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08

最近有两件事又发现了中医的身影,一件事是中医宣称对三聚氰胺奶粉造成的婴幼儿肾结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一件事是神舟七号上天携带中药末子。中医能够做出这种一点不像医学专业人员的勾当,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在艾滋病防治,非典,禽流感以及前一阵地方流行的小儿手足口病中,中医都有过类似的表演。中医掺和毒奶粉和太空飞船,大家调侃也罢,愤怒也罢,就是不该奇怪。这是由中医伪科学的本质所决定了的。

大体来说伪科学家们可以按照鲁迅的说法分为有意无意的骗子。不管有意也好,无意也好,我的观点,只要给伪科学家和信徒们足够的时间,都会变成有意。并且越是处于伪科学圈内高层次的人,有意的成分越高。我们平时碰到的一些老年中医粉丝,他们对中医的信仰虽然未必不可笑,但诚意还是有的,至少是从心底里认为中医药确实是神奇的,不容置疑的。而一些中医的所谓专业人员,反而是最清楚中医究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自己有多大能耐。由个人素质和操守所决定,真正熟悉中医本质的人最终必然走向分化,一部分变成坚定和有力的反对者,一部分则变成专业的造假者。我们在艾滋病、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毒奶粉肾结石以及太空飞船旁边摆摊的那些中医,就是这部分专业的造假者。

说他们是造假者,首先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他们所治疗对象的健康。比如前一阵姚明的脚伤,有不少中医骗子都声称可以在短的不能再短的时间内让姚明恢复健康,完全忽视外伤恢复的自然规律,而且这些骗子都百分之百的没有过他们所声称的成功案例。同时他们也都明白自己不可能有机会接触这个昂贵的病人,他们只是要让大家听到这么一个牛皮而已。还有中国航天员们的身体健康,也不是中医们真正关心的内容,航天员上天以后吃不吃中药,吃了中药和不吃中药有什么区别更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要的只是把中医中药和航天员捆绑在一起出现在大众传媒中。他们不会有耐心对照过去进行过太空活动的人的身体健康,也不会仔细认真的观察中药对航天员近期和远期健康的影响,我们自然更等不到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发表。中医们关心的是如何在第一时间把中医中药和任何最热点的事件联系起来,非典是如此,手足口病是如此,结石奶粉是如此,航天员吃中药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应该奇怪中医爱掺和的毛病,只要不是真才实料,经受不住实践检验,又急需引起公众关注以维持生计的东西,都会这样做。中医只是比较走运而已。

Sep 30

昨天到医院给小小打针,据医生说小小黄疸老不退是因为肺炎,但是我怎么看小小不像得肺炎的样子。虽说小婴儿肺炎症状很多不典型,但总不至于各个不典型吧,如果全都不典型,那也不存在典型症状这个说法了。但无论如何自己不是儿科专业,还是受不了儿科同行的恐吓,接受了输液的治疗。昨天已经是第三天,今天我决定无论如何不给小小打针了。连续三天的输液,黄疸下降速度一点也没有比先前显著,并且因为反复输液哭闹,小小嗓子也哑了,听得我和家人心疼不已。

言归正传,说说昨天在医院的遭遇。下午小小正在输液,我和老婆坐在医院的走廊里,面对面讨论房子装修的问题。小小的液体用爷爷买的输液架挂在椅子上方专门为输液设计的铁丝上。突然液体连同输液架一起掉在地上,小小头皮针瞬间有点回血,我赶紧举起来。以为是输液架在铁丝上挂的不牢,改为直接挂在铁丝上固定的铁钩上,继续聊我们的装修话题。

