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如是说

Recent News

Archives

未分类 存档

7月 23, 2009 @ 7:07 pm

胡坚的胡说

中国的作家群是个文傻扎堆的地方。这个群的成员多是文科出身,再加上偏偏又不幸生在中国这片滋生文傻的神奇土地上,想不傻都难。

于是,青年作家胡坚,就顺理成章地文且傻着。

2009年07月22日《长江日报》登出一篇关于日食的访谈文章《日食的那些事儿》。胡坚在这篇文章中,用他自己的话语向我们昭示着他文傻的本质。让我们运起理性的解剖刀,分析一下他的胡言乱语吧。

“问:现在资讯发达,科学昌明,正常智力的人可能都明白日食是怎么回事。然而,专家们却不断提醒要防止迷信和恐慌心理,是不是有点关怀过度了?

……

胡坚:恐慌不是科学就可以消除的。科学作为认知世界的方法之一,和精神层面上的恐慌相比,要低一个层次。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除非把技术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但这很容易走入褊狭———英语里有个词scientism(科学主义),这个词不是褒义词。

玄学、科学都是认知世界的方式,等级无差别,效率有高低。科学,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胡文傻大概没听说过“科学精神”,抑或是精神一旦被科学限制一下外延,就变了性,不再是精神了?不过,“除非把技术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句典型的文傻呓语表明胡文傻可能意识到科学也是可以上升到被文傻们视若禁脔的精神的层次的,后面的“但这很容易走入褊狭……”表明了他对这种可能性的负面态度。科学主义在文傻心目中固然“不是褒义词”,但在真正掌握了科学理性工具且受益匪浅的人们看来,那却是个大大的褒义词。

“玄学、科学都是认知世界的方式,等级无差别,效率有高低。”则是早被科学主义者批得体无完肤的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相对主义呓语。不过,公平地说,胡文傻对科学还是有那么一点异样的感觉的,他的“效率有高低”和“科学,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法”表明他在科学这个在认知世界方面的强势霸主面前还是不得不低了一下头。

不过,低得还不够。科学不仅仅“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我们从现在到未来一直要使用的认知世界的唯一可靠有效的方法。在认知世界的擂台上,科学是独裁专制排斥异己的,是要把玄学、宗教或是其它的什么货色统统踢到台下的。

对那些不具有“正常智力”的人们来讲,或许“恐慌不是科学就可以消除的。”但也别指望玄学、宗教或是其它什么所谓上层次的饮鸩止渴的东西就能。

发表于 未分类 · 8 Comments »

2月 28, 2009 @ 6:54 pm

to xys-tech: 导入WXR文件的大小限制及我的建议

我从新语丝读者网导出的WXR文件为3.5MB。在试图将它导入此网站时,遇到服务器端设置的大小限制(2.2MB)。建议管理员将 PHP.INI 文件中的 post_max_sizeupload_max_filesize 参数值调至 8M 或更多。相关信息,请参见此网页

辛苦了!谢谢。

发表于 未分类 · 6 Comments »

11月 4, 2008 @ 1:31 am

【旧文重温】方柴之争:一场战争的一次战役的一次战斗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对这次争论的评论过于突然和冷酷。其实,类似的事情我经过一次。那便是去年轰动比此次争论还要大的新语丝和牛博之间的大论战。那场论战的导火索,是方舟子对同是牛博博主的柴静的文傻言论的不留情面的批评。那场论战的结局,是方舟子中止对他的牛博博客的更新和老罗本性的暴露。此次争论,比起那次,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下面是我当时的一篇评论。网友们或可在其中找到我对此次争论的评论的影子。】

方柴之争:一场战争的一次战役的一次战斗

(2007-05-23)

作者:太蔟

我敬重的美国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过:“……(令人)感觉好不是科学
所关心的。得到真相, 然后在经过验证的和仔细权衡过的客观知识之上做出社
会决策,才是科学所关心的。”

对那些喜欢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来思考的人,这句朴实的话恐怕
不在接受的波段。

