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请不要错上加错
作者:天路客
新到《美女死于想美臀——谈国内北案及医学》里提出的类比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国内医生公信力太差,老百姓不太相信,况且就事件本身来说也完全不是没有问题,这种对比是不恰当的。
根本用不着往“医学是什么”上面扯,医学是什么,我想学医学生物相关专业的人或者开明些的老百姓也都明白。
北大医院教授手术后死于肺动脉栓塞与英国Metro2009年12月2日星期三报道的38岁前阿根廷小姐上周日在Buenos Aires死于隆臀手术后的肺动脉栓塞完全没有可比性,拿别人的过失掩盖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错上加错,退一万步说,别人犯罪也不是自己犯罪的理由,别人的过失成不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不只是技术上的没有可比性。
2009.12.05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9日
丑奴儿·医患关系
天路客
白衣战线本当赞,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
济世悬壶把命匡。
风云际会中国界,
患怒医贪。
患怒医贪,
恰似饥殍抢米欢。
发表于:杂谈, 诗词歌画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8日
缘何“引用”与“抄袭”如此难以分别
作者:天路客
中国早有“明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看你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了,若果是真心做事,奉劝你还是不要抄的好,事实上,抄的话也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当然了,如果为了当官什么的,尽管去抄好了,看你会抄不会抄。
东方早报发出《“周森锋没抄袭论文”? 系网帖编造的结论》(据新浪新闻中心 2009年11月27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论文引用是属于学术界的惯例,教育部对此并无统一规定,引用多少算抄袭,各高校应该有自己的专门规范。
观上述言论,该司长完全不懂“引用”与“抄袭”的区别,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在一起来比较,把恶劣的抄袭(plagiarization,pirate)与正常的引用(citation)混为一谈,把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混淆为一谈,仅仅看作是量上的不同,而不知道这是在性质上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该司长也算够糊涂了,这样糊涂的官员你还能指望他能做什么?
&n ...
发表于:杂谈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7日
中医的“吃屎”方剂考
作者:天路客
成书于宋·淳熙三年(1176年)程迥的《医经正本书》:“鼻闻臭秽,能治瘟疫传染”(卷12),如今甲型N1H1流感肆虐全球,不知请“华佗”神医们搞点牛粪狗屎先给全国人民用用如何?如果确实“妙手回春、效如桴鼓”就可以推向全世界了,也算为国争光,何必用达菲、何必用“疫苗”?又贵效果又不好。
追究起来,此类“吃屎”方还是很有传统的,可谓源远流长。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载有鸡矢醴方:黄帝问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中国医学大辞典》为之(鸡矢醴)作解释:“五更热饮,则腹鸣,… …次日觉足面渐有皱纹,又一次则渐皱至脖上而病愈矣,… …有以毒攻毒之意也。”,这里的鸡矢即鸡屎也。《神农本草经》载其微寒无毒,主消渴,伤寒寒热。实一臭秽之物,以色白者入药。《本草纲目》记载:雄鸡屎乃有白,腊月收之。而陈修园亦附会人说:“屎中之白者,精也”。陈氏还说明了该方的服用方法:用鸡矢白一升,老酒二斤,炖热,渍鸡矢,乘热以布囊绞取汁服。 &nbs ...
发表于:中医批判 | 1篇评论 »
2009年11月27日
有一次赵匡胤指着皇宫朱雀门上的“朱雀之门”问赵普:“为什么在‘朱雀’后加个‘之’字?”赵普说:“这个‘之’字是语气助词。”赵匡胤冷笑道:“写成‘朱雀门’不行吗,为什么非要多加一个‘之’字?之乎者也,文人只会玩弄文字,酸气十足,多此一举!”(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发表于:读书笔记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7日
发表于:现代医学, 图片, 统计学与临床流行病学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6日
天路客
WHO网站有个疫情简报的每周更新,从11月6日开始,在疫情介绍下面一段都有一个同样的说明,下面是最近的更新:
Pandemic (H1N1) 2009 - update 75Weekly update20 November 2009 — As of 15 November 2009, worldwide more than 206 countries and overseas territories or communities have reported laboratory confirmed cases of pandemic influenza H1N1 2009, including over 6770 deaths.
As many countries have stopped counting individual cases, particularly of milder illness, the case count is likely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ctual number of cases that have occurred. WHO is actively monitoring the progress of the pandemic through frequent consultations with the WHO Regional Offices and member states and through monitoring of multiple sources of data.
...
发表于:中医批判 | 无评论 »
2009年11月25日
排斥理智的两种版本举例——“黄帝内经”vs.“圣经”
作者:天路客
见到有太多的人说“信”中医、相信中医“治本”、中药“无毒副作用”,甚至有的人打着所谓“中西医结合”的幌子,扯着“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大旗,大行为人不齿之事。事实上也有太多“善良”的人们信以为真,想当然的真的认为大概是这么回事吧,或许是吧,不由让人想起那句大俗话“信则诚、诚则灵。”相信中医大概也是不需要理智参与的,譬如”五行”、”五色”、”五声”、”无味”等是怎样对应起来的呢?你不可以问,只要相信就成了,可以解释一切。就如,“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人能到父那里去”,同样,你若果不相信《黄帝内经》,你就不会领悟中医的”真谛”。
现做一比较:
“圣经”是经典;“黄帝内经”也被一些人称为“经典”。“圣经”有三位一体的神 ,神的话是律法;“黄帝内经”也有神,“神”的话句句都对。“圣经”是教义;“黄帝内经”是教条。“圣经”需要相信;“黄帝内经”亦需要相信且加崇拜。“圣经& ...
发表于:中医批判 | 1篇评论 »
2009年11月24日
人是思想的探险者。
这并不等于说人具有智力。智力包括技巧、心计。智力之所以称为智力,就如同下棋时规则对棋手一样,是有条件的。真正的思想是一种经验。它起先在血液中发生变化,在体内慢慢地抽搐,直至发生变革,最后成为一种新的觉醒、心理意识中新的现实。
就这点而言,思想是一种探险,而不是实践。为了思考,人必须冒险,双倍地冒险。首先,他必须走出去,用身体去迎接生活,然后,在大脑中正视结果。
如果像小个子大卫那样用身体去迎接生活的巨人,那是够糟糕的。不妨看看战争的例子吧。在同生活发生过大的遭遇以后,坐下来勇敢地正视后果就更难,更痛苦。再以战争为例。许多男人走出家门去迎接战斗,可又有谁敢于在战斗之后正视自我呢?
这种冒险是双重的,因为人是双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其一是我们的身躯,它不堪一击,从未完全受我们的支配。这身躯有其非理性的同情心,欲望和激情,也有其独特的直接交往手段,根本不顾大脑的管束;其二就是我们有意识的自我,“我知道”我是谁的自我。
生存于我体内的自我,我永远无法最终认识它。它具有如此奇特的吸引力和痉挛的特点,让我承受那么多非理性的折磨,真正的磨难,同时偶尔也让我得到一些心惊肉跳的快感。对我来说,我体内的“我”是只奇怪的野兽,而且常常不那么好对付。我的躯体宛如一片热带丛林,其间生活着那个看不见的&ldquo ...
发表于:读书笔记 | 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