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的存档
48900的意义哈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咱的“全唐诗”就是这个数字哈,李大师以为就他自己用功呢
不过,他老了,老而张狂一下,老方咋就不理解呢。
咱几乎每天随机读一二,读了多少了也不晓得。
论自由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连老毛都不晓得自由为何物,请看他的《反对自由主义》都说了些啥:)
国人认为的自由就是为所欲为,“不服天朝所管”,想干啥就干啥,无视他人权利。
自由女神自从踏上中国就是水土不服的。
西方自由主义的神圣概念freedom 和 individualism, 一如在日本当译进中国时保留了任性胡为这样一种含义,它们成了人人为自己这一信条的附庸,正经的儒学中人对此避之唯恐不及,这里,西方个人主义的美德成为了一种无责任感的自私放纵。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马克思
其实留学过大英的严复说的很精辟,他在翻译密尔(以前译作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时,译作“群己权界论”,咱们语言里没“自由”这个词儿,:)
搞清楚群体与个人的界限,这就是自由的精髓。
无题:拿破仑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在我斗胆写下拿破仑生平历史的第一句话时,一股神圣的感情油然而生。这部史书谈的是自
凯撒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他的超人之处完全在于他能义令人不可置信的速度找到新思想,完
全理智地对它们进行判断并以无与伦比的意志力加以实践。
——司汤达论拿破仑(1816年)
我想奖赏600法郎以鼓励能增加我们对电的了解的人。我要敦促物理学家们将精力集
中在物理学的这个分支上,因为依我之见,它是通往伟大的发现之路。
(指一座有几位从乳房喷水的仙女的喷泉):“把这些奶娘们拆掉。仙女是处女”
(1811年)
那个女人(指德斯塔尔夫人)教从来没想到过要思想的人或者已经忘却怎样思想的人去
思想。(1800年左右)
——波拿巴(1802年)
拿破仑理解时代的精神。作为德国人,我一直是他的最大的敌人,但是实际情况已使我同
他重归于好。他懂得艺术和科学,鄙视无知。
——贝多芬(1820年左右)
读方舟子《“国学大师”乱“捣衣”》有感
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记得我听过一次百家讲坛,名字好像是“汉代风云人物”,传道者是河南大学文学院的王立群教授,
说到叔孙通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是怕人家不懂?)还加了句“姓叔名孙通”(大家若不信,可以找找这段资料验证。),知道我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吗?生气地关掉电视,
不懂装懂,还不懂得藏拙,不但误人子弟还显得更加愚蠢:)
Male ruff in breeding plumage,Norway.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Male ruff in breeding plumage,Norway.
天路客闲谈:立宪与新政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天路客闲谈:立宪与新政
立宪,其实在当时的中国亦无可能,别看康、梁被冠以保皇党的帽子,搞得跟共和势不两立的局面,共和派如孙文流也把他们做敌人(当然,孙与梁貌似还是有些私人的交情),其实,他们也是非常激进的,他们要立的不是日本天皇,而是英国女王,但是,中国人哪里有过尊重“虚君”的传统呢?向来讲究要现钱的,在台上怎么样都行,下了台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在台上的时候叫爹都行,下了台那就成了落地的凤凰。
就是太监们也是这个德行,西太后死后,李莲英也跟着完蛋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安德海侍奉新太后了,这时看到李莲英(以前安德海在李莲英面前也绝对像条狗一样的)也会踹几脚,在新主子面前邀功。
后来的“新政”大有皇家被忽悠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厉行新政的前提是皇家“世袭罔替”,想想,在中国,有这个可能吗?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谐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
朱熹《朱子语类》六十一卷“乡愿是个无骨肋的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谭嗣同在《仁学》:“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大盗,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于孔。”
李大钊《乡愿与大盗》:“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相结合的纪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那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乡愿的化身呢!”(《李大钊文集》下卷125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北京)
李大钊《圣人与皇帝》:“我总觉得中国圣人与皇帝有些关系,洪宪皇帝出现以前,先有尊孔祭天的事;南海圣人与辫子大帅同时来京,就发生了皇帝回任的事;现在又有人拼命在圣人上做工夫,我很骇怕,我很替中华民国担忧。” (《李大钊文集》下卷,第5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北京)
天路客闲谈:乡愿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天路客闲谈:乡愿
孔子认为乡人皆好之”的人不是好人,真正的好人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孔子对乡愿极为反感,正言厉色地斥之为伤害道德的人(“乡愿,德之贼也。”《论语·子路》)乡愿虚伪矫饰,
言行不一,表面上来忠厚廉洁,实际上笑里藏刀,没有道德原则,是偏离“中行”最远之人。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对乡愿的描画,殊不知孟子也为乡愿画了像: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对乡愿是咬牙切齿的。
其实,乡愿也不是中华之独有,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圣经》中就有乡愿这一号,非要对号的话,那就是被耶
稣称为毒蛇的种子的法利赛人(Pharisee),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里面也有这一号
(smoothman),只不过在中土更普遍一些基础更广泛而已:),以我的观察,区别仅仅在于中土是鼓励乡愿
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能够捞到好处,而在别处这样的人多次碰壁以后会慢慢改掉这个德性。
不渴而饮 四季发情
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在西方古典作家笔下的人是那么的无趣,他们对人的态度(或者说定义)是那么的冷酷:
不渴而饮;四季发情。
民国通俗演义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全书以章回小说形式,再现了民国史,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 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 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
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由于蔡东藩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