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6

小小现在已经是70多天,让家里人头疼不已的是不能按时接种疫苗,不能接种疫苗的原因是小小经皮黄疸检测依然不能达标。我查过预防接种卡上的接种禁忌,没有看到黄疸一条。防疫站的逻辑是,黄疸肯定是有问题的,最可能的是炎症,而炎症是不能接种疫苗的,不管小小身上是否能够找到炎症的其他证据。原先说是肺炎,但现在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小小丝毫没有呼吸衰竭的样子,哭起来声音震耳,我现在回忆起打抗生素的那三天都后悔不已。再去找原先那位医生,这次不再说肺炎了,只是一听说经皮检测的黄疸指标还高,就不再进行任何检查,直接要求我们住院,并且立刻开始给病房打电话,幸好病房占线没有打通。

因为我根本没有打算让小小住院,或者接受任何治疗,因此就给医生提了几个问题:

第一、如果住院,有什么让黄疸消退的好办法吗?

第二、小小现在有没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第三、有文献报道经皮检测黄疸并不完全准确,至少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仅作为筛查项目。还有,中国婴儿的平均胆红素水平根据中华儿科杂志上的调查结果,要高于西方的胆红素水平标准,你们医院用的是什么标准?

对于第一个问题,医生没有正面回答,我可以替他回答,除了常规的蓝光照射以外,无非就是退黄的中药注射液,当然也包括茵栀黄。除此以外,住院还有一堆的常规检查要做,假如小小不幸被X光发现了肺上有或大或小的一块阴影,不管小小是否呼吸顺畅,有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有无发热,血细胞数是否正常,必定有至少两种抗生素要用。而小小因为食欲过好,吃奶性急所以经常呛奶,是很可能被医生诊断肺炎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医生的回答很干脆,她敢肯定不是母乳性黄疸,小小现在一定是病理性黄疸。然而排除母乳性黄疸的必要条件,停止母乳喂养三天以鉴别医生连提也没提,就这样否定掉是否有点草率?既然是病理性黄疸,我问她为什么小小现在吃饭睡觉,还有精神都好的不得了?她的回答是除非是肝炎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孩吃饭,那这样基本上就排除小孩是肝炎引起的黄疸了?我这样问的时候医生又表现的不敢排除肝炎了,表示还要住院进一步检查。其实即便退一万步,小小确实是肝炎引起的黄疸,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基本上是依靠身体自愈,所谓的保肝治疗基本上是中国特色,药品乱七八糟,不乏大堆的中药。

对于第三个问题,医生也许是没听清楚,也许觉得没有义务回答我,但肯定感觉我很难缠,就让我给儿科病房打电话,自己比较忙,还有其他病人要看。我随便给儿科病房打了个电话,不管有没有床都不打算住,好在这里似乎生意兴隆,儿科暂时没有床。

走出医院,给老婆和母亲解释一番,看来我的胡搅蛮缠还是管用,她们没有接受医生的恐吓让小小住院。

之所以敢拒绝儿科专业同行的建议,除了没有人比我更仔细的观察小小的各项指标得出的信心之外,还因为我有自己对小小所谓黄疸的解释。第一、小小一出生皮肤颜色就比其他小孩子深。同房间的另一个小男孩比小小早一天出生,肤色就比小小白很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为小小的肤质欠佳自卑,直到现在小小全身的肤色都不是其他小孩那种晶莹剔透的雪白,尽管光泽越来越好。其次,小小除了刚出生十天以内那段时间以外,其他任何时间包括现在眼睛巩膜都是白色,按照我的经验,如果胆红素真正明显增高的话,巩膜应该是比皮肤更加敏感的观察项目。也就是说小小有可能只是肤色偏暗,是否真正有胆红素增高还要依靠血清检测。在小小一切都正常,最近一段时间笑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不想让小小再被剃掉一块头发就为了抽取一点静脉血。

