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如是说

Recent News

Archives

11月 13, 2007 @ 5:55 pm

科学主义,出击!

当科学自信而卓有成效地向微观、宏观世界乃至人类社会及人类主观世界挺进的时候,一群如巫师先知般的人文学者在人们的耳畔吞吐着灵活的信子,发出咝咝的声响:“ism……ism……警惕科学的ism——scientism。”

他们的先辈们,可不止于发出咝咝的警告。这些先辈们,是武装到毒牙的,而且随时可以毫不留情地将毒液注入追求科学真知的同类体内。

乔尔达诺·布鲁诺从出生起,就被沉浸在浓重的人文氛围中——那个时候,最大的人文,唤作宗教。宗教的人文,并不能束缚住布鲁诺的宝贵人类天性。他更喜欢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勇敢地将之表达出来。这是很不和谐和政治正确的,是要自绝于人文的,所以在28岁时,他就被赶出多米尼克教派,从此漂泊于欧洲大陆达15年之久,学习、思考、演讲、写作……制造和传播着被当时的人文主流视为异端的思想病毒。他的许多想法,令当时的人文不安。这些想法中的一个是,天上亮闪闪的星星,其实是散布于无边星空中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太阳,而整个宇宙,是由同一类物质组成的。如果这个想法只是令人文学者们不安,那他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接纳和不遗余力的鼓吹,就简直动摇了人文之本——人类脚下的星球,连太阳系的中心都不是,遑论整个宇宙!后来人文对布鲁诺以及伽利略的关怀,已经成了可歌可泣的历史。

科学将人类从宇宙中心的宝座上拿下,给了人文沉重的打击。人文缓过神来,退缩进了修建了几千多年的“上帝亲造,万物之灵”的堡垒——不是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中心,做做地球上的中心总是可以的吧。达尔文紧追不舍,搞出个什么进化论,竟然说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人文又一次被科学冒犯。这一次,人文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不屑与嘲笑。在1860年那场不朽的牛津论战中,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轻松地站起,带着些微的嘲讽,用华丽的人文词藻安抚被进化论搅得不安的人们:进化论不过是一只平面老虎;岩鸽就是岩鸽,从上帝造物至今一直如此。威尔伯福斯接着转向赫胥黎,傲慢地微笑着,问道:“请问,您爷爷那支和奶奶那支,哪支是猴子变的?”赫胥黎缓慢而庄重地站起,脸色苍白严峻,一字一句说出那些永载史册、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不会为有一个猿猴的祖宗而羞耻。我为与一个用自己的天分搅混真相的人有联系而羞耻!”

人文的成见在科学面前,就这样一步步先强力抵抗,然后不情愿地退让着。

人文抵抗科学进步的歇斯底里,在举世疯狂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再一次上演。这一次,是在美国,受到抵制的是社会生物学。故事的细节,我已在《以政治正确的名义》一文中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故事的缘起,是威尔逊的科学观点与当时政治正确的主流社会学观点的直接冲突。当时“政治正确”的主流社会学观点是,没有基于生物学的人性,人类行为完全来自后天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在这些方面,基因除了提供人类智力和情感能力之外,不起任何作用。威尔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中,生物本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文化也不可少,但是配角;没有生物学的指导,人类行为是无法被理解的。在今天,威尔逊的观点已是学术界主流。反对的声音尽管微弱,近乎奄奄一息,但还没有完全消失。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即便在21世纪高科技的时代,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这场冲突中,科学要面对的是人类固执地认为自己在本质上与众不同的天性。这天性,是从远古便紧紧跟随我们的,也不会轻易在短时间内弃我们而去。

这个天性,以及紧抱着它不放的人,便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最大敌人。没错,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身。

所幸的是,我们人类中总有些智者,能看破人性,不被它所囿。这种能跳出自身生物牢笼、客观地俯视自身的能力,才是人类真正有别于所有其它动物的地方,是进化偶然赋予我们人类的最大礼物。

这能力,就是科学,就是经常被后缀以咝咝作响的“ism”的科学。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13条评论 »

  1. Posted by 晓凡

    11月 13, 2007 @ 8:15 pm

    有理是有理呀,还是偏激呀,兄弟!
    属不顾真实情况的理想.在下虽是你的支持者.阁下的说法只是深层信念,不耐实用啊.价值不多哟.

