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0
古今中外的硬汉多少都要点自虐倾向才算得真硬汉,比如兰保的自我缝扎,华莱士拒绝刑前的麻醉,以及咱们所熟悉的用割自己的肉来威胁对方就范的好汉们。即便是没有这些光荣事迹的,也要把“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油锅”之类的豪言壮语挂在嘴边上。总之,不能克服正常人感觉和痛觉障碍的,算不得真好汉。这也可以理解,英雄,自然是异于常人的,要不然有超越常人的能耐,要不然有超越常人的自虐能力。尤其是没有前者的,会更加看重后者。所以,一般情况下,自虐的行为多见于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也是文盲向知识分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是他们嘲笑知识分子从而获得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而领导者往往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真正有特长的人才,一种就是不怕疼甚至不怕死的人才,小说当中称为死士。当然最好手下所有人才兼而有之,这种愿望往往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发明一套以忠诚教育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来麻醉手下人。但是由于不少领导者的地位也是从别人那里篡来的,这套道德规范总是留有大大小小的漏洞供后人钻。因此有文化、有能耐、熟悉历史的人总是靠不大住,然而领导者又不可能总是依靠一些动不动拿刀子割肉的人来治理天下。如果有能耐而又不怕疼,这样的人才真是最理想的选择了。
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动刀子割肉的行为大概仅存在于黑社会中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领导者比以往更加依赖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传统的官场和民间文化,仍然让大家对那种不怕疼和不怕死的人情有独钟。生前名不见经传,死后被全国宣传的典型数不胜数。似乎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当好官就是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便做不到这样极端,也要生活的极不舒服才能得到上级和下级的赏识。即便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极难做到的。有谁愿意在可以生活得更好的前提下故意给自己找别扭呢?
幸运的是,老祖宗还给咱们留下了一套特殊的文化,即便是没有任何专业能力的人,也可以在这套文化中成为万人景仰的英雄,那就是酒文化。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之间,讨论某人的酒量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酒量很大的人可以成为某个圈子里的传奇人物,尤其是政界、商界。酒量不好受歧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我看来,这种酒文化其实和上面所说的对人才的受虐能力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理由如下:
首先,不管是从感觉上还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喝酒的人大体认同喝酒是对人体的伤害。比如,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要罚酒,向别人表示尊敬要先干为敬,让对方不喝酒而对方拒绝被认为是不给自己面子。职业女性还经常要面对一种奇怪的心理,有些糟老爷们特别热衷于让年轻女性在自己的要求下喝酒,哪怕对方明确的表示不喜欢。不知道这类爷们是感觉能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意淫,还是另有所图。不管从哪角度来说,都不像是现代文明中男人应该干的事。喜欢传统文化的大概能够给解释一下。
其次,中国的酒文化或多或少都带点匪气。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在饭馆里吃饭,尤其是大厅里,只要超过两桌人,说话就得高声大喊。情侣如果需要说点悄悄话,如果不想公之于众,只能嘴巴对耳朵。这大概和大部分餐厅隔音效果较差,邻座之间距离过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即便是在包间里,尤其是一桌以男人居多的宴席,总要吆五喝六的大声喧哗。是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心目中的豪爽形象,还是酒精刺激大脑之后的兴奋过度,不得而知。
不管是以自虐还是虐待他人为荣的江湖气,还是伤身、伤德的落后酒文化,都应该尽早寿终正寝了。
Feb 01
据报道,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详情请参见以下链接:
http://www.cctv.com/health/special/C12725/01/index.shtml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我想很多人可能要从文化和传统,以及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面考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可能得出比这方面专家更专业的结论,这里仅从医学角度分析一下男女比例失调的可能原因。生男生女是一个类似于掷硬币一样的概率事件,任何一个可能都占到百分之五十,当然两性人和性别畸形的也有,但由于人数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一个产妇最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只有一种可能,但作为一个群体,则人数越多,生男或生女的比例越接近百分之五十。另外,下一个产妇生男生女并不因为已有的概率而发生改变,仍然是百分之五十。不仅群体如此,作为产妇个人也是如此。大部分多子女的妇女,男性后代和女性后代是基本相当的,可能有的妇女以女孩为主,同时又有妇女以男孩为主,所以总体上平均起来,仍然是各占一半。但是如果一个妇女已经生了很多男孩,下一胎生男孩的几率仍然是百分之五十。如果一个村子里今年已经生孩子的全是男孩,也不能保证后面的产妇肯定生男孩。同理,如果大家都生了女孩,也不能保证后面的产妇生男孩。每一次的生产都是一个独立事件。不会因为前面的结果而发生改变。
