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3

偶尔看到一位中医粉丝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载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的中文名叫做《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原版为英文,作者T. Colin Campbell,是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教授。因为这位中医粉丝转载的大多是对现代医学局限性的渲染之词,因此特意从网上检索了这本书的情况,包括中文和英文,同时还对原作者的专业文章进行了初步的检索。以下是检索的结果:

首先,中文版的书籍宣传存在着严重的夸大虚假内容。举例如下:

第一、宣传将Colin Campbell称作“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提出这种说法的中文网页无一例外是这本书的宣传,英文网页的检索中唯一出现作者名和Einstein的只有作者现场演讲的DVD销售宣传页面,并且即便是这个页面也没有直接把Campbell称作Einstein。

第二、宣传中提到《纽约时报 》对这本书丝毫不亚于大陆媒体宣传领导的褒奖,经过对New York Times网站的搜索,提到Colin Campbell的只有短短一句话,没有任何表扬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在广告版面上有,我不知道。

第三、宣传中提到的诺贝尔奖得主康奈尔大学的理查森教授,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中文宣传中说理查森给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但经过搜索,英文网页中将Richardson和Campbell放在一个页面上的网页几乎查不到,偶尔有显示的也丝毫没有提到前者对后者的评价。

我没有亲眼看过这本书,所以对书中的观点还无法评价,但牛奶对人体有害,动物蛋白可以致癌这类结论恐怕都用不着专业人士来批评,动物食品厂商的愤怒就足够了。这似乎是地瓜博士的祖师爷了,经过回顾地瓜博士也确实经常引用这位康奈尔大学教授的理论。

这本书的作者还是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的,在Pubmed检索可以查到很多, 但是对这本书的批评倒是找得到,其中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尽管题为《The China Study》,但书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和中国有关。比较全面的可见这一网页,有兴趣的可以全文翻译出来,本人没有时间,还请读者见谅:

http://www.cholesterol-and-health.com/China-Study.html

Jun 23

中医在辩论当中经常反驳对手用的一句话就是“你不懂中医,所以没有资格批评中医”。岂不知,如果评选最不懂中医的一群人,恐怕非中医自己莫属了。不信吗?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要问中医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如何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懂中医,也就是说你们所说批评中医资格的关键问题。这在中医粉丝那里完全是一笔糊涂账,随便从中国,甚至是从全世界找一个所谓的中医大夫来,让中医粉丝们评价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中医,恐怕没有一个会得到多数中医的认可。不管是所谓的民间中医高手,还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药大学学生,这两者首先是互不承认的。电视上比较出名的中医大师、国宝老中医呢?也不算!因为他们居然也会误诊,而中医粉丝认为真正的中医是不会误诊的。

抛开中医资格身份的问题,因为中医粉丝大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已经对中医百般照顾的政府部门。还是回到懂不懂中医这个批评中医的资格的关键问题上来。什么样的状态算懂中医?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会诊治疾病可以算作懂医评价指标之一。那么懂中医似乎应该能够使用中医理论、中药或者针灸治病。如果你没有用中医理论治疗以及治好过病人,那就不算懂中医,就没有资格批评中医。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批评中医的人确实没有资格批评中医。可是话说两头,如果中医粉丝对这个标准很满意的话,我就要反过来问问你们:谁有资格批评现代医学?按照上面的标准,似乎应该是懂现代医学的人才有资格批评,怎么才懂呢?用现代医学理论治疗以及治好过病人。问题似乎很明显了,因为批评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丝中有大量的人不懂任何一种医学,包括现代医学和中医,而且很多批评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丝,对现代医学的很多基本概念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甚至一些声称能够治愈现代医学顽症,包括乙肝、晚期癌症、艾滋病的人,对他们所宣称能够治愈的疾病非常无知,举不出任何能够治愈这些疾病的证据,也要先把现代医学批评一番。如果说批评中医就得精通中医理论,做到药到病除,批评现代医学就不需要,信口开河也无所谓,中医粉丝的逻辑也太混帐了一点。

