逃;或是盛有才力,不甘人下,倘有一个半个怜才者使之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矣。然则以强盗骂人,是不为骂人了,是反为赞叹称美其人了也。狗虽人奴,义性尤重,守护家主,逐亦不去,不与食吃,彼亦无嗔,自去吃屎,将就度日。所谓‘狗不厌家贫’是也。今以奴狗骂人,又岂当乎?吾恐不是以狗骂人,反是以人骂狗了也。至于奴之一字,但为人使而不足以使人者,咸谓之奴。世间曷尝有使人之人哉!为君者,汉唯有孝高、孝文、孝武、孝宣耳,馀尽奴也,则以奴名人,乃其本等名号,而反怒人何也?”和尚谓:“禽兽畜生强盗奴狗,既不足以骂人,则当以何者骂人乃为恰当?”林遂引数十种如蛇如虎之类,俱是骂人不得者。直商量至夜分,亦竟不得。乃叹曰:“呜呼!好看者人也,好相处者人也,只是一付肚肠甚不可看,不可处!”林曰:“果如此,则人真难形容哉!世谓人皮包倒狗骨头,我谓狗皮包倒人骨头。未审此骂何如?”和尚曰:“亦不足以骂人。”遂去睡。


选自明•李贽《焚书•杂述》

【注】①和尚:作者自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2dwyy.html

 

闲谈海德格尔的乡愁

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

海德格尔的乡愁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2dsis.html

哈代《还乡》卷首

Thomas Hardy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

Macmillan &.Co., London,1924.

我向“愁烦”,

  说了一声再见,

本打算,把她远远地撇在后边;

  奈她绸缪缠绵,

  笑语欢,笑语欢,

眷眷拳拳,情那样重,心那样坚。

  我想把她欺骗,

  和她隔断牵连,

啊?抛闪?她情那样重,心那样坚.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自济慈《恩第敏》第四卷一七三行以下.

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中为了说明人的这种“忧虑”,引用了一个古罗马神话寓言故事,故事如下:

从前有一天当女神忧虑(Cura,Sorge)渡过一条河时,瞧见一地的黏土。她若有所思地从中取出一块来,动手塑造它。当她自己还在思量这个所造之物时,朱庇特(Jupiter)靠了过来。忧虑女神请他将灵魂(Geist)赋予给这块成形的黏土。朱庇特欣然将灵魂给了它。但是,当她接着想要把她自己的名字赋予给她的这个形塑物时,朱庇特却不准她这做,并要求必须被赋予他的名才行。正当忧虑与朱庇特为名称而争执之际,土地神泰鲁斯(Tellus)也冒了出来,亟欲这个形塑物被赋上她的名,因为是她提供给该物一块她的躯体。这些争执者找上农神沙图恩(Saturn)来当仲裁。然后沙图恩给予他们如下显然公正的判决:朱庇特,你因为给了它灵魂,所以你就在它死时理应接收该灵魂;大地,你因为赠与它躯体,所以你理应接收它的躯体。然而,由于忧虑首先形塑出这个生物,所以只要它还活着,忧虑就可以拥有它。不过,既然对于命名有所争执,那它不妨就叫做“homo(人)”吧,因为它是用“humus(土)”做成的。

海德格尔抛开苏格拉底,抛开柏拉图,但把我们自己也抛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的哲学充满着乡愁,难怪他要在荷尔德林的诗里面寻找家园,在他的哲学里,人们注定要返乡,但上帝死了,我们到哪里去呢?毕竟,诗意的栖居并不那么好玩儿。

中国人的乡愿品格

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中国人的乡愿品格

口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2dsh8.html

孔子认为乡人皆好之”的人不是好人,真正的好人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孔子对乡愿极为反感,正言厉色地斥之为伤害道德的人(“乡愿,德之贼也。”《论语·子路》)乡愿虚伪矫饰,
言行不一,表面上来忠厚廉洁,实际上笑里藏刀,没有道德原则,是偏离“中行”最远之人。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对乡愿的描画,殊不知孟子也为乡愿画了像: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对乡愿是咬牙切齿的。

