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同济大学终止聘用“造假院长”

22 06 2006年
2006-06-22中国青年报
   
本报上海6月21日电(记者龚瑜)经查实,美籍华人学者杨杰在同济大学工

作期间,存在着学术造假行为,日前,同济大学在其网站首页发布公告,终止与

杨杰的聘用合同。

   
同济大学有关方面表示,杨杰的行为背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基本的科

学精神和诚信操守,违反了学校和教育部有关规章制度,根据同济大学与其签订

的聘用合同的有关条款,学校决定终止与杨杰的聘用合同,并同时解除对其同济

大学教授职务的聘任。

   
杨杰于2004年9月通过公开招聘,被任命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

长、教授。2006年3月21日,同济大学表示因杨杰在学科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

不适合担任院长等行政职务,正式免去其院长等职务。

   
早在2004年10月,方舟子就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神秘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新院长》一文,质疑杨杰履历造假,在网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同济大学在收到反映杨杰涉嫌学术造假的举报后,经查证,杨杰确实存在以

下造假行为:

    2005
年3月,在有关博士点申报材料中,一篇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
Cancer)杂志的论文被列入杨杰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证,该论文并非

杨杰的成果。文献检索所显示的“J.Yang”,不是“Jie
Yang”,而是“Jun
Yang”。杨杰在《肺癌》杂志刊出的论文是在填写申报材料之后,而且杨杰是第

二作者。

   
2005年7月,杨杰在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的申请材料中,再一次将

Jun Yang 在《Lung Cancer》上发表的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

   
今年3月,杨杰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材料中,将他人承担的国家

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课题编号
2004BA719A0402)列入其承担的科研项目栏目。

(XYS20060622)


肖传国诉方舟子等人一案:证据目录

21 06 2006年
肖传国诉方舟子等人一案
证据目录
提交人:方是民
提交日期:2006年6月19日
序号
(页码) 证据名称 证据 种类 证据来源 证明事项
1 《又一个在美全职的人参选中国院士》文 书证 见“新语丝”网

站网页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xiaochuanguo.txt

“新语丝”网站刊登了揭发肖传国在美国机构任职的文章(作者:heru1)。
2 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系教师名录 书证 见纽约大学医学院网站网

http://www.med.nyu.edu/urology/faculty/ 肖传国任纽约大学医学院

泌尿系临床副教授职务。
3 纽约大学医学院职称提升规定 书证 见纽约大学医学院网站网

http://www.med.nyu.edu/faccoun/assets/tenure_policies.pdf

临床副教授职务是专职职务。
4 华中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外科学)申报文件 书证 “华中科技大学

精品课程”网站(路径:http://202.114.4.28/jpkc/
点击“2003精品课程”,
在新页面“4 外科学 陈孝平
省级”后点击“>>>>>”,后在新页面点击“申报
文件”,保存并打开弹出的“wk.doc”文件) 该文件第9页最后一行显

示:肖传国出生于57年1月。

5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外科学)申报文件 书证 “湖北

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网站(路径:http://www.jpkc.cn/default.asp“站内

搜索”项目下输入“外科学”,在新页面点击“外科学”,后在新页面点击“申

报文件”,保存并打开弹出的“wk.doc”文件) 1.第9页最后一行显示肖

传国出生于57年1月。2.第16页倒数第13行显示:肖传国“2003年获得国际神经

泌外最高奖——JACK LAPIDES 特等奖”

6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申报评审系统-公示课程-外科学公示内容 书证 

“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路径: http://www.jpkcnet.com/点击
“课程公示”后在新页面点击“2005年度的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后在国家精品

课程评估平台http://166.111.180.5/Spectacle/Default.aspx课程名称后输入

“外科学”并点击“查询”得到新页面,再点击“外科学”,得到该网页) 

该文件显示:1.第9页最后一行显示肖传国出生于57年1月。2.第16页倒数第13行

显示:肖传国“2003年获得国际神经泌外最高奖——JACK LAPIDES
特等奖”。3.
截至2005年陈孝平发表中英文论文310余篇,CSCD引用290次,SCI收录15篇。

7 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师资情况和主要教师简介 书证 在地址栏中输入

http://202.114.128.248/newkj/wk/yl/jiaoshi.htm后回车得到 该文件

显示:肖传国出生于57年1月。

8 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网站于2004年9月公布的肖传国简历 书证 

http://www.google.com/搜索框中输入

cache:www.ion.ac.cn/seminar/cv4seminars/041210_CGXiao_CV.doc后点击

“Google搜索”得到 该简历显示:1.肖传国于1975年12月毕业于武汉医学

院。2.2001年1月开始任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系副教授。

9 “水中划”2005年9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发表的《读肖传国

(昏教授)候选院士的简历有感》 书证 见

http://www.hust.org/hust/post/html/A1/1050.html 该文附件肖传国简历显示:

1.肖传国于1975年12月毕业于武汉医学院。2.2001年1月开始任纽约大学医学院

泌尿系副教授。

10 纽约大学医学院网站上对泌尿系实验室的介绍 书证 见

http://www.med.nyu.edu/urology/training/lab_experience.html 最后一

段显示:肖传国在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系担任助理教授

11 纽约大学医学院2005年1月24日发布的公告 书证 见

http://www.med.nyu.edu/faa/assets/Med%20Sch%20Bulletin.pdf 第128

页显示:截至2005年1月24日肖传国在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系担任助理教授

12 纽约大学教职员手册(教员头衔章节-规则第73条) 书证 见

http://www.nyu.edu/oaa/faculty.html#titles 纽约大学教职员手册教员

头衔章节-规则第73条规定:临床副教授不是永久教职,且期限不超过一个学年,

除非另有说明。

13 2006年6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具的检索报告 书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检索报告及附件显示:1.
肖传国2006年前论文被SCI
收录4篇,另有3篇是在增刊中发表的会议张贴摘要,不是论文。2.
SCI检索结果中
有1篇是今年发表的论文。3.
SCI引用17次中,有8次是肖本人自己引用,只有9
次是别人引用,但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质疑他的。4.
肖传国2006年前中文论文被
CSCD收录27篇。5.
CSCD引用4次中,有2次是肖本人自己引用,只有2次是别人引
用。能推断:肖传国在国际学术界无影响。

14 《评肖传国等人<一种用于脊髓损伤后可控排尿的人工躯体-中枢神经

系统自主反射途径:15名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文章 书证 美国《泌尿学杂

志》2004年6月号第171卷第2387-2388页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整形外

科专家张世民置疑肖传国的理论

15 同济医院对陈孝平的介绍 书证 见

http://www.tjh.com.cn/news/zjjs/shownews1111.asp?newsid=469 在国际

外科学界有一点影响的陈孝平的履历及取得的成绩;可见陈孝平与肖传国间业绩

的巨大差距。

16 肖传国在“何梁何利基金”网站上的简介 书证 见

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476 肖传国自称:

2003年获国际神经泌尿学界的最高奖:Jack Lapi.des特等奖。

17 肖传国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网站上的介绍 书证 

http://www.973.gov.cn/ReadExpt.aspx?pid=214306 肖传国自称:获

得国际神经泌尿Lapides奖(1993),美国泌尿学会杰出成就奖(2000)……何

梁何利奖(2002年),国际神经泌尿Lapides特等奖(2003)。

18 肖传国在“武汉协和医院”网站上的介绍 书证 见


http://www.whuh.com/mymj/Photo_Show.asp?ClassID=0&PhotoID=1042
 肖传国

自称: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副教授,获得国际神经泌外最高奖——

JACK LAPIDES特等奖(2003年)。

19 美国泌尿学会网站中涉及奖项的网页信息 书证 见

http://www.auanet.org/about/

http://www.auanet.org/about/index.cfm?f=d

http://www.auanet.org/about/awards/achievement.cfm

http://www.auanet.org/about/awards/contribution.cfm  

美国泌尿学会杰出成就奖等奖项历年获奖名单中没有肖传国

20 在美国泌尿学会网站对“xiao”的搜索结果 书证 见


http://www.auanet.org/eforms/search.cfm?search=xiao&x=33&y=12
 肖传国

在美国泌尿学会网站没有任何记录、在美国泌尿学会没有什么影响。

21 在www.google.com上对”xiao’s reflect
arc”的搜索结果 书证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q=%22xiao%27s+reflect+arc%22&btn

G=Google+%E6%90%9C%E7%B4%A2&lr= 在2005年9月前互联网上没有“xiao’s

reflex arc”的信息

22 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对”Xiao’s
Procedure”的搜索结果 书证 
http://www.ncbi.nlm.nih.gov/ 
页面选择PubMed,后在框中输入”Xiao’s
Procedure”,按回车键得到结果页面。 ”Xiao’s
Procedure”在国际学术界
无影响。
23 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对”xiao’s reflect
arc”的搜索结果 书证 
http://www.ncbi.nlm.nih.gov/ 
页面选择PubMed,后在框中输入”xiao’s
reflect arc”,按回车键得到结果页面。 ”xiao’s
reflect arc”在国际学术
界无影响。
24 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对Xiao
CG.的检索结果 书证 见证据
27公证书附件第6-7页 肖传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主要在中国期

刊上发表论文

25 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对xiao
c.的检索结果 书证 见证据
27公证书附件第3-5页 “xiao
c.”不可能等同于“肖传国”
26 2003年第42届国际脊髓学会学术年会会前专题讲座安排 书证 

http://www.crrc.com.cn/xshy/xshy01-5.htm 肖传国在自己主持的学术

会议上宣读以“Xiao’s Procedure”(肖氏术)为重要概念的论文。

27 (2006)京证经字第16941号公证书 书证 北京科技报社对证据2、

16、17、18、19、20、24、25的取得过程进行了公证。 公证书确认了证

据2、15、16、17、18、19、21、22的真实性。

28 《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见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6/1921423.html 肖传国是200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