当然了,所谓的会诊治疾病才算真懂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也许人家中医根本没这么想,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中医粉丝真的没那么说过,算我逻辑混帐,伟大的中医粉丝们千万不要多心。但是,批评中医资格的问题还是要继续探讨下去。我可以将上面的那个标准修改一下,不需要治疗过病人,仅仅精通中医理论就可以算作懂中医,我想这个标准恐怕是无法再退步了。那么怎么才算精通中医理论呢?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医理论。把这个问题贸然抛给中医粉丝会让他们一时瞠目结舌,因为关于这个问题相当多的中医粉丝恐怕还没有中医批评者考虑的多。为了避免中医粉丝难堪,我问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真正的中医理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医粉丝们立刻会回答是古代,大概还有自认高明的补充说越古老的越纯正。之所以这么推断中医粉丝的回答,是因为虽然中医粉丝不太擅长搞科学研究,但也知道引用文献的价值。与现代医学论文书写尽量引用最新文献不太一样,中医在证明自己言论可信性时却要引用最古老的文献,谁要是引用现代科学原则指导下的试验数据被认为相当没档次,引用明清时医案顶多算及格,最高明的当属引用《内经》中的文字了。一旦某种治疗措施据说是从《内经》的只字片语中受到了启发,那基本上相当于得到了达摩老祖师的托梦真传了。因此说谁对中医古籍了解的越透彻,背诵的越熟练谁就越懂中医,中医粉丝们应该没什么意见。

正因为对中医古籍的了解是衡量一个中医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所以只要是中医引用古书中的原文都是基本功。并且这种引用不能是进一步解释的引用,必须是原文,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改动一个字都不算正统。然而为了让大家能够相信,中医又不得不用现代医学来解释中医古籍中的话。这一解释不要紧,一句中医典籍中的话,被一百个中医解释后会出现一千种意思,之所以解释比解释的人还多,是因为同一个中医在不同场合会对同一个句子做不同的解释,同一个中医在不同的时间还会对同一句话作不同解释。好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中医典籍用语是如此的简略,似乎不管怎么解释都能够解释的通。中医可能也会因为对典籍中的某句话争论不已,似乎只有他的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但从来没有人问过中医,他们对那句话的理解就是绝对准确的吗?只要被问的中医脑子清醒,就不会大胆到说是的程度。在中医的信条中,唯一正确的只有典籍中的原文,尽管这些原文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抄,可能本身就被修改甚至遗失过,后世的人不管怎么注释和理解这些原文,都不敢说了解了原文的全部精髓。因此中医理论不管怎么进化,中医典籍重印多少次,也不敢哪怕改动一个字,因为在中医教徒们心里,书写于上千年前的中医典籍已经是最完美的了,后世的人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超越的。之所以不再称中医粉丝而改称教徒,是因为中医粉丝的心理和教徒很像,都信奉退化论,认为以前的人是最聪明的,现代人不管怎么努力只是去无限接近古代人的水平而已,后代也不可能超过自己。我就曾经亲眼见到中医吧有位有名的中医粉丝很认真地论述现代人是由古代神人退化而来,还举出古代人的身高类似巨人,能够降龙伏虎来做证。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都是逐渐完善和成熟的,现代人在过去人的基础上必须超越过去的人才能够进步,指出过去人的错误并改正是现代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医古代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诉求,上千年的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有效的疾病诊治手段。但以为几千年前的人已经穷尽了人体的一切真相,无可指摘,无可挑剔,这是中医粉丝自己将中医变成了伪科学,和古代人没有关系,说不定古代人在领教了现代医学和古代医学的差距之后会很痛快地抛弃原先的理论。古代有良心的中医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困惑,也会感叹自己的无能,也会怀疑当时的中医理论是否正确。而现在的很多中医粉丝,那些中医典籍完美论者,尽管每次有人批评中医都会站出来说别人不懂中医没有资格,恐怕最不懂中医,最不明白中医生存之路的人正是他们。

Jun 13

中医粉丝时常痛心疾首,做出一副中华传统文化卫道士的样子,对质疑中医者动不动以汉奸、卖国贼称呼,似乎中国传统文化被忽视的责任应该由质疑中医者承担。在批评政府多年的保护中医政策的同时,又希望自己得到更多政府层面的保护,真是如孔夫子对小人的评价: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按照中医粉丝的逻辑,中医之所以没落,现代没有像华佗、张仲景那样的神医出现,完全是政府支持和民间质疑的结果,即是说如果按照封建王朝那种对待中医的方法,中医就会蓬勃发展,神医就会层出不穷。就像往常一样,中医粉丝动不动就给自己设置一个逻辑死角,按照他们的逻辑,中医的生存仍然是难逃一死的结局。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现代的一个反中医者跑到古代去反中医会怎么样。不用太早,假设到唐朝去反中医会如何?当然反中医的同时还要传播现代医学成就。恐怕在古代反中医反而更简单一些,因为清朝以前中国人还没有被西方列强揍的鼻青脸肿,民族自信心还比较实在一点,不会像晚清和民国那样打肿脸充胖子,极度自卑心理状态下,表现的极度自负来达到精神胜利的目的。唐至明朝的古人反而比晚清,甚至比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外来知识,只要他们认为这些外来知识对自己有用。在那个时候反对中医,也不会遇到国粹派,和爱国贼的攻击。

