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的存档

埃及开罗发生骚乱——不发生才怪!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亚历山大把埃及占领之后,其中的一座城市就从此叫亚历山大了。

  感觉当亚历山大很爽。

  当列宁或者斯大林就不太爽,因为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忙乎半天等于0,真没劲。

  亚历山大的老家马其顿前几年再次独立了,想想他们的老祖宗也够风光的,从老家出发打到印度、埃及,可是后代连个国家的名字都保不住了,成了别人的一部分。

  现在虽然独立了那么一下下,可是好像也没有了当年的无上荣光,倒显得象个闹剧似的。

  中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承认了马其顿的独立?看在他们的老子当年没有越过长城的份上,我觉得可以承认一下。

  新闻上说,【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一座科普特基督教教堂1日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后,首都开罗千余名基督徒上街示威,投掷石块攻击政府官员、警察和过往车辆。示威者2日与警方发生冲突,要求当局给予这一群体更多保护。】

  不知道是不是亚历山大阴魂不散?

  不过,不从这个角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俺们也觉得该出事了。

  当年萨达特被暗杀之后,穆巴拉克就开始当总统,这一当也有30多年了吧?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该乱了。

  我的分析与评述和新闻无关,您别被俺的题目误导。

只是为了考试的学习——连驾驶这类实用技术也一样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我终于拿到驾照了,正式的批准日期在10月中旬。

  到今天为止,虽然不是每天开车,可俺们也算接触车有一个月的历史了,回想学驾照的经历,感觉即便这类实用技术,我们国家的驾校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如何通过来组织的。

  太没劲了!

  考试(对于学生),或者评估(对于员工),最后都简化成了过关,而不是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技能或者赢得尊重。

  也所以,学完驾驶拿到驾照,还必须得陪练一阵子才敢到路上开去。

  在我开始学驾驶前回到一趟老家,我哥哥告诉我要“车动后转向盘才能动”,可是到了驾校,全成了“先把方向盘打好再动车”,而操作规程上写的却是“车动打轮”,后来不服气问教练,被喝道“咱俩谁是教练”,“我这是让你考试更容易通过才做的改动”。

  ——伶牙俐齿的我顿时就没词了,因为似乎教练确实是在为学员们好,所以才在教学大纲内容上进行了特别变动。

  在练习移库的过程中,教练让记住几个要领,比如,富康后窗上的某个点对准哪个杆的时候做什么动作,当时我就想,如果不是富康呢?象我还知道探究一下为什么要这么打轮,如果没有这个分析能力的人,换了其他车,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了,道理那也许是永远不真正清楚的。

  真在电子杆考的时候,考官让大家把窗户都打开着,好在关键时候从外面喊两嗓子,让做错的考试者及时纠正。好在我整个过程都没有用考官帮忙,顺利一次过关,否则还真是不好意思了。

  刘雯某次留言说:考试好过的驾校才是好驾校。

  从学员的角度上说,那可不嘛!

  可是,考试是学驾驶的目的吗,一个一个生手上路,连驾驶的基本道理都没弄明白,而道路上的情况和驾校里学到的差别也太大。

  长叹一声!

中国:一年内就有望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本文还有个副标题:上海交大——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除了有一个“国际一流大学评价中心”之外,上海交大最近新玩出一个国际笑话,不过,这样的笑话也许上海交大愿意进行30次以上的不断复制;或者,竟然引得更多中国大学纷纷前来复制这个笑料。

  从这个笑料上看去,上海交大的“一流”梦想是越做做邪乎了。

  不过,俺们理解上海交大的冲动——国内哪个高校不想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标杆呀?上海交大有一定的基础,校长又有一定的梦想,拼着老命追求一下一定的一流也是正常的。

  这个所谓笑料是聘请了一位得到诺贝尔奖的老人。

  【因为艾滋病毒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的78岁法国病毒学家蒙塔尼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全职教授,据说交大将投资3亿元成立一个生物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主流科学界不认可的“分子顺势疗法”。而有趣的是,有文章说,蒙塔尼先生晚年的研究在国外已成笑柄。】

  另外有网文说:关于他在发现病毒时的贡献在法国依然有非议,有人就认为他只是作为当时的行政领导而强行当了Science文章的通讯作者。【从这里看,似乎法国特色和中国特色很像呀】

  在2010年10月开始,诺贝尔奖在中国最热闹的时候,我一口气写了十几篇关于诺贝尔奖的博文(当时就想一次写烂,不再给同志们在诺贝尔奖这个话题上留下任何观点上的创新机会),博文里面有些东西看上去还算得是很不错的奇思妙想,而上海交大最近的这个笑料已经开始和俺的建议不谋而合,如此好玩,看来其他大学从俺的“诺贝尔”系列博文里受更多启发也指日可待。

