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5

識字清風盈兩袖

知人明月照孤窗 

 

據老虎廟視頻。善作劇樓,沙氏齋名也。

Mar 20

dscn0799.jpg

苏州,2011

Mar 15

無聲無息忽無踪,

張貼猶勞安檢功。

網路行來多異趣,

花開牆外兩般紅。

 

一一年二月

 

二〇一〇年,作者的X網博客被河蟹兩帖。

Mar 10

空言假語無聊秀,

苦讀雄談有位身。

兀坐圍城自娛樂,

可知網絡地天新?

 

二〇一一年一月

 

退休教師某經常發表舊體詩詞,語多八股。

Mar 05

dscn0142.jpg

苏州,2010

Feb 25

倏忽人間四月天,

遺光餘韻日鮮妍。

縱橫揮灑高而貴,

一代豪英世紀前。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倏忽人間四月天”,是梁從誡(梁思成林徽因之子)回憶其母的文章正題。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詩作。梁從誡說,父親告訴他,“這首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爲我而作的”。

 

金岳霖、鄧以蜇挽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本片承老同事G老師介紹,謹此致謝。

Feb 20

金針彩綫玉珠編,

先哲揄揚不惜年。

絕世才人更何恨,

藝林真續再生緣。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陳寅恪指出,《再生緣》乃吾國“長篇七言排律之佳詩”,作者陳端生(清乾隆時人)是“絕代才華之女子”。暮年聽讀這部長達“數十百萬言”的彈詞後,他口授鴻文,“考證其本末”,並論其思想、結構、文詞,“欲使《再生緣》再生”。《再生緣》果真再生了。

 

繼陳寅恪論《再生緣》之後,郭沫若在作者考證與文本核校上亦成果頗豐。他說:“我不想否認,我是看到陳教授這樣高度的評價纔開始閱讀《再生緣》的。”核校完畢,“我算把《再生緣》返覆讀了四遍。我每讀一遍都感覺到津津有味,證明了陳寅恪的評價是正確的。”

 

慚愧對這部名著從未留心。近因陳寅恪而決意補讀,終在網上搜得,一見傾心。思想、結構無論矣,單說那森嚴格律下的文詞之美,幾人能夠?

 

引據陳寅恪《論再生緣》(一九五四年)、郭沫若《序〈再生緣〉前十七卷校訂本》(一九六一年)。版本信息從略。

Feb 15

dscn0147.jpg

苏州,2010

Feb 10

忽傳名作改編新,

黑白熒屏守夜深。

佳譯重溫忍釋卷,

英雄無一不真人。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第一次看蘇聯電影《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是一九八〇年代,在小的黑白電視機上;多承同事G女士預告。後讀小說譯本,感動之餘非常驚詫:“蘇修”不產“高大全”的革命螺絲釘?

Feb 05

墨香猶在撫奇篇,

一瞥驚鴻欲雨天。

屈指年光未半百,

書方新印谷陵遷。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一九六〇年代初,在母校圖書館翻看新來的英文版《蘇聯文學》,見到索爾仁尼琴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英文不好,悵恨久之。二〇〇八年,這部名著的插圖新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而《蘇聯文學》連同蘇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