29 《关于公布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通告》 

 见http://www.cas.cn/html/Dir/2005/09/09/3621.htm 肖传国

是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30 《肖传国致全国媒体,学术界同仁和方舟子的公开信》 书证 见华中

科技大学校友论坛http://www.hust.org/hust/post/A0/p1/html/1380.html
 
1.
肖传国自称系“美国一流大学教授的身份”、“在纽约大学保留部分教授职

位”。2.《外科学》主编与肖传国系师生关系。3.
肖传国在互联网上诽谤侮辱
他人、侵害了方是民的名誉权。

(XYS20060621)


神秘的N射线

21 06 2006年
   1895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暗室里用黑色薄纸板把一
个克鲁克斯管密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流,准备做阴极射线的实验,
却意外地发现一块放在旁边用来做别的实验的荧光屏发出了光辉。
在连续进行了6周的严密实验后,他认定放电管发出了一种未知的射
线——X射线。6年后,伦琴因此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多少人也想要有这样好的运气和荣誉!即使是像法国南锡大学
物理教授布朗洛这样已当选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并两次获得科学院大
奖的杰出科学家也不例外。1903年,他在研究X射线的偏振现象时,
运气降临了。他的实验材料是一根放在密闭铁管中的热铂丝,铁
管留了一条铝做的细缝。他注意到从中射出的射线似乎能够让附近煤
气灯的火焰变得更亮,而且还能让荧光屏变得更亮。他认定这也是
一种未知的新射线,取名N射线,以纪念他任职的大学。
   
布朗洛很快又发现很多材料都能天然地发射N射线,比如大
多数金属,但是不包括木头。把一块砖用黑纸包好在太阳下晒一会,
就能让它持续不断地发出强烈的N射线。就像光透过玻璃三棱镜发生
折射形成光谱一样,让N射线透过铝质三棱镜也会形成频谱,虽然看
不见,但是可以用一块特制的荧光屏检测出来。而且布朗洛还发现N
射线能够奇妙地增强人的视力。
   
这种射线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布朗洛迫不及待
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三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
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
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
锡大学医学院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人体也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
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
   
但是德国、英国的物理学家们却无法重复布朗洛的发现,不免心
存疑惑。1904年,恰好以善于揭露伪科学著称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罗
伯特·伍德到英国参加会议,与会者便请他去布朗洛实验室看个究竟。
   
布朗洛热情地向伍德演示N射线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在暗室中进行
的,这就让伍德有了“恶作剧”的机会。在第一个实验中,布朗洛用N
射线源对准电火花,声称这使火光变亮,然后用手遮挡N射线源,声称
火光又变暗了。但是伍德都看不出亮度有变化,提议由他用手来
遮挡N射线源让布朗洛观察火光亮度变化。伍德后来向《自然》报告说,

他的手根本没有动弹,布朗洛却一会说亮了,一会说暗了。

   
第二个实验是布朗洛把一把锉刀放在眼睛旁,声称锉刀发出的N
射线使得他的视力增强,能够看清远处夜光钟的指针。伍德提出替他
握锉刀,偷偷地换成不该发出N射线的木头尺子,布朗洛同样声称看
清了指针。第三个实验是N射线的折射实验,布朗洛准确地从屏幕上
一条条读出了N射线的频谱,他不知道的是,伍德早已偷偷地把铝质
棱镜拿走藏到兜里,N射线根本不应该发生折射!
   
有的文献说,在伍德向外界公布了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N射线
纯出想像之后,布朗洛就身败名裂,甚至发疯而死。其实布朗洛在那
一年再次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大奖,到1910年才因到了退休年龄而退休,

并一直活到1930年,享年81岁。其间他还在著书立说、发表演讲,丝
毫没有发疯的迹象——当然,他一直坚持认为N射线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太过微妙,不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

   
布朗洛看来是很真诚地相信他的发现,而不是有意造假。科学史
上类似这种由于强烈的主观偏向而自欺欺人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为
何有如此多的训练有素甚至声名卓著的科学家都跟着晕头转向,却是
一个比N射线更神秘的谜。他们以法国科学家为主。在19世纪下半叶,
法国已丧失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落后于德国和英国。也许,正是
在赶英超德、振兴法国科学事业的爱国激情的驱使下,他们浮躁地抛
弃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结果却沦为国际笑柄。
   
这个事件经常被有些反科学人士拿来证明科学研究并不像人们
设想的那么客观,靠不住。其实它恰恰说明,虽然再著名的科学家也
有可能犯错误,但是科学却有能力自我纠正,关键在于如何严密地设
计控制实验,避免主观偏向而获得客观的结果。毕竟,否证N射线的也
是科学家,而伍德的“恶作剧”实际上是在采用一个基本的科学实验
方法:盲法试验。
2006.6.16.
(中国青年报2006.6.21)
(XYS20060621)


【旧作】张居正二三事

20 06 2006年
                  一
 
  万历五年九月,首辅张居正之父病逝,按当时的丁忧制度,他应离职回家乡

守制二十七个月。当时内阁还有次辅吕调阳、张四维,不过形同摆设,事无巨细

都由张居正定夺,两人不敢担当首辅重任,上疏援引先朝故事,请皇上谕留张居

正在官守制,即所谓“夺情”。明神宗接到奏疏后,下旨夺情。张居正连上三疏

乞恩回乡守制,神宗也连下三旨慰留,夺情遂成定局。对这种公然违背封建礼教

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守旧官僚们的强烈反对,神宗廷杖了几名言官,才把朝野舆

论强压了下去。史书却谓,所谓夺情,乃是张居正和掌印太监冯保的阴谋:

  “江陵〔张居正〕闻父讣,念事权在握,势不可已,密与保谋夺情之局

   已定,然后报讣。”〔《定陵注略·卷一江陵夺情》〕

  张居正本是不拘常格的人,封建礼教不会被他放在眼里,当时新政正在全面

展开,断无离职二十七个月之理。他不愿回乡守制,希望夺情,是毫无疑问的。

在上疏乞恩守制时,就说得很露骨:“如皇上之于臣,若是之恳笃者,此所谓非

常之恩也。臣于此时,举其草芥贱躯,摩顶放踵,粉为微尘,犹不足以仰答于万

一,又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循匹夫之小节,而拘拘于常理之内乎。”表面上乞恩

守制,却暗示皇上不必拘于常理。但张居正自己不愿守制,神宗、太后更不愿他

离职守制。张居正名为首辅,实乃摄政,十足是个“改革的总设计师”,朝廷岂

可一日无他?即使他真心实意要求守制,神宗、太后也绝不会答应。第二年三月

张居正归葬,希望能请假到八九月份,神宗却命他五月份即回京办公,其间朝廷

有大事,即千里奔驰请示张居正,足见朝廷不可一日无“首辅张先生”。以张居

正之精明,岂会不知道这一点,哪里用得着画蛇添足鬼鬼祟祟与冯保密谋夺情?

不错,神宗是在张父死后十余日才获悉的(神宗给张居正的手札说:“朕今览二

辅所奏,得知先生之父弃世十余日了,痛悼良久。”〕,但张居正本人也只比神

宗早一日获悉死讯。张父死于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噩耗才传到北京,第二天吕调

阳、张四维就上疏要求夺情了,一天之差,说张居正与冯保谋定然后报讣,未免

过于勉强。何况既是密谋,史官焉能得知,什么“江陵时作擎曲状,令小史扶掖

内阉,乃叩头谢,强之立而受,云:‘此头寄上冯公公也。’”〔同前引〕绘声

绘色,如亲临其境,那是把历史当小说了。

 
                 二
 
  医学上有所谓“久坐成痔”一说,多年的文牍生涯,使张居正得了很严重的

痔疮。痔疮本非致命,但张居正为了根治,却请了一位“名医”动手术割除痔疮

。按当时的医学条件,以中医的外科水平,开刀动手术无疑是在跟死神开玩笑。

果然,在万历十年三月间动完手术后,张居正就再也起不来床,接旨也只能伏枕

叩头。拖到了六月,垂危,十八日神宗命太监送去一封手谕问张居正政治遗嘱,

张居正挣扎着写了一本密揭推荐了两名接班人,又过了两天,二十日,即病逝。

其死因,当是由于手术后失血过多〔在手术后张居正上疏说:“臣宿患虽除,而

血气大损,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或

伤口感染。但与张居正有私怨的王士贞却说张居正实死于纵欲过度:

  “〔张〕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

   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八申

   时行传》〕

  对这段痔疮形成的病理分析,中医家不知觉得如何,在现代医学看来却不过

是胡言乱语。晚明士人风行房中,张居正或未能免俗,但说他“多御内而不给,

则日饵房中药”,莫非王士贞在张居正的卧室装了窃听器?