  俺们其中的一个疑惑是:西方那些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在有些本国的科学老头得了诺贝尔之后,为啥不立刻高薪聘回呢?总不能就弄个Party庆祝一下就算拉倒吧,只让那些老头继续享受退休生活,不让他们继续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出力,显得很浪费资源呀。

  如果是中国,万一有人得了诺贝尔奖,即便已经105岁,也会立刻成为10多所(保守估计)著名大学的一级教授,并立刻给予十亿以上的科研经费和至少1000人组成的辅助团队,紧密团结在以这位老先生为核心的周围。

  当然,因为中国一直没有科学奖得主,这个就暂时是梦想,也所以,我的另外一个建议更具操作性,那就是抓紧请那些已经90岁的西方得过诺贝尔奖的老头们来华夏梦想实现之邦。即便咱们的大学矜持点,不是50所大学一起来延聘,3所5所的大学来聘上一聘也还是可以的嘛,连在外国有个正式职位的中国学者都一次能在国内的5个城市9所大学拿10个讲座教授的职位呢,对纯种海外诺贝尔我们得更有诚意才对。

  这个建议一出,不知道为了当一流的各位大学校长们看到没?俺现在看到上海交大开始行动了,很好,很好!别了,没有诺贝尔奖得主的日子!来吧,司徒雷登!不过,没有证据标明上海交大的做法是受了俺博文的启发,所以,俺们只能说做法和建议“不谋而合”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闲着的还很多,根据俺们的估计,端着架子等中国大学聘请的至少要有120位以上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如果上海交大再加一把劲,其他大学也抓紧学习学习上海交大的创新精神,中国将在一年内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到时候,我倒看看哪国的家伙们敢再说我们中国没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我们有呢,而且保证人数全世界最多。

  什么,您说他们得奖时国籍不是中国就不能算,我呸!杨振宁李政道得奖时在美国持有的还是中华民国护照呢,我倒没看到中国人说那杨李的奖是中国的奖,好像很多人都特别不好意思认为那就是中国人的奖呢,都觉得是美国人得的。所以,别拿得奖国籍跟我掐,我懒得和你掐!!!

  您如果不信,完全可以明年就我的这一伟大预测再来吵架,我候着您老呢——

我爱你至死不渝【附:俺们新写的歪诗】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电影界里有时候会声称是在向某个前辈致敬啥的,当然,是用自己的电影作品。

  不过,有的电影作品怕不叫致敬,而叫抄袭。好像艺术上的抄袭似乎没有学术上那么严格,所以,我看了几部抄袭影片后,乐了,而不是怒了。

  当然,这样公然用别人创新的也很少,我见到的两个情形都是此国抄袭彼国。

  比如,林青霞的一部电影就完全抄袭了《罗马假日》。不过,公主变成了富家女罢了,格里高利派克的记者还是记者。当时我觉得那电影真不错,还挺诙谐;后来看到《罗马假日》后,无语了。

  美国影片《爱情故事》也有一个巴基斯坦版本《永恒的爱情》,而且,儿时的我看到之后还落泪了——莫非那时候的我也能看懂爱情?!

  巴基斯坦或者印度的歌不知道为什么,调调里装满了伤感,而且每部电影都有歌曲,据说一部里面有5首都算是少的,我去年看《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看到最后结束,以为不会唱歌跳舞了,结果,各路演员们纷纷出现在剧情结束时的车站,随着男女主角一起跳舞唱歌。张艺谋的《三枪》似乎抄袭了这个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演员们纷纷出现,包括电影里已经被打死的人,也是载歌载舞的。

  完了!印度人咋爱唱爱跳到此等地步呢!超级女声的比赛应该移师新德里或者伊斯兰堡会更有人气吧?!

  孙悟空开始,我们接触印度的时间太长,但是,建国后因为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更和睦,所以,我们了解印度特色都是从巴基斯坦的电影里得到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永恒的爱情》了。

  故事不想多说,你看过《Love Story》就可以完全明白,即便没看过,听听《Love Story》的歌也能知道个大概。Where do I begin—–

  《永恒的爱情》里的歌叫做《我爱你至死不渝》,我怀疑我儿时被这部电影弄哭是因为这首歌。

  昨天,阔别33年后,我再度听到了它。

  保利剧院,东方歌舞团,主题为《爱的伊甸园》的演出,我和我爸爸在二楼的12排。

  司仪王培说,演唱这首歌的索保莉女士已经淡出江湖很久了,属于再次露面。我在二楼远处用望远镜看她,感觉化妆后没有衰老的样子。

  后来唱歌的牟玄普说,当时他、索保莉、李玲玉、朱明瑛录制的一盒巴基斯坦语的磁带在巴基斯坦就卖得很好,从中可见他们几位的唱歌功力,唱外国歌能迷住当地人,那就不仅仅是掌握了演唱技巧了,对于当地语言的把握一定也很“给力”。

