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4日
天路客
bangbu1996在该文中说:“比就比,李婆拿出十个苹果,可她眼花;王婆也拿出十个苹果,可她眼毒着呢。这不用比,王婆的苹果好。慢着,消费者可不是被骗大的,两个婆婆都蒙住眼,随便从箱里摸出十个来比比。最后是李婆的苹果好。嘿嘿,这个就是“随机”的意义。”
从统计学来说,这个比方并不恰当,这样并不构成随机,而是直接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计算器或者使用用SAS编制程序来构成随机。
另,在“买苹果,王婆打开了一箱。“又甜又脆的苹果喽!不甜不脆不要钱”,说的好听!当然了,卖苹果的说的都好听。如果你是个智力正常的消费者,不需要考虑就会挑几个看看。不错,确实没有烂的。但是只看“几个”是不够的,最好把整箱都翻看一遍才放心。只是你没有时间,或者王婆也不让干。那么,你检验的越多,“这一箱苹果都是好的”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大样本”的意义。”一段中,“那么,你检验的越多,“这一箱苹果都是好的”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样说也不确切,也有可能“这一箱苹果都是好的”的可能性越小,如果烂苹果多些的话。
与bangbu1996朋友商榷。
...
发表于:统计学与临床流行病学, 科普文章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3日
天路客
当然,这里说的公共空间(Public Space)并非指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公共空间,不太一样,但S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表达了。
国庆阅兵,没有观众,只有训练有素的演员,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网路,那就会是一场关起门来的盛大的私家演出。
群众游行也没有群众,肃肃然群众都被拒之天安门方圆几公里之外。
君不见,古时官员出行,走到大街上,大街本来是公共空间,可官员要鸣锣开道,小民被逐,使国内公共空间立刻变为私人空间。
君不见,希腊罗马雕塑、图书馆到处可见,艺术品老百姓四是可以欣赏到只要愿意的话,可在中国只是用来收藏。
引申一步,公共社区的建设应该是对国民的必要训练与锻炼,是走向民主的必要步骤,如果做不到社区建设的有效发展,没有市民意识(Citizen)民众不会得到锻炼,不会生长民主意识。
那么,民主多我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永远的梦。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3日
回复重炮猛轰中医药的《请新语丝网友帮忙论证中医对化疗后的恢复是否有帮助》
天路客
你问的问题题目太大,只能泛泛的说一下。
说现代医学对化疗后恢复束手无策不够准确,一般化疗后都采取一些相关手段的,并非“束手无策”不作为。
抗癌药物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新药的涌现,抗癌药物治疗肿瘤已从姑息性治疗向根治性过渡。但这些药物对人体都有相当大的毒性,它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并无太大的选择性,一般都是“通杀”的,大部分靶向治疗也只是还在摸索阶段。所以,正常细胞也会受到影响爱,并直接影响到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对于增值活跃、代谢旺盛的细胞的损伤尤为严重,如骨髓细胞,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等。另外,多数抗癌药物都是免疫抑制剂,作用与DNA结构上面他们本身也有潜在的致畸性与致作用,随着接受化疗人的治疗,缘起毒性现象也有可能发生,如脑病,肠麻痹,骨坏死等等。多数抗癌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是很接近的,所以在临床上不可能不考虑、也是必须要考虑其副作用的。
但在用药前需对病人体检,了解病人各系统供能状况,选择用药,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一般出现毒性反应及时停药或减量。
&n ...
