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随机”数不是“假随机”数
2009年10月8日
“伪随机”数不是“假随机”数 ———— 评奥卡姆剃刀评《天路客评<通过比喻理解“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天路客 首先回答关于第二个问题,文章发出后,我觉得有的地方说法欠妥,考虑到文章已发出,就没有及时通知更正作进一步的说明,现在也还没有想好怎么论述这个问题。 至于第一个问题,“随机”的概念严格说来不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但却是更基本的东西。在医学统计学中,对“随机”概念并不作介绍,基本概念中也不介绍,为避免不太了解的朋友产生误会,我略作一下说明。 首先说明一点:计算机不会产生绝对随机的随机数,这是确定的。 那怕计算机技术(这里指据冯诺依曼思想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只是能够产生一串“伪随机”( pseudo-random)数,不会产生绝对“真”的 ...
扬州瘦马
2009年10月7日
天路客按:这么老(83年《读书》杂志)的文章了下载来看看居然要了我2.5元呵呵,国外数据库一般自刊出一年后就可以看免费全文,唉!与众各位共享。因为以前的文章录入数据库时是采用照相的办法,我下载下来再转换成文字可能有的地方会发生错误,但不会太多,各位自己斟酌阅读,我没有和原文字字比照,对不住。已更正,如下: “扬州瘦马” 韦明铧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切与扬州有关的人和事, 现在似乎都成了作文的好题目。鉴真、园林、八怪、小吃、琼花,总而言之, 凡是可以做文章的, 几乎都有人做了。这情景比当年因一篇《闲话扬州》而引起的笔战, 恐怕还要壮观得多!但其实, 扬州的文章是怎样做也做不完的, 单是因为杜牧之的一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 , 就引起了历代多少以“ 扬州梦”为题的诗赋、传奇、小说家言啊! 最近, 我偶尔看到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里谈到朱自清先生的一段文字, 忽然想到, 似乎至今还不曾看到有谁写过一篇专谈“ 扬州瘦马” 的文章, 怪可惜的。也许有人以为, 谈这个未免于扬州不大光彩吧?但我觉得倒未必, 尽管我自己是扬州人。 凡读过一点古代词赋的人, 除了会想到扬州的诗文之盛、歌吹之美、饮食之精, 大概不会不想到那里的粉黛之多。“ 扬州梦” 也罢,“ 二十四桥风月”也罢, “ 隋场帝看琼花& ...
天翻地覆慨而康
2009年10月6日天路客
天玄地黄
宇宙洪荒
火性炎上
水则润下
翻天覆地
慨而且康
女不罩衣
男不刚强
得天之道
其事自然
失天之道
虽立不安
阴不蛰藏
阳不张扬
如此局面
奈何奈何
十四行诗第二
2009年10月6日天路客
有些人,对事情就像沙滩上的脚印,
潮涨潮落不留些许痕迹,
这些人可能活得比较轻松,
可显得心肺皆无,
有些人,什么事情都不舍得忘却,
这样,就活得比较辛苦,
心里填满太多牵挂,
就像被线牵着的风筝,
其实,
这两种活法均非完美,
正常的人生应该这样过,
Encoding &.Decoding.
唉,太麻烦了,
免强凑够十四行。
“马太效应”的另类解读 ——谈科学研究在中国体制下之非常态变种及其危害
2009年10月6日
“马太效应”的另类解读 ——谈科学研究在中国体制下之非常态变种及其危害 作者:天路客 所谓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源于“圣经”的“马太福音”①。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② 在这里莫顿考察了决定这样一个效应的社会心理条件和机制,并发现了多重发现的重复功能与杰出科学家的聚焦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杰出科学家会透过他们所发现的研究论述的重要价值,以及他们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强化。这种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在有创造性的科学环境中体验和交往的结果,还有一部分是后来社会确认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结果;这种自信鼓励科学家们去探寻有风险但重要的问题,鼓励 ...
From Disgrace , Coetzee,J. M.