  巴基斯坦或者印度歌里的拐弯和尾音很古怪,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也所以很有特点,俺们不太懂得这个玩意,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是挺好听的。

  因为不懂歌里唱的内容,所以,在听索保莉的演唱时我就好像可以在等待那些古怪的拐弯或者尾音。

  《永恒的爱情》是个悲剧结尾,女主人公因病去世,男主人公心疼而死,那镜头我永远不会忘掉,两个白衣男女的剪影在现实场景里凝固后相拥上升,寓意里大约是直上天堂吧。

  我想,索保莉昨天晚上的演出时穿一身白衣也是因应着当年电影的情形。

  美国电影《爱情故事》结局没有把一切全部毁灭,而巴基斯坦人则把事情做绝了,所以,尽管故事一样,可是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异。

  如果有机会再看《永恒的爱情》,自己应该不会如儿时那样落泪了,不过,这类生死相许的情感在今天愈发罕见,所以,心灵还是会受震撼是肯定的,也许震撼得更加深入到内心。就为了这个长久不忘的电影写一段诗吧,题目就用歌的名字——

  《我爱你至死不渝》

          

  一开始,以为天空离我最遥远

  因为

  每当你拾级而上

  那蔚蓝似乎如气球般

    飘飞得更高

                      

 

  一开始,以为大海离我最遥远

  因为

  每当你极目远眺

  那影像了大海的云海涛声

    显得愈发遥不可及

             

 

  一开始,以为你离我最遥远

  因为

  Every time I try to touch

  Every time you’ve turned away

                  

 

  最后,终于发现你的心距离我并不遥远

  因为

  无论你在多远的远方

  我都能够感受到那震动的波纹传递

    哪怕天堂——

买房子还等不等?实录一个27岁小姑娘的房产经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我认识一个很神的小姑娘,才27岁,前些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读更多的书,现在她和老公在北京已经拥有5套房子,而且在北京期间完整地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现在也就刚刚博士毕业而已,几年里拿学位和买房子两不误,肯定可以算是成功人士了。

  这里招录一下她对于中国(尤其是北京)房产走势的语录,俺们觉得和《圣经》差不多。

  一,房产税是一定要征收的,1-2年内肯定有正式开征的结果公布;而现在处于放风的阶段。

  二,在房产税开征前,政府会进一步推高房价,所以,在未来两年内,房价还有一轮上涨,不过幅度不会太大。

  三,房产税征收后,房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幅度也不大,所以现在买房子还是可以考虑的。

  四,如果是买房子自住,建议现在就动手,不必等什么房价下跌,你等不来的。

  五,如果是对房产投资,则可以等2-3年之后再出手,到时候加上通货膨胀,钱更不值钱了,但是房子价格差不多,所以,等等更好。

  六,租金在房产税征收之后会显著上涨,廉租房啥的建设如果不能更好,则在北京居住更为不易。结果是,非北京人真要被逼出北京了。

  人家有房产投资的经验,效果也无限好,所以,我很信服,就把基本观点罗列于此了,认为这些说法比玩房地产的王石、潘石屹啥的要更靠谱些,而且博士的智力自然不是几个卖房子的商人可比的,信不信由你!

如果中国没有王洛宾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这几天在开车的时候听着王洛宾的歌。

  听听首首动听的歌曲就想:中国如果没有王洛宾,会怎样?

  那些歌曲还是那些歌曲吗?人们还会传唱那些保持着原始模样的歌曲吗?

  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没有了王洛宾,这个世界会很不同。

  那些歌曲也不再是现在的样子,甚至,连新疆人西藏人都不唱了呢。

  那或将重新去发现隐在民间的曼妙旋律,或者,就从此佚失。

  虽然,王洛宾搜集了1000多首民歌,现在流传甚广的也就是几十首,可是,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这完全是依靠口碑流传,珍贵程度要比官方制曲并推广难度大多了,不过,更容易长久。