可叹的是,波段狭窄或是有着如北朝鲜的短波收音机接受能力的人,在当今
世界,比比皆是,充斥着地球上人类足迹所至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跨越性别,跨越年龄,跨越经济收入水平,跨越
教育程度。他们的跨越能力如此之强,就连正宗科班的长期科学教育都不能使他
们免疫。

他们中有以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美国总统小布什——为代表的原教旨主
义基督徒。他们自以为占着道德制高点,抱着他们那偏执、狭隘、腐朽、僵死的
传统宗教伦理教条,反对堕胎、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

他们中有宁选像“微风吹过树叶一样沙沙作响”的“心灵的智慧”,不选科
学理性的英皇储查尔斯王子。这位仿佛从发黄了的童话书上下来的老皇储,夸大
所谓“传统”或“有机”农业的纯天然,全不顾农业本身完全是人为、根本不
“天然”这个事实。

他们中有呼吁人们警惕科学的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科学知识客观性的文化相
对主义者,就是后现代主义者的一个谬种。

这还是在科学昌盛的美英。

在“博大精深”、科学精神残缺的“中央之国”,不甘居人后的黑头发、黑
眼睛、黄皮肤的小布什、查皇储、后现代主义者、文化相对主义者、反科学文化
人,反科学道路上大踏步走,走着咱英雄几辈辈辈人。

田松走过来了。据说是物理硕士出身。

刘华杰走过来了。据说是地质学士出身。

汪永晨走过来了。

无数中医信徒走过来了。老中医方阵走在前面。余秋雨、王鲁湘夹杂在队伍
里,打着快板。我们的亲友,也点缀在其中。我们在旁边看着,无奈、扼腕与痛
心着。

……

不知不觉中,心地善良、关心人间疾苦、令人尊敬的柴静女士,也走过来了。

“但是我想,把科学问题唯技术化,而忽视对伦理学的边界,生物安全的边
界的思考,忽视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带来的危险要更大。”

这充满后现代主义不着边际词藻的话语,发自这样一位女性的内心,让人无
以复加地无奈、扼腕与痛心。

方柴之争,不是一次孤立的冲突,而是一场战争的一次战役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争,不是种族之争,不是领土资源之争,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
特洛伊战争,而是科学文化与前科学文化之争,是两种世界观之争。

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思想世界里,但并不因此就不比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的世界大战惨烈。它可以外化到物理世界中;它可以令亲友反目成仇。在这场战
争里,两大阵营胶着纠缠,敌我爱憎不是那么的分明。它自从科学在西方萌芽就
开战,我们到现在还看不到它的结局。

这场战争,我们还要抛开温良恭俭让,认真打下去,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未
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

发表于 未分类 · 12 Comments »

8月 14, 2008 @ 10:43 pm

回老兵《评太簇》

评太簇《施一公的“科学精神”》

老兵

太簇从施一公的短短几句话就能发现“漏洞百出”,并诊断出施有些“世界观分裂症”的症候。这和通过切按脉搏发现“病人”气血紊乱有什么区别?中医在作出判断之前尚且要“四诊合参”,看来用科学武装过的头脑要先进得多,一“切”搞掂。

【太蔟回:把不相关的中医拿来比附,不是论证。此类手法,为文傻所常用——我并没有说你就是文傻,但我嗅到了些文傻的味道。】

太簇说,“某些科学研究人员在专业领域还能遵循科学规则,但一到了专业领域外,就把科学精神抛到脑后,和大街上的常人无异”。不知道这里的到了“ 专业领域外”指的是到了“其他专业领域”,还是到了“非专业领域”——也就是跟科学无关的政治、宗教等公共领域?如果是“非专业领域”,比如某科学家在支持共和党或喜欢太极拳之前,难道也需要求真尚证穷理达洽?这时候的科学家不就是大街上的一个常人吗?