  明人对性抱着一种极其矛盾的神秘态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房中术求得长生

不老,一方面却又认定纵欲伤身,而那些体弱多病的人,也就往往被认为好色纵

欲,反正“好色纵欲”并无一定标准,除非是光棍,这顶帽子谁都可以戴上。以

后多病的明神宗也是因此饱受臣下这方面肆无忌惮的攻击,“以目前衽席之娱,

而忘保身之术,其为患也深”〔卢洪春疏〕,“得非衽席之爱不能割,曲蘖之好

不能免乎?有一于此,足耗元气。皇上行之有节而不沈溺,则元气自充矣”〔赵

志皋疏〕,“以皇上妃嫔在侧,宜思戒之在色也。……此其病在恋色者也。”〔

雒于仁疏〕,“皇上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多留中不发,为困于曲蘖之御,

倦于窈窕之娱,否则,何朝政废弃至此极也?”〔冯从吾疏〕,真是不胜枚举。

对这种身在九重之外却自以为对皇帝的性生活知道得一清二楚,把手伸到了大内

衽席之间的近于诽谤的言辞,神宗最初是怒不可厄,必加严惩,到后来悟出了这

些人不过是要“沽名讪上”、“讪上卖直”,欲博得犯颜死谏的美名,简直就是

为了被惩罚而上疏,惩罚他们,惩罚得越重,越满足了他们的心愿。对这种近于

受虐狂的变态心理,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吴中行等人因为上疏反对张居正夺情而

被廷杖,刑部办事进士邹元标见状,厚贿太监,马上也上了一疏反对夺情,也挨

了八十廷杖,发谪极边充军,顿成名人。

  等到神宗悟到了这一点,看透了大臣们的心理,对这类进谏往往就懒得理睬

,把奏疏留中不发,任其自生自灭,再激烈的言词也懒得去追究,锦衣尉的监狱

竟至于长满青草。他从此三十年不上朝,消极怠工了。

 
                 三
 
  张居正一死,二十岁的神宗总算可以亲政了。要雪太后曾命张居正辅助他到

三十岁再亲政之耻,要从张居正的阴影中走出来,必然要对张居正死后算账。于

是,剥夺张居正生前所得的太师、上柱国之类至高无上的头衔,惩处张居正的亲

信,将其子革职为民,一步一步地,全面展开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十二年,

被废辽王的遗孀王氏乘机上书为已故辽王鸣冤,声称辽王之被废乃是由于张居正

的迫害,要求平反昭雪。辽王由于作恶多端而被废,此事发生于隆庆二年,当时

张居正还只在内阁中排名第四,要追究责任,也该追到当时的首辅高拱身上。但

王氏在奏疏中无中生有地声称辽王被废后其府第田土都被张居正霸占,“金宝万

计,悉入居正府”,却使终生爱财如命的神宗眼中大发红光,以此为借口下令查

抄张府。

  张居正生前,就有贪财的恶名。刘台曾上疏指控他“入阁未几,而富冠全楚

”“宫室舆马,妻妾奉御,有同王侯”,而王士贞则说,严嵩被抄家后,财产十

分之九都进了皇宫,但后来又从宫中流失,“最精者十二归江陵(张居正)”(

《觚不觚集》),陕西道御史杨四知告发张居正有十四大罪,其中一条就是“贪

滥僭窃”,“银火盆三百,诸公子碎玉碗玉杯数百”,真够骇人听闻的了。现在

王氏又说“金宝万计,悉入张府”,怎不让神宗眼红!他估计至少也能抄到二百

万两银,然而把张府里里外外搜遍了,锱铢必究,都折算成银,也不过十几万两

。张家原是盐商,本就有钱,张居正生前又蒙神宗赏赐极丰,有十几万的家当,

实在没什么希奇。这点钱,不过刚够神宗嫁一个女儿,还不够娶一个媳妇(神宗

长公主下嫁,用去银十二万两,而福王大婚,用去银三十万两),自然是大失所

望,下令对张的儿子严刑拷打追赃,逼死了大儿子张敬修,朝野震动,才算告了

一段落。对张居正的最后判决是: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

   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

   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

   顺、张书都著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大概因为实在没抄到什么东西,也就不好意思判他贪污敛财。
  明朝的官俸,低得不可思议,只够勉强糊口。海瑞号称本朝第一清官,薪俸

之外的钱财一概不取,却也只好业余当农民,率领衙役在衙门的后院种菜自给。

为老母亲做寿,破例买了两斤猪肉,竟被当成重大新闻传播。则其名为朝廷命官

,实与贫民无异。一般的官僚不愿当贫民,就钻钻法律的空子,干点似非法似合

法的勾当。地方官照例从上交中央的税赋中抽成供私用,称为“常例”,京官无

此财路,就要靠地方官的馈赠了。张居正不是海瑞,对官员间的一般馈赠,并不

拒绝,在书信往来中也多提及,并不回避。但对大金额的有贿赂之嫌的馈赠,他

是不收的。名将李成梁受封伯爵,一次就遣手下人送他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被

他严词拒绝:“若主以血战功封一官,我若受之,是且得罪于高皇帝。其毋再渎

!”张敬修在自杀前留下的遗书说其父“清介之声传播海内”,或许过誉,但时

人比之为严嵩,告之曰“贪滥僭窃”,那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

  海瑞评说:“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明神宗实录》也说“识者谓,

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不过是道出了自商鞅以来所有改革家的下场。张居

正何尝不想谋身,但要革除“数十年废驰丛积之政”,要“振纪纲”,“重诏令

”,“核名实”,则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得罪人,也就只好先把自身的安危置之

度外,而承受或出于私人恩怨,或由于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或因为忌妒的舆论攻

击。张居正的才干无人可否认,舆论也就只能在其道德品质上打转,于是搞阴谋

、好色、贪财,凡是处于其位者具有代表性的恶行,无不被加到了张居正的头上

。既然在忠与孝、国与身中选择了前者,最后也就只有在佛家教义中找到了精神

解脱:“如入火聚,得清凉门。”在熊熊烈火中想象出一个清凉世界。

  鲁迅有谓:历史人物的大小,恰与物理规律相反,愈近愈小,愈远愈大。被

同时代人视为卑劣小人、独裁奸相的张居正,其伟大,只有后人才能仰见。在张

居正当国十年所留下的家底被神宗、熹宗糟蹋得干乾净净,国破家亡之际,崇祯

就明白了张居正的好处,知道“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才给张居正彻底

平反。江陵张居正故宅有题诗云: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只不过恩怨尽时,也是封疆危日,一切都即将成为历史了。


中国哲学狂人成了数学狂人?

14 06 2006年
   
中国有一大批“数学狂人”,他们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

费马大定理、四色难题之类的顶级数学难题,并热衷于推销自己的证明。在

有了互联网之后,推销起来就更为方便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跑到高校、研

究所纠缠,而只要在网上论坛坚守即可。国内报刊出于猎奇,也很热衷于报

道他们的事迹。这些人一般来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所以,有些

名气的哲学家黎鸣突然加入他们的行列,宣布自己根据老子“三生万物”的

构想用最简洁的书面方法证明了四色难题,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出乎意外的。

(见《中国哲学狂人挑战顶级数学猜想》,《北京科技报》2006年5月24日)

   
众所周知,四色难题早在1976年已由美国数学家哈肯与阿佩尔借助计算

机证明了。黎鸣认为,“电子计算机获得的证明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人们无

法检验计算机所做出的100亿次以上的判断”,这显然是误把计算机所做的运

算次数当成了证明步骤了。如果计算机运算有误,那就是硬件出了故障,只

要把程序拿到别的计算机上运算,看是否有同样的结果,就可以排除硬件发

生故障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哈肯与阿佩尔编的证明程序中存在未发现的漏洞。

这种可能性可以由别人独立地编程、验证来排除。实际上,在他们之后,也

有别人改进哈肯与阿佩尔编的证明方法,独立地证明了四色定理。哈肯与阿

佩尔是把地图的无限种可能情况简约为1936种构型,后来又简约为1,476种,

但是要靠人工一个个去验证这么多的构型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借助计算机进

行验证。在1996年,罗伯森等人又进一步简约为633种构型,再用计算机验

证。在2004年,沃纳和冈席尔用通用的数学证明验证程序,对罗伯森等人的

证明进行了验证,肯定了其证明的正确性。至此,人们对计算机证明的最后

一丝疑问,也应该可以消除了。

   
当然,在四色定理被证明了之后,如果能找到更为简洁的证明方法,仍

有其价值。但是这应该写成论文投给数学学术期刊,经过数学家审稿后发表

出来,再由他人做进一步的审核。但是黎鸣却以担心被剽窃为由不公布其证

明,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只有未公布的成果才会担心被人剽窃,哪有公开

发表的论文怕人剽窃的?

   
黎鸣期待的发布方式是“在中国科学大会堂上公开宣讲我的研究报告,

并接受莅临报告会的数学家们的质疑”,即便真有机构愿意给他提供这么个

露脸的机会,我也很怀疑是否真有数学家愿意莅临这种应该不会有学术价值

的报告会。某些较为隐蔽的证明错误数学家也未必能当场发现(关于四色问

题的最初两个证明都是分别过了11年才被发现有漏洞的),而非常低级的证

明错误即使被指出来,“数学狂人”也往往不愿接受。例如,蒋春暄自称证

明了多个顶级数学难题,许多人指出其证明充斥着低级错误,表明他甚至连

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但是他及其支持者不是对此视而不见,至

今还生活在“没有数学家能指出其错误”的幻想中吗?

   
那些痴迷于四色问题的人也是如此。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家德弗林

在介绍四色问题时指出的:“就像费马大定理,四色问题也有一些‘明显’

的解决办法看上起好像能成立,但是有着微妙的错误,而数学家们已经习惯

于在指出那些声称已证明了这个问题的业余人士的错误之后,这些人通常仍

然坚信他们的证明是正确的。”

   
虽然我没有兴趣也没有专业能力发现黎鸣证明中的错误(如果他终于公

布了其证明的话),但是在读了他的有关文章后,我不相信他具有证明数学

难题所必备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他声称他对四色定理的证明来自

老子“三生万物”猜想,而这个猜想“就是真理中的真理,至高的真理。”

何以见得呢?“直到今天,无论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

学、基因密码学等等,还是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

社会学等等,抑或心理科学,等等等等,无不在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老子的

‘三生万物’猜想的真理性。例如:宇宙物质由三个粒子:电子、质子、中

子,或由三个轻子:电子、上、下夸克组成;生命物质由具有三联体DNA密

码结构的蛋白质组成;……”

   
从他举的“实例”就可表明他所谓的证明只是夸夸其谈。人类已发现的

基本粒子并非只有三种,而是有三十余种,是不是该叫“三十余生万物”?

