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的存档

关于“美女翻译”事件的解释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关于“美女翻译”事件的解释

作者:天路客

看到新到里面Loyd网友对我的批评【“何况批评者中也有人犯“低级”错误,比如“翻译无非是音译意译或者音意结合”(实为直译和意译,把good morning译为古得毛宁,这才叫音
译),我是不是也可以因此放大放大,上升上升,以显自己博学、别人无知呢?”(《美女翻译事件中双方的心态》XYS20100322)】,虽然没有点名我还是自觉点,出来解释一下。

首先,我没有如Loyd网友所说参与到“最近温家宝的美女翻译被炒得很火,有人把她捧上天,有人抓住她翻译的错误不放,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方居然互掐起来。”这个活动中去,对这位“美女翻译”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她参加的温总理的传译工作(确切的说是那个报告【这个报告我从头到尾听了,说实话我对她的评家价错】),并且对她谈不上个人好恶,但我反对所谓“美女翻译”的说法(主要是针对网上炒作)是有微词,翻译嘛,就是个工作,与美女否无关。

我之所以出来说了两句是因为看到了“网友费向东18日的文章《外事翻译张璐的低级错误》提到在全国人大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旁边的翻译张璐在翻译中出现的一个错误。”(天路客《说说翻译的标准》XYS20100320),并且我对他的关于这错误的一些意见还算赞同,就写了那篇文章,实在与所谓心态无关(双方这种对非自己专业领域毫无来由的真理在握的心态,是我这几年最常见到的东西,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或许这是整个社会的氛围造成的,又或许得意忘形是人类的通病,我时常自问,是不是不经意间我也染上了。作为个体,真正还在修身养性的人,应该引以为戒,努力和这种心态斗争。 )。

另外,Lyod网友说的“…实为直译和意译,把good morning译为古得毛宁,这才叫音
译)”我承认这是我的疏忽,实际上我写完后就已经发现不妥(还发现了两个错别字:“综上几点,对翻译的要求无非“忠实、通顺”而已,做不到重视通顺的基本要求,即使再“美女翻译”也是白搭,更是扯淡。”< 天路客《说说翻译的标准》XYS20100320>),但稿件发出去了,就没有修改再发,事实上,我发现有错的话一般是修改好再发一遍的,这一点老方可以作证,类似情况发生过不止一次,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伸为歉意。

最后,感谢Loyd网友的关注,你的意见我基本同意,希望关于“美女翻译”的话题大家到此为止吧。

附:
Loyd:http://xys4.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1/zhanglu3.txt

2010、3、22.

Zhuangbility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Zhuangbility

这个词很好,也很符合英文的构词法,可谓中西合璧了,有感于了解到的一些事,说个提纲:

有些人是做了孙子后装老爷,有些人是做了孙子也装不成老爷。

有些人是做了孙子再做老爷,有些人是做了孙子也做不了老爷。

装孙子时咱没看见,老爷倒是天天有各种表演。

怎么这么喜欢Zhuangbility?

不做孙子不装老爷咋就这么难,

做个人不好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hqhk.html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故君子远庖厨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故君子远庖厨
——神奇的动物世界&.zhuangbility

作者:天路客

天路客评论:最差的都是海乙那,就没个温顺点的,都是吃肉喝血的。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
不过也有好现象,我发在新语丝的几篇文章居然有被高中生转载,这些学生也会浏览新语丝,看来方舟子也算小有成就,让人看到希望。

Zhuangbility

这个词很好,也很符合英文的构词法,可谓中西合璧了,有感于了解到的一些事,说个提纲:

有些人是做了孙子后装老爷,有些人是做了孙子也装不成老爷。

有些人是做了孙子再做老爷,有些人是做了孙子也做不了老爷。

装孙子时咱没看见,老爷倒是天天有各种表演。

怎么这么喜欢Zhuangbility?

学生、教授、院士,“个个”zhuangbility。

假、大、空,Zhuangbility,很好。

不做孙子不装老爷咋就这么难,

就是不好好做个人,做个人不好吗?

以下文字来自一个国内论坛的两个帖子:

1. 关于我工作环境的一个比喻 就是个动物世界

“我在一个小地方二级医院,我们科就像个动物世界,正负主任拿床,就像两个雄狮,各拥有一个庞大师群【医托和患者群】,权利大,为所欲为,来者不拒,大小通吃。三个主治,一个像花豹,独来独往,不管其他,自己吃饱不饿,偶尔有些大餐,与狮王井水不犯河水。另两个像流浪雄狮,到处闲逛拉患者【门诊病房】,将来有后来居上的架势【貌合神离】,但现在还不敢造次,上台还要狮王把关。我就像一个流浪财狗,捡一些残羹冷炙有时他们还来分一杯羹【这个是我朋友我管吧。用补片我联系。他我介绍到上级医院去了】偶尔有顿大餐【夜班急诊】,还能果腹,时刻笑脸相迎,连个屁都不敢放,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何时能改变,时时用 “荣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来安慰自己。”

2.小弟 明白了 ,那就给导师准备个大大 的红包,也不在乎那个钱了,过了再说了。小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个叫什么学术论文检测系统,说功能非常强大,能把你引用的东西全查出来,小弟的论文是造的,好像自己的东西不多,怕被检测出来,请问各位大虾,这个系统真那么厉害吗,谢过。有碰到类似情况的吗?