其实,乡愿也不是中华之独有,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圣经》中就有乡愿这一号,非要对号的话,那就是被耶
稣称为毒蛇的种子的法利赛人(Pharisee),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里面也有这一号
(smoothman),只不过在中土更普遍一些基础更广泛而已:),以我的观察,区别仅仅在于中土是鼓励乡愿
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能够捞到好处,而在别处这样的人多次碰壁以后会慢慢改掉这个德性。

恶人是不相信有善良这回事的,德行要靠德性来保证才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品格,
这里面也含有人格(person)的意思,中国人向来不太注重person的,现在更不行了,礼崩乐坏:)
在他们看来,别人不作恶只是因为没有力量,而有力量仍然不作恶的人都是傻瓜。

但楼主列举的那些显然代表不了群体。
其实,别的行业也一样,这是大气候使然。

中国人向来讲究“君子如草上行风”,那意思就是这是榜样的作用,上行下效,这是国人传统,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学生效导师,下级官员效上级官员,少年效长辈,年轻医生效年长医生。

作为普通医生里面的医药回扣的既得利益者最多算个窃钩者,说白了,也都是些穷苦百姓,指着这个,即使发点财也发不了大财。
精力用在这里就瞄准瞄错了,祸根乃是那些窃国者。

在国内经常且到处听到“制度有问题”的抱怨怨恨声,
好像凡事推给制度一切卑微的个体就都没有责任了,极少见到有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反省者。
其实,在这混乱的局面面前,没有谁是无辜的。

我对所谓制度的抱怨很不感冒,戊戌变法如何?洋务运动如何?五四运动如何?
医患关系也好,什么问题也好,都是表象,病根不在制度这里的。
人有问题,学人家个“好”制度,你也玩不转,因为你根本学不会。

人有病,天知否?

我非常反对动辄制度有问题,好像除了制度谁都不该负责任,
让你去找党,找组织,找人民,他们在哪里?你能找到吗?同样,找制度?
一个人问心无愧才是最大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某网路言论,

http://happy.dxy.cn/bbs/topic/20982014?tpg=$tpg&age=0#0

大家看看这个帖子的回复,就清楚了这个群体道德有多低劣
公务员们道德再低再***受贿也不会公开为之辩护啊,都会说廉洁奉公

看看医生这个群体的回复公开为拿回扣叫好

没人逼你做医生,嫌待遇低可以不干有人逼你吗你拿回扣就是该杀,拿了还不让别人说不对该凌迟
建议国家重典知止,不然医患矛盾越来越严重。

诠释“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诠释“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
——这个养生“专家”够扯淡

作者: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m0ef.html

曲黎敏,女,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百度百科)。早就听说这个人很火,也看到无论地坛书市还是街头小摊,她的书到处在卖,由于好奇便在网上找了几篇她的东西看了几眼,主要是“黄帝内经”之类的东东,什么“从头到脚说健康”,还有全集出版(《曲黎敏全集》< 吓人的很>),从其读书履历实在想不通该强人有什么权利与资格“从头到脚说健康”对生命科学夸夸其谈,觉得中国太多这样的人,他(她)们个个更像一个个戏子,如果老老实实的吃戏子的饭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可往往他(她)们喜欢披着什么专家大师学术的马甲,让不知情的人们受了害还不知道,这就很有些让人不吐不快了。

怪事年年有,近年特别多。

网上找了几段视频,看了几眼她写的东西,实在没有新意,感觉她还生活在汉朝,但是个“人才”!这种东西在21世纪的今天还大行其道(电视、出书等),不知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愚昧还是讲者特别会忽悠,亦或是特别有办法吧(附谚语一条:“鸡不尿尿(音sui,阴平)有办(便)法”),无非是利益驱动,孔方兄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把一个人变得“有学问”,名利猛于虎,可以使人不计一切后果。

纵观此人的言论,胡说八道,肆意而为之处众多,一点都不输于于丹讲的庄子,与于丹还真有的一拼:都是超女。

“曲讲的东西听听就得了,大学那会她教我们大学生思想品德,整天回顾89那会她在大学的事迹,我在学校7年从来没听说过她还会讲什么养生,一个学中文的讲出来的养生,也就是文化养生而已。”(来自网络)

下面再摘抄(有删节)几段开开眼:

“《老子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曲认为这是因为婴儿肾气足的原因。而且说就是因为婴儿“猛兽不据”才有狼孩,婴儿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惊。

