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蔟如是说

Recent News

Archives

10月 9, 2007 @ 9:11 pm

【转】要“蜇”,还是不“蛰”?这是一个问题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要“蜇”,还是不“蛰”?这是一个问题
  ——试读太蔟先生的《再捅捅哲学的马蜂窝》

  小范不进

  几日前,在新语丝上看到太蔟先生的《再捅捅哲学的马蜂窝》一文,当时并
没有在意,凭借以前的经验从文章标题来揣测,大概可以想见文章大胆泼辣,观
点尖刻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且这种文章一般都会博得阵阵喝彩之声,让
看官觉得煞是痛快,只是恐怕如较真起来,其中具体观点或许值得商榷。我本于
哲学也不多识得什么东东,自然不敢去凑这个热闹。但是后来“寻正”君起来挥
臂呼应,“zm”先生表示“坚决不同意”,真个热闹起来,倒又勾起兴趣,想看
看太蔟先生的文章,以至真个掀起如许风浪。

  且把太蔟先生文章搬来读读,也试着推敲、推敲。

  【中国有两个土产的马蜂窝,一捅准挨蜇。一个是中医,一个是儒学。中医
和儒学信徒们蜇人,就如巴甫洛夫的狗听见铃声要流口水一样,几乎和牛顿三定
律一样可靠。

  中国还有个从外埠趸来的大马蜂窝,里面的马蜂熙熙攘攘玄玄乎乎朦朦胧胧,
个个有睥睨八荒、吞吐六合的气势。

  这个与国际接轨的大马蜂窝,就是哲学。去捅它,人家的回应不叫“蜇”,
叫“指导”,或曰带你上层次。幽默一下,我们可以送它个同音别名,叫“蜇
学”。】

  “zm”在反驳文章中,对这个“巴甫洛夫”很是在意,以为“想要骂人,可
以把‘巴甫洛夫的’去掉”。但是本人觉的,恰是这个“巴甫洛夫”给文章增色
不少,小学老师都教导我们,写作文要多用比喻,这样的作文才能讨人喜欢的。
真如“zm”先生所言,开口直突突的狗啊,流口水啊什么的,这哪还像是文章,
倒不如说是泼妇骂街啦。

  看行文,第一自然段中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信徒蛰人像狗流口水”,但在第
三自然段却又说“人家的回应不叫‘蛰’,叫‘提高’”。怎么一下“蛰人”,
一下又不叫“蛰”,这要不就是犯了“蛰”学命题中的“A是A,A又不是A”,所
谓矛盾律?或者是说事实上是“蛰”了,但是不能叫做“蛰”,所谓名实不副?

  另外,我们还可以延续作者幽默的风格,继续幽默一把,所谓“哲学家”,
也可以送一个别名,叫“蛰人”。

  【捅中医和儒学这两个马蜂窝,不需要太多的勇气,因为它们都如落水狗,
早已过气,离被科学民主的世界大潮彻底卷进历史垃圾堆的日子不远了。尽管早
已被中医和儒学石化了脑袋的遗老遗少们在那里哀鸣人心不古、垂死挣扎,搞什
么复兴,他们后继乏人(高考报这些专业近乎职业自杀)却已成定局。儒学叔叔
阿姨们可以上百家讲坛,使出地瓜王子林光常的传销解数,用高亢的语调、自信
的眼神、丰富的表情、华丽形象的语言,给大众灌下心灵鸡汤,令他们安分守己、
君子小人和谐固穷,但这鸡汤与追名逐利的人性及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一激荡,
马上挥发殆尽。】

  这一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仨字:落水狗。这就见出前面保留“巴
甫洛夫的狗”的必要了吧。只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们就要心理不平衡了:我们又没
有搞“蛰学”,怎么老是拿我们开涮啊!