【太蔟回:结合上下文,“专业领域外”涵义很清楚,是你的“是”和“还是”的和。你凭什么说,“政治、宗教等公共领域”“跟科学无关”?是哪个神给你的启示?“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这个客观事实判断,与“支持共和党或喜欢太极拳”这些主观价值判断,是一类事么?你分得清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区别么?】

接下来,作者说:“我们都知道,如果按照科学规则,给出一个很强的判断,是要很强的证据支撑的。”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想问一问:按照科学规则,给出施一公有些“世界观分裂症”的症候这样的判断,是不是也需要相当的证据支撑呢?单凭区区两句话就作出诊断(切),是把科学精神挂在脑前吗?

【太蔟回:要证明“施一公是个全天候的百分之百的讲科学的人”这个命题,很难,需要穷尽所有的案例。但要证明“施一公有时不讲科学,会抛开证据和逻辑胡扯”这个命题,则简单得多,只要一个例子就够。我在文中用了两个,你还嫌不够?】

针对施一公的“There i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 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太簇问:“但是,证据在哪里?Where’s the data?”我并不认可施的说法,但相信这不过是个人(in my mind)的一个政治观点,不是什么科学结论,当然就不需要什么证据。当有人说“自由和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时,有必要问“Where’s the data”吗?况且,辛亥革命后曾有个类似U.S. style的制度来到中国,它不是“did not work in China”吗?

【太蔟回:谁告诉你政治观点就不需要什么证据?在民主制度的美国,你去当政客,贩卖自己的政治观点,完全不顾证据和逻辑,只是一个接一个从天而降的观点的枚举,试试看!知道民主和共和两党候选人在辩论时,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么?“自由和民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并不天然正确,当然需要data。另外,你知道什么是“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么?】

我们很难通过可控的“临床试验”来证明美式民主能不能“work in China”,只有当足够多的人——尤其是政治精英——认为它能很好地“work in China”时,它才能真正“work in China”。

【太蔟回:很好,信则灵。我真纳闷,共产主义为什么在中国没实现。】

发表于 未分类 · 45 Comments »

8月 13, 2008 @ 4:18 pm

施一公的“科学精神”

在 http://www.princeton.edu/~paw/archive_new/PAW06-07/09-0307/letters.html 中,施一公写到:“There i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 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 Singing high praises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democracy is one matter; advancing a vast country of extreme diversity is another.”

短短的几句话,漏洞百出。

我在《给中国科学家科普》一文中,提到一种叫做“世界观分裂症”的症状,指的是某些科学研究人员在专业领域还能遵循科学规则(当然,不遵循就混不下去),但一到了专业领域外,就把科学精神抛到脑后,和大街上的常人无异。信中医信轮子的理工博士教授,并不是什么珍稀动物。

施一公就有些“世界观分裂症”的症候。

我们都知道,如果按照科学规则,给出一个很强的判断,是要很强的证据支撑的。“There i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 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里面的 “no doubt”和“simply does not”让我们“毫无疑问”知道了施一公的论断。

但是,证据在哪里?Where’s the data?

中国根本就没有试过“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真正科学理性的人怎会得出它“simply does not work in China.”的结论?

美国人的飞机、汽车、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好莱坞大片、肯德基、麦当劳、NBA以及美国培养出来的华裔博士教授,中国可都用得好好地。这些好东西,都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如果我是施一公,就给自己留点余地,这么说,“According to my highly limited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possibly biased point of view, it’s my subjective belief that democracy in the U.S. style PROBABLY WOULD not work in China.”

“Singing high praises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democracy is one matter; advancing a vast country of extreme diversity is another.”

哼哼,亏施一公在美国生活了那么多年,还入了人家的籍。美国幅员与中国一样辽阔,领土要更支离一些(阿拉斯加与夏威夷都远离本土)。在人种文化上,美国也远比中国多样化得多——“melting pot”不是说着玩的。说到“a vast country of extreme diversity”,美国得排第一,汉族占90%强被儒家文化大一统荼毒了几千年的中国得往后边站。

即便根据施一公的标准,中国是“a vast country of extreme diversity”,但要“advancing”它,还真地需要言论自由和民主,因为在天高皇帝远的地区,谁最熟悉本地情况、最能知道自己的利益和最想为自己说话?