第二、小小的黄疸最有可能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依据主要是小小的皮肤颜色变化很快,吃完奶一段时间似乎最重,刚刚排完便最轻,这也符合母乳性黄疸的特点。即便是母乳性黄疸,考虑到前面所说巩膜的问题,不可能达到引起核黄疸的水平。况且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也不要求停止母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诊断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哺乳三天,三天浪费一包奶粉我们也还负担得起,但还要考虑到老婆。小小十来天的时候突然有一两天不肯好好吃奶,老婆就开始乳房胀痛并且发烧。我不能为了一个治疗指导意义不强的诊断让老婆冒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的危险。

以上为我个人的育儿经历,也许有儿科医生认为我班门弄斧,瞧不起专科医生。但我只是用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为我的家人做最合适的选择。也算拿出来和医学专业同行或同是为人父母者交流探讨,对无医学专业背景者无参考价值。本人亦不负责儿科寻医问药的解答。

Nov 05

杨佳成了某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其中还不乏一些貌似要拯救我等中国大陆受压迫苍生的精英分子,让我们认清了这些人其实和他们所批评的,他们心目中极端不堪的政客、军队、警察其实是一路货。

之所以说他们是一路货,是因为我坚信,如果由这些人来领导中国社会变革,势必会和当初执政党起家时一样,利用社会矛盾,甚至不惜制造社会矛盾,然后利用矛盾中一方的力量壮大自己。这一方力量尚对自己有用时便是鱼水情深,亲爹亲娘的叫着。一旦等自己地位稳固了,就把亲爹亲娘忘得一干二净。利用社会矛盾,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将矛盾双方的冲突最大化,将矛盾双方完全对立,宣称对立方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有罪的,都是该杀的,杀了也是活该的。这也就难怪有些人一旦把政府当成了自己的敌人,对方的任何人就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不管对方是否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妻儿老小,就都变成了生存权等基本人权都可以被剥夺的一群人。当然,这些人也会选择比较容易利用的矛盾一方,大肆鼓吹他们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任何国家都深重并且毫无希望改善的。并试图劝说这些穷苦之人,他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像杨佳一样奋起反抗。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前一阵的另外一位名人,就是范跑跑先生。那些将杨佳当做英雄,把警察被杀看做活该的人,其实骨子里与范跑跑也是一路货。我们嘲笑范跑跑,也要想想从刘邦到老毛,哪个不是一有危险就扔了老婆孩子跑路的人。范跑跑也写的一笔好文章,在跑之前甚至跑之后也有一帮子年轻学生崇拜着。我甚至怀疑给范跑跑老毛那样的机会,未必不会创出一番新天地来。

被我骂的人心里不痛快,可能也会反问,新语丝里面哪个人没有说过对政府不满的话,比我言辞激烈的人有的是,凭什么我赞扬了一个杨佳就把我看扁了。新语丝的批评确实尖锐,但我认为她的宗旨,即便过去不是,将来也应该是通过科学、理性,让老百姓自己明白事理,不再因为哪个野心家的鼓动而滥杀无辜,不再看了电视上一个广告之后就倾家荡产,不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毫无效果甚至有巨大危害的保健品中,不再觉得自己付了钱就享有了侮辱他人人格的权力等等。新语丝不应该是那些试图网络同志,订立同盟,然后找准机会兴风作浪之人的俱乐部。

Sep 17

再次声明,我确实不愿意就医生要病人签名的事情发表看法,我也不是和稀泥,因为我要说质疑医生和医生反对质疑的意见中,都有合理的部分,没道理的头脑发热之语也有。现在引起这次争论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干脆扯到中国特色上去了,还用了和小木先生类似的“逆向思维”,我觉得激流一代先生有必要冷静下来,冷静的方法听我也是亲身经历的几个有关签字的小故事如何?