“关于《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的解释,曲将“出生入死”解释为生门(女性阴门)即死门(女性阴门),进而指出老子是反对纵欲的结论。

“曲认为“吃鸭子最好就是烤着吃”,“居住最佳就是四合院”,“家庭吃饭最好就是圆桌”,这些观点既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更缺乏科学依据。

北京烤鸭是中国的一道名菜,但是鸭子的吃法不只有烤着吃,还有盐水鸭、鸭子煲汤等吃法,没有好与最好之分。四合院也只是北京居住方式,中国的民居有多种多样的。我们抛开现在的科学依据不谈,就谈古人的习惯,在《黄帝内经》的写作时期,北京还不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作者不会以北京的生活模式为最佳生活模式的。至于“家庭吃饭最好就是圆桌”更是与历史不符的,我国古代吃饭都是用长方形桌子的,家庭用圆桌子吃饭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来自网络)

偶然撞进这样一个博客,博客的大背景图有这样的描述:

曲黎敏: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把健康彻底说清楚;为您彻底解说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这个,我想起了那些贴在马路旁边电线杆子上的小报,因为我没见过哪一位真正的专家如此的不含蓄,鲁迅先生说的“有意无意”,谁能说得清呢。

在这里,我无意大加挞伐,是非曲直,读者自己评判。

从下面从其博客Copy下来的两段看,这位“史上最智慧专家”的“依据”是《黄帝内经》(“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因为《皇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至于为什么这样,这位顶尖专家却是避实就虚什么也没说,显然,她当做几何学上的公理来用了,因为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

按照她视为“圣经”的《黄帝内经》,当是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阴的本性是蛰藏。这位“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是女人当没有问题吧?(依据:博客照片),可她却如此的不懂“封藏”,反而张扬的很不谦虚(“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把健康彻底说清楚;为您彻底解说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她是真相信《黄帝内经》呢还是假相信?我们由此可以导出两个推论:

一、如果是假相信,则她是个骗子,明明不相信,还拿来害人。

二、如果是真相信,则她没有学懂,因为她自己的行为违背了他引用的“理论”出处,自己都不懂还拿来宣讲写“书”,则动机可疑。

总之,我是没看懂这位“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说了些啥,现引其博客里的两段欣赏一下,顺便考考各位的阅读能力与逻辑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秃顶的男人性欲旺盛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肾和人的骨头有关。“其荣发也”是指肾的表现是表现在头发上。所以你的头发是否黑,是否浓密,是肾气的表现。有的人就秃顶,秃顶到底是肾亏呢还是怎么样?这个我在我的《从头到脚说健康》里面都写了。关于头发,头发长得快不快,是由肝所主。头发黑不黑,掉不掉是肾的问题。头发变白是肝虚、肾虚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那么有的人会秃顶,秃顶是他肾出了问题了,最起码是肾主收藏的功能出了点问题。可是西方社会,像俄罗斯的女人,她们找丈夫的时候,特别喜欢找秃顶的男人,因为什么呢?俄罗斯的妇女认为秃顶的男人性欲旺盛。其实这个呢,和咱们中医里讲的是不是一样呢?其实是一样的,因为人肾的功能如果收敛不足,就老是往外散,老往外散就有个表现,就是他特别喜欢过性生活。这是秃顶的问题。

没完没了地想女人,是精不足了

有的人问,肾精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国道家有句话叫“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真气足了,他就饭都不会想吃。人的生老病死是先天真气消耗的一个过程,中国几千年传统文明古老的养生术,是添油续命之术,是养的这口先天真气,所以会有“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就是你精神上特别旺盛的话,就连睡觉的欲望都没有。

我们现在重点要讲的是“精满不思淫”,这句话反过来是这么理解的:精不足者必思淫,如果现在有人没完没了地想女人的话,那么最起码说明他有一个问题,他精不足了。如果你就算是有个美女坐腿上也都没感觉,就是“精满不思淫”,古代这叫“坐怀不乱”。