轻子也并非只有三种,而是有六种(其中并不包括夸克),是不是该叫“六

生万物”?至于“生命物质由具有三联体DNA密码结构的蛋白质组成”则完

全不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指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所以叫“三生万物”。但是核苷酸有四种,是不是该叫“四生万物”?核酸

有两类,是不是该叫“二生万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是不是该

叫“二十生万物”?

   
你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甚至编造一些“三生万物”的例子,别人同样可

以找到更多的“N生万物”的例子。真理不是这样证明的,特别是科学真理、

数学真理,更不能靠举例证明。不过,“哲学狂人”看来对常人的逻辑、证

明是不放在眼里的,他已经宣布了,随着其四色定理的“证明”,“一个全

新的人类思维逻辑体系也将诞生”,我等还在使用旧的逻辑体系的凡人,哪

里会理解其开天辟地的“证明”,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2006.6.3.
(北京科技报2006.6.14.)
(XYS20060614)


VOA:中国学术腐败成风

12 06 2006年
  汉芯造假 中国学术腐败成风
  VOA记者: 东方
  华盛顿
  2006年6月11日
  最近从中国传出一起学术腐败的令人震惊的欺诈行为。中国上海交大研制成

功的所谓
“汉芯”完全是假造的。这一学术造假事件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科技
史上最为沉重的劣迹。不过,有些专家认为,陈进的芯片造假事件,不过是冰山

一角。中国学术腐败反应出的是社会的道德沦丧。

  据中国媒体近日揭露,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买

了十片芯片,把商标用砂纸打磨掉,然后印上中国汉芯的字样,声称是上海交大

微电子学院成功研制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功耗芯片,并且获得

中国政府巨额拨款。

  *学术成果→官位→财政资源*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研究中国杂志主编程晓农博士说,上海交大教授陈进

的汉芯造假事件,仅仅是中国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官本位制

度的产物。

  程晓农:“产生中国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非常多,首先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制度里头,有严格的官本位的制度。中国的大学教授追求的,不是成

为一个真正的,真诚的学术研究工作者,而热衷于追求官位。要当院长,当系主

任,当某某中心的主任。为此不断地寻找证明自己成就的机会,包括发表学术成

果。很多的大学教授为了得到行政职位,得到行政职位就能得到资源,因此他们

就和大学的学报的编辑相互沟通,甚至相互勾结,出现很多大学学报的版面是要

拿钱买的,就是几千块钱发一篇论文。”

  *院士争当官 官想当院士*
  新华社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

所名誉所长谢礼立的话说,中国工程院不应成为一个“高官俱乐部”。谢礼立说:

“有的院士争着去当官,有的官员又拼命想当院士。据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公布的

数字,200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42名有效候选人中,有29名官员和大型国

有企业领头人,占总人数的69%。”

  *缺乏惩处 维护财路*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援引一项研究的结果指出,中国

百分之六十的博士侯选人承认剽窃和贿赂。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对于中国的科研人员来说,陈进事件

虽然令人尴尬,但也实在太平常了。还有其他造假事件正暴露出来。中国高校剽

窃、伪造和腐败现象根深蒂固、司空见惯,虽广为人知,却普遍未得到监管和惩

处。最近,近120位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写了一份致中国科技部官员的公开信,

对中国学术造假的现象表示关注。公开信指出,中国的科研标准已严重下滑。

  北美的华人生物科学学者方舟子还专门在其主持的新语丝网站上开设了专栏,

对中国学术界抄袭学术论文,伪造和夸大学术履历等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方舟子对记者说,在他主持的网站上已经揭发了将近五百起学术造假的事例,但

是中国没有做出足够多的努力来制止学术腐败现象。

  方舟子还指出,中国很多学术研究机构对学者造假的现象持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的态度,他们不愿意失去一位能够从公司或者国家那里拿到资金和赞助的本单

位的知名学者。

  *学生有份*
  我们的记者罗伯特森援引北京一位前外语院校的学生的话说,中国的学术腐

败现象已经从教授和学者蔓延到学生当中。很多学生从英语原文中翻译一些章节,

冒充自己的研究论文。

  *体制之过*
  中国保险报发表鲁宁的一篇文章指出:“汉芯造假说怪也不怪,假烟、假酒、

假药,假学历、假文凭、假政绩、假干部,神州何处不掺假?”

  他认为,如果中国体制不变,科研资源配置、课题立项、资金拨付、成果鉴

定、成果推广等主要环节,仍然由权力,而不是由市场或独立的第三方主导时,

不出现腐败才叫反常。如此体制,如果不思改革,一定还有王进、刘进之类冒出

来的。

(XYS20060612)


肖传国诉方舟子等一案:武汉法院的传票、裁定书及评注

10 06 2006年

   
2006年6月8日,方舟子诉讼代理人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签收了由湖北省武汉

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法官吕瑛于6月7日发出的特快专递邮件。邮件内含如下两张传

票: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传票

   
案号            
(2005)汉民一初字第1833号
   
案由            
名誉权纠纷
   
当事人姓名      
方是民
   
工作单位或者住址 (空白)
   
传唤事由        
开庭
   
应到时间        
2006年06月21日8时45分
   
应到处所        
第3法庭(江汉经济开发区)
   
注意事项:1、被传唤人必须准时到达应到处所。
            
2、本传票由被传唤人携带来院报到;
            
3、被传唤人收到传票后,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4、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或身份
证复印件(个人)。
                           
审判长  吕 瑛
                           
审判员  郑小红
                           
审判员  范正霜
                           
书记员  李 晶
                           
二00六年六月六日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传票

   
案号            
(2005)汉民一初字第1834号
   
案由            
名誉权纠纷
   
当事人姓名      
方是民
   
工作单位或者住址 (空白)
   
传唤事由        
开庭
   
应到时间        
2006年06月21日14时45分
   
应到处所        
第3法庭(江汉经济开发区)
   
注意事项:1、被传唤人必须准时到达应到处所。
            
2、本传票由被传唤人携带来院报到;
            
3、被传唤人收到传票后,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4、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或身份
证复印件(个人)。
                           
审判长  吕 瑛
                           
审判员  郑小红
                           
审判员  范正霜
                           
书记员  李 晶
                           
二00六年六月六日

[方舟子诉讼代理人注:邮件中仅有两张传票,无传票中提及的“送达回证”。]

   
另外,2006年5月19日,方舟子诉讼代理人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签收了由湖北

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书记员袁小平于5月17日发出的特快专递邮件。邮

件内含如下两份装帧精美、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民事裁定书: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书
                                 
(2006)武立终字第27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方是民,男,1967年9月28日出生,汉族,新语丝中

华文化社社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肖传国,男,1955年12月5日出生,汉族,华中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职工。
   
原审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建国

门内大街7号光华长安大厦2座1519室。
   
法定代表人:张朝阳,董事长。
   
原审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法定代表人:袁钟,社长。
   
上诉人方是民不服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2005)汉民一初字第1834号民事

裁定,向本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以本案三个被告住所地均在北京市,属有重大影

响的案件为主要理由,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裁定,将本案移送北京市第二中级

人民法院管辖。
   
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系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解释,人民法院受

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

发生地。由于本案原审原告肖传国诉称的侵权行为是以互联网进行传播,其侵权

行为处于不特定状态。肖传国在其住所地发现原审被告的行为,武汉市江汉区可

以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因此,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原审人

民法院裁定正确。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本案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方是民负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王景平
                             
审  判  员 许 

                             
代理审判员 付光成
                             
二○○六年五月八日
                             
书  记  员 袁小平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书
                                   
(2006)武立终字第27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方是民,男,1967年9月28日出生,汉族,新语丝中

华文化社社长。
   
上诉人(原审原告)北京青年报社。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

A栋。
   
法定代表人:张延平,社长。
   
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科技报社,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北里1号。

   
法定代表人:赵颖华,总编辑。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肖传国,男,1955年12月5日出生,汉族,华中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职工。
   
上诉人方是民、北京青年报社、北京科技报社不服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2005)汉民一初字第1833号之二、之三民事裁定,向本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以

本案应以侵权行为实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确定管辖,请求二审法院撤消

原审裁定,将本案移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或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管辖。

   
本院经审查认为,本案系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解释,人民法院受

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

发生地。由于本案原审原告肖传国在武汉市江汉区其住所地看到原审被告的文章,

武汉市江汉区可以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因此,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有

管辖权,原审人民法院裁定正确。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本案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方是民、北京科技报社、北京青年报社共同负

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王景平
                             
审  判  员 许 

                             
代理审判员 付光成
                             
二○○六年五月八日
                             
书  记  员 袁小平

   
[方舟子诉讼代理人注:中级法院二裁定对各上诉理由的归纳过于简单而不

属实、不完全,且没有对上诉人提出的多项请求、指控逐一给予答复。

   
北京科技报社二00六年四月五日《管辖权异议民事上诉状》见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68.txt

   
北京科技报社二OO六年三月五日《诉讼管辖异议申请书》见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64.txt

   
方是民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管辖权异议民事上诉状》(1833号案件)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60.txt

   
方是民二OO五年十一月四日《管辖异议书》(1833号案件)见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xiaochuanguo56.txt

   
方是民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管辖权异议民事上诉状》(1834号案件)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59.txt

   
方是民二OO五年十一月四日《管辖异议书》(1834号案件)见
http://xys.3322.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xiaochuanguo55.txt