施一公在他的专业领域,或许是个角儿,但出了那领域,“There is no doubt in my mind that”他在见识上“simply”和贩夫走卒没什么区别——我并没有贬低劳动人民的意思。

发表于 未分类 · 13 Comments »

4月 22, 2008 @ 6:37 pm

文傻出没的世界

90年前,37岁的鲁迅写出了他小说创作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在里面,他借狂人之口,写道,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该小说在《新青年》上发表之后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了历史。

90年后的我,已经超过了鲁迅当年的年龄,但依然有些不明白,所以还在研究。中国历史,我也一直在翻看,时常参考以世界历史。昨夜横竖睡不着,仔细琢磨了半夜,才悟出一个道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苦难,背后总有一个憧憧的鬼影,唤作“文傻”。

今天的世界,仍是一个充斥着文傻和由文傻主宰的世界。

我们随处走走吧。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白宫的主人,是个大大的文傻。他所在的国度,没因为他而崩溃,不能说不是个奇迹。梵蒂冈从教皇以降,是一堆文傻,包括那些性骚扰幼童的神父和那个已经见了天主的披着道德画皮的圣特蕾莎修女。海湾地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那里文傻的比例是出奇地高,并因为占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而将文傻的危害辐射到整个世界。永远的皇储查尔斯王子,因为他那幼儿园阿姨的前妻和他那“沙沙作响,如同微风拂过树叶”的心的智慧而享“誉”世界。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被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嘲讽得淋漓尽致的并由波普盖上伪科学标签的这思想那主义的创始人、信仰者和实践者们。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个出生于奥地利的前艺术家、(不完全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不喝酒爱动物的、为了德意志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并顺便把六百万犹太人提前送去见上帝的“元首”。

这些文傻,曾经或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危害着世界,是科学斗士如道金斯教授的死敌。但道金斯们理性的呼唤,在文傻的海洋里显得是那样地微不足道,直令人联想起向风车作战的堂吉珂德。

占了地球表面一大块陆地、人口占约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在文傻数量的贡献上,自然不居人后。

按危害程度和长度来讲,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傻,当属孔丘。这并不是孔子本人的错,因为他生前颠沛流离兜售他的思想,并不得志。说他是中国最大的文傻,是因为他是后来两千余年儒家文傻们的一面旗帜。

中国历史,便是一部文傻史。每隔几百年,便有一群武人重新洗牌,夺得天下,然后文傻们便蜂拥而上,献媚争宠,卖力向新主子身上贴金,什么天命所归、君为臣纲、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龙袍御辇、丹墀大乐、朝礼贺仪、诗词歌赋,“郁郁乎文哉!”臭讲究无数。文傻们为了争得不同颜色质地的服装和服装上的各色花鸟鱼虫走兽,不惜十年寒窗,杀死无数脑细胞,生吞活剥前代文傻们多半不通的道德文章,以期有朝一日,能在皇帝面前撅起屁股,三叩九拜,混得高级食客的权利。

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吃人”的历史。吃人的人,便主要是文傻。文傻吃人的借口和手段,便是头号文傻孔子推倡的“仁义道德”。文傻也有不幸的一面,那便是他们并不在食物链的顶端,所有时常也有文傻被吃的事情发生。

中国历史上的文傻们的悲剧,是他们永远跳不出死循环,就这样一代一代吃人和被吃。这,也正是文傻们之所以为文傻。他们不明白,人,可以不用吃人,可以不玩君君臣臣的游戏。这个死循环,后来只能靠基于理性的外力打破——坚船利炮以及合理运筹它们的制度,是不会诞生在文傻的土壤中的。

中国历史由文傻主宰,但理性的声音尽管珍稀,也偶在死水中泛起微澜。王充与孔融对孝道的质疑和挑战,便是足令华夏子孙中尊崇理性的分子引以为豪的。我们的祖先,并不都是文傻。

中国近30年的发展,举世瞩目,但问题仍然重重。中大城市污浊的空气、混乱的交通,以及医疗保健市场的混乱、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科研教育领域的问题等,都是无法掩盖的。这些问题的背后,便时常闪现着几千年本土文傻文化和后来进口的世界文傻文化的鬼影。中医的拥趸者、儒教复兴的倡导者、抱着已经被证伪的意识形态不放的人、反科学文化人,都隐在这鬼影中。