  作者断言“马蜂窝”“离被科学民主的世界大潮彻底卷进历史垃圾堆的日子
不远了”。我不是专门搞科学的,但是凭借常识,认为这种断言是不科学的,至
少是不严谨的。

  其一,大家公认“无产阶级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必将推翻资产阶级
的统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为科学的断言(不知道太蔟先生有没住在国内,如
是在国外则可对此斥之以鼻,但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千万民众是虔诚信仰的),资
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现实,但是不能保证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都资本了、或是共产了,人家非洲都还有原始部落拥戴着自己的首领呢。你怎么
就知道“马蜂窝”被卷进历史垃圾堆的日子就不远了呢?还“彻底”呢?而你所
钟爱的比喻在这里也就显得不恰当了。不能因为马蜂要蛰人,就把马蜂窝全部端
掉,就是谁有这个雄心,也没有法子一个不剩的“彻底”啊。

  其二,现在儒学(以及后面所论的哲学)确实不是一门显学了,但是正因为
这样,目前保留这门专业(我好像没有见过本科有儒学专业的,这里以所谓的
“国学班”来论吧。中医不清楚,暂且不论)的大学,还真不是职业技术学院,
或是民办学校。有没有高水平的学生(如你下面所讲的)暂且不说,报考这些专
业却也不至于“自杀”去了,也就无所谓“后继乏人”。现在没有主张施行人人
“学儒学、爱儒学”,所以没有必要要求人人来报考“儒学”;真有人报了,毕
业了,没有出路,也大可像清华、北大某些学子一样去卖猪肉啊之类的自谋生计。
而你所谓的“后继”之人,应该是从事这类研究的——之前学的是中国文学或者
英语,跨专业报考中国哲学的硕士或博士(我还是不清楚是否有儒学的硕士或博
士),你也不能否认他们就不是后继者了。但是这样的人并不“乏”啊。

  其三,叔叔阿姨的百家讲坛我是没有听过,据说他们很受欢迎。但他们又不
是“遗老遗少们”任命的特派员,他们“超女快男”了,也没有人站出来说:
“拯救儒学的使命就交给你们啦。”至于他们
“传销”的“鸡汤”是不是你所
的定义的“令他们安分守己、君子小人和谐固穷”,以及会不会“与追名逐利的
人性及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一激荡,马上挥发殆尽”,我不得而知。但是据你的
意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性是追名逐利的,所以不需要安分守己;现实是竞争
激烈、残酷的,所以也不需要“君子小人和谐固穷”(这句话字面上,我不能理
解,只能意会为君子是“和谐固穷”的)。

  【捅哲学这个马蜂窝,则需要更多的勇气。虽然哲学专业也已是门前冷落车
马稀,没有几个智商稍高的蛾子愿意冒着“出无车,食无鱼”的风险去扑哲学那
点虚幻的智慧之火,但是某些哲学课程却仍是大陆高等教育的必修科目,比百家
讲坛这种不愿看可转台或关电视的洗脑节目还厉害。在大陆受过高等教育的诸公
诸母,虽然当时哲学课主要靠蒙混过关,但什么“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
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辩证法三大觅母还是设法钻进了我们的记忆。为
对这些觅母进行“否定之否定”,我们中的许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向洗脑斗
争。新的世界观与旧的世界观对立统一,捉对厮杀,新的科学世界观慢慢慢慢地
通过量变的积累,终于达成了质变,把辩证法一脚踢到它该去的地方——白格尔
的对立和否定。】

  这一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为:某些哲学课程仍是大陆高等教育的必
修科目。这一段乃是作者立论的根据,可谓是抓住了“蛰”学的“要害”。但是
此“蛰”虽也是“蛰”,却不是彼“蛰”,自此也可见出太蔟先生熟稔“蛰”学
之诡辩主义之“偷换概念”之大法门,在某种程度上亦可称作是“蛰”学的“后
继”之人矣。其所谓的哲学课程,应该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四年,
我还真只是记住了课程名称,“辩证法三大觅母”乃是先生“提壶”,我才“灌
了顶”的。然这只是所谓“大陆高等教育的必修科目”中的一科,按传统的说法
应该是归入“政治”类的,另外的还有马经、毛概、邓论等等。既然是“政治”
课,怎可择以攻击“哲学”这门学科呢。而且,如果窥见哲学门径的人应该清楚,
马哲其实也只是西方现代哲学众多流派中的其一,而太蔟先生所谓“蛰学”,其
内容是囊括古今中外数千载的啊。倒是听说德国的教育,高中都必须哲学(他们
不专搞马哲),那个马蜂窝,可真就大了!