   
对比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文书、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对照《人民法院五年改

革纲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通过裁判文书,不仅记录裁判过程,而且公开裁

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教育的

生动教材”的要求、《法官行为规范(试行)》“简要、如实归纳诉讼各方的诉、

辩主张”的规范,可见:法院“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当事人早作出

的“(该)《民事裁定书》不可能”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

但是,该裁定书结合一审申请书,反而很可能成为地方法院专横司法、武断裁判

的”生动教材””的评论愈发令人信服了。]

有关肖传国“事迹”,见新语丝“立此存照·肖传国”专辑:

http://xys.3322.org/dajia/xiaochuanguo.html

(XYS200606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控制性别比例的无形之手

7 06 2006年

   上期《莫非真有“贫穷基因”?》一文转贴到我在新浪网的博客后,不知

为何在两天内就吸引了3万多点击和一百多条评论。许多评论者显然没有耐心

把我的文章看完,不知我其实是在质疑“贫穷基因”的存在。另有一些人看来

缺乏统计常识,以为举几个例子就可以否定统计结果。

   
不过有的误解似乎是因为用语造成的。我说等级高的母鹿将会“倾向”于

生儿子,而等级低的将会多生女儿,这让有些人以为我在说动物能够有意识地

控制后代的性别。其实我说的“倾向”是统计意义上的偏向,指有更高的概率

出现某种情况,与动物本身的意愿无关。这种倾向性是无意识的生理反应的结

果。当母鹿处在不同等级的环境中时,其身体会因此发生一些生理变化,这些

生理变化又会影响到其后代的性别比例。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性别比例相同,以致于人们把这当成理所当然

的事实。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生物群体的雌雄比例相同,是一

种极大的浪费。大部分动物都不实行一夫一妻制,一个雄性动物足以使无数的

雌性动物怀孕,要满足传宗接代的需要,一个群体只要有少数几个雄性就绰绰

有余了。但是,为什么在绝大多数生物群体中,雌雄的比例都相同?

   
有人会说,这正是因为动物后代的性别是没法任意选择的,而是随机
的。绝大多数动物的性别是由精子决定的,比如在哺乳动物,带Y染色体的精

子决定雄性,带X染色体的精子决定雌性,由于Y精子和X精子比例相同、活力

一样,所以在概率上,生雄生雌的比例相同。(在人类,男婴的出生率要比女

婴略高一些,但因为男婴的存活率较低,所以在自然情况下,最后男女数目仍

然大致相等。)

   
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两种精子的比例,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也可

以使雄性产生不同比例的精子,或者使卵子有选择地偏向于与某类精子结合,

从而使雌雄的比例发生改变。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而是要让雌雄比例保

持相同?这是自然选择决定的。

   
假定在一个生物群体中,雄性数目要比雌性少,比如说是一比四,一头雄

性平均与四头雌性交配,这样的话,做为雄性,其基因的传播率是雌性的四倍,

也就是说,在进化上,雄性有四倍的优势。如果有一个母体发生了基因突变,

倾向于生儿子,她的基因就会很快地在群体中传播开去,在后代中雄性会越来

越多,直到雄性和雌性的数目相等,雄性在进化上不再具有优势为止。反过来,

如果雄性的数目多于雌性,雌性的数目也会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增加,直到二

者扯平。可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个群体的雌雄数目不能不保持大致均

等。自然选择之所以会选择出这个结果,其原因又是因为在有性繁殖中,基因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在基因的传递上,雌雄平等。

   
这个解释还隐含了一个假设:在一个群体中所有的雄性都有相等的交配机

会,所有的雌性也都有相等的交配机会,而且雌雄交配是随机的。在某些情形

中,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雌雄的比例就不会相等。例如,如果一个个体只

跟一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同性竞争交配,也就是说交配竞争是“局部”的,

那么性的比例将会发生改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球腹蒲螨。这种螨虫有一个非

常奇怪的交配习性,当还在母亲的体内时,儿子就与姐妹们交配。这些儿子没

必要跟整个群体中的其他雄性竞争,而只是与自己的兄弟相互竞争,那么,就

有必要减少儿子的数目来减轻这种没有意义的竞争,因此,一个母亲每次生产,

只需产下少量的儿子就能使她的女儿们都受精了,性的比例将会偏向于雌性。

事实上,这种螨虫每一次生产,平均有86个女儿,而只有4个儿子。在某些其

他物种中也存在这种局部交配竞争现象,它们的后代雌雄比例也都符合理论预

测。

   
即使是雌雄比例这种看来平淡无奇、理所当然的现象,其背后也有着深刻

的因素,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悄悄地控制着。只不过这是自然选择之手,是

亿万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既不是动物自身的意愿,也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

2006.6.5.

(中国青年报2006.6.7)

(XYS200606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上)

7 06 2006年

                  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
         
(2006年3月16日在东亚地区科技记者研修班的讲座记录)

                           
·方舟子·

  贾(鹤鹏)老师给我的题目本来是《如何识别真假科学新闻》,我给去掉一

个“真”字,讲一讲“假”的就够了,如果能把“假”的识别出来,“真”的也

就知道了。我这个讲座本来是安排在昨天,3月15日,“3·15”。我听说在座的

还有几个国外的记者,他们可能不了解“3·15”在中国的意义。“3·15”是中

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专门打假的,所以如果把我的这个讲座安排在昨天的

话,比较合适,是专门要打击假的科学新闻的。调到今天再来讲,我觉得也很好,

我们可以回来来看看中国的新闻界是如何过“3·15”这一天的。在“3·15”这

一天中央电视台会办一个“3·15晚会”,我昨天也看了。在看的过程中,就收

到好几个电话、短信、email,告诉我快看,珍奥核酸变成了3·15晚会的指定产

品。珍奥核酸是在好几年前,2001年的时候,就被我们打击过的一种假的保健品,

这种假保健品却成了3·15晚会,一个号称是专门打假的晚会的指定产品,而且

我统计了一下,在这个晚会上,每过20分钟就会出现一次珍奥核酸的广告,而且

是第一个出现的广告。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了。这几年来珍奥核酸一直就

是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指定产品。

  昨天还出了一件事。绿色和平组织前天在中国发布了一个新闻,说是在亨氏

婴儿米粉中发现了转基因成分。昨天有一些媒体就报道了这件事,把转基因食品

说得非常恐怖,“含有非法成分”啦等等,好像也是要利用“3·15”这一天把

它做为一个假的典型来打击的。把一种现在认为比较安全的产品当成假的产品来

打击,把转基因食品妖魔化,实际上是在打击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所以通过“3

·15”这一天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媒体有时候会把假的产品当成真

的产品,而且是做为真产品的代表介绍给公众,而又把一些真的东西当成假的东

西来打。所以这涉及到媒体在做科技报道的时候应该承担的责任问题。

  科技报道的责任我认为就是为了帮助公众了解科学,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要“知新”,让公众知道新的科学进展、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要“辨

伪”,让公众能够分辨虚假的东西。在新冒出来的打着科技招牌的东西当中,总

会有一些含有虚假的成分,那么你做为科技记者也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

知新和辨伪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前中国科技报道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

是这两者都没有做好。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新闻和广告不分,把新闻当成广告、

当成产品的宣传,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中有的是属于所谓有偿新闻,许多

科技新闻实际上是在推销某一种产品,为厂家做广告。另一方面,大报和小报不

分,大报小报化。有一些伪科学新闻本来是适合登在猎奇小报上的,但是在主流

媒体上也会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意造成的。这属

于新闻道德的问题,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用新闻的方式做广告。这个问题

我们今天不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那些无心造成的,是本来想正儿八经地写新闻

报道的,但是却没能写好,是属于新闻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问题。

  下面我要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去年十一月份上海的《新闻晨报》刊登了一系

列跟我有关的报道,指控像我这样的所谓“反伪斗士”制造了三大“科技打假冤

案”,该报的记者号称做了调查,证明我们确实制造了冤案。现在我就举这个例

子,来说明为什么我们认为它们并不冤,确实是属于伪科学的典型事例。第一个

是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它被批评是伪科学之后,这个人据说因此含冤去世。第

二个是蒋春暄,自称证明了多个超级数学难题,但是被国内数学界封杀了。第三

个是徐业林,他发明了无偏二极管,被认为是永动机。

  张颖清在1982年出版了一本书《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提出了“生物全息

律”。生物全息律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生物的每个部分都能反映出生物的全体。

这个人是个知青,高中毕业后就下乡了,只有电大的文凭,但是因为出了这本书,

在1983年被破格调到山东大学当教授。1990年可能是他最“辉煌”的一年,在这

一年他在山东大学创建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又在新加坡召开第一届国

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他号称“三次应

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做学术报告”,

“有望获得诺贝尔奖”,他发明的“全息诊断仪”“曾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的媒体曾经热炒过这个人,我当时还在国内,已注意

到有这方面的报道。1995年形势开始逆转。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推荐了一

篇文章到《中国科学报》上发表,这篇文章质疑全息生物学,认为它是一种伪科

学。1996年,另一位经常打击伪科学的院士、大家都很熟悉的何祚庥先生主编

《伪科学曝光》,收入了这篇文章。按照张颖清支持者的说法,由于这两名院士

把全息生物学打成了伪科学,山东大学就不再支持张颖清了,虽然他继续在山东

大学当教授,但是拿不到科研经费,后来得了肺病,2004年10月“含冤”病故。

2005年1月新华社发了一篇报道《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

早逝》,因为这篇报道,才引起了我对这个事件的关注。

  蒋春暄是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一名退休工程师,1973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钻研