第一个、女性,30岁。因不明原因头疼,少尿入院。入院后肌酐进展性升高,病情持续恶化经上级医生查房和上级医院专家会诊,高度怀疑溶血尿毒综合征,准备透析治疗。 患者的母亲突然强烈要求离院回家一次,拒不说明理由,只说要回家换换衣服什么,被我和上级医生拒绝。后来病人丈夫也来要求离院回家,但不要求出院或转院治疗。后来在我的追问下,才知道患者母亲在家里请了一个大仙准备给患者驱邪。各位可想而知我当时气愤到什么程度。好说歹说,甚至最后用上了激流一代所说的恐吓签字都无法让患者严格留院观察。三天后夜间该患者突发心力衰竭死亡。从医学角度,患者中途回家倒未必和死亡有必然关系,即便不回家,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死亡率也是极高的。个中滋味读者自己体味,我不作评价。

第二个、男性,45岁。因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入院诊断酒精性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药物治疗,出血暂时停止。连续观察3天未再出血。患者因个人原因(部门小领导,业务繁忙)要求出院。出院前给患者讲明目前的诊断及预后,包括再出血的可能性,再出血死亡率呈几何倍数增加,需要严格戒酒,近期行内镜下预防出血治疗等等。所有宣教内容均写在了病人的出院须知上,按照医院和科室的要求,也让病人在病历上签字表明谈话的存在。患者当时很配合,至于会不会像激流一代的几个熟人一样,过后表示反感我就不知道了。后来我再也没见过这个病人。半年后,我上完夜班休息了两天,再上班的时候主任告诉我那个病人再次大出血死亡了。病人的弟弟跑到主任办公室质问主任,为什么上次住院的时候没人告诉病人和家里人会这么严重。主任拍着胸脯保证肯定给病人有过详细的交代。过后主任问我到底当时病人签字没有,看得出如果我说没签或者不知道,我们的主任大概又要凌晨四点都睡不着觉了(这不罕见)。

以上两个小故事我尽量照实写,没敢掺杂太多个人的情绪,怕影响各位公正的判断。

Sep 16

本来关于患者知情权和签字的争论,我不想参加,因为这个问题在医生圈里早就被讨论甚至争论的无话可说了。目前新语丝的各种观点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临床医生来说都不新鲜,但是有一个关于知情权的谬论还是让我不得不说几句,以免普通人甚至精英们钻了牛角尖。那就是小木先生的《各个行业的知情权》。

既然该文用举例的方式试图说明患者知情权签字是不合理的,并且以饭馆和房地产为例,那么我也可以以这两个行业为例。客人到饭馆吃饭,大概是要根据自己的饭量、营养状况、是单纯吃饭还是请客拉关系、口味如何等等自由选择的,饭馆服务员不可能给你提供太多建议。如果要让病人和客人到饭馆吃饭一样随意,那么建议今后有人生病到医院看病或者住院,不用找什么大夫,找几个宾馆服务员出身的小姐,拿着厚厚的药品清单,笑容可掬的摊开在病人面前,说:“先生您想用点什么药?”或者:“我们医院开展多项手术套餐活动,多做优惠,欢迎亲身体验。”

当然房地产的例子不可能这么反驳,因为房子怎么盖,如何设计,业主一般也是无法插手的。但如同到饭馆吃饭一样,住房和吃饭都是日常必须的。医疗、住房和吃饭都是生活必须,但是住房和吃饭服务的提供者从来不会像小木例子里面那样说话,如果售楼小姐敢那样推销房子,恐怕早就被开除了。饭馆如果那样招待客人,早就关门歇业了。但是医疗,我说的是正规医疗部门,不包括包治百病的电线杆医生,从来没有,将来很长时间内也不会承诺毫无风险,百分之百治愈。最根本原因不是小木猜想的推卸责任问题,而是由行业所涉及的专业所决定的。我想小木及一大批有类似思想的人也未必相信哪个医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难道一定让医生做的和房地产商一样,明明房子有问题,还打保票说没问题,或者和三鹿一样,明明自己的孩子都未必吃,还做广告吹的天花乱坠?