发表于 未分类 · 14 Comments »

2月 26, 2008 @ 7:20 pm

“领土并不神圣,强者得而据之。”及评论

【太蔟按:这是一年多前的争论。看和尚和法王打得一塌糊涂。我也来插一脚。】
[太蔟按:几日前,我在太蔟启示录(一)中写道“领土并不神圣,强者得而据之。”该感想主要是从动物界的领土争夺现象中引申出来的,用来对我从小被灌输的“神圣”理念进行反洗脑,其实我对国际法中关于领土和主权的定义并不清楚。网友“昏厥”似乎对此有些研究。以下是他的评论,

昏厥@ 2007-2-6 22:22:15
[匿名] rain @ 2007-2-6 20:36:25
领土并不神圣,强者得而据之。

–不是很明白,是否要加前提,如:历史上看,领土并不神圣。
———————————————-
那一堆关于主权的国际法原则里最核心的就是两个短语:实际控制、有效治理。

网友“木鱼桥”对此话题感触颇多,并著文一篇,与我商榷。我囿于知识,不敢妄加评论,希望各位方家解惑。]


我们被骗了多少-神圣的领土

木鱼桥

本来是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的,不仅因为这个问题太过敏感,而且虽然我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从没有深究过其中的意义。不过,我没有想到还真有人会说这样的话:”领土并不神圣,强者得而据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我们都知道,有史以来,确切地说,自从有国家之间的征战以来,国界线从来就不是固定的。近代以前,中国人是没有国界线概念,甚至是没有国家概念的 (战国的分封国属于周朝,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内战),只有天朝与蛮夷之分。那为什么现代国家的国界线,相对来说固定了很多呢?这里有几个原因,或者说条 件。

第一,除了南极洲以外,人类几乎瓜分了所有可以居住的土地,也就是说,争夺空地这样的行为,以后 再也不会发生了。

第二,二战让帝国主义国家元气大伤,对殖民地控制不力,再加上共产主义势力的兴起与之对抗,夹缝中的那些地区获得喘息,民族自决和独立成 了普遍现象,然后才形成了现在世界版图的大致面貌。

第三,很多国家和地区之间有以前的实际控制线,习惯分界线或者天然分界线,这些后来就被当成了国界线。

第四,人类的科技很发达了,我们的汇测技术已经很精确了。当大量高清晰度的地图和有关国界的书籍被印制和出版之后,国家的版图、国界的描述就会慢慢 的稳定下来,然后给人一个印象:一个国家的国界线跟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甚至别的国家的人都会认为跟自己有关系。于是除了一些有争议的地方以外, 其他地方一般不会再发生领土的争端了。若有人想挑起争端,总该想想在全世界人民手里的世界地图吧。所以除非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危机,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现在的版图格局,已经很难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承认,”领土并不神圣”。现在世界格局如此,只不过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博弈的结果。

领土的观念到了中国,特别是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使得这种”息息相关”的性质很容易引申出领土神圣这个概念。再加上中国近代遭 受了史无前例的屈辱,在好不容易独立自主之后,在有意无意的宣传之下,这种屈辱的后遗症长期存在,于是领土神圣的概念在中国就变得越发的强烈了。以致于通 过谈判方式解决边界争端问题,成了某些人批评政府卖国的理由。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还是很清醒的,可以通过谈判取得双赢,为什么非要僵持着或者通过战 争来解决?不过另一方面,政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于这个问题如何应用到台湾问题上,我不敢枉自揣测。

当然我没有考证过其他国家对于领土的看法,若有谁对此有所研究的,请不吝赐教。我们再回到上面这句话,”领土并不神圣,强者得而据之。“这前半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后半句或许在以前这是成立的,但现在越来越难以成立了。比如美国侵略伊拉克,美国人不会宣布说这个地方属于美国。

发表于 未分类 · 4 Comments »