因此,如果生儿育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的话,男女比例应该是相当的。甚至如果是放任自流,在中国应该是女孩偏多才对,这个在后面再详细论述。当然现在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有严格的管理,不可能是放任自流的状态。那么男女比例失调是因为计划生育引起的吗?不是,首先,计划生育号召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按照上面的概率分析,每个妇女只生一个孩子男女也应该是相当的。但是为了照顾文化和不同的社会保障条件下的人,国家还规定,第一胎是女孩的夫妻还可以再生一胎,第二胎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则一定不准再生。如果严格执行这个规定,那么中国的家庭里要不是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要不是两个女孩或一男一女。按照百分之五十的规律,单子女家庭这个群体的男女比例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双子女家庭群体的男女比例则肯定会失调,总体上,这一群体男女比例应该是1:3,女孩要比男孩多出两倍。请注意,这里的男女比例失调应该是女孩偏多,而不是男孩偏多。而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是男孩偏多。因此,我可以肯定,目前的男女比例失调肯定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但肯定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
从这一点分析,如果生儿育女放任自流的话会怎么样呢?由于中国目前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即便是在城市高文化群体中也是长盛不衰。所以如果妇女第一胎生育是男孩,后面是否还继续生育在古代是很无奈的。因为没有避孕措施,所以很少有妇女只生一胎。现在有了避孕措施,夫妻双方可以决定在生育第一胎之后是不是继续生育。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第一胎生育男孩的夫妻是否还想要女孩更多的是从个人爱好考虑,如果考虑到事业的原因,选择停止生育的可能性较大。而第一胎生女孩的,生育第二胎的愿望则要强烈的多,第二胎如果还是女孩,第三胎如果还是女孩,则还会继续生育,直到生出男孩为止。所以,放任自流+重男轻女,结果可能还是女孩偏多,偏多的程度还要远远大于在计划生育调控下。这仍然和现实中男孩偏多相矛盾。那么究竟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中男孩数偏多呢?
逻辑上来说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人能够控制生男生女,这样的东西很多,比如所谓的清宫生男生女秘笈,老家就有一位老中医据说专门研究这个。还有民间流传的吃特殊的食品可以有助于生男孩等等。还有貌似科学的所谓酸碱理论,忘记了有人说过Y染色体是偏酸还是偏碱,所以吃偏酸或偏碱的东西就有助于生男孩云云。但这些东西往往从逻辑上就经不住推敲。我们单纯分析一下后面这种貌似最科学的方法:很多孕妇吃所谓偏酸偏碱食物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已经知道怀孕之后,而这个时候胚胎的性别早就已经确定了,即便吃硫酸或烧碱也没有用。大概老太太们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会建议年轻妇女一结婚就开始吃,但这样就更显得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国外有心人还对那个著名的生男生女表做过调查,发现准确率处于47%和51%之间,接近于50%,和瞎猜的准确率差不多。现代医学的人工生殖理论上有能力,但花费巨大,即便是有医学指征的,医学伦理学也不允许进行性别选择。况且人工生殖的只占总体生殖的很少一部分,可以忽略不计。既然控制胎儿性别不可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即选择性的终止,这种终止有两种形式:出生前的堕胎和出生后的弃婴或杀婴。
选择性堕胎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虽然有人声称中医可以依靠号脉判断胎儿性别,但是翻遍中国历史,即便是野史小说都没有过这方面的记载,如果有,在生男生女被视为生死存亡的大事的皇帝后宫,怎么连个传说都不曾见。而现在则有这个条件。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进行鉴定的医师或技师要受到处罚,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B超医师不应该为男女比例失调负责,尽管他们做出了性别的鉴定,但恐怕不会有哪个医师会建议产妇打掉女性胎儿,况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人们对产妇健康的关心远远大于生男生女的话,还会有人冒着危险做不必要的堕胎吗?B超医师还会顾虑报告胎儿性别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吗?至于弃婴和杀婴,从见诸报端和电视的报道来看,是绝对存在的。并且同样是弃婴,男孩和女孩的待遇也不一样,男孩选择卖个好价钱的比率肯定要大于女孩,女孩价格低于男孩是公开的秘密。这还算好的,在我的印象当中,电视报道中被弃之荒野或闹市的婴儿更多见是女婴。对于没有任何自立能力的婴儿来说,这种行为对男女比例失调的影响有多大,大概需要民政部门的统计来说明了。
Feb 01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哭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初见黛玉和宝玉挨打两次,另外的在高鹗续中的不算,电视剧中贾母的哭和前八十回中的次数差不多,后面的情节基本上推翻了高鹗的续作,而是尽量去贴近曹雪芹的原著精神,这里面要提到电视剧中贾母的一次哭,在我看来,这次的哭意义都要大于我们所熟知的两次,因为前两次都属于对后辈的疼爱,而这次的哭则更多的是无奈和气愤,那就是贾母发现全家人都在合伙隐瞒她,包括家族面临的危机以及黛玉的病情,当贾母发现自己被隐瞒的严严实实地时候,哭着说:“都瞒着我吧……”