  关于“哲学专业也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说法,上面已经讨论过了,这里
不再重复。至于“没有几个智商稍高的蛾子愿意冒着‘出无车,食无鱼’的风险
去扑哲学那点虚幻的智慧之火”,可以代“蛰人”们套用一句俏皮话来回击:你
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不能怀疑我的智商。分析如下:

  其一,“没有几个智商稍高的”,可见作者用语还是比较谨慎的,还没有断
然认定“马蜂窝”出来的都是低智商,但至少透露出这种倾向。不知道太蔟先生
对于智商高低是怎么评定的,本人也无从知晓。依文中有关“报考”的思路,暂
且如此分析一下:外界虽然有中国大学二流、三流之说,我们暂且认可所谓的
“985”和“211”重点大学。如果太蔟先生不至于认为这些重点大学都是垃圾学
校的话,在中国的现实是,排名前列的学校都有哲学学科,而他们的生源相对于
其他上千所高校的“高才生”是“披沙拣金”的。

  其二,是不是按照太蔟先生的逻辑:智商高的(稍高的)+无风险=有车+有
鱼。也就是说只有无风险地迅速获得成功的人才是智商高的?那就敬请太蔟先生
指点指点,报考什么专业、学习什么学科、从事什么工作可以有车、有鱼、衣食
无忧呢?

  其三,进一步说,“学哲学”就是让人放弃“有车、有鱼”吗?“扑哲学那
点虚幻的智慧之火”就是以“出无车,食无鱼”为代价吗?

  【辩证法不过是众多试图浆糊我们脑袋的的哲学冰激凌之一种。其它口味的
还有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混淆黑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分
支文化相对主义等。当然,自从哲学这个词被从日本进口,我们便有了中国古代
哲学,儒家、道家都成了哲学,中医也便有了它的阴阳五行哲学基础。这些很有
欺骗性的哲学利用我们大脑不停在寻找规律、模式、意义的天性,引起我们的好
奇,占用了我们的认知带宽。认清并排斥它们,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
周围,仍充斥着被这些哲学浆糊了脑袋却不自知、甚至有优越感的人。】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否“混淆黑白”,等等,我对这些也所知甚少,它到
底是“冰激凌”?还是“浆糊”?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盲从所谓的专家,
但是更不能轻信门外之言!

  至于是否“有优越感”,就现今的社会现实来考察,衣食无忧、有房、有车
的“高智商”的人才自觉“高人一等”,“出无车,食无鱼”的人,不管“蛰人”
还是“不蛰人”,都难得“有优越感”。

  【五花八门的哲学在浆糊脑袋中找到了容身之地,但客观现实却不买它们的
账。哲学、中医、国学专业无高水平学生去学,毕业生就业步履维艰,都不过是
客观现实对浆糊脑袋的小小惩戒而已。……(至文章末尾,不再征引)】

  从行文来看,前面的内容都是立论,讲道理,后面的则是举例子。太蔟先生
所引的两个事例,只是重复了中国历史上更早时候赵括先生“纸上谈兵”故事所
显示的道理,并无新意;当然,这样文章读来就鲜活可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老先生,带兵打仗不也是有失败的经历吗?俏皮一点说,
让爱因斯坦带兵打仗也是不行的!再说了,哲学系又不是政治学院或者军事院校,
太蔟先生也就不用过多劳烦啦。

  最后,做一个交代。本人本也不是学哲学的,本科学的是文学(中国历代搞
“儒(哲、蛰)学”的,哪个不是文人,文人祸国殃民的事更是数不胜数,太蔟
先生或可“再捅捅文学的马蜂窝”),现虽在哲学系,却做着一些无关哲学前途
的事情。作此小文,纯粹只是顺着太蔟先生的游戏文章,玩玩而已。

  我无意为哲学辩护,更不是来美化她。只因新语丝乃学术打假、思想交流之
重镇,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表示对网站、以及在此辛勤耕耘的作者的尊重。

(XYS200710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A maverick who sniffs at all genes and memes.

©
可自由转载,但必须注明“太蔟著”。商业用途须征求本人意见(taicu.1st@gmail.com)。

发表于 科学与科普

发表评论

CAPTCHA Image
*

Categories

Links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