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8

医学是针对人体的一门科学,平时人们对医学的理解是治病救人,但是往往忽略了医师还有宣布死亡的权利,这也是在对犯人执行死刑时必须有医师在场证明死亡的原因之一。从法律角度来说,医师宣布死亡的权利和法官宣布嫌疑人有罪的权利是相等的,都是基于文明社会专业化的。因为医师被认为比一般人更有能力判断人体的死亡。甚至于随着医学的进步,死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在没有现代医学之前,人们对死亡的判断一直没有太大进步,意识丧失、无自主活动、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符合这些特征的人体达到一定时间估计就会被当成尸体对待了。中医知道脉搏对人生命标志的重要性,并且自认为可以通过号脉判断所有疾病,当然也知道死人是没有脉搏的。
然而,现代医学的出现,尤其是急救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类重症监护单位的建立,使得过去某些会判定为死亡的病人得以生机。意识丧失、无自主运动、呼吸心跳停止,并不意味着就是死人。或者由于人类主观感觉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呼吸心跳停止的判断、脉搏的消失也会偶尔发生失误,古代所谓的诈尸,以及现代偶尔见诸报端的活人误被送至太平间的新闻,或多或少说明了这样的问题。所以,一方面现代医学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越来越完善和严格,一方面对某些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也逐渐加强完善。在这样的医学条件下,死亡与生存往往能够在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发生转变。当然医学不是神仙,总有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当需要宣布死亡时,医生的判断会有更充分的证据,最起码在传统的呼吸心跳停止之外,要有一条呈直线的心电图。至于脑死亡的判断,则需要更严格的客观和主观依据。
反观中医,对死亡的判断除了会号脉之外,和普通人,甚至原始人基本上没有区别。把一个室颤(致死性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扔给一个没有任何现代医学基础的中医师,他不会有任何的印象。中医完全可能将一个有生机的心跳骤停者当成死人对待。医疗文书中有一种叫做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病人必须有这项证明才能办理销户口和火化手续。我不知道中医院的医师是如何开具这种死亡证明的,不过我想肯定不会是阴阳断绝之类。
除了对死亡的判断中医没有资格,对死亡原因的判断中医同样没有资格。古代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流传甚广,影响颇深,但其中很多现在看来仍然行之有效的方法无不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没有半点关系。另外一个比较幸运的中医骨科,之所以比较幸运是因为骨骼相比内脏比较具体,尸体腐化后骨骼仍然能相对持久地保持原形,所以古人对骨骼的了解程度要具体的多,而不必借用那套虚幻的阴阳五行。