要我说,贾母的这次哭既有他人的原因,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她自己之所以要为自己受骗负责,是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子孙们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比如元宵节猜灯谜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家庭游戏,却要贾政先把答案转给宝玉,然后再由宝玉说给自己,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贾政出的谜面贾母猜不出来的尴尬,这样的游戏大家都欣然接受,连贾母自己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既承认了儿子的孝心,也喜欢自己在大家面前保持了比较聪明的状态。小游戏尚且如此虚伪,当面临重大危机和生离死别的时候,自己的受瞒受骗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样的游戏不仅存在于上辈和下辈之间,还存在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我不知道这种下级与上级之间虚伪的游戏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和心理,我想可能的原因大概是这么几种:第一、将压力承载自己身上,以免自己所孝敬的对象承受更多的压力;第二、害怕一旦将真相透露给对方给对方造成伤害;第三、害怕上级知道了真相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第四、怀有侥幸心理,或者觉得危机会很快过去,或者觉得即便危机过不去,上级也没有时间看到真相,所以一旦怀有后者的心理,撒谎的人不可避免的要盼望被骗者早点死去或者离开本地。对于第三和第四种,我不做过多评价,只是希望正在撒谎的人和准备撒谎的人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我担心,即便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想法,能够承认和鞭笞自己的连少数都达不到。
毕竟第三和第四种想法是拿不上台面的,所以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承认,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无端怀疑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怀疑太甚了,人家会倒打一耙:“你老这么想肯定是你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自己有第一和第二种想法吧,这是多么主流化的美德啊。但是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首先,我们大概找不到任何法律依据,法律没有规定对生病的长辈晚辈有隐瞒真相的义务和权利。当然法律不可能事事都规定到,那么我们只能从道德的角度分析这种习惯的合理性。咱们一直以来觉得晚辈向长辈隐瞒不好的消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么想其实是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上的:第一、长辈知道真相后于事无补,还可能起到坏作用;第二、生病的或者老人失去了对自己或者家庭其他信息的知情权,这点在农村没有文化的女性家庭成员身上尤其显著。我不否认有些情况下第一条有一定的道理,但第二种则多少有点混帐,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封建残余。在农村,家庭妇女的地位仍然不高,而付出的劳动有一点也不比其他成员少,凭什么她们就没有知情权,甚至连知道以后的处置权都没有。健康的时候做牛做马,一旦生病了,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疗,还要看丈夫和子女肯不肯花钱和有没有空陪床。然而,即便是对于第一,也不可一概而论。咱们还回到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母上来。我曾经写过一篇《忧患教育的缺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论述古代政治家庭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的政治智慧,而《红楼梦》中贾府的两个当家人贾政和贾赦分别是白痴和色鬼,毫无忧患意识和政治头脑,贾元春进宫,又晋级这样的政治手笔肯定不是出自这两人之手,最少是来自于贾母一辈的努力。从贾母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位老太太的智慧。在贾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几位主事的男人不是寄希望于无信义可言的贾雨村,就是忙着从凤姐手里抢夺那点家庭财权,连一个能够和宫里的元妃传话的人都找不到。而此时此刻,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贾母却被瞒得严严实实。我想贾母的哭,不仅是为她自己上当受骗,可能还包含着对子孙后代的失望吧。
Jan 25
钱学森对中医的评价是提高到科学的高度,将中医和特异功能、气功统称为人体科学。此外,钱学森还用所谓的科学语言论述过亩产十万斤的可行性。关于后者,可能是为尊者讳的原因,所有关于他的文章都把这一条按下不提。不说并不等于没有,好在网络已经将钱老当年文章的截图做了保留,估计会成为其永远的耻辱。中医粉丝刚开始的时候曾经想要否定钱老说过这样的话,当发现证据后就不愿意再提了。但是中医粉丝对他关于中医的吹捧可是当作重要武器。同样是一个人的署名言论,同样对中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什么中医粉丝对这两者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呢?