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还不可以和房地产商和饮食的问题一样。医疗的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这个专业所决定的,全世界最高明最先进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克服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难道告知患者,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是多么难理解的事情吗?另外,对于明显对患者有益的医疗措施,已经经过长时间实践所证实的,而患者又拒绝的情况下,让患者签字除了恐吓以外就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吗?医疗的另外一部分问题应该就是医疗质量的问题了,这里又分为技术和态度两部分,对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也有义务告知患者,由患者选择继续诊治还是求助于其他医疗机构。只有态度问题才是最关键的。说实话,我不明白小木是不是希望医院和医生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对病人报喜不报忧?但那肯定不是为了病人着想。

Sep 06

愤老经常教育人们我们古人是如何的阔,不仅过去是最阔的,将来世界上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求助于我们祖国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实际情况如何,我想即便相信华佗是神医的中文教授也能明白。我今天不说实际情况,咱们就把中国古代所能幻想的最神奇的场景拿出来,和现代科学技术比较一下,比如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看看在古人理想中最神奇的世界能否比现代先进一点点?

谁都知道《西游记》的主线是唐僧取经,地球人也都知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玄奘。这个取经可谓千辛万苦,虽然小说里面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安排的,无论如何都会有惊无险,但真人原型的唐玄奘则肯定没那么幸运。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所作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查文献索取全文的过程。即便是放到小说里,唐僧取经即便是有生命保险,与今天的查文献相比仍然是高射炮打蚊子。今天谁如果想查找一些文献资料,我想即便是文傻都不会像唐玄奘一样跑到出版社去找原文了。作为经常需要查文献的理科学生来说,更是简单的多。在检索网站上输入关键词,点击全文链接,如果是付费的找代理,如果实在代理找不到,还可以到各种文献互助网站求助,无论如何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BT大侠的行侠仗义,下载大英百科全书也不过需要半天的时间,放在电脑硬盘上也占不了多大地方。此外,从文献检索技术的角度来看,唐玄奘一门心思去往天竺取经也不科学。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检索面积其狭窄。如果有人只是认准了Science、Nature上的文章,这些期刊上面没有的东西一律不看,那么势必会漏掉很多重要的文献。当然了,唐玄奘是佛教徒,取经当然是去佛教的发源地了。然而不管去哪里,如果古人要想找一些文章,恐怕都是要亲自跑一趟的。就算是取经的任务全部交给孙悟空,他也需要翻几个跟头才行,还不一定能把经书一次搬运回来,而我下载一部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只需要开着电脑就行了。由此可见,古代的信息传递是如何落后,哪怕最神奇的想象力都想象不出如今文献阅读和查找的便捷。

除了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索取,《西游记》中还反映了古代人落后和愚昧的科学态度。最典型的就是关于唐僧肉的争执。如果不是因为在妖精界盛传的吃唐僧肉能够长身不老,恐怕佛祖安排那个九九八十一难就会大费周折。但是唐僧肉为什么是长生不老之药,有谁能够给出确凿的证据?书中没有,电视剧中也没有。我好像记得有一个妖精说过,唐僧的前世很有些来头,上辈子是神仙一类的东西,因此吃了他就能长生不老。但是有人吃过前世是神仙的凡人吗?吃了以后真的长生不老了吗?恐怕没有,因为整个《西游记》,甚至所有中国神话故事中都没有一个长生不老的妖精。能够长生不老的人都是功德无量的,更别说吃人了。既然前面没有过成功的案例,更多的倒是近期因为试图吃唐僧肉而被打死打残的报道,妖精们还要前赴后继的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排除佛祖为了凑那八十一的吉利数字给妖精洗脑的可能,更多可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莫名其妙的进补文化。妖精们的思维简单实在,既然唐僧前世是神仙,神仙是长生不老的,长生不老的人身上就有长生不老的成分,就像兔子身上有兔唇的成分,孕妇吃了兔子孩子就长兔唇是一个思维模式。虽然唐僧现在是凡人了,但这个凡人还是要变成神仙的,那他身上肯定还有长生不老的成分,吃了他就可以长生不老了。从古到今,很多信奉阴阳五行的中老年男人试图通过年轻女性增寿的恶习,不知道是从《西游记》里的妖精理论那里得来的灵感,还是吴承恩在讽刺这些人是妖精。

