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的存档

海地应急救援,“老婆老娘”难题再起波澜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老婆老娘先救谁?弃保优化议纷纭。

俺们本来一直准备写一本《应急管理通俗演义》来着,可是转了一大圈,终于还是没有出版社想出这样的书,只好在网上留个章回体目录,就此拉倒。其实,俺们自己觉得这本书比俺们的三本专著的价值可能都大,长叹一声吧。

这本“演义”其中一回的题目就是上面那个,这是个难题,非常值得用各种方法和理念去说清楚,因为应急救援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你也许是救援人员,也许就成为被救助者,前者会顾虑重重,后者在当场会焦急万分。

今天打开网络,就发现了中国救援队在海地遇到了此等指责。请看——

【外交部:指责中国救援队的有关言论别有用心(http://post.news.tom.com/s/E2000AFC2085.html)】

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来说,现实和理论只有一步之遥,非常容易跨越。

我真想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普及俺们提出的那一大串现代应急管理的理念、理论、理想。糟糕的是全世界人民说的语言太多,我这人中文掌握得都不敢说优秀,更别说其他语种了,所以只能慢慢等假以时日再行普及了。

国外对中国救援队指责的话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

其实,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人家最初的指责是在中国救援队的救援实践中,实施的应该是“中国人优先”,而不是“只救中国人”,不过我还没有去看人家指责的原文,所以这个就暂且按照外交部的理解去说吧。

外交部发言人自然不会具体提及救援的细节,他应该也并不了解,所以说的话一定做到了今天绝对正确,过300年以后还一样绝对正确。

其实,具体到细节,“先救中国人”没有任何不对。而且中国救援队还捎带着救了联合国的其他人了,肯定没有见死不救。

记得我在自己的那篇科学网第1000篇博文中提到,理性救援一定是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去操作的

我还对比了面对各种不同救援对象时就原则的选择。有些选择是简单的,比如,一边是老娘,一边是陌生人。我相信理性人一定是先冲自己的老娘去,而不会把老娘撇到一边。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理解,倒是反而先就外人不管老娘的做法一定是让人费解的。

选择的困难同样不在救援对象全是陌生人的情况,那么的选择也非常容易,那就是先救容易被救过来的受困者。

困难往往在于被救援者两个都有标签,而且单从标签上无法辨别先后次序,此时就是所谓的“老婆老娘”弃保优化问题。

实际上,在我的所谓理性救援里面,如果两个人都有标签,相当于都没有标签,应该按照对于救援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救援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先救容易救的那个!”

战地救援原则也有类似的说法,“先救伤轻的”。

实际的地震救援一般也类似:“先救医护人员和青壮年”。

泰坦尼克海难中谁优先上救生艇的问题,人类的做法“妇女和儿童先上”其实也暗含了对于这一船人的利益最大化选择——这样做活下来的总人数会是最大的,当然,假设男人在海里泡一段时间后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有女权主义者绝对不能赞同这一假设,那么,也许下一步的救援原则可以修订为:孩子先上,剩下的空位男女平分或干脆男人先上。

 

这样的具体问题回头回了北京有机会我一定去问问当时的救援人员,看看他们真实是怎么做的,不过不管怎么做,先救中国人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关于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的事情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为了增加广大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扩大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NCEM’2010)将于2010年4月24日-2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就现代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实践展开深入研讨,现诚邀各位专家和同行参加,期待得到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会议主题:现代应急管理与信息技术

会议日期:2010年4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经济学院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经济学院

承办单位:

●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会议主题:

●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应急                            ●应急资源管理

●区域应急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                            ●业务持续管理 

●遥感技术                                   ●灾害备份

●GIS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应急管理中的网络技术研究

●遥感技术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通信软件在现代应急中的应用

会议注册与费用:

1、会议收取会务费400元,包括餐饮、资料费等,推荐论文在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出版(费用另商);研究生会务费减半;有困难者可申请会议资助。

2、会议期间的住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参加会议的嘉宾务必按回执(见附件)要求于4月15日之前以电话、电邮或传真告知会务人员,以便安排食宿。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北京8712信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通讯地址2: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联系人:

郑晓洋 15210902217(北京)

王光辉 15098787145(济南)