2月 26, 2008 @ 5:26 pm

理雄所见略同

 没有杀过人、放过火、占过山、抢钱抢粮抢娘们,所以不敢妄称英雄。

但理雄这个称号,还是担当得起的——喜欢理性思考的雄性动物。

同样的现象,用同样的理性思考方法,经过怀疑、批判、鉴别,理雄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达成同一个结论。理性的魅力与伟力,就在于此。所谓客观,操作起来,不过是来自独立的、利益不相关的、有千差万别背景的理性思考者的主观判断的收敛。科学论文发表中的匿名同行评审制度,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虽不完美但有效的操作。这个有效性,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让串通好的一些人达成一致很容易,但一些不相关的独立个人完全靠瞎蒙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们达成一致,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做出的独立判断是符合客观的。

历史上著名的理雄所见略同的例子,有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明微积分,以及达尔文与华莱士各自独立提出进化论。

我搬理论根据和列举实际案例,是想说明,我独立提出的哲学当废的观点与胡适的相吻合,以及我独立形成的对庄子哲学的批判性意见与鲁迅及胡适的相一致,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距鲁迅与胡适提出这些合理观点七八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废哲与批庄那么抵触与反感?

是的,我废哲与批庄的观点,是独立形成的。在形成这些观点之前,我并没有阅读过鲁迅与胡适的相关文章。胡适关于哲学废存的文章,是段海新网友在我掀起哲学废存辩论之后推荐的。鲁迅与胡适批庄的文章,也是我在提出批庄的意见后,因好奇,去找出来阅读的。这个前后顺序,在我相关文章的发表时间上,可以看出。

不知小医生家属网友根据什么,写出这句话的:“只看到鲁迅否定庄子,并拿到现在方便地作为称庄子忽悠并以此否定庄子,失之简单粗疏,也缺乏针对性。”(小医生家属《庄子,庄子在今天的意义,兼谈哲学——与太簇商榷》)

太小瞧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视野了。再读读我的相关文字吧,

“哲学废存(注意:不是哲学有用无用!)的讨论在新语丝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个月有余。后来,张远山的《庄子奥义》又自己送上门来,被我逮了个正着。于是,哲学废存论战又引出一个分支——“奥义的新装”论战。

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有了解的网友,应该对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并不陌生。其实,那场撼动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论争,是今日在新语丝上进行的小规模哲学废存论争的滥觞。

…………

科学之外的所谓思想之树,包括宗教和哲学(以及所谓的东方科学和中医),都没有植根于客观现实,而是植根于主观想像世界之中的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之云中,悬兮玄兮,一言以蔽之,全是玄学。

薪火相传。我们赛先生的传人应该继承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先贤未竟的遗愿,扩展一下他们的战线,把哲学也打入玄学的范围,将整个玄学一起逼向它该去的所在——人类知识历史博物馆。如是,才不负科学派先贤当年奔走呼号、使情用智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这个辽阔的战场上,局部战术性地收拾一下这样那样的穿着皇帝新装的所谓奥义(实则伪装了的玄学),我们还有什么不自信的么?”(太蔟《批哲批庄是科玄论战的继续》)

这难道是“只看到鲁迅否定庄子,并拿到现在方便地作为称庄子忽悠并以此否定庄子”么?

发表于 未分类 · 2 Comments »

2月 23, 2008 @ 5:22 pm

偏激与搅浆糊

在一些理性思维能力残破的人看来,态度先于是非。比如说,你对某事某人的意见有无道理暂且不论,如果你的观点鲜明、措辞尖锐,不符鹅卵石般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风度,你就会被贴上“偏激”的标签,同时也就有了“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原罪。有谦谦君子站岗,“偏激”、“个性”、“躁狂”的是非真伪判断就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大家一起“今天天气真……哈哈哈……”,于是我们就能“更富建设性地对待传统文化”。

