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远程作客新华网谈学术造假实录

17 01 2006年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的访谈嘉宾是一位在中国学术界很著名但也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就是以“民间打假”而闻名的方舟子先生。今天我们请方先生来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学术打假,大家都知道最近曝出的韩国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影响很大也很恶劣,我们今天就请方舟子先生以这件事情为引头,谈谈学术造假问题。(2006.01.17 09:07)  [嘉宾方舟子]: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再次到新华网谈谈学术 ...


健康报采访方舟子:杜绝学术造假要从学生抓起

17 01 2006年
学术打假先锋方舟子:杜绝学术造假要从学生抓起 2006.01.16健康报 3版 医生论坛 编辑:吴卫红 作者:吴卫红   以揭露了几十起科学界、教育界等学术腐败现象而闻名的方舟子,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健康报:此时您正好在美国,美国人对黄禹锡事件是什么样的反应?  方舟子:普通美国人有何反应不太清楚,不过美国主要媒体都以显著篇幅跟踪报道这个事件的进展并做出评论。评论主要集中在造 ...


谁来处理贺福初?——贺福初事件余波

16 01 2006年
贺福初“国际上首次发现”的肝细胞生成素成了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建议授奖项目,贺福初当年伪造成果一事又进入人们的视野。有一位化名“白字秀才”的人(从其文风看,当是我们的老相识“宋非”、“4848”),在网上散发一篇题为《方舟子应该就hematopoietin,向贺福初等人叩头道歉》的文章,为贺福初鸣冤叫屈,在他看来,欺世盗名的不是贺福初,倒是方舟子了。 我几年前在《一个成功的学术 ...


评贺卫方《进入“立此存照”后的几点感想》

13 01 2006年
我前面批评贺卫方教授,乃是针对他为自己时隔5年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同一篇文章一事所做的辩解:“按说一个学者发表论文的修订稿完全是他的权利,正像书可以出修订版一样。一本书过几年可以出修订版,为什么文章就不可以?”贺教授现在正在提倡“学术规范”,拥护者众多,如果这样的谬论被当成了“规范”,岂不糟糕?现在贺教授做了补充说明,但是仍然不能消除别人的疑惑。 贺教授说:“我回应汉武帝的帖子说文章也 ...


对《评杨支柱〈方舟子疯了〉》一文“徐建新”的说明

12 01 2006年
我在《评杨支柱〈方舟子疯了〉》一文中提到:“我只想指出一个事实,王天成《博导,还是‘博盗’? ——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一文是王天成本人寄给我的,不是曾经几乎全文剽窃过我介绍图雅的文章的徐建新(波涛浩淼)(XYS20050525)寄的,否则就不算‘作者投的稿’。”有一位声称“方是民先生,你的影响力、水准都比我低了几个等级”、署名“江西省德兴一中”的徐建新给我发来一函 ...


评郭翔鹤《我扇舟子一耳光》

12 01 2006年
  【方舟子按:因有网友通报,今天才发现为所谓“反伪科学三大冤案”鸣冤叫屈的《新闻晨报》造谣记者郭翔鹤在其blog上有此奇文。我预告要把此人列入中国不良记者名单,是我在《评〈新闻晨报〉上一篇为伪科学翻案的报道》一文中公开说的,而不是所谓“方舟子直接发信给我,威胁要列我如中国不良记者名单”。此人见了我的文章之后倒是给我发来一封信,威胁说“如果一些人身攻击的过分言辞见诸网站和报端,那鄙人也只好与方老师 ...


从据说河南出现拍照“隐身人”说起

12 01 2006年
新年伊始,便遇怪事。河南《大河报》2006年1月6日刊登了一则由“首席记者牛仲寒 通讯员刘广申”撰写的报道“男子拍身份证照无法显像 与人合影看不到自己”,被广为转载。报道称:

舞钢市杨庄乡叶楼村村民叶相亭向记者反映,几天前,叶相亭去该乡派出所照身份证相片。可当他坐在相机前时,怎么也显不出影像来。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一遍相机,发现相机正常,就重新给他拍照,可电脑中仍然显不出他的影像。工 ...



学术评价有新招

11 01 2006年
今年元旦期间笔者路过加州大学厄文分校拜访在物理系当教授的中学同学,遇到该系著名等离子物理学家陈骝教授。陈教授来自台湾,但与大陆学术界交流频繁,近来也很关注大陆学术腐败的状况。我们谈到目前大陆只重论文数量不重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陈教授建议我向国内介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 Hirsch)不久前提出的,但已开始在美国应用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的学 ...


评贺卫方《就所谓一稿多发事致前身汉武帝》

10 01 2006年
【评】 这就叫越描越黑。看了这个辩解,让人明白现在正在大力提倡“学术规范”的贺卫方教授,原来本人是连基本的学术规范也没有搞明白的。事隔五年在同一个学术刊物发表同一篇论文的修订稿,如果是编辑的主动要求,那么这一稿多发的责任主要在编辑,而不在作者。贺教授把这说清楚就可以了,然而他却如此理直气壮地辩解道:“按说一个学者发表论文的修订稿完全是他的权利,正像书可以出修订版一样。一本书过几年可以出修订版 ...


就有关怒江建坝争议的报道致《纽约时报》

9 01 2006年
(按:该信原文为英文,于2006年1月1日用电子邮件寄给《纽约时报》编辑部和记者Jim Yardley,现已一周,除了自动回复,没有收到答复,也没有见到登出。以下是译文。) 就有关怒江建坝争议的报道致《纽约时报》 ·方舟子· 做为“访问怒江并通过攻击环保人士而吸引了公众广泛的关注”(《法治:对中 ...