传真:010-62542619

E-mail: emergency_manage@163.com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emr.casipm.ac.cn

随风倒的“精英”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不管在那里,总是会有喜欢自称精英的人。大家也应该都见过这类人,有一个精英很有趣,他老人家认为精英的反面就是混蛋。

这里不讨论精英的定义,估计对于这位精英本人,他是有自己的定义的,也许哪天他可以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只是希望这个定义包含的不是就他自己和他的几位朋友。

有时候,老当精英,会误认为自己在老天爷的位置上,经常俯瞰众生,他老人家眼里,精英之外,其他人也许都应该自动消失比较好,或者只听精英的,就不要烦劳大家自己思考了。

于是,每个人都不需要自己的判断,相信精英的判断就够了,即使那精英根本就在准备消灭你。

而他们眼中的精英究竟又是怎样的精英呢?

我们来看看他独创的另外一种“随风倒”思维模式。

要知道,他是精英,不愿意做群氓,所以他的随风倒和众人倒的方向都不同——他要扭着身子倒向风的反方向。

可是,糟糕的是,那依然是“随风倒”,而且是更糟糕的“随风倒”。

我们来看看他思维的这一有趣逻辑。

一,某事出现

二,众人评论,发表看法,基本一致,基本模式是“XX是YY”,“XX或YY”。

三,他出现了,先写下一个题目,“XX不是YY”,“XX就是YY”。

四,写出题目后,从脑子里搜肠刮肚,想证据怎么来证明“XX不是YY”,有时候能找到个把特别的证据,于是写出来。有时候根本没证据,但是还是想论证“XX不是YY”,于是,

五,伪造证据,同一句话,别人全部那样理解,可是他要曲解,或者而干脆宁肯给你翻译错也要维护自己的论点。

六,发布出来,群氓欢呼,精英说“XX不是YY”,“XX就是YY”啦!

七,下一次,同样的事情,风向另外一边倒了,可是,精英还是要扭着身子倒向和风逆着的方向,当然,这次的观点正好与上次相反。

八,精英所以精英就在这里了,他毫不犹豫地转向,而根本不管自己倒向的根本和原来不是一个方向。最后,矛盾重重,不忍卒读。

九,武际可先生曾经撰文,对拥有自己观点做了详细阐述,武先生认为,并非与众不同才是有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真的很佩服精英。

此文是欢迎对号入座呢,或者不欢迎对号入座呢?

精英一定说:《欢迎就是不欢迎》——

呵呵

地震后给灾民发东西时怎么排队最恰当?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海地的地震再次牵动中国人的眼球和心。

这次和911那次很多中国人的幸灾乐祸不同,大家的心里充满了同情,因为同样的灾祸我们刚刚经历还不到2年,所以,“痛吾痛以及人之痛”的感觉依然新鲜。

这几天看着海地地震现场传在网络上的照片,又是一个目不忍睹,可是,作为一个应急管理的研究者,还是会想到一些地震灾害过程中的问题。

其实,已经有朋友在我的博文后留言,问到我关于应急救援队的问题。

所以,很多问题是必须在脑子里考虑,并能说多少说多少。

不过这篇文章还是想先说关于救灾物质发放的问题。

如果有了救灾物资,怎么发呢?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倒不是难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原则是应该遵守的,比如,对弱者的照顾。

当时四川地震时救灾物资管理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先让老弱病残来排在队伍的前面,然后是青年人和壮年人。

真来了一车东西,实施发放的时候如此设计的理想方案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

几乎全部是一抢而空,越是年轻力壮的越能抢得到东西。

几次三番之后,大家终于开始想更好的发放物资的新办法了。

最后,决定当物资运到的时候,只维持基本秩序,而不去管前后排队的问题,因为管也白管,而当大家已经拿到物资之后,再叫住他们,让其将一部分物资进行二次分配,此时,因为东西在手,自己全拿也不好意思了,倒是愿意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当物资是帐篷之类的非消耗性的时,则将更多的人分配给抢到帐篷的人来安置,此时,这样商量也都是行得通的。

说说评价指标问题——看看这个绝不?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我有三句陈氏名言——

1,所有的多指标排队评价结果出来后,都会很容易地立刻找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反例,一下子证明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2,指标超过4个时是没有意义的。虽然多指标评价是需要的,可是在很多时候,单指标说明的问题更多更有说服力。