说着说着谈到小小的输液问题,我们逐渐在小小输液没什么必要性这点上达成共识。关键是小小的所谓肺炎有多严重,我希望拿小小的片子找其他医院放射科的人给看一下。找X片的时候突然发现X片和小小的病历本,医卡通,还有老婆住院的单据,结婚证,多张信用卡等等乱七八糟放在同一个塑料包里的东西全都不见了。椅子下面没有。于是我们意识到被偷了。一会小小的爷爷奶奶都回来了,听说我们丢了东西,因为不知道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反而比我们更着急。母亲更是急出了一身汗,今天就感觉有点感冒了。我们在小小输液曾经经过的地方找了好几遍,甚至是附近的几个垃圾箱都找了,一无所获。无可奈何,我和老婆只好试着回忆包里究竟有哪些东西,能挂失的挂失,能补的赶紧补。但小小的X光片是不太好补了,除非找医院放射科的人再给补一张,但麻烦的很。老婆打电话给银行挂失信用卡,因为她记得有张信用卡是没有设密码的。

因为下午四点我和导师约好了讨论一些东西,只好自己先离开了。路上老婆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包又找到了。据说是一个老太太送到医院病房里去了。老太太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只知道有个人把这个包塞给了她。应该是小偷看到包内没什么可以立即消费的东西,又是个没多少破坏欲望的小偷,或者是妇幼保健院附近的常驻职业人员。到最后我甚至有点感谢这个小偷了,只是联想到前面输液架离奇落地可能是小偷用的障眼法,而这种障眼法可能给小小造成伤害,我还是无法原谅他们的行为。

Sep 25

发生这么大的丑闻,质疑批评政府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发现真相原本可以更早被大众知晓,更多损失原本可以避免的时候。政府有很多的缺点这也是事实。然而一味的批评政府,在这个角度上不停的演练文采对解决问题的帮助会越来越低。有那个力气,有智慧的人不如多讨论些有价值的话题。

造成多发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官员失职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高层也已经承认。但全社会对科学的藐视,落后甚至有所退步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如果不是主要原因,最起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某文化大师最近推出的一个时髦词,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好像按照大师的电视秀说法,不过是灾难中让大师等文化人感动的素材而已。要是大师能够认识到中国人自古欠缺的民主平等意识,并且经常在电视中表达的话,恐怕也没有人给他炒作了。平等意识的欠缺所造成的不民主,让管理者对食品安全没有任何切肤之痛。而科学精神的欠缺和科学素养的低下,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生产者眼里,科学有用,用处就在于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赚钱。然而真正的科学有时候下与生产者的利益是相悖的。尤其是生产者要违背科学原理,或者对科学知识有选择采用的时候。三聚氰胺能够骗过蛋白检测技术,生产者笑纳这种科学知识给自己带了的无良利润,而三聚氰胺可以导致肾功能损害,则被生产者有意忽略了。如果说之前三鹿的生产者不知道三聚氰胺的这种危害,至少说明他们在决定添加的时候没有全面的掌握信息,如果知道,可以推测生产者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在不尊重科学规律的人身上非常常见:第一、仅看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而刻意忽略不利的方面;第二、仅看到近期的利益,而不愿计较远期的得失。无论哪种情况,科学的严谨在中国的食品生产厂商身上见不到分毫。他们虽然也可能将所谓高科技配方,获得科技部门表彰挂在嘴边,投放到高额广告和新闻中,但骨子里瞧不起科学,抵制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人更加注重所谓的危机公关能力,尤其是在曾经摆平多个官员和危机之后。他们更加注重酒杯里的颜色,而忽视试管中的变化;更加注重钞票后面的脸色,而忽视受害者痛苦的表情。根据多次食品安全事件的事实,我觉得说这些所谓的企业家是因为侥幸心理而犯罪还是有点高估了。很可能,这些身价百万千万的新贵族自己就是科盲,或者从来没听过,或者根本不相信专业人士提出的潜在危害。著名的山西朔州假酒案,骗子往水里加超过一半的甲醇冒充名酒,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会死人,我想那些骗子只不过是赚钱,还达不到靠这个制造社会恐慌的境界,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平时作为当地社会名流的企业家们,科学素养和这些骗子差不多。