  2. Posted by cnnoway

    11月 13, 2007 @ 8:28 pm

    开篇之前,请先定义。科学如何,人文如何。调子定好了,再出击,不迟。以似是而非的概念做前提,再勇猛,也是徒费功夫,只会招来更大的反击、不屑、与嘲弄。这一点,似乎应该向寻正学习。用逻辑行文,用证据说话。不要打旗号,唱高调。无论这高调如何真理。

  3. Posted by 晓凡

    11月 13, 2007 @ 8:32 pm

    这位兄台观点对头!
    “实用改变现实,理想如同马戏”

  4. Posted by 量子猫

    11月 13, 2007 @ 9:48 pm

    科学、人文并不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严格的来说只有统计学的意义,但参与讨论的人们应该都能理解科学、人文是怎么一回事儿。

    支持哲学的终结和这篇文章的观点。

  5. Posted by 晓凡

    11月 13, 2007 @ 10:23 pm

    本来这滩泥就稀—-和稀泥的后退.
    要科学思想,不要科学主义!

  6. Posted by hohu

    11月 13, 2007 @ 10:57 pm

    太簇老师好文!

    太簇的文章总是引入思考。比如看罢本文,不禁要想想“人文”二字,究竟为何物。因为我们受到太多似是而非的教育,而太簇老师总能对它们提出强有力的质疑,发人深省。

    还有一个例子我的印象也很深,以前总有人谈性解放啊什么的,大多陷于观念之争,你不能说服我,我也不能说服你,说实话,我看好像都有道理。只到太簇老师从生物学进化论的角度进行一番阐释,当时看了,真有恍然大悟之感。

    我看太簇老师的文章,有一个感受,就是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让科学瞅瞅,在科学面前过过堂。结果呢,很多东西都是直着进来,横着出去。

    看罢这样的文章,只想喝彩!

  7. Posted by 晓凡

    11月 13, 2007 @ 11:05 pm

    哎呀,妈呀.
    太簇曾在作过新语丝的编辑就没错了!观点一定就对?!这叫迷信.
    人文知识,是不是科学,那要先问什么是科学—-这是个解不开的结—-得用剑.
    说人文知识是否实用,就好了.
    科学知识百用不烦,但从不与人文知识(科学)矛盾.
    现在的问题是,人文学科里面的,哪里属于文化,哪些属于知识(科学知识).

  8. Posted by cnnoway

    11月 16, 2007 @ 10:18 pm

    太簇写东西,有时清楚,有时糊涂。清楚的缘故,可能是自己真的想明白了,又理顺了逻辑,然后自自然然地写出了,所以看上去一目了然,很舒服。糊涂嘛,要么是因为激情太过,手指颤抖地不能自已,敲到了键盘上,就成了汪丁丁式的中文;要么就是自己也还没理清头绪,就整个包袱一股脑抖了出来,一地叮当乱响,让人不知所从。

    东西写清楚,可以评,可以批,真正开卷有益;写的玄妙,稀里糊涂云里雾里,不好下手,不如不下手,以免下错手,或者伤了手。

  9. Posted by taicu

    11月 16, 2007 @ 10:26 pm

    这就叫做以毒攻毒。:-)

  10. Posted by 晓凡

    11月 16, 2007 @ 10:37 pm

    CNNOWAY,会说话!这才叫水平。你是农民,就是县长;你要是城市人,就是市长;你要住中南海,就你说得算。你是金子,在土里也发光。

  11. Posted by satan

    11月 17, 2007 @ 9:32 am

    “发出咝咝声响”

    通常洋人说“咝咝”,指的是satan,取第一个音。供参考

  12. Posted by tiandi

    11月 17, 2007 @ 12:27 pm

    赞成科学主义,但它不是全部。

  13. Posted by tiandi

    11月 18, 2007 @ 1:35 pm

    to 南阳女子:

    人文有哪些内容?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 TrackBack URI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