3,评价在数学里是简单问题,基本可以认为是在一个多维空间中寻找最有向量,这个最优向量一般是存在的,有时候是唯一的。数学家如果自己研究评价,都不好意思出门见客;而评价在管理中是难题,每每见到管理学家很骄傲地说,我评价什么评价的课好了。可是,直到今天,管理评价方面始终没有一个漂亮的方法和结论,AHP是天才的,但也只是接近漂亮的。

这里不想说评价的太多问题,只想举一个例子。

在封建社会,当面临着灾荒年份,需要政府来施粥,如果评价粥熬的好呢?

也许,你可以提出这样的质量控制策略:一锅粥中,米占多大比例,水占多少比例。如果锅有不同,还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如果今年种种原因(灾民少或其他),要熬少点,则如何勾兑才合适。

如此等等,得让做粥的人烦死,也让做监理的人无从下手。

其实,人家封建社会自然有它的简单判别方式,那就是——

插筷子不倒!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无比绝的单指标评价策略,可操作,有道理。

还有其他更绝的没?您老说说——

《阿凡达》与《独立日》的同与不同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今天去了ZON看了《阿凡达》,英文对白,葡语字幕。

昨天刚看了《独立日》,突然发现老美真是没有什么创意。

记得不知道哪位中国的影人说过:你觉得好莱坞的那些打来斗去的电影有意思吗?象变形金刚似的,除了机器作战还是机器作战,只好场面,就真好?

其实,我想这位影人有误解老美的意思,人家的文艺片拍得可一点都不差,相比之下,我们的文艺片能有几部成为经典啊?而动作片,相比于我们的,他们的一定更强。

不过,我们不说这个,我们说点别的。

《独立日》的故事和《阿凡达》没有不同,无非换了一个个罢了,地球人在《阿凡达》里面是邪恶的一面,而地球人在《独立日》里面是正义的一方。

所以有一方侵略另外一方,都是因为资源,《独立日》的那群难看的外星人把自己星球上的资源用光之后,已经凭借自己的高科技祸害了不少星球了,地球还不是轮第一的。

非但故事情节类似,而且结局也类似。

故事情节,都是用武力示威,《阿凡达》还低级点,好派了几个间谍想卧底试试,了解了解对方的情况,而《独立日》里,人家外星人连卧底都不屑于做,不过他们被我们地球人俘获了几个,而且连原来放出来的试探性的飞船也被解剖过,所以,地球人了解了他们的情况,最后一击制敌。

因为《阿凡达》里的间谍最后成了对方的人,所以,知己知彼者胜了,《独立日》里,不屑于了解地球的外星人败了。

两部影片,价值观都没有问题,都是被侵犯者最后战胜了强盗。这样的结局我喜欢,因为简单。虽然我也知道,现实中,结局往往是相反的,可是,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形,我还是很高兴,很放心。

前段时间看到不少影评把《阿凡达》当成了“被拆迁户”的胜利,映射我国的现实有点太直接了。

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来写类似的剧本,非正义一方是中国人,我们肯定不会写。

我们的角度大概是:

为了帮着盘多拉星球发展经济,我们派出了一队人马,开始先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结果果然有绝大多数人拥护我们的做法,但是,就是有个别的故意捣蛋的坏人,到处串联,非要说什么他们宁肯落后也不愿意发展。

当然,我们一定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把那几个败类打落马下,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拥护和全力支持。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潘多拉时,群众箪食壶浆地欢送我们的军队,高呼:留下来统治我们吧,我们需要你们!

而我们的军队,来一个华丽的转身,说:乡亲们,以后有困难,打个电话,我们随时来帮忙.