Aug 19

刘翔退赛,举国震惊。刘翔的教练和其本人以最快的时间接受采访,向大家证实退赛的原因是脚伤不允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除了那些在刘翔身上押有重注的商家,以及花高价购买刘翔计划出场的奥运门票的个人以外。刘翔和他的教练,以及相关的官员们都表示他一定会复出,以安抚众多的刘翔迷们。但是笔者关注到很多人包括刘翔都希望脚伤尽快好起来,这个“尽快”让我担心,有可能让刘翔的运动生命惨然终止。

我们已经知道刘翔的伤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老毛病,从来没有痊愈过,只是用尽各种方法维持。我不是骨科医生,也不是运动医学专业,但我知道运动系统的损伤,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休息和适当的锻炼。刘翔有没有过休息和适当的锻炼,我想没有。按照教练的说法:“他一直在坚持,他一直在玩命。”作为一个运动员,受到上至国际奥委会主席,下至平民百姓方方面面的关注,收到官方和大批商家丰厚的物质支持,玩命大概有他的合理性,但作为一个病人,刘翔的治疗是否恰当非常可疑。不知道刘翔之前的伤情和诊治经过,以及目前的伤情和诊治计划大概属于高度机密,个人只能凭借只言片语进行猜测。但是非体育和非医学的东西过多干扰体育和伤病决策,会影响体育的纯洁性和医学的科学性,古今中外已经有太多例子了。刘翔例外的可能性不大。

刘翔已经决定复出,这是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的,这次退赛的原因是因为脚伤,主流已经定了基调。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人为刘翔脚伤没有得到彻底系统治疗承担责任,媒体心知肚明,却也不愿意深挖背后的原因。CCTV和高级领导的慰问也已经宣告对刘翔的高度关注不会撤销,刘翔的压力一点也不会降低,他还要继续玩命。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刘翔表示要尽快康复,这个尽快会不会包含了更强有力的镇痛治疗,过早的高强度训练,江湖大仙包括中医们的激情介入等等。即便把刘翔交给专家,咱们永远不缺乏政治思维的专家会不会将权衡舆论、官家意见放在首位,而不是从纯医学角度为刘翔制定治疗计划。从刘翔本人和众人盼望的“尽快”康复中,我的担心大概不是空穴来风。

Aug 01

电视上的假药广告太多,一个一个打是没有时间的,只能看谁比较倒霉,正好是在其他电视台没什么好东西可看,我正好又有闲心拿假药广告来解闷被我看到。其实这种假药只要稍微留心,没有一个不是漏洞百出,信口雌黄的。昨天晚上济南电视台播放的大峻益肾康就是这么一个。首先广告词就吹的山响,和其他所有假药一样,适应症不是一般的广,包括所有的肾小球肾炎,既有可以自愈的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包括无法自愈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当然还包括疾病终末阶段的尿毒症,治疗效果也不是一般的好,不是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么低级了,而是完全可以治愈。看的我不止一次要笑出声来。赶紧在心底里默念几遍药品的名字:大峻益肾康,等今天早晨早饭前做一下检索,否则假药太多,一觉醒来可能就忘了。