  在所有歌曲里,我最喜欢《在那银色月光下》,也许是因为里面那时光易逝的伤感吧。

  难怪三毛去新疆拜访王洛宾的时候会爱上他,如果当时王洛宾同意,三毛的世界也许从此大变了,也许她的最终出路是隐于新疆民间的小屋,而不是用一个现代化的服饰去自戕。

  不过,逝去的东西无法重新假设,剩下的就只是“寻找往日踪影,往日踪影迷茫”了——

  在昨晚东方歌曲团的演出节目里,有一位维族的小伙子演唱了《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先是维语,后是汉语。歌手们依然在向着遥远的歌王致敬,就如我的心一样。

  【如果中国没有雍正,没有嘉庆,我看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真没了王洛宾,则会很不同】

  【不过,我们的历史从来没有考虑过艺人或者文学家们存在的真正价值,苏东坡也好,李白也好,都是因为曾经和皇帝离的很近才使文名彰显的。如果没有官位作为基础,写再好的诗怕也是没用的】

  【科学家的地位一样尴尬,或者,竟然是更加尴尬】

  【所以,我们追思或怀念艺术家王洛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追思未来的自己】

大学所作所为要对得起校友的捐赠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Blog主人按:某人民的大学的某毕业生为他后来就读的美国母校捐赠了一大笔钱,让这家大学感到很是脸上无光,后来私底下做了无穷多动员,出现了另外一次捐赠这家大学的校友行为,似乎为自己挽回了N多面子。听说此事后感到很是有趣!不过校友捐赠问题确实发人深思】

  今天看到了一个榜,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出来了。

  看到很多校友愿意将获得的金钱回馈给母校,感觉是一件值得宣扬和自豪的事情,反而从哪里哪里得到了多少多少科技部项目或者教育部拨款,总觉得里面不见得是光荣,对比着做不出什么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而言,得钱多反而可能是耻辱。

  不过,校友那里回来的钱还是不同,因为完全是自愿。

  作为大学来说,能够有校友捐赠,一定要做到对得起校友。

  除了校友指定捐赠用途的情况外,俺们觉得大学也许可以考虑如此实用校友捐赠:

  一,改善起步期的年轻教师的基本科研条件

  二,鼓励研究生开眼界和对外合作行为,以及大学生的交换计划

  三,设立冠名讲习教授职位,为校友的捐赠行为留名

  大学不应该做的是:

  一,将这笔钱给那些已经富得流油的教授锦上添花

  二,用于大学建筑物(声称捐赠就是为建一座楼的除外)

鼠族?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居住的小区电梯里贴出一个通告,告知物业已经发现了不少居住在地下储藏室的人,并表示这是不对的,物业将及时清理,希望大家还是要将储藏室当储藏室用,而不是当出租屋使用。
  这才知道了原来又多了一个鼠族的概念。
  我们的创新还是很多的。其实,俺们在当年考研的时候也一度住在地下室过,不过那是山东大学的一家地下室旅馆,也许还是允许的。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或者不那么年轻的人继续住在不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下室,联想到自己的当年,还是挺感慨的。
  从地下室撵人还是比较容易的,多检查几次,就撵走了,不过,撵走之后呢?唐家岭的蚁族被消灭了,方式挺绝的——唐家岭的房子全部拆掉,彻底消灭蚁族存在的环境,不就结了。
  鼠族们呢?
  其实现在很多房子在建设的时候就把第一层的地下室弄成了半地下室,也就是说,有半个窗户是在地面以上的,可以有阳光照进去。这样的屋子应该是可以住人的吧?不管是实际还是国家政策规范上,我想。
  有小区里认识的人,曾经一下子买好几个储藏室,我当时还奇怪呢?莫非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存在下面?后来联系到鼠族,就猜测也许有当出租屋使用的初衷吧?

上海交大:没有让我失望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我刚刚在评述上海交大的一篇文章(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346)中说:
“如果是中国,万一有人得了诺贝尔奖,即便已经105岁,也会立刻成为10多所(保守估计)著名大学的一级教授,并立刻给予十亿以上的科研经费和至少1000人组成的辅助团队,紧密团结在以这位老先生为核心的周围。”
 
很快,虽然不是诺贝尔奖,但是上海交大最近有了一个看上去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它的医学院一位值得尊敬的教授得了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立刻,有以下新闻出来——
上海交大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 王振义院士领衔(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2902.shtm)。
真快呀!
俺们就想,如果王振义院士没有得这个奖,是不是这个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永远不会成立呢?呵呵,总觉得,上海交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肯定是明显的。
俺们甚至设想,在交大为王振义院士数年前开始筹划申报这个奖的时候,学校就做了两手准备——
1,如果得奖,立刻宣布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
2,如果不行没有得奖,则把这个消息藏起来,只当啥都没发生过。下次申请到奖时再说。
你老人家评评,我这么推断有道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