一个当年本科生眼中的谷超豪先生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这个当年的本科生就是我自己。

谷超豪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当校长的时候,我在那里开始当一个小小的本科生,他1993年离任时,我也大学毕业离开了科大。

 

我本人在几次校庆大会上听过谷校长的讲话,不过,此时的讲话基本都是官方口吻,而且很可能是秘书起草并多次修改的,不太能够显示得出一个大学者的思想与情怀,听完之后也就随风而逝了。

 

我个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另外几个场合,这里细说一下。

 

一、全国数学会议后苏步青先生公众讲演中的谷超豪先生

 

那次数学学术会议似乎规格非常大,大师云集,我们这些小本科生也凑上前去照了个全体合影,除了会议上的学术报告外,会后还设有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公众讲演,包括苏步青先生的讲演。

就和物理系的李群同学一起循着公布的教室一路找过去,却被高年级的在门口师兄们拦住了,要票,我呆了,根本没有想到还有票一说,还好,跟在我们后面的同班同学刘聪文多带了两张票,才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聆听大师讲演。

苏步青先生的讲演是谷超豪校长主持的,且和其他很多场合下的校长说完立刻我很忙在掌声中先行离开不同,而是陪着完整地听了下来,应该说,整个过程中,谷超豪先生执弟子之礼非常周到。

苏先生在讲演前先说道:你们校长是我学生中最好的一个。

我的理解,他说的最好的一个,应该是最好就这一个,而不是如现在常说的“最好的之一”这类含义不明的话,记得当时的谷超豪先生腼腆地笑了笑,对着听众稍微欠了下身。

苏步青先生继续说道:当是我和陈建功在浙江大学各自开了一个讨论班,当时的浙大数学系学生,都是选择其中之一来听,而你们的谷校长,两个都听,而且在两个班上的表现都是最好的。

苏步青先生当时还批评了科大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因为这所大学1986年曾经首度有大批学生上街。随后,副校长方励之被调往北京天文台,校长管惟炎先生后来下台,谷超豪先生就是按照任期接任的下一位校长。

苏先生的意思主要是说,我们不能自由化,折腾不起,还是不折腾得好。他还想提起方励之副校长的名字,可是一时忘记了,说“那个谁谁谁来着”,教室里听众们一片大哗,我身边的李群还敲了声桌子,有点声音高了:“这样的大牛竟然说不上名字来。”讲台上只见谷超豪校长笑着补充道:“是方励之。”苏先生才反应过来。

苏先生的整个讲演过程,谷校长就是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态度认真且虔诚,我想,作为一个苏先生的学生,即便已经成了国内名校的校长,他的表现依然是很很到位的。

 

二、杨振宁先生在合肥举办的70寿辰时的谷超豪先生。

杨振宁先生的70寿辰在国内有8个地方给他办,动静都不小,开始我还以为因为合肥是杨先生的故乡,所以优先取得举办权了呢,后来看上海《文汇报》的记者报道,才发现合肥是八个地方之一,而且,杨先生的讲演在八个地方都是很类似的,连幽默的关节设计都相差无几。

在合肥,科大无疑是最合适的一个地方。

谷超豪校长的夫人胡和生教授也来了,不过是坐在下面的听众席上,和我们学生一样。

会议依然是谷校长主持,他谈到杨先生在物理上的几大贡献,宇称不守恒定律、Yang-Mills场等。在说完这些成就后,谷校长谦虚道:当然,我在这里只是念一下这些成就的名称,我自己并不懂。

台下一片善意的笑声。我们大约还是知道一些自己的校长的,知道他一度研究规范场,而且在1974年左右和杨振宁先生有过科研上的合作,说不懂一定是谦虚了。

似乎后来杨振宁先生也提了一下他们的合作,不过,因为我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杨先生自己的经历和身世上,这些细节记得不太确切了。

 

三、作为一个数学系的本科生聆听谷超豪校长的学术报告

谷校长在科大倡导成立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是一件大事,他本人在数学物理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成为该中心的主任,这是一件无可质疑的事情,和现在很多大学的校长在自己学校里要么就抢什么教学成果一等奖,要么就抢着申报什么科技进步几等奖有很大的不同,谷校长的成为这一中心的“主任”这一官职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这方面也只有他能够领衔。

现在,有很多校长非常有趣,经常在自己就任的大学里和自己的属下抢荣誉。其实,并不是说你不可以去获得荣誉,如果你在学术上真的有本事,哪怕在自己学校里当一个“主任”或者其他官职都不会有人在意,大家比较有意见的其实是自己没有本事还乱抢一气。

谷超豪校长倡导成立这个跨学科的中心之后,专门做过系列学术报告,当时的我线性的东西还没弄明白呢,也凑上前去想听听非线性究竟是个啥东西,自己能不能学习学习,就去听了两次。