这里面固然有自己利益的考虑,钱对中医的评价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而亩产十万斤则不那么明显。但是如果单纯这么想实在是太低估了中医粉丝和广大中医界的智慧。其实中医粉丝对亩产是否真的能够达到十万斤并不感兴趣,他们也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其亩产十万斤的不可能。他们之所以不像平时那样对自己认为是同一阵营的人觉得句句是真理,是因为亩产十万斤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已经被打上了大跃进的烙印,被官方的宣传彻底打到了不科学和错误的范围内。维护这个言论则意味着与官方的口径相违背,这是走惯了政治路线的中医界所极力避免的。而对于被钱与中医相提并论,同样臭了街的特异功能,官方从来没有旗帜鲜明的做出过评价,只是在为了取缔某个组织时临时借用了科学界反对伪科学的力量。到现在对社会上的其他所谓特异功能还是装聋作哑,这就给中医粉丝引用钱的论调提供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另外中医粉丝借用政治力量还有一个很好的操作空间就是将中医粉饰为传统文化。虽然传统文化中有糟粕是领袖的话,但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却没有详细说明。所以糟粕也可以说自己是精华,给人印象似乎传统文化中全是精华了。当前的政治家正好还要借用传统来推动一些政治行为,比如扩大文化的影响和制造统一的舆论基础。中国在提高国际上影响力上可借用的资源确实不多,比如科技、经济、人文、政治文明几乎都是外来货,别说拿来说服外国人,就是面对国外的批评都有点捉襟见肘,只好以自己祖上曾经阔过或者聪明过来说事。幸运的中医正好也被政治家们选中作为工具之一。因此中医总能找到一些政府的高官来替自己说话,尽管经常发布一些逻辑混乱的言论,也很有底气的坚决不改。咱们亲爱的尚勇副部长所说的号脉鉴别胎儿性别的讲话稿不是还一直堂而皇之的放在科技部的官方网页上吗?
Jan 24
英语目前在全世界包括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专业的职称评定离不开英语成绩,尽管一年一度名目繁多的英语考试水分越来越多,监考手段越来越尖端,至少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仍然是很多人的负担。有负担就有怨言,这是肯定的,现实中抱怨英语考核的也不在少数,宣扬英语无用论的也不在少数。我暂且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出一个现实:凡是抱怨英语考试,宣扬英语无用论的,大多是英语学的不好的。英语学的好的,或者学的不是很吃力的,对英语无用论要不是持否定态度,要不就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发表意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对英语无用论做一次全民问卷调查,结论肯定是存在偏移的。一两个儒或者所谓的国学大师们的大声疾呼恐怕就更不足为道了。
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学文献是用英语写成的,世界范围内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是英语。一个人哪怕是再有智慧,放到一个语言陌生的环境里也和傻子差不多。就像一个人身体再敏捷、再强壮,不懂得体育规则也无法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中获奖。造成英语当今这种地位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忽略某个大国现实中和某种文化历史上的影响,敏感自卑的国人可能又会牵动起不知哪根受伤的神经。因为自己没有一贯正确,一贯强大,导致别人现在在有些方面强过我们,从而心理不平衡,拒绝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方便和进步的东西,这是小孩子脾气。我看不出哪里可以和民族气节、民族尊严扯到一起。
还有,如果一个语言变成了全世界最广泛采用的语言,其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历史意义。即便现在美国和英国突然被突发的危机打垮,从此一蹶不振,英语恐怕也不会立即撤出历史舞台,当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有变化,但至少几十年不会变化。有谁会去把大英百科全书全部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教会那些习惯使用英文版的人吗?面对翻译的汉语不像汉语、英语不像英语的科学教材和指南性文件,前沿的科学家是等待译文的出现还是直接去阅读原文呢?本人做过许多英文文献的翻译,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是速度还可以,翻译完一篇普通的医学文献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如果翻译一本专著的话,恐怕需要许多人同时数月甚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就算是社科类的文字,不同语言写就的人文、历史、政治和经济的文章也经常给人以惊喜和惊奇,这当然包括全世界最经常共同使用的英语文字。