另一方面,古代中医的社会地位远不是现在的中医大夫们能比的。不管是皇家王朝,还是寻常百姓,古代人对中医的尊重程度从来没有超过巫师神汉。皇子和老百姓家孩子生病,首选神汉和神婆,而不是中医郎中的应该占很大比例。毕竟那个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不光对待医学如此,发了大水,闹了地震,皇帝和大臣们第一件要做的也不是奔赴现场抗震救灾,而是求神拜佛。所以官方对中医的支持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坚定,也没有热情替政府呐喊的CCTV造势,到古代反中医的官方阻力、舆论阻力反而要比现代小得多。

就连中医引以为豪的很多传奇人物,比如华佗、李时珍等人,其社会地位、名声也不如现在。王立群讲华佗满嘴跑舌头,但有一点他还是说的很明白,那就是《三国志》中对华佗的出身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华佗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连个县官都不如。李时珍的父亲曾经反对李时珍搞医,理由也是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张仲景之所以成为医圣,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做过长沙太守。

中医如果如此向往古代中医的盛景,是否意味着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历史呢?

Jun 11

高中的时候玩过一个小游戏,找15个纸团,也可以用石子代替,分成三堆,分别有三个、五个、七个。游戏由两个人来做,两人轮流拿纸团,每次只能从一堆纸团里面拿,每次拿取的个数随意,一个可以,把一堆全拿走也可以。最后一个纸团轮到谁拿谁就是输者,也就是说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对方拿最后一个纸团。有一次期末考试之前这个游戏很流行,但只流行了几天,考试结束就放假了。假期里面我闲着无聊自己和自己玩这个游戏,慢慢的发现只要掌握了规律,如果是让我先开始,那么我肯定会赢。同时也发现,除了第一轮只能在任意一堆里拿一个有三个选择以外,剩下的游戏里,如果我要赢,则大多只有一种选择。

虽然知道这个规律的过程比较复杂,但要教会别人窍门却很容易,只需要牢记几种组合,然后尽量给对方造成这几种组合就可以稳操胜券,这几种组合分别是

1,1,1;

1,2,3;

1,4,5;

2,4,6;

此外还有的仅剩两堆相同数目,比如4,4;5,5;3,3;2,2;不包括1,1,原因显而易见。

读者自己可以试验一下,如果要保证给对方造成这些组合,自己第一个先拿,并且只拿一个是关键所在,否则对方就会马上给你造成上面的组合。如果对方也知道规律,那么你必输无疑。这样算起来,让对方必输的组合还包括2,5,7;3,4,7和3,5,6。

当然到此为止,这个游戏已经毫无秘密可言,也就毫无玩的价值了。两个都知道规律的人玩毫无乐趣,和不知道规律的玩更没意思。

医学很多时候就像游戏。这个游戏的双方分别是疾病和医生。疾病过去和现在大多是规则的制定者,医生大多时候只能在疾病规定的规则下向疾病挑战。和一个既是裁判员又是选手的对手较量,可想而知会获得什么样的战绩。有的时候甚至医学还没准备好,疾病已经开始宣战了。历史上众多的烈性传染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即便是今天,一种新型的传染病暴发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仍然无非是隔离和对症治疗。

然而像任何游戏一样,疾病这个游戏也有它的规律,医生可能在和疾病的对弈中一场不胜,但作为医学,如果输一场和输一百场没有任何收获,这种医学就再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掌握了规律,医学就有战胜疾病的可能,至少不至于被对方剃光头,输得不至于那么惨。对病毒的了解虽然还不能让我们发展出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已经知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尽管对已感染者可能无能为力,至少可以让未感染者尽量少感染甚至不感染。

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还决定了:人类不仅仅是认识规律,根据规律采取措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类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规则,让疾病变得被动。在医学发展史上,这样改变规则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输血术、器官移植术、影像检查手段,当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药物。当然,比起仍然是由疾病担任规则制定者的游戏来,我们目前能够掌握主动的要少得多。