第一次学术报告的头20分钟,谷先生讲的主要是背景和基础知识,还能听得下去,可是接着就完全听不懂了。他自己在讲台上板书上下翻飞,推导根本不需要看讲稿,可以说是行云流水,硬着头皮听完了第一次,第二次实在坚持不到最后了,这才发现非线性这个东西还真不是掌握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就能听明白的。

谷校长在科大的学术报告,比较正式成系列的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次的报告让我充分发现了他对于自己所从事方向的熟稔。

 

四、路上偶遇谷超豪校长

       一次在校园里溜达,刚好遇到了谷校长,一时木讷,谷校长温和地笑了笑,我这才知道应该和长辈打个招呼,才叫了声“谷校长”,然后就落荒而逃了。

       之后老长时间觉得自己当时应该和校长聊几句来着,终于没有再遇到这样的机会。

 

我大学毕业之后,谷先生也离开了科大的校长位置,重新回到上海,我也再也没有机会遇到他,直到看到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才又想起来了这些往事。

谷校长自己还有很多传奇,比如在苏联获得副博士之后很快获得了博士学位,而苏联的博士,那是非常难以获得的,中国数学界好像到现在也才3个人得到这个“正”博士学位。

还听说他在苏联的时候,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书记还是其他称谓的领导,领导着全苏的中共党员,而中国后来的一位总理当时就在他的领导之下。不过,由于他在学术上实在太强,肯定不会舍得离开学术而专门从政,所以反而限制了他在政治上的发展,就以大学校长的身份为最高官职荣身而退了。

       谷先生的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是实至名归的。我并不懂他的学术成就,不过还是象那些不懂相对论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一样,我也知道谷先生是一个在学术上成就很高的人,且始终保持了学者风范。

论侯瓒和“二大爷”之争烽烟再起的背后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新闻上说:“因管辖权异议‘搁浅’4个月后,备受关注的侯跃文遗产纠纷案终于重新进入实体审理,侯耀华律师向记者曝出:侯瓒在2009年2月打遗产官司之前,曾向警方报案要求追究侯耀华侵占财产的刑事责任,而侯耀华近日获悉此事后‘伤心透了’。”

作为民间一向不太受人待见的二大爷,侯耀华最近确实是事情缠身,不过,伤心应该另有隐情。

中国的曲艺界一向有传统的习俗,相声界更是如此,辈分必须得有,你想单独出去说相声都不行,连郭德纲这样的怪才自学出来,最后还得拜个老师呢,刚好就是侯跃文。

传统能否保留?怎么在现代生活中存留,这确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中英就香港问题谈判,英国准备给香港的某个地方改革一下,改成女儿和儿子都拥有同样的继承权,结果,中国坚决不干。说英国纯粹是捣乱,我当时还奇怪呢,男女同权,多么符合现代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啊,我们怎么不同意进行改革呢,而且是在我们入主香港前进行,也不影响之后的治理,有百好而无一坏啊。

在我们山东老家农村,之前或者现在一直有这样的传统,女儿嫁出去之后就没有了继承权,那么,那些只有女儿的老头老太太怎么办呢?

那就是临近找个侄子,让他来承担孝子的重任,房产和其他财产(主要是房产)也由这个为死去的老头老太太摔老盆子(这个仪式在很多电视剧电影里还能常见)的侄子来继承。女儿,每份。

而侯军,侯耀华的儿子,为侯跃文摔了老盆子。

这就是侯耀华一定要抢先把侯跃文财产占住的最核心原因,还是传统继承与现代继承之争。

但是,侯耀华却有苦说不出,因为你如果拿出这个理由,那还不笑掉公众的大牙啊,在法律上也说不过去。

但是,相声世家讲究的又确实是传统一套。

英国在香港的坚持向现代化改革和中国的坚决不让英国主持向现代化继承制度改革,就是中国传统与世界通行之争。

这事,对于国家与国家间都不好办着呢,对于侯耀华的苦和侯瓒的坚持,我都理解,不过说实话,这样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尽管法律很明确。