说说翻译的标准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说说翻译的标准

作者:天路客

网友费向东18日的文章《外事翻译张璐的低级错误》提到在全国人大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旁边的翻译张璐在翻译中出现的一个错误。

“全国人大闭幕后,温总理的记者发布会多次引用古语,以极具文彩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坐在总理旁边的外事翻译张璐,在现场流利地翻译总理引用的古语,由此受到热捧,走红网络。”

我听说这个人是在一个电视上的小节目中,说还被众多网友冠以“美女翻译”之名堂,说句题外话:我很纳闷,翻译就翻译,冠以美女却是为何?难道美女了翻译就准确了?这使我想起了前不久的那一名“最美女中医”,女中医最美了,医术就高了?中医就神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确如费向东网友所说,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这句话已被已被编入2010中考语文说明常用俗语中。

张美女翻译的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不但错了,即使字面意思也没有翻译出来,“九十”哪去了?可能确如作者所说“关于该古语的理解,我记得在高中语文中是有的。张璐在高中阶段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外语上,放松了高中语文的学习,从而导致现在犯了低级错误。”

大抵翻译无非音译意译或者音译意译结合,古今中外很多专家都有过论述: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20世纪60年代末给翻译所下的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 term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Eugene A. Nida &.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tice of Translation.1969).

严复也提出过翻译的三字标准,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则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1935)一文中写道:“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也就是说,既要信,又要顺。

综上几点,对翻译的要求无非“忠实、通顺”而已,做不到重视通顺的基本要求,即使再“美女翻译”也是白搭,更是扯淡。

在翻译古诗词时,如果不懂或者字面意思不好理解,干脆不如意译干净利落,如果“强不能以为能”不但贻笑大方还会造成误会,在重要场合也许还会在成纠纷,为翻译者不可不慎。

此牙签非彼牙签——《百家讲坛》如此误人子弟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此牙签非彼牙签
——《百家讲坛》如此误人子弟

作者:天路客

今天中午偶尔打开收音机,听到一个广播节目,是讲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的事,声音嘶哑,像是说书人,感觉挺有趣就听了下去,可越听越不像话,在讲到纪晓岚在快编篡完《四库全书》时,心生感慨,写了一首四句诗:“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在解释第一句“检校牙签十万余”时,说书先生说了:“他也很高兴,他不管这叫书,他说有十万个牙签,他不说他读过十万本书,对他来讲不是书了,觉得自己就是天天玩弄牙签似的,看来这工作好像还不累哈”,。。。。。。

听到此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关掉收音机了事,当时还想现在的说书人真敢讲,此牙签乃彼牙签乎?之所以心生疑问是源于有意无意间听过某位老先生说过书签的事,依稀记得他说古时的书签叫牙签,因为是象牙做的,所以叫牙签。

因为好奇,想搞清楚到底是哪位大侠在收音机里信口雌换,也许网上有视频资料,搜索引擎键入“四库全书”,果然有相关资料,找了一节停了一下,嗓音与收音机里的那位说书人颇像,于是找到刚才听过的章节,原来是CCTV的《百家讲坛》,讲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级教师纪连海老师,讲的题目叫《纪晓岚编篡四库全书之谜》。

果不其然,搜了一下书签的来历,得到如下资料:

书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牙黎,即象牙制成的书签.唐韩愈《送诸葛往随州读书》诗云:’邺候家书多,插架三万轴.一一是牙签,新若手未触.’这诗里便提到了牙签.后来卷轴书改成折装,牙签变薄了,用骨片或纸板制成,有的还在薄片贴上一层有花纹的绫绢,于是原本插在卷轴内的牙签变成了夹在书内的书签。

宋朝以后书签式样基本定型,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由于过去物质生活的匮乏,市场上书签的数量极其有限.书签在市场上指甚至大量出现,只是近年来的事.但即便如此,书签的数量比起邮币票卡来,还是相对要少得多.而书签从某一角度而言更能准备、生动地记录生活、反映生活. 方寸书签,如一面镜子,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展卷读书之余欣赏这精美的艺术书签,不但平添了许多情致,变是读书的一大乐趣.(本段资料来源网络)