数论,自创“全新的数学方法”,“顺手捎带地”解决了世界公认的几大数学难

题:费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黎曼假设等,“并用这种方法研究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等学科”,但是“国内著名数学刊物一概退稿”。在几年前他得到“美

国著名的物理和数学家R.M
Santilli支持”,发表在“美国权威数学刊物《代数
·群·几何学》”,这个刊物其实是Santilli办的。据说美国《数学评论》和德

国《数学文摘》都转载了其论文摘要。2003年7月《南方周末》发表《令人深思

的“蒋春暄现象”
》一文,文中说“中国学术界已多次讨论,为什么诺贝尔奖
与中国无缘”,但现实中又一次出现像蒋春暄这样在国内被封杀而在国外受重视

的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把这当成中国学术界弊端的例子,要人们加

以深思。由于《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才引起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去调查了

一下支持蒋春暄的那位“美国著名的物理和数学家”Santilli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发表他的论文的那份“权威数学刊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刊物,调查的结果是,我

认为蒋春暄墙内开花墙外也不香。

  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也是一个已经炒作了很多年的例子,前面谈到的两

个例子都是在70、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这个也是。徐业林1986年在国内一份刊

物《潜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宣布他发明了“无偏二极管”。这种经过改

造的二极管,据说在不需要外加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零下273℃,

就能不断地输出直流电流,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他在

2000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无偏二极管的实验与分析》,登在《导弹与航天运载技

术》杂志上,在这篇论文中他对无偏二极管做了理论分析,认为他的实验已经推

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物理定律必须做修改。他的这个发明获得了俄、英、

美、中四国发明专利。这个事件引起我的注意,是在2004年12月,《光明日报》

在头版发表了一篇宣传无偏二极管的报道,题目是《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

源出路》,把他的这个成果做为一个新的科技进展来介绍的。

  为什么说这三个例子都是伪科学的典型例子?怎么辨别它的真和伪?这首先

涉及到什么是科学这个科学哲学的问题。对这个学术层面的问题,我们不在这里

深究。其次是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问题。要认定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是伪科学,需

要有生物学的知识。一个生物学的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那是个伪科学。那么,

对那些不是生物学专业的人来说,怎么办呢?还有像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他说

他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给推翻了。一般人不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讲的是什么。一般

人只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但是他说他的发明不违反能量

守恒定律,而是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一般人不了解这个定律,必须有比

较专业的知识才能判别的。还有像蒋春暄,那更玄了,讲的都是数学的东西,一

般人更看不懂。那么做为一个外行、一个记者,在听到他们这些说法的时候,怎

么样去辨别它们究竟是重大的科技成果,还是虚假的东西呢?我今天要讲的,就

是没有必要用到专业的知识,而是只要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和新闻素质,做为外行

也能够做出辨别的一些要点,或者说,做为一个记者,你怎么对此进行调查呢?

  第一,要去查查他们这些人的身份,看看他们是否有做这些专业研究的资格。

中国人经常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对那些号称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人,我们

还是要去问问他们的出身是什么样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高度专业化了,从前通

过业余研究也能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像孟德尔在花园种种豌豆也能发现遗传定

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在现在,如果没有经过恰当的科研专业训练,没有必要

的研究条件,要做出科学发现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要做出重大科学发现那几乎是

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这些发现是由专业人士宣布的,虽然听上去很玄,我们还可

以对此将信将疑。如果是由业余人士来宣布的话,那么我们更要抱着怀疑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几个人的底细给抖一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身份,有没

有资格来做这些专业研究。号称创建了全息生物学这门新学科的张颖清,1966年

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而是下乡插队。在插队时学习了针灸,由此学习了一点

生物学和医学。文/革以后他上了电大,拿到了电大文凭。这就是他受过的全部教

育。所以如果做为一个生物医学的专业人士去看他写的文章,会觉得这个人对生

物学其实是一窍不通的。对一个没有受过生物学的专业训练,连生物学的基本知

识都没有的人,有没有可能创建一门生物学学科,发现生物学新定律呢?这就非

常值得怀疑了。

  我们再来看看号称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数学难题的蒋春暄,他实际上并没有受

过数学专业的训练,而是受过工程方面的训练,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毕

业后下放到东北,1973年调到北京,从那个时候起开始研究数论。在退休前他是

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工程师。支持他的那个所谓“美国著名数学家”Santilli,其

实也不是数学家,我查过,他并没有发表过数学方面的论文。他以前是个物理学

家,在意大利的大学拿到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1983年起他

脱离学术界,从一家房地产公司那里搞到一笔钱,自己创办了一个研究所叫“基

础研究所”,自己搞研究了。他为什么会赏识蒋春暄呢?他和蒋春暄是一样的人,

自称创建了“强子理论”,是比量子力学更高级的理论。他的这个理论没法在正

儿八经的学术刊物上得到发表,就自己创办了不少刊物来发表他的这套理论。蒋

春暄的论文就是发表在Santilli创办的杂志上,该杂志是SCI(科学引用索引)

不收的。

  在这几个人当中,徐业林看上去还有点专业背景。他在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

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研究员,所

以他还算是学物理出身的,但是他发明的那个东西,和他的专业也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把这些人的背景做了一番调查之后,就可以认定他们要做出他们

所说的那些重大发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他们并没有做这些研究所需要的专业资

质。

  其次我们要看看他们是否有商业动机。他们为什么从70年代、80年代就不断

地在宣扬这一套,动机是什么?科技成果是可以转化成商品的,那些宣称自己做

出重大科技成果的人,就可能隐藏这商业动机,想靠它来赚钱。蒋春暄我倒没有

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动机,因为数学的东西要靠它赚钱确实也不容易。但是张颖清

和徐业林是都有商业动机的。张颖清声称根据其全息生物学,发明和独家生产的

“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在手上扫描一次只需15秒钟,就可以诊断全身有无疾病

和患病的部位”,如果他的这个发明是真的,我们现在医院所用的诊断设备不管

多么先进都要被淘汰,什么CT、核磁共振都没用,只要用他的这个仪器,15秒钟

就全部搞定了。他还发明了“生物全息治疗仪可以治疗全身的26种疾病”,一开

始说可以治疗200多种疾病,后来缩水了一下,变成26种。他的早逝和他相信了

自己的这套东西是很有关系的。他在被发现肺有问题后,拒绝接受现代医学的治

疗,而去接受全息治疗仪的治疗。

  徐业林认为他的“无偏二极管”能够一直发电,但是现在发的电流还太弱,

不实用,如果有人投资,加以改进,就可生产永远无需充电的手机电池,如果再

改进一下,发出的电就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不必加油了。所以他是一直希望

有人投资,在四川成立绵阳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是这家公司的法人

代表。这家公司的注册资金是400万。四川省发改委也在支持他,请求将无偏二

极管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立项,并申请项目专项拨款3000万元。
徐业林的商业动机非常明确,一直通过报纸的宣传在寻求企业的投资,有关“无

偏二极管”的报道多年来实际上已出现过多次,在《光明日报》上就出现过几次,

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在报纸上宣传他的无偏二极管。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一个人虽然抱着商业动机,虽然不是专业

的研究人员,但是也做出了重大的发现。这种可能性虽然极小,但是没法完全排

除。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他是否确实做出了重大发现呢?那就要看他的发现有没有

被学术界接受。做为一名记者,怎么知道一项学术成果是否经过了学术界的检验

呢?那就要看它是怎么发表出来的。在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认定一

项科学成果的正常渠道。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你应该把它写

成论文,拿到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越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应该拿到越是权威

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发表了论文也不等于你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这

只是为了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迈出的第一步。完全有可能在你发表了论文之后,

别人没法重复出你的结果,而不承认你,甚至把你的成果给推翻了。但是如果连

这第一步也不去迈,就更不可能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如果我们看看这些伪科学成果的发表情况,会发现他们都没有发表过正儿八

经的论文,像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的论文,发表在《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

上,这并不是他的研究领域的专业杂志。如果他真的认为自己推翻了热力学第二

定律,那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物理学发现,应该拿到非常权威的科学杂志、物理学

杂志上发表。特别是应该拿到国际刊物上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太容

易让人相信,因为国内目前学术期刊的出版非常混乱,有许多期刊只要作者交了

版面费,就什么论文都登。所以像这么重大的科研成果,是应该拿到国际期刊,

特别是权威的国际期刊上发表才对的。

  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通常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来发布自己的成果的。其

中比较常见的是开新闻发布会,或者让记者采访、写报道。刚才举的三个例子都

是这样的,通过记者的报道公布出去。记者和一般公众一样,并没有必备的专业

知识来判别科研成果的真假。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论文已经被学术刊物接受、发表

了,再来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出去。但是他们是反过来,先找新闻界发布,再试图

挤到学术界去。

  第二种不正常的渠道是开一个学术鉴定会或听证会来认定一项成果,这大概

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一项成果出来了,就召集一批专家来鉴定,这些专家有的是

假的,也有的是真的,甚至是很大的专家,院士之类的。这种鉴定会不具有透明

性,学术界的其他人不知道是究竟怎么鉴定的,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本来就不该

去承认它。更何况这种鉴定会还涉及到很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只找一些和自

己关系好的专家来鉴定,甚至是花钱就可以买来鉴定结果。所以对那些号称经过

专家鉴定的成果,我们也不应该轻信。

  第三种不正常的渠道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出书。报社、出版社的编辑一般

也不具有专业鉴别能力,用这种办法发布成果说明不了问题,有时候只是因为作

者和编辑的关系比较好,有时候虽然作者和编辑没有什么私交,但是编辑的素质、

眼光有问题,所以也就把伪科学的文章给登出来了。当然还有的是属于有偿新闻、

自费出版,再荒唐的东西都可以这么发表出来的。

  还有一种是现场演示。有关徐业林无偏二极管的报道出来以后,我写了一篇

文章,说这就是号称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徐业林有个反驳,

邀请我去看他的实验,他可以当场演示无偏二极管确实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电流,

虽然很微弱,但是是可以当场检测出来的。我如果真去看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他的实验结果也许是真的,但是是别的原因引起的;也许是假的,玩了什么花招