Feb 27

中医粉丝在为中医辨护的同时最经常采用的招数就是对现代医学进行攻击,这其中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中医粉丝所最经常使用的武器之一。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中医粉丝想过没有?抗生素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现象,以及后面的机制以及处理方法,是中医或者中医粉丝发现的,还是记者、文科傻妞与白痴专家们发现的?我仿佛看到了中医粉丝们在纷纷摇头,摇头也没有用,你我都得承认,不管是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反应停造成的婴儿肢体畸形,以及其他比如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放疗的副作用及改进方法,化疗药的推陈出新和合理使用,都和中医没有半点关系,中医只是在现代医学自己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并埋头苦干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说两句不咸不淡的话。
不光别人的毛病不是中医发现的,就连中医自己的毛病都要依靠别人来发现。在没有现代医学药理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之前,中医似乎从来不知道自己长期认为可以当日常保健的东西居然是有毒的。甚至于中医用来标榜自身的所谓纯天然、绿色也是从其他科学术语中借鉴而来。
最不要脸的当属中医自吹自擂的纯天然概念,如果中药的优越性来自于纯天然,那么采摘纯天然的药物算不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猎杀野生虎和熊以获取虎骨熊胆算不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为了避免野生动植物被赶尽杀绝而采用圈养种植的方式,你中医还吹什么纯天然呢?
附一则原创的寓言小故事送给各位中医粉丝,望你们好自为之:
有一个叫做西提母的国家总是和旁边的麦迪森国发生冲突,因为麦斯森国科技比较先进,军队比较强大,所以西提母国总是吃亏。每次不管自己将刀枪剑戟练的再熟,将八卦阵演练的多么让人眼花缭乱,一和对方开战总是连对方的士兵还见不到,就被大炮、导弹给揍的鼻青脸肿。
无奈之下,西提母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从麦迪森国走私武器。但是为了避免被说成没有民族自信心,投敌卖国,在使用这些武器的时候,仍然要士兵装模作样的扛着刀枪剑戟,只是在每只武器下方暗绑上一把手枪,没想到这样一来战斗力居然上升了好多,虽然总体上和麦迪森国开战还是吃力,但偶尔在小范围的冲突中居然也能占上风。西提母国给这种战斗部队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中西医结合。
但是好景不长,中西医结合的马脚很快被消息灵通的麦迪森国家发现了,一时西提母国在国际上很没面子。打又打不过,这时候有些关于麦迪森国武器的负面报道传到了西提母国首脑的耳朵里,比如枪炮后坐力太大,杀伤力太强,噪音太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西提母国的国民突然从这些报道中找到了自信,国家媒体大力宣扬对麦迪森国的轻视情绪,并且对自己手中的刀枪剑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美化,比如做工精美、有艺术性、历史悠久、有收藏价值、环保(刻意忽略打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
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民众头脑发热的基础上,全国上下一片热情高涨,重新燃起了用手中的刀枪剑戟战胜麦迪森国新开发的巡航导弹的信心。

Feb 22

今天去英雄山文化市场淘书,还是首先去二层的医学书店。看到最新版的人卫社本科教材已经开始出了,不过还没有《内科学》。临走前看到门口摆着几本关于中医的书,从题目上看应该是给中医打气的非专业著作。尽管我自己曾经告诉过别人不要有印刷品迷信,但是自己还是免不了觉得能写成书的东西一定会比网络上的发言有水平一些。于是就顺手拿起来翻阅一下,希望借此能够改变一些自己对中医的看法。但结果是大失所望。书的名字和作者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对号入座。以下两段是我随机从书中翻到的,也许这些书除了我翻到的部分以外其他都是至理名言,那大概算我手臭,不过这样的手气摸彩票应该也能胜任,可惜我摸彩票的中奖率并不高。
有一本大概是想做中医学的科普,我随机翻到的解释“太阳”的这一页,从《黄帝内经》中关于太阳的一句话一下子跳跃到太阳经上,继而通过论述太阳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根经络,一下子又跳到人对冷风的感觉上,举例说:人对背后吹来的风总是感觉要比对面要冷。可惜他没有事先说明太阳经在御寒方面的作用,也没有说明白太阳经是否主要分布在身体前面,所以这个中医学的科普做的毫无逻辑可言。就如同有人向我论述了半天把钱白送给他的可行性,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可信,突然问我一个常识性问题:“太阳是不是从东边出来?”如果我说是,就相当于承认了他前面要钱的可信。脑袋不清的人倒真有可能被蒙晕了。但即便最后一个所谓的常识性现象,也是有问题的。我很想当面问一下作者:如果说人对背后吹来的风防御比较弱的话,为什么有人在刚开始面对冷风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转过身背对着风向呢?
另一本上来就对伪科学进行了重新定义,说英文“pseudoscience”里的“pseudo”本意是副的意思,所以应该把这个英文翻译作副科学,这样就不那么扎眼了。可惜我翻译过的一篇关于伪科学的英文文章,开头就明确的说“pseudo”就是“fake”:(英汉详解词典解释fake: ①伪造;赝造;捏造;②伪装;n. ①假货,赝品;捏造的报导;虚构的故事;attrib.a. 假的,赝造的,冒充的)。之后作者又对科学进行了大胆的分类,他把科学分为绝对的科学、有条件的科学和独立的科学。绝对的科学就是指数学,有条件的科学指的是物理和化学,独立的科学自然就是中医了。但他对所谓有条件的科学的解释让我想吐,尤其是他所举的例子:水分子H2O是由2个H+和一个O=,这个=(上标)原文如此,不知道作者从哪里学来的。但是水在 100度以上是蒸汽,0度以下就是冰块,所以物理化学是有条件的科学。我非常怀疑作者真的认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物理化学的所谓有条件性,倒是非常确定作者顶多只有不合格的高中学历。如果当年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转行,也很可能是失利在物理化学上。
看来能够出书的中医粉丝水平并不比网上的中医粉丝高多少,弱智水平倒是有得一拼。在此我也祝贺各位网络上的中医粉丝,不要对那些能够出书和讲座的“大师”名家们顶礼膜拜,你们完全可以达到他们的水平。只要自己脸皮够厚,有运气碰到一个同样弱智的出版商,你们也完全可以出书立传。