然而,现在很多精不足的人也不想女人啊。大家都说不可能啊,既然他们精不满,那肯定就思淫了。第一,有些人不想不是因为精满,而是因为被别的事牵挂住了。因为他们耗费在工作上的精力比较多,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思虑过度暗耗肾精。他身体弱了,所以他不想。还有一种人,贫困交加,想了也白想,或只剩下想了。现在社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性婚姻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很多的男人白天工作累得要死,回到家要么倒头就睡,要么应酬喝得醉醺醺的,夫妻之间性生活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性生活。这也是因为白天的暗耗,导致肾精不足。妻子埋怨埋怨,他们反过头来还要抱怨女人太唠叨,其实这是双方面的原因。所以,男人白天上班不要把自己绷得紧紧的,女人也要体谅男人的辛苦,这样回家了才会夫妻和谐。

知道吃饭就不傻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中国人的“比赛精神”集中在有形的名和利上了,而在无形的领域,对于个人内在的优秀,个人能力的生长和心灵的快乐,则非常缺乏“比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候我爷爷经常对我说一个人只要知道吃饭他就不傻。
当时体会不深,现在想来这话不差,观当今天 朝,菜市场卖菜的到科学院诸公都不傻,他们都是追求的一个目标:捞钱然后吃饭,境界上、智力上都是不分伯仲的,所以,奸商与假科学家就特别多。

去蔽与遮蔽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去蔽与遮蔽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17xwv.html
 
 

     最近在某论坛看到一则“八卦”: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近日被爆涉嫌学历作假。来自中国警察网和百度百科的简历显示,李玫瑾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而人民大学在1970年—1977年被迫关闭,1977年根本不存在人民大学。(搜狐文化)

 

     这条消息被人转载没有引起丝毫波澜,大概是大家对愚乐、专家、教授、神医这样的词汇早就免疫了,这原因应该探讨。

 

     现象学家、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说过,事物的显现过程是一个去蔽的过程,遮蔽去除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从上面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时候,过度去除遮蔽恰恰是构成了另一种遮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情,是人们变得麻木迟钝了吗?以致连炒作自己的那些“戏子”们也在不断地翻新花样,一次比一次生猛?

 

     这段时间拐卖儿童,煤矿事故、学术造假、学历造假等等煞是热闹,不能不说是有很多人在关心,在关注,毕竟,方舟子也还在进行着他的伟大的事业,在这里,且不论动机论爱好者们的诘难,我一直认为,方舟子绝对不会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害虫,而恰恰相反,他是一只社会的益鸟,一只啄木鸟。

 

    事物而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事物总是在否定自己中前进,我相信海德格尔没有错,事物在发展,事物在逻辑,方舟子的努力也没有错,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有良心的,被社会遮蔽也只是暂时现象,光明还是有的,但是对曲折程度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

卢梭说过爱你的同类,孟子也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要爱我们的同类,我们都要对社会有信心,支持老方,直到“方舟子现象”消失的那一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早一天找到那条海德格尔的“林中之路”。

神乎大道堂?刘逢军们号准了“时代精神”的脉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神乎大道堂?刘逢军们号准了“时代精神”的脉

 

    ·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o1ut.html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

 

    这个年代神医辈出,神人攒动,在我看来,他们不是神人,却算得上“聪明”人,算得上道德败坏的人,以康德的标准,开店做生意,为了赢利坚持不卖假货童叟无欺也算不得真道德,如果亏本还坚持不卖假货或者说为道德而道德才是真道德,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刘逢军们无疑是太缺德了。

 

     我们目前这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横流,人欲膨胀,名利心强,浮躁不冷静,刘逢军们各显神通各显其能也就能够理解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面早就说过,德福实际上是一个二律背反,道德的人不幸福,幸福的人往往不道德,康德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好寄希望于来生,寄希望于上帝,我想我们的新中国应该比康德强,对此我有信心,应该有办法使福德相称,现在是21世纪了,好的社会制度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至于还是走到善恶相报那里去吧?!

 

     张悟本刘逢军这样的骗子为什么一次次的得逞?有人使他们得逞啊,有人满足他们啊,是些什么人在满足他们?芸芸愚民啊。

 

     在我看来,神医们之所以能够得逞,于三方面有关:

 

    一、社会浮躁风气,不读书,读不下书。
    二、医患关系的紧张,民众普遍的对医院的不信任,一推一拉形成合力。
    三、民众基本常识的缺乏,科普知识的缺乏。

 

     这三方面有着内在的关系,且每一方面都有自己深层次的原因,这里不欲赘述,刘逢军们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抓住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号准了“时代精神”的脉,加上道德良心的缺失,于是就无敌于神州,看照片“诊病”开门发大财了。