我未必能看出来。所以这种现场演示说明不了问题。十几年前的水变油事件,也

是通过现场演示,当场就能把水变成油,当时在座观看的许多专家也都没有看出

其中的奥妙,都很相信。甚至一些大牌的专家,像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也都

相信水确实被变成油了。后来才知道其实是在玩很简单的魔术掉包手法,把水偷

偷换成油了。科学家和一般人一样,是难以识别魔术手法的。让我去看魔术表演

我也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所以对这种现场演示我是一概不去看的,没有那个必要。

  另外一种就是号称获得了专利。像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号称获得了四个国

家的专利。我去查了美国专利局的数据库,他确实是得到过美国的专利。他的专

利申请写得比较模糊,没有说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电流,而只是说可以用来做电

池,专利员也许以为那只是一种新型的电池发明。一个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有时

候只是因为它具有新颖性,并不等于说它就是真正能够实现的,授予专利只是保

护一个新的想法而已,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成果。美国专利局虽然早就规定不批

准永动机的专利,但是如果大家仔细去查一下美国专利数据库,会发现近几年来

还是一直有比较隐瞒的永动机获得专利,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就属于这一类。美

国专利局在这方面受到过批评,也说要加强对专利员的培训。要获得专利,只要

专利员批准了就行了,专利员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所以获得专利,并不能说明

成果的学术价值。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号称获得国际奖项、国际声誉。像张颖清的全息诊断仪获

得了巴黎国际博览会的金奖,还有像我们在国内报道中经常看到的,某某产品获

得布鲁塞尔尤里卡博览会大奖。这类奖项都是花钱买了,你只要交钱参加了什么

博览会,它就要给你颁发一个奖。张颖清还号称被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任命为终

身主席,这听上去也很吓人,而实际上那个学会就是他自己注册的。这是利用国

外的结社自由,可以随便注册一个学会,不管你取多大的名头,国际的、世界的、

宇宙的,都可以取,只要没有人用过的,就都可以用,然后就可以自命为会长、

主席、终身会长、终身主席。

  还有一种,为了证明自己获得国际承认,宣传说在某个国际会议上做报告、

宣读论文。有些国际会议是很正式、很专业的,如果被请去做报告,确实是很大

的荣誉。但是问题是许多国际会议虽然是很正式、很专业的会议,也是只要交了

钱就可以去参加的。而且世界上国际会议特别多,并不是都是很正式、很专业的,

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召开国际会议。包括全息生物学,也开过三次国际会议,第

一届在新加坡,第二届在挪威奥斯陆,第三届在洛杉矶,满世界地跑,就为了显

示自己的国际性,其实都是自得其乐。此外,还宣传说张颖清被诺贝尔生理医学

奖颁奖机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三次邀请做报告,离诺贝尔奖非常近了。曾经有记

者来问我对这事的看法,我说我不相信诺贝尔奖颁奖机构会这么没有眼光,会把

一个没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任何论文的人请去做报告,因为我查过,张颖

清没有在任何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也没有任何一篇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是

研究什么全息生物学的。当然我没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也许诺贝尔奖颁奖机构中

有什么人和张颖清有私交,给他提供这么个机会。后来有一个在美国大学当教授

的华人生物学家廖教授给我写了一封信,他那段时间(90年代初)刚好在卡罗琳

斯卡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非常清楚整个事情的经过。张颖清确实到那个医学院

去做过报告,但是并不是医学院校方请的,更不是诺贝尔奖委员会请的,而是中

国驻瑞典的大使馆请的,找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学生会,要他们做

安排,借了一个教室,教室的钥匙还是通过关系要来的,再找了一些中国留学生

去听张颖清用中文做演讲。张颖清回国就号称是被诺贝尔奖颁奖机构邀请去做报

告。诺贝尔奖委员会有一个“诺贝尔论坛”,如果被邀请去这个论坛做报告,确

实是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廖教授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期间,听过所有诺贝尔论

坛的报告,根本就没有张颖清的。廖教授当时的导师是诺贝尔奖颁奖委员会的成

员,廖教授问过他,他根本就没有听说有张颖清这么个人。

  我顺便说一下,学术讨论会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比如无偏二极管学

术讨论会,就是在“北京憨老汉火锅城”隆重举行的:

  “2005年2月5日下午,由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格物》杂志编辑委员会

和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联合主办的第47届卢鹤绂论坛——无偏二极管学

术讨论会在北京憨老汉火锅城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

长吴水清,副会长王德云、白景芝、柳克希、曹盛林,副秘书长、北京集佳律师

所律师徐建民,事务委员会负责人张志杰,总部调研员、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高

级工程师付昱华,会员论文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

球及任唯华,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核心组成员、高级工程师张英平,国家体制

改革委员会原副司长严谷良,中国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徐业林,中国科学院力

学所研究员俞稼槃,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教授殷宝璐、庞玉俊,北京相对论研

究联谊会核心组成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陈其翔,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王迪兴,清

华大学教授、北京紫竹华光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白新桂,科技日报高级记者沈

英甲及其学生,光明日报主任周文斌,副主任刘路沙,辽宁科教院单玉佩先生。”

(接下)



如何识别假科学新闻(下)

7 06 2006年

(接上)

  他们这些人还有一个特征,喜欢自吹自擂。比如对张颖清的成果,国际全息

生物学大会的宣言是这么说的:“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

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本世纪”指的是20世纪,已经过去了,并

没有见到全息生物学成为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它还说:“可以预言,全息胚学

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如蒋春暄,他自称他创建的新的数学体系,“这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忙上好

几个世纪”。这些人都是觉得自己能得诺贝尔奖的,数学没有诺贝尔奖,和诺贝

尔奖同一级别的是菲尔兹奖,所以蒋春暄的支持者就说他“荣获此项数学最高奖

是很有可能的”。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时候,支持蒋春暄的人就想

把蒋春暄报上去去竞争菲尔兹奖,没有报他,就说国内数学界在打压他,本来他

是很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的,因为受到打压,就让中国失去了一个很大的荣誉。

其实就算中国数学界昏了头脑把他报上去,他也没有获奖的资格,因为菲尔兹奖

是奖励给45岁以下的数学家的,而蒋春暄当时已经70岁了,他那一套数学体系能

不能成立且不说,光是看年龄他就根本没有报名的资格。

  徐业林也是如此,说他的研究“将可能给中国带来第一个自然科学诺贝尔

奖”、“会为21世纪的人类找到新的能源出路”、“已经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赞

同和认可”。

  这种自我吹嘘并不能用以证明理论的正确,它只能吓唬外行,而且不能把所

有外行都吓倒,只能吓倒那些胆子比较小的人。他们的实质如何,还是要看专家

的评议。他们这些人一直隐瞒的一点是,在他们刚刚冒出来的时候,就被专家否

定过的。张颖清的支持者说,张颖清的衰落是因为在1995年的时候《中国科学报》

登了一篇质疑他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被何祚庥院士收入《伪科学曝光》这本书

中,张颖清的理论从此被打成伪科学,国家不再支持他了。其实何院士并没有那

么大的能耐,如果是真科学,不可能说让一个院士说是伪科学就成了伪科学。我

可以跟大家说一下这里的内幕,为什么1995年以后国家不再支持张颖清的研究,

山东大学也不再支持他呢?不是因为何院士把批评张颖清的一篇文章收到了书中,

真实原因是,在1995年山东大学给国务院打了一个报告,要求国家拨巨款支持张

颖清的研究。当时主管科技的副总理把报告转给了科学院,再由科学院的生物学

部组织鉴定张颖清的研究值不值得资助。张颖清的东西让生物学的专家一看,就

知道是伪科学,所以就被这些生物学的院士们给否定了。但是因为山东大学的报

告中提到张颖清曾经被诺贝尔奖颁奖机构邀请去做报告,而且诺贝尔奖委员会对

他的评价还很高,主持这次鉴定的邹承鲁院士觉得很奇怪,就和诺贝尔奖委员会

联系,问有没有这回事,诺贝尔奖委员会当然否认。邹院士给张颖清写了一封信,

告诉他事实真相我们已经知道了,警告他不要再在媒体上炒作这件事,我们就不

揭露你,如果继续在媒体上炒作自己,我们就把事实的真相公布出来。张颖清在

收到这封信后,可能害怕了,从此在媒体上就基本上没有见到有关他的宣传,山

东大学也没有再支持他。直到2004年他死了以后,没有后顾之忧了,一些人又把

这件事炒起来了,以为过了十年没人记得了。邹院士就给我们的网站写了一封信,

公布了事情的经过。所以张颖清的成果实际上早就被专家否定过的,他的消声匿

迹并不是因为何院士收录的一篇文章。

  蒋春暄的支持者一直在说,“质疑者无人能指出蒋发表的论文和专著的疏漏

或错误”,这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蒋春暄在1973年就在宣扬他的成果,当时还是

文/革期间,没有受到关注。1978年文/革结束后,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些在民间