首先看这个药品的生产厂家,我在百度简单的搜索之后发现, 2007在至少五个省份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中榜上有名,包括江苏、辽宁、山东、安徽、天津,济南电视台再次违法发布,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全国电视台都如此,生产厂家也如此,咱们管不了,该管的也不想管,但是作为普通人,总还有拒绝相信和购买的权利,厂家、电视台、监管者再牛,也不可能逼着你买,厂家也还没能耐到让单位领导摊派购买的程度,这也是我写这篇日志的目的之一。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看到了还要上当,那就是活该了。以下是大峻药业违法广告的百度检索结果:

http://news.baidu.com/ns?word=%B4%F3%BE%FE%D2%E6%C9%F6%BF%B5&tn=news&from=news&cl=2&rn=20&ct=0

当然我们不能单凭药厂违法来判断它所有生产的药品都是假药,那么抛开广告词的不切实际,这个益肾康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有人说我专门打击中药,但这个药物看来不是中药,核心技术是一种叫做白耙齿菌株的真菌,发现人宋启印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所的教授,这位教授的相关文献检索只发现一篇是关于耙齿菌多糖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作用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全部中文数据库中关于耙齿菌与肾病的文献也只有这么一篇,此外,这篇文献并不是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是以科技成果的形式收录在数据库中。这样的科技成果查不到全文,别人也没有办法去复制他的结果。即便从文献所显示的资料来看,所谓对362例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既无诊断标准,又无对照,更加没有治疗效果标准,只有作者自己在自说自话。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宋教授在发布这个成果的时候,在耙齿菌多糖后面用括号标注了“肾炎康”三个字,这个极具商品特点的标注,说明宋教授在设法验证这个所谓药物的疗效之前,已经进行商业开发了。宋教授在广告中说自己反复告诫生产商要为病人负责,为医生负责,作为医生我没感觉他们多么负责,作为病人可以自己去判断,不过我敢说宋教授肯定很为自己的钱包负责。

广告最蛊惑人的地方就是中间列出了好几个所谓的专家为药品说话,不仔细看还真被吓一跳,第一位就是一位白头发的工程院院士,但不要忽略了人家说的“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工程院院士”,头衔比咱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了好多,在google上检索国际生物医学工程院,居然一个结果也没有。其他还有很多“专家”,我很奇怪的是,虽然宋教授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但从大峻益肾康的广告来看,不管是真菌,还是双向免疫调节,还是所治疗的疾病,都是完全的西医概念,与中医无关,出来为大峻益肾康这个完全缺少严格临床证据的药物说话全部是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的“专家”。当然,假药广告中,摆在那里说话的某个著名医院的专家,其实查无此人的情况也很常见。这几个专家是不是和那位领头的“院士”一个来头还不知道,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肾病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理由。

Jul 13

对于电视、电台和报纸上的医疗广告,我早已经过了愤怒的阶段,只是为骗子和媒体的无耻感到无可奈何。那些广告词只要略微懂一些医学常识,或者是医学院刚刚毕业的本科生都能够看出荒谬。有一种广告方法比较具有蛊惑性,那就是一些骗子冒充医学专家在媒体上的表演,然而经过长时间观察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些专家全是假的!有些是骗子,有些是骗子请来的演员,有些虽然是医生,但离专家还差得很远。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一个关于治疗鼻炎的药品的广告,广告中的某位所谓著名专家豁然就是电视剧《红十字背后》中饰演个体小诊所负责人的演员;第二个是某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广告中列出的两位国内著名风湿病专家经网络仔细搜索并不著名,只是某县级医院的两位副主任医师,而其中一位医生被广告称作中国风湿病学界的元老,鼻祖等等。

其实,中国医学界虽然从上到下有很多问题,但是对于这些虚假医疗广告的态度是明确的,更不会有正规医院正规学校的专家来给这些广告做托。如果一个医生被同行发现在媒体上为医疗广告作托,那么会立刻受到同行的嗤笑和领导的批评,而这里面领导的批评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同行的耻笑,医生怕的东西很多,但最怕的莫过于被同行瞧不起了。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专家被发现在广告中为虚假医疗广告作托,那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术地位就会一落千丈。