发表于:中医批判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3日
天路客
中医院校约在2000年以前是不开设统计课的,更不用说临床流行病学(DME)、循证医学(EBM)了。
事实上,中国的学术界或科研领域包括现代医学在内,在此或更早一些时间之前一种药物一个治疗方案有效无效、流行病学上的治愈率、病死率等全凭感觉,全凭一句话而已,检索文献数据库(如:CNKI、vip、万方、超星等)你会发现2000前的文献基本没有拿数据说话的习惯,有统计学思想的的文章寥寥无几、可谓屈指可数,这里面有质量的文章就更少了。
许多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积极响应“中医现代化”的号召,从北京开始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后来陆续开设了DME、EBM等课程,以证明自己的科学性,向现代科学靠拢。殊不知,适得其反,这些课程的开设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了中医的随意、不确定性、不可定量性,这三门课程足以从理论上埋葬中医。
当然,也很有那么些人说:“我们中医是非线性的,统计学不适合我们。”
这不,早就有人在量子水平上找根据了,不知道是些“文傻”还是科妄。
发表于:中医批判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3日
天路客
很多外地人到了三江源地区,会惊叹这些花的绚烂多姿,这是什么花?这就是著名的狼毒花。
关于冬虫夏草,已经讨论了很多了,也有朋友写了不少文章,关于“虫草”的是非就不说了,这里单就挖虫草带来的植被破坏说几句话。
当地人有挖“虫草”(冬虫夏草)的习惯, 受多年误导的影响,这股风气长盛不衰,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每年从4月底开始都会迎来了大量外来“虫草”采集人员,每年有大约10万外来人员进入三江源保护区挖“虫草”。
事实上这些人也挣到了很多钱,很多人靠挖虫草致富。挖虫草时,要挖下地面十几公分,挖一根“虫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以每人每天平均挖虫草6-10根,挖掘期为50天计算,那么每年破坏的草皮面积就达数十万平方米以上。
受利益的驱使,再加上人们的无知,挖虫草的人越来越多,植被受到破坏,沙化严重,导致狼毒花的蔓延,只要这种花有一棵,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迅速蔓延,导致其他植物无法生长,这块地就算废了,这对三江源地区来说,不啻为每年一次的劫难,且有愈演愈烈之态势!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日
天路客
现在,所谓君子远庖厨经常被一些小男人拿来做逃避家务劳动的借口,如果他家女人足够聪明,足够有学问,就会立刻让他乖乖的去做饭。
我找到的资料是这样的;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2日
天路客
我小时候看到我的爷爷读过《燕山夜话》,是父亲从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借来的(图为我后来购买到的版本,非是那时所见版本)。
那时候不懂什么事,只是记住了书的名字,印象却很深刻,不知咋的,后来总想起这本书,逛书店正好碰到,就买了一本,找时间读完了,才知道原来还有一段故事在里面。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时不时的还翻阅一下。
抛开政治风云不谈,我深深为邓拓所感动,更佩服其旁征博引的功夫,哪怕马南邨先生再博学,文章里面涉及到的材料要做到手到擒来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深为马先生的检索能力所折服,要知道,那时候没有电脑,要检索到所需的资料需要更高的技巧,下更多的功夫,起码要做到熟练利用目录工具书,熟练利用图书馆,使查有去处,而这一切,只不过为了一张晚报的小专栏,令人感动。记得那时候读邓拓的杂文并不太容易,需要相当的文言文功底。

发表于:杂谈, 读书笔记 | 无评论 »
2009年10月1日
国内大学的《学报》是干什么的?
天路客
一个现象。
每到研究生临毕业的时候,学报排队都排不上,等着发文章的学生很多很多。
国内好多大学都有学生在读博士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发两篇文章的规定,平时没有文章怎么办?你随便写点什么,导师作为通讯作者,有学报(多数学报都挤进了所谓核心期刊的行列)来帮忙,当然,也不是随便就帮你的,你得认识人,导师混得好,学生发文章也快,当然你得交“版面费”、“审稿费”(多数为“课题费”里出)。
可见,学报发文章“短、平、快”。
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这样,还要这个规定干什么?直接取消岂不少了许多麻烦,也显得宽厚仁慈?
发表于:学术打假 | 无评论 »
2009年9月30日

虽然月亮上面没有嫦娥,还是祝福新语丝的朋友们仲秋节快乐!
发表于:意识流, 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9月30日
审稿也需要“双盲”
天路客
今天新语丝新到文章有三篇涉及到稿件杂志问题。
X的《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之我见》,其中说道:“虽然论文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审稿人却知道谁是论文作者,因此审稿人有可能会有一点偏向。不过一般来说审稿人不愿意偏得太明显,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名誉。”
就是说,即使国际顶尖刊物在整个审稿过程中也不是绝无空隙可钻,还是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不管当事人意识到还是没有没有意识到,即使审稿人自己认为很公正。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审稿时也来个“双盲”呢?
还有kwkw1977的《我知道的生物顶级杂志是如何审稿的》说:”我们投稿的时候,觉得那些是直接的竞争的实验室,或许会对审我们的稿有偏见的, 我们可能会在cover letter里面建议编辑吧他们排除在外。”、”还有很多时候觉得审稿人就是不喜欢我们的文章,问一些问题根本就很难说清楚的。就有点那种蛋生鸡,鸡生蛋的感觉。” … …
也是其主观因素很大,是否投稿前有“公关”之嫌呢?国内那些“大 ...
发表于:学术打假 | 2篇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