和商人探讨科学素养,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对牛弹琴,要知道不管商人也好,官员也好,都是来自于普通人,也是面对普通人。这些人科学素养的差劲其实也是反映了普通人的平均水平。就连“别信广告信疗效”这样的大白话也是从广告上来的。不说别的,还是说说中医问题。很多病人尽管对中医期望值很低,但是仍然在做中医的义务维护员。用了中药好了,就像天上掉了个馅饼;用了中药不好,那是应该的;用了西药好了,是应该的;用了西药不好,科学太无能。有人在感叹,为什么我们总是受伤害,要我说,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你特别容易受伤害。

Sep 22

特供食品和有毒奶粉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反映出的问题要比单纯的食品安全严重的多,也深远的多。使人不由不联想到中国民主进程的举步维艰。表明在当代中国,普通老百姓还是被官方作为最低等的生活用品享有者。显然,如果将商品的质量分成三六九等,那么老百姓在官员们眼里显然应该是享受最低等的,而越高级的官享受的也应该越高级。并且更加令人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只有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骂两句他妈的不公平。这和过去不被逼到绝路上一般不会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家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民主进程之所以举步维艰,不能归到某个政党或者某个政治人物身上。正因为民主的观念来自于国外,而导致民主的精髓自然在国人的灵魂里先天不足。民主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不外乎是“平等”二字。平等不是经济和地位上的平等,最主要的是人格和生存权利的平等。有钱自然可以享受昂贵的食品和衣物,但不可以花钱要求别人跪下来服务。高官可以出于效率的考虑乘坐高级的代步工具,但当飞机失事时,不可以要求优先的逃生权。而中国不仅过去还是现在,人格不平等是现实,还是不管什么地位的人都认同的现实。正因为如此,一个小小的国有银行餐厅还专门分出处长以上专用餐厅,某地方官方文件明确规定农民死于车祸可以少赔点。至于特供食品,或者表达了作为老百姓公仆的享用者本来就知道老百姓的食品是不能长时间吃的,如果不是,那只能归结为特权心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就算吃起来都一样,我也要特一些才能保持优越感。

以上是关于特供食品的一点看法,另一个看法是关于最近网上流传的国家中央机关特供食品中心主任祝永兰的讲话。如果这个机构和这个主任真的是像字面上表达的那种背景,无疑可以作为一出黑色喜剧的脚本。但是我本人Google的结果,这则讲话全是最近为了烘托三鹿被贴出来的。而且,从内容上来看,很像一家公司的另类广告,叫做什么山东科尔公司。所以对其真实性和是否具有官方代表性还有待证实。我们有权利批评,不过也要讲点理智。

Sep 21

中国食品安全频频出事,不光是在国内,并且早已是世界闻名了。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食品安全曝光最多的倒是在国外,按照咱们的一贯传统,出口国外的一般是一个企业最好的产品,并且以此为荣,国内食品安全曝光较少,不是因为内销的产品要比国外好,而是一些足以令中国负有监管责任的官员和媒体汗颜原因。在这样的前提下,出现这次三鹿这样的事件只是早晚的事。甚至如果官员和媒体们有足够的勇气的话,背后的问题还会更多。

亡羊补牢的工作应该做,但如果只是投鼠忌器做一些对症治疗的工作,没有勇气借助这次事件大力整顿,等健忘的老百姓和媒体淡忘了,懒惰的官员和企业不疼了,类似事件还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教训我们已经领教过了,上次的大头奶粉事件想必还没有完全忘光吧。