搞科研的人也受到了重视,是不是又冒出了一个像陈景润那样的大数学家呢?当

时科学院的院长方毅指示数学研究所的数学专家鉴定蒋春暄的成果,也把他完全

否定了。蒋春暄说他的数学论文被美国权威的《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

摘录,其实那不是两本杂志,而是两个数学论文数据库,世界上真真假假的数学

论文都被收录进去,被它们摘录根本不算什么。世界各国的数学家可以对被这些

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做评论,蒋春暄的论文下面就有一些很简短的评论,都是否定

性的评论。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些数学专家在我们的新语丝网站上登了一些文章,

评论蒋春暄的论文。他不是说无人能指出他的论文的错误吗?他们指出他的论文

其实到处都是低级的数学错误,表明他连高等数学常识都没有掌握。

  对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也有许多人指出其错误,包括生物物理所的研究生

们也曾经一起指出其错误所在。甚至还有人为他设计更严密的实验。他也许真的

测出了无偏二极管能输出电流,但是这些电流并非像他说的那样是从大气中吸热

产生的,而是有更平常的来源,比如说是大气中的电磁波提供的能量。大气中的

电磁波能够提供微弱的电流,有些人小时候自己装过磁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池也

能收听到电台,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有的专家向徐业林公开建议,他应该做更严

密的实验,把电磁波给屏蔽掉,但是也没有听说他去做。

  他们这些人还有个特征,就是喜欢打“爱国牌”。国内的专家不是把他们给

否定了吗?他们就说这些专家讲的都是西方的科学,不相信中国传统的东西。所

以他们就说打击他们就是在打击“我国科技的重大自主创新”、“唯西方近代科

学马首是瞻,鄙视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和科学实践,尤其厌恶运用中国传统文

化的整体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取得的原始创新。”“他们将西方近代科学作

为衡量真伪的唯一标准,或者用陈旧的科普知识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相对真理

当成绝对真理,到处乱批‘伪科学’。”这都是这些人发表在《科技日报》上的

一封公开信《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中的话。面对批评,他们

无法做出具体的回应,而只是站在“爱国”的高度进行反击。当然,科学是没有

东方和西方之分的,科学只有一个,是全人类共有的。我们今天说的科学,是全

人类的科学,而不是什么西方的科学。凡是打“爱国牌”,想把科学分成东方和

西方,宣扬“东方科学”的,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他们还喜欢摆出“烈士”姿态。说不好听点,就是有一种受迫害的情结,老

是觉得自己受到压迫、迫害。这也是那封公开信里的话:“要实施真正的重大科

技创新,必然会触犯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一些人的极力反对。这就是说:真

正意义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技发明,其鲜明的创新性、革命性和某种程度

上的‘残酷性’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的。”动不动就以当代哥白尼、布鲁诺自

居,“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动摇了当时宗教统治的基本理念,直到死后才发表;

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还被当时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我国还发生了有望获诺

贝尔奖反而被打成‘伪科学’以致积怨成疾含冤病逝的事例。”指的就是张颖清,

在他们看来张颖清就是当代哥白尼、布鲁诺。

  “爱国牌”也好,“烈士”姿态也好,跟理论的正确与否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哥白尼、布鲁诺这样的悲剧,曾经被认为是异端、另类的

东西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历史上同样还有无数的异端、另类以后也一直被

认为是异端、另类,而且这种可能性更大。并不是说你现在是异端、另类,以后

就会获得承认,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所以不要动辄以哥白尼、布鲁诺自居。

  但是他们的思维就是这样的。蒋春暄写过一篇文章《方舟子为何敢明目张胆

攻击蒋春暄的成果?》,也表明了这种“爱国”和“受迫害”的心态:“因为在

他有一些权势人士的支持。如2002年3月5日,何祚庥先生在全国政协九届5次会

议上发言说‘蒋春暄的研究是伪科学’。学术界对我的工作,不支持,不允许

在中国出版。我的工作在国外发表,他们又不承认。他们误区是只宣传国外成果,

而对中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自信,甚至认为是伪科学。方舟子之类年轻人是

他们的接班人,这帮人干劲十足,疯狂十足。中国科技界照这样下去,中国科技

前景堪忧。”

  严谷良以前是计委的一个副司长,一直在支持这些人,写了一篇批我的文章

题目叫《一个在中国科技界滋扰不散的幽灵——斥方舟子的棍子癖》,他说得更

难听些,但是也是这种思维:“方舟子如此张狂的在中国科技界乱扣伪科学帽子,

是谁给的权力?……因为此人洋面包吃多了,对后起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横竖

看不顺眼,越是重大的创新,越要盯住当作伪科学来打,打棍子成了癖,就成了

‘方棍子’。中国科技人员坚信自己的民族创造力,在吸取西方实证科学文明的

同时,决不会数典忘祖,舍弃中华民族整体科学观的传统优势,中国科技人员不

仅已经推出了杂交水稻、非豆科作物固氮、全息生物学等多项领先于国际的重大

科学创新成果,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必将有更多的重大科学创新竞争于世界,

贡献给人类,让方棍子滋扰中国科技创新的幽灵悲鸣吧!”面对我的批评,他们

不是有根有据地反击,而是真正在对我扣帽子、打棍子。

  那么,做为一名记者,怎样才会不上当,不会被他们利用,沦为替他们宣传

的工具呢?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基本的新闻素质和科学素质。我在这里提出五条原

则。

  一、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要有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

对这些非常惊人的说法,自称会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说法,首先就不要去轻

信它。不要被它吓倒,胆子要大一点。要遵循一条准则:“不寻常的声称,需要

不寻常的证据”。这也是科学界一直在遵循的一条准则。有人声称做出了重大的

科学发现,别人首先会抱着怀疑态度,怀疑是不是真的成立,有没有充足的证据。

对越是重大的发现,越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常识、常理很重要。有一些东西,靠常识、常理就可以判断真假的。像张颖

清全息诊断仪、治疗仪那种包治百病的东西,用常识就可以知道是假的,如果它

们是真的,所有的医院要么都得关门,要么都得用他的东西了。当然,常识并非

绝对可靠,有时候专业的知识会和常识有冲突,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一般情况下常识还是靠得住的。

  要注意寻找权威的消息来源。在听到一个重大主张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怎么

来的,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如果一个重大科学成果是在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

上发表的,那么还比较可靠。如果是在比较普通的期刊上,在报纸上,在网站上

发表出来的,就不那么可靠,没有必要去相信它。我举一个例子。昨天看完“3

·15晚会”以后,我转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4套,那里正在播放一个节目“让

世界了解你”,实际上是个广告性质的节目,两个中医和一个搞中西医结合的医

生做嘉宾,在吹嘘那两个中医发明的一种治疗方法叫骨针。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可

笑。那个发明者,一个医院的院长,不停地在说中医多么地好,西医是多么地差

劲。他举了一个例子,艾滋病,现代医学还没法治,但是美国有一家医院试验了

中药,对艾滋病的疗效达到百分之五十。为了知道这个中药中究竟有什么成分,

这家医院就通过化学的方法去筛选,发现都没用,得出结论说,中药里头含有用

现代化学方法没法检测的成分,而只有这些成分才是真正在起作用的。他讲完这

个例子后,台下的观众都拼命地鼓掌。听到这种惊人的说法,你首先要怀疑是不

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如果我在场的话,我就要问他,是哪家美国医院做的实验,

成果发表在哪里?而不要说,他是以医院院长的身份说出来的,我们就去相信他。

  二、做新闻报道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你不是你要报道的那家公司、那个科技

工作者的雇员,没有必要替他做宣传。你报道一个科学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让公

众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是,要报道不同的声音。一项重大的科技

成果问世之后,往往是有争议的。不同学派的人、竞争对手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看

法,应该去采访他们,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评论。但是在国内的科技报道中,我

几乎没有看到有这么做的,而是把科技报道当成了宣传,报道的只是一面之词。

这和中国的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也有关系。中国人,包括中国科学家,一般不喜

欢公开说别人的坏话,所以即使去问竞争对手,可能也不愿意公开发表评论。另

一方面的原因是涉及到人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怕得罪人而不敢说真话。在这种

情况下,可以去采访国外的专家,问问他们对中国出现的新成果有什么样的看法。

  三、要了解科学界的惯例。比如说,科学界是怎么样认定科学成果的?学术

会议是怎么开的?对诸如此类的学术界惯例应该有所了解,才不会被误导,受蒙

骗。

  四、要当心商业炒作和骗局。伪科学的骗局背后往往有商业动机在里头的,

仔细去挖一下就可能发现,他是要靠所谓的“科技成果”来赚钱的,可能自己就

在办公司。比如前几年国内突然冒出了一大堆纳米产品,其中有的是研究纳米的

科研人员在替它们做宣传。但是一调查就会发现,这些科研人员在兼任某家生产

这类产品的公司的顾问,或者自己就在办纳米技术公司,本身就是公司的董事长、

理事长。你发现了他们有利益关系在里头,就要多长一个心眼,对他们说的话要

打折扣。在报道的时候也应该把这层关系给捅出来,让读者知道其中是有商业利

益的,不要把新闻变成了广告,变成了有偿新闻。

  五、要尊重科学界的主流,多向专家请教。科学的主流不一定都对,现在的

主流都是从以前的支流发展起来的,以后也有可能变成另类,虽然这种可能性比

较小。但是这个变化过程,都是在科学界内部自我完成的,和科学界之外的势力

没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新闻界的呼吁,科学界把支

流、另类的观点变成了主流,把伪科学变成了科学。历史上有的是相反的例子,

由于政治、法律、宗教势力对科学界的打压,使得伪科学流行。科学发展有它自

身的规律。做为一名记者,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见到张颖清、蒋春暄这些人

的材料,就认为他们是受到科学界不公平的对待,觉得科学界太黑暗了,要替他

们打抱不平,在报纸上呼吁。但是这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的,科学界不可能由

于新闻界的呼吁就去容忍、接纳伪科学。所以我希望,做为一名记者要认清自己

的定位。

(XYS20060606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