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也说月亮与嫦娥
天路客
月亮上面有嫦娥是神话
月亮上有嫦娥吗是追问
月亮上为什么有嫦娥是哲学思考
月亮上不该有嫦娥是大胆论断
月亮上没有嫦娥是科学结论
于是,传说命题终于被证伪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天路客
前几年,在琉璃厂购得《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清·严遂成)
原件为信纸上写就,未注时间。整篇书法为典型的毛体狂草,用笔流畅娴熟、气势磅礴,布局错落有致、自然奔放,是为毛泽东晚年的成熟之作,亦为毛氏手迹之精品。
一九八四年文物出版社与档案出版社联合出版《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公开发表了这幅手迹。
...
发表于:诗词歌画, 读书笔记 | 1篇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天路客
孔子说“郑声淫”【注】。果然不虚!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济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女孩子对男孩子说;出去耍耍?男孩子说:不去了,刚刚做过(既且)。
注:《论语·卫灵公》,“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rsquo ...
发表于:文史, 读书笔记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天路客
庆祝“国庆”要名正言顺才好,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看到些所谓“庆祝祖国六十周年”的报道、新闻、博客之流,甚至有的单位还用这样的名称搞活动、搞知识竞赛、搞征文等,更甚至有的中小学校让学生用这样的题目写作文,我看了简直要抓狂、很是崩溃。
往往一些这样的文字还煽情的可以,建议先重修补课中国历史再写字,文字的用处不只是用来煽情,除非你是“美女作家”不学而有术!因为她们强奸文化是家常便饭,大家早就不感到奇怪了。
莫非你们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抹杀了不成,据不才所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据最新研究成果的确切说法是夏朝开始于B.C.2070年!
是谁规定我们祖国的生日是10月1日的?糊涂到如此程度,不学无术至如此程度,真的是扯淡的可以,我只能说可怜可恨加可悲了。
看来提高国民素质,提高识别真假对错的能力任重而道远啊,需要大家共同的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才行。
”庆祝祖国60年“的说法本身就狗屁不通!
写几句话 ...
发表于:杂谈, 学术打假 | 1篇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许多古人的姓名,就是数字号码。从一到万,历代曾经出现过不少的著名人物。翻开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和廖用贤的《尚友录》,就能找到很多例子。
由一字说起吧。不论是一、乙或壹,都有人用以为姓。明代成化年间,河北定州有人姓一名善,曾任嵩明县丞。宋代嘉熙年间,福建宁化的知县便是姓乙名太度。明代永乐年间,兴化府经历是壹震昌。还有姓第二的。唐玄宗的中尉就有一个姓名是第二从直。至于姓三的,元代有一个三旦八,官居云南行省右丞,相当出名;姓四的也有一个著名人物,他是越王勾践的臣子,叫做四水。
也有姓五、伍和第五的。三国时代蜀汉后主朝中,有一位谏议大夫,姓五名梁。据宋代郑樵《通志》载:“五氏本伍氏,避仇改为五。”可见五和伍本来相通。姓伍的如伍子胥,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至于姓第五的就更多了。后汉时会稽太守第五伦比较有名,他的曾孙第五种,官居衮州刺史,也很知名。后来魏有第五文体,晋有第五猗,唐有第五峰,宋有第五宁远,元有第五居仁,明有第五规等等,就不必一一介绍了。
这些还只是前五个数字的大略情形,后面几个数字,包括六、陆、七、AE*、八、捌,九、百、千、万等的情形也差不多。其中有的姓,如姓陆、姓千和姓万的,至今仍然十分常见,完全用不着举例,需要引用例证的是:明代正德年间永春县训导,姓七名希贤;弘治年间宣化府举人有一个姓AE*名文伦;正统年间有个礼部主事姓八名通;宣德年间有个利港巡检姓捌名忠。还有,早在汉代王莽篡位时期,有一个讲学大夫叫做第八矫。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翰林应诏姓九名嘉。此外,据郑樵《通志》载:“代县有九百里,为小吏。”这是姓九百的重要例证。明代福建泉州还有一个学者姓百名坚。
也许可以说,这些例子虽然都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也是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
附: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发表于:杂谈, 文史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8日
致诗人
·天路客·
大前年的某天,
早晨,
不情愿的醒来,
忽然发现,
我,
哦 就是我,
原来也是会写诗的,
你看,
当我写完这句话时,
诗,
便成了,
如果要它变成十四行诗,
哦,那也简单,
多敲几下回车键不信你数数。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7日
那年冬天
天路客
时间:冬天 地点:北京 人物:我、她,还有人群。
北京的冬天 很冷,
站台,安静却热闹。
我等待神迹的出现,随时有可能进入我视线的那趟特快,
期待火车进站的那一声长鸣,我,忘记了温度。
激情的日子过得很快,
我又来到了那个站台。
站台,寂寥且空旷,
隔着窗户通过电话说完了最后一句话。
目送火车消失在铁轨的远处,我回转身,
哦,天真冷,泪很热。

发表于:意识流, 诗词歌画 | 无评论 »
2009年9月26日
评论《对糊涂中医的愤怒》
作者:天路客
看到新语丝新到今天是白露的《对糊涂中医的愤怒》一文,发表点看法。
针灸到底有没有效,所谓的穴位经络到底有没有,似乎已经是有头脑的人们的共识了,事实上,很多事件也给出了答案,例如发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朝鲜科学家金凤汉的“凤汉小体”、“凤汉管”事件,闹到身败名裂自杀的地步,前些年中国的寻找经络实质的“攀登计划”耗费巨资后的一无所获。可是,总有这么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还在施行所谓的“针灸治疗”,有的在偷偷的干,有的明目张胆且大作广告,这些广告可以登载到网上、电视上以及各种平面媒体上,吹的神乎其神。
关于针灸是否有效的问题,对稍有头脑的人们来说似乎已经应该不再是个问题了,为了验证所谓“针灸治疗”是否真的有效,国外做过不少的实验:分组情况大多分为“针灸组”和“假针灸组”,假针灸组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为了保证盲法(我这里主要是指为了避免“安慰剂效应”对病人的影响),大多选取病人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譬如选取背部“穴位”,实验结果无一例外的表明,p>0.05.也就是说,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明显差异,这些文章大家如果检索pubmed或者cochrane ...
发表于:杂谈, 中医批判 | 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