 

     治理这种乱象,关了他们的“医院”甚至把他们抓起来恐怕解决不了问题,摁下葫芦起来瓢,总有不怕死(况他们也死不了呢?!)的会浮上来。 

     认清楚目前社会面貌,对症下药才是正道,否则恐怕真的是治标不治本,吊诡的事情会层出不穷。

 

     怪谁呢?恐怕大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都需要好好反省。

中国医学史语义分析——合成谬误

2011年1月6日星期四

中国医学史语义分析

——合成谬误

作者: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o1ml.html

题记:林乃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条路各自延展,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在林中路上。

——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扉页题词

先讲个故事: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这次论争以朱熹的落败而告终,所谓“教人”之法,应该是“哪种方法才能真正造就出有道德的人”而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归入认识论的问题。关于这段往事,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应该是“哪种方法才能真正造就出有道德的人”而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归入认识论的问题,朱熹的落败陆家兄弟的完胜都是由于人数对垒的关系而与”学术“无关,朱熹单刀赴会,自然抵不过带有“帮凶”的陆家兄弟。

我没听说过美国医学史、英国医学史… …,当然,有史前期和原始人的医学起源,有美索不达米亚的医学,有古埃及的医学,有以色列的医学,有古印度和古代波斯的医学,有古希腊的医学,有古罗马的医学,也有阿拉伯医学,但是这些知识医学的一个阶段或者灭亡了的医学,只有中国的中医顽强地写出了一部“中国医学史”,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就是因为这种种令人惊叹的原因我们今天还在讨论中国医学史的问题。至于”合成谬误“,美国萨缪尔森《经济学》里面曾经提到,我这里是借用,中国、医学、历史都是真概念,合在一起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假概念,是为我这里说的合成谬误,不一定恰当,但我觉得尚能说明点我欲表达的意思。

我之所以首先提到”鹅湖之会“这个故事,乃是由于前几天翻了一本《中国医学史》,不幸的是使我想到了中国人的读书习惯与做学问的方法(或者说方法论)问题,这里谈医学史嘛,我自然是着重说做医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了,但有时言不尽意,有时意不尽言,大家包涵。

中国人读书,读经典自然是少不了的一环,但怎么读却大有问题,中国人读经典并非像西方人那样是与古人对话,而是自己关进黑屋子做玄想体悟,揣摩古人,讲究师承,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各家学说,中国人读书不讲究独创性,而讲究有慧根,讲究对前人的发挥发展,讲究突然“有所悟”,可能就是所谓顿悟了。更有些人讲究,述而不作,譬如孔子。讲究为往圣继绝学,经典是个宝藏,中医药也是个“伟大的宝库”,你们要好好挖掘!你读经典绝不能离经叛道,对经典要有敬畏之心,要立场坚定,如果试图挑战古人,以致竟不知天高地厚的与古人”对话“俺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异端,你敢挑战,就是一窍不通,就是还没入门,你敢挑战《黄帝内经》就是根本不懂中医。这些”经典“是崇拜的对象,圣人们代表天代表地,他们的言论自然就”天经地义“容不得怀疑了。这样,经典就成了模具,甚至成了做人的楷模,这样一路读下来,你读不出历史感,被这样的经典读法训练出来的人们都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古人永远高于近人,你的领悟乃是古人的微言大义,处处印证着古人的高,实在是高。

中国医学史表现出来的也是这样,各家各派纷然杂呈,在这些家这些派里面,有的胜利了,有的没落了,究其原因像极了”鹅湖之会“的大侠们,非为学术,而是因为别的,就像朱熹的理学,并非应为他特别高深,而是因为他特别容易用于考试,人们读朱熹的书,也并非因为朱熹学问大或者特别可爱,而是因为这是块敲门砖,你不读就永远没有机会做官出人头地,你胜利了,是道理讲得好,是有人支持,譬如官方的支持,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一例,你失败了,却并非一定是学术失误。谭嗣同曾经说:“故尝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这局面的形成恐怕与国人自古的都市习惯与目的不无干系。孔子曾经说过:“乡愿,德之贼也”,我为这个问题专门请教过专家,《孟子?尽心下》:“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看来所谓“乡原”之人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为人处事不讲原则,与不良现象同流合污。第二是伪装出一副忠信廉洁的面孔。第三是众皆悦之,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这种人出于自私的动机,不得罪坏人,又以伪善的面孔欺骗善良的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最容易成为一般民众公推的地方上的“无冕之王”,担当着公众事务的“业余裁判”的角色。真正有高层级道德观念的人在地方上只占少数,他们在一些重大事情上的是非观念往往一时不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乡原”总是以民众代言人的身份出面干预,屡屡能占上风,因而造成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局面,对道德和公理形成戕害。《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中医培养了一批批的乡愿之徒,而非医学专家,古今都不乏其人,你非要跟我辩,说我胡说八道,我不和你辩,“辩无胜”的道理我早就懂得,不上你的贼船。