95%知识分子应该把95%的精力拿来逐名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铁齿铜牙纪晓岚4》里的一个故事是把和珅和纪晓岚的位置给互换了,连家也互换了一下,于是,纪晓岚面对了和珅的十三姨太,而和珅则面对了纪晓岚的清汤寡水。

果然有点喜剧效果。

前些年,有对于知识分子和商人的一个很到位的描述:

教授越来越象商人,商人越来越象教授。

错位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中国的古人们对于人这辈子的追求有2个总结:名和利。

95%以上的知识分子是要追名的。

俺们甚至觉得,到了今天,95%的知识分子还是应该传统点,继续追名,尽量别逐利。

可是,世界是荒诞的,现在的教授越来越象商人,要么就把自己的95%以上的时间来逐利,要不就先追名,然后通过一个机会一把把利逐到手,或者有个知识分子样,就先去逐利,逐利之后再来说名的事情。

有个科学家小故事,英国国王去国家天文台视察,问台长的收入是多少,台长如数上报后,国王吃惊了,说提高些,我给你提高些。

台长微笑而答:如果真要提高了,坐这个位置的就不是科学家了。

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农民好好种田,种成高产田;知识分子好好玩知识,通过别人的尊重来获得名上的“收益”。

糟糕的是,现在的知识分子都太聪明,而加上国家求才若渴的需求,于是,既想XXXX,又想XXX。而确实又有不少人如愿以偿的,所以,风气大变,你是大知识分子,追求的是大名和大利,两者都要,我是中知识分子,那就追求点中名和中利吧,也是两个都要;他是小知识分子,那就同时弄点小名小利,也是不可偏废。

唉——

能不能多点专业精神,95%的知识分子用95%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名”,而把利放在一边呢?

 

和珅没有功名,所以就把逐利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应该说,通过贪污受贿等各种手段,也许也有些正当的手段,把自己弄成了比皇帝还富有的满清第一富翁,是成功的。

而纪晓岚则是主要逐名的,当了《四库全书》的副主编(主编是乾隆),文名远播,连那本《阅微草堂笔记》都跟着沾光不少。在名的获得上达到了极致。

如果和珅利用自己的钱权也要当个《四库全书》名誉副主编,而纪晓岚也去拼命捞钱,大概两个人都做不好自己的专业了,呵呵。

考研,考博,一个浪头跟一个浪头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大学生的扩招几乎一定会导致研究生的扩招。

对于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刚刚成年的年青人的引导,中国几代人一直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

在60-70年代的时间,开始让学生们集中起来全国各地乱转,也有因此转到外国的,去输出文化革命。后来这些年轻人实在是让人烦,就干脆下乡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吧。

于是,广大的农村一下子接受了很多知识青年,所谓知识,也就是初中高中而已,也可见当时对于知识要求并不多高。

中国农村多,消耗几百万人跟玩似的,一个村接受几个都能够全部消化了。

再接着,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后,开始进行城市的工业企业改革,所谓痛苦的改革,一把出现了一大批人没有工作,那就鼓励大家从商吧,此为“下海”。开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每个人都有点事情干了,不至于闲在家里。

但是,做商业能消化多少人呢?又到了更大规模的产业工人下岗的时代,尤其是老国有企业,简直成了苦海。下岗后鼓励民营企业,外向型,于是一些浙江广东福建等比较有商业头脑的人吸纳了一批下岗人员,以及从农村不愿意继续留守而想出来认识世界并挣钱的新年轻人。

到了今天,因为海边的那些外向型企业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年轻人问题,开始就用上学来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至少延迟2年(专科或中专),有些还可以把问题延后4-5年(本科),还有一些由于会考研,所以自然会继续延后就业时间,如果再有博士来读读,那就更好了。

把问题交给未来,总是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想到解决办法。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来看,研究生扩招几乎就是必然的一个选择,所以,140万人是10年来的最高数字。好在录取率也还高,所以,解决这些人中约三分之一的问题,也总还是一个大数了。

原来看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一路爬升,超过一个又一个国家,觉得还跟着挺光荣,后来再想就觉得这种大跃进似的思路值得思考。

我们的事情和别人不同的就是只要是人多能达到的效果,我们很快就能争取到第一,但是,数量第一之后呢?有没有真的改为追求其他的“量”?不知道。

人,人口,人才,人力资源,这些和人有关的概念我们的解释里都有中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