我一直以为依靠官员对老百姓的所谓责任心和道德水平是靠不住的,需要明白的是,官员也不过是一种职业,并且是绝对处于垄断地位的职业。如果能够少出力,自己又不会损失什么,我们不能奢望他们会对老百姓多做一点事情。只有在面临危机的时候,甚至是危机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才会有所警醒。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否见过地方官员在当地的普通门诊看病?在普通病房住院?或者因为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没有!他们在哪里看病?我所了解的是,县级官员和家属一定是去市级以上的医院。市级以上官员的家属一定是去省级以上医院,地方条件稍好一点的则干脆直奔北京上海!我还听说过,虽然无法确认真实性,但即便是传言也能够让人毛骨悚然,有些地方的自来水厂领导从来不喝当地的自来水,顶多用来洗菜,入口的水一律是瓶装纯净水。涉及到毒奶粉的问题,我想一些负责相关食品监管的官员如果自己的孩子需要人工喂养,肯定是首选进口的高档货。也许他们知道国产的奶粉有问题,但有信心不会损害的自家;或者知道有问题,但未必知道那么严重,只是出于熟悉内幕的一种本能选择。这就像一些官员台上大讲忠心,背地里一心羡慕国外,费劲把自己学业不精的孩子送出去是一个道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教育老百姓如何识别实在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推脱。鉴于相关部门的失职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本人根据上面的情况反其道而行之:从即往后禁止官员和家属购买进口高档产品,只能从国产中档以下商品中挑选。这么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从根本上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我读过一个很简短的寓言故事,印象很深刻,这里共享一下:有一锅粥,一群人来分。如何保证大家能够平均分配。交给一个人,容易让这个人和与这个人私交较好的人占便宜;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内部滋生腐败;最好的办法是,规定分粥者只能获得最少的那碗粥。

其次,有助于国产品牌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明星代言是不值得信任的,媒体报道是不值得信任的,专家意见是不值得信任的,官方正式的检查报告,高官对企业的访问甚至与企业领导的合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目前如果能够让老百姓树立起对拼盘的信心,让企业老总们磕响头,不附带广告的捐助他们都能答应,但未必管用。如果官员们带头使用,并且只使用这些产品,无疑对国产品牌的维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实类似的举动不是我的个人发明,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官员都曾经就类似的问题做过类似的表率,比如前不久韩国总统就亲自吃牛肉来缓解舆论对进口牛肉的抵制。官员们宝贵的“亲自”也不妨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Sep 17

再次声明,我确实不愿意就医生要病人签名的事情发表看法,我也不是和稀泥,因为我要说质疑医生和医生反对质疑的意见中,都有合理的部分,没道理的头脑发热之语也有。现在引起这次争论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干脆扯到中国特色上去了,还用了和小木先生类似的“逆向思维”,我觉得激流一代先生有必要冷静下来,冷静的方法听我也是亲身经历的几个有关签字的小故事如何?

第一个、女性,30岁。因不明原因头疼,少尿入院。入院后肌酐进展性升高,病情持续恶化经上级医生查房和上级医院专家会诊,高度怀疑溶血尿毒综合征,准备透析治疗。 患者的母亲突然强烈要求离院回家一次,拒不说明理由,只说要回家换换衣服什么,被我和上级医生拒绝。后来病人丈夫也来要求离院回家,但不要求出院或转院治疗。后来在我的追问下,才知道患者母亲在家里请了一个大仙准备给患者驱邪。各位可想而知我当时气愤到什么程度。好说歹说,甚至最后用上了激流一代所说的恐吓签字都无法让患者严格留院观察。三天后夜间该患者突发心力衰竭死亡。从医学角度,患者中途回家倒未必和死亡有必然关系,即便不回家,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死亡率也是极高的。个中滋味读者自己体味,我不作评价。

第二个、男性,45岁。因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诊断酒精性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药物治疗,出血暂时停止。连续观察3天未再出血。患者因个人原因(部门小领导,业务繁忙)要求出院。出院前给患者讲明目前的诊断及预后,包括再出血的可能性,再出血死亡率呈几何倍数增加,需要严格戒酒,近期行内镜下预防出血治疗等等。所有宣教内容均写在了病人的出院须知上,按照医院和科室的要求,也让病人在病历上签字表明谈话的存在。患者当时很配合,至于会不会像激流一代的几个熟人一样,过后表示反感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我再也没见过这个病人。半年后,我上完夜班休息了两天,再上班的时候主任告诉我那个病人再次大出血死亡了。病人的弟弟跑到主任办公室质问主任,为什么上次住院的时候没人告诉病人和家里人会这么严重。主任拍着胸脯保证肯定给病人有过详细的交代。过后主任问我到底当时病人签字没有,看得出如果我说没签或者不知道,我们的主任大概又要凌晨四点都睡不着觉了(这不罕见)。