Feb 20

老婆怀孕三个月,和所有的中国孕妇一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男生女,也和所有中国孕妇一样,得到的祝愿,不管是来自相干的爷爷和姥姥,还是不相干的亲戚朋友,几乎是清一色的生男孩。至于生女孩的可能,说法大多是“生女孩‘也 ’挺好”。这个“也”字充分展现了中国话在祝福方面的模棱两可,全看你愿意怎么理解。

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残余较重国家的通病,我所知道的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比较典型的国家,即所谓四大文明古国的后裔。不过印度人重男轻女还有很大一部分现实的原因,在很多印度部落里,女孩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出嫁时还要让家庭赔上一大笔钱。而在现代中国,至少法律上女儿也是有同等继承权,并且女孩对父母的照顾似乎比男孩更出色。重男轻女在相当一部分人,至少是城市人来说,只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

但是如同任何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重男轻女的来源是非常现实的。古人重男轻女的观念远没有现代人这么盲目。父系氏族社会只有男人才拥有财产继承权,女人不仅没有继承权,甚至连自己本人出嫁后也属于男方家庭,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保留。男人的体力在小农经济的刀耕火种中显然更有优势,冷兵器战争也依赖于男人的拼杀。即便抛开劳动和战争,平时的居家过日子,男孩多的家庭也比没有男孩的家庭更有威慑力,邻居吵架别人也要避让三分。此外,古代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养老只能依靠子女,而儿子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已经嫁到别人家的女子赡养自己的老人则要看丈夫一家的脸色,如果丈夫家通情达理,自己的父母还能得到自己的接济,如果丈夫家小肚鸡肠,或者连自己家都度日艰难,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母受苦了。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我们不能责怪古人重男轻女。

假如重男轻女只是由于社会现实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观念理应很快消失。但就如同《黑衣人》中汤姆李琼斯说的那样:“一个人是聪明的,但一群人就会变蠢。”当一群人同做一件事,或者要求所有人都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能将动机简单化,而是要制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造反是“清君侧”,是“反清复明”,是受了“上帝”的指示等等。即便大部分人都清楚做这件事情更多的为了个人利益,但在公共场合是不可以这么说的。久而久之,很多人会忘了原始目的,而只知道那个空洞的理想口号了。比如,要现在的重男轻女的人们说出男孩究竟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支支吾吾,最后会找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话来搪塞。如果当他们知道是先有重男轻女后有道德规范,而不是先有道德规范后有重男轻女,他们是否还会坚持想要男孩。

事情大概不会那么简单。山东这边有个习俗,正月里不准理发。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考证这个习俗的由来,最早大概是在清初的时候,因为满人强制汉人剃头留辫子,汉人为了纪念,正月里不剃头,最初的提法是“思旧”,而从小我从农村里听来的说法是谁正月里理发谁死舅舅,“死舅”大概是从“思旧”而来。当然理不理发肯定和舅舅没关系,也无伤大雅,还能促进不太爱讲卫生的人过年之前理发。但是重男轻女则不然,男女比例失调就是危害之一,可能后面还会有更严重的问题。