卫钟(《我们应更富建设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便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他费了一番口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真知灼见呢?“顺便说一声,对待民族文化,本文并无创见,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已。不过,道理虽然简单,但在不偏激便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年代,这样的思路我觉得还是最脚踏实地的。”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毫无信息量且充满了辩证法腐臭气息的说法,早被有识之士踩得稀烂。在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名为《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著名文章里,作者就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了不留情面的调侃。绝大部分新语丝读者对这篇文章应该不陌生。可以不夸张地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个说法,在新语丝这个小世界里已经成了笑谈。

这个说法的练门所在,是如《怎样用辩证的观点放屁?》所说:“其实是连一只丧家的野狗早就知道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知道。问题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那么,传统文化里,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如果这个问题太大,我们就把范围缩小点:庄子传世的思想里,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据说张远山是位不世出的庄学大师、庄子跨越时空的知己。在这个“不偏激便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年代”里,张大师对庄子的精华与糟粕怎么看的呢?“如果轴心时代的先秦中国,未曾产生庄子这样的顶级哲学大师,那么后轴心时代的古典中国,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灿烂文化。所有伟大文化,只有在伟大哲学的主导下才会产生。”“中国的庄子与希腊的柏拉图,是东西方轴心时代的两位哲学巨人,都是文哲合璧的顶级大师,决非偶然。两者各自主导了东西方文化两千余年。”“读通《庄子》,成为一流哲人或一流文士将毫无困难。”“我以研究庄子、捍卫天道为终身事业,为何值得惊讶?如果‘走火入魔’是讽刺我忠于天职、捍卫天道,那么讽刺者一定是伪道的信奉者。”“读懂《庄子》,就能认知庄子是古典中国顺道文化的至高宗师。大而言之,可以找到未来中国顺道文化的发展方向。小而言之,可以明白何为‘乘物游心,自适其适’的顺道人生,不会虚度仅有的一生。”(以上引文均见《新商报》专访张远山认可稿)

我的乖乖,“顶级”、“伟大”、“巨人”、“主导”、“捍卫”、“天道”、“天职”、“忠于”、“至高”……敢问圣徒远山,南华真君的思想可有糟粕?呔!被儒生郭象迷了心窍的大胆狂徒,敢犯天道,敢冒天颜,看牙!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卫钟,应该没有庄学大师那样“偏激”与“躁狂”。在他有限的文字里,他贡献了哪些关于庄子的灼见真知呢?“再说庄子(郭象版的,也即张远山先生之所谓
‘伪庄’),虽则太蔟和寻正俩先生将其讥为‘大忽悠’,而且寻正先生还不辞劳苦,已在新语丝上连篇累牍发表了20余篇的读庄心得(惭愧的很,大部分都没有拜读),但庄子不羁的思想、富丽的想象、华美的文采,无异都是极好的、能给人以启迪的,就我个人的口味而言,与寻正先生的读庄心得相比,空闲时我还是宁愿翻翻《庄子》。”

用刘夙的语义学和语用学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卫钟对我和寻正批判庄子是很不以为然的。让他指出庄子思想中的糟粕,恐怕不会比赶鸭子上架容易。他的“不偏激便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躁狂……”,应有所指。我先自动对号入座吧。

然而,我对庄子的批判,是“偏激”的、全盘否定的么?我没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捏一下鼻子)么?

张远山认为,“我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相反:【庄子】首先是哲学极品,其次才是文学极品。《庄子奥义》重点阐释其至高哲学成就,后续著作将会重点阐释其至高文学成就。”

我对庄子的意见,并非和张远山唱完全的对台戏。我和他共享一半的看法——我肯定庄子是个顶级的文学大师,但对其哲学,我基本持否定态度。关于庄子的文学才能,我曾这样写到,“庄子是个伟大的文学家,想象力汪洋恣肆,无与伦比。”(《朝三暮四的“奥义”的奥义》)“庄子是个文学大师,他想像忽悠的本事以及超强的自我感觉,迷倒了无数文学粉丝——有的甚至发誓要以捍卫他为毕生使命。在文学娱乐方面,我向他脱帽,就像我对能忽悠出梯云纵凌波微步的金庸和意淫出真命魔法王子哈利波特的若玲女士脱帽一样。”(《庄子——公元前的后现代主义文人》)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和胡适,对庄子的哲学也基本持否定的态度。他们否定庄子的哲学,并不是象卫钟所说的,是矫枉过正、为否定而否定的“那种推倒一切旧物的态度”,而是有充分理由的。关于此点,我在《鲁迅对庄子的调侃》及《庄子—公元前的后现代主义文人》两文中有详细的介绍。