以上两个小故事我尽量照实写,没敢掺杂太多个人的情绪,怕影响各位公正的判断。

Sep 16

本来关于患者知情权和签字的争论,我不想参加,因为这个问题在医生圈里早就被讨论甚至争论的无话可说了。目前新语丝的各种观点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临床医生来说都不新鲜,但是有一个关于知情权的谬论还是让我不得不说几句,以免普通人甚至精英们钻了牛角尖。那就是小木先生的《各个行业的知情权》。

既然该文用举例的方式试图说明患者知情权签字是不合理的,并且以饭馆和房地产为例,那么我也可以以这两个行业为例。客人到饭馆吃饭,大概是要根据自己的饭量、营养状况、是单纯吃饭还是请客拉关系、口味如何等等自由选择的,饭馆服务员不可能给你提供太多建议。如果要让病人和客人到饭馆吃饭一样随意,那么建议今后有人生病到医院看病或者住院,不用找什么大夫,找几个宾馆服务员出身的小姐,拿着厚厚的药品清单,笑容可掬的摊开在病人面前,说:“先生您想用点什么药?”或者:“我们医院开展多项手术套餐活动,多做优惠,欢迎亲身体验。”

当然房地产的例子不可能这么反驳,因为房子怎么盖,如何设计,业主一般也是无法插手的。但如同到饭馆吃饭一样,住房和吃饭都是日常必须的。医疗、住房和吃饭都是生活必须,但是住房和吃饭服务的提供者从来不会像小木例子里面那样说话,如果售楼小姐敢那样推销房子,恐怕早就被开除了。饭馆如果那样招待客人,早就关门歇业了。但是医疗,我说的是正规医疗部门,不包括包治百病的电线杆医生,从来没有,将来很长时间内也不会承诺毫无风险,百分之百治愈。最根本原因不是小木猜想的推卸责任问题,而是由行业所涉及的专业所决定的。我想小木及一大批有类似思想的人也未必相信哪个医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难道一定让医生做的和房地产商一样,明明房子有问题,还打保票说没问题,或者和三鹿一样,明明自己的孩子都未必吃,还做广告吹的天花乱坠?

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还不可以和房地产商和饮食的问题一样。医疗的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这个专业所决定的,全世界最高明最先进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克服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难道告知患者,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是多么难理解的事情吗?另外,对于明显对患者有益的医疗措施,已经经过长时间实践所证实的,而患者又拒绝的情况下,让患者签字除了恐吓以外就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吗?医疗的另外一部分问题应该就是医疗质量的问题了,这里又分为技术和态度两部分,对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也有义务告知患者,由患者选择继续诊治还是求助于其他医疗机构。只有态度问题才是最关键的。说实话,我不明白小木是不是希望医院和医生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对病人报喜不报忧?但那肯定不是为了病人着想。

Sep 13

Technorati 标签:

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之一,北大法学院的教授孙东东大概是最早就三鹿奶粉事件出来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了。看过孙专家的发言,没想到北京大学还真有那么一帮成心找骂的专家排队等着。

说他找骂,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孙专家是又一个就自己不懂不通的领域发表外行话的专家。孙专家的专业是精神医学外加法学,如果是精神病人的量刑问题,孙专家来讲几句似乎不算外行,但翻了一下孙专家接受采访的内容,包括这次,发现孙专家一贯是把自己当作医学全才了。他不仅仅是少数就李丽云之死接受采访的非妇产科学专家,还

曾经跑到重庆给中学生讲怎样填报高考志愿。这次三鹿奶粉的事件,最应该接受采访的专家应该是儿科学、泌尿医学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我说孙专家找骂的这次采访虽然也找了一位儿科专家,但大部分发言都被孙专家抢了。