窃以为作为著书立说在大众媒体上“讲课”的“专家”切不可信口雌黄误导大众,如果让小朋友听了也许会产生一辈子的误会,如果不清楚,或查资料或请教高人,切不可随意臆测,还是认真一点好,以免害人害己。其实,纪晓岚在描写古代书市时还写过一首诗:《乌鲁木齐杂诗·贩书》,里面也提到过牙签:“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

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CCTV节目《百家讲台》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也不该是纪连海老师一人的问题(虽然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也不能一味的责怪纪连海老师“学艺不精,功夫不到”,作为媒体组织者的国家电视台CCTV也有责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作者:天路客

——————————————————————————–

前段时间与朋友吃饭闲谈,朋友偶然说到其科主任(某医院)拿到一课题,说让我这位朋友做,还对我朋友说晋高级职称时也用得上,我就问了:“多少钱?”朋友问曰:“什么多少钱?”我说:“经费啊。”朋友说没有,申请来的经费在主任那约七八、万,我对朋友说:”不做“,朋友曰:”然“。

这种事情在当今中国非常普遍,随便写个三流标书,申请点市级(或某级)课题,钱留下(基本是被贪污了),随便拼凑点文章交差。

虽是“小事”,反映的却是大事:科学精神缺失;道德缺失;求是精神的缺失;良心的缺失 … … 。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全国有多少这样的”大医院“,单位,有多少这样的”科研“立项,有多少这样的七、八万打了水漂?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古之人不余欺也,可惜,这样的江河却是脏河废河垃圾成堆被污染的河!

欲做骗子先防被骗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欲做骗子先防被骗

  作者:天路客

  这几天在某生物医学论坛浏览交流,愣是碰上了一桩奇事,奇在何处?我不
知道该是表扬还是批评,虽然在我的跟帖中是明确表示批评了的。

  事情是这样的,一网友发了一个帖子《有关论文发表的网站可信么 》,帖
子说:“因晋升需要发表论文,看到网上很多论文发表的网站,不知道是否可信,
有谁知道么?麻烦告知一下,是什么网站? ”

  该类网站是有且不少,证明该君也是做过调查的,大有有的放矢的架势,为
确保万无一失,顾发帖来问。该类网站新语丝也是揭露批评过的,实为唯利是图
没有责任感不讲良心有奶就是娘的一类人做的“上门服务”应招业务,赚钱是唯
一目的。

  看了帖子五味杂陈,虽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鱼,但我本着“勿以恶小而为
之”的态度忍不住说了几句:“这个国度真是没希望了。造假论文>>晋升职称>>>>
“专家”“看病”?
  与注水猪肉没啥区别呵呵,有趣 ”。

  跟帖中有的站友表示“理解,基层知识分子不会种田,不能炼钢,全靠职称。
再碰见压制你的领导,叫人家怎么活,都是被逼的”。发帖子找造假网站的战友
自己又发帖说:“医学是经验科学,中国所谓的文章,有多少不是造假的?改数
据、该图片,难道这样发表的文章就好么 ”。

  我的最后发言是:“老百姓亏大了,让这样的人看病本身就受了骗。搞不好
还被宰!(差不多是一定),ps:这也能叫知识分子? ”,“good,我多事,
我不说话了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呵呵”。

  可悲之处在于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们,公然的五十步笑百
步,别人造假文章也可以成为自己造假文章的理由,“医学是经验科学”成为造
假的理由,那我真不明白了国家投入大量的纳税人的钱搞科研有啥用(用那位网
的话说就是都造了假文章了)。

  截至目前为止,帖子未被删,也无人继续留言。连接见: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5&id=16616559&sty=1&tpg=3&age=0

  对这位网友只有一点可以称赞,就是不但想造假并且敢于明目张胆的想造假,
打出旗子,写出标语,不耻下问,敢作敢为!

  2010.01.21.

(XYS201002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hdfi.html

肖鹰教授何必与“赵本山”们过不去

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

肖鹰教授何必与“赵本山”们过不去

———— “赵本山现象”分析

作者:天路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hepe.html

肖鹰教授长篇累牍耐性十足不厌其烦的写了不少批判赵本山及其“赵家班”的文章,我基本都看了,身为肖教授的精神所感动,也为肖教授的社会责任感所折服,但社会是个大系统,不是几篇文章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否则教育国民就不是个问题了,肖教授别不服,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又被评为了一等奖,虽然这活动被肖教授称为央视评的不是“小品王”,是“小品亡”--以愚乐精神看“我最喜爱春晚节目评选”,赵本山蝉联“小品王”,是央视的“春晚愚乐”。

关于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所谓“小品”类节目,尤其是赵本山的所谓小品争论颇多,我也随便说几句。

一位网友友发了一个帖子:《吴祚来: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天路客按:文章内容略)