在我看来,我对庄子的态度,才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再捏一下鼻子)的态度。而张远山对庄子的态度,才是“不偏激便不足以彰显其个性的躁狂”的信徒捍卫教主的非理性态度。

至于卫钟,在我看来,他的态度不过是缺乏批判性思考、怀疑精神和鉴别能力的“搅浆糊”。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所谓名言,他是持肯定态度的。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它就禁不起推敲——海纳百川,就象一口大缸能装进许多小缸的水,是因为其“有大乃容”,因果关系正好和“有容乃大”调个个。就算是引申到人的胸怀(更精确地说是大脑),不象海和缸有个物理尺度上的限制,但胸怀毕竟不是垃圾桶,什么都往里纳——一个能装很多垃圾的大垃圾桶还是一个垃圾桶。卫钟在纳入庄子的“不羁的思想、富丽的想象、华美的文采”时,有没有防备一下庄子的哲学垃圾(糟粕)?

有理有据的“偏激”,远胜缺乏鉴别能力的“搅浆糊”。

发表于 未分类 · 22 Comments »

2月 18, 2008 @ 4:02 pm

拒绝中成药是个稳妥的个人健康策略

对中医中药,方舟子提出了比前人“废医存药”更符合科学原则的“废医验药”主张。我对“废医”是完全赞成,对“验药”则持保留态度。我持这个保留态度,不是因为我认为中药毫无可取之处,而是因为我认为用来验中药的钱,用在普及现代医学上更划算。如果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我将对中医中药持“医药皆废”的主张。

我不是阿Q,也不是耶和华安拉释迦牟尼,当然成不了宇宙的主宰,更无法在中国通过政治经济手段让中医中药去见黄帝张仲景李时珍,但主宰自己的健康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的。在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便对中医中药实行了“医药皆废”全面封杀的策略。钻进耳目的传统文化糟粕,我们还可以用理性对之进行免疫;中药这等传统文化糟粕一旦入口,经过跟文化毫无渊源的消化系统进入同样毫无民族特色的循环系统,就只能祈求神仙加祖宗保佑了。

比草药服用起来更方便的中成药,当然也在我封杀之列。这态度听起来似乎不太科学,尤其不符合革命导师推崇的唯物辩证法,但我发现一旦下定这个决心,我的金钱和我大脑有限的认知带宽,都舒了一口气。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很玄虚的话,终于在我面对开处方的医生用坚定的眼神和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不要中成药!”时落了地。不解释,没废话,如钛合金一般冷硬。这不是对医生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智力的尊重。

“没时间结婚的小医生”网友在《请尊重医师的专业》一文中写到,

“另外,关于中成药,通常西医出身的医生对中成药都不会太喜欢,区别在于程度,而相对而言儿科医生对中成药的接受度可能是最高的,一般来说儿科常用的那些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中药大多是不痛不痒的,单靠它治病不大可能,但是跟其他药物联合用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要说有什么副作用,最多也就是吃多了会腹泻。属于吃一瓶也死不了人的。这位家长的担心未免过头了。”

不是不尊重这位小医生,我对持如此态度的(现代医学)医生,是绝不会尊重的。一个儿科医生,如果持如此态度,那在我的价值体系里,他(她)近乎犯罪。中医中药这南郭先生,就是在这样的东郭医生群中,滥竽充着数。如果一位医生这样对患儿的家长说话,那么这家长不仅要担心,而且要大大地担心,担心完药还不够,还得担心这位蒙古医生。

对吃喝到肚子里去的东西,要保守为上;对中成药的所谓药效,要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对它的毒副作用,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全面拒绝中成药,是个稳妥的个人健康策略——省心、省钱、省去中成药对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时病人及家属的后悔和悲哀。

发表于 未分类 · 18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