除了名誉问题,现实中真正的专家也不会有时间去参加这种似是而非的类似专家访谈节目的录制,就连一个市级医院的科室主任也不会有这种闲暇。他们也会受药厂的邀请去外地参加学术活动,甚至旅游,但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骗子的邀请。我们可以看到,有权威专家或者权威医疗单位名字的虚假医疗广告全部都是文字的形式,比如协和、解放军、北医等等。搞得这些专家和医疗单位只好时不时地进行辟谣。根据我对圈内的了解,至少中国消化学界的几位著名专家是绝对不可能参与这些虚假医疗广告宣传的。现在国内的专家每天都会接受到很多会议邀请,包括我导师这样小有名气的专家在内,每次收到这样邀请,第一件事就是排除骗子送来的诱饵。在所有医疗广告涉及的单位中,有一个是例外的,那就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在改叫中国中医科学院。这个单位所涉及的广告最多,也从来见不到辟谣。不知道这个在医学界已经有点臭街的单位是否真的参与了这些虚假医疗广告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正规医药厂家的广告也见过不少,但是很少有专家的参与,包括国内和国外。即便有权威专家对某种产品的推荐,也仅限于专业圈内,比如专业学术会议的卫星会议。投放广告的媒体也主要是学术会议的展台展示,和学术期刊的彩页等等。与虚假医疗产品广告主要针对大众媒体截然不同。个中原因我想不用说大家也明白。

Jun 23

偶尔看到一位中医粉丝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载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的中文名叫做《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原版为英文,作者T. Colin Campbell,是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教授。因为这位中医粉丝转载的大多是对现代医学局限性的渲染之词,因此特意从网上检索了这本书的情况,包括中文和英文,同时还对原作者的专业文章进行了初步的检索。以下是检索的结果:

首先,中文版的书籍宣传存在着严重的夸大虚假内容。举例如下:

第一、宣传将Colin Campbell称作“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提出这种说法的中文网页无一例外是这本书的宣传,英文网页的检索中唯一出现作者名和Einstein的只有作者现场演讲的DVD销售宣传页面,并且即便是这个页面也没有直接把Campbell称作Einstein。

第二、宣传中提到《纽约时报 》对这本书丝毫不亚于大陆媒体宣传领导的褒奖,经过对New York Times网站的搜索,提到Colin Campbell的只有短短一句话,没有任何表扬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在广告版面上有,我不知道。

第三、宣传中提到的诺贝尔奖得主康奈尔大学的理查森教授,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中文宣传中说理查森给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但经过搜索,英文网页中将Richardson和Campbell放在一个页面上的网页几乎查不到,偶尔有显示的也丝毫没有提到前者对后者的评价。

我没有亲眼看过这本书,所以对书中的观点还无法评价,但牛奶对人体有害,动物蛋白可以致癌这类结论恐怕都用不着专业人士来批评,动物食品厂商的愤怒就足够了。这似乎是地瓜博士的祖师爷了,经过回顾地瓜博士也确实经常引用这位康奈尔大学教授的理论。

这本书的作者还是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的,在Pubmed检索可以查到很多, 但是对这本书的批评倒是找得到,其中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尽管题为《The China Study》,但书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和中国有关。比较全面的可见这一网页,有兴趣的可以全文翻译出来,本人没有时间,还请读者见谅:

http://www.cholesterol-and-health.com/China-Study.html

Apr 03

药品回扣是医生中间的一个公开的秘密,我也拿过,尽管现在不当医生了,将来还会当,将来也会照样拿。我不认为有什么丢人的,理由如下:

第一、 药品回扣我不拿,患者也不会受益,而是全都进入医药代表的腰包。曾经有一个同学工作初始的一段时间里从来不收这份钱,一时间成为内科的名人。后来经人开导才开窍:你以为那些坚决禁止收受回扣的院领导以前没有收过回扣?你不收,你用的那些药品也不会降价,你不要的那部分全部便宜了药代。