多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多了一对耳朵、一对眼睛和一张嘴。这个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要再给自己不爱学习或者学习方法不对找借口了。如果非要找借口,请仅限于自己,不要号召其他人也一块鼓噪。
Jan 19
医学伦理学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有益原则,一个是无伤害原则。医生应该竭尽全力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如果没有办法恢复健康,至少不去做伤害。但是很 多医疗措施都是有潜在伤害危险的,因此要求医生一定要将可能的伤害详尽的告知患者,由患者自己决定是否实行,这是国际医学伦理学的惯例。同时,医生要不断 的更新知识,寻找更有效,伤害性更小的医疗诊治措施。在同时存在有益和伤害的可能时,要综合权衡,同时要参考病人自己的意见,因为你认为不适合的病人可能 认为适合,你认为适合的,病人可能无法接受。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医学获得了进步,病人的健康保障也更完善。
但是因为医学的局限性,过去阶段的医疗措施可能放到今天看来就是不适合的,今天的医疗措施将来也可能被淘汰。如果用益处小于害处的诊治措施, 必然违背医学伦理学的两个原则。医生就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制的制裁。这样一来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医生因为过于担心可能会带来的害处进行消极处理,可能会 导致医疗水平的退步。因此医学伦理学还有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原则,那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伤害,则不被认为违反伦理学原则。首先,大家都不知 道,就无法预防;其次大家都不知道,就无法制定规则进行惩罚。一旦有了证据,还继续使用伤害性的医疗措施,那就需要医学伦理甚至司法的介入了。即便施行医 疗措施的医务人员本人不知道这些证据的存在也不能当作借口,因为尽量广泛的获取最新的医疗技术信息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而做到实时更新知识除了医务人员 自己的努力之外,好需要有发达的出版行业、畅通的信息渠道、完善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空间和时间上广泛的学术交流,以及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学伦理学的两个原则对于中医同样适用,只要中医仍然坚持要以国家医疗体制的名义进行医疗活动。那个无人知道既不为过的原则在中医身上也不例 外。所以我们今天绝不可能去追究古代医学家的错误,尽管有些错误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手段的条件下,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要发现所有人 都发现不了的东西。就如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对农民qiyi怪圈的评价:在没有任何新的政治体制和哲学思想的情况下,农民qiyi不可能建立起民主制度,批 评农民qiyi的封建怪圈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到了今天,在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更大贡献的情况下,仍然固守古人的那套东西,不求进步,只求保 守。把古人当圣人似得捧杀。拒绝接受甚至诋毁有着事实和科学基础的医疗手段。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的医学知识不学、不懂,只知道在古人 的黄卷中冥思苦想,当发生误诊误治时,就活该得不到医学伦理学的支持了。同时因为中医学界的先天发育不良,上面的那些信息渠道、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广泛的 学术交流和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几乎没有,也许想不尴尬都不行了。
Jan 17