医学与这个游戏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一旦了解了制胜的规律,就可以批量复制给其他人。后来学习的人甚至可以不用再去了解当初发现规律的复杂过程,只需要记住那几种简单的数字组合就可以了。就像任何一个医生面对大出血的病人都知道第一步是先止血,同时尽快的扩容,而无需再回头复习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Jun 01

地震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新闻资源,反过来,新闻资源的快速大量集中又给很多迫切需要关注的人提供了机会。当然有些关注是确实需要的,比如灾区的重建,中小学校舍的建筑问题,有些则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比如官员的无聊作秀,地震大仙的马后炮,当然也少不了最近迫切需要出出风头的中医。中医迫切想在这个全民关注的大事件中留名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靠学理辩论已经让中医粉丝焦头烂额,靠高官讲话?中医粉丝一点也不笨,他们完全了解这种靠山的不可靠性,那么在大事件中做一场好看的秀,未必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并不是治本之策。

由于中医粉丝这次只是耍耍嘴皮子,以便将来论功欣赏的时候能抢点功劳,就像当年的SARS一样。真正带上行囊去灾区施展专业技能的,还是平时被中医又恨又羡慕的西医。不过也有例外,网上广泛转载的少林药局10名药僧奔赴四川灾区的新闻就是一个。这则新闻稿一出现,我几乎条件反射似的想到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一定是河南的,并且很有可能是一个我曾经浏览过的媒体:河南郑州本地的《东方今报》,一检索果然如此。原因就在于我在这则新闻当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释延琳大师。新语丝曾经提到过今年四月份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国际消化治疗内镜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有一位特殊的讲者,那位讲者就是身为少林药局负责人的释延琳大师。如果让我说河南的这次会议能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件事,那分别是:国际国内内镜专家的精湛技艺,会议组织的杂乱无章和少林和尚的中医演讲了。当时给方舟子报料的就是我,还有一件事我忘记说了,那就是释延琳在会议上念完幻灯片的第二天,宾馆免费赠阅的《东方今报》上立刻就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少林养生“论剑”学术会议》。平时对学术会议一点不感冒的地方小报,如此及时和有针对性地报道学术会议上的一次发言,让我们相信记者和和尚没有一点联系还真是太难了。

除了这两则有关少林寺的报道,《东方今报》上关于少林寺的报道还有很多。联想到济南本地有些媒体这次报道中的偏向行为,也就是对平时关系好的医院多报道,对平时关系不好的医院不报道或者少报道,尽管这些医院派出的人力物力基本相当,我怀疑《东方今报》和少林寺的关系应该不错,还希望河南本地的网友能够给予指正。

排除有偿新闻和关系新闻的疑点,出家人长途跋涉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还算是功德一件。但原谅我的不怀好意,经过粗略的网上检索,我对少林药局是否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大体有这么几个结果,这些结果来自于少林寺自己的表达,所以应该是可信的:

第一,少林寺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基本来自于中医,并无自己的特殊理论体系。最早创建于700年前。

第二,少林药局仅有20个人,拥有处方权的只是少数。而这次前往灾区的就是10个人。

第三,少林药局历史上曾经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部分资料被毁或遗失,重建只是近四年的事情,2006年刚刚获得营业执照。

第四,少林药局的负责人释延琳原先是一名商人。

综合以上信息,我认为少林药局只不过是某个著名旅游景点内的中医诊所,在少林寺商业化的争论中,我有理由怀疑所谓的灾区送药可能更多的是商业炒作行为,尽管精神可嘉,但做好事必留名的商人品质还是很明显的。

Jun 01

作为无神论者,自然认为现存的所有宗教都是荒谬的,不管什么教义,都和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有人愿意信奉,那是他的自由,政府都不敢干涉,但同时也无法让不信的人相信。虽然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我认为宗教教义文献中肯定存在大量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东西。比如《圣经》,甚至都不用完整读完,只看《旧约》中《创世纪》的前面一小段就发现完全不符合逻辑。 按照《圣经》的说法,亚当和夏娃是上帝制造的第一对男女,也是唯一的一对。之后亚当和夏娃因为犯错被逐出了伊甸园,开始生儿育女。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叫做该隐,该隐也是娶妻生子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亚当和夏娃是世界上唯一的男女,他们生的孩子也不过是第三个人,那他的妻子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和孙悟空一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