第二、 我能够做到不因为药品回扣影响自己的处方。作为消化科来说,最大的药品回扣来源于各种抑酸药,抑酸药分为两类,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后者相对便宜,但前者效果更好。前者在病房主要用静脉制剂,分为国产的和进口的,口服药效果相差很大,但静脉用的效果相当,并且国产的比进口的便宜,国产的有回扣,进口的无回扣,傻子都知道该选哪样。遇到一些自费的经济困难的病人,我也不会无一例外的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首先选择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的医药代表大多选择呼吸科为重点,消化科大多只有几个品种会作,比如少数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本人仅仅对于胆系感染者使用,一般的胃肠炎患者多数不用,因为大多数可以自愈。病人实在要用,多选择半合成青霉素类,价格便宜,抗菌谱较窄,当然无回扣。

以上这几点,据我对身边的同事观察,大部分人是能够做到的。以上涉及的药物多属于病房用药,所以主要以静脉用药为主。也许有人要问,住院病人难道就不会用口服药吗?当然可以,甚至于肺炎患者,教科书上也没有讲过一定要用静脉,但是病人住院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针方便,如果住了院只给口服药,绝大多数患者会觉得住院没有意义。当然这涉及到中国医生对住院标准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属于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基本上,很多医生的在病房的药品回扣收入可以达到工资收入的一半或者超过。决定这个浮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病人的数量和病情。假如我这个月所管的床位一直满员,并且多数病人病情紧急危重,那么相应的用药数量和时间就会增大,反过来,如果某个月病人数量很少,且只是些病情较轻的患者,那么这个月的用药就会大幅减少。伴随的当然是工作量和收入的多少。在临床医生普遍工资偏低,大多数医院科室奖金评分的情况下,我想不出目前还有什么方式比这种分配更合理。所有的医生都应该是这样子,为了利益而改变用药原则只是少数,这些少数程度也有区别,过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一般说来,门诊医生的收入据说要高于病房,但是我的经验似乎与其相反,当然不只是我个人,有很多比较熟悉的同年资的医生也有这个体会。尽管每天也是忙得顾不上喝水,稍微喝点水有时候还要面临憋尿不能及时如厕的尴尬,但是每个月的收入却比病房要减少一大半。一者是因为门诊的病人大多数病情比较轻,需要服药的少,有些甚至干脆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二者门诊的药物很大一部分是中成药。相信很多去过医院的都有类似经历,门诊医师,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甚至耳鼻喉、皮肤这种小科,开出的药方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治疗原则里的药品,另一种则是五花八门的中成药。中成药的价格比重占整个处方总价格的相当大成分,甚至于西药的价格只是中成药价格的一个零头。

我是属于医院里面从来不开中成药的医生之一,但是从来不开并不意味着从来不接触。在我所接触的医药代表里,有一半左右代理的是中成药,承诺的回扣比例大约在药品价格的10%-20%之间。而我对中成药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不懂、不敢到不屑三个阶段。刚开始还没有仔细关注中医问题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刚开始工作的中国医生一样,对中医药半信半疑,以为中医确实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一个医学体系,但由于自己不是中医专业,自觉没有资格使用中药治疗。至少万一病人问起中成药的作用机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来,我说不清楚,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也对不起病人。后来,渐渐发现很多中成药的适应症不明,不良反应不清楚,尤其是临床上也并不缺乏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公开媒体报道的有,我亲眼所见的也有。而中国的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都没有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习惯,为此医院甚至下达指标,每个医疗单位必须定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如果一个也没有,就要扣罚奖金。每次护士长都为这件事头疼,有的时候甚至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编造药物不良反应。有两次我主动上报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护士长都像捡了宝贝一样高兴。因为我从来不开中成药,所以我没有上报过中成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但见过其他人开出的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至于他们有没有上报我不知道。近些年因为对中医问题的关注,发现中成药确切的说算不得真正的药物,除了病人点名开药以外(这也算中国特色),我的处方上没有出现过中成药。因此,在门诊的时间里是我收入最低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