也许重男轻女还会继续存在,但如果人们都明白重男轻女的来龙去脉,和现阶段中重男轻女的盲目性,会有很多人改变自己的观念的,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但也是用了很长时间进行转变,因为从小到大收到了太多重男轻女观念的熏陶。即便是现代的小孩,也经常担负着猜测胎儿性别的重任,小孩的父母为了讨对方的欢心,会不由自主地教育孩子要说男孩。可惜很多小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我同事有个小孩在被问过无数次:“阿姨肚子里是弟弟还是妹妹?”最后一次非常不耐烦地说:“小狗!”愿我的子孙不再受到这样的困扰。

Feb 20

新年打开丁香园的网页,发现首页置顶的一篇贴子是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打开来看,内容是对晚会中《农民工之歌》的批评,批评点是给王宝强伴舞的演员装扮中出现了医护人员的形象。跟贴者众多,大多对晚会编导可能将医护人员划到民工队伍中表示了强烈不满。其实当时看节目的时候,老婆也指出了这个细节,我当时的回答是“可能是护工”。我和很多网友一样,觉得将医护人员归到民工这个团体里确实不恰当。依据很简单,大概编导们如果做过实地调查的话会很清楚的,但考虑到我们的大导演、大演员们脱离实际生活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有必要说明一下:现阶段说到农民工大多数人会想到建筑工人,建筑工人也基本上全是农民工,但是农民工中有多少人从事临床工作,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当中有多少农民工?只要编导们仔细核实一下这些数字,就可以避免一个细节上的硬伤。往常电视剧中涉及医疗的硬伤比比皆是,以致于笔者评价一部电视剧是否靠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涉及医疗的情节是否真实。可惜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靠谱的电视剧没有几部。在全国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上出这样一个错误并不让人意外。

因此我的观点是农民工形象中出现医务人员纯属编导水平低劣造成的,至于那些匪夷所思的试探医务人员承受底线的说法,大概是听《百家讲坛》听多了。即便真有这样的打算,那也是编导们听《百家讲坛》听多了。

尽管如此,我觉得这个贴子的出现还是说明了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不会向大家装圣人,在发现那个细节的一瞬间,我的心里也觉得不舒服,是因为对编导水平的不信任才让我暂时忘记了。我想众多网友们和我一样,从潜意识里还是无法接受别人把自己当成农民工看待。尽管我们平时也调侃自己和农民工一样,甚至还不如农民工,但自己说说可以,决不允许别人来说。就像老女人可以自称老太婆,别人叫叫试试?再往大里说,如果出现的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其它标志性的职业,会不会也不舒服甚至更不舒服呢?恐怕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要承认这种虚伪的感情:谁都觉得农民工不容易,应该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但绝不希望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谁歧视农民工都觉得不道德,但不包括自己,自己可以保留一点小小的歧视;谁都口头上认同农民工和自己是平等的,但谁都不希望被当成农民工。对农民工的关爱,关心,在大部分人,可以用一个古老的成语形容:叶公好龙。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能够和我一样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叶公好龙?

Feb 20

古今中外的硬汉多少都要点自虐倾向才算得真硬汉,比如兰保的自我缝扎,华莱士拒绝刑前的麻醉,以及咱们所熟悉的用割自己的肉来威胁对方就范的好汉们。即便是没有这些光荣事迹的,也要把“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油锅”之类的豪言壮语挂在嘴边上。总之,不能克服正常人感觉和痛觉障碍的,算不得真好汉。这也可以理解,英雄,自然是异于常人的,要不然有超越常人的能耐,要不然有超越常人的自虐能力。尤其是没有前者的,会更加看重后者。所以,一般情况下,自虐的行为多见于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也是文盲向知识分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是他们嘲笑知识分子从而获得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而领导者往往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真正有特长的人才,一种就是不怕疼甚至不怕死的人才,小说当中称为死士。当然最好手下所有人才兼而有之,这种愿望往往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发明一套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来麻醉手下人。但是由于不少领导者的地位也是从别人那里篡来的,这套道德规范总是留有大大小小的漏洞供后人钻。因此有文化、有能耐、熟悉历史的人总是靠不大住,然而领导者又不可能总是依靠一些动不动拿刀子割肉的人来治理天下。如果有能耐而又不怕疼,这样的人才真是最理想的选择了。