第二个、孙专家明摆着要替厂家以及可能被公众质疑的官方说话。如果他能够成功的话,大家顶多是把对厂家和官方的气撒到他头上,因为公众有理由质疑、愤怒,你不让,只要你觉得自己能扛,就大胆扛下来好了。不信,欣赏一下孙专家的精彩语录:“目前我们国家市场销售的奶粉绝大多数保险,三鹿的这次事件应该是意外事件,偶发的,不属于群发事件,所以我想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我想孙专家大概把工业品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给混淆了。短时间内多发罕见病例,还不算群发事件?要说是意外事件,当然是意外,难不成有谁想故意制造一个三鹿事件不可?如果是在孙专家意料之中的,你现在才说出来,那比地震大仙们更该杀了。说是意外事件只能反映孙专家至少这次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智商水平表现出来。还有这句:“如果要是群发事件的话,我们现在婴儿室的孩子可能全都病倒了。”再一次表明了医学出身的孙专家没有搞明白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制剂还是感染性病毒,我甚至都有点怀疑,他当时转行学法律是因为觉得法律更有趣还是因为精神科医生干不下去了。

Sep 06

愤老经常教育人们我们古人是如何的阔,不仅过去是最阔的,将来世界上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求助于我们祖国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实际情况如何,我想即便相信华佗是神医的中文教授也能明白。我今天不说实际情况,咱们就把中国古代所能幻想的最神奇的场景拿出来,和现代科学技术比较一下,比如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看看在古人理想中最神奇的世界能否比现代先进一点点?

谁都知道《西游记》的主线是唐僧取经,地球人也都知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玄奘。这个取经可谓千辛万苦,虽然小说里面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安排的,无论如何都会有惊无险,但真人原型的唐玄奘则肯定没那么幸运。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所作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查文献索取全文的过程。即便是放到小说里,唐僧取经即便是有生命保险,与今天的查文献相比仍然是高射炮打蚊子。今天谁如果想查找一些文献资料,我想即便是文傻都不会像唐玄奘一样跑到出版社去找原文了。作为经常需要查文献的理科学生来说,更是简单的多。在检索网站上输入关键词,点击全文链接,如果是付费的找代理,如果实在代理找不到,还可以到各种文献互助网站求助,无论如何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BT大侠的行侠仗义,下载大英百科全书也不过需要半天的时间,放在电脑硬盘上也占不了多大地方。此外,从文献检索技术的角度来看,唐玄奘一门心思去往天竺取经也不科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检索面积其狭窄。如果有人只是认准了Science、Nature上的文章,这些期刊上面没有的东西一律不看,那么势必会漏掉很多重要的文献。当然了,唐玄奘是佛教徒,取经当然是去佛教的发源地了。然而不管去哪里,如果古人要想找一些文章,恐怕都是要亲自跑一趟的。就算是取经的任务全部交给孙悟空,他也需要翻几个跟头才行,还不一定能把经书一次搬运回来,而我下载一部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只需要开着电脑就行了。由此可见,古代的信息传递是如何落后,哪怕最神奇的想象力都想象不出如今文献阅读和查找的便捷。

除了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索取,《西游记》中还反映了古代人落后和愚昧的科学态度。最典型的就是关于唐僧肉的争执。如果不是因为在妖精界盛传的吃唐僧肉能够长身不老,恐怕佛祖安排那个九九八十一难就会大费周折。但是唐僧肉为什么是长生不老之药,有谁能够给出确凿的证据?书中没有,电视剧中也没有。我好像记得有一个妖精说过,唐僧的前世很有些来头,上辈子是神仙一类的东西,因此吃了他就能长生不老。但是有人吃过前世是神仙的凡人吗?吃了以后真的长生不老了吗?恐怕没有,因为整个《西游记》,甚至所有中国神话故事中都没有一个长生不老的妖精。能够长生不老的人都是功德无量的,更别说吃人了。既然前面没有过成功的案例,更多的倒是近期因为试图吃唐僧肉而被打死打残的报道,妖精们还要前赴后继的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排除佛祖为了凑那八十一的吉利数字给妖精洗脑的可能,更多可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莫名其妙的进补文化。妖精们的思维简单实在,既然唐僧前世是神仙,神仙是长生不老的,长生不老的人身上就有长生不老的成分,就像兔子身上有兔唇的成分,孕妇吃了兔子孩子就长兔唇是一个思维模式。虽然唐僧现在是凡人了,但这个凡人还是要变成神仙的,那他身上肯定还有长生不老的成分,吃了他就可以长生不老了。从古到今,很多信奉阴阳五行的中老年男人试图通过年轻女性增寿的恶习,不知道是从《西游记》里的妖精理论那里得来的灵感,还是吴承恩在讽刺这些人是妖精。

