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8

小时候乱看书,不知平平仄仄。偶然涉及,只觉高不可攀。一九六〇年代,终于相逢王力的著作,就此成为诗词格律之不可救药的爱好者。

学点格律,读诗词就多了一副眼光。前些时写了几篇“文豪则可”,无非对照格律,说几句实话罢了。“文豪”是熟读平水韵长大的,讨论的依据自然是旧韵。

到得XYS开博,试作一阕《浣溪沙》为贺,就从批评转到待批评的位置了。其后陆续凑成韵语数十首,倒是当初未曾想到的。“押韵而已”四字借自杨绛。①

从实际出发,这些习作依据的不复是旧韵,而是新韵。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但旧入声一概视为仄。韵部参照《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与《中华韵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韵书纵有变,格律久定型。不愧是读书论坛的人”(湘女语)②,死守规则,未敢过雷池半步。在森严的格律中腾挪变脸,柳暗花明,实在是桩乐事。不是诗人的料,以格律爱好者终老也挺好。

批评的声音期待中。

 

   

①“不过译诗之难不在押韵。幸亏《堂吉诃德》里夹杂的诗,多半只是所谓‘押韵而已’。”(杨绛《杂忆与杂写》171页,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

②真乃神来之笔,见http://xysblogs.org/xiangnv/archives/8563

Dec 25

短文草定費推敲,

鄉野寒窗亮半宵。

手寫於今鉛字變,

友朋共賀舉杯高。

二〇一〇年十月

文革收場,報刊漸多。同事G老師不斷打氣之下,拾起筆來,竟不會作文了。一九八二年,第一篇知識短文見報。報紙送到,衝來報喜的也是他

Dec 20

dscn0186.JPG

苏州,2010

Dec 15

    “我给他们本科生上第一堂课时,先自我介绍说,你们是90后,我是80后!”①

 

    这是袁伟时先生说的,不久前应邀重回讲坛之后。袁伟时,1931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

 

    这里的“90后”当指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而“80后”则指80—89岁。二者如此连用,彼时彼地却不致误读,只会引来满堂的笑声。

 

 

 

张力奋《访“80后”史学家袁伟时》,http://www.aisixiang.com/data/37805.html

* 原题“×〇后”。衷心感谢网友sky的一字教。

Dec 09

dscn0135.jpg

苏州,2010

Dec 03

昔聞含淚如秋雨,今見自宮猶立波。名士伶人爭透底,貼心棉襖暖和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立波自宮”一語降生,恰與著名的“秋雨含淚”遙相輝映。周立波被稱爲官方之“心的小棉”,原創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