下面是我的发言:可以不买帐嘛,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为什么还会出现所谓“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 ”的现象呢?有市场嘛,为什么会有市场呢?可以一直问下去… …问到底无非还是中国根本问题的一方面表现而已。

这是一片文化贫瘠的土地,把贫嘴寡舌当幽默玩哭丧的要饭的红透半边天甚至被称为艺术家这与大众的品位不高也有关系。但这些东西毕竟要互动的嘛,所谓上赶着不是买卖,剃头挑子一头热无论如何是玩不起来的,所以,只批评赵本山小沈阳赵家班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小沈阳这样的能够全国巡演说明了什么?有观众啊,谁也没有逼着人们去买票嘛。

清华大学的肖鹰老师曾经批评过什么“小黄飞”(天路客按:一个东北的二人转“演员”),但也要看到一个现象:小黄飞虽然恶俗得很但观众很多,既然有市场,小黄飞们的存在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板子只打在小黄飞们的屁股上口诛笔伐即使暂时有效也是治标不治本。

赵本山小沈阳也一样,有受众且很多他们当然火当然能垄断,啥样的土壤长啥样的庄稼,啥样的观众培养啥样的演员。

还有人说“没了赵本山,就没了小品.你整再多也白整,即使赵本山哪天不能说话,也不能登台了,他依旧是小品之王,没人可以替代.”,我不这样认为,难道赵本山=小品?赵本山怎么就成了什么“小品之王”?啥叫小品之王咱不太懂。

何为小品?我的理解就是小的艺术品,简奥斯汀的小说也常常被称为“两寸见方的象牙小品”。小品并非只有自贬贬人打情骂俏愚乐大众瞎忽悠这一种形式。如果这也叫文化那么我只承认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现象且是扭曲的成分多。

总之,我觉得批评赵本山们的同时大众的欣赏品味也不是不可以批评的,事情都是慢慢发展的,随着民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赵本山”们迟早会乖乖地自己走进博物馆或者被觉醒了的人们扫进垃圾堆,不用太长时间,很快就会看的到。

最后,歪词一首赠肖教授:

魅魍魉魑妖,
适处神州难。
更有三流二转人,
尔等真烦乱。

乱也无瓜葛,
只把钱来骗。
待到乾坤覆倒时,
鼠辈偷偷叹。

谁是幕后推手?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谁是幕后推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e2b10100gtk2.html

天路客

今日从京华报了解到:本市医保药品目录再扩容

“自2010年3月1日起,复方丹参颗粒(胶囊、片、滴丸、丸)、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等41种中药和26种西药,都将能按规定予以报销。昨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知,宣布本市医保目录新增药品通用名和药品剂型。

“据了解,该通知涉及凝血酶外用冻干制剂、头孢呋辛注射剂等26种西药,以及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麻仁润肠丸(软胶囊、胶囊)等41种中药。

到底谁是幕后推手?

“义利之辩”考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义利之辩”考

        天路客

       关于义和利相互关系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义利之辩”大概从孔子时代就开始了,做的不好讲了不少也有传统,也许将来也会一直争论下去。

      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矣。”(《猛子·梁惠王》),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墨子的说法与儒家不同,他认为“义,利也”(《墨子·经说上》),主张义和利是一致的。西汉的孔子继承人董仲舒概括孔孟的义利观,提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宋代就义利问题也展开过激烈的争辩。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坚持董仲舒的观点,认为道义和功利是互相排斥的。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二程语录》),陈亮、叶适则认为道义和功利并不矛盾,功利体现在道义之中,离开功利无所谓道义。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习学记言》)。后来清朝的颜元也认为义利不能偏废,应该并重。他反对董仲舒的观点,把董的话改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

      不管古人今人怎样辩来辩去,始终也没有解决义利的关系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根本就没解,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看样子这个游戏还得玩下去。纵观当今泱泱中国,奸商横行,尔虞我诈,学霸猖獗,医不医学不学,假论文假商品假学位假科学家假教育者假朋友假人情,“假”成为常态亦被大众视为常态而不怪,怎一个假字了得,五千年文明成为传说,还是没有离开这个义与利问题,无非是利令智昏见利忘义不讲道义与良心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文过饰非知错不改连做个真小人的勇气都没有文字游戏该怎样玩还怎样玩,事情做起来该怎样做还怎样做,只求“驴粪蛋子表面光”简直是道亦无道无耻之极,满嘴仁义礼智信一肚子魑魅魍魉暗度陈仓男盗女娼,仅举“叫兽”(陶世龙《十年“教授变叫兽”?回头再看方舟子的打假》XYS20090825)一例亦可管中窥豹,与此辈比起来,盗跖就是圣人。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干脆撕去这块遮羞布来得痛快,一是显得诚实一些,二是显得不是那么人格分裂,三是免的给后人留下虚伪的名声。

      “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严复可谓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