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动刀子割肉的行为大概仅存在于黑社会中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领导者比以往更加依赖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传统的官场和民间文化,仍然让大家对那种不怕疼和不怕死的人情有独钟。生前名不见经传,死后被全国宣传的典型数不胜数。似乎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当好官就是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便做不到这样极端,也要生活的极不舒服才能得到上级和下级的赏识。即便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极难做到的。有谁愿意在可以生活得更好的前提下故意给自己找别扭呢?

幸运的是,老祖宗还给咱们留下了一套特殊的文化,即便是没有任何专业能力的人,也可以在这套文化中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那就是酒文化。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之间,讨论某人的酒量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酒量很大的人可以成为某个圈子里的传奇人物,尤其是政界、商界。酒量不好受歧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我看来,这种酒文化其实和上面所说的对人才的受虐能力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理由如下:

首先,不管是从感觉上还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喝酒的人大体认同喝酒是对人体的伤害。比如,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要罚酒,向别人表示尊敬要先干为敬,让对方不喝酒而对方拒绝被认为是不给自己面子。职业女性还经常要面对一种奇怪的心理,有些糟老爷们特别热衷于让年轻女性在自己的要求下喝酒,哪怕对方明确的表示不喜欢。不知道这类爷们是感觉能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意淫,还是另有所图。不管从哪角度来说,都不像是现代文明中男人应该干的事。喜欢传统文化的大概能够给解释一下。

其次,中国的酒文化或多或少都带点匪气。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在饭馆里吃饭,尤其是大厅里,只要超过两桌人,说话就得高声大喊。情侣如果需要说点悄悄话,如果不想公之于众,只能嘴巴对耳朵。这大概和大部分餐厅隔音效果较差,邻座之间距离过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即便是在包间里,尤其是一桌以男人居多的宴席,总要吆五喝六的大声喧哗。是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心目中的豪爽形象,还是酒精刺激大脑之后的兴奋过度,不得而知。