Aug 28

小小今天和妈妈一起出院了。今天上午我先回家干点老板的活,等医院通知出院再去医院办手续。老婆打电话来,告诉我儿科医生说小小黄疸出的比较厉害,按照规定应该转儿科继续治疗,也可以先照一下蓝光,在产科这边观察一天看效果再说。昨天儿科医生查房的时候就认为黄疸比较厉害,给开了中成药“茵栀黄”。我给自己的病人都坚决不开中成药,怎么会同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吃。今天儿科医生听说没有吃药据说还很不高兴。当然了,最后免不了告诉老婆如果要出院也行,签字写“要求自动出院,一切后果自负”。我毫不犹豫的告诉老婆赶紧签字出院。

有些时候,不自己当病人是不知道中国的医院和医生有多么差劲的。就拿小小出生遇到的第一件需要我这个医生爸爸保护的事情来说,小小出生三天开始出现黄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生理性黄疸,只需要多吃多喝完全可以消退,不用任何治疗,也不会出现所谓“高胆红素脑病”之类的并发症。首先,生理性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原因,出现黄疸当然应该首先考虑。其次,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不大,比如感染造成的黄疸时间靠后,溶血性黄疸不仅时间不对,应该是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出现,而且也不可能,因为我和老婆都是O型血,小小也只可能是O型,至少ABO血型溶血是不可能的,其他比例太低类似于抽彩票;胆道闭锁性的不可能,因为小小大便明显有胆色素的颜色。所有这些,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儿科专业知识,而是每个医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我不相信板着面孔威胁老婆的那位医生不知道,只是他不会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对待眼前的病人罢了。

从治疗上,给新生儿开“茵栀黄”也有很大的问题。最起码,“茵栀黄”自己的药品说明书上就没说治疗新生儿黄疸,而是急慢性肝炎。能够查到的药理作用里面也没有一项与新生儿黄疸的病理生理相关,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的三个关口:生成较多,代谢较慢,排出较少,与茵栀黄当中各个成分宣称的药理作用都没有多少关系。使用药品说明书没有列出的治疗适应症,又没有相应的病理生理基础支持,这样出事的同行太多了。自己当医生的时候上级医生也是反复强调不能使用没有适应症的用药。况且后面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是三个斩钉截铁的“尚不明确”,这样的药品大概只有中国才有。

但是,不是对中成药过于敏感和有一定医学常识的人,大概会稀里糊涂的听从医生的安排。因为就连我们请的月嫂都知道小孩子出黄疸要吃“茵栀黄”,看来很多出黄疸的小孩子,不管有没有必要,都已经吃了,并且后面的还会继续吃包括茵栀黄在内的很多适应症稀里糊涂,禁忌症、不良反应也稀里糊涂的药物。

最后,还要说说小小的黄疸,确确实实是黄了一些,但如果说黄的厉害好像指标还不够说服力。医生用的是经皮检测的黄疸指标。连国内的研究都认为不能作为胆红素的定量检测指标,而只能作为筛查手段,尤其是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果医生建议我们再做血清胆红素的测定,虽然小小要受点皮肉之苦,也还说的过去。但作为普通的病人家属,我已经对他失去了耐心,宁可自己观察到7天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