我想大部分人认为大学图书馆是个宝库,甚至我有同学曾经羡慕的说,如果让他选择一份工作,他希望是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没有负担的看书。其实这份心愿未必能够做到,人们往往在没有压力的时候是不愿意看书的,像《天龙八部》里面那个神秘的少林寺图书馆管理员一样成为最厉害的高手的只能出现在小说里。我去图书馆借还书的时候,看到那里的管理员最经常做的就是在电脑上玩连连看。如同姜文在《有话好好说》里对李保田说的那句台词:“您是买书的,我是卖书的。”你不能抱怨图书馆管理员守着高雅玩庸俗,人家可以回敬你:“我是管书的,不是看书的。”指望全社会立刻变得好学,谁有这个资格,只希望不要看些乱七八糟的骗子著作就行了。可惜现在的骗子著作还是那么多,那么火热。比如我前一阵到英雄山文化市场买书,在一家医学书店里就看到了所谓刘太医的养生著作,以及下里巴人的垃圾书,甚至已经被抓起来的地瓜博士林光常也还堂而皇之的躺在医学专业书籍中间。如果说书店老板只是生意人,那么作为大学图书馆,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垃圾就有点让人郁闷了。
济南人有点文化知识的都知道,我们山东大学的周易研究是全国知名的,我想知道这个情况的人大部分是一种自豪的心情,但是我却总感觉像吃了苍蝇一般。其实不光我,很多山大的教授也是对这些周易研究的教授嗤之以鼻,在课堂上不止一次的对这些著名易经教授冷嘲热讽。山大新校有个新书借书处,这里的书基本上都是所谓的热门书籍,别的书可以借两个月,还可以续借,但这里的书仅可以借十天,还不能续借。诚然里面有不少百家讲坛里的教授们写的专业化传谣著作,但每次看到第一排显著位置的周易研究,总是感觉无可奈何。不过好像学生借阅的并不多,有学生借阅的也大多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没有女朋友,很有马家爵气质的男生。好在山大四大教授之一的张颖清死前的著作《全息生物学》没有放到医学院的图书馆里,而是冷冷的挤在新校区图书馆的哲学分类里,被称作生物学又不被生物学系接受,放到哲学学院里,大概全世界也没有几人了,咱们就有一个,据说张教授生前是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不过只是据他自己说。我倒是好奇的翻看了几页这本书,书的绪论没说几句就着急的呐喊:“全息胚是绝对存在的!”看到这句话我就赶紧扔下了。做自然科学的在获得了大量直接间接证据之后都没几个敢说绝对的,这位没有任何实验就要强迫别人先接受观点,死了之后再遗臭一点也不冤!
关于老钱的书我还留意了一下,有一本是老钱学生写的吹捧其科研思想的,只是科学研究的一整套思想被打上某个名人的标签,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克隆政治家的做派,我很想找到他是如何替老钱开脱论述亩产十万斤合理性的说辞,可惜没找到,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回避这个污点。关于他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老钱那句“特异功能是肯定存在的”,还是被作者原封不动的写了进去,大概这件事要永久的记录在历史上了。老钱推出的三大科学:人体科学、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其中人体科学老钱自己说了就三个部分:气功、中医和特异功能,不知道是让中医粉丝脸红还是脸白。系统科学我没找到,倒是真的发现了一本叫做《思维科学》的书,作者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将来也不想记起来,只记得哪本书随便翻到那一页都是一些虽是汉字但绝非汉语的话,不如金山快译,金山快译有时候还可以让你猜出意思,这本书你连猜都猜不出来。
所以印刷品迷信是不能有的,还是要靠自己判断。
Jan 08
中央电视台一套新出了一个叫做《我们》的栏目,上周日晚上讨论儒教在现代中国的问题,大概是因为比较新,所以看过以后无法再回味,大概记得当时现场有一些普通观众、几个儒教代表人物包括孔子的传人,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坐在一起的一群中学生。节目不错,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儒们的教诲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他们要说什么基本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什么新意。倒是中学生们对现代儒生们的反驳,让我耳目一新,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年龄不大,但大部分表现的彬彬有礼,犀利又不失涵养,和那些中年儒教门徒们的声嘶力竭、心跳过速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看出这些中学生们大多对现代儒家们存在着朴素的反感,对学校强制要求学习儒家经典不以为然。但是大概因为涉世未深,所以反驳儒生们的立场大多从自我角度出发,缺乏深度,即便这样,儒生们也显得无言以对,只好大声疾呼:“你们的境界还太低”、“你们还要认真读”。有一个学生说的比较好,他说:“既然孔子说‘英雄不问出处’,也就是说孔子是不问出身的,那为什么孔子说的话就是圣人的话,我说的话就不是呢?”对此儒们的回答是“孔子是为了天下人读书的,而不是为了他自己”。好像说的通,但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声称心系天下苍生其实为了一己私利的人还少吗?