不管是以自虐还是虐待他人为荣的江湖气,还是伤身、伤德的落后酒文化,都应该尽早寿终正寝了。

Feb 01

据报道,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详情请参见以下链接:
http://www.cctv.com/health/special/C12725/01/index.shtml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我想很多人可能要从文化和传统,以及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面考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可能得出比这方面专家更专业的结论,这里仅从医学角度分析一下男女比例失调的可能原因。生男生女是一个类似于掷硬币一样的概率事件,任何一个可能都占到百分之五十,当然两性人和性别畸形的也有,但由于人数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一个产妇最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只有一种可能,但作为一个群体,则人数越多,生男或生女的比例越接近百分之五十。另外,下一个产妇生男生女并不因为已有的概率而发生改变,仍然是百分之五十。不仅群体如此,作为产妇个人也是如此。大部分多子女的妇女,男性后代和女性后代是基本相当的,可能有的妇女以女孩为主,同时又有妇女以男孩为主,所以总体上平均起来,仍然是各占一半。但是如果一个妇女已经生了很多男孩,下一胎生男孩的几率仍然是百分之五十。如果一个村子里今年已经生孩子的全是男孩,也不能保证后面的产妇肯定生男孩。同理,如果大家都生了女孩,也不能保证后面的产妇生男孩。每一次的生产都是一个独立事件。不会因为前面的结果而发生改变。
因此,如果生儿育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的话,男女比例应该是相当的。甚至如果是放任自流,在中国应该是女孩偏多才对,这个在后面再详细论述。当然现在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有严格的管理,不可能是放任自流的状态。那么男女比例失调是因为计划生育引起的吗?不是,首先,计划生育号召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按照上面的概率分析,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男女也应该是相当的。但是为了照顾文化和不同的社会保障条件下的人,国家还规定,第一胎是女孩的夫妻还可以再生一胎,第二胎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则一定不准再生。如果严格执行这个规定,那么中国的家庭里要不是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要不是两个女孩或一男一女。按照百分之五十的规律,单子女家庭这个群体的男女比例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双子女家庭群体的男女比例则肯定会失调,总体上,这一群体男女比例应该是1:3,女孩要比男孩多出两倍。请注意,这里的男女比例失调应该是女孩偏多,而不是男孩偏多。而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是男孩偏多。因此,我可以肯定,目前的男女比例失调肯定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但肯定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
从这一点分析,如果生儿育女放任自流的话会怎么样呢?由于中国目前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即便是在城市高文化群体中也是长盛不衰。所以如果妇女第一胎生育是男孩,后面是否还继续生育在古代是很无奈的。因为没有避孕措施,所以很少有妇女只生一胎。现在有了避孕措施,夫妻双方可以决定在生育第一胎之后是不是继续生育。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第一胎生育男孩的夫妻是否还想要女孩更多的是从个人爱好考虑,如果考虑到事业的原因,选择停止生育的可能性较大。而第一胎生女孩的,生育第二胎的愿望则要强烈的多,第二胎如果还是女孩,第三胎如果还是女孩,则还会继续生育,直到生出男孩为止。所以,放任自流+重男轻女,结果可能还是女孩偏多,偏多的程度还要远远大于在计划生育调控下。这仍然和现实中男孩偏多相矛盾。那么究竟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中男孩数偏多呢?
逻辑上来说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人能够控制生男生女,这样的东西很多,比如所谓的清宫生男生女秘笈,老家就有一位老中医据说专门研究这个。还有民间流传的吃特殊的食品可以有助于生男孩等等。还有貌似科学的所谓酸碱理论,忘记了有人说过Y染色体是偏酸还是偏碱,所以吃偏酸或偏碱的东西就有助于生男孩云云。但这些东西往往从逻辑上就经不住推敲。我们单纯分析一下后面这种貌似最科学的方法:很多孕妇吃所谓偏酸偏碱食物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已经知道怀孕之后,而这个时候胚胎的性别早就已经确定了,即便吃硫酸或烧碱也没有用。大概老太太们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会建议年轻妇女一结婚就开始吃,但这样就更显得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国外有心人还对那个著名的生男生女表做过调查,发现准确率处于47%和51%之间,接近于50%,和瞎猜的准确率差不多。现代医学的人工生殖理论上有能力,但花费巨大,即便是有医学指征的,医学伦理学也不允许进行性别选择。况且人工生殖的只占总体生殖的很少一部分,可以忽略不计。既然控制胎儿性别不可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即选择性的终止,这种终止有两种形式:出生前的堕胎和出生后的弃婴或杀婴。
选择性堕胎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虽然有人声称中医可以依靠号脉判断胎儿性别,但是翻遍中国历史,即便是野史小说都没有过这方面的记载,如果有,在生男生女被视为生死存亡的大事的皇帝后宫,怎么连个传说都不曾见。而现在则有这个条件。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进行鉴定的医师或技师要受到处罚,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B超医师不应该为男女比例失调负责,尽管他们做出了性别的鉴定,但恐怕不会有哪个医师会建议产妇打掉女性胎儿,况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人们对产妇健康的关心远远大于生男生女的话,还会有人冒着危险做不必要的堕胎吗?B超医师还会顾虑报告胎儿性别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吗?至于弃婴和杀婴,从见诸报端和电视的报道来看,是绝对存在的。并且同样是弃婴,男孩和女孩的待遇也不一样,男孩选择卖个好价钱的比率肯定要大于女孩,女孩价格低于男孩是公开的秘密。这还算好的,在我的印象当中,电视报道中被弃之荒野或闹市的婴儿更多见是女婴。对于没有任何自立能力的婴儿来说,这种行为对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有多大,大概需要民政部门的统计来说明了。

