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30

氣盛只緣常有理,

智殘以故不無知。

可憐高等華人樣,

未掩生來卑賤姿。

 

一一年十一月

Nov 25

歷盡滄桑會故園。

病衰尚喜識從前。

藍天碧水悠遊處,

共賀微生得永年。

 

一一年十一月

 

L公原詩

 

D公啟園留影

 

華髮紅顏臨啟園

凝神望遠畫樓前

藍天碧水悠遊客

樂享安康福壽年

Nov 20

眉目依稀齊耳髮,

殊方自在漫山楓。

何來巧喻將郵票,

相見唯須一笑輕。

 

一一年十月

 

一九五〇年代,高中同學J由其父接往加拿大。逗留香港時,同學們寫信挽留,怕她從此水深火熱。我寫的大意是此信郵票爲工人圖案,而香港郵票上是女王云。

Nov 16

【引用】

我认为诗所以可用来作为史料的缘故,还因为它是现实的反映。陈(寅恪——引者)先生说过:诗若不是有两个意思,便不是好诗。大概指的是古典今典吧。要从古典来体会今典,是不容易之事。他的诗自然是有两个意思的,所以难于通解。我相信将来必会有史家用他的以诗证史的方法,把他全部的诗,拿来与近代史相印证。

 

【出处】

黄萱:《怀念陈寅恪教授——在十四年工作中的点滴回忆》,张杰、杨燕丽选编:《追忆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35页。

 

【附注】

黄萱,陈寅恪先生晚年的助手(19521966)。

 

陈先生赞许她:

——“勤力無間始終不懈”;

——多无句逗之古书能“隨意念讀毫不費力”,

——“又能獨立自找材料,並能供獻意見修改著作缺點,尤爲難得。”

 

陈先生语见于他1964年为黄萱作的鉴定。据蔣天樞撰《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第1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Nov 10

青春記憶獨優先。

無論出身無論銜。

雄辯滔滔數誰最,

不親網絡自成仙。

 

一一年十月

Nov 05

關山迢遞接青穹。

力築高牆不世雄。

畢竟流年寡情物,

殘垣幾處夕光中。

 

一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