其实,让儒们当场吐血的方法很多,以后再看到儒生,或者在碰到大力宣扬读经诵经的糊涂老师,我建议中学生们可以用这几个问题回敬他们:第一、孔子有没有缺点?孔子的思想存不存在错误?如果有,是哪些?在不在你要我们学习的经典里?如果在,谁来告诉我们?第二、如果孔子没有缺点,孔子的思想不存在错误,那么儒家和宗教又有什么区别?宗教共有的弊病是不是儒教也有?
我看到儒教领袖的后人也在场,实话说,作为一个思想学说的代表,还要强调血缘的正统性,不停的拿自己的大眉毛作秀,本身就是闹剧。托尔斯泰、卢梭、马克思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人类社会,但不见他们的后人抛头露面,招摇撞骗,大把大把的花着老百姓的血汗钱。这可能也算中国特色吧。对于这些人我建议中学生们问问他:如果哪天孔家就要绝后了,会不会向政府要求越过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从这期节目中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儒教未来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希望这种幼犊不怕虎的精神不会在老人政治的打压中逐渐消沉下去。
Jan 07
不管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最终都要有统计学数据。这是连骗子都懂的道理,否则也不会有广告中的98%以上的治愈率的说法,且不论真假。甚至在一些高级骗子那里,对于统计的理解还不算低呢。比如轮子们反驳官方媒体的一个手法是伪造轮子里面自杀率并不比整体自杀更高的数据,以说明个案说明不了问题。由此我不由慨叹个案在骗子手里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说明自己英明神武的时候全是用个案,谁跟他说统计他和谁急,在为自己开脱的时候又求助于统计学否定个案。
实际上,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统计学。不信的话我可以打个比方,比如上街买东西,有人喜欢去超市,有人喜欢逛地摊,细究起来的话都有自己的统计学考量。喜欢去超市的人更多从时间成本上考虑,喜欢逛地摊的人更多从价格角度考虑。医学实践更加离不开统计学,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在于任何医疗实践都没有百分之百相同的结果,中医,即便是中医粉丝大概也承认这一点吧,我想骗子在撒谎的时候都不敢说百分之百,顶多吹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医粉丝不能不如骗子,尽管有些中医粉丝本身就是骗子。骗子所说的有效率百分之多少,这虽然可信性不高,但也算是一个最简单的统计学。
我们先从这个最简单的统计学说起,其实说简单也不简单。首先这个所谓的有效率的统计是基于多大的样本,也就是病例数。一般来说样本越大结果越可信,这是连骗子都知道的道理,所以骗子普遍的会说这是基于上千甚至上万的病例结果,张口就说数十万的也有,让人怀疑这些骗子的下颌关节是做过融合术的,不怕狮子大开口导致下颌脱臼。为什么要大样本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治疗方法仅仅治疗过一个病人,结果成功了,这样算起来有效率就是百分之百。天下的统计学没有这么算的!我在以前写过一篇《危险的百分之五十》的科普文章,专门论述过这种现象。中心意思有一点,对于某些偶然性的事情,只要结果不能超过百分之五十都可以被认为无效。比如猜硬币,每次都猜同一面,猜的次数越多与百分之五十越接近。这个推论也可以放到中医把脉判断胎儿性别上,将来如果有人真要做类似的实验,准确率必须远远高于百分之五十才算数。如果只猜一次,或者次数越少,结果就越接近百分之百或者零。这样的结果对谁都不公平。如果接近百分之百,骗子会认为很公平,但对我们不公平,如果接近零,不用统计学,骗子自己就要叫喊不公平了。
以上所说的有效率只是统计学中描述性统计的一种,还只是很低级的一种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最常用的是比较。还以骗子所说的有效率来举例,是不是真的在比较大的样本中证实了有效率百分之九十就可以了?不行!必须要有比较,比较的对象有多种,比如阴性对照,也就是和不接受治疗,或者仅仅接受没有任何特殊药理作用的安慰剂治疗有无差别,还有就是常规治疗的对照。和阴性对照相比,如果有效则说明真的有效;和常规治疗相比更优越则有替代常规治疗的价值,即便相同也有替代价值。这就涉及具体疾病的诊疗问题。比如感冒,就算你的有效率是百分之百都没有意义,因为大部分感冒不用任何药物都可以自愈。对于某些偶然性很高的不适症状,比如更年期妇女的烦闷、血压轻度增高,某些人饮酒之后的腹胀不适等等,则需要安慰剂对照,因为很多症状使用安慰剂也有效。所有骗子和很多中医自己安排的实验是没有对照的。他们的统计学数据很多在这一步就失去了意义。