Feb 01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哭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初见黛玉和宝玉挨打两次,另外的在高鹗续中的不算,电视剧中贾母的哭和前八十回中的次数差不多,后面的情节基本上推翻了高鹗的续作,而是尽量去贴近曹雪芹的原著精神,这里面要提到电视剧中贾母的一次哭,在我看来,这次的哭意义都要大于我们所熟知的两次,因为前两次都属于对后辈的疼爱,而这次的哭则更多的是无奈和气愤,那就是贾母发现全家人都在合伙隐瞒她,包括家族面临的危机以及黛玉的病情,当贾母发现自己被隐瞒的严严实实地时候,哭着说:“都瞒着我吧……”
要我说,贾母的这次哭既有他人的原因,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她自己之所以要为自己受骗负责,是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子孙们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比如元宵节猜灯谜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家庭游戏,却要贾政先把答案转给宝玉,然后再由宝玉说给自己,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贾政出的谜面贾母猜不出来的尴尬,这样的游戏大家都欣然接受,连贾母自己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既承认了儿子的孝心,也喜欢自己在大家面前保持了比较聪明的状态。小游戏尚且如此虚伪,当面临重大危机和生离死别的时候,自己的受瞒受骗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样的游戏不仅存在于上辈和下辈之间,还存在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我不知道这种下级与上级之间虚伪的游戏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和心理,我想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这么几种:第一、将压力承载自己身上,以免自己所孝敬的对象承受更多的压力;第二、害怕一旦将真相透露给对方给对方造成伤害;第三、害怕上级知道了真相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第四、怀有侥幸心理,或者觉得危机会很快过去,或者觉得即便危机过不去,上级也没有时间看到真相,所以一旦怀有后者的心理,撒谎的人不可避免的要盼望被骗者早点死去或者离开本地。对于第三和第四种,我不做过多评价,只是希望正在撒谎的人和准备撒谎的人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我担心,即便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想法,能够承认和鞭笞自己的连少数都达不到。
毕竟第三和第四种想法是拿不上台面的,所以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承认,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无端怀疑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怀疑太甚了,人家会倒打一耙:“你老这么想肯定是你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自己有第一和第二种想法吧,这是多么主流化的美德啊。但是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首先,我们大概找不到任何法律依据,法律没有规定对生病的长辈晚辈有隐瞒真相的义务和权利。当然法律不可能事事都规定到,那么我们只能从道德的角度分析这种习惯的合理性。咱们一直以来觉得晚辈向长辈隐瞒不好的消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么想其实是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上的:第一、长辈知道真相后于事无补,还可能起到坏作用;第二、生病的或者老人失去了对自己或者家庭其他信息的知情权,这点在农村没有文化的女性家庭成员身上尤其显著。我不否认有些情况下第一条有一定的道理,但第二种则多少有点混帐,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封建残余。在农村,家庭妇女的地位仍然不高,而付出的劳动有一点也不比其他成员少,凭什么她们就没有知情权,甚至连知道以后的处置权都没有。健康的时候做牛做马,一旦生病了,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疗,还要看丈夫和子女肯不肯花钱和有没有空陪床。然而,即便是对于第一,也不可一概而论。咱们还回到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母上来。我曾经写过一篇《忧患教育的缺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论述古代政治家庭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的政治智慧,而《红楼梦》中贾府的两个当家人贾政和贾赦分别是白痴和色鬼,毫无忧患意识和政治头脑,贾元春进宫,又晋级这样的政治手笔肯定不是出自这两人之手,最少是来自于贾母一辈的努力。从贾母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位老太太的智慧。在贾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几位主事的男人不是寄希望于无信义可言的贾雨村,就是忙着从凤姐手里抢夺那点家庭财权,连一个能够和宫里的元妃传话的人都找不到。而此时此刻,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贾母却被瞒得严严实实。我想贾母的哭,不仅是为她自己上当受骗,可能还包含着对子孙后代的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