2009年10月6日
他觉得,对自己这样年纪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了。每周四下午他驱车赶往格林角。准两点,他按下温莎公寓楼进口处的按钮,报上自家姓名,走进公室。在113号房门口等着他的是索拉娅。他径直走进气味温馨、灯光柔和的卧室,脱去衣服。索拉娅从卫生间走出来,任浴衣从自己身上滑下,钻进被单,在他身边躺下。“你想我了吗?”她问道。“一直都想着哪。”他回答。他轻轻抚摩着她蜂蜜色的、未经阳光侵晒的肉体;他展开她的双腿和胳膊,吻她的乳房;两人做爱。 索拉娅身材高挑纤长,一头长长的乌发,一对水汪汪的深色眼睛。从年龄上说,他足以做她的父亲,可真要从年龄上说,十二岁就可以当父亲了。他成为她的顾客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而且觉得她令自己心满意足。在荒芜的一周时间里,星期四成了一块luxe et volopte①的绿洲。 索拉娅在床上并不热情奔放。事实上,她的性惰倒是相当地平静,即平静又温顺。从她平时发表出来的看法看,她甚至还有点道学气,不由人不吃惊。见了公共海滩上袒胸露乳(她把乳房称做“里边的”)的游客,她十分反感。她认为应该把在街头滋事的小流氓一个个抓起来,强迫他们清扫街道。至于她如何协调这样的观点和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他则从来不问。 由于他在她身上获得了满足,由于这种满足感从不减退,他内心深处对她渐渐有了一种激情。他认为,这激情也多少唤起了对方的回应。激情不一定就是爱,但至少与爱挨得最 ...
是记者不学无术还是我等无知?
2009年10月5日
天路客 看了新到资料周方舟对《诺贝尔基金会评出史上最受尊敬的诺奖得主》一文的质疑,才发现还有这么档子事。 既然知道了就不免有点想法:是记者不学无术还是我等无知?“爱因斯坦因其有关“光电效应”的论文,即狭义相对论而获奖。”??搞不清楚就查查文献嘛,查不了文献或者不会查文献就问问知道的相关人士嘛,既不清楚又不问还要凭想当然有把握状写成通讯稿就大有问题了! 就像该文作者在文中所说的;”稍有高中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光电效应”与狭义相对论完全是两码事,奇怪的是这则新闻在中国大陆和港澳等新闻网上以简繁字广为流传。不知这则新闻的原始出处在哪里。” “光电效应”与“狭义相对论”不但不是一回事,并且,爱因斯坦获奖时,狭义相对论甚至甚至未被提及: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Rosenkranz Z. 李弘奎译,《镜头下的爱因斯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 新闻稿虽然不是学术论文,但也不能瞎忽悠,看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科普建设实在是必要且紧迫啊! ...
邓夫子也有用心不到的时候
2009年10月4日天路客
邓拓在《三家村札记》一篇文章《多用心》中说:据段玉裁注《许氏说文》第十篇所载,“思”字从心,从“竹舌(天路客注:上下结构排列)”… …而心的篆文是,象形认的心脏有四对互相对抗的神经,与大脑的两半球相连。这无疑是古人根据古代解剖学所得的知识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完全合乎科学。
天路客按:为邓夫子所绝倒!
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山鼻祖 Austin B. Hill 爵士
2009年10月4日
Austin B. Hill 1965年Hill发表了一篇标志性文章,其中一些观点对于目前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十分重要。 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几乎仅作为推论病因时“Bradford-Hill标准”被引用,尽管Hill明确指出确定病因效应不能建立在一套规则之上。 Hill被忽视的一些重要观点是如何基于流行病学证据做决定。他建议流行病学家不要过度强调统计显著性检验,给出了系统误差经常大于随机误差的观察结果。他令人信服和直观的示例指出,在决定采取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与当初Hill提出这些观点时一样,目前我们仍需要这些观点,它们提供的一些方法可显著增加健康科学对制定决策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