除了对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随机原则,因为病例的入选是由实验者自己决定的,这就给造假提供了便利。中医宣称的对SARS的治疗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比如中医宣称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和后遗症情况显著好于单纯西医治疗,但是始终没有人强调这里面是否存在病例的偏移。也就是说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病情和单纯西医治疗的病情是否有可比性。因为SARS病人的病情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就像普通肺炎,有些人则爆发重度呼吸衰竭。根据常识,这种治疗选择上的病例偏移是完全可能存在的,重度病人连自主呼吸都不能维持,还怎么去喝你的中药汤子?所以一般的临床试验都要强调病例入选的随机原则,或者专门对病人的可比性进行分析,但是中医药治疗SARS的宣传上,我没有看到类似的声明。是中医不懂随机原则还是事实上确实存在病例偏移,就不得而知了。
也不是任何的临床试验都需要对照,对一些有确凿定论的疾病,比如有相当大的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的疾病,也可以不设对照组,直接和现有的权威数据进行比较。这其实还是有对照,只是把样本对照改成了和所谓的总体样本比较。对于某些大家公认的绝症,比如晚期癌症、艾滋病病人以及狂犬病发病者等百分之百死亡的情况,治愈一例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这里有涉及到一个标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治愈晚期癌症、艾滋病这种非常有爆炸性新闻价值的情况,证据就要更加确凿。首先是确诊的问题,必须能够提供患者确实是晚期癌症或者艾滋病的确诊依据。比如癌症,很多病人除了临床表现以外,再加上影像学证据就可以临床诊断,但是临床诊断还不算确诊,要确诊必须有病理诊断。艾滋病相对简单一些,但至少也要有HIV抗体和病毒定量。其次是治愈或者有效的标准,有很多中医的所谓科研文章,把食欲增加,疼痛减轻以及黄疸暂时性消退都当成有效或者治愈的标准,这显然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诊断为胰头癌的病人家属某天突然找到我,说病人突然黄疸消退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问我是不是可能误诊了。我告诉他:“胰头癌病人有时候伴随癌灶突然部分坏死脱落,对胆总管的阻塞下降,可以出现暂时性的黄疸消退。”结果也确实如此。很多骗子都宣称可以治愈任何阶段任何种类的癌症,但往往连癌症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又何从提供可信的确诊和治愈标准呢?中医对很多疑难杂症的疗效问题也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中医宣称可以治愈现代医学很多无法治愈的疾病,反过来又说不可以以现代医学的确诊和治愈标准来评价,既然如此又何必用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来宣传呢?你应该说自己可以治愈中医的什么“证”,而不要说可以治愈现代医学的“病”呢?
Jan 05
不少国人都有天然病,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都希望越天然越好,越天然越有面子,越天然越有品味。这本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食品安全危机,环境问题,以及被文傻忽悠下的正常反应,之所以称之为天然病,是因为这种对天然的喜爱往往是虚假的,并不是热爱天然,而是对天然的一种占有欲,和破坏倾向。
比如旅游,人们都希望到一个地广人稀,纯天然的自然环境去旅游,比如未开发的草原、树林、湿地等等。但是又希望这些地方交通便利,饭馆和宾馆林立,有电、有卫星、有闭路电视、有宽带,上山有台阶,过河有表面古朴而又结实可靠的水泥桥,在草原上走半个多小时就希望改坐越野吉普狂奔。人类的天然病已经对野生动物犯下了滔天罪行,从凤凰卫视的节目来看,至少国人的这种病还远未到宣布出院的时候。不是有人建议从饲养的死亡老虎身上提取虎骨作治疗风湿病的良药吗?我敢肯定,只要国家允许使用饲养虎的身体作为制药材料,马上就有人嫌弃饲养虎不够天然,愿出高价购买天然虎的尸体部分。天然虎现在已经太少了,恐怕灭绝也无法满足老百姓的天然病。这样一来价格自然会飙升,饲养虎的命运大概又要向被关在笼子里,胆囊插着铁管的狗熊看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