读西方的历史也好,哲学史也好,现代医学史也好,你会时刻体悟到一种线性的发展历程,从高到低,从表面到内部,从肤浅到深刻,他们不是为往圣继绝学,而是历史的传承者,是一个一个的接力棒,实在矛盾冲突中的发展史,一棒一棒由希波克拉底传至其“子孙”们,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不是这样,在中国人群里,在读书界,只有一个又一个热点而看不出发展阶段,到今天还是如此。在这种异化的读书习惯中,个个都被迫成了策略家,被迫成了意识形态专家,当然,读中医书的也就被迫成了中医家,只是这些家们成色如何只有天知道。

虽然“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但到底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谁又能说得清?中医家们也是这样的情况,纵观一部”医学史“,只是一个个结论的罗列,大多没有论证,一堆堆似是而非的”道理“,我说出来了,信不信由你了,反正我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我是为往圣继绝学,我的结论怎么会错呢?诚之者天之道也,你要长进就要反身求诸诚,你诚了,你就得天道了,你就成了,至于是否遵从医学研究规律,那不是他们医学家关心的事情。所以,一个个未经验证的结论不停地都被不负责任的丢进了中医这个大箩筐,黑屋子,因为没有证伪,也就没有淘汰,以至于愈来愈庞杂,愈来愈无用,愈来愈累赘,如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说明不了,那还不如一个梦。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德谟克利特在苦闷的自相矛盾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我不看了!他不相信感性的东西了,因为感性是遮蔽真理的,他要通过理性来发现一些本质的规律。恐怖而又伟大的希腊人,害怕感性的对象遮蔽灵魂,为了追求真理刺瞎双眼,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使我们心灵的震撼之余,是否可以自问自问:什么是中医?中医家们有这个勇气吗?

希腊”智者派”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苏格拉底自以为无知,就专门找他们辩论,这里面名声比较大的有普罗泰格拉、高尔吉亚等人,在苏格拉底让他们臭名昭著以后也还是留下了一些东西,在西方哲学史上他们无论如何都是一批绕不过去的人们,我们的中医家们呢?医学史上却是什么都留不下,像极了高尔吉亚的著名论断,“世上没什么存在,即使存在你也不能认识,即使认识你也无法传达给别人(大意)”,在卡斯蒂缪尼的《医学史》里面也只是草草数笔一带而过,就是这点还没我们的翻译家门残酷的删除了,扔进了垃圾站,有些悲壮,有些悲哀。

… …面对着这个根本问题,巴门尼德明确地指出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之间的分歧:“第一条是:存在物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她遵循真理。另一条是:存在物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走这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不存在物你是既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

罗素谈到神圣古罗马帝国时说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我这里要说”中国医学史“既非医学也非历史但很中国,很中国,在这部中国医学史里,没有逻辑没有历史感,自然谈不上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了,中医这个胎儿过早的成熟了,但成熟后就不长了,时间在中医史里面停滞了,中医成了一个长不大的活化石,成了永远也进化不出骨头的中华鲟,在唏嘘之余,什么也学不到了,留给今人的只是康德笔下的的物自体,永远的不可知之物一间很屋子,了无希望,黑格尔在谈到东方是曾经说过,东方没有历史,纵有几千年,但却是停滞的几千年,我说中医也没有历史,纵有千年,也是停滞的千年,谈论中国医学史事件很滑稽的事,既无历史也无医学,谈什么呢?只剩下中国二字可谈,尼采曾经有本书叫做《看哪,这人》,在这里我也只好说:看哪,这